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2733B - 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2733B
CN112822733B CN202011639576.4A CN202011639576A CN112822733B CN 112822733 B CN112822733 B CN 112822733B CN 202011639576 A CN202011639576 A CN 202011639576A CN 112822733 B CN112822733 B CN 1128227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unnel
ground
wifi
signal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95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2733A (zh
Inventor
是元吉
谭定富
武传国
唐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ngk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ngk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ngk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ngk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95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27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2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2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本发明能够保证车辆在预设隧道使用场景下选择合适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网络接入,能够保证用户设备数据和语音业务的连续性,有效改善了用户设备的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3GPP的技术演进过程中,R15制定了NR(5G New Radio,5G新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版标准;R16对NR标准做了进一步的增强;R17正在讨论TN(Terrestrial Network,地面网络)与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等网络的联合组网。因此,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发展趋势是需要能够同时支持TN和NTN网络。
现有UE的接收机算法一般只考虑TN网络或只考虑NTN网络,而即使同时考虑TN网络和NTN网络的接收,也没有考虑高铁在这种混合网络中的布网和节能问题。
目前隧道内会部署漏泄同轴电缆来满足高铁用户过隧道时候的通信需求。目前,漏泄同轴电缆主要由内导体、绝缘层、带槽孔的外导体和护套四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无线电信号传播不良的隧道、坑道、地下铁道、地下建筑等环境中,使用频率一般为3GHz以下频率。随着传输频率的升高,受同轴波导本身结构限制,漏泄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及其填充介质的损耗也相应增加,导致漏泄同轴电缆的传输损耗增大,同时受结构限制,功率容量也下降,因此不适用于5G通信等高频通信。因此,如何在铁路沿线或者高速沿线过程中进出隧道时连接网络,保持通信连贯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实现能够保证车辆在预设隧道使用场景下选择合适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网络接入,能够保证用户设备数据和语音业务的连续性,有效改善了用户设备的通信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包括步骤:
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
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
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之前包括步骤:
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的两端设置卫星接收设备,并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内设置与隧道两端的卫星接收设备连接的客户前置设备,以及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的漏泄同轴电缆;
其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用于将非地面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网络信号,所述漏泄同轴电缆用于将所述WIFI网络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进一步的,所述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包括步骤:
若确定进入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
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的电路交换域业务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并控制自身的分组交换域业务继续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
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的电路交换域业务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包括步骤:
若确定退出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用户设备驻留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后,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得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变化;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隧道;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退出隧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网络连接模块,用于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
网络切换模块,用于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
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网络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确定进入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确定退出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网络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
所述网络切换单元,还用于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所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用户设备驻留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后,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得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变化;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隧道;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退出隧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保证车辆在预设隧道使用场景下选择合适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网络接入,能够保证用户设备数据和语音业务的连续性,有效改善了用户设备的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高铁隧道下的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包括:
S100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具体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NTN网络和TN网络,其中,NTN是Non-TerrestrialNetwork的简称即非地面网络(例如卫星网络)。TN是Terrestrial Network的简称即地面网络,地面网络包括2G、3G、4G、5G网络,以及WIFI网络,本文中的地面网络指代的是WIFI网络。用户设备包括但是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等设备。
用户设备的使用场景包括但是不限于轮船使用场景、高铁使用场景、高速使用场景、飞机使用场景、城市使用场景。用户设备开机上电后,用户设备会自行检测判断用户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当然,也可以手动输入用户设备的当前使用场景。其中,预设隧道使用场景包括高铁使用场景、高速使用场景,一旦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S200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
具体的,用户设备可通过现有技术检测获取非地面网络每一时刻的信号强度,以及通过现有技术检测获取WIFI网络每一时刻的信号强度。然后,用户设备根据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进行判断用户设备是处于进入隧道的状态,还是处于退出隧道的状态。
S300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
具体的,用户设备根据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用户设备是处于进入隧道的状态后,会进一步根据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当前是否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如果确定进入隧道并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那么用户设备控制自身从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如果确定进入隧道但是不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那么用户设备控制自身继续连接非地面网络。
S400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具体的,用户设备根据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确定用户设备是处于退出隧道的状态后,会进一步根据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当前是否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如果确定退出隧道并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那么用户设备控制自身从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非地面网络,如果确定退出隧道但是不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那么用户设备控制自身继续连接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
本实施例中,在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支持TN和NTN混合组网下的网络接入,而且,在进行无线网络布网时,为了避免用户设备在小区间的频繁切换,考虑优先接入使用波束半径覆盖范围大的NTN网络,在某些隧道空间配以TN网络补强。本发明能够保证车辆在TN和NTN的混合网络中通信的连续性和能耗的降低,在预设隧道使用场景下选择合适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网络接入,能够保证用户设备数据和语音业务的连续性,有效改善了用户设备的通信性能,处理过程简单快捷,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包括:
S010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的两端设置卫星接收设备,并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内设置与隧道两端的卫星接收设备连接的客户前置设备,以及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的漏泄同轴电缆;
其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用于将非地面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网络信号,所述漏泄同轴电缆用于将所述WIFI网络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具体的,预设隧道使用场景因为在铁路沿线(包括高铁沿线、动车沿线等等)或者高速沿线(即高速公路沿线)处往往存在相对封闭的隧道空间,而隧道空间的各个面相距很近,巷道壁、地面对电磁波有强列的吸收、衰减作用,导致在隧道空间中用户设备无法保持与非地面网络的通畅通信,因此,在相对封闭的隧道空间使外界的非地面网络信号无法进入,相对封闭的隧道空间内部的用户设备也不能有效传播信号至外界,进而造成通信盲区。
通过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缩写是CPE),通过CPE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网络信号,也就是说通过CPE将高速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网络信号的设备。通过隧道两端的卫星接收设备传递非地面网络信号,由于CPE与隧道内设置与隧道两端的卫星接收设备连接,因此,CPE可以将卫星接收设备传递的卫星信号(即非地面网络信号的一种)转换为WIFI网络信号,而隧道内的漏泄同轴电缆与CPE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因此,漏泄同轴电缆可以作为中继将CPE转换的WIFI网络信号从隧道的一端沿着隧道沿线传递到隧道的另一端。
S100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S210获取所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
S220在所述用户设备驻留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后,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得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变化;
S230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隧道;
S240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退出隧道;
具体的,用户设备通过现有技术获取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设定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符号为RSRP,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符号为RSSI。在用户设备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后,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将当前时刻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RSRPti与上一时刻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RSRPt(i-1)进行差值计算,从而获取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换。同理,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将当前时刻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RSSIti与上一时刻WIFI的信号强度RSSIt(i-1)进行差值计算,从而获取到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变化。
如果在用户设备确定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并且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后,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确定用户设备处于进入隧道的状态。反之,如果在用户设备确定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并且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后,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退出隧道的状态。
S310若确定进入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
S320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
S410若确定退出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S420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具体的,设定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的符号为RSRPThresholdOut,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的符号为RSRPThresholdIn,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符号为RSSIThresholdIn,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的符号为RSSIThresholdOut。需要注意的是,RSRPThresholdOut<RSRPThresholdIn,并且RSSIThresholdIn<RSSIThresholdOut
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方式确定进入隧道时,如果用户设备判断出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RSRPThresholdOut,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RSSIThresholdIn,用户设备就能够确定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那么,用户设备会控制自身从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WIFI网络。
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方式确定退出隧道时,如果用户设备判断出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RSRPThresholdIn,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RSSIThresholdOut,用户设备就能够确定满足第而网络切换条件,那么,用户设备会控制自身从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非地面网络。
优选的,还包括步骤:
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的电路交换域业务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并控制自身的分组交换域业务继续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
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的电路交换域业务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具体的,核心网包括电路交换域(CS域,CircuitSwitchedDomain)和分组交换域(PS域,Packet SwitchedDomain),因此,用户设备的业务类型包括电路交换域业务(简称CS域业务)和分组交换域业务(简称PS域业务),其中,CS域业务主要包括语音业务,视频电话业务等,PS域业务主要包括数据业务,通俗点说也就是上网业务,接入互联网。
因此,用户设备通过上述方式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时,控制自身的电路交换域业务从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WIFI网络,并控制自身的分组交换域业务继续接入非地面网络。此外,用户设备通过上述方式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时,控制自身的电路交换域业务从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非地面网络。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高铁场景下在进行无线通信网络布网时,为了避免UE在小区间的频繁切换,考虑优先使用波束半径覆盖范围大的NTN网络。需要在隧道两端设置卫星接收设备,然后以WiFi作为接入技术,通过传入隧道内的漏泄同轴电缆,达到全覆盖区域。
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用户设备驻留NTN网络。如果确定用户设备进入隧道,满足VoNR(即本发明的非地面网络)切换到VoWiFi的第一网络切换条件(NR监测信号RSRP,WiFi监测信号RSSI),例如RSRP<-116dB && RSSI>-70dB,那么用户设备切换连接到WiFi网络。特别的,CS域业务从VoNR切换到VoWiFi(即本发明的WIFI网络),PS域业务依然是VoNR接入,以保证两种业务的连续性。如果确定用户设备退出隧道,满足VoWiFi切换到VoNR的第二网络切换条件(NR监测信号RSRP,WiFi监测信号RSSI),例如RSRP>-90dB &&RSSI<-75dB,那么用户设备切换回NTN网络。特别的,CS域业务从VoWiFi切换到VoNR。
优选的,一旦确定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并且用户设备接入非地面网络时,通过运动传感器(例如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可计算获取目标车辆(包括高铁或者汽车)从接入非地面网络的接入时间为起始点后的行驶速度和行驶方向,并可从高铁车辆上预先布设的定位传感器(如GPS传感器)获取从接入非地面网络的接入时间这一时间点的目标车辆所在位置。这样,用户设备可以对接入时间之前预设时间段内各个时刻的行驶速度进行均值计算得到行驶速度均值,然后,用户设备根据行驶速度均值和预设时长计算得到目标距离值,用户设备将目标距离值、行驶方向和目标车辆所在位置发送给核心网,通知核心网开启距离目标车辆所在位置目标距离值范围内,且与行驶方向同向的CPE作为目标CPE,进而控制目标CPE开启将非地面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假设高铁车辆的行驶方向为图示,如果高铁车辆在接入非地面网络的接入时间t0(例如2020年12月10日10:00)之前的预设时间段(例如t0之前的5分钟,即2020年12月10日09:55到2020年12月10日10:00)内的行驶速度均值为ΔV,此外,用户设备获取接入时间t0时的高铁车辆所在位置。这样,用户设备可以对行驶速度均值为ΔV与预设时长t1计算得到目标距离值d=ΔV×t1,然后,用户设备将目标距离值d、行驶方向和高铁车辆所在位置发送给核心网,通知核心网开启距离高铁车辆所在位置目标距离值范围内,且与行驶方向同向的CPE作为目标CPE,进而控制目标CPE将非地面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不在目标距离值d范围内的CPE,以及与行驶方向反向的CPE仍旧处于关闭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网络连接模块,用于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
网络切换模块,用于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
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具体效果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网络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确定进入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确定退出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网络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
所述网络切换单元,还用于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具体效果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所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用户设备驻留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后,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得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变化;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隧道;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退出隧道。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具体效果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程序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程序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对应实施例所执行的操作。例如,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内存(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光盘(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121发送指令给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121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12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121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121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
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
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所述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之前包括步骤:
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的两端设置卫星接收设备,并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内设置与隧道两端的卫星接收设备连接的客户前置设备,以及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的漏泄同轴电缆;
其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用于将非地面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网络信号,所述漏泄同轴电缆用于将所述WIFI网络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包括步骤:
若确定进入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的电路交换域业务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并控制自身的分组交换域业务继续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
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的电路交换域业务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包括步骤:
若确定退出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包括步骤:
获取所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用户设备驻留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后,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得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变化;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隧道;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退出隧道。
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连接模块,用于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
网络切换模块,用于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的两端设置卫星接收设备,并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内设置与隧道两端的卫星接收设备连接的客户前置设备,以及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的漏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用于将非地面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网络信号,所述漏泄同轴电缆用于将所述WIFI网络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网络切换模块,还用于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确定进入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确定退出隧道时,判断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网络切换单元,用于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WIFI网络;
所述网络切换单元,还用于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且所述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小于等于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确定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非地面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一WIFI信号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WIFI信号强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所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
在所述用户设备驻留接入所述非地面网络后,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得到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变化;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隧道;
若所述非地面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大且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变小,确定所述用户设备退出隧道。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CN202011639576.4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227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9576.4A CN112822733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9576.4A CN112822733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2733A CN112822733A (zh) 2021-05-18
CN112822733B true CN112822733B (zh) 2023-08-01

Family

ID=75858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9576.4A Active CN112822733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27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6025B (zh) * 2022-05-09 2023-11-21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两端无线通信网络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5136654B (zh) * 2022-05-26 2024-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小区重定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3319A (zh) * 2017-03-20 2017-07-28 吕皓 一种实现gnss和wifi系统无缝垂直切换的算法
CN108124302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北京金坤科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外定位自适应无缝切换方法
CN110247694A (zh) * 2019-06-14 2019-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基于解码转发的卫星通信和卫星电视信号ip融合中继方法
WO2020172656A1 (en) * 2019-02-22 2020-08-27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handover interrup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8188B (zh) * 2016-05-17 2019-09-20 协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139330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共网和专用网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EP4304108A3 (en) * 2018-02-14 2024-04-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in a non-terrestrial network
WO2020121084A1 (en) * 2018-12-11 2020-06-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machine learning model performanc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4302A (zh) * 2016-11-28 2018-06-05 北京金坤科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外定位自适应无缝切换方法
CN106993319A (zh) * 2017-03-20 2017-07-28 吕皓 一种实现gnss和wifi系统无缝垂直切换的算法
WO2020172656A1 (en) * 2019-02-22 2020-08-27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handover interruption
CN110247694A (zh) * 2019-06-14 2019-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基于解码转发的卫星通信和卫星电视信号ip融合中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辰东 ; 王兆瑞 ; .一种长隧道内高速列车实时高精度定位方法.计算机仿真.2020,(09),全文. *
郑心铭 ; 魏强 ; 孟飞 ; .基于数据驱动的铁路工程项目群总控信息化研究.中国铁路.2018,(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2733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25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recting mobile device connectivity
CN112822733B (zh) 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194275B2 (e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mobile stations
WO2010034114A1 (en) Gigabit wireless transmission
CN114650577A (zh) 卫星小区重选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0769471B (zh) 宽带集群通信网络和公网的切换和装置
KR20140117847A (ko) 이동체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이동체의 통신 장치
US8565672B2 (en) Communication
EP1668949B1 (en) Method for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mobile stations
CN112714477B (zh) 地铁通信小区切换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50007620A (ko) 무선 랜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과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시스템
EP2583511A1 (en) Network element,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8682324B2 (en) Cell re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660708B (zh) 网络搜索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080299978A1 (en) Extending RF coverage areas for cellular telephones using base stations with ultra-wide band signaling
CN114982273A (zh) 小区测量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465067A (zh) 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和终端
JP2715526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選択方式および移動端末
WO2023197220A1 (zh) 邻小区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14786B (zh) 语音通话网络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53189B (zh) 地铁天线系统、天线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US20230176164A1 (en) Ranging by a network device during a beacon interval
WO2017054600A1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移动通信网络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015127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2140585B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