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58599U -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58599U
CN213358599U CN202021901608.9U CN202021901608U CN213358599U CN 213358599 U CN213358599 U CN 213358599U CN 202021901608 U CN202021901608 U CN 202021901608U CN 213358599 U CN213358599 U CN 213358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pile
protective cylinder
pile foundation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016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荣华
杨煌伟
梅巧俊
郑张政
方栩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gda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016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58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58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585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外护筒、内护筒、防泥浆层和桩基区,外护筒底部固定在河床中,顶部高于河流的顶面;内护筒位于所述外护筒内部,底部固定在所述河床中,所述外护筒与所述内护筒之间形成防护区;防泥浆层位于所述防护区内,能够防止所述内护筒中流出的泥浆与所述河床接触;所述内护筒正下方于所述河床上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内护筒的内部连通形成所述桩基区,所述桩基区内填充有混凝土能够形成桩基础,所述桩基础固定在所述河床中。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无需对河道进行导流,实现了在造价较低并且施工难度较小的情况下对河道施工桩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对河道进行治理和施工不仅使河道的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河道治理又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进行适当的治理和施工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利发展水平,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河道的现状,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对于在河道上进行桥梁和港口等建设都需要进行桩基施工形成桩基础。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对河道中桩基施工的环保要求也逐渐增加,要求在施工中不污染河道。目前为了保证桩基施工中不污染河道,常用的方式是将河道导流,然后在河道中进行桩基施工,然而河道导流的同时如果遇到汛期,由于河道水流量较大,往往会造成导流失败,河道导流之后再进行桩基施工造价高、施工难度技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河道导流后进行河道桩基施工造价高、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为,包括:
外护筒,底部固定在河床中,顶部高于河流的顶面;
内护筒,位于所述外护筒内部,底部固定在所述河床中,所述外护筒与所述内护筒之间形成防护区;
防泥浆层,位于所述防护区内,能够防止所述内护筒中流出的泥浆与所述河床接触;
桩基区,所述内护筒正下方于所述河床上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内护筒的内部连通形成所述桩基区,所述桩基区内填充有混凝土能够形成桩基础,所述桩基础固定在所述河床中。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切削齿,多个所述第一切削齿沿所述外护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筒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切削齿,多个所述第二切削齿沿所述外护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削齿与所述第一切削齿间隔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注浆管,多个所述注浆管沿所述外护筒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注浆管的出浆孔位于所述外护筒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与所述第二切削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区内设有泥浆泵,所述泥浆泵位于所述防泥浆层上方,所述泥浆泵上固定连接有泥浆管,能够抽取所述防护区内部的泥浆至所述外护筒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的内径等于所述内护筒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筒与所述内护筒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泥浆层顶面高于所述河床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将外护筒底部固定在河床中,去除外护筒内部的河流和部分河床,内护筒放置在外护筒内部,底部固定在河床中,外护筒与内护筒之间形成防护区,防泥浆层设置在防护区内,防泥浆层能够防止内护筒中流出的泥浆与河床接触,内护筒正下方于河床上形成凹陷部,凹陷部与内护筒的内部连通形成桩基区,桩基区内填充有混凝土能够形成桩基础,桩基础固定在河床中。此桩基施工操作简单,无需对河道进行导流,实现了在造价较低并且施工难度较小的情况下对河道施工桩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外护筒;
21、河床;22、河流;
3、内护筒;
41、防护区;42、防泥浆层;
5、桩基区;51、凹陷部;
6、桩基础;
71、第一切削齿;72、第二切削齿;73、注浆管;731、出浆孔;74、润滑层;
81、泥浆泵;82、泥浆管;
9、原河床土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图5,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能够在河道中施工桩基础,当河道中有河流时,无需进行导流,可直接施工。
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包括外护筒1、内护筒3、防泥浆层42和桩基区5,外护筒1底部固定在河床21中,顶部高于河流22的顶面;内护筒3位于外护筒1内部,底部固定在河床21中,外护筒1与内护筒3之间形成防护区41;防泥浆层42位于防护区41内,能够防止内护筒3中流出的泥浆与河床21接触;内护筒3正下方于河床21上形成凹陷部51,凹陷部51与内护筒3的内部连通形成桩基区5,桩基区5内填充有混凝土能够形成桩基础6,桩基础6固定在河床21中。
将外护筒1底部固定在河床21中,去除外护筒1内部的河流22和部分河床21,内护筒3放置在外护筒1内部,底部固定在河床21中,外护筒1与内护筒3之间形成防护区41,防泥浆层42设置在防护区41内,防泥浆层42能够防止内护筒3中流出的泥浆与河床21接触,内护筒3正下方于河床21上形成凹陷部51,凹陷部51与内护筒3的内部连通形成桩基区5,桩基区5内填充有混凝土能够形成桩基础6,桩基础6固定在河床21中。此桩基施工操作简单,无需对河道进行导流,实现了在造价较低并且施工难度较小的情况下对河道施工桩基础6。
参见图1,凹陷部51的内径等于内护筒3的内径,由于凹陷部51与内护筒3组成桩基区5,桩基区5填充混凝土能够形成桩基础6,整个桩基础6直径相同可以保证桩基础6稳定性,所以凹陷部51的内径与内护筒3内径相同。
参见图1和图2,防泥浆层42顶面高于河床21的顶面,浇筑形成桩基础6后需要清除防泥浆层42,在防护区41填入与河床21顶面等高度的原河床土方层9,防泥浆层42顶面高于河床21的顶面可以防止泥浆混入原河床土方层9中,从而防止污染河道。
参见图1至图3,外护筒1与内护筒3同轴设置,保证了防泥浆层42均匀的分布在防护区41中,当对内护筒3正下方河床21进行钻孔时,内护筒3可以平稳的固定在防泥浆层42中,对桩基区5填充混凝土时内护筒3也不会发生倾斜。
参见图2和图3,防护区41内设有泥浆泵81,泥浆泵81位于防泥浆层42上方,泥浆泵81上固定连接有泥浆管82,能够抽取防护区41内部的泥浆至外护筒1外部。对内护筒3正下方钻孔形成凹陷部51的过程中,需要泥浆护壁,钻孔结束后,泥浆残留在桩基区5中,当对桩基区5填充混凝土时,混凝土会置换泥浆,泥浆流入防护区41中,此时泥浆泵81将防护区41中的泥浆抽到外护筒1外部,防止泥浆污染河流22和河床21。
参见图4和图5,外护筒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切削齿71,多个第一切削齿71沿外护筒1的周向间隔设置,外护筒1需要承担河流22的冲击,为保证外护筒1的稳定性,外护筒1需要下入河床21一定的深度,外护筒1旋转切入河床21中,第一切削齿71起到切削河床21土方的作用,使外护筒1埋入河床21一定深度,从而稳定的固定在河床21中。
外护筒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切削齿72,多个第二切削齿72沿外护筒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切削齿72可以扩大切削河床21的面积,便于顺利将外护筒1安装入河床21中。
第一切削齿71与第二切削齿72间隔交替设置,保证外护筒1受力的平衡性,使得扩大切削面积和向下切入同步进行。
可选地,第一切削齿71与第二切削齿72设置个数与外护筒1的直径有关,当外护筒1直径大时,可以增加第一切削齿71与第二切削齿72的数量,以便外护筒1成功切入河床21内部。
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还包括多个注浆管73,多个注浆管73沿外护筒1的周向间隔设置,注浆管73与第二切削齿72固定连接,注浆管73中含有润滑物质,外护筒1钻进河床21的过程中,由于外护筒1和河床21的摩擦力过大,导致钻进困难,注浆管73流出润滑物质可以减小外护筒1和河床21之间的阻力,同时,由于外护筒1是旋转下入河床21中的,第二切削齿72扩大了切削面积,保护注浆管73不会受到损坏。
参见图5,注浆管73的出浆孔731位于外护筒1的底部,外护筒1旋转向下过程中润滑物质从出浆孔731流出形成润滑层74,润滑物质可以减小外护筒1和河床21之间的阻力,润滑物质形成的润滑层74还可以封堵外护筒1与河床21之间的间隙,防止后期施工中的泥浆通过河床21与外护筒1的缝隙进入河道。
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具体的使用过程如下:
外护筒1通过第一切削齿71与第二切削齿72切削河床21土方,同时注浆管73中流出润滑物质,使得外护筒1进入河床21一定深度,外护筒1和河床21之间形成润滑层74,去除外护筒1内部的河流22和部分河床21,在外护筒1内部下内护筒3,内护筒3底部固定在河床21中,外护筒1与内护筒3之间形成防护区41;在防护区41中填入防泥浆层42,对内护筒3正下方河床21钻孔形成凹陷部51,凹陷部51与内护筒3的内部连通形成桩基区5;在桩基区5中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础6,同时用泥浆泵81将桩基区5流入防护区41的泥浆抽至外护筒1外部,完成抽取泥浆后移除泥浆泵81和泥浆管82,然后将防泥浆层42清除,在防护区41填入与河床21顶面等高度的原河床土方层9,移除内护筒3和外护筒1,完成对桩基础6的施工。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护筒(1),底部固定在河床(21)中,顶部高于河流(22)的顶面;
内护筒(3),位于所述外护筒(1)内部,底部固定在所述河床(21)中,所述外护筒(1)与所述内护筒(3)之间形成防护区(41);
防泥浆层(42),位于所述防护区(41)内,能够防止所述内护筒(3)中流出的泥浆与所述河床(21)接触;
桩基区(5),所述内护筒(3)正下方于所述河床(21)上形成凹陷部(51),所述凹陷部(51)与所述内护筒(3)的内部连通形成所述桩基区(5),所述桩基区(5)内填充有混凝土能够形成桩基础(6),所述桩基础(6)固定在所述河床(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筒(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切削齿(71),多个所述第一切削齿(71)沿所述外护筒(1)的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筒(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切削齿(72),多个所述第二切削齿(72)沿所述外护筒(1)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削齿(72)与所述第一切削齿(71)间隔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注浆管(73),多个所述注浆管(73)沿所述外护筒(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注浆管(73)的出浆孔(731)位于所述外护筒(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73)与所述第二切削齿(7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区(41)内设有泥浆泵(81),所述泥浆泵(81)位于所述防泥浆层(42)上方,所述泥浆泵(81)上固定连接有泥浆管(82),能够抽取所述防护区(41)内部的泥浆至所述外护筒(1)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51)的内径等于所述内护筒(3)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筒(1)与所述内护筒(3)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泥浆层(42)顶面高于所述河床(21)的顶面。
CN202021901608.9U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Active CN213358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1608.9U CN213358599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01608.9U CN213358599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58599U true CN213358599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4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01608.9U Active CN213358599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585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5964A (zh) * 2022-12-05 2023-01-13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Cn) 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抗侧向力桩基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5964A (zh) * 2022-12-05 2023-01-13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Cn) 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抗侧向力桩基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U501539B1 (en) Pumping and drainage method for foundation pit bottom plate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and pumping and drainage structure
CN209277184U (zh) 深基坑钻孔涌水冒砂封堵装置
CN106149684A (zh) 一种全套管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09339079B (zh) 一种紧邻河流透水地层的基坑止水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213358599U (zh) 一种河道中桩基础的施工装置
CN110409420B (zh)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CN208105281U (zh) 一种含富水砂卵石地层的地铁车站基坑止水及降水系统
CN104652357A (zh) 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
CN116024998A (zh) 一种深基坑降水井带水封堵施工方法
CN114908782B (zh) 一种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CN213896982U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防渗水结构
CN214993997U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电梯井降水施工的结构
CN113152414B (zh) 输泄水廊道底板涌水点封堵施工方法
CN212336250U (zh) 顶管接驳导排结构
CN204703156U (zh) 防漏浆的内护筒结构
CN209923954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围堰
CN108589796B (zh) 基底散水处理方法
CN111608171A (zh) 一种沙洲地下软基管、井降水抗浮管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703830B (zh) 一种岩溶发育场地工程灌注桩防涌水的施工方法
CN111894103A (zh) 顶管接驳导排结构及顶管接驳方法
JP4336828B2 (ja) 基礎構造物
CN215290058U (zh) 一种岩土岩溶处理用伸缩注浆装置
CN103669333A (zh) 便于真空降水的抗滑桩
CN217438996U (zh) 一种挡土墙
CN111560915B (zh) 一种河流改道方法及其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