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7195A -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7195A
CN112817195A CN201911044103.7A CN201911044103A CN112817195A CN 112817195 A CN112817195 A CN 112817195A CN 201911044103 A CN201911044103 A CN 201911044103A CN 112817195 A CN112817195 A CN 1128171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
driving device
lens driving
holding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41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东明
周聚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hico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41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71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7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71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该透镜驱动装置在Z方向的厚度变薄。透镜驱动装置在XYZ坐标系中具备:固定部,其具有第一SMA把持部;活动部,其具有作为透镜保持部的支架,并在+Z方向移动;转动部,其具有第二SMA把持部、第一梁部以及转动支撑部,所述转动支撑部绕±Y方向转动自由并被固定部定位;以及第一SMA线缆,其被第一SMA把持部和第二SMA把持部把持,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第一梁部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从‑Z方向与活动部抵接,从Y方向观察,第一SMA线缆和第一梁部相交。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所用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搭载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光学图像稳定器)功能的照相机装置中,具有固定部以及活动部和被它们中的一方支撑的透镜体,在固定部与活动部之间配置SMA(Shape Memory Alloy:形状记忆合金)线缆,通过SMA线缆的收缩,来使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作为公开了与这种照相机装置相关技术的文献,存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照相机装置具有:基座部件;在基座部件上配置的透镜单元;使L字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而成的形状的杆部件;从基座部件上立起,对杆部件的垂直部分进行支撑的支撑脚;从杆部件的水平部分的前端附近的基座部件上立起的电极;以及在杆部件的垂直部分的下端与电极之间沿着水平方向跨设的SMA线缆。杆部件的水平部分的前端与从透镜单元突出的支撑部从下侧抵接。在该照相机装置中,当SMA致动器收缩时,杆部件以被支撑脚的前端支撑的部分为支点晃动,杆部件的水平部分的前端向上方活动,由此使得透镜单元向上方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7059号公开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对SMA线缆和其两端进行保持的机构和杆部件推压透镜单元的机构在光轴方向是层叠的,因此存在的问题是,与光轴方向平行方向的Z方向的厚度变厚了。
本发明是鉴于该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Z方向的厚度薄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发明优选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XYZ坐标系中,具备:固定部,其具有第一SMA把持部;活动部,其具有透镜保持部,并在+Z方向移动;转动部,其具有第二SMA把持部、梁部以及转动支撑部,所述转动支撑部绕±Y方向转动自由并被所述固定部定位;以及SMA线缆,其被所述第一SMA把持部和所述第二SMA把持部把持,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所述梁部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从-Z方向与所述活动部抵接,从Y方向观察,所述SMA线缆和所述梁部相交。
在该方式中也可以是,还具备:第三SMA把持部,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第二转动部,其具有第四SMA把持部和第二梁部,绕Y方向转动自由并被所述固定部定位;第二SMA线缆,其被所述第三SMA把持部和所述第四SMA把持部把持,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梁部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并从+Z方向与所述活动部抵接的第二抵接部,从Y方向观察,所述第二SMA线缆和所述第二梁部相交,所述活动部向-Z方向移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SMA把持部兼任所述第三SMA把持部,所述SMA线缆和所述第二SMA线缆由所述第一SMA把持部相连。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SMA把持部形成在端子上。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SMA把持部经由弹簧部件与端子电连接。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转动支撑部是轴承,所述轴承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圆柱部;以及转动自由地保持所述圆柱部并且被所述固定部固定的圆环部,所述圆柱部在一端上设有所述第二SMA把持部,在另一端设有所述梁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转动支撑部是轴承,所述轴承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圆柱部;以及转动自由地保持所述圆柱部并且在所述固定部上固定的圆环部,在从所述圆柱部的中心向Z方向离开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二SMA把持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转动支撑部是轴承,所述轴承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圆柱部;以及转动自由地保持所述圆柱部并且在所述固定部上固定的圆环部,在所述圆柱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所述梁部。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固定部固定沿着Z方向延伸的引导圆柱部,所述活动部固定沿着Z方向延伸的引导圆环部,所述引导圆环部在所述引导圆柱部的外周滑动向Z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式的照相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透镜驱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照相机装置。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固定部,其具有第一SMA把持部;活动部,其具有透镜保持部,并在+Z方向移动;转动部,其具有第二SMA把持部、梁部以及转动支撑部,所述转动支撑部绕±Y方向转动自由并被所述固定部定位;以及SMA线缆,其被所述第一SMA把持部和所述第二SMA把持部把持,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所述梁部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从-Z方向与所述活动部抵接,从Y方向观察,所述SMA线缆和所述梁部相交。由此,构成为,包括对SMA线缆和其两端进行把持的第一SMA把持部以及第二SMA把持部的机构和被第一梁部和其前端推压透镜保持部的机构在Z方向不层叠,Z方向的厚度相应地变薄。因此,能够提供一种Z方向的厚度薄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手机200的主视图,智能手机200搭载了包括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9的照相机装置100的电子设备。
图2是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9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透镜驱动装置9的罩98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2的透镜驱动装置9的图。
图5是分解图2的透镜驱动装置9的立体图。
在图6中,(A)是图3的支撑板80以及驱动部8的立体图,(B)是仅仅(A)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在图7中,(A)是从其它角度观察图6的(A)的支撑板80以及驱动部8的立体图,(B)是从其它角度观察图6的(B)的驱动部8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GND端子;2-1、2-2+端子;3-1第一旋转板;3-2第二旋转板;4-1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5-1第一梁部;5-2第二梁部;7-1第一阻挡件;7-2第二阻挡件;8驱动部;8-1第一SMA线缆;8-2第二SMA线缆;9透镜驱动装置;10第一SMA把持部;11被按压部;15、25弯曲部;30-1第二SMA把持部;30-2第四SMA把持部;42圆环部;43圆柱部;50按压部;51抵接部;70延伸部;75突出片;80支撑板;81支撑轴;82引导圆环部;83引导圆柱部;84四方孔;85圆孔;86槽;90基座;91、95贯通孔;92、96槽;93、97、99孔;94支架;98罩;100照相机装置;101透镜体;102图像传感器;200智能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照相机装置100收纳在智能手机200的框体内。照相机装置100具有透镜体101;图像传感器102,其将经由透镜体101而入射的光变换成图像信号;以及透镜驱动装置9,其保持透镜体101以及图像传感器102,并且以改变透镜体101相对于图像传感器102的位置的方式来进行驱动。
在此,利用XYZ正交坐标系,将与透镜体101的光轴方向平行的一个方向称为+Z方向,将其相反方向称为-Z方向,将+Z方向和-Z方向总称为±Z方向或单纯称为Z方向。另外,将与±Z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X方向,将其相反方向称为-X方向,将+X方向和-X方向总称为±X方向或单纯称为X方向。另外,将与±Z方向以及±X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Y方向,将其相反方向称为-Y方向,将+Y方向和-Y方向总称为±Y方向或单纯称为Y方向。
如图5所示,透镜驱动装置9具有罩98、支架94、支撑轴81、支撑板80、驱动部8以及基座90。支架94、支撑轴81、支撑板80以及驱动部8收纳在将罩98组合在基座90上而形成的收纳空间内。如图6的(B)以及图7的(B)所示,驱动部8具有第一SMA把持部10、第二SMA把持部30-1、第四SMA把持部30-2、GND端子1、+端子2-1、+端子2-2、被按压部11、第一旋转板3-1、第二旋转板3-2、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第一梁部5-1、第二梁部5-2、第一弹簧部件6-1、第二弹簧部件6-2、第一SMA线缆8-1、第二SMA线缆8-2、第一阻挡件7-1以及第二阻挡件7-2。
这些各部分中,罩98、支撑板80、基座90、第一SMA把持部10、GND端子1、+端子2-1、+端子2-2、第一阻挡件7-1以及第二阻挡件7-2形成固定部,图像传感器102安装在基座90上。支架94以及被按压部11形成沿着±Z方向移动的活动部,透镜体101安装在支架94上。第二SMA把持部30-1、第四SMA把持部30-2、第一旋转板3-1、第二旋转板3-2、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第一梁部5-1以及第二梁部5-2形成转动部,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作为转动支撑部,绕±Y方向旋转自由并被固定部定位。
以下,说明各部分构成的细节。基座90是四边形的板状体,保持驱动部8以及支撑板80。在基座90的中心,存在贯通孔91。在基座90的-Y侧的边端的内侧设有2个槽92,在各槽92和贯通孔91之间分别穿设孔93。
在槽92中,嵌入并固定与驱动部8一体化的支撑板80的-Z侧的端部。在各孔93中,分别嵌入并固定支撑轴81的-Z侧的端部。支撑轴81具有其-Z侧的端部被嵌入孔93的引导圆柱部83和在引导圆柱部83的周围设置的引导圆环部82,引导圆环部82在引导圆柱部83的外周滑动并沿着±Z方向移动。
罩98是-Z侧的面开放的长方体形状的箱状体,-Z侧的端部与基座90的边端部组合。在罩98的+Z侧的面的中央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与-Y侧的面之间与孔93对应地设有二个孔99。支撑轴81的引导圆柱部的+Z侧的端部被嵌入并固定在孔99中。
支架94是保持透镜体101的透镜保持部,沿着透镜体101的光轴方向移动。在支架94的中心存在贯通孔95,在贯通孔95中固定透镜体101。在支架94的-Y侧的面中央设有沿着Z方向贯通的槽96。以在Z方向将槽96分隔成二个的方式,配置板状的被按压部11,其两端被埋入支架94。在支架94的-Y侧的面与贯通孔95之间与孔93以及孔99对应地穿设孔97。在孔97嵌入并固定支撑轴81的引导圆环部82。由此,支架94相对于固定部沿着±Z方向移动自由地支撑。
支撑板80是被固定于基座90的槽92,支撑驱动部8的沿着X方向较长的大致四边形的板体。在支撑板80的中心穿设四方孔84,在四方孔84的+X+Z侧以及X-Z侧分别穿设圆孔85。在支撑板80的±Z侧的各端面的中央附近设有槽86。在支撑板80的2个圆孔85中分别嵌入并固定驱动部8的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支撑板80和驱动部8一体化。
如图6的(A)以及图7的(A)所示,第一阻挡件7-1以及第二阻挡件7-2呈L字状,具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延伸部70和从延伸部70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片75。如图4、图6的(A)以及图7的(A)所示,在支撑板80的-Z侧的槽86中固定第一阻挡件7-1的延伸部70,在支撑板80的+Z侧的槽86中固定第二阻挡件7-2的延伸部70。突出片75从支撑板80的槽86伸出+Y侧。
GND端子1是弯曲成L字的弯曲部15埋入支撑板80而形成的。弯曲部15的沿着-Z方向的一端穿过支撑板80,沿着-Y侧弯折而延伸,延伸出的一端沿着-Z侧弯折使基座90向-Z侧穿出延伸。如图6的(A)所示,弯曲部15的沿着-X方向延伸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板80的四方孔84的中心而沿着-Y侧延伸,延伸出的一端沿着-X侧弯折,通过沿着该-X侧弯折而成的矩形部,来堵住支撑板80的四方孔84的-Y侧的开口。在该矩形部中形成第一SMA把持部10。
第一SMA把持部10兼具把持第一SMA线缆8-1的内侧端部的作用和作为把持第二SMA线缆8-2的内侧端部的第三SMA把持部的作用。第一SMA线缆8-1以及第二SMA线缆8-2是由SMA形成的线缆,两端被SMA把持部把持。把持的方法一般而言是铆接,但是也可以是其它方法。
在基座90的沿着-Y侧的边端的两端,设有+端子2-1以及+端子2-2。+端子2-1以及+端子2-2具有沿着-Y侧打开的“コ”字弯曲的弯曲部25,该弯曲部25埋入基座90而形成。+端子2-1的弯曲部25的+X侧的一端沿着+Z侧弯折延伸,使基座90向+Z侧穿出,在支撑板80的-Y侧突出。弯曲部25的-X侧的另一端沿着-Z侧弯折延伸使基座90向-Z侧穿出而突出。+端子2-2成为与+端子2-1镜面对称的构成。
GND端子1、+端子2-1以及+端子2-2是从基座90向-Z侧延伸的部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具有在支撑板80的2个圆孔85固定其外周面的圆环部42和在圆环部42的内周部收纳沿着Y方向延伸的圆柱部43,圆柱部43相对于圆环部42绕Y方向转动自由地支撑。
在支撑板80的+Y侧具有第一梁部5-1以及第二梁部5-2,在支撑板80的-Y侧具有第一旋转板3-1以及第二旋转板3-2。第一梁部5-1以及第一旋转板3-1经由第一轴承4-1的圆柱部43而连结,第二梁部5-2以及第二旋转板3-2经由第二轴承4-2的圆柱部43而连结。
第一梁部5-1是持有以Y方向为法线方向的板面的沿着X方向细长的板状体。第一梁部5-1在第一轴承4-1的圆柱部43的+Y侧的端部,设置在其圆的中心位置,从在圆柱部43上固定的基端朝向第一阻挡件7-1的突出片75,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即-X-Z方向延伸。第一梁部5-1还在到达突出片75之前沿着-X侧弯折延伸,在第一SMA把持部10的±X方向的中央沿着+Y侧弯折。在第一梁部5-1的+Y侧弯折的部分形成按压部50,朝向按压部50的被按压部11的面形成从-Z侧与被按压部11抵接的抵接部51。第二梁部5-2成为以被按压部11为中心与第一梁部5-1点对称的构成。
第一旋转板3-1以及第二旋转板3-2呈大致L字状,在与L字相交的部分相当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轴承4-1以及第二轴承4-2的圆柱部43的-Y侧的端部连结。第一旋转板3-1的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和+端子2-1的沿着+Z方向延伸的部分通过第一弹簧部件6-1连接,第二旋转板3-2的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和+端子2-2的沿着+Z方向延伸的部分通过第二弹簧部件6-2连接。在第一旋转板3-1沿着-Z方向延伸的部分形成第二SMA把持部30-1,在第二旋转板3-2的沿着+Z方向延伸的部分形成第四SMA把持部30-2。即,第二SMA把持部30-1以及第四SMA把持部30-2设置在从圆柱部43的中心离开Z方向的位置。
第二SMA把持部30-1把持第一SMA线缆8-1的外侧端部。第四SMA把持部30-2把持第二SMA线缆8-2的外侧端部。
在第一旋转板3-1上形成的第二SMA把持部30-1经由第一弹簧部件6-1与+端子2-1电连接,在第二旋转板3-2上形成的第四SMA把持部30-2经由第二弹簧部件6-2与+端子2-2电连接。
在第一SMA把持部10与第二SMA把持部30-1之间,第一SMA线缆8-1从第二SMA把持部30-1朝向第一SMA把持部10沿着-X+Z方向架设。在第一SMA把持部10与第四SMA把持部30-2之间,第二SMA线缆8-2从第四SMA把持部30-2朝向第一SMA把持部10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即+X+Z方向架设。第一SMA线缆8-1和第二SMA线缆8-2由第一SMA把持部10相连。从Y方向观察,第一SMA线缆8-1和第一梁部5-1相交,第二SMA线缆8-2和第二梁部5-2相交。即,朝向-X方向,第一梁部5-1从位于支撑板80的+Z侧的位置的第一轴承4-1的圆柱部43的中心位置朝向支撑板80的-Z侧的位置延伸。第一SMA线缆8-1比圆柱部43的中心位置从-Z侧的位置朝向支撑板80的中央的位置延伸。另外,朝向+X方向,第二梁部5-2从位于支撑板80的-Z侧的位置的第二轴承4-2的圆柱部43的中心位置朝向支撑板80的+Z侧的位置延伸。第二SMA线缆8-2比圆柱部43的中心位置靠从+Z侧的位置朝向支撑板80的中央的位置延伸。
当对+端子2-1以及GND端子1供给电流时,通电导致发热而使得第一SMA线缆8-1收缩。通过第一SMA线缆8-1的收缩,第一旋转板3-1反抗第一弹簧部件6-1的弹力,从-Y侧观察,以第一轴承4-1为中心绕顺时针转动,配合该转动合而使得第一梁部5-1绕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梁部5-1的转动,第一梁部5-1的按压部50朝向+Z侧推压被按压部11,被按压部11和其一体化的支架94沿着+Z方向活动。当第一梁部5-1转动到第二梁部5-2的+Z侧的端面与第二阻挡件7-2的突出片75触碰的位置时,受到该突出片75的限制而不会再进一步转动。此时,第一弹簧部件6-1以及第二弹簧部件6-2成为压缩的状态。当停止对+端子2-1以及GND端子1供给电流时,由于第一弹簧部件6-1以及第二弹簧部件6-2的恢复力,第一旋转板3-1以及第一梁部5-1朝反方向转动,支架94回到原来的位置。
当对+端子2-2以及GND端子1供给电流时,通电导致发热而使得第二SMA线缆8-2收缩。由于第二SMA线缆8-2的收缩,第二旋转板3-2反抗第二弹簧部件6-2的弹力,从-Y侧观察,以第二轴承4-2为中心绕顺时针回转动,配合其转动而第二梁部5-2绕顺时针回转动。通过第二梁部5-2的转动,第二梁部5-2的按压部50朝向-Z侧推压被按压部11,被按压部11和与其一体化的支架94沿着-Z方向活动。当第二梁部5-2转动到第一梁部5-1的-Z侧的端面与第一阻挡件7-1的突出片75触碰的位置时,受到该突出片75的限制而不会再进一步转动。此时,第二弹簧部件6-2以及第一弹簧部件6-1成为伸长的状态。当停止对+端子2-2以及GND端子1供给电流时,由于第二弹簧部件6-2以及第一弹簧部件6-1的恢复力,而第二旋转板3-2以及第二梁部5-2反方向转动,支架94回到原来的位置。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构成的细节。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9在XYZ坐标系中具备:固定部,其具有第一SMA把持部10;活动部,其具有作为透镜保持部的支架94,并在+Z方向移动;转动部,其具有第二SMA把持部30-1、第一梁部5-1以及转动支撑部,所述转动支撑部绕±Y方向转动自由并被固定部定位;以及第一SMA线缆8-1,其被第一SMA把持部10和第二SMA把持部30-1把持,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从而,第一梁部5-1具有抵接部51,抵接部51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从-Z方向与活动部抵接,从Y方向观察,第一SMA线缆8-1和第一梁部5-1相交。由此,构成变成包括把持第一SMA线缆8-1和其两端的第一SMA把持部10以及第二SMA把持部30-1的机构以及通过第一梁部5-1和其前端推压透镜保持部的机构在Z方向并不层叠,Z方向的厚度相应地变薄。因此,能够提供一种Z方向的厚度薄的透镜驱动装置9、照相机装置100以及电子设备。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沿着+Z方向驱动支架94的包括+端子2-1、第二SMA把持部30-1、第一旋转板3-1、第一轴承4-1、第一梁部5-1、第一弹簧部件6-1以及第一SMA线缆8-1的机构和用于沿着-Z方向驱动支架94的包括+端子2-2、第四SMA把持部30-2、第二旋转板3-2、第二轴承4-2、第二梁部5-2、第二弹簧部件6-2以及第二SMA线缆8-2的机构配置在GND端子1的+X侧和-X侧。但是,也可以仅具有用于沿着+Z方向驱动支架94的包括GND端子1、+端子2-1、第二SMA把持部30-1、第一旋转板3-1、第一轴承4-1、第一梁部5-1以及第一SMA线缆8-1的机构。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被按压部11与第二阻挡件7-2之间配置沿着Z方向延伸的弹簧部件。

Claims (11)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XYZ坐标系中具备:
固定部,其具有第一SMA把持部;
活动部,其具有透镜保持部,并在+Z方向移动;
转动部,其具有第二SMA把持部、梁部以及转动支撑部,所述转动支撑部绕±Y方向转动自由并被所述固定部定位;以及
SMA线缆,其被所述第一SMA把持部和所述第二SMA把持部把持,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
所述梁部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从-Z方向与所述活动部抵接,
从Y方向观察,所述SMA线缆和所述梁部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三SMA把持部,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第二转动部,其具有第四SMA把持部和第二梁部,绕Y方向转动自由并被所述固定部定位;以及
第二SMA线缆,其被所述第三SMA把持部和所述第四SMA把持部把持,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梁部具有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的X方向延伸并从+Z方向与所述活动部抵接的第二抵接部,
从Y方向观察,所述第二SMA线缆和所述第二梁部相交,
所述活动部向-Z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SMA把持部兼任所述第三SMA把持部,所述SMA线缆和所述第二SMA线缆由所述第一SMA把持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SMA把持部形成在端子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SMA把持部经由弹簧部件与端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支撑部是轴承,所述轴承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圆柱部;以及转动自由地保持所述圆柱部并且被所述固定部固定的圆环部,
所述圆柱部在一端设有所述第二SMA把持部,在另一端设有所述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支撑部是轴承,所述轴承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圆柱部;以及转动自由地保持所述圆柱部并且被所述固定部固定的圆环部,
在从所述圆柱部的中心向Z方向离开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SMA把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支撑部是轴承,所述轴承具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圆柱部;以及转动自由地保持所述圆柱部并且被所述固定部固定的圆环部,
在所述圆柱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所述梁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固定沿着Z方向延伸的引导圆柱部,
所述活动部固定沿着Z方向延伸的引导圆环部,
所述引导圆环部在所述引导圆柱部的外周滑动而沿着Z方向移动。
10.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相机装置。
CN201911044103.7A 2019-10-30 2019-10-30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8171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4103.7A CN112817195A (zh) 2019-10-30 2019-10-30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4103.7A CN112817195A (zh) 2019-10-30 2019-10-30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7195A true CN112817195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51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4103.7A Pending CN112817195A (zh) 2019-10-30 2019-10-30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71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1188B (zh) 具有光学稳像功能的相机模块
US20200333622A1 (en) Camera device having hand-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KR102249681B1 (ko) 카메라 모듈 자동 초점 액추에이터 및 카메라 모듈 자동 초점 액추에이터의 제어 방법
US11372260B2 (en) Camera device having hand-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JP4495564B2 (ja)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US8737830B2 (en) Interchangeable zoom lens actuator with auto-focus adjustment
CN109075689B (zh) 发电装置、输入装置以及具有传感器的锁定装置
CN112788217A (zh) 光学防抖驱动器、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00103297A (ko) 보이스 코일 모듈
KR20160120578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CN112616001A (zh) 光学防抖驱动器、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504694B2 (ja) レンズ機構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10376960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817195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173111B1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렌즈의 초점거리 조절모듈
US20170372851A1 (en) Switch
KR101032195B1 (ko) 렌즈 이송 장치
US20210075941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4355552A (zh) 光学单元
JP5879823B2 (ja) 駆動装置、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110040048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렌즈 이송 장치
CN213938088U (zh) 光学防抖驱动器、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514162U (zh) 传感器移位致动器及包括传感器移位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KR102642909B1 (ko) 센서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10040805A (ko)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