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4865B -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4865B
CN112854865B CN202110027709.0A CN202110027709A CN112854865B CN 112854865 B CN112854865 B CN 112854865B CN 202110027709 A CN202110027709 A CN 202110027709A CN 112854865 B CN112854865 B CN 1128548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leeve
spring
wire arranging
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77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4865A (zh
Inventor
张�成
张学凯
张�廷
马诗文
韩延峰
程剑
娄凤强
范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Construction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andong Lianche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Construction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andong Lianche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Construction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handong Lianche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Construction Co
Priority to CN2021100277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4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4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4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4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4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20Spatial 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lines or cables on poles, posts or t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杆上部的固定机构以及设置在固定机构上的理线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固定机构保证电杆上的电缆不会脱离电杆的支撑,其中的理线机构能解决电缆杂乱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本发明中的理线环能对电缆进行有效的束缚,不会造成电缆脱落的问题,解决了不能对电缆进行有效固定造成火灾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以及用电设备的增多,城市中的用电负荷越来越大,新型城市大都利用地下走线,而一些老居民区由于房屋老化,规划不合理,房屋杂乱,依然还利用电线杆架设电线,但随着线路越来越多,电线杆上面走线混乱,随着电线外表皮的老化,随时有可能发生连线短路的情况,甚至造成火灾。
目前市场上有针对走线混乱的电线杆进行理线的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1711120435.X,发明名称为《一种安全性高的电线杆》的中国发明专利所披露的,理线器通过将半圆滑块和连杆进行下压,电缆进入之后半圆滑块和连杆通过复位弹簧回弹对电缆进行固定,该公开专利虽然能对杂乱的线进行整理,但是本公开专利中的理线器底部是开口的,进入的电缆因为重力作用有可能脱离理线器的束缚,飘落在空中,造成短路或者发生火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以解决电线杆上走线混乱造成安全隐患以及理线器不能对电缆进行有效固定造成火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杆上部的固定机构以及设置在固定机构上的理线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抱箍一以及抱箍二,所述抱箍一与所述抱箍二螺栓连接,所述抱箍一与所述抱箍二均为半圆形,所述抱箍一的半圆形内表面与所述抱箍二的半圆形内表面均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抵接在电杆的外表面;
所述理线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部由靠近电杆处向远离电杆处依次设置有弹出组件、复位组件以及转向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弹出组件与所述转向组件之间,所述转向组件通过所述弹出组件以及所述复位组件的联合控制在所述套筒内做往复运动,所述转向组件上设置有理线环,所述理线环随着所述转向组件的往复运动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弹出组件包括弹簧A、收缩杆、弹簧B以及抽拉板,所述套筒为长方形,所述套筒包括左侧部、右侧部、上侧部、下侧部、前侧部以及后侧部,所述弹簧A设置在所述套筒的左侧部中心位置,所述弹簧A内设置所述收缩杆,所述收缩杆包括套杆以及伸长杆,所述弹簧A绕装在所述套杆以及伸长杆外侧,所述伸长杆一端设置在所述套杆内侧,另一端设置有顶板,所述弹簧A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左侧部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前侧部内侧与后侧部内侧对称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方向由上侧部向下侧部延伸,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所述抽拉板,所述抽拉板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对准孔,所述对准孔为圆形通孔,所述滑动板一端设置按钮,另一端设置有弹簧托,所述滑动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套筒的上侧部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上端弹簧座,所述上端弹簧座内设置有所述弹簧B,所述弹簧B一端与所述套筒的上侧部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托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右侧部设置有穿孔,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穿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板,所述复位板为圆形板,所述复位板中心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伸长杆上的所述顶板同心设置,所述复位板外圆周与所述套筒的上侧部、下侧部、前侧部以及后侧部固定连接,靠近所述套筒右侧部的所述复位板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座一,所述复位弹簧座一均布设置在所述贯通孔外边缘,靠近所述复位板外圆周处,所述复位弹簧座一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复位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复位板的所述套筒内侧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上侧部内侧与所述下侧部内侧,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所述转向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组件包括上盖板、上凸板、下凸板以及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相对设置,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上凸板与所述下凸板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上凸板包括上管筒,所述上管筒上端与所述上盖板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管筒下端均布设置四个上凸出部,相邻的所述上凸出部之间设置有上凹陷部,所述下凸板包括下管筒,所述下管筒下端与所述下盖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下管筒上端均布设置四个下凸出部,相邻的所述下凸出部之间设置有下凹陷部,所述上管筒与所述下管筒同心设置,所述下凸出部与所述上凹陷部对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凸出部与单个所述下凸出部之间形成路径,所述上管筒与所述下管筒内设置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的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柱销,所述柱销沿所述路径运动,所述旋转筒底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理线环,所述理线环包括理线环一以及理线环二,所述理线环一的一端与所述理线环二的一端铰接,所述理线环一的另一端与所述理线环二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理线环一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杆 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右侧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所述固定杆,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旋转筒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顶面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内部为受力点,围绕所述圆环的上盖板上均布设置复位弹簧座二,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座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座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凸起部为球形或者圆柱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固定机构保证电杆上的电缆不会脱离电杆的支撑,其中的理线机构能解决电缆杂乱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本发明中的理线环能对电缆进行有效的束缚,不会造成电缆脱落的问题,解决了不能对电缆进行有效固定造成火灾的技术问题。
2、固定机构与理线机构在结构上是独立的,但是在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固定机构用于将理线机构固定在电杆上,固定机构为理线机构提供支撑,凸起部具有防滑的作用,防止由于理线机构的重力造成整个装置的滑脱,抱箍一与抱箍二为半圆形,形状与电杆的外表面的形状吻合,便于抱紧电杆,理线机构中的弹出组件提供弹力,作用是将转向组件向套筒右端部弹出,而复位组件是保证弹出的转向组件复位,弹出组件以及复位组件配合,实现转向组件在套筒内做直线往复运动。
3、将滑动板设置在凹槽内,凹槽具有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能保证滑动板在沿着导轨的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滑动板上的按钮的作用是滑动板做直线往复运动的施力点,对准孔的作用是便于顶板穿过,弹簧B具有弹性,目的是实现对准孔与顶板是否同心设置。
4、复位板为转向组件的复位提供支撑作用,贯通孔与顶板是同心设置的,便于顶板的弹力作用在转向组件的上盖板上,复位弹簧具有复位的作用,保证被弹出的转向组件回归起始位置。
5、导向杆具有限位和导向的作用,保证转向组件做直线往复运动。
6、上盖板和下盖板起到支撑的作用,保证上凸板与下凸板上下设置,导向槽的作用是与导向杆配合,实现转向组件做直线往复运动,上凸板上设置上管筒以及下凸板上设置下管筒,目的是在其内设置外圆周为圆柱形的旋转筒,旋转筒的柱销沿路径运动,套筒的右侧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旋转筒的直径,因此套筒的右侧部形成阻力面,当旋转筒的圆柱面与阻力面接触后,旋转筒受阻力旋转90°。
7、上盖板圆环内部是顶板的施力点,保证顶板的作用力作用在上盖板的中心位置,复位弹簧座二是为了连接复位弹簧与上盖板,通过上盖板的传递作用,带动转向组件整体复位。
8、通孔的直径小于旋转筒的直径,套筒右侧部给旋转筒一个反向作用力,保证上盖板与下盖板反向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机构示意图。
图2为电杆与固定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不带理线环的理线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图5为去掉复位组件以及转向组件后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出组件与套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套筒与转向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转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上凸板与下凸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电杆;2、固定机构;21、抱箍一;22、抱箍二;13、凸起部;3、理线机构;31、套筒;312、穿孔;313、导轨;3131、凹槽; 314、上端弹簧座;315、导向杆;32、弹出组件;321、弹簧A;322、收缩杆; 3221、套杆;3222、伸长杆;3223、顶板;323、弹簧B;324、抽拉板;3241、滑动板;32411、对准孔;3242、按钮;3243、弹簧托;33、复位组件;331、复位板;3311、贯通孔;3312、复位弹簧座一;332、复位弹簧;34、转向组件;341、上盖板;3411、圆环;3412、复位弹簧座二;342、上凸板;3421、上管筒;3422、上凸出部;3423、上凹陷部;343、下凸板;3431、下管筒; 3432、下凸出部;3433、下凹陷部;344、下盖板;345、旋转筒;3451、柱销;346、固定杆;35、理线环;351、理线环一;352、理线环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杆1上部的固定机构2以及设置在固定机构2上的理线机构3;
参见图2以及图3:固定机构2包括抱箍一21以及抱箍二22,抱箍一21与抱箍二22螺栓连接,抱箍一21与抱箍二22均为半圆形,抱箍一21的半圆形内表面与抱箍二22的半圆形内表面均设置有凸起部13,凸起部13抵接在电杆1的外表面;凸起部13为球形或者圆柱形。
抱箍一与抱箍二为半圆形,半圆形的结构主要是和电杆圆柱形外表面吻合的,抱箍一与抱箍二采用螺栓连接,便于拆卸,便于维修,在抱箍一和抱箍二的半圆形内表面设置形状为球形或者圆柱形的凸起部,目的是增大摩擦力,防止抱箍一以及抱箍二在电杆上发生相对滑动,对整个装置造成损坏。
参见图4:理线机构3包括套筒31,套筒31内部由靠近电杆1处向远离电杆1处依次设置有弹出组件32、复位组件33以及转向组件34,复位组件33 设置在弹出组件32与转向组件34之间,转向组件34通过弹出组件32以及复位组件33的联合控制在套筒31内做往复运动,转向组件34上设置有理线环 35,理线环35随着转向组件34的往复运动旋转。
理线机构中的套筒主要起到盛装的作用,将弹出组件、复位组件以及转向组件连接在一起,弹出组件、复位组件以及转向组件在结构上是独立的,但是在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弹出组件、复位组件以及转向组件的结构式不同的,但是转向组件通过弹出组件向套筒右侧部运动,通过复位组件将弹出的转向组件拉回原始位置,因此转向组件通过弹出组件与复位组件的配合,实现在套筒内从左侧部向右侧部以及从右侧部向左侧部做往复直线运动。下面进一步阐述理线环是怎样通过转向组件往复运动做90度旋转运动的。
参见图4、图5以及图6:弹出组件32包括弹簧A321、收缩杆322、弹簧 B323以及抽拉板324,套筒31为长方形,套筒31包括左侧部、右侧部、上侧部、下侧部、前侧部以及后侧部,弹簧A321设置在套筒31的左侧部中心位置,弹簧A321内设置收缩杆322,收缩杆322包括套杆3221以及伸长杆3222,弹簧A321绕装在套杆3221以及伸长杆3222外侧,伸长杆3222一端设置在套杆 3221内侧,另一端设置有顶板3223,弹簧A321一端与套筒31的左侧部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顶板3223固定连接,套筒31的前侧部内侧与后侧部内侧对称设置有导轨313,导轨313的方向由上侧部向下侧部延伸,导轨313上设置有凹槽3131,凹槽3131内设置抽拉板324,抽拉板324包括滑动板3241,滑动板3241上设置有对准孔32411,对准孔32411为圆形通孔,滑动板3241 一端设置按钮3242,另一端设置有弹簧托3243,滑动板3241设置在凹槽3131 内,套筒31的上侧部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上端弹簧座314,上端弹簧座314 内设置有弹簧B323,弹簧B323一端与套筒31的上侧部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托3243固定连接,套筒31的右侧部设置有穿孔312,按钮3242设置在穿孔312内。
弹出组件的工作原理:弹簧A绕装在收缩杆上,弹簧A的形变随着伸长杆伸长的距离而变,当伸长杆上的顶板与套筒左侧部的距离小于弹簧A本身的长度时,弹簧A被压缩,当伸长杆上的顶板与套筒左侧部的距离大于弹簧A本身的长度时,弹簧A被拉长,无论弹簧A被压缩还是被拉长,弹簧A总有会发生弹性形变,开始时,保持伸长杆上的顶板与套筒左侧部的距离小于弹簧A本身的长度,保持弹簧A被压缩状态,并且保持滑动板上的按钮全部露在套筒外侧,此时滑动板上的对准孔与顶板不是同心设置的,摁压按钮,使滑动板在凹槽内向弹簧B的位置移动,弹簧B被压缩,在移动的过程中,滑动板上的对准孔与顶板同心设置,压缩的弹簧被释放,弹簧带动顶板向转向组件方向移动,通过复位组件上的贯通孔,顶板作用在转向组件的上盖上,驱动转向组件向套筒右侧部移动,此时弹簧A被拉长,由于上盖板给弹簧A一个反作用力,弹簧A改变方向,带动伸长杆往起始位置移动,伸长杆穿过贯穿孔、对准孔回到原始的位置,此时释放按钮,在弹簧B的作用下,滑动板向按钮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动板上的对准孔与顶板不同心,收缩杆以及弹簧A被紧固在起始位置。
参见图7:复位组件33包括复位板331,复位板331为圆形板,复位板331 中心设置有贯通孔3311,贯通孔3311与伸长杆3222上的顶板3223同心设置,复位板331外圆周与套筒31的上侧部、下侧部、前侧部以及后侧部固定连接,靠近套筒31右侧部的复位板331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座一3312,复位弹簧座一 3312均布设置在贯通孔3311外边缘,靠近复位板331外圆周处,复位弹簧座一3312内设置有复位弹簧332,复位弹簧332一端与复位板3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向组件34固定连接。
复位组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弹出组件的弹力,转向组件向套筒的右侧部移动,如何保证该转向组件再回到起始位置呢,设置复位组件显得尤为重要。复位组件中的复位板与套筒是固定连接的,因此复位板起到一个固定支撑的作用,在复位板上设置贯通孔的目的是保证顶板作用在转向组件上,转向组件起始位置时,复位弹簧本身处于自由状态,当转向组件被顶板弹出时,转向组件向套筒右侧部移动,此时的复位弹簧被拉长,当转向组件中的转向筒碰触到套筒右侧部时,转向组件不再向右侧继续移动,而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被拉回到起始位置,因此复位板给复位弹簧一个固定的作用点,进而保证转向组件往复运动。
参见图8、图9以及图10:靠近复位板331的套筒31内侧设置有导向杆 315,导向杆315对称设置在套筒31的上侧部内侧与下侧部内侧,导向杆315 上设置转向组件34。
转向组件34包括上盖板341、上凸板342、下凸板343以及下盖板344,上盖板341与下盖板344相对设置,上盖板341与下盖板344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杆315设置在导向槽内,上凸板342与下凸板343设置在上盖板341与下盖板344之间,上凸板342包括上管筒3421,上管筒3421上端与上盖板341 底面固定连接,上管筒3421下端均布设置四个上凸出部3422,相邻的上凸出部3422之间设置有上凹陷部3423,下凸板343包括下管筒3431,下管筒3431下端与下盖板344顶面固定连接,下管筒3431上端均布设置四个下凸出部3432,相邻的下凸出部3432之间设置有下凹陷部3433,上管筒3421与下管筒3431 同心设置,下凸出部3432与上凹陷部3423对应设置,相邻的两个上凸出部3422 与单个下凸出部3432之间形成路径,上管筒3421与下管筒3431内设置有旋转筒345,旋转筒345的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柱销3451,柱销3451沿路径运动,旋转筒345底部设置有固定杆346,固定杆346上设置理线环35,理线环35 包括理线环一351以及理线环二352,理线环一351的一端与理线环二352的一端铰接,理线环一351的另一端与理线环二352的另一端螺栓连接,理线环一351的端部与固定杆 346固定连接,套筒31的右侧部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固定杆346,通孔的直径小于旋转筒345的直径。
上盖板341顶面设置有圆环3411,圆环3411内部为受力点,围绕圆环3411 的上盖板上均布设置复位弹簧座二3412,复位弹簧332一端与复位弹簧座一 33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复位弹簧座二3412固定连接。
转向组件的工作原理:相邻的两个上凸出部3422与单个下凸出部3432之间形成路径,路径的形状类似倒置的V字型,比方说起始时旋转筒上的柱销是处在倒置的V字型的一个折弯边的最下端时,随着上盖板以及下盖板向右移动,旋转筒在柱销的作用下沿着V字型路径向两个折弯边交会处运动,旋转筒在柱销的作用下近似做圆周运动,当柱销移动到路径两个折弯点相交的位置时,此时的旋转筒的圆柱面碰触到套筒右侧部时,上盖板与下盖板往套筒左侧移动,此时柱销沿着路径的另一个折弯边路径往下移动,当移动到该折弯边的最下端时,旋转筒完成90度的转向。
套筒右侧部的通孔是为了保证固定杆穿过的,理想状态下,理线环的直径是小于旋转筒的直径的,并且当转向机构在起始位置时,理线环是水平设置的,当摁压按钮,理线环被弹出套筒,通过转向组件的往复运动,理线环处于垂直位置,操作工人将多条电缆线放进理线环中,通过螺栓将理线环一与理线环二固定在一起,防止电缆在理线环中脱落。
本发明使用步骤是:
一、将弹簧A处于压缩状态紧固在起始位置;
二、摁压按钮,使滑动板向弹簧B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当顶板与对准孔同心时,弹簧A被释放,弹簧A带动顶板通过复位组件上的贯通孔作用在转向组件的上盖板上,此时弹簧A处于拉长状态;
三、转向组件在顶板的弹力下,向套筒右侧面移动;
四、此时旋转筒上的理线环由水平状态旋转45度方向;
五、上盖板给弹簧A一个反作用力,弹簧A发生弹性形变,穿过贯通孔以及对准孔,恢复到起始位置;
六、释放按钮,在弹簧B的作用下,滑动板上的对准孔与顶板不同心,弹簧不能穿过对准孔,因此处于压缩状态重新被紧固在起始位置;
七、与此同时,转向组件向套筒右侧部移动,复位弹簧被拉长,当旋转筒碰触到套筒右侧部时,复位弹簧恢复弹性形变,带动上盖板与下盖板向套筒左侧部移动,此时旋转筒上的理线环完成90度方向的旋转,并且保持理线环垂直设置。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杆(1)上部的固定机构(2)以及设置在固定机构(2)上的理线机构(3);
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抱箍一(21)以及抱箍二(22),所述抱箍一(21)与所述抱箍二(22)螺栓连接,所述抱箍一(21)与所述抱箍二(22)均为半圆形,所述抱箍一(21)的半圆形内表面与所述抱箍二(22)的半圆形内表面均设置有凸起部(13),所述凸起部(13)抵接在电杆(1)的外表面;
所述理线机构(3)包括套筒(31),所述套筒(31)内部由靠近电杆(1)处向远离电杆(1)处依次设置有弹出组件(32)、复位组件(33)以及转向组件(34),所述复位组件(33)设置在所述弹出组件(32)与所述转向组件(34)之间,所述转向组件(34)通过所述弹出组件(32)以及所述复位组件(33)的联合控制在所述套筒(31)内做往复运动,所述转向组件(34)上设置有理线环 (35),所述理线环 (35)随着所述转向组件(34)的往复运动旋转;
所述弹出组件(32)包括弹簧A(321)、收缩杆(322)、弹簧B(323)以及抽拉板(324),所述套筒(31)为长方形,所述套筒(31)包括左侧部、右侧部、上侧部、下侧部、前侧部以及后侧部,所述弹簧A(321)设置在所述套筒(31)的左侧部中心位置,所述弹簧A(321)内设置所述收缩杆(322),所述收缩杆(322)包括套杆(3221)以及伸长杆(3222),所述弹簧A(321)绕装在所述套杆(3221)以及伸长杆(3222)外侧,所述伸长杆(3222)一端设置在所述套杆(3221)内侧,另一端设置有顶板(3223),所述弹簧A(321)一端与所述套筒(31)的左侧部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3223)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1)的前侧部内侧与后侧部内侧对称设置有导轨(313),所述导轨(313)的方向由上侧部向下侧部延伸,所述导轨(313)上设置有凹槽(3131),所述凹槽(3131)内设置所述抽拉板(324),所述抽拉板(324)包括滑动板(3241),所述滑动板(3241)上设置有对准孔(32411),所述对准孔(32411)为圆形通孔,所述滑动板(3241)一端设置按钮(3242),另一端设置有弹簧托(3243),所述滑动板(3241)设置在所述凹槽(3131)内,所述套筒(31)的上侧部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上端弹簧座(314),所述上端弹簧座(314)内设置有所述弹簧B(323),所述弹簧B(323)一端与所述套筒(31)的上侧部内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托(3243)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1)的右侧部设置有穿孔(312),所述按钮(3242)设置在所述穿孔(312)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33)包括复位板(331),所述复位板(331)为圆形板,所述复位板(331)中心设置有贯通孔(3311),所述贯通孔(3311)与所述伸长杆(3222)上的所述顶板(3223)同心设置,所述复位板(331)外圆周与所述套筒(31)的上侧部、下侧部、前侧部以及后侧部固定连接,靠近所述套筒(31)右侧部的所述复位板(331)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座一(3312),所述复位弹簧座一(3312)均布设置在所述贯通孔(3311)外边缘,靠近所述复位板(331)外圆周处,所述复位弹簧座一(3312)内设置有复位弹簧(332),所述复位弹簧(332)一端与所述复位板(3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组件(3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复位板(331)的所述套筒(31)内侧设置有导向杆(315),所述导向杆(315)对称设置在所述套筒(31)的上侧部内侧与所述下侧部内侧,所述导向杆(315)上设置所述转向组件(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34)包括上盖板(341)、上凸板(342)、下凸板(343)以及下盖板(344),所述上盖板(341)与所述下盖板(344)相对设置,所述上盖板(341)与所述下盖板(344)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315)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上凸板(342)与所述下凸板(343)设置在所述上盖板(341)与所述下盖板(344)之间,所述上凸板(342)包括上管筒(3421),所述上管筒(3421)上端与所述上盖板(341)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管筒(3421)下端均布设置四个上凸出部(3422),相邻的所述上凸出部(3422)之间设置有上凹陷部(3423),所述下凸板(343)包括下管筒(3431),所述下管筒(3431)下端与所述下盖板(344)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下管筒(3431)上端均布设置四个下凸出部(3432),相邻的所述下凸出部(3432)之间设置有下凹陷部(3433),所述上管筒(3421)与所述下管筒(3431)同心设置,所述下凸出部(3432)与所述上凹陷部(3423)对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凸出部(3422)与单个所述下凸出部(3432)之间形成路径,所述上管筒(3421)与所述下管筒(3431)内设置有旋转筒(345),所述旋转筒(345)的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柱销(3451),所述柱销(3451)沿所述路径运动,所述旋转筒(345)底部设置有固定杆(346),所述固定杆(346) 上设置所述理线环(35),所述理线环(35)包括理线环一(351)以及理线环二(352),所述理线环一(351)的一端与所述理线环二(352)的一端铰接,所述理线环一(351)的另一端与所述理线环二(352)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理线环一(351)的端部与所述固定杆 (346)固定连接,所述套筒(31)的右侧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所述固定杆(346),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旋转筒(345)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341)顶面设置有圆环(3411),所述圆环(3411)内部为受力点,围绕所述圆环(3411)的上盖板上均布设置复位弹簧座二(3412),所述复位弹簧(332)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座一(33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弹簧座二(34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凸起部(13)为球形或者圆柱形。
CN202110027709.0A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Active CN112854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7709.0A CN112854865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7709.0A CN112854865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4865A CN112854865A (zh) 2021-05-28
CN112854865B true CN112854865B (zh) 2022-04-08

Family

ID=7600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7709.0A Active CN112854865B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486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82958A1 (en) * 1999-02-16 2000-08-16 Hubbell Incorporated Releasable retention assembly for temporarily retaining utility pole covers
CN102705587A (zh) * 2012-06-12 2012-10-03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线夹及应用该线夹的电子装置
CN106532610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缆隔离固定装置及塔筒
CN106639612A (zh) * 2016-12-29 2017-05-10 储德姣 一种用于配电网电线杆的自动安装设备
CN208190209U (zh) * 2018-04-23 2018-12-04 绍兴广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入地用电缆抱箍
CN112366633A (zh) * 2020-11-30 2021-02-1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可调节电力输送支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82958A1 (en) * 1999-02-16 2000-08-16 Hubbell Incorporated Releasable retention assembly for temporarily retaining utility pole covers
CN102705587A (zh) * 2012-06-12 2012-10-03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线夹及应用该线夹的电子装置
CN106532610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缆隔离固定装置及塔筒
CN106639612A (zh) * 2016-12-29 2017-05-10 储德姣 一种用于配电网电线杆的自动安装设备
CN208190209U (zh) * 2018-04-23 2018-12-04 绍兴广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入地用电缆抱箍
CN112366633A (zh) * 2020-11-30 2021-02-1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可调节电力输送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4865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4554B2 (en) Installation device for air gap arrester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2854865B (zh) 一种用于电杆的理线装置
CN112173873A (zh) 一种针对计算机网线收卷时收卷筒失速的保护装置
CN212874783U (zh) 一种接地装置
CN209375660U (zh) 一种便捷拆卸的量子通信设备
CN210805486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控制变压器
CN109216959B (zh) 一种便携式电力施工接地装置
CN114057023B (zh) 一种电路铺设用线缆自动收卷放线装置
CN105226414A (zh) 电力设备及其防滑脱接地线装置
CN213923597U (zh) 一种电缆成圈收缩盘
CN211829251U (zh) 一种超高压输电线路接地线挂设辅助装置
CN110143528B (zh) 起重机副臂挂接回收限位装置
CN220934426U (zh) 一种稳定型电力接地线夹
CN208084249U (zh) 一种连有电动棘轮扳手的接地线操作杆
CN216818669U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维护的接地线拆装装置
CN111403926A (zh) 一种超高压输电线路接地线挂设辅助装置
KR102586417B1 (ko) 타이어를 이용한 작업성이 향상된 케이블 풀링장치
CN216918060U (zh) 一种管道工程用放线机
CN113922112B (zh) 输电线路短路接地的导线夹持装置
CN215345073U (zh) 一种无线通讯传感器
CN219266445U (zh) 一种方便安装使用的接地故障检测辅助设备
CN210536154U (zh) 带电引线临时隔离装置
CN21882932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直流电机
CN213484161U (zh) 双头自动打端机
CN219459541U (zh) 一种滑动式控制器安装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