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2346A -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2346A
CN112822346A CN201911128466.9A CN201911128466A CN112822346A CN 112822346 A CN112822346 A CN 112822346A CN 201911128466 A CN201911128466 A CN 201911128466A CN 112822346 A CN112822346 A CN 112822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amera module
electrode
periscopic camera
conductive poly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84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2346B (zh
Inventor
王启
袁栋立
俞丝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284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2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2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2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2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该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其中该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包括:一感光组件;一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被设置于该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一光转向组件,其中该光转向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该感光组件的该感光路径,并且该成像镜头位于该感光组件和该光转向组件之间,其中该光转向组件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并使改变方向的光线沿着该感光路径先穿过该成像镜头以被汇聚,再被该感光组件接收以成像;以及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其中该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该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用于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Description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与移动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用于获取影像,如视频或图像)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并且近年来,摄像模组在诸如医疗、安防、工业生产等诸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摄像模组的高像素、大芯片、小尺寸、大光圈等特征都是现有的摄像模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等)的摄像功能需求仍在快速增加,电子设备所配置的摄像模组逐渐实现了背景虚化、夜间拍摄、双摄变焦等诸多功能。特别地,由于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应用,双摄变焦的能力正在逐渐增加,例如其光学变焦能力已经由2倍变焦提升至3倍变焦,甚至是5倍变焦。换言之,潜望式摄像模组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摄影能力的认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众所周知,摄像模组拍摄图像质量的好坏与摄像模组的进光量有密贴的联系,而摄像模组的进光量通常由设置在摄像模组上的光圈来控制,并且光圈(孔径)越大,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也就越大。在实际生活中,当使用者所处的外界环境不同时,摄像模组拍摄所需的进光量也要不同。例如,当外界环境的亮度比较暗时,摄像模组需要较多的进光量,这就需要摄像模组的光圈足够大,以保证拍摄的照片清晰;而当外界环境的亮度较亮时,摄像模组需要相对较小的进光亮,这时摄像模组的光圈可以设置小一些,以免出现图像过曝光。然而,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光圈孔径皆是固定不变的,无法调节摄像模组的进光量,导致该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只能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下正常使用,这严重的限制了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优势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能够具备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功能,以便适应多样的应用场景。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在诸如明亮或昏暗等不同的拍摄环境或诸如背景虚化等不同的拍摄需求下,仍然能够实现良好的拍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利用光量调节组件来控制模组进光量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的光量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在光转向元件处设置光量调节组件,以有效地控制模组进光量,有助于提升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图像拍摄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在光转向元件和成像镜头处均设置光量调节组件,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模组进光量。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易于实现背景虚化。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在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同时,不影响模组的防抖和变焦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不需要采用昂贵的材料或复杂的结构。因此,本发明成功和有效地提供一解决方案,不只提供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同时还增加了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优势或其他优点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
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成像镜头,其中所述成像镜头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组件,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成像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并使改变方向的光线沿着所述感光路径先穿过所述成像镜头以被汇聚,再被所述感光组件接收以成像;以及
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用于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的所述光转向组件和/或所述成像镜头的进光侧,用于调节所述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组件包括一反射棱镜和一载体,其中所述反射棱镜被设置于所述载体,以通过所述载体将所述反射棱镜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路径,其中所述反射棱镜用于反射光线,以将射入所述反射棱镜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至一预定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转向组件的所述载体为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反射棱镜进行转动,以改变所述反射棱镜的转动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包括一透镜组,其中所述透镜组对应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路径,用于对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转向后的光线进行汇聚成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进一步包括一防抖马达,其中所述防抖马达被设置以调整所述透镜组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电极架和至少二导电高分子膜,其中所述导电高分子膜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电极架,并且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具有电致伸缩效应,其中所述电极架用于为所述导电高分子膜提供电流,使得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发生形变,以通过所述导电高分子膜的形变来调节所述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电极架和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其中所述电极架具有中空的方形环状结构,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具有近似长方形结构,并且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被交错地放置于所述电极架,以通过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的边缘形成一孔径大小可调的光阑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电极架和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其中所述电极架具有中空的方形环状结构,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具有近似三角形结构,并且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被交错地放置于所述电极架,以通过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的边缘形成一孔径大小可调的光阑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电极架和两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其中所述电极架具有圆环形结构,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具有近似半圆形结构,并且两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被并排地布置于所述电极架,以通过两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的边缘形成一孔径大小可调的光阑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电极收容环、至少一电致变形片以及一柔性光圈片,其中所述电致收容环包括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以及一收容环架,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收容环架,其中每所述电致变形片沿所述收容环架的径向方向设置,并且每所述电致变形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对每所述电致变形片施加电压,以使每所述电致变形片在被施加电压时发生形变,其中所述柔性光圈片具有一光圈孔,并且所述柔性光圈片被设置于所述电致变形片,以通过所述电致变形片的形变来调节所述光圈孔的孔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腔室、一第一流体、一第二流体、一第一电极部分以及一第二电极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彼此互不相容,并且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比可流动地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以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来形成一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被对应地布置于所述腔室,用于当被施加电压时在所述腔室内形成电场,使得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位置发生变化,以调节所述光通孔的孔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两层单独的由旋转叶片构成的光阑结构,并且通过所述光阑结构中所有的所述旋转叶片的自由末端来形成一光阑孔,其中每所述旋转叶片被配置为由相应的旋转制动装置围绕各自轴线旋转地驱动的叶片,以调节所述光阑孔的孔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底座、一转动盘以及多个叶片,其中所述转动盘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其中每所述叶片的第一端部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盘,并且每所述叶片的第二端部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以通过所有的所述叶片形成一光圈孔,其中当所述转动盘相对于所述底座被转动时,每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转动盘的周向方向运动,并且每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转动盘的径向方向运动,以调节所述光圈孔的孔径大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第一光阑层、一第二光阑层以及一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阑层和所述第二光阑层在光线的传播方向上以光轴为中心依次布置,其中所述电极单元用于可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光阑层和所述第二光阑层施加一调整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光阑层具有一位于中心的第一全透光区和一围绕所述第一全透光区的第一可变透光区,并且所述第二光阑层具有一位于中心的第二全透光区和一围绕所述第二全透光区的第二可变透光区,其中所述第一光阑层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和所述第二光阑层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由可变透光率材料制成,用于在所述电极单元施加的所述调整电压的作用下改变各自的透光率,以调节所述模组进光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阑层的所述第一全透光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光阑层的所述第二全透光区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所述第一光阑层被设置于所述光转向组件的进光侧,并且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所述第二光阑层被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的进光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电子设备,包括:
一电子设备主体;和
至少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被装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用于获取图像,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
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成像镜头,其中所述成像镜头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组件,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成像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并使改变方向的光线沿着所述感光路径先穿过所述成像镜头以被调制,再被所述感光组件接收以成像;以及
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用于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量调节组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的一光量调节组件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
图8A和图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第三变形实施方式。
图9A至图9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第四变形实施方式。
图10A至图10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第五变形实施方式。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潜望式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术语“一”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除非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明确示意该元件的数量只有一个,否则术语“一”并不能理解为唯一或单一,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媒介间接连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近年来,被配置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呈现出轻薄化的发展趋势,这对摄像模组的尺寸,尤其是对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为了解决模组高度的这一问题,潜望式摄像模组被研发,潜望式摄像模组通过折射或者反射的方式使光线在进入成像镜头之前进行转向,这样潜望式摄像模组在被安装于电子设备时其主体部分能够被横置,从而降低潜望式摄像模组的高度尺寸,以使潜望式摄像模组能够被应用于追求轻薄化的电子设备。并且,潜望式摄像模组的这种结构,使潜望式摄像模组即便是被配置长焦成像镜头也不会影响其高度尺寸。
然而,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所采用的光阑的孔径大小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具备实现摄像模组的进光量可变功能,导致该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难以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如白天或夜晚等等)下均获得良好的拍摄效果,这严重限制了现有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应用场景。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能够具备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功能,以便适应多样的应用场景。
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2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被阐明。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包括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和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20,其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用于调节模组进光量,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具备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功能,便于适应多种不同光量需求的应用场景。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包括一感光组件11、一成像镜头12以及一光转向组件13,其中所述成像镜头12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均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成像镜头12位于所述感光组件11和所述光转向组件13之间。所述光转向组件13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并使改变方向后的光线沿着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穿过所述成像镜头12。所述成像镜头12用于汇聚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转向后的该光线。所述感光组件11用于接收经由所述成像镜头12调制后的该光线以成像。换言之,所述光转向组件13用于将该光线转向后穿过所述成像镜头12,以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应当理解,该光线可以被实施为经由一空间物体反射的环境光线,也可以被实施为该空间物体自身发出的光线,在本发明中对该光线的类型不做限制,只要能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即可。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所述感光组件11可以包括一感光元件111和一滤光元件112,其中所述滤光元件112位于所述感光元件111和所述成像镜头12之间,其中所述滤光元件112用于对经由所述成像镜头12调制后的光线进行过滤,以滤除干扰光线(如可见光之外的光线等等);其中所述感光元件111用于接收经由所述滤光元件112过滤后的光线以进行光电转换和模数转换,从而输出用于显示的图像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滤光元件112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红外截止滤光片;所述感光元件111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图像传感器。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一反射棱镜131和一载体132,其中所述反射棱镜131被设置于所述载体132,以通过所述载体132将所述反射棱镜131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11的所述感光路径,其中所述反射棱镜131用于反射光线,以将射入所述反射棱镜131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至一预定角度,使得被转向后的该光线能够沿着所述感光路径传播以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而成像。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反射棱镜131具有呈三角分布的一入光面1311、一出光面1312以及一反射面1313,其中所述入光面1311垂直于所述出光面1312,并且所述出光面1312面向所述成像组件12和所述感光组件11,使得经由所述入光面1311射入所述反射棱镜131的光线先经由所述反射面1313的反射以转向后,再经由所述出光面1312射出所述反射棱镜,以沿着所述感光组件11的感光路径传播。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光转向组件13还可以利用诸如反射平面镜、波导等其他光学元件来替代所述反射棱镜,只要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即可,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更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所述载体132被实施为一驱动器1321,其中所述驱动器1321用于驱动所述反射棱镜131进行转动,以改变所述反射棱镜131的转动角度,使得被转向的光线能够较好地沿着所述感光路径传播,从而调整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图像质量。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所述载体132也可以被实施为固定支架,以固定地支撑所述反射棱镜131,将所述反射棱镜131固定地保持在所述感光组件11的所述感光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示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优选地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进光侧,用于调节进入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光量的大小(即调节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进而控制能够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的光量。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个示例中,所述模组进光量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进入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光量。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包括一电极架21和至少二导电高分子膜22,其中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电极架21,并且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具有电致伸缩效应,其中所述电极架21用于为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提供电流,使得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发生形变,以通过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形变来调节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
示例性地,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可以包括一个具有中空的方形环状结构的所述电极架21和四个具有电致伸缩效应的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其中所述电极架21包括至少一第一电极211、至少一第二电极212以及非导电地连接所述第一电极211和所述第二电极212的连接部213。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这个示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电极架21中所述第一电极211和所述第二电极21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其中每所述第一电极211和每所述第二电极212呈L形结构,并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211和两个所述第二电极212分别被交错设置。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具有近似长方形结构,并且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被交错地放置,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外边缘221具有]形结构,以对应连接地固定于所述电机架21的所述第一电极211和所述第二电极212,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外边缘221的一部分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211电连接,并且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外边缘221的另一部分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212电连接;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内边缘222具有朝向所述外边缘221的凹形结构。每所述第一电极211和每所述第二电极212分别与控制电路30中的电源31的正负极进行电连接,例如,每所述第一电极211与所述控制电路30中的所述电源31的正极进行电连接,并且每所述第二电极212与所述控制电路30中的所述电源31的负极进行电连接。
这样,如图2A所示,当所述控制电路30的开关元件32断开时,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内边缘221形成一光阑孔200,并且所述光阑孔200的孔径尺寸保持最大,以允许最大量的光线通过;也就是说,当所述控制电路30的所述开关元件32断开时,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形成的所述光阑孔200的孔径最大,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被调节至最大。接着,当所述控制电路30的所述开关元件32闭合,且逐渐增加所述控制电路30的电流时,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将产生形变,使得所述光阑孔200的孔径逐渐减小,以允许相对少一些的光线通过;也就是说,当所述控制电路30的所述开关元件32闭合且逐渐增加所述控制电路30的电流时,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形成的所述光阑孔200的孔径逐渐减小,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被调节以逐渐变小。最后,如图2B所示,当所述控制电路30的所述开关元件32闭合且所述控制电路30的电流达到一阈值时,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产生形变以完全覆盖所述电极架21内的空间,以禁止光线通过;也就是说,当所述控制电路30的所述开关元件32闭合且所述控制电路30的电流达到所述阈值时,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形成的所述光阑孔200的孔径为零(即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不形成任何所述光阑孔200),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被调节至零,以禁止光线穿过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而进入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
换言之,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可以通过改变所述控制电路30的电流大小,来实现所述光阑孔200的孔径大小的改变,进而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的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附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电极架21’的每第一电极211’和每第二电极212’呈直线形结构,并且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呈近似三角形结构,以形成具有对角线开合结构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示例性地,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被交错地布置,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外边缘221’具有L形结构,以对应连接地固定于所述电机架21’的所述第一电极211’和所述第二电极212’,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外边缘221’的一直角边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211’电连接,并且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外边缘221’的另一直角边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212’电连接;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内边缘222’具有朝向所述外边缘221’的凹形结构,以通过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内边缘222’形成一孔径大小可调的光阑孔200’,以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的调节。
另外,附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电极架21”的每所述第一电极211”和每所述第二电极212”均具有1/4圆环形结构,以形成具有圆环形结构的所述电极架21”,并且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包括两个导电高分子膜22’,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具有近似半圆形结构,以形成具有对门式开合结构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示例性地,两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被并排地布置,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外边缘221”具有半圆弧形结构,以对应连接地固定于所述电机架21”的所述第一电极211”和所述第二电极212”,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外边缘221”的一部分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211”电连接,并且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外边缘221”的另一部分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212”电连接;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内边缘222”具有朝向所述外边缘221”的凹形结构,以通过两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22”的所述内边缘222”形成一孔径大小可调的光阑孔200”,以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的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成像镜头12通常包括一透镜组121,其中所述透镜组121的所有透镜的光轴基本共线,以形成共光轴的成像镜头12,用于对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13转向后的光线进行汇聚成像,以被所述感光组件11接收成像。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成像镜头12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一长焦镜头,也可以被实施为一短焦镜头。
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被阐明。具体地,相比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成像镜头12进一步包括一防抖马达122,其中所述防抖马达122被设置以调整所述成像镜头12的所述透镜组121的位置,使得在拍摄物体时不会因诸如用户手抖动等原因而造成图像模糊。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成像镜头12还可以包括一对焦马达(图中未示出),用于调整所述成像镜头12的所述透镜组121中透镜的位置,以便拍摄不同距离的物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结构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及其变形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结构完全相同,以通过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来调节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结构也可以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实施例及其变形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结构不相同,只要能够通过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调节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即可。
示例性地,附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这个变形实施方式中,如图6A和6B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A包括一电极收容环21A、至少一电致变形片22A以及一柔性光圈片23A。所述电极收容环21A包括至少一第一电极211A、至少一第二电极212A以及一收容环架213A,并且所述第一电极211A和所述第二电极212A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收容环架213A。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沿所述电极收容环21A的所述收容环架213A的径向方向设置,其中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第一表面221A电连接于所述电极收容环21A中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极211A,并且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第二表面222A电连接于所述电极收容环21A中相应的所述第二电极212A,其中所述第一电极211A和所述第二电极212A用于为所述电致变形片22A施加电压,使得所述电致变形片22A在被施加电压时发生形变。所述柔性光圈片23A被设置于所述电致变形片22A,以通过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形变来调节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光圈孔230A的孔径大小,从而控制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
具体地,如图6B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A可以包括一个所述电极收容环21A、四个所述电致变形片22A以及一个所述柔性光圈片23A,其中所述电极收容环21A包括一个具有矩形结构的所述收容环架213A以及被间隔地且成对地设置于所述收容环架213A的四个所述第一电极211A和四个所述第二电极212A。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具有条状结构,并且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沿着所述收容环架213A的径向方向设置,以呈中心辐射状分布。
优选地,如图6B所示,所述电致变形片22A分别沿着所述收容环架213A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布置,且间隔的两个所述电致变形片22A沿着所述收容环架213A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对齐排列,也就是说,相邻的所述电致变形片22A之间的夹角呈90度。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第一端部223A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收容环架213A,并且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第二端部224A被悬空设置,其中所有的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二端部224A之间留有间隙,以在所述电致变形片22A被施加电压时,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二端部224A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223A(或所述收容环架213A)发生弯曲,进而带动以改变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所述光圈孔230A的孔径大小。
换言之,如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中央开设一光圈孔230A,并且四个所述电致变形片22A以所述光圈孔230A的圆心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布,其中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一端部223A和所述第二端部224A分别对应地连接于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外边缘和内边缘,以通过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变形来带动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拉伸,从而改变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所述光圈孔230A的孔径大小。特别地,如图6B所示,在所述电致变形片22A未变形时,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二端部224A恰好相切于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所述光圈孔230A,并且相对的两个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二端部224A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所述光圈孔230A的直径。
值得注意的时,所述柔性光圈片23A优选地采用黑色不透光的柔性材料制成,例如塑胶等。所述电致变形片22A可以但不限于由电活性聚合物人工肌肉(EPAM,ElectroactivePolymer Artificial Muscle)材料制成,当所述电活性聚合物人工肌肉材料被施加电压时,其内部结构会改变,进而伸缩、弯曲、束紧或膨胀,且该变形可恢复可重复、响应时间短,比压电陶瓷(piezoceramics)材料的张力(strain)大。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电致变形片22A也可以由诸如压电陶瓷等材料制成。
更优选地,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A的所述电极收容环21A的所述收容环架213A具有方形结构,并且所述收容环架213A的内缘尺寸与所述反射棱镜131的所述入光面1311的尺寸相匹配。这样当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A被设置于所述反射棱镜131的所述入光面1311时,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二端部224A与所述反射棱镜131的边缘重合,以便保证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二端部224A固定于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外边缘。
更具体地,如图6A所示,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一表面221A和所述第二表面222A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电极收容环21A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极211A和一个所述第二电极212A,并且所述第一电极211A和所述第二电极212A均电连接于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一端部223A,以便保证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所述第二端部224A自所述电极收容环21A的所述收容环架213A向内延伸以悬空地设置。当在所述第一电极211A和所述第二电极212A上分别施加正电压和负电压时,所述电致变形片22A将在电压的作用下,因内部结构改变而产生弯曲,从而向上翘起成弧形。而由于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材料具有柔性特征,因此在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拉伸作用下,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所述光圈孔230A的直径将变大。由此,本发明通过改变施加在所述电致变形片22A上的电压大小,就能够可控制地改变所述柔性光圈片23A的所述光圈孔230A的孔径大小,从而实现调节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
值得注意的时,在本发明的这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211A和所述第二电极212A均为片状电极。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极211A和所述第二电极212A也可以被实施为电极线或点状电极。此外,本发明的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数量和形状也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数量可以是5个或6个等等其他数量,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形状也可以是扇形或其他形状。特别地,当所述电致变形片22A的数量越多时,因所述电致变形片22A变形而形成的所述光圈孔230A的形状越接近正圆形,效果也就越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极收容环21A的所述收容环架213A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多边形。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这个变形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B包括一腔室21B、第一流体22B、第二流体23B、一第一电极部分24B以及一第二电极部分25B,其中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彼此互不相溶,并且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被可流动地设置于所述腔室21B内,以通过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之间的界面来形成光通孔200B,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25B被对应地布置于所述腔室21B,当将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25B以在所述腔室21B中形成电场时,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之间的界面位置将发生变化,以调节所述光通孔200B的孔径大小,从而控制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
更具体地,如图7A和图7B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B的所述腔室21B包括一第一腔室211B和一第二腔室212B,其中所述第二腔室212B被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211B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腔室212B与所述第一腔室211B相互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能够在所述第一腔室211B和所述第二腔室212B之间流动,使得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之间的界面位置发生变化,进而通过所述第一流体22B的所述第二流体23B之间的界面位置来界定所述光通孔200B的孔径。例如,所述第一腔室211B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由第一基板201B、第二基板202B以及第一间隔物204B形成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间隔物204B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01B和所述第二基板202B之间,以在所述第一基板201B和所述第二基板202B之间形成所述内部空间,以作为所述第一腔室211B;所述第二腔室212B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由第二基板202B、第三基板203B以及第二间隔物205B形成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第二间隔物205B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2B和所述第三基板203B之间,以在所述第二基板202B和所述第三基板203B之间形成所述内部空间,以作为所述第二腔室212B。特别地,所述腔室21B进一步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基板202B的中央部位的第一通孔206B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202B的周边部位的第二通孔207B,以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06B和所述第二通孔207B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11B和所述第二腔室212B,使得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06B和所述第二通孔207B在所述第一腔室211B和所述第二腔室212B之间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中的一个可以是液体金属或极性液体,而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中的另一个可以是气体或极非极性液体。
另外,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可以但不限于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01B,并且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可以包括用绝缘材料涂覆的一个或多个电极;相应地,所述第二电极部分25B可以但不限于被设置于所述第三基板203B,并且所述第二电极部分25B可以包括用绝缘材料涂覆的一个或多个电极,从而以数字方式来控制以调节所述光通孔200B的孔径大小。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25B中电极材料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金属氧化物诸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由金(Au)、银(Ag)等形成的金属纳米颗粒扩散薄层、碳纳米结构诸如碳纳米管(CNT)、石墨烯等、或导电聚合物诸如聚吡咯(PPy)等。
值得一提的是,图7A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B进一步包括接地电极部分26B,其中所述接地电极部分26B可以被设置于所述腔室21B中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并且所述接地电极部分26B与所述第一流体22B和所述第二流体23B中的极性流体相接触,以便保证安全。特别地,所述接地电极部分26B可以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01B的周边部位,使得所述接地电极部分26B能够不具备光透射性质,也就是说,所述接地电极部分26B的选材范围得以拓展,能够被实施为由诸如金(Au)、银(Ag)、铝(Al)、铬(Cr)、钛(Ti)等材料形成的金属薄层。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接地电极部分26B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01B的中央部分,但所述接地电极部分26B则必须具备光透射性质。
可以理解的是,电润湿现象是当沉积在用绝缘体涂覆的电极上的电解质液滴的接触角因施加到电解质液滴的电压而变化的现象,也就是说,电解质液滴的接触角因在流体、液滴和绝缘体三者之间彼此接触的三相接触线(TCL)处的界面张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利用电润湿现象时,流体的流动可以利用低电压快速且有效地调节,使得流体被可逆地输送和调节。
换言之,当适当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时,电机械力将作用于被激活的驱动电极上的三相接触线上,也就是说,所述电机械力作用在所述第一流体22B、所述第二流体23B以及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的绝缘材料之间彼此接触处的切线上,使得所述第一流体22B流动至所述第一腔室211B的中央部位,使得所述光通孔200B的孔径得以减小(如图7A所示)。而当适当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二电极部分25B时,电机械力将作用于被激活的驱动电极上的三相接触线上,也就是说,所述电机械力作用在所述第一流体22B、所述第二流体23B以及所述第二电极部分25B的绝缘材料之间彼此接触处的切线上,使得所述第一流体22B流动至所述第二腔室212B,使得所述光通孔200B的孔径得以变大(如图7B所示)。特别地,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可以包括多个电极,这样所述光通孔200B的孔径大小可以随着所述第一电极部分24B中被激活或驱动的电极数量而以数字的方式调节,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
图8A和图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第三变形实施方式。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这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C可以被实施为包括两层单独的由旋转叶片构成的光阑结构21C、22C,并且通过所述光阑结构21C、22C中所有的所述旋转叶片的自由末端来形成一光阑孔200C,其中所述旋转叶片被配置为由相应的旋转致动装置23C围绕各自的轴线旋转地驱动的叶片,以调节所述光阑孔200C的孔径大小。可以理解的是,每所述旋转致动装置23C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相关联的MEMS旋转致动器,例如,静电梳齿致动器。此外,每层由旋转叶片组成的光阑结构21C/22C可以在各自的基板上形成。
示例性地,如图8A和图8B所示,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C中第一层光阑结构21C包括四个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并且第二层光阑结构22C也包括四个旋转叶片220a、220b、220c、220d,其中所述第一层光阑结构21C和所述第二层光阑结构22C被重叠地布置,并且每层的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在角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换言之,在这种重叠布置中,所有的八个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共同协作来限定所述光阑孔200C的孔径大小,以调节允许光通过的所述光阑孔200C的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这个示例中,所述光阑孔200C的形状是多边形的。当然,随着所述旋转叶片数量的增多,所述光阑孔200C的边数量也会增多,使得所述光阑孔200C的形状更趋近于圆形。
此外,如图8A和图8B所示,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由不透明材料组成,并且经由一体成型的延伸臂24C可移动地附接到相关联的所述旋转致动装置23C,也就是说,所述延伸臂24C从相应的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的纵向边缘延伸至所述旋转制动装置23C。更具体地,由于各个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通过所述延伸臂24C附接到相关联的所述旋转致动装置23C而相对于下面的基板悬接布置,因此相应的所述旋转致动装置23C能够简单地移动附接到其上的相关联的所述延伸臂24C就可驱动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
如上面所提到的,在重叠布置中,全部的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协作限定所述光阑孔200C。可理解的是,各个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被成型为如图8A所示的具有直边的长方形。当各个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由相应的旋转致动装置23C驱动按顺时针方式旋转时(如
图8B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所述光阑孔200C的孔径扩大。相反地,如果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被驱动按逆时针方式(图中未示出)旋转,则所述光阑孔200C的孔径缩小。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重叠布置中,由于第一层的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与第二层的所述旋转叶片220a、220b、220c、220d之间存在小的间隙(图中未示出),使得第一层的四个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与第二层的四个所述旋转叶片220a、220b、220c、220d在垂直方向上分开,因此当由旋转致动装置23C驱动时,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之间不存在接触/滑动表面。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所述旋转叶片210a、210b、210c、210d、220a、220b、220c、220d以非接触方式相对于彼此移动,该小间隙被配置为(基于当前可用的制造公差)尽可能得小,这有益地避免了产生摩擦,并因此减轻了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C在操作过程中的磨损。
图9A至图9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第四变形实施方式。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这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D包括一底座21D、一转动盘22D和多个叶片23D,其中所述转动盘22D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21D,其中所有的所述叶片23D的第一端部231D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盘22D,并且所述叶片23D的第二端部232D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21D,以通过所述叶片23D共同形成一光圈孔200D。这样,当所述转动盘22D相对于所述底座21D被转动时,所有的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一端部231D被所述转动盘22D带动以沿所述转动盘22D的周向方向运动(如图9B所示),并且所有的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二端部232D被所述转动盘22D拉动以沿着所述转动盘22D的径向方向运动,以调节所述光圈孔200D的孔径大小,进而控制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0的进光量大小。
示例性地,如图9A和图9B所示,所述转动盘22D具有多个转孔221D,以通过孔连接装置222D将每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一端部231A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转动盘22D中相应的所述转孔221D。此外,如图9C所示,所述底座21D具有多个滑槽211D,以通过销钉212D将每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二端部232A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21D中相应的所述滑槽211D。特别地,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D进一步包括一操作杆24D,并且所述底座21D具有一第一槽口213D和一第二槽口214D,其中所述转动盘22D被配置于所述底座21D的所述第一槽口213D中(如图9A所示),其中所述操作杆24D被设置于所述转动盘22D的边缘,并且所述操作杆24D被配置于所述底座21D的所述第二槽口214D处(如图9B所示)。
因此,如图9A、图9B以及图9C所示,当所述转盘圆盘22D通过所述操作杆24D转动时,各个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一端部231D通过所述孔连接装置222D沿所述转动盘22D的圆周方向运动,并且所述孔连接装置222D也绕其自身的轴转动;与此同时,由于各个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二端部232D被配置在固定的所述滑槽211D内,因此在上述作用下,各个所述销钉212D将沿各个所述滑槽211D运动,以调节所述光圈孔200D的孔径大小。例如,在对所述操作杆24D施加外力之后,所述转动盘22D相对于所述底座21D旋转,以带动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一端部231D做圆周运动,并带动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二端部231D沿着所述滑槽211D朝向所述转动盘22D的中心滑动,使得所述光圈孔200D的孔径变大;在撤去外力之后,所述转动盘22D将退回至初始位置,并且所述叶片23D的所述第一端部231D和所述第二端部232D也将退回至初始位置,使得通过所述叶片23D形成的所述光圈孔200D得以关闭,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操作所述操作杆24D来调节所述光圈孔200D的孔径大小。
图10A至图10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第五变形实施方式。具体地,如图10A所示,在本发明的这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包括第一光阑层21E、第二光阑层22E以及电极单元23E。所述第一光阑层2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在光线传播方向(如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的进光方向)上以光轴为中心依次布置。所述电极单元23E用于可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光阑层2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施加一调整电压。所述第一光阑层21E具有第一全透光区211E和第一可变透光区212E,其中所述第一全透光区211E位于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中心,并且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2E围绕所述第一全透光区211E。所述第二光阑层22E具有第二全透光区221E和第二可变透光区222E,其中所述第二全透光区221E位于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中心,并且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2E围绕所述第二全透光区221E。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1E由诸如液晶材料等可变透光率材料制成,以在所述电极单元23E施加的所述调整电压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1E的透光率得以改变,以调节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进光量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0B和图10C所示,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1E中的液晶分子的取向随着由所述电极单元23E施加的调整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1E的透光率得以改变。例如,随着所施加的调整电压的提高,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1E的透光率相应地降低;当施加的调整电压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电压时,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1E的透光率为零,使得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1E和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1E变为完全不透光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全透光区221E的面积不同于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全透光区222E。例如,如图10A所示,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全透光区221E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全透光区222E。
这样,如图10B所示,在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的第一使用状态下,所述电极单元23E向所述第一光阑层21E施加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阈值电压的调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光阑层21E中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2E处于不透光状态。与此同时,所述电极单元23E未向所述第二光阑层22E施加调整电压,使得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2E处于最大透光状态。换言之,所述第一光阑层21E处于最小透光率状态,并且所述第二光阑层22E处于最大透光率状态,因此所述光量调整组件20E的透光率由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透光率所决定。
同理地,如图10C所示,在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的第二使用状态下,所述电极单元23E向所述第二光阑层22E施加大于等于所述预定阈值电压的调整电压,使得所述第二光阑层22E中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2E处于不透光状态。与此同时,所述电极单元23E未向所述第一光阑层21E施加调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光阑层21E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2E处于最大透光状态。换言之,所述第一光阑层21E处于最大透光率状态,并且所述第二光阑层22E处于最小透光率状态,因此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的透光率由所述第二光阑层22E的透光率所决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10B和图10C所示的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中,由于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212E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222E的面积,使得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下的整体透光率比在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下的整体透光率高,因此本发明能够通过以上所述方法来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的进光量大小的控制和调节。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还可以是包含了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光阑层,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进光量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模组进光量被实施为进入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光量。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模组进光量也可以被实施为进入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成像镜头12的光量,此时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和所述成像镜头12之间(如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出光侧或所述成像镜头12的进光侧)。
示例性地,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被阐明。具体地,相比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三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和所述成像镜头12之间,用于调节进入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成像镜头12的光量。
优选地,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12,并位于所述成像镜头12的进光侧,以通过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准确地控制所述成像镜头12的进光量大小,获得较高的成像质量。当然,由于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12,使得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能够随着所述成像镜头12抖动,因此当所述成像镜头12具备所述防抖马达122时,所述防抖马达122被设置以同步调整所述成像镜头12的所述透镜组121和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的位置,以在具备防抖功能的同时,又能够提供良好的光量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参考说明书附图之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潜望式摄像模组被阐明。具体地,相比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第五变形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四实施例的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的所述第一光阑层21E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所述反射棱镜131的入光面1311,并且所述光量调节组件20E的所述第二光阑层22E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成像镜头12的进光侧,以较好地兼顾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防抖功能和进光量调节功能。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还可以包括至少二光量调节组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光转向组件13的前端,并且至少一个所述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10的所述成像镜头12的前端(即所述成像镜头12的进光侧),以通过所述至少二光量调节组件的共同配合来实现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进光量控制。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至少二光量调节组件的结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够调节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的进光量大小即可,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附图13A和图13B,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子设备本体500和至少一潜望式摄像模组1,其中每一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以用于获取图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类型不受限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个人数字助理、相机等任何能够被配置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的电子设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尽管附图中以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被实施为智能手机为例,但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示例性地,如图13A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并朝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前侧,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前置摄像头,供拍摄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前侧的空间物体。
此外,如图13B所示,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并朝向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后侧,使得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1作为所述电子设备的一后置摄像头,供拍摄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后侧的空间物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8)

1.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成像镜头,其中所述成像镜头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组件,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成像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并使改变方向的光线沿着所述感光路径先穿过所述成像镜头以被汇聚,再被所述感光组件接收以成像;以及
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用于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的所述光转向组件和/或所述成像镜头的进光侧,用于调节所述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包括一反射棱镜和一载体,其中所述反射棱镜被设置于所述载体,以通过所述载体将所述反射棱镜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路径,其中所述反射棱镜用于反射光线,以将射入所述反射棱镜的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至一预定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的所述载体为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反射棱镜进行转动,以改变所述反射棱镜的转动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成像镜头包括一透镜组,其中所述透镜组对应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路径,用于对经由所述光转向组件转向后的光线进行汇聚成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成像镜头进一步包括一防抖马达,其中所述防抖马达被设置以调整所述透镜组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电极架和至少二导电高分子膜,其中所述导电高分子膜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电极架,并且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具有电致伸缩效应,其中所述电极架用于为所述导电高分子膜提供电流,使得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发生形变,以通过所述导电高分子膜的形变来调节所述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电极架和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其中所述电极架具有中空的方形环状结构,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具有近似长方形结构,并且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被交错地放置于所述电极架,以通过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的边缘形成一孔径大小可调的光阑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电极架和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其中所述电极架具有中空的方形环状结构,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具有近似三角形结构,并且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被交错地放置于所述电极架,以通过四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的边缘形成一孔径大小可调的光阑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电极架和两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其中所述电极架具有圆环形结构,其中每所述导电高分子膜具有近似半圆形结构,并且两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被并排地布置于所述电极架,以通过两个所述导电高分子膜的边缘形成一孔径大小可调的光阑孔。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电极收容环、至少一电致变形片以及一柔性光圈片,其中所述电致收容环包括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以及一收容环架,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收容环架,其中每所述电致变形片沿所述收容环架的径向方向设置,并且每所述电致变形片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对每所述电致变形片施加电压,以使每所述电致变形片在被施加电压时发生形变,其中所述柔性光圈片具有一光圈孔,并且所述柔性光圈片被设置于所述电致变形片,以通过所述电致变形片的形变来调节所述光圈孔的孔径大小。
12.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每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腔室、一第一流体、一第二流体、一第一电极部分以及一第二电极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彼此互不相容,并且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比可流动地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以通过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来形成一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被对应地布置于所述腔室,用于当被施加电压时在所述腔室内形成电场,使得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之间的界面位置发生变化,以调节所述光通孔的孔径大小。
13.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两层单独的由旋转叶片构成的光阑结构,并且通过所述光阑结构中所有的所述旋转叶片的自由末端来形成一光阑孔,其中每所述旋转叶片被配置为由相应的旋转制动装置围绕各自轴线旋转地驱动的叶片,以调节所述光阑孔的孔径大小。
14.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底座、一转动盘以及多个叶片,其中所述转动盘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其中每所述叶片的第一端部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盘,并且每所述叶片的第二端部被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以通过所有的所述叶片形成一光圈孔,其中当所述转动盘相对于所述底座被转动时,每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转动盘的周向方向运动,并且每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转动盘的径向方向运动,以调节所述光圈孔的孔径大小。
15.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包括一第一光阑层、一第二光阑层以及一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光阑层和所述第二光阑层在光线的传播方向上以光轴为中心依次布置,其中所述电极单元用于可选择地向所述第一光阑层和所述第二光阑层施加一调整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光阑层具有一位于中心的第一全透光区和一围绕所述第一全透光区的第一可变透光区,并且所述第二光阑层具有一位于中心的第二全透光区和一围绕所述第二全透光区的第二可变透光区,其中所述第一光阑层的所述第一可变透光区和所述第二光阑层的所述第二可变透光区由可变透光率材料制成,用于在所述电极单元施加的所述调整电压的作用下改变各自的透光率,以调节所述模组进光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光阑层的所述第一全透光区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光阑层的所述第二全透光区的面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所述第一光阑层被设置于所述光转向组件的进光侧,并且所述光量调节组件的所述第二光阑层被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的进光侧。
18.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设备主体;和
至少一潜望式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被装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用于获取图像,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包括:
一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其中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包括:
一感光组件;
一成像镜头,其中所述成像镜头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及
一光转向组件,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路径,并且所述成像镜头位于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光转向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光转向组件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并使改变方向的光线沿着所述感光路径先穿过所述成像镜头以被调制,再被所述感光组件接收以成像;以及
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光量调节组件被设置于所述潜望式摄像模组主体,用于调节模组进光量的大小。
CN201911128466.9A 2019-11-18 2019-11-18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822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8466.9A CN112822346B (zh) 2019-11-18 2019-11-18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8466.9A CN112822346B (zh) 2019-11-18 2019-11-18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2346A true CN112822346A (zh) 2021-05-18
CN112822346B CN112822346B (zh) 2022-10-28

Family

ID=75852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8466.9A Active CN112822346B (zh) 2019-11-18 2019-11-18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234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6626A (zh) * 2021-06-23 2021-09-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5134498A (zh) * 2022-06-24 2022-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感器、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070A (zh) * 2006-11-09 2007-04-18 西南大学 反射型全固态纸载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7140169A (ja) * 2005-11-18 2007-06-07 Fujifilm Corp 手ぶれ補正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1043793A (zh) * 2006-03-23 2007-09-2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
CN101634793A (zh) * 2008-07-22 2010-01-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曝光装置及相机模组
CN102023457A (zh) * 2009-09-09 2011-04-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圈装置及具有该光圈装置的取像模组
CN102879899A (zh) * 2011-07-15 2013-0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孔径调节器件、孔径调节方法及成像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US20130286661A1 (en) * 2012-04-26 2013-10-3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Voltage controlled microlens sheet
CN104243782A (zh) * 2014-09-29 2014-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4662473A (zh) * 2012-03-07 2015-05-27 新加坡国立大学 用于光学系统的mems可变光阑和用于调节其孔径大小的方法
JP2015210341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
WO2017200306A1 (ko) * 2016-05-19 2017-11-23 재영솔루텍 주식회사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차량용 카메라
CN208581286U (zh) * 2018-06-08 2019-03-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阵列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9525525U (zh) * 2018-01-25 2019-10-2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0169A (ja) * 2005-11-18 2007-06-07 Fujifilm Corp 手ぶれ補正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1043793A (zh) * 2006-03-23 2007-09-2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
CN1949070A (zh) * 2006-11-09 2007-04-18 西南大学 反射型全固态纸载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4793A (zh) * 2008-07-22 2010-01-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曝光装置及相机模组
CN102023457A (zh) * 2009-09-09 2011-04-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圈装置及具有该光圈装置的取像模组
CN102879899A (zh) * 2011-07-15 2013-0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孔径调节器件、孔径调节方法及成像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4662473A (zh) * 2012-03-07 2015-05-27 新加坡国立大学 用于光学系统的mems可变光阑和用于调节其孔径大小的方法
US20130286661A1 (en) * 2012-04-26 2013-10-31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Voltage controlled microlens sheet
JP2015210341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
CN104243782A (zh) * 2014-09-29 2014-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光学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17200306A1 (ko) * 2016-05-19 2017-11-23 재영솔루텍 주식회사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차량용 카메라
CN209525525U (zh) * 2018-01-25 2019-10-2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08581286U (zh) * 2018-06-08 2019-03-05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摄像模组、阵列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6626A (zh) * 2021-06-23 2021-09-2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微流控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5134498A (zh) * 2022-06-24 2022-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感器、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2346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7783B (zh) 驱动液态镜头的马达组件、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0228648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625024B2 (en) Webcam with moveable zoom lens
JP4450289B2 (ja) 液体ズームレンズ
KR101034521B1 (ko) 줌 렌즈, 카메라 및 휴대용 장치
CN112822346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822347B (zh) 潜望式集成光学模组及摄像装置和移动终端、自适应光圈调节方法及装置
CN210839753U (zh) 潜望式变焦摄像模组
WO2020134779A1 (zh) 成像方法、成像装置、电子装置及介质
CN113433769A (zh) 光圈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6340252B1 (en) Light-quantity controll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6505820A (ja) ズームレンズ
WO2012056978A1 (ja) 撮像装置
CN114185166A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KR20150098188A (ko) 가변 초점 반사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 시스템
CN213780512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JP2009145878A (ja) 光学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KR20180081876A (ko) 액체 렌즈,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CN111458832A (zh) 棱镜结构、光学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KR100937139B1 (ko) 화질 균일성이 향상된 모바일용 렌즈 조립체
KR101453309B1 (ko) 카메라용 광학렌즈 시스템
JP2006078843A (ja) 液体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4764157B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KR102113511B1 (ko) 반사형 초점 가변 미러
CN216561218U (zh) 光路转向组件、变焦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