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2530A -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2530A
CN112822530A CN202011610143.6A CN202011610143A CN112822530A CN 112822530 A CN112822530 A CN 112822530A CN 202011610143 A CN202011610143 A CN 202011610143A CN 112822530 A CN112822530 A CN 112822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end
source
receiving end
screen project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0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2530B (zh
Inventor
刘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01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25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2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5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1514 priority patent/WO2022142352A1/zh
Priority to GB2310931.7A priority patent/GB2617760A/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2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530B/zh
Priority to US18/343,764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507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2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 e.g. video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当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接收端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根据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再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投屏方法存在过程复杂、操作繁琐的问题,实现了在源端靠近接收端时,相互识别靠近行为,触发投屏显示的目的,简化了投屏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使用投屏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无线投屏,比如Miracast,是以Wi-Fi直连(Wi-Fi Direct)为基础的无线显示标准。手机可透过Miracast将视频或照片直接在电视或其他设备播放而无需任何连接线。具体方法是,在大屏端或TV端先启动Miracast,使该接收端处于可被发现的状态,再通过投屏源端或手机端打开投屏软件,搜索需要投屏的大屏端或TV端的设备信息,点击连接,连接成功后才能实现投屏。这种投屏方法存在过程复杂、操作繁琐、响应时间长的问题,而且,有些投屏源端或手机端的投屏软件设置的操作入口比较隐蔽,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不高。
因此,现有技术的投屏方法存在过程复杂、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投屏方法存在过程复杂、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其中,识别侦测请求为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的侦测请求;
根据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
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
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
可选地,上述投屏方法中,在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的步骤之前,方法还包括:
接收源端发送的学习侦测请求,其中,学习侦测请求为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的侦测请求;
根据学习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
可选地,上述投屏方法中,识别侦测请求包括源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值,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包括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二MAC地址;
根据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封装识别侦测请求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源端的第二MAC地址;
根据接收的历史识别侦测请求,获取其中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计算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根据平均值,设定信号强度值范围;
获取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中在信号强度值范围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上述投屏方法中,识别侦测请求还包括源端的第二靠近信息元素;
在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发送识别侦测回复至源端;
根据第二靠近信息元素,判断接收的识别侦测请求是否被标记;
若接收的识别侦测请求被标记,停止发送识别侦测回复至源端。
可选地,上述投屏方法中,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包括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一MAC地址;
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以及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源端的第一MAC地址是否一致;
若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大于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且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源端的第一MAC地址一致,判定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
若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不大于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或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源端的第一MAC地址不一致,判定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源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识别侦测请求至接收端,并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
根据识别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
将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
根据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
可选地,上述投屏方法中,根据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时,继续接收识别侦测回复;
当接收的识别侦测回复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时,标记识别侦测请求,并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
当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时,停止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收端,接收端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投屏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源端,源端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第二方面的投屏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屏系统,系统包括:
接收端和源端;
其中,接收端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投屏方法;
源端用于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投屏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当源端靠近接收端时,通过接收到的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再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最后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本发明不需要增加或更改额外的硬件支持,通过先学习源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靠近行为,获取对应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当源端再次靠近接收端时,根据获取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对比,即可实现在源端靠近接收端时,相互识别对方的靠近行为,当源端和接收端均识别成功,便可触发投屏显示或者WIFI连接等应用场景。本发明大大简化了投屏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使用投屏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投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投屏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投屏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投屏方法存在过程复杂、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总体思路如下:
应用于接收端时,方法包括: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其中,识别侦测请求为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的侦测请求;根据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
应用于源端时,方法包括:当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识别侦测请求至接收端,并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根据识别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将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源端靠近接收端时,通过接收到的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再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最后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本发明不需要增加或更改额外的硬件支持,通过先学习源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靠近行为,获取对应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当源端再次靠近接收端时,根据获取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对比,即可实现在源端靠近接收端时,相互识别对方的靠近行为,当源端和接收端均识别成功,便可触发投屏显示或者WIFI连接等应用场景。本发明大大简化了投屏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使用投屏的体验感。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接收端与源端互相可识别,但未建立连接。该投屏方法可以应用于投屏显示场景,例如,以手机作为源端,以电视作为接收端的投屏显示场景,也可以应用于WIFI连接场景,例如,以手机作为源端,以路由器作为接收端的WIFI连接场景。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投屏方法进行详细描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其中,识别侦测请求为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的侦测请求。
具体的,识别侦测请求包括源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二靠近信息元素。当源端靠近接收端,位于接收端预设的信号接收范围内时,源端连续不断地发出识别侦测请求,接收端则不断接收该识别侦测请求,同时,接收端连续不断地发送识别侦测回复,对应的,源端则不断接收该识别侦测回复。其中,识别侦测请求和识别侦测回复均带有靠近信息元素。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IEEE 802.11管理帧进行源端与接收端的交互,比如,接收端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以及接收端发送识别侦测回复至源端的交互操作,该过程不需要通过连接WIFI才进行信息交互,省却了WIFI密码验证的过程,可进一步简化投屏操作。
具体的,IEEE 802.11是现今无线局域网通用的标准,IEEE 802.11管理帧的管理过程分为三步:首先,移动式工作站找出可供访问的兼容无线网络,其次,网络系统对移动式工作站进行验证,最后,移动式工作站与无线接入点之间建立关联。帧主体有固定字段(长度固定的字段)和信息元素(长度不定的数据块)。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靠近信息元素(Nearby IE)可以是厂商定义的私有协议(Vendor IE),其中,IE,即Information Element,表示信息要素或信息元素,是信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机靠近电视时,电视接收手机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同时,电视向手机发送识别侦测回复。也可以是在手机接收到电视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后,再发送识别侦测请求,防止手机随时发送识别侦测请求,占用太多内存。
步骤S102:根据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识别侦测请求包括源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值,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包括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二MAC地址。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102.1:根据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封装识别侦测请求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源端的第二MAC地址。
具体的,从该识别侦测请求中获取源端封装该识别侦测请求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获取的源端的第二MAC地址。
步骤S102.2:根据接收的历史识别侦测请求,获取其中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计算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具体的,由于是连续不断地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因此,当前可能已经接收有多个识别侦测请求,根据源端的天线数,一个识别侦测请求中,可以有一个信号强度值,也可以有两个信号强度值,当有两个信号强度值时,以其中最大的信号强度值作为该识别侦测请求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再根据这多个识别侦测请求,计算对应的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电视端接收到手机端连续发送的10个识别侦测请求,手机中采用的是双天线,因此,可以从每个识别侦测请求中读取两个信号强度值,每个识别侦测请求中只取最大值RSSImax,这样就可以读取到10个第二信号强度值RSSI:RSSImax1,RSSImax2,...RSSImax10,计算这10个RSSI值的平均值:RSSIMAX=(RSSImax1+RSSImax2+…+RSSImax10)/10,该RSSIMAX便是该步骤要获取的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步骤S102.3:根据步骤S102.2的平均值,设定信号强度值范围。
具体的,根据步骤S102.2获取的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信号强度值范围,比如,可以设定在该平均值的0.9倍至1.1倍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步骤S102.2获取的平均值RSSIMAX,设定这10个RSSI值应满足:RSSIMAX(1-10%)≤RSSImax≤RSSIMAX(1+10%)。
步骤S102.4:获取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中在信号强度值范围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
具体的,为了去掉波动较大,可能影响计算结果的信号强度值,对超过步骤S102.3的信号强度值范围的第二信号强度值直接丢弃,对剩下的信号强度值再求取平均值,可以精确最终获得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依次确认10个第二信号强度值RSSI:RSSImax1,RSSImax2,...RSSImax10,是否均在步骤S102.3设定的范围内,假设RSSImax1不在该范围内,则直接将RSSImax1丢弃,对剩下的RSSImax2,...RSSImax10求取平均值:RSSIAV=(RSSImax2+RSSImax3+…+RSSImax10)/9,获取的平均值RSSIAV便是手机相对于电视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识别侦测请求还包括源端的第二靠近信息元素;
在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步骤A102.1:发送识别侦测回复至源端;
步骤A102.2:根据第二靠近信息元素,判断接收的识别侦测请求是否被标记;
步骤A102.3:若接收的识别侦测请求被标记,停止发送识别侦测回复至源端。
具体的,当接收的识别侦测请求中的第二靠近信息元素中定义的一个bit位被标记,即bit位为1时,说明源端已经识别出接收端,确定了接收端与源端的靠近行为,因此,接收端不需要再向该源端发送识别侦测回复。
步骤S103: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
具体的,接收端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包括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一MAC地址。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的步骤,可以包括:
S103.1:判断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以及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源端的第一MAC地址是否一致;
S103.2:若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大于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且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源端的第一MAC地址一致,判定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
S103.3:若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不大于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或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源端的第一MAC地址不一致,判定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
具体的,接收端与源端先学习了靠近行为,会将学习得到的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一MAC地址进行存储,作为接收端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在实际靠近识别过程中,若获取到的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已存储源端的第一MAC地址一致,说明该源端是已经与该接收端学习过靠近行为的源端;同时地,若获取到的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大于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说明该源端此时与接收端的距离已经小于此前学习靠近过程中源端与接收端的距离,即可确定该源端靠近接收端的靠近行为成立。
在本实施例中,若获取到的该手机的第二MAC地址在电视端已存储的MAC地址列表中,即该手机的第二MAC地址与电视端已存储的第一MAC地址一致,同时,若手机与电视的第二靠近信息强度值与电视端已经存储的第一靠近信息强度值一致,说明该手机已经离电视很近,确定手机靠近电视的靠近行为成立。
步骤S104: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104.1:当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时,标记识别侦测回复,并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
具体的,当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时,确定了源端与该接收端的靠近行为成立,接收端识别源端的靠近行为成功,此时,接收端不需要再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因此,标记接收端发送至源端的识别侦测回复,具体标记识别侦测回复的第四靠近信息元素中定义的一个bit位,标记bit位等于1,当源端接收并识别到该识别侦测回复被标记后,便会停止发送识别侦测请求到接收端。同时,若源端也确定了接收端的靠近行为成立,便会发送投屏请求,接收端接收源端的投屏请求后,通知应用层建立投屏连接,便可进行投屏。
步骤S104.2:当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时,停止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
具体的,当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时,说明源端可能与接收端没有学习过靠近行为,无法根据靠近行为实现投屏,接收端便不再接收该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
结合前述具体实施方式,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提供源端靠近接收端的学习过程,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X101:接收源端发送的学习侦测请求,其中,学习侦测请求为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的侦测请求。
具体的,接收源端发送的学习侦测请求,并发送学习侦测回复至源端,其中,学习侦测请求包括源端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一靠近信息元素。当源端靠近接收端,位于接收端预设的信号接收范围内时,源端连续不断地发出学习侦测请求,接收端则不断接收该学习侦测请求,同时,接收端连续不断地发送学习侦测回复至源端,对应的,源端则不断接收该学习侦测回复。其中,学习侦测请求和学习侦测回复均带有靠近信息元素。当一个新的源端与接收端进行靠近学习时,接收端没有存储该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便可区别出接收的侦测请求为学习侦测请求,并不是识别侦测请求。
步骤X102:根据学习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
具体的,学习侦测请求包括源端的第一信号强度值,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包括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一MAC地址。
具体的,根据学习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X102.1:根据学习侦测请求,获取源端封装学习侦测请求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源端的第一MAC地址。
具体的,从该学习侦测请求中获取源端封装该学习侦测请求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获取的源端的第一MAC地址。
步骤X102.2:根据接收的历史的学习侦测请求,获取其中多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计算多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步骤X102.3:根据步骤X102.2的平均值,设定信号强度值范围;
步骤X102.4:获取多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在信号强度值范围内的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X102.2~X102.4计算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的详细过程,与上述步骤S102.2~S102.4计算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类似,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X102.5:存储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
具体的,存储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源端的第一MAC地址,将该第一MAC地址存储到接收端的MAC地址学习列表中,以备后续识别源端的靠近行为时调用、对比。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根据学习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步骤X103:标记学习侦测回复。
具体的,存储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后,接收端不需要再继续接收源端的学习侦测请求,因此,标记接收端发送至源端的学习侦测回复,具体标记学习侦测回复的第二靠近信息元素中定义的一个bit位,标记bit位等于1,当源端接收并识别到该学习侦测回复被标记后,便会停止发送学习侦测请求。
步骤X104:根据第一靠近信息元素,判断接收的学习侦测请求是否被标记。
具体的,在根据学习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的同时,根据第一靠近信息元素,判断接收的学习侦测请求是否被标记。
步骤X105:若接收的学习侦测请求被标记,停止发送学习侦测回复至源端。
具体的,当接收的学习侦测请求中的第一靠近信息元素中定义的一个bit位被标记,即bit位为1时,说明源端已经学习好了与接收端的靠近行为,因此,接收端不需要再向该源端发送学习侦测回复,因此停止发送学习侦测回复至源端。当源端停止发送学习侦测请求到接收端,且接收端也停止发送学习侦测回复至源端时,该源端靠近接收端的学习靠近行为结束,后续该源端再次靠近该接收端时,按照步骤S101~S104进行靠近行为的识别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当源端靠近接收端时,通过接收到的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再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最后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本发明不需要增加或更改额外的硬件支持,通过先学习源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靠近行为,获取对应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当源端再次靠近接收端时,根据获取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对比,即可实现在源端靠近接收端时,相互识别对方的靠近行为,当源端和接收端均识别成功,便可触发投屏显示或者WIFI连接等应用场景。本发明大大简化了投屏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使用投屏的体验感。当用户想要进行手机在电视端的投屏显示时,将手机靠近电视,通过手机与电视的之间的靠近识别,可直接触发投屏,可在不需要更改硬件或增加近场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实现投屏显示或WIFI连接。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照图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源端。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投屏方法进行详细描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当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识别侦测请求至接收端,并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
具体的,识别侦测回复包括接收端的第四信号强度值和接收端的第四靠近信息元素。当源端靠近接收端,位于接收端预设的信号接收范围内时,连续不断地发出识别侦测请求,并不断接收该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
步骤S202:根据识别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识别侦测回复包括接收端的第四信号强度值,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包括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四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接收端的第四MAC地址。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识别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202.1:根据识别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封装识别侦测回复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接收端的第四MAC地址。
具体的,从该识别侦测回复中获取接收端封装该识别侦测回复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获取的接收端的第四MAC地址。
步骤S202.2:根据接收的历史的识别侦测回复,获取其中多个第四信号强度值,计算多个第四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步骤S202.3:根据步骤S202.2的平均值,设定信号强度值范围;
步骤S202.4:获取多个第四信号强度值中在信号强度值范围内的第四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四靠近信号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202.2~S202.4计算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四靠近信号强度值的详细过程,与上述步骤S102.2~S102.4计算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类似,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识别侦测回复还包括接收端的第四靠近信息元素;
在当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识别侦测请求至接收端,并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A202.1:根据第四靠近信息元素,判断接收的识别侦测回复是否被标记;
步骤A202.2:若接收的识别侦测回复被标记,停止发送识别侦测请求至接收端。
具体的,当接收的识别侦测回复中的第四靠近信息元素中定义的一个bit位被标记,即bit位为1时,说明接收端已经识别出源端,因此,源端不需要再向该接收端发送识别侦测请求。
步骤S203:将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
具体的,源端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包括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203.1:判断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四靠近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以及接收端的第四MAC地址与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是否一致;
步骤S203.2:若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四靠近信号强度值大于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且接收端的第四MAC地址与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一致,判定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
步骤S203.3:若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四靠近信号强度值不大于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或接收端的第四MAC地址与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不一致,判定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
具体的,源端先学习了接收端对该源端的靠近行为,会将学习得到的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接收端的的第三MAC地址进行存储,作为源端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在实际靠近识别过程中,若获取到的接收端的第四MAC地址与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一致,说明该接收端是已经与该源端学习过靠近行为的接收端;同时,若获取到的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四靠近信号强度值大于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说明源端与该接收端的距离已经小于此前学习靠近过程中源端与接收端的距离,即可确定该接收端靠近源端的靠近行为成立。
步骤S204:根据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204.1:当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时,继续接收识别侦测回复;
具体的,以防只是临时靠近,因此,当当前获取的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源端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也不急于建立连接;
步骤S204.2:当接收的识别侦测回复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时,标记识别侦测请求,并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
具体的,当源端连续根据多个识别侦测回复获取到的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源端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均匹配,且识别匹配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时,才确定接收端与源端的靠近行为成立,源端识别接收端的靠近行为成功,此时,源端不需要再接收该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因此,标记源端发送至接收端的识别侦测请求,具体标记识别侦测请求的第二靠近信息元素中定义的一个bit位,标记bit位等于1,当接收端接收并识别到该识别侦测请求被标记后,便会停止发送识别侦测回复。同时,源端会通知应用层,生成投屏请求,并将该投屏请求发送给接收端,以使接收端在接收到该投屏请求后建立投屏连接,以进行投屏。
步骤S204.3:当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时,停止接收该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
具体的,当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时,说明此前源端可能没有学习过该接收端的靠近行为,无法根据该靠近行为实现投屏,源端便不再接收该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
结合前述具体实施方式,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提供接收端靠近源端的学习过程,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X201:当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学习侦测请求至接收端,并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学习侦测回复。
具体的,学习侦测回复包括接收端的第三信号强度值和接收端的第三靠近信息元素。当源端靠近接收端,位于接收端预设的信号接收范围内时,连续不断地发出学习侦测请求,并不断接收该接收端发送的学习侦测回复。
步骤X202:根据学习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
具体的,学习侦测回复包括接收端的第三信号强度值,接收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包括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
具体的,根据学习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的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X202.1:根据学习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封装该学习侦测回复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
具体的,从学习侦测回复中获取接收端封装该学习侦测回复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获取的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
步骤X202.2:根据接收的历史的学习侦测回复,获取其中多个第三信号强度值,计算多个第三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步骤X202.3:根据步骤X202.2的平均值,设定信号强度值范围;
步骤X202.4:获取多个第三信号强度值中在信号强度值范围内的第三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X202.2~X202.4计算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的详细过程,与上述步骤S102.2~S102.4计算源端相对于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类似,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X202.5:存储接收端的学习靠近信息。
具体的,存储接收端相对于源端的第三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接收端的第三MAC地址,以备后续识别接收端的靠近行为时调用、对比。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根据学习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步骤X203:标记学习侦测请求。
具体的,存储接收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后,源端不需要再继续接收该接收端的学习侦测回复,因此,标记发送至接收端的学习侦测请求,当接收端接收并识别到该学习侦测请求被标记后,便会停止发送学习侦测回复。
步骤X204:根据第三靠近信息元素,判断接收的学习侦测回复是否被标记;
具体的,在根据学习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的同时,根据第三靠近信息元素,判断接收的学习侦测回复是否被标记。
步骤X205:若接收的学习侦测回复被标记,停止发送学习侦测请求至接收端。
具体的,当接收的学习侦测回复被标记时,说明接收端已经学习好了与源端的靠近行为,因此,源端不需要再向该接收端发送学习侦测请求,因此停止发送学习侦测请求至接收端。当接收端停止发送学习侦测回复至源端,源端也停止发送学习侦测请求到接收端时,源端靠近该接收端的学习靠近行为结束,后续源端再靠近该接收端时,按照步骤S201~S204进行靠近行为的识别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方法,应用于源端,当源端靠近接收端时,通过接收到的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再将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最后根据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当用户想要进行手机在电视端的投屏显示时,直接将手机靠近电视,通过手机与电视的之间的靠近识别,即可直接触发投屏,在不需要更改硬件或增加近场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就可实现投屏显示或WIFI连接。
实施例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该接收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接收端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投屏方法。
可以理解,接收端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输入/输出(I/O)接口,以及通信组件。
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投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中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
处理器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投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多媒体组件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屏幕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或通过通信组件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为处理器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
通信组件用于该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实施例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源端,该源端可以是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源端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投屏方法。
可以理解,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输入/输出(I/O)接口,以及通信组件。
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投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中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
处理器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投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多媒体组件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屏幕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或通过通信组件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为处理器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
通信组件用于该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实施例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系统,系统包括:
接收端和源端;
其中,接收端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投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源端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投屏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当源端靠近接收端时,源端通过接收到的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获取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再将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最后根据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同时,接收端通过接收到的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再将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最后根据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
本发明不需要增加或更改额外的硬件支持,即可实现在源端靠近接收端时,相互识别靠近的行为,从而触发投屏显示或者WIFI连接等应用场景。本发明大大简化了投屏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使用投屏的体验感。当用户想要进行手机在电视端的投屏显示时,直接将手机靠近电视,通过手机与电视的之间的靠近识别,即可直接触发投屏,在不需要更改硬件或增加近场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就可实现投屏显示或WIFI连接。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其中,所述识别侦测请求为所述源端处于所述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的侦测请求;
根据所述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所述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
将所述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匹配结果,接收源端发送的投屏请求,进行投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源端发送的学习侦测请求,其中,所述学习侦测请求为所述源端处于所述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的侦测请求;
根据所述学习侦测请求,获取所述源端的学习靠近信息并存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侦测请求包括所述源端的第二信号强度值,所述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包括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所述源端的第二MAC地址;
所述根据所述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所述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识别侦测请求,获取源端封装所述识别侦测请求时加入的MAC地址,作为所述源端的第二MAC地址;
根据接收的历史识别侦测请求,获取其中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计算所述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平均值,设定信号强度值范围;
获取所述多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中在所述信号强度值范围内的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侦测请求还包括所述源端的第二靠近信息元素;
在接收源端发送的识别侦测请求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识别侦测回复至所述源端;
根据所述第二靠近信息元素,判断接收的识别侦测请求是否被标记;
若接收的识别侦测请求被标记,停止发送识别侦测回复至源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包括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和所述源端的第一MAC地址;
所述将所述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以及所述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所述源端的第一MAC地址是否一致;
若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大于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且所述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所述源端的第一MAC地址一致,判定所述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
若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二靠近信号强度值不大于所述源端相对于所述接收端的第一靠近信号强度值,或所述源端的第二MAC地址与所述源端的第一MAC地址不一致,判定所述源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
6.一种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源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源端处于接收端的预设范围内时,发送识别侦测请求至所述接收端,并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
根据所述识别侦测回复,获取所述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
将所述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
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匹配时,继续接收所述识别侦测回复;
当接收的所述识别侦测回复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时,标记识别侦测请求,并发送投屏请求至接收端,以进行投屏;
当所述接收端的实时靠近信息与已存储的学习靠近信息不匹配时,停止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识别侦测回复。
8.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屏方法。
9.一种源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投屏方法。
10.一种投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端和源端;
其中,所述接收端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屏方法;
所述源端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投屏方法。
CN202011610143.6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Active CN1128225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0143.6A CN112822530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PCT/CN2021/111514 WO2022142352A1 (zh) 2020-12-29 2021-08-09 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GB2310931.7A GB2617760A (en) 2020-12-29 2021-08-09 Screen protection method, receiving end, source end, and screen projection system
US18/343,764 US20230345070A1 (en) 2020-12-29 2023-06-29 Screen proje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0143.6A CN112822530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2530A true CN112822530A (zh) 2021-05-18
CN112822530B CN112822530B (zh) 2022-07-29

Family

ID=75854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0143.6A Active CN112822530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5070A1 (zh)
CN (1) CN112822530B (zh)
GB (1) GB2617760A (zh)
WO (1) WO20221423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352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25979A (ja) * 2013-07-26 2015-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投射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
CN104780433A (zh) * 2015-03-26 2015-07-1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距离感应的无线传屏系统及方法
US20150257091A1 (en) * 2014-03-10 2015-09-10 Nissim Zur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Wi-Fi Bluetooth multimedia bridge
CN105094732A (zh) * 2015-06-29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屏幕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559699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tv的多屏互动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WO2017124617A1 (zh) * 2016-01-20 2017-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画面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8901024A (zh) * 2018-06-25 2018-11-27 北京小鱼在家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投屏接收设备连网及投屏接收设备连网方法、设备
CN109243226A (zh) * 2018-10-23 2019-01-18 广东精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教学系统及方法
CN109862404A (zh) * 2019-02-21 2019-06-0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交互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
CN110191452A (zh) * 2019-06-12 2019-08-30 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061447A (zh) * 2019-12-18 2020-04-24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21567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Projection device access
JP2019082973A (ja) * 2017-10-31 2019-05-3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投影システム
CN111147938A (zh) * 2018-11-06 2020-05-1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投屏方法、视频源终端、播放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18220B (zh) * 2018-12-25 2021-03-1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无线投屏方法及无线投屏系统
CN112822530B (zh) * 2020-12-29 2022-07-2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25979A (ja) * 2013-07-26 2015-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投射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
US20150257091A1 (en) * 2014-03-10 2015-09-10 Nissim Zur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Wi-Fi Bluetooth multimedia bridge
CN104780433A (zh) * 2015-03-26 2015-07-1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距离感应的无线传屏系统及方法
CN105094732A (zh) * 2015-06-29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屏幕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559699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ptv的多屏互动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WO2017124617A1 (zh) * 2016-01-20 2017-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画面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8901024A (zh) * 2018-06-25 2018-11-27 北京小鱼在家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投屏接收设备连网及投屏接收设备连网方法、设备
CN109243226A (zh) * 2018-10-23 2019-01-18 广东精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教学系统及方法
CN109862404A (zh) * 2019-02-21 2019-06-07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的交互方法、存储介质及智能电视
CN110191452A (zh) * 2019-06-12 2019-08-30 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多屏互动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061447A (zh) * 2019-12-18 2020-04-24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屏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邢虎: ""无线传感网络经典定位算法的研究"", 《万方在线》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352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GB2617760A (en) * 2020-12-29 2023-10-18 Shenzhen Tcl New Tech Co Ltd Screen protection method, receiving end, source end, and screen projec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617760A (en) 2023-10-18
US20230345070A1 (en) 2023-10-26
GB202310931D0 (en) 2023-08-30
CN112822530B (zh) 2022-07-29
WO2022142352A1 (zh)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97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uetooth device management
US9749329B2 (en) Network connection mana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7566233B (zh) 家电设备的资源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6714081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智能设备
CN105246074A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103405A1 (zh) 识别接入点和热点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18196468A1 (zh) 一种实现数据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958593A (zh) 一种蓝牙联网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188277B (zh)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介质
CN106909081B (zh) 基于家电设备的扩展平台和家电设备
CN112969167A (zh) 一种设备配网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2530B (zh) 一种投屏方法、接收端、源端及投屏系统
WO2021042612A1 (zh) 无线投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00137858A (ko) 데이터의 프레임 길이에 기반하여 uwb 전송 신호의 피크 전압을 조절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KR20190138088A (ko) 다중 무선 통신 프로토콜들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CN105306451A (zh) 一种控制dlna设备服务权限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77505B (zh) 基于局域网的多终端联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25404A (zh) 测量设备距离的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143298A1 (zh) 无屏设备分享站点连接信息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333062A (zh) 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618987A (zh) 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30642B (zh) 文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37741B (zh) 构建通信连接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24221B2 (en)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authorizing external network access requests
EP3890271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authorizing external network access reques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