CN112858637A - 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8637A
CN112858637A CN202110160504.XA CN202110160504A CN112858637A CN 112858637 A CN112858637 A CN 112858637A CN 202110160504 A CN202110160504 A CN 202110160504A CN 112858637 A CN112858637 A CN 112858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outlet surface
test device
monitoring
sit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05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8637B (zh
Inventor
刘瑞平
董英
焦建刚
徐友宁
曾磊
李林
刘文辉
张戈
犹香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Xi'an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northwest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Xi'an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northwest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Xi'an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northwest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Xi'an Geological Survey Center(northwest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01605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8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8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8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8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8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包括第一出水面;第二出水面,其一端与第一出水面一端连接;第三出水面,其一端与第二出水面另一端连接;监测面,与第一出水面另一端、第三出水面另一端插接;第一防护罩,布设于第一出水面外侧;第三防护罩,布设于第三出水面外侧;第二防护罩:布设于第二出水面外侧;底层隔板,分别与第一出水面底部、第二出水面底部、第三出水面插接;顶面护罩,与第一出水面顶部通过合页相连;渗流筒,与顶面护罩的中部插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防止野外原位试验的示踪剂或是试验的污水污染环境;2、可回收相关的污染物;3、野外防止降雨等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试验,达到既环保又实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水文地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潜流带污染物运移及相关参数监测只能在室内开展场地尺度试验,污染物运移的监测介质是从野外搬运回室内,这样不免会破坏原始土体的结构。此外,2020年国家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选用的原位试验的示踪剂是不能造成周边环境污染的,而要其它元素代替需要研究的污染物,而现实中各种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是不一样的。因此如何在对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前提下,不扰动原始岩土体开展所研究污染物的运移及参数监测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包括:
第一出水面,其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第一出水面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第一出水面的另一端设有竖向的第一卡槽;
第二出水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面的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二出水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第二出水面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
第三出水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面的另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三出水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第三出水面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第三出水面的另一侧设有竖向的第二卡槽;
监测面,通过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出水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出水面的另一端插接,所述监测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监测孔;
第一防护罩,布设于所述第一出水面的外侧,所述第一防护罩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流槽的外侧焊接;
第三防护罩,布设于所述第三出水面的外侧,所述第三防护罩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流槽的外侧焊接;
第二防护罩:布设于所述第二出水面的外侧,所述第二防护罩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流槽的外侧焊接,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罩的一侧、所述第三防护罩的一侧焊接;
底层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面底部、所述第二出水面底部、所述第三出水面插接,所述底层隔板包括位于上部的底层出水面和位于下部的防渗漏底板,所述底层隔板中部设有容纳钻杆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周面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钻杆的钻头相适应的螺旋卡槽,其中:
所述底层出水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
顶面护罩,与所述第一出水面的顶部通过合页相连,所述顶面护罩中部设有容纳渗流筒的圆孔;
渗流筒,与所述顶面护罩的中部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孔为圆孔,其直径为5~8cm。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为圆孔,其直径为0.5~1.5cm。
进一步地,所述渗流筒为圆孔,其直径为40~50cm。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面采用不锈钢制作,其上的监测孔用于安装各种监测仪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面、所述第二出水面、所述第三出水面均使用不锈钢制作,所述第一出水面、所述第二出水面、所述第三出水面的出水从出水孔流出,汇入到导流槽中,排泄到处理池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面上的导流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面上的导流槽的一端、所述第三出水面上的导流槽的一端相连通形成一个贯通的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出水面上的导流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出水面上的导流槽的另一端突出所述监测面2~3cm并通过导流管与处理池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三防护罩均为不锈钢类防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顶面护罩中部的容纳渗流筒的圆孔的上表面圆周边设有环形挡水凸起。
进一步地,渗流筒的外周面的中上部焊设有一圈环形防水伞裙。
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野外原位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防止野外原位试验的示踪剂或是试验的污水污染环境;
2、试验后,再从渗流筒回灌添加可降解污染物的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回收降解部分研究土体内的相关的污染物;
3、野外防止降雨等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试验,达到既环保又实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野外原位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层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钻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监测孔 2:出水孔
3:导流槽 4:渗流筒
5:插孔 6:钻杆
51:螺旋卡槽
A:监测面
B-1:第一出水面 B-2:第一防护罩
C-1:第二出水面 C-2:第二防护罩
D-1:第三出水面 D-2:第三防护罩
E-1:底层出水面 E-2:防渗漏底板
F:顶面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包括:
第一出水面B-1,其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2,第一出水面B-1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3,第一出水面B-1的另一端设有竖向的第一卡槽;
第二出水面C-1,其一端与第一出水面B-1的一端通过合页连接,第二出水面C-1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2,第二出水面C-1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3;
第三出水面D-1,其一端与第二出水面C-1的另一端通过合页连接,第三出水面D-1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2,第三出水面D-1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3,第三出水面D-1的另一侧设有竖向的第二卡槽;
监测面A,通过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一出水面B-1的另一端、第三出水面D-1的另一端插接,监测面A上均匀布设有多个监测孔1;
第一防护罩B-2,布设于第一出水面B-1的外侧,第一防护罩B-2的内侧与多个导流槽3的外侧焊接;
第三防护罩D-2,布设于第三出水面D-1的外侧,第三防护罩D-2的内侧与多个导流槽3的外侧焊接;
第二防护罩C-2:布设于第二出水面C-1的外侧,第二防护罩C-2的内侧与多个导流槽3的外侧焊接,第二防护罩C-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防护罩B-2的一侧、第三防护罩D-2的一侧焊接;
底层隔板,分别与第一出水面B-1底部、第二出水面C-1底部、第三出水面D-1插接,底层隔板包括位于上部的底层出水面E-1和位于下部的防渗漏底板E-2,底层隔板中部设有容纳钻杆6的插孔5,插孔5的内周面的一端设有与钻杆6的钻头相适应的螺旋卡槽51,其中:
底层出水面E-1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2;
顶面护罩F,与第一出水面B-1的顶部通过合页相连,顶面护罩F中部设有容纳渗流筒4的圆孔;
渗流筒4,与顶面护罩F的中部插接。
由于上层土层有压力,同时岩土体不一定是均质松散层,有时难以插入,需要用一些电钻的手段掘进,边钻进边推送底层隔板,因此对底层隔板也进行了专门设计。
进一步地,监测孔1为圆孔,其直径为5cm。
进一步地,出水孔2为圆孔,其直径为0.5cm。
进一步地,渗流筒4为圆孔,其直径为40cm。
进一步地,监测面A采用不锈钢制作,其上的监测孔1用于安装各种监测仪器。
进一步地,第一出水面B-1、第二出水面C-1、第三出水面D-1均使用不锈钢制作,第一出水面B-1、第二出水面C-1、第三出水面D-1的出水从出水孔2流出,汇入到导流槽3中,排泄到处理池中。
更进一步地,第二出水面C-1上的导流槽3分别与第一出水面B-1上的导流槽3的一端、第三出水面D-1上的导流槽3的一端相连通形成一个贯通的导流组件,第一出水面B-1上的导流槽3的另一端、第三出水面D-1上的导流槽3的另一端突出监测面A 3cm并通过导流管与处理池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罩B-2、第二防护罩C-2、第三防护罩D-2均为不锈钢类防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顶面护罩中部的容纳渗流筒的圆孔的上表面圆周边设有环形挡水凸起(图中未示),用于避免雨水从边缘流入实验装置。
进一步地,渗流筒的外周面的中上部焊设有一圈环形防水伞裙(图中未示)。防止雨水从渗流筒和顶面护罩缝隙间流入实验装置。
使用时,渗流筒4垂向插入表层土体5-10cm左右,装研究的污染水体。
研究完污染元素的运移后,回灌降解污染元素的物质(这些物质待后续科学家发明研究,本次只是提供相关的装置),可以使研究的土体也得到恢复,实际效果将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具体实施例2
与具体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监测孔1为圆孔,其直径为8cm。
出水孔2为圆孔,其直径为1.5cm。
渗流筒4为圆孔,其直径为50cm。
第二出水面C-1上的导流槽3分别与第一出水面B-1上的导流槽3的一端、第三出水面D-1上的导流槽3的一端相连通形成一个贯通的导流组件,第一出水面B-1上的导流槽3的另一端、第三出水面D-1上的导流槽3的另一端突出监测面A 2cm并通过导流管与处理池相连通。
具体实施例3
与具体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仅仅在于:
监测孔1为圆孔,其直径为6cm。
出水孔2为圆孔,其直径为1cm。
渗流筒4为圆孔,其直径为45cm。
第二出水面C-1上的导流槽3分别与第一出水面B-1上的导流槽3的一端、第三出水面D-1上的导流槽3的一端相连通形成一个贯通的导流组件,第一出水面B-1上的导流槽3的另一端、第三出水面D-1上的导流槽3的另一端突出监测面A 2.5cm并通过导流管与处理池相连通。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出水面,其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第一出水面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第一出水面的另一端设有竖向的第一卡槽;
第二出水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面的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二出水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第二出水面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
第三出水面,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面的另一端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第三出水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第三出水面的外侧面等间距的焊设有多个导流槽,所述第三出水面的另一侧设有竖向的第二卡槽;
监测面,通过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出水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出水面的另一端插接,所述监测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监测孔;
第一防护罩,布设于所述第一出水面的外侧,所述第一防护罩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流槽的外侧焊接;
第三防护罩,布设于所述第三出水面的外侧,所述第三防护罩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流槽的外侧焊接;
第二防护罩:布设于所述第二出水面的外侧,所述第二防护罩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导流槽的外侧焊接,所述第二防护罩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罩的一侧、所述第三防护罩的一侧焊接;
底层隔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面底部、所述第二出水面底部、所述第三出水面插接,所述底层隔板包括位于上部的底层出水面和位于下部的防渗漏底板,所述底层隔板中部设有容纳钻杆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周面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钻杆的钻头相适应的螺旋卡槽,其中:
所述底层出水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孔;
顶面护罩,与所述第一出水面的顶部通过合页相连,所述顶面护罩中部设有容纳渗流筒的圆孔;
渗流筒,与所述顶面护罩的中部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面、所述第二出水面、所述第三出水面均使用不锈钢制作,所述第一出水面、所述第二出水面、所述第三出水面的出水从出水孔流出,汇入到导流槽中,排泄到处理池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面上的导流槽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面上的导流槽的一端、所述第三出水面上的导流槽的一端相连通形成一个贯通的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出水面上的导流槽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出水面上的导流槽的另一端突出所述监测面2~3cm并通过导流管与处理池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三防护罩均为不锈钢类防护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孔为圆孔,其直径为5~8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为圆孔,其直径为0.5~1.5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流筒为圆孔,其直径为40~50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面采用不锈钢制作,其上的监测孔用于安装监测仪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护罩中部的容纳渗流筒的圆孔的上表面圆周边设有环形挡水凸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渗流筒的外周面的中上部焊设有一圈环形防水伞裙。
CN202110160504.XA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Active CN112858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0504.XA CN112858637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0504.XA CN112858637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8637A true CN112858637A (zh) 2021-05-28
CN112858637B CN112858637B (zh) 2024-01-02

Family

ID=75988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0504.XA Active CN112858637B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863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76621A1 (en) * 2010-12-22 2012-07-12 Doull Kerruth George Gas migration test method
CN103630659A (zh) * 2012-11-30 2014-03-12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下水原位化学和生物修复模拟试验装置及模拟试验方法
CN204405490U (zh) * 2014-12-25 2015-06-1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测试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的淋滤试验装置
CN105699625A (zh) * 2016-03-08 2016-06-2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可观测土壤湿润锋运移情况及分层收集壤中流的实验器材
CN206362789U (zh) * 2016-12-28 2017-07-28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野外原位弥散试验用矩形槽装置
CN108398360A (zh) * 2018-05-10 2018-08-14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研究NAPLs运移及相变规律的试验装置
CN208568767U (zh) * 2018-06-28 2019-03-01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监测土壤内部元素运移的试验装置
CN112285321A (zh) * 2020-10-09 2021-01-29 合肥工业大学 VOCs污染土体曝气修复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76621A1 (en) * 2010-12-22 2012-07-12 Doull Kerruth George Gas migration test method
CN103630659A (zh) * 2012-11-30 2014-03-12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下水原位化学和生物修复模拟试验装置及模拟试验方法
CN204405490U (zh) * 2014-12-25 2015-06-1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测试重金属元素释放迁移的淋滤试验装置
CN105699625A (zh) * 2016-03-08 2016-06-2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可观测土壤湿润锋运移情况及分层收集壤中流的实验器材
CN206362789U (zh) * 2016-12-28 2017-07-28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野外原位弥散试验用矩形槽装置
CN108398360A (zh) * 2018-05-10 2018-08-14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研究NAPLs运移及相变规律的试验装置
CN208568767U (zh) * 2018-06-28 2019-03-01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监测土壤内部元素运移的试验装置
CN112285321A (zh) * 2020-10-09 2021-01-29 合肥工业大学 VOCs污染土体曝气修复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乔冈 等: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水分运移机制", 《地质通报》 *
陈亮 等: "两种典型溶质模拟污染物在沙性土壤中的运移试验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8637B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8335B (zh) 用于确定地下水污染羽剖面形态和分层特征的方法
CN110132650B (zh) 一种污染场地地下水井群采样方法
CN103639193A (zh) 一种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的循环原位化学氧化还原方法
CN108956211B (zh) 地下水定深取样探头、使用该探头的采样系统及采样方法
CN109047305A (zh) 化工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KR101772107B1 (ko) 일체형 스핀들 내장 제수변 보호통의 설치방법
CN103880142B (zh) 一种区域含水层原位镀铁除砷方法
CN105431610A (zh) 防海底污染分离器
CN209287958U (zh) 化工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
CN112858637A (zh) 一种野外原位潜流带污染元素运移试验装置
KR101209157B1 (ko) 지하수 오염 방지용 그라우팅 차폐장치
KR101714484B1 (ko) 해상 폐기물처리장의 차수시트를 활용한 침출수 누출 감지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그 설치방법
CN111705848B (zh) 一种填埋场防渗系统跟踪监测井的布置方法
CN210571495U (zh)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环境调查的采样系统
Preene et al. POTENTIAL GROUNDWATER IMPACTS FROM CIVIL‐ENGINEERING WORKS
CN106017986B (zh) 一种土壤渗流液采集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208594564U (zh) 一种基于固沟保塬工程的辐射井排水装置
CN210658607U (zh) 一种地下排水管道预埋防护结构
JP2006344881A (ja) 油入機器の漏油回収施設
CN219690567U (zh) 一种入地式降水观测井保护装置
JP2016089382A (ja) ニューマチックケーソン工法によるケーソン躯体の沈設方法
KR102338916B1 (ko) 지하수 오염탐지 센서용 수직관정
CN213358599U (zh)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CN214614189U (zh)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CN214173831U (zh) 一种用于沙漠的地下水监测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