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0986B -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0986B
CN112840986B CN202011622878.0A CN202011622878A CN112840986B CN 112840986 B CN112840986 B CN 112840986B CN 202011622878 A CN202011622878 A CN 202011622878A CN 112840986 B CN112840986 B CN 112840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raising
pipe
water
seedling
s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28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40986A (zh
Inventor
权宝全
郭鹏燕
赵吉平
任杰成
许瑛
吕瑞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NOMIC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ECONOMIC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NOMIC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ECONOMIC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16228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40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0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40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4Hand watering devices, e.g. watering c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9Receptacles for seedlings
    • A01G9/0293Seed or shoot receptac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苗床划分成多个育苗区;在每个育苗块内平行设置两个南北向的育苗行,每一个育苗行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排种块;取处理后种薯以首尾相邻的方式沿纵向排布在排种块内形成纵向育苗带;对苗床进行管理;还公开了一种育苗取苗一体设备,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育苗管,育苗管的内部沿其纵向被划分为若干个排种腔,相邻的排种腔之间设置有营养土的预留块,育苗管的外表面依次套装有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之间设置有一次性取苗件;本发明实施例中纵向育苗带内的种薯不区分阴面以及阳面,其外周的空气和温度条件保持一致,相较于传统方式单个种薯的不定化发芽率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背景技术
甘薯又称番薯、山芋、地瓜等,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甘薯是主要旱粮作物。甘薯营养价值较高,用途也很广。它是制造淀粉、酒精和糖的原料。又是重要的饲料作物,鲜、干茎叶和薯块以及加工后的粉渣等副产品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甘薯的叶柄还可作为无公害蔬菜。甘薯适应性较强,抗逆性很突出,除对温度要求较严外,对土壤及其他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很广。比较耐旱,需肥虽较多却又耐瘠。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块根及茎叶均可作为繁殖器官。甘薯在大田生产中主要采用薯块育苗的繁殖方法。
在甘薯育苗过程中,覆膜育苗一般以斜排为主,薯头压薯尾的三分之一,“阳面”朝上,“阴面”朝下,大小薯分开排。由于大薯发芽较慢,宜排在温度较高的苗床中部,小薯则可排在苗床四周。大薯排深些小薯排浅些,做到“上齐下不齐”,以保证覆土厚度一致,出苗整齐。利用该种排种方式,由于种薯的阳面接近地表,空气和温度条件比阴面好,因此不定芽分化发育较好,而种薯的阴面发芽出苗的数量以及质量均不及阳面,导致了单个种薯的出苗率不高,获得一定数量的甘薯苗则需要较多的种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种薯的阴面发芽出苗的数量以及质量均不及阳面,导致的单个种薯的出苗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将苗床划分成多个育苗区,并在相邻的两个育苗区之间预留人行通道;
步骤200、在每个育苗块内平行设置两个南北向的育苗行,每一个育苗行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排种块;
步骤300、取处理后种薯以首尾相邻的方式沿纵向排布在排种块内形成纵向育苗带;
步骤400、对苗床进行管理,待苗高20-25cm采苗,用于甘薯种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300中,所述纵向育苗带的形成包括:
步骤301、挑选出个头大小、粗细一致的种薯,将种薯以首尾相邻的方式沿纵向排布在排种块内;
步骤302、在上下两个相邻的种薯之间埋设营养土层;
步骤303、对每一层营养土层进行浇水作业以使得每一层的营养土层含水量保持一致;
步骤304、在种薯的外表面依次覆盖两层保温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400中,对苗床进行管理包括:每隔3-5天,拨开两层保温套观察一下种薯的发芽情况,当芽长超过0.2cm之后,拨开最外面的一层保温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壁布设有密集透芽孔的育苗管以及若干个用于储存营养土的预留块,所述种薯和所述预留块交替布设于所述育苗管内,所述育苗管的外部依次套设有用于盛装不同保温材料的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所述第一保温套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透芽孔一一对应的放苗口,所述第一保温套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每一个所述预留块内的营养土均匀浇水的同步滴灌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留块包括贴合所述育苗管的内壁设置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外壁分布有若干条向外凸出的定位条,所述育苗管的内壁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条滑入的卡装槽口,所述内套筒的上下两端均向内延伸一节形成环形边,所述环形边中间的空隙形成种薯吸收营养土营养的吸收通道,所述内套筒壁上开设有供营养土进入的进土口,所述育苗管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进土口相通的用于向所述内套筒内部添加营养土的添加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保温套由覆盖在所述排种腔外部的填充区以及覆盖在所述预留块外部的进土区连接而成,所述进土区内设置有缩口管,所述缩口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个填充区一一对应的连通,所述缩口管的中间段外接有一分管,所述分管的端部与所述添加口相连通,营养土沿所述第一保温套的上端开口进入并经缩口管和分管进入至预留块内,当预留块内营养土填充满后,所述第一保温套的下端开口用于释放多余的营养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同步滴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套内的通水管,所述通水管对应于每一块预留块的位置设置有浇灌分管,所述浇灌分管的端部贯穿所述育苗管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预留块的内部,所述通水管的底部闭合且所述通水管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通水管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将通水管内的水均分为等份并一一输送至所述浇灌分管内的布水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贴壁安装在所述通水管内部的若干个挡水块以及用于拉动若干个所述挡水块沿所述通水管的内壁上下滑动的拉杆,每一个所述挡水块的中轴线处均开设有通水孔,所有所述挡水块均通过所述通水孔套设在所述拉杆上,且所述通水孔的内壁与所述拉杆之间具有间隙,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块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预留块之间的距离,所述拉杆上位于每一个所述挡水块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堵塞所述通水孔的联动片,通过所述拉杆的上下移动以使得所述挡水块堵塞或释放所述浇灌分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同一个所述挡水块上下的两个联动片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挡水块的高度;
所述挡水块的高度大于所述浇灌分管的管径;
所述预留块的数量为N,所述挡水块的数量为N+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之间设置有一次性取苗件,所述一次性取苗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保温套外部的活动套,所述活动套上开设有与所述放苗口一一对应的采苗口,通过所述活动套沿所述第一保温套的外壁转动切割经放苗口以及采苗口长出的种薯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以首尾相邻的方式将种薯沿纵向排布在排种块内形成纵向育苗带,区别于传统的采用平排法或者斜排法对种薯进行排种,纵向育苗带内的种薯不区分阴面以及阳面,其外周的空气和温度条件保持一致,均保持较高的不定化发芽率,相较于传统方式单个种薯的不定化发芽率更高,获得同样数量的甘薯苗需要的种薯数量更好,降低了育苗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甘薯育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育苗取苗一体设备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次性取苗件的安装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预留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滴灌机构中通水管进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滴灌机构中浇灌分管浇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0-育苗管;20-第一保温套;30-第二保温套;40-同步滴灌机构;50-活动套;
11-排种腔;12-内套筒;13-环形边;14-进土口;15-添加口;16-定位条;
21-填充区;22-进土区;23-缩口管;24-分管;
41-通水管;42-浇灌分管;43-挡水块;44-拉杆;45-通水孔;46-联动片;51-采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将苗床划分成多个育苗区,并在相邻的两个育苗区之间预留人行通道;
步骤200、在每个育苗块内平行设置两个南北向的育苗行,每一个育苗行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排种块;
步骤300、取处理后种薯以首尾相邻的方式沿纵向排布在排种块内形成纵向育苗带;
步骤400、对苗床进行管理,待苗高20-25cm采苗,用于甘薯种植。
区别于传统的采用平排法或者斜排法对种薯进行排种,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纵向育苗带排布种薯,这种纵向育苗的方式不区分阴面以及阳面,其外周的空气和温度条件保持一致,均保持较高的不定化发芽率,相较于传统方式单个种薯的不定化发芽率更高,获得同样数量的甘薯苗需要的种薯数量更好,降低了育苗成本。
其中,在步骤300中,所述纵向育苗带的形成包括:
步骤301、挑选出个头大小、粗细一致的种薯,将种薯以首尾相邻的方式沿纵向排布在排种块内;
步骤302、在上下两个相邻的种薯之间埋设营养土层;
步骤303、对每一层营养土层进行浇水作业以使得每一层的营养土层含水量保持一致;
步骤304、在种薯的外表面依次覆盖两层保温材料。
在步骤400中,对苗床进行管理包括:对苗床进行管理包括每隔3-5天,拨开两层保温套观察一下种薯的发芽情况,当芽长超过0.2cm之后,拨开最上面的一层保温套,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温度降低一点,使出芽适应周围的环境,促使发芽慢一点,这样种薯的出芽就会朝着壮芽发展。
另外,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育苗取苗一体设备以配合上述育苗方法的实施,包括外壁布设有密集透芽孔的育苗管10以及若干个用于储存营养土的预留块,所述种薯和所述预留块交替布设于所述育苗管10内,所述育苗管10的外部依次套设有用于盛装不同保温材料的第一保温套20和第二保温套30,所述第一保温套20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透芽孔一一对应的放苗口,所述第一保温套20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每一个所述预留块内的营养土均匀浇水的同步滴灌机构。
基于上述育苗取苗设备的现有结构,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于,种薯纵向排布在排种腔11内,种薯的尾部和尖部通过其上下预留块内的营养土汲取营养,并通过外部的两层保温套进行保温工作,当种薯透芽超过0.2cm之后,拆除其最外层的第二保温套30,透芽沿着育苗管10上的透芽孔长出,继续长苗并沿放苗口伸出,当苗长达到指定高度后,沿着一次性完成采苗工作。
这里的透芽孔和放苗口的设计可以设计长靠近外扩的喇叭形状,靠近种薯的一侧口大,远离种薯的一侧口小,方便对出苗的透孔释放。
如图4所示,所述预留块包括贴合所述育苗管10的内壁设置的内套筒12,所述内套筒12的上下两端均向内延伸一节形成环形边13,所述环形边13中间的空隙形成种薯吸收营养土营养的吸收通道,所述内套筒12壁开设有供营养土进入的进土口14,所述育苗管10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进土口14相通的用于向所述内套筒内部添加营养土的添加口15。
在这里预留块是活动设置在育苗管10内的,在排种时,在每一个排种块内纵向放置育苗管10,然后将种薯沿育苗管10上端的开口向下放置在育苗管10内,然后再放置一个预留块,依次重复上述操作,使种薯和预留块交替放置。
由于内套筒12上下具有开口,其内部的营养土不便于在排种前填充在内套筒12内,这样会导致营养土从预留块内脱离出,因此,可以沿添加口15和进土口14将营养土填充在预留块内。
所述第一保温套20由覆盖在所述排种腔11外部的填充区21以及覆盖在所述预留块外部的进土区22连接而成,所述进土区22内设置有缩口管23,所述缩口管2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个填充区21一一对应的连通,所述缩口管23的中间段外接有一分管24,所述分管24的端部与所述添加口15相连通,营养土沿所述第一保温套20的上端开口进入并经缩口管23和分管24进入至预留块内,当预留块内营养土填充满后,所述第一保温套20的下端开口用于释放多余的营养土。
由于添加口15设置在育苗管的侧边,因此可以利用第一保温套20对预留块就行添土作业,具体地方式为,当预留块沿育苗管10上端开口到达指定的位置,其侧边的进土口14与育苗管10的添加口15实现对通后,将第一保温套20套设在育苗管10的外部,使其填充区21的分管24管口与添加口15对通,通过第一保温套20上端开口向第一保温套20内部添加营养土,营养土填充第一保温套20内部空间后,部分营养土沿分管24进入内套筒12内部,当填充满后,旋转第一保温套20,使其分管24口与添加口15不互通,再向上提起第一保温套20释放其内部多余的营养土,再将第一保温套20向下归位,沿其上端开口内置保温材料即可。
这里分管24的设置可以使填充区21仅在缩口管23和分管24处具有保温材料,填充区21的其他区域均处于空白状态,育苗管10、第一保温套20和第二保温套30均设置成透明材料,在观察种薯是否透苗时,无需完全拆除第一保温套20和第二保温套30,将第二保温套30拆除后,将第一保温套20向上提起,使其填充区21的透明部分与育苗管10的排种腔11重叠,直接通过填充区21即可观察到。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第一保温套20填充的是细土,第二保温套30填充的是稻草等材料,因此第二保温套30方便拆除,可以不进行额外改造,简单套设之后添加保温材料即可,如果也想不拆除第二保温套30观察芽长的话,也可以将第二保温套50与第一保温套20对应的区域也设计成缩口管23连接的方式,空出大部分的透明区,以便于上下移动观察。
另外,为了方便内套筒12上的进土口14与育苗管10上的添加口15的对通,所述内套筒12的外壁分布有若干条向外凸出的定位条16,所述育苗管10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条16相匹配的卡装槽口。
种薯的育苗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因此需要对预留块内的营养土进行浇水作业,由于纵向排布的种薯块,直接由上往下的浇水方式难以保证每一个预留块内的土壤湿度一致,除非将每一层营养土全部湿透,然后水继续向下滴漏依次润湿透所有的营养土,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造成种薯烂种,因此,本发明设计了同步滴灌机构对每一层的营养土进行滴灌以使得每一层的营养土湿度保湿保持一致,具体地:
所述同步滴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套20内的通水管41,所述通水管41对应于每一块预留块的位置设置有浇灌分管42,所述浇灌分管42的端部贯穿所述育苗管10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预留块的内部,所述通水管41的底部闭合且所述通水管41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通水管4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将通水管41内的水均分为等份并一一输送至所述浇灌分管42内的布水组件。
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贴壁安装在所述通水管41内部的若干个挡水块43以及用于拉动若干个所述挡水块43沿所述通水管41的内壁上下滑动的拉杆44,每一个所述挡水块43的中轴线处均开设有通水孔45,所有所述挡水块43均通过所述通水孔45套设在所述拉杆44上,且所述通水孔45的内壁与所述拉杆44之间具有间隙,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块43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预留块之间的距离,所述拉杆44上位于每一个所述挡水块43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堵塞所述通水孔45的联动片46,通过所述拉杆44的上下移动以使得所述挡水块43堵塞或释放所述浇灌分管42。
同一个所述挡水块43上下的两个联动片46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挡水块43的高度;
所述挡水块43的高度大于所述浇灌分管42的管径;
所述预留块的数量为N,所述挡水块43的数量为N+1。
利用上述同步滴灌组件40对每一层预留块内的营养土进行滴灌的具体步骤为:
如图5所示,首先将拉杆44向下推动,以使得每一个浇灌分管42均被挡水块堵塞,然后向下释放一节拉杆44以使得挡水块的上下两端均不被联动片46堵塞,此时由通水管41上端的进水口向其内部通入灌溉水,水沿上层挡水块43的通水孔45向下流动直至通水管41内被水占满,此时停止通水;
如图6所示,然后将拉杆44向上拉动,每一个挡水块43下端的联动片46阻塞住通水孔45,上下两个挡水块43之间形成闭合的水腔,当挡水块43释放对浇灌分管42的堵塞作用下,对应位置的水腔内的水沿浇灌分管42流入预留块的内部完成均匀且定量的滴灌工作。
这里挡水块43相比于预留块的数量多设置一个的目的是方便最下面一个预留块的灌溉。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保温套20和第二保温套30之间设置有一次性取苗件,所述一次性取苗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保温套20外部的活动套50,所述活动套50上开设有与所述放苗口一一对应的采苗口51,通过所述活动套40沿所述第一保温套20的外壁上转动可以一次性切割经放苗口以及采苗口41长出的种薯苗。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甘薯的育苗取苗一体设备,甘薯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将苗床划分成多个育苗区,并在相邻的两个育苗区之间预留人行通道;
步骤200、在每个育苗块内平行设置两个南北向的育苗行,每一个育苗行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排种块;
步骤300、取处理后种薯以首尾相邻的方式沿纵向排布在排种块内形成纵向育苗带;
步骤400、对苗床进行管理,待苗高20-25cm采苗,用于甘薯种植;
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壁布设有密集透芽孔的育苗管(10)以及若干个用于储存营养土的预留块,所述种薯和所述预留块交替布设于所述育苗管(10)内,所述育苗管(10)的外部依次套设有用于盛装不同保温材料的第一保温套(20)和第二保温套(30),所述第一保温套(20)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透芽孔一一对应的放苗口,所述第一保温套(20)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每一个所述预留块内的营养土均匀浇水的同步滴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取苗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块包括贴合所述育苗管(10)的内壁设置的内套筒(12),所述内套筒(12)的外壁分布有若干条向外凸出的定位条(16),所述育苗管(10)的内壁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条(16)滑入的卡装槽口,所述内套筒(12)的上下两端均向内延伸一节形成环形边(13),所述环形边(13)中间的空隙形成种薯吸收营养土营养的吸收通道,所述内套筒(12)壁上开设有供营养土进入的进土口(14),所述育苗管(10)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进土口(14)相通的用于向所述内套筒内部添加营养土的添加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苗取苗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管(10)包括排种腔(11),种薯纵向排布在排种腔(11)内,所述第一保温套(20)由覆盖在所述排种腔(11)外部的填充区(21)以及覆盖在所述预留块外部的进土区(22)连接而成,所述进土区(22)内设置有缩口管(23),所述缩口管(2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个填充区(21)一一对应的连通,所述缩口管(23)的中间段外接有一分管(24),所述分管(24)的端部与所述添加口(15)相连通,营养土沿所述第一保温套(20)的上端开口进入并经缩口管(23)和分管(24)进入至预留块内,当预留块内营养土填充满后,所述第一保温套(20)的下端开口用于释放多余的营养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取苗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滴灌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套(20)内的通水管(41),所述通水管(41)对应于每一块预留块的位置设置有浇灌分管(42),所述浇灌分管(42)的端部贯穿所述育苗管(10)的外壁并延伸至所述预留块的内部,所述通水管(41)的底部闭合且所述通水管(41)的上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通水管(4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将通水管(41)内的水均分为等份并一一输送至所述浇灌分管(42)内的布水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育苗取苗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组件包括贴壁安装在所述通水管(41)内部的若干个挡水块(43)以及用于拉动若干个所述挡水块(43)沿所述通水管(41)的内壁上下滑动的拉杆(44),每一个所述挡水块(43)的中轴线处均开设有通水孔(45),所有所述挡水块(43)均通过所述通水孔(45)套设在所述拉杆(44)上,且所述通水孔(45)的内壁与所述拉杆(44)之间具有间隙,相邻的两个所述挡水块(43)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预留块之间的距离,所述拉杆(44)上位于每一个所述挡水块(43)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堵塞所述通水孔(45)的联动片(46),通过所述拉杆(44)的上下移动以使得所述挡水块(43)堵塞或释放所述浇灌分管(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育苗取苗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
同一个所述挡水块(43)上下的两个联动片(46)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挡水块(43)的高度;
所述挡水块(43)的高度大于所述浇灌分管(42)的管径;
所述预留块的数量为N,所述挡水块(43)的数量为N+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取苗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套(20)和第二保温套(30)之间设置有一次性取苗件,所述一次性取苗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保温套(20)外部的活动套(50),所述活动套(50)上开设有与所述放苗口一一对应的采苗口(51),通过所述活动套(50)沿所述第一保温套(20)的外壁转动切割经放苗口以及采苗口(51)长出的种薯苗。
CN202011622878.0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Active CN112840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2878.0A CN11284098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2878.0A CN11284098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0986A CN112840986A (zh) 2021-05-28
CN112840986B true CN112840986B (zh) 2022-07-29

Family

ID=75999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2878.0A Active CN112840986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4098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9890B (zh) * 2011-12-07 2014-01-15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植物幼苗的培养方法
CN105993439B (zh) * 2016-05-12 2019-03-12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适合吐鲁番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CN108739176A (zh) * 2018-05-24 2018-11-06 吴莉 一种水肥一体化有机紫薯的种植方法
CN109729949A (zh) * 2019-03-15 2019-05-10 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
CN110959491A (zh) * 2019-11-15 2020-04-07 河南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CN212087433U (zh) * 2020-04-26 2020-12-0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滴灌系统可控量式分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0986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6476A (zh) 猕猴桃双层高产自然授粉种植方法
CN112602522A (zh) 一种油茶小苗胚根嫁接方法
CN106416798B (zh) 利用草莓繁殖容器的草莓繁殖方法
CN108848989B (zh) 一种全雌苦瓜的育苗方法
CN110199720A (zh) 一种地梢瓜种子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CN103875411A (zh) 甘蔗的种植工艺
CN112840986B (zh) 一种甘薯育苗方法及育苗取苗一体设备
CN210352329U (zh) 一种蔬菜种植培育箱
CN106613365B (zh) 一种加快藤椒早结丰产的嫁接方法
CN114402822B (zh) 一种提高凤梨释迦扦插苗成活率的方法
CN112514728B (zh) 一种澳芒和凤梨释迦混种的种植方法
CN111727795B (zh) 一种江北杨梅果树丰产优质的栽培方法
CN109220259B (zh) 一种种植茶叶的方法
CN109479571B (zh) 一种瓜蒌种植架及其种植方法
CN113196981A (zh) 一种百合杂交子代鳞茎的定植盆及种植方法
CN108901271B (zh) 一种土豆全自动播种机
CN105660153A (zh) 一种牛蒡与藤蔓植物混合栽培方法
CN111972274A (zh) 一种甜瓜杂交的育种方法
CN115299304B (zh) 一种魔芋林下起垄覆膜栽培方法
CN114431132B (zh) 一种西瓜制种套种油葵的方法
CN109526638A (zh) 水稻种植工艺
CN211832256U (zh) 一种辣椒幼苗水培育苗管
CN207897533U (zh) 一种马铃薯栽种架
CN208987388U (zh) 一种蓄水马铃薯栽种架
CN211153014U (zh) 蜂糖李嫁接苗育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