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7549B - 一种称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称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7549B
CN112857549B CN202110062087.5A CN202110062087A CN112857549B CN 112857549 B CN112857549 B CN 112857549B CN 202110062087 A CN202110062087 A CN 202110062087A CN 112857549 B CN112857549 B CN 1128575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ing
weighing system
connector
load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20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7549A (zh
Inventor
惠华强
王沈辉
郭文卫
张凇
吴刚
于清松
郑绍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tler Toledo Changzhou Measurement Technology Ltd
Mettler Toledo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Mettler Toledo Changzhou Precision Instrument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ttler Toledo Changzhou Measurement Technology Ltd
Mettler Toledo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Mettler Toledo Changzhou Precision Instrument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tler Toledo Changzhou Measurement Technology Ltd, Mettler Toledo International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Mettler Toledo Changzhou Precision Instruments Ltd filed Critical Mettler Toledo Changzhou Measuremen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20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75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7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7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7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7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62Over or under weigh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2Weigh pans or other weighing receptacles; Weighing platfor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3Support or suspension of weighing platform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称重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方面的问题。为实现前述目的的称重系统,包括底座以及上部框架,在上部框架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以及连接件。称重传感器连接于底座上,连接件连接称重传感器与上部框架。其中,上部框架具有朝向底座突伸的加载部,连接件穿设地连接称重传感器与加载部,穿设后,连接件位于称重传感器上侧的一端与称重传感器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另一端穿过加载部,与加载部的下端面配合相接。当称重面受压时,加载部朝向底座运动,以使连接件于称重传感器与加载部之间被拉伸,称重传感器的加载面为与连接件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处。

Description

一种称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称重系统中,常具有多个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称重系统之间常设置有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称重传感器和称重系统连接,用于将称重系统上由被称重件所产生的力传递至称重传感器的加载面上。在进行称重计量作业时称重系统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或冲击,称重系统由于应力释放产生的不规则而变形,以及由于线膨胀系数的差异在不同温度下的伸缩,这时需要连接件具有灵活的转动、摆动的自由度,致使称重传感器所得到的称量值真实有效。
图1为现有技术中称重传感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称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现有称重系统中设置有一连接件91以及与该连接件连接的梁式称重传感器92,在梁式称重传感器92中设置有安装孔93,连接件91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孔93内,以与称重传感器92的加载面接触,从而通过连接件91向称重传感器加载称重力,另一端与连接瓦94的安装孔93连接。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称重系统中,梁式称重传感器92通常连接于称重系统的上部,导致称重传感器受到称重系统上部的活动影响,从而降低称重性能。
同时,连接件91的两端在安装孔93内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通过连接件91的晃动来释放并减小称重传感器所受的水平力,从而确保多传感器系统的称重性能。然而该活动空间的存在将导致连接件91端部与称重传感器92的加载面相接触的加载位置发生变化,该加载位置的变化导致称重传感器的称重性能下降,从而影响多传感器称重系统的称重性能,这种情况对于称重性能要求高的称重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
此外,为提高称重系统的称重精度,常需要增加连接件91的长度,而在如图1至2所示的称重系统结构中,连接件91长度的增加将必然导致整个称重系统厚度的增加。
故,如何进一步提升称重系统的称重性能,以及如何保证称重系统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称重系统的称重精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称重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方面的问题。
为实现前述目的的称重系统,包括底座以及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上表面为所述称重系统的称重面,在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
称重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以及
连接件,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上部框架;
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突伸的加载部,所述连接件穿设地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加载部,穿设后,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上侧的一端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另一端穿过所述加载部,与所述加载部的下端面配合相接;
当所述称重面受压时,所述加载部朝向所述底座运动,以使所述连接件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加载部之间被拉伸,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加载面为与所述连接件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中具有避让开口,所述加载部对应所述避让开口设置,以使所述称重面受压时,所述加载部能够伸入并朝向所述避让开口内部运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称重传感器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具有侧壁以及底壁,所述底壁中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径,并允许所述连接杆穿过,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杆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槽部中;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外周轮廓与所述侧壁的内周轮廓共形,当所述第一连接头在所述槽部中活动时,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侧壁始终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所述槽部的所述侧壁为所述加载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部中具有容纳槽,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容纳槽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槽部为弧形或锥形槽,所述第一连接头为球头,所述球头在所述弧形或锥形槽中具有转动自由度;
其中,所述弧形或锥形槽所在球心或中线与所述球头所在球体球心重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头也为球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头的直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及第二连接头为一体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头中的一方具有外螺纹,另一方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头螺纹配合连接;和/或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头中的一方具有外螺纹,另一方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螺纹配合连接;
其中,通过转动所述连接杆能够调节所述连接件的长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部包括连接部以及平台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上部框架的下表面朝向所述底座延伸,所述平台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平台部中设置有所述容纳槽。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部中设置有允许所述连接件通过的第一缺口,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一缺口与外部连通;
所述称重传感器中开设有允许所述连接件通过的第二缺口,所述槽部通过所述第二缺口与外部连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和/或所述第二缺口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头外轮廓的倒角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框架为矩形,所述底座为设置于所述矩形四个角部的支腿;
其中,在所述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称重传感器以及所述连接件。
本发明的进步效果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1)在本称重系统中,称重传感器固定端连接于称重系统的下部(底座上),由于称重系统的下部通常置于地面上工作,所以称重传感器的固定端比较确定,从而提高称重性能;
2)在本称重系统中,由于在力加载过程中侧壁限制第一连接头在槽部中的晃动,保证了力加载位置点始终是在侧壁上,在保证了连接件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力加载位置点的变化。从而提高称重传感器的使用性能,进而提高多传感器称重系统性能;
3)在本称重系统中,连接件是通过第一通孔类似悬挂式置于槽部中,连接件与称重传感器相接触的加载面位于称重传感器内部,使得相对于传统连接件直接抵于称重传感器上的方式能够省去结构板厚,从而具有更长的连接件结构,从而在保证整个称重系统厚度不增加的基础上,提升了称重系统的称重精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称重传感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称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称重系统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称重系统一个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图6示出了称重系统角部沿一个方向剖切所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称重系统角部沿另一方向剖切所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称重系统中连接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另外,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也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到的情况下,如下描述中的上、下、左、右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此外,不同实施方式下的变换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后文中所采用的附图标记系统与背景技术中的附图标记系统相互独立。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问题,本方面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称重系统,如图3示出了本称重系统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称重系统一个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6示出了称重系统沿一个方向剖切所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称重系统沿另一方向剖切所得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图6与图7的剖切方向相互垂直,如图6为沿称重系统1的长度方向剖切,图7为沿称重系统1的宽度方向剖切。
称重系统1包括底座11以及设置于底座11上方的上的上部框架12,其中,上部框架12的上表面为称重系统的称重面121,上部框架12与底座11之间的连接关系将于后文中详述。
如图4所示,在底座11与上部框架12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21以及连接件22。其中,称重传感器21是如图所示连接设置于底座11上,连接件22将上部框架12与称重传感器21相连接,以将称重面上收到的载荷传递至称重传感器21上。
其中,上部框架12具有朝向底座11突伸出的加载部12a,连接件22是如图所示穿设地连接称重传感器21与加载部12a。在如图所示的穿设状态下,连接件22位于称重传感器21上侧的一端22a与称重传感器21之间面接触配合,另一端22b则穿过加载部12a后,与加载部12a的下端面配合相接。其中当连接件22的一端22a欲朝向如图中所示的下侧移动时,将于与称重传感器21的面接触配合处发生干涉,而当连接件22的另一端22b欲朝向如图中所示的上侧移动时,将与加载部12a的下端面配合发生干涉。
在一个与图示同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2的一端22a与称重传感器21之间也可以是圆弧线接触配合,其中,面接触以及圆弧线接触配合的方式将于后文详述。
在如图中所示的装配状态下,上部框架12仅通过连接件22连接支撑于设置在底座11上的称重传感器21上,具体来说,在支撑状态下,上部框架12中的加载部12a下端面配合相接地支撑于连接件22的另一端22b上,而连接件22的一端22a则是配合相接地支撑于称重传感器21上侧,从而上部框架12以近悬挂地方式在底座11上被支撑。当称重面121上放置待称重物件后受压时,加载部12a朝向底座11运动,以使连接件22在称重传感器21与加载部12a之间呈受拉的状态,称重传感器21的加载面为与连接件22的面接触配合处,亦即当连接件22呈受拉时,能够将载荷自称重面121、加载部12a传递至称重传感器21上,完成称重测量。
在本称重系统中,称重传感器21固定端连接于称重系统的下部(底座11上),由于称重系统的下部通常置于地面上工作,所以称重传感器的固定端比较确定,从而提高称重性能。
虽然本称重系统及其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如上所述,但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本称重系统及其称重系统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具有更多的细节,并且这些细节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多样的变化。下面以一些实施例对这细节和些变化中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底座11中开设有避让开口110,加载部12a是对应该避让开口110的位置设置,从而当加载部12a受力下压时,避让开口110能够避让加载部12a的下压移动,并允许其伸入朝向避让开口110的内部运动,从而便于连接件22接近地面,在相同的称重系统高度下,能够增大连接件22的长度,提升了称重的精度。同时,避让开口110的设置能够允许连接件22自底座11的下侧进行安装。
在本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至图7所示,称重传感器21中具有槽部210,该槽部210由侧壁211以及底壁212限定出。其中,在底壁212中贯穿称重传感器21地开设有第一通孔213。
连接件22包括连接杆220,以及设置于连接杆220两端的第一连接头221以及第二连接头222,其中,第一通孔213的内径大于连接杆220的外径,以允许连接杆220穿过,并在第一通孔213内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
在如图中所示的装配状态下,连接杆220传设设置于第一通孔213中,同时,第一连接头221连接于槽部210中,并在槽部210中可活动。
其中,第一连接头221的外周轮廓与槽部210侧壁211的内周轮廓共形,从而当第一连接头221容纳于槽部210中时,第一连接头221的外壁是与槽部210的侧壁211面接触配合,槽部210允许第一连接头221在其内部沿侧壁211摆动,但在摆动过程中侧壁211与第一连接头221的外周侧始终面接触配合,从而限制第一连接头221在槽部210中、沿图中所示水平方向上的晃动,其中,槽部210的侧壁211为称重传感器21的加载面,力是自上部框架12通过连接件22的第一连接头221传递至槽部210的侧壁211完成加载。其中,在此实施方式中,面接触配合是指侧壁211所形成的圆弧形面与第一连接头221的外周侧所形成的圆弧形面之间相接处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头221的外周轮廓与槽部210侧壁211的内周轮廓共形,但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的情况下,侧壁211所形成的圆弧形面与第一连接头221的外周侧所形成的圆弧形面之间实际接触的部位为一条圆弧线,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头221与槽部210实际上为圆弧线接触配合的方式,也能够实现力的加载。
具体来说,当待称重物件放置于上部框架12的上部时,第一连接头221连接于槽部210中,其中的连接杆220是处于被拉伸状态,此时的力通过第一连接头221的外侧面加载于槽部210的侧壁211上,实现力的传递。第一连接头221与称重传感器21始终面接触传力,减少了应力集中而导致的零件损坏。
由于在力加载过程中侧壁211限制第一连接头221在槽部210中的晃动,保证了力加载位置点始终是在侧壁211上,在保证了连接件22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力加载位置点的变化,只具有角度变化,受力角度对传感器的影响优于受力位置变化影响。从而提高称重传感器的使用性能,进而提高传感器称重系统性能。
与此同时,连接件22是通过第一通孔213类似悬挂式置于槽部210中,连接件22与称重传感器21相接触的加载面位于称重传感器21内部,使得相对于如图1以及图2传统连接件直接抵于称重传感器上的方式能够省去结构板厚,从而具有更长的连接件22结构,从而在保证整个称重系统厚度不增加的基础上,提升了称重系统的称重精度。
在本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以及图7所示,上部框架12的加载部12a中具有容纳槽120,在装配状态下,第二连接头222连接于容纳槽120中,并在容纳槽120中可活动,同时,与容纳槽120的槽壁面接触配合。通过开设容纳槽120,在保证了第二连接头222可活动的前提下,能够容纳第二连接头222的一部分于壁体中,从而在保证整个称重系统厚度不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连接件22的长度,提升了称重系统的称重精度。可以理解的是,与前文类似,在此实施方式中,面接触配合是指容纳槽120的槽壁面所形成的圆弧形面与第二连接头222的外周侧所形成的圆弧形面之间相接处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头222的外周轮廓与容纳槽120的槽壁面的内周轮廓共形,但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的情况下,容纳槽120的槽壁面所形成的圆弧形面与第二连接头222的外周侧所形成的圆弧形面之间实际接触的部位为一条圆弧线,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头222与容纳槽120实际上为圆弧线接触配合的方式,也能够实现力的加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容纳槽120的槽底开设有第二通孔124,在如图4以及图5所示的装配状态下,第一通孔213与第二通孔124相对准,第二通孔124的内径大于连接杆220的外径,以允许连接杆220穿过,并且连接后的连接件22在称重系统1与称重传感器21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
在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槽部210为如图中所示的弧形槽,第一连接头221为与该弧形槽内轮廓共形的球头,其中,该球头在弧形槽中具有一定的沿弧形槽的侧壁转动的自由度。其中,弧形槽是为一虚拟球体外轮廓的一部分,该球头也是为一虚拟球体的一部分,弧形槽所在球体与该球头所在球体球心重合,从而能够满足了第一连接头221能够在槽部210中具有活动自由度的同时,当第一连接头221在槽部210中活动时,连接件22与称重传感器21加载处的位置始终不变。
在其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槽部210以及第一连接头221的形状可以有其他合适的变形或变化,但不以此为限。如槽部210可以是一种侧壁呈弧形状的V形槽或锥形槽,第一连接头221为球头。
图8示出了本称重系统中连接件一个实施方式下的示意图,在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头222与第一连接头221结构类似,也是球头结构,其中第二连接头222的直径是如图8中所示地、大于第一连接头221的直径或是等于第一连接头221的直径,从而能够在不增加第一连接头221的直径的前提下,增大了第一连接头221与第二连接头222球头球心的距离,以能够提高连接件22的定位能力以及回复力。
在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0、第一连接头221以及第二连接头222可以是一体成形而成的一体件。
在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2是如图6以及图7中所示的、长度可调。当设置多个称重传感器21的情况下,连接件22的长度可调能够保证位于各个称重传感器21位置的初始加载处于相近状态,以进一步提高秤的称重性能。
具体来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0中具有内螺纹结构,第一连接头221具有外螺纹结构,连接杆220与第一连接头22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转动连接杆220能够实现第一连接头221在连接杆220一端的伸出或缩回,从而实现连接件220的长度可调。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螺纹可以是设置于第一连接头221中,而外螺纹是设置于连接杆220上。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0中具有内螺纹结构,第二连接头222具有外螺纹结构,连接杆220与第二连接头22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通过转动连接杆220能够实现第二连接头222在连接杆220另一端的伸出或缩回,从而实现连接件22的长度可调。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螺纹可以是设置于第二连接头222中,而外螺纹是设置于连接杆220上。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0与第一连接头221以及第二连接头222分别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当转动连接杆220时能够实现第一连接头221以及第二连接头222在连接杆220两端的伸出或缩回。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连接件22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地、呈一体件结构,通过如图4中所示、增减传感器21与底座11之间的垫片25的数量来实现保证多个称重传感器21位置的初始加载处于相近状态。
在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加载部12a包括连接部122以及平台部123,连接部122自上部框架12的本体朝向底座11延伸,其端部设置有该平台部123。平台部123与称重传感器21中的槽部210相对设置,其中开设有容纳槽120。
在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平台部123中设置有允许连接件22通过的第一缺口123a,容纳槽120通过该第一缺口123a与外部连通。称重传感器21中开设有允许连接件22通过的第二缺口21a,槽部210通过该第二缺口21a与与外部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以便于连接件自侧面通过第一缺口123a以及第二缺口21a以图中所示的水平方向、水平安装至槽部210以及容纳槽120中。
具体地,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缺口123a以及第二缺口21a中还对应第一连接头221以及第二连接头222的外轮廓设置的倒角部26,由于第一连接头221以及第二连接头222具有较宽的外轮廓,若不设置倒角部26,若需将连接件22水平安装至槽部210以及容纳槽120中时,需要将槽部210与容纳槽120之间的间距压缩。而通过设置倒角部26,相对不设置倒角部26的实施方式,仅需将槽部210与容纳槽120之间压缩一个较小的距离变化,甚至无需压缩,即可保证对连接件22的水平安装。在其他一些与图示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倒角部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一缺口123a或第二缺口21a中。
在称重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称重系统1的上部框架11是如图所示、呈矩形,底座11是设置在矩形四个角部10的支腿,其中,在四个角部10分别设置有称重传感器21以及连接件22。
请继续参见图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称重传感器21与底座11之间以及连接部122与平台部123之间是通过紧固件27连接。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称重系统,包括底座以及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上部框架的上表面为所述称重系统的称重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
称重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以及
连接件,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上部框架;
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突伸的加载部,所述连接件穿设地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加载部,穿设后,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上侧的一端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另一端穿过所述加载部,与所述加载部的下端面配合相接;
当所述称重面受压时,所述加载部朝向所述底座运动,以使所述连接件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加载部之间被拉伸,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加载面为与所述连接件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处;
所述称重传感器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具有侧壁以及底壁,所述底壁中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径,并允许所述连接杆穿过,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杆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槽部中;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外周轮廓与所述侧壁的内周轮廓共形,当所述第一连接头在所述槽部中活动时,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侧壁始终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所述槽部的所述侧壁为所述加载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具有避让开口,所述加载部对应所述避让开口设置,以使所述称重面受压时,所述加载部能够伸入并朝向所述避让开口内部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载部中具有容纳槽,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容纳槽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为弧形或锥形槽,所述第一连接头为球头,所述球头在所述弧形或锥形槽中具有转动自由度;
其中,所述弧形或锥形槽所在球心或中线与所述球头所在球体球心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头也为球头,所述第二连接头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头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及第二连接头为一体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头中的一方具有外螺纹,另一方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头螺纹配合连接;和/或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头中的一方具有外螺纹,另一方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头螺纹配合连接;
其中,通过转动所述连接杆能够调节所述连接件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部包括连接部以及平台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上部框架的下表面朝向所述底座延伸,所述平台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在所述平台部中设置有所述容纳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部中设置有允许所述连接件通过的第一缺口,所述容纳槽通过所述第一缺口与外部连通;
所述称重传感器中开设有允许所述连接件通过的第二缺口,所述槽部通过所述第二缺口与外部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和/或所述第二缺口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头外轮廓的倒角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为矩形,所述底座为设置于所述矩形四个角部的支腿;
其中,在所述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称重传感器以及所述连接件。
CN202110062087.5A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称重系统 Active CN1128575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2087.5A CN112857549B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称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2087.5A CN112857549B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称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7549A CN112857549A (zh) 2021-05-28
CN112857549B true CN112857549B (zh) 2022-11-25

Family

ID=76006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2087.5A Active CN112857549B (zh) 2021-01-18 2021-01-18 一种称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754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4741B2 (ja) * 1997-06-11 2005-06-02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ロードセルの支持構造体
PL1701144T3 (pl) * 2005-03-10 2012-06-29 Mettler Toledo Gmbh Urządzenie do ważenia jednakowego rodzaju ważonych towarów
JP5097562B2 (ja) * 2008-01-17 2012-12-12 株式会社タニタ 電子重量計
EP2336736B1 (de) * 2009-12-21 2015-04-15 Mettler-Toledo AG Kraf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mit koppelbarem Kalibriergewicht
CN101949730B (zh) * 2010-08-25 2012-05-16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称重模块
BE1019463A4 (nl) * 2010-09-01 2012-07-03 Vliet Ronny Van De Weegmodule met geïntegreerde horizontale en verticale begrenzing.
CN103674212B (zh) * 2012-09-19 2017-11-28 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 测力计称重模块
US10365149B2 (en) * 2013-10-15 2019-07-30 Bedsense Limited Bed based weight sensors for physiological analysis
CN107036697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称重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7549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6496B2 (en) Composite contact assembly having lower contact with contact engaging points offset from each other
US20070032113A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a connection termina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connection terminal
CN108169015B (zh) 一种尾桨柔性梁扭矩加载试验装置
CN112857549B (zh) 一种称重系统
US20190097491A1 (en) Compact servo
CN105157904A (zh) 一种抗振动耐瞬时油压冲击压力传感器
US20070293077A1 (en) Remote center compliance device with measuring sensor
US4563906A (en) Load measurement apparatus including miniature instrumented hydrostatic cell
US8870592B2 (en) Socket and device having the socket
US8443526B2 (en) Robot compliance device
CA2020892A1 (en) Load cell mounting for rotational control
CN216310082U (zh) 一种用于待测元器件的测试治具
CN113124980B (zh) 一种称重系统
WO2022095876A1 (zh) 一种体脂秤
US20130260578A1 (e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device
CN113176139A (zh) 一种自适应同轴调整机构
CN111766051A (zh) 操作性能试验装置
CN220543065U (zh) 一种便携式电路测试工装
JP4170961B2 (ja) 電子部品用検査治具および電子部品用検査装置
CN220982243U (zh) 一种测量球头、球窝类零件间隙的工装
CN115015102A (zh) 一种大载荷离心力下的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和方法
CN220120086U (zh) 一种样品观察面调平装置
CN217981557U (zh) 一种芯片测试用吸嘴安装结构
US20110188219A1 (e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220870473U (zh) 一种光电挠度仪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