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1519A -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1519A
CN112821519A CN202110206126.4A CN202110206126A CN112821519A CN 112821519 A CN112821519 A CN 112821519A CN 202110206126 A CN202110206126 A CN 202110206126A CN 112821519 A CN112821519 A CN 112821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obot
pile
connector
charg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61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志林
陈桂芳
袁俊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21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15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5Means for automatic or assisted adjust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charging devices and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机器人自动驶入充电区域后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充电桩;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不断调整充电接头的位置,直至充电接头对准机器人的充电接口;机器人检测充电桩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有则停止动作并上报管理后台后结束充电;如无则与充电接头进行对接后充电;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对接的过程中不断检测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有结束充电。本发明可实现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的自动对接充电,降低了对机器人或无人车运动精度的要求,提高了对桩的效率,保证了自动对桩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人或无人驾驶车辆在电力不足时需要充电,现有技术中还大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引导机器人或无人车进行充电,包括引导至充电桩位置、人工连接充电接头等,这样往往会因人员繁忙等原因导致无法及时给机器人或无人车充电,影响效率。而自动充电技术中,机器人或无人驾驶车与充电桩的准确定位和对接充电是技术的关键,现有依靠机器人或无人车的移动来进行准确定位和对接的技术对机器人或无人车的运动精度较高,一方面对机器人或无人车的加工和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自动充电对接的成功率,而且现有技术也缺乏对充电过程安全的保护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精准对桩、安全性高的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以及实现该方法的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机器人自动驶入充电桩所在的充电区域后,通过机器人自带的摄像头获取充电桩的信息并确认充电桩的匹配性和是否存在故障,如匹配且无故障则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充电桩。机器人获取的充电桩信息主要包括充电桩的编号信息,获取编号信息后机器人通过网络与管理后台交互,确认该充电桩的匹配性和是否存在故障,如匹配且无故障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否则就要根据管理后台的指令搜寻下一个可以匹配的充电桩。
S2、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不断移动充电桩上的充电接头调整其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捕获充电接头的位置,计算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的相对位置,直至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的相对位置偏差(充电接头和充电接口的中心位置偏差值)在指定范围之内。即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控制充电接头上下左右移动以对准机器人的充电接口,当相对偏差较大时,根据接收到的机器人最新位置信息,充电桩继续控制充电接头移动,如此重复,直至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的相对偏差在指定范围之内。此步骤充电接头在竖直平面上进行移动。
S3、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检测充电桩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有,则停止充电动作,并发送告警信息给管理后台,结束充电;如没有,则与充电接头进行对接后充电,充电完成后充电接头收回,结束充电。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S3步骤中机器人与充电接头进行对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充电桩向机器人伸出充电接头(充电接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机器人通过自身的摄像头获取深度图像,根据深度图像计算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变化,并通过网络将距离发送给充电桩,充电桩根据距离调整充电接头的伸出速度,距离越近速度越低,直至充电接头插进机器人的充电接口中;其中,充电接头伸出直至插进充电接口的过程中,机器人通过摄像头不断检测充电桩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有,则通过网络发送告警信息给充电桩和管理后台,充电桩接收到告警信息后控制充电接头停止前伸后再缩回充电接头,结束充电。即,充电接头伸出之前及伸出过程中均不断检测充电接头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以保证自动对桩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充电桩控制充电接头的伸出速度,使之与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成线性关系。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S2步骤中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不断移动充电桩上的充电接头调整其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方法为:当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设定值S1时,充电接头以v1的速度进行移动;当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设定值S1时,充电接头以v2的速度进行移动;其中,v1>v2。即,当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距离较远时,充电接头以较快的速度移动,当移动至距离较近时,以较慢的速度移动,通过该移动策略,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接充电接口,提高对准的效率和准确度。
本发明的机器人自动充电,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机器人处于欠电状态时,发送给管理后台,管理后台根据系统中各充电桩的状态信息分配指定的充电桩给机器人,机器人根据接收后的充电信息(充电桩位置、充电桩编号、行走路径等)后前往自动充电;2.机器人处于欠电状态时,发送给管理后台,同时自行前往充电桩所在区域搜寻充电桩。进一步相应地,对于第一种情况,S1步骤中机器人确认充电桩的匹配性指是否是管理后台分配的指定的充电桩,充电桩编号是否与管理后台预先指定的充电桩编号一致;对于第二种情况,充电桩的的匹配性是指:机器人达到充电区域后搜寻充电桩,管理后台通过搜寻到的充电桩的编号检索充电桩的信息(包括充电桩的型号、充电接头的类型、充电桩是否空闲、是否故障等),从而判断充电桩是否可为该机器人进行充电。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是,S1步骤中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为相对位置信息,其获得方法为:机器人通过自身的双目摄像头获取RGB图像和深度图像;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均值滤波、二值化图像)找到RGB图像上面的特定标记的坐标,由该坐标转换即得到机器人的相对位置信息。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用于实现上述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包括机器人、充电桩和管理后台。
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双目摄像模块、驱动控制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双目摄像模块用于图像采集,判断机器人自身的位置、计算与充电桩间的距离、以及判断与充电桩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等,所述驱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
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接头、第二双目摄像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移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接头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双目摄像模块用于图像采集,计算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等。所述管理后台通过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分别与机器人和充电桩进行数据相互,机器人通过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与充电桩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动作执行单元,动作执行单元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水平导轨、竖直导轨、竖直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与充电接头相连以驱动充电接头前后伸缩,伸缩机构和充电接头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水平导轨上并与所述水平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水平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块沿着水平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块、水平驱动机构和水平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上,第二滑块安装在所述竖直导轨上并与所述竖直驱动机构驱动相连,竖直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滑块沿着竖直导轨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驱动机构为丝杆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相连的竖直设置的丝杆,所述第二滑块螺接在所述丝杆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自动对桩充电的系统和方法不仅可应用于机器人,也可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等。
本发明通过机器人与充电桩之间的自动对接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对桩充电,在机器人与充电桩进行对准的过程中,机器人先行走至即定的充电范围内,充电桩再根据更新的机器人的实时位置控制充电接头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移动,直至在水平方向上对准机器人的充电接口,通过控制充电接头的移动实现对准,降低了对机器人或无人车运动精度的要求,提高了对桩的效率;在自动对桩之前以及自动对桩的过程中,不断检测充电接头与机器人的充电接口之间有无其它障碍物,保证了自动对桩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充电桩充电接头根据距离调整移动速度的移动策略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对准操作,兼顾效率和安全性,提高对桩的成功率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作执行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充电接头;2-第一滑块;3-第二滑块;4-水平导轨;5-竖直导轨;6-水平驱动机构;7-驱动电机;8-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机器人自动驶入充电桩所在的充电区域后,通过机器人自带的摄像头获取充电桩的信息并确认充电桩的匹配性和是否存在故障,如匹配且无故障则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充电桩。
机器人获取的充电桩信息主要包括充电桩的编号信息,获取编号信息后机器人通过网络与管理后台交互,确认该充电桩的匹配性和是否存在故障,如匹配且无故障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否则就要根据管理后台的指令搜寻下一个可以匹配的充电桩。
本发明的机器人自动充电,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机器人处于欠电状态时,发送给管理后台,管理后台根据系统中各充电桩的状态信息分配指定的充电桩给机器人,机器人根据接收后的充电信息(充电桩位置、充电桩编号、行走路径等)后前往自动充电;2.机器人处于欠电状态时,发送给管理后台,同时自行前往充电桩所在区域搜寻充电桩。相应地,对于第一种情况,这里的匹配性指是否是管理后台分配的指定的充电桩,充电桩编号是否与管理后台预先指定的充电桩编号一致;对于第二种情况,这里的匹配性是指:机器人达到充电区域后搜寻充电桩,管理后台通过搜寻到的充电桩的编号检索充电桩的信息(包括充电桩的型号、充电接头的类型、充电桩是否空闲、是否故障等),从而判断充电桩是否可为该机器人进行充电。
机器人的位置信息获取可采用现有技术,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为相对位置信息,其获得方法为:机器人通过自身的双目摄像头获取RGB图像和深度图像;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均值滤波、二值化图像)找到RGB图像上面的特定标记的坐标,由该坐标转换即得到机器人的相对位置信息。
步骤2、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不断移动充电桩上的充电接头调整其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捕获充电接头的位置,计算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的相对位置,直至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的相对位置偏差在指定范围之内。相对偏差可用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的中心位置的偏差值来衡量,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控制充电接头上下左右移动以对准机器人的充电接口,当相对偏差较大时,根据接收到的机器人最新位置信息,充电桩继续控制充电接头移动,如此重复,直至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的相对偏差在指定范围之内,可通过红外发射接收装置确定两者的相对偏差。此步骤充电接头在竖直平面上进行移动,同一充电桩可对不同型号、尺寸大小的机器人进行充电,机器人的型号不同可能会导致其充电接口所在的位置不一,因此需要先在竖直平面上调整其位置以对准机器人的充电接口,才能再通过伸缩动作插入充电接头。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步骤2中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不断移动充电桩上的充电接头调整其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方法为:当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设定值S1时,充电接头以v1的速度进行移动;当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设定值S1时,充电接头以v2的速度进行移动;其中,v1>v2。即,当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距离较远时,充电接头以较快的速度移动,当移动至距离较近时,以较慢的速度移动,通过该移动策略,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接充电接口,提高对准的效率和准确度。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还可以通过机器人或充电桩上的红外、激光雷达、超声传感器等来测量。
步骤3、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检测充电桩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有,则停止充电动作,并发送告警信息给管理后台,结束充电;如没有,则与充电接头进行对接后充电,充电完成后充电接头收回,结束充电。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步骤3中机器人与充电接头进行对接可采取如下方法:充电桩向机器人伸出充电接头(充电接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机器人通过自身的摄像头获取深度图像,根据深度图像计算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变化,并通过网络将距离发送给充电桩,充电桩根据距离调整充电接头的伸出速度,距离越近速度越低,以兼顾效率和安全,直至充电接头插进机器人的充电接口中;其中,充电接头伸出直至插进充电接口的过程中,机器人通过摄像头不断检测充电桩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有,则通过网络发送告警信息给充电桩和管理后台,充电桩接收到告警信息后控制充电接头停止前伸后再缩回充电接头,结束充电。即,充电接头伸出之前及伸出过程中均不断检测充电接头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以保证自动对桩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充电接头的伸出速度根据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调整,距离远时采用较快的速度,距离越近速度越小,具体地,伸出速度与距离之间可采取线性递增或递减的函数关系,也可采取如上述步骤2中充电接头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移动速度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用于实现上述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包括机器人、充电桩和管理后台。
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双目摄像模块、驱动控制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双目摄像模块用于图像采集,判断机器人自身的位置、计算与充电桩间的距离、以及判断与充电桩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等,所述驱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这些模块均为机器人或无人驾驶车辆的常用模块,本发明可采用现有的可实现上述功能的模块。
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接头、第二双目摄像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移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接头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双目摄像模块用于图像采集,计算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等。移动控制模块可具体包括控制单元和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动作执行单元,控制单元主要控制动作执行单元的动作,动作执行单元主要实现充电接头的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动作执行单元的结构可为现有任何可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或形式。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动作执行单元包括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水平导轨4、竖直导轨5、竖直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6和伸缩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伸缩机构与充电接头1相连以驱动充电接头1前后伸缩,以伸出与机器人上的充电接口对接或缩回,伸缩机构和充电接头1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2上;所述第一滑块2安装在所述水平导轨4上并与所述水平驱动机构6驱动连接,水平驱动机构6驱动第一滑块2沿着水平导轨4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块2、水平驱动机构6和水平导轨4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3上,第二滑块3安装在所述竖直导轨5上并与所述竖直驱动机构驱动相连,竖直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滑块3沿着竖直导轨5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
竖直驱动机构可为如图1所示的丝杆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7和与驱动电机7相连的竖直设置的丝杆8,上述第二滑块3螺接在所述丝杆8上,驱动电机7驱动丝杆8转动,丝杆8带动第二滑块3沿着丝杆8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3上的充电接头1上下移动。竖直驱动机构也可为由电机驱动的皮带或链条升降结构,还可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形式。水平驱动机构6可为如图2所示的气缸形式,也可为丝杆、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结构或形式,同样,伸缩机构也可为丝杆、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结构和形式,在此不一一赘述。可在第一滑块或充电接头的相应位置上设置红外等探测装置,用于探测充电接头与机器人上的充电接口的位置偏差,从而判断是否对准。
所述管理后台通过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分别与机器人和充电桩进行数据相互,机器人通过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与充电桩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自动对桩充电的系统和方法不仅可应用于机器人,也可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等。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机器人自动驶入充电桩所在的充电区域后,通过自身的摄像头获取充电桩的信息并确认充电桩的匹配性和是否存在故障,如匹配且无故障则将自身的位置信息发送给充电桩;
S2、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不断移动充电桩上的充电接头调整其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捕获充电接头的位置,计算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的相对位置,直至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的相对位置偏差在指定范围之内;
S3、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检测充电桩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有,则停止充电动作,并发送告警信息给管理后台,结束充电;如没有,则与充电接头进行对接后充电,充电完成后充电接头收回,结束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3步骤中机器人与充电接头进行对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充电桩向机器人伸出充电接头,机器人通过自身的摄像头获取深度图像,根据深度图像计算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变化,充电桩根据距离调整充电接头的伸出速度,距离越近速度越低,直至充电接头插进机器人的充电接口中;
充电接头伸出直至插进充电接口的过程中,机器人通过摄像头不断检测充电桩与机器人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如有,则通过网络发送告警信息给充电桩和管理后台,充电桩控制充电接头停止前伸后再缩回充电接头,结束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充电桩控制充电接头的伸出速度,使之与充电接头与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成线性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2步骤中充电桩根据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不断移动充电桩上的充电接头调整其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方法为:
当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设定值S1时,充电接头以v1的速度进行移动;
当充电接头与机器人充电接口之间的距离≤设定值S1时,充电接头以v2的速度进行移动;
其中,v1>v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机器人确认充电桩的匹配性,包括充电桩编号是否与管理后台预先指定的充电桩编号一致,或者在管理后台未指定的情况下,充电桩的型号是否匹配该机器人以及充电桩是够处于空闲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机器人的位置信息为相对位置信息,其获得方法为:
机器人通过自身的双目摄像头获取RGB图像和深度图像;
机器人通过图像识别算法找到RGB图像上面的特定标记的形状图案的坐标,由该坐标通过计算转换机器人的相对位置信息。
7.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充电桩和管理后台;
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双目摄像模块、驱动控制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双目摄像模块用于图像采集,所述驱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运动;
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接头、移动控制模块、第二双目摄像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移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充电接头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二双目摄像模块用于图像采集;
所述管理后台通过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分别与机器人和充电桩进行数据相互,机器人通过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与充电桩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动作执行单元,动作执行单元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水平导轨、竖直导轨、竖直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与充电接头相连以驱动充电接头前后伸缩,伸缩机构和充电接头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水平导轨上并与所述水平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水平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滑块沿着水平导轨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块、水平驱动机构和水平导轨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块上,第二滑块安装在所述竖直导轨上并与所述竖直驱动机构驱动相连,竖直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滑块沿着竖直导轨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驱动机构为丝杆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相连的竖直设置的丝杆,所述第二滑块螺接在所述丝杆上。
CN202110206126.4A 2020-12-22 2021-02-24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28215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94766 2020-12-22
CN202011529476 2020-1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1519A true CN112821519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5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6126.4A Pending CN112821519A (zh) 2020-12-22 2021-02-24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151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9712A (zh) * 2021-05-25 2021-09-07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对接方法、装置和充电桩
CN113459841A (zh) * 2021-09-01 2021-10-01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基于无标定双目视觉的自动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472034A (zh) * 2021-06-22 2021-10-01 苏州大学 一种移动机器人自动充电控制方法
CN114852577A (zh) * 2022-06-14 2022-08-05 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对位装置及搬运装置
CN116252645A (zh) * 2023-05-06 2023-06-13 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射端
CN116436168A (zh) * 2023-06-13 2023-07-14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9945A (zh) * 2016-06-30 2016-10-26 尚诚德 一种具有智能充电功能的立体车库
CN106125724A (zh) * 2016-06-13 2016-11-16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主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WO2018077164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自动回位充电方法和系统
CN210133030U (zh) * 2019-05-17 2020-03-10 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自动充电设备以及移动充电小车
CN111884350A (zh) * 2020-07-17 2020-11-03 广东亿嘉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位充电的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5724A (zh) * 2016-06-13 2016-11-16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主充电的方法及系统
CN106049945A (zh) * 2016-06-30 2016-10-26 尚诚德 一种具有智能充电功能的立体车库
WO2018077164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自动回位充电方法和系统
CN210133030U (zh) * 2019-05-17 2020-03-10 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车辆自动充电设备以及移动充电小车
CN111884350A (zh) * 2020-07-17 2020-11-03 广东亿嘉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位充电的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9712A (zh) * 2021-05-25 2021-09-07 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对接方法、装置和充电桩
CN113472034A (zh) * 2021-06-22 2021-10-01 苏州大学 一种移动机器人自动充电控制方法
CN113459841A (zh) * 2021-09-01 2021-10-01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基于无标定双目视觉的自动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459841B (zh) * 2021-09-01 2021-12-07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基于无标定双目视觉的自动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852577A (zh) * 2022-06-14 2022-08-05 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对位装置及搬运装置
CN116252645A (zh) * 2023-05-06 2023-06-13 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射端
CN116436168A (zh) * 2023-06-13 2023-07-14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CN116436168B (zh) * 2023-06-13 2023-09-15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1519A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对桩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7618396B (zh) 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8973724B (zh) 适用于多种电动汽车的全自动充电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2489838B (zh) 越障全位置自主焊接机器人
CN112248835B (zh) 一种充电机械臂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6059830U (zh) 一种agv小车自动充电电刷接口
WO2022033372A1 (zh) 一种全向移动无杆牵引式可移动机器人自动感知系统及方法
CN111476166B (zh) 一种地面巡检机器人自助充电对准方法
CN109946318B (zh) 一种桥梁底面裂纹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02092296A (zh) 无轨电车智能受电弓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9776188U (zh) 一种基于3d视觉技术的汽车无人充电系统
CN110281806A (zh) 一种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12975361A (zh) 一种用于复杂光照环境的激光视觉融合的高精度对接方法
CN110588421B (zh) 一种滑轨式新能源汽车自动充电机器人
CN112630594A (zh) 一种用于电缆检测的巡检机器人
CN109794941B (zh) 一种具有攀爬楼梯功能的履带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1249460A1 (zh) 一种可移动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
CN212388632U (zh) 一种纯电驱动无人驾驶推煤机
CN110723130B (zh) 一种自主行走的农用机械设备
CN112141072A (zh) 一种路面加速加载试验无人驾驶车
CN219600981U (zh) 一种自走车充电桩
CN110871702B (zh) 一种泊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039575A (zh) 一种车辆换电2d视觉定位方法
CN208993511U (zh) 充电定位装置及系统
CN210236214U (zh) 一种无人搬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000 201, building a, No.19 nanxiangsan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S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204, building a, chuangzhihui, No.19, nanxiangsan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S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