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5391A -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5391A
CN112825391A CN201911139129.XA CN201911139129A CN112825391A CN 112825391 A CN112825391 A CN 112825391A CN 201911139129 A CN201911139129 A CN 201911139129A CN 112825391 A CN112825391 A CN 112825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region
type terminal
conductive
conducti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91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智远
许标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Gao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Gao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Gao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witchlab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391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53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5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5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6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tip of scre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01R9/2691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with ground wire connection to the rail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包括导电组件与绝缘壳体的组合;提供可减少制造时废料,并且具有较大接触面和导电效果的结构。导电组件具有可枢接导电接头的基部、连接基部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第二区分别形成有弓部和连接弓部的第一段、第二段,可分别扣合在接地轨道上。以及,第一区及/或第二区设置有负载臂和组合负载臂的弹性器,辅助增加第一段及/或第二段扣合在接地轨道的弹性固定作用(力),改善现有技术(长期或高频率使用)容易产生扣合不稳固和弹性疲乏,影响固定效果等情形。

Description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导电组件设置负载臂组合弹性器,辅助提高导电组件的弹性夹制固定作用的发明。
背景技术
应用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内的金属组件(或称导电组件)和弹片导体(或称金属弹片)来压制或联结进入端子的导线,形成电性联接或释放导线的端子装置或压线端子,已为现有技术现有技术。
这类电连接端子包括提供插置在电路板(例如PC电路板)的型态(例如,CN102204015 A“电连接端子”、DE 29915515 U1、EP 2325947 A1等专利案),以及使电联接端子成排列型态的扣合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的型态,以建立一电器或机械设备的共享接地装置,来导出那些机器残存的电压或静电;例如,德国DE 20 2008 015 306 U1、DE 10 2008055 721 A1、CN 201805017 U“轨道式端子台”、US 2013/0143433 A1“CONNECTIONTERMINAL”、US 2014/0127932 A1“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DE 10 2012 009286 A1、US 5362259“接地导电端子(GROUND CONDUCTOR TERMINAL)”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这类电联接端子(或轨道型电联接端子)通常包括绝缘壳体;壳体具有入线孔,让导线可插入壳体内部。壳体也界定有腔室,来配装板状导电支架(或导电组件),枢接那些从机器设备接来的接地导线;导电组件具有金属接地组件,焊接、铆合或连结在所述所述导电支架上;这金属接地组件具有两端,分别扣合在接地轨道(或导电轨道)上。操作人员可由工具(例如螺丝起子)勾拉所述所述绝缘壳体下边一个形成勾状的足部区域,使所述足部区域带动所述接地组件的一端向外变形偏移,以解除接地组件与轨道的扣合状态。
一个有关现有技术电联接端子的组合结构在结构和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是,接地组件两端的结构因人员往外部方向的勾拉操作而产生变形的机制,在人员操作不当及/或长期(或高频率)使用的情形下,容易降低它们后续和轨道扣合固定的作用,相对影响了导电组件的导电效果。
为了改善所述情形,旧法也揭示了一种应用多个接地组件并排组合的结构;例如,DE 103 24144 B4、DE 20 2015 105352 U1、EP 1 860 738 A1等专利案,提供了可行的实施例。不过,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多个接地组件并排组合的结构型态,不仅提高了材料成本,也相对的使人员必须施加很大的操作力量,才能拉动接地组件往外部方向偏移;因此,存在了操作费力的情形。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电性联接端子装置在结构组合设计和应用方面的技艺;如果重行设计考虑所述导电组件或接地组件的结构型态,使其构造不同于习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效果。
一个比较理想的端子装置或导电组件的结构型态,必须能够克服或改善上述所讨论的课题;还应包括下列几个设计考虑,包括:
1.它们的配合结构必须能够建立稳定的弹性固定机制,使接地组件或导电组件可因应人员操作不当及/或长期(或高频率)使用的情形,而不会降低它们后续和轨道扣合固定的作用和影响导电组件的导电效果。
2.必须撤除旧法应用多个接地组件或导电组件并排组合的结构型态,以改善其材料成本和操作费力的情形。
3.进一步考虑在降低(或不增加)制造废料的条件下,使接地组件或导电组件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型态,来增进其制造、加工和组装效率的作用;以及,提供较大或较宽接触面或导电接触面,相对提高导电效率和适用大、小径导线等作用的结构型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包括导电组件与绝缘壳体的组合;提供可减少制造时废料,并且具有较大接触面和导电效果的结构。导电组件具有可枢接导电接头的基部、连接基部的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第二区分别形成有弓部和连接弓部的第一段、第二段,可分别扣合在接地轨道上。以及,第一区及/或第二区设置有一负载臂和组合负载臂的弹性器;弹性器响应第一段及/或第二段的运动而运动,建立蓄积能量、释放能量的作用,辅助增加第一段及/或第二段扣合在接地轨道的弹性固定作用(力),改善现有技术(长期或高频率使用)容易产生扣合不稳固和弹性疲乏,影响固定效果等情形。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所述导电组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型态,使基部上端分别朝两边方向延伸连接第一臂、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第二臂用以枢接导电接头。以及,所述负载臂成“T”型结构,而具有一副臂;副臂和第一区(或第二区)之间形成一间距,用以建立限位距离,规范第一段(或第二段)或负载臂的运动范围或位移量,降低第一段(或第二段)因人员操作不当或长期(或高频率)使用而弹性(或材料)疲乏等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电组件组合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显示了壳体、导电组件、导电接头、弹性器的结构情形。
图3为图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操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描绘了导电组件因应人员操作的结构运动情形。
图5为本发明的一修正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描绘了壳体、导电组件、导电接头、弹性器的结构情形。
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弹性器的一修正实施例组合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
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0 导电组件
10a 基部
10b 弯折部
11 第一区
12 第二区
13 弓部
14 第一段
14a、15a 尾端
14b 凹部
15 第二段
15b 唇部
16 负载臂
16a 副臂
17 肩部
17a 副肩部
18 第一臂
19 第二臂
20 弹性器
21 槽口
22 封闭部
23 斜凸部
30 空间
31 开口
40 导电接头
41 口部
42 锁接孔
45 固定器
50 壳体
51 入线孔
52 操作孔
53 孔口
54 停止部
55 主扣部
56 副扣部
57 限制部
58 副限制部
59 足状区域
60 工具
w 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及3所示,本发明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包括导电组件(或接地组件),概以编号10表示。导电组件10装设在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50(壳体50设有供导线插入的入线孔51和操作孔52)内,用以构成电性端子装置或导线联接端子。
下列说明中,提到上部、上方、下部、下方、侧边等,均以图中显示的方向为参考方向。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导电组件10大体成板片状结构,具有基部10a、连接基部10a朝图中两边方向延伸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第一区11、第二区12分别形成有弓部13和连接弓部13的第一段14、第二段15,使第一段14、第二段15可分别(弹性)扣合在接地轨道(图未显示)上,形成电性接地作用。
图中描绘了第一段14的尾端14a界定有一个凹部14b;第二段15的尾端15a突出有唇部15b,可配合第一段14的凹部14b(及/或壳体50)共同让导电组件10固定迫紧在轨道上。
图2、3也显示了第一区11及/或第二区12设置有负载臂16和组合负载臂16的弹性器20;弹性器20响应第一段14及/或第二段15的运动而运动,建立蓄积能量、释放能量的机制,辅助增加第一段11及/或第二段12扣合在接地轨道的弹性固定作用(力),改善现有技术(长期或高频率使用)容易产生扣合不稳固和弹性疲乏,影响固定效果等情形。
详细来说,第一区11及/或第二区12界定有空间30,在邻接空间30的位置,第一区11及/或第二区12设有肩部17,而界定出相通于空间30的开口31。以及,负载臂16成“T”型结构,而具有副臂16a。负载臂16一端连接第一段14(及/或第二段15),使另一端或负载臂16至少局部区域(及副臂16a)位于空间30里面。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因此,弹性器槽口21组合负载臂16时,封闭部22分别抵靠在副臂16a和肩部17上;并且,使弹性器20位于空间30里面。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壳体50可设置孔口53,用来(辅助)定位弹性器20。
图2、3显示了壳体50设置有肋状体的停止部54,用以限制导电组件第一段14(及/或第二段15)或负载臂16的运动距离或位移量,降低第一段14(或第二段15)因人员操作不当或长期(或高频率)使用而弹性(或材料)疲乏或断裂等情形,导致影响轨道扣合固定的作用及导电组件的导电效果。
在考虑降低(或不增加)制造废料的条件下,导电组件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型态,来增进其制造、加工和组装效率的作用。以及,基部10a上端区域形成弯折部10b,分别朝两边方向延伸连接第一臂18、第二臂19;所述弯折部10b可增加导电组件10的结构强度。第一臂18、第二臂19成板片体结构,具有较宽或较大的(导电)接触面,相对提高其导电效率和适用大、小径导线等作用。所述第一臂18、第二臂19用以枢接导电接头40或金属弹片(例如,ㄥ型弹片、α型弹片等)。
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导电接头40组合有固定器45(例如,螺丝)的型态。导电接头40成“口”形轮廓的模块化结构,以利于导电接头40易于制造及可装卸的配合其他规格的导电零件。以及,导电接头40具有口部41和锁接孔42;口部41供第一臂18或第二臂19通过。
可了解的是,导线可从壳体入线孔51插入,然后进入口部41;配合固定器45从壳体操作孔52经锁接孔42锁制,使导线和导电接头40、第一臂18及/或第二臂19形成电性连接的型态或集线作用。
如图2、3所示,壳体50底部设置有主扣部55和副扣部56;主扣部55、副扣部56使壳体50可分别稳固固定住导电组件10(或第一区11、第二区12和第一段14的尾端14a、第二段15的尾端15a),防止导电组件10夹制导线的操作作业造成变形或翘曲,而撑开壳体50或端子装置的情形。以及,壳体50设置有肋状体结构的限制部57和位于限制部57上方位置的(块状体结构)副限制部58,用以固定导电组件10的基部10a;壳体50应用限制部57、副限制部58和导电组件10形成点或线接触的(固定)机制,并且提高散热效果,避免导电组件10过热产生变形的情形。
图4所示,当人员操作工具60(例如螺丝起子)从壳体50下部一足状区域59向外(或向图中左边)拉动壳体50时,壳体50会带动导电组件第一段14向图中左边移动(例如第4图的假想线部份所描绘的情形),配合第一段14移动到停止部54,负载臂16(和副臂16a)带动弹性器20蓄积能量,而解除凹部14b(和唇部15b)与轨道的扣合状态。
可了解的是,当操作力消失时,弹性器20会释放先前蓄积的能量,辅助第一段14弹性回复到初始位置。
如图5、6所示,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及/或第二区12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一副肩部17a;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用以建立限位距离,规范第一段14(或第二段15)的负载臂16的运动范围或位移量,降低第一段14(或第二段15)因人员操作不当或长期(或高频率)使用而弹性(或材料)疲乏或断裂等情形,导致影响轨道扣合固定的作用及导电组件的导电效果。
如图7所示,描绘了弹性器20的修正实施例组合导电组件10的情形。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斜凸部23(配合封闭部22)辅助槽口21组合负载臂16时,分别位于负载臂16的前、后位置,增加弹性器20装设在导电组件10上的稳固性的作用。
代表性的来说,这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在降低(或不增加)制造废料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优点:
1.导电组件10、壳体50和相关组件结构,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例如,使导电组件10包括基部10a、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一段14、第二段15和第一臂18、第二臂19;第一区11及/或第二区12形成空间30、开口31;空间30内收容负载臂16、副臂16a和弹性器20;弹性器20设置槽口21、封闭部22,组合负载臂16,辅助增加第一段14及/或第二段15的弹性作用(力);第一区11及/或第二区12形成副肩部17a,使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规范作动距离的间距w等部分,明显不同于现有技术,也改变了现有技术端子装置的导电结构或组合关系,使它的使用、操作型态有别于旧法。
2.特别是,导电组件10的负载臂16组合弹性器20的配合结构,建立了稳定的弹性固定机制,使导电组件10可因应人员操作不当及/或长期(或高频率)使用的情形,而改善了它们后续和轨道扣合固定的作用和导电组件的导电效果。并且,导电组件10的结构也撤除了旧法应用多个接地组件(或导电组件)并排组合的型态,使现有技术材料成本和操作费力等情形获得明显的改善。以及,导电组件10一体成型的结构型态,也增进了制造、加工和组装效率的作用,提供了较大或较宽接触面或导电接触面,相对提高了导电效率和适用大、小径导线等作用。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0)

1.一种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组件(10);
导电组件(10)具有基部(10a)、连接基部(10a)的朝两边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第一区(11)、第二区(12)分别形成有弓部(13)和连接弓部(13)的第一段(14)、第二段(15);以及
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负载臂(16)和组合负载臂(16)的弹性器(20),弹性器(20)响应第一段(14)和第二段(15)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运动而运动,建立蓄积能量、释放能量的作用,辅助增加第一段(14)和第二段(15)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弹性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基部(10a)上端区域形成弯折区(10b),分别朝两边方向延伸连接第一臂(18)、第二臂(19);
第一臂(18)、第二臂(19)成板片体结构,枢接导电接头(40)和金属弹片的至少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接头(40)成“口”形轮廓,具有口部(41)和锁接孔(42);锁接孔(42)可组合固定器(4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装设在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50);壳体(50)设有操作孔(52)和供导线插入的入线孔(51);
壳体(50)设置孔口(53),辅助定位弹性器(20);壳体(50)设置有肋状体的停止部(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段(14)的尾端(14a)界定有一个凹部(14b),第二段(15)的尾端(15a)突出有唇部(15b);
壳体(50)底部设置有主扣部(55)和副扣部(56),分别固定第一区(11)、第二区(12)和第一段(14)的尾端(14a)、第二段(15)的尾端(15a);
壳体(50)设置有肋状体结构的限制部(57)和位于限制部(57)上方位置的副限制部(58),副限制部(58)成块状体结构;限制部(57)、副限制部(58)固定导电组件(10)的基部(10a)。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界定有空间(30);
在邻接空间(30)的位置,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肩部(17),而界定出相通于空间(30)的开口(3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界定有空间(30);
在邻接空间(30)的位置,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肩部(17),而界定出相通于空间(30)的开口(3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界定有空间(30);
在邻接空间(30)的位置,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肩部(17),而界定出相通于空间(30)的开口(3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负载臂(16)成“T”型结构,而具有副臂(16a);
负载臂(16)一端连接第一段(14)和第二段(15)的至少其中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负载臂(16)成“T”型结构,而具有副臂(16a);
负载臂(16)一端连接第一段(14)和第二段(15)的至少其中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负载臂(16)成“T”型结构,而具有副臂(16a);
负载臂(16)一端连接第一段(14)和第二段(15)的至少其中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负载臂(16)成“T”型结构,而具有副臂(16a);
负载臂(16)一端连接第一段(14)和第二段(15)的至少其中之一,使负载臂(16)至少局部区域和副臂(16a)位于空间(30)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负载臂(16)成“T”型结构,而具有副臂(16a);
负载臂(16)一端连接第一段(14)和第二段(15)的至少其中之一,使负载臂(16)至少局部区域和副臂(16a)位于空间(30)里面。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臂(16)成「T”型结构,而具有副臂(16a);
负载臂(16)一端连接第一段(14)和第二段(15)的至少其中之一,使负载臂(16)至少局部区域和副臂(16a)位于空间(30)里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中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
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弹性器槽口(21)组合负载臂(16),封闭部(22)分别抵靠在副臂(16a)和肩部(17)上,使弹性器(20)位于空间(30)里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弹性器槽口(21)组合负载臂(16),封闭部(22)分别抵靠在副臂(16a)和肩部(17)上,使弹性器(20)位于空间(30)里面。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器(20)成“U”型结构,沿U型结构形成有槽口(21)和位于槽口(21)末端的两个封闭部(22);弹性器(20)的槽口(21)形成有至少一斜凸部(23);
弹性器槽口(21)组合负载臂(16),封闭部(22)分别抵靠在副臂(16a)和肩部(17)上,使弹性器(20)位于空间(30)里面。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2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2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3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3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3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3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3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3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3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3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3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3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4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4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4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4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4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4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4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4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的第一区(11)和第二区(12)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有副肩部(17a);
副肩部(17a)和副臂(16a)之间形成间距(w)。
4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4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5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组件(10)在空间(30)区域设置有副肩部(17a)。
CN201911139129.XA 2019-11-20 2019-11-20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Pending CN1128253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9129.XA CN112825391A (zh) 2019-11-20 2019-11-20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9129.XA CN112825391A (zh) 2019-11-20 2019-11-20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5391A true CN112825391A (zh) 2021-05-21

Family

ID=75906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9129.XA Pending CN112825391A (zh) 2019-11-20 2019-11-20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53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7570A (zh) * 2021-07-08 2021-09-2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轨道交通用拼接式轨道接线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7570A (zh) * 2021-07-08 2021-09-2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轨道交通用拼接式轨道接线机构
CN113437570B (zh) * 2021-07-08 2022-12-23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轨道交通用拼接式轨道接线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5556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US762521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384577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uel injector and terminals therefor
JPH073588Y2 (ja) 中継端子
US7011548B2 (en) Board mounted side-entry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645449B2 (ja) 端子構造
US7527522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EP3826115A1 (en) Conductor assembly structure for rail-type terminal device
CN112825391A (zh)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CN211605433U (zh) 用于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结构
JP3596702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検知構造
US617114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KR20240051854A (ko) 단자,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CN111224256B (zh) 连接器
US6435896B1 (en) Connector with locking piece and ribs configured to prevent penetration of wire below locking piece
JP2761832B2 (ja) 接続端子の係止構造
JP3493907B2 (ja) バルブソケット
CN210113662U (zh) 导电联接器的壳体结构
CN213278432U (zh) 轨道型端子装置改良结构
KR100988794B1 (ko) 커넥터
KR102651015B1 (ko) 전기 단자
KR20210055523A (ko) 커넥터
TWM594824U (zh) 用於軌道型端子裝置之導電組件結構
CN110729579A (zh) 端子
CN216850652U (zh) 轨道型端子装置的导电组件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