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5496B - 空调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5496B
CN112815496B CN202110030609.3A CN202110030609A CN112815496B CN 112815496 B CN112815496 B CN 112815496B CN 202110030609 A CN202110030609 A CN 202110030609A CN 112815496 B CN112815496 B CN 112815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nge
air conditioner
dry bulb
curve
predi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06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15496A (zh
Inventor
李蓉
黄玉优
赵材波
赵敏娜
康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0306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5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5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5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15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5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作为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该方案,通过对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进行纠偏,避免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短时突变或者不稳定,提升空调运行过程中模式切换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空调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尤其涉及一种切换压缩机与氟泵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相关方案中,空调(如氟泵双循环空调)切换运行模式,主要依赖室外干球温度控制。由于室外环境温度是波动的,短时的气温变化可能会导致室外干球温度正好在模式切换温度点附近来回移动,这就导致了氟泵或者压缩机的频繁启停,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压缩机和氟泵的使用寿命,还会导致室内工况不稳定,且可能无法达到制冷量需求,严重影响到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因而仅通过实时的室外干球温度点来控制系统切换模式并不可靠。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解决空调(如氟泵双循环空调)运行过程中进行模式切换时只能依赖于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当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短时突变或者不稳定时,氟泵或压缩机频繁启停而引起机组误动作,存在空调(如氟泵双循环空调)运行过程中进行模式切换的可靠性低的问题,达到通过对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进行纠偏,能够避免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短时突变或者不稳定,提升在空调(如氟泵双循环空调)运行过程中进行模式切换的可靠性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中,所述空调,包括:氟泵和压缩机;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作为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当地历年气候数据中的当地室外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当地室外气象数据,提取与所述空调运行的当前日期对应的历史日期的当日室外气象数据,生成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获取所述空调运行期间的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并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生成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则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则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过去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包括: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均是上升趋势或均是下降趋势或均是水平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中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与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中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与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值,根据所述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包括:氟泵运行且压缩机不运行的氟泵运行模式,氟泵不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压缩机运行模式,氟泵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混合运行模式;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压缩机运行模式;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混合运行模式;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氟泵运行模式。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空调,包括:氟泵和压缩机;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所述获取单元,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作为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当地历年气候数据中的当地室外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当地室外气象数据,提取与所述空调运行的当前日期对应的历史日期的当日室外气象数据,生成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获取所述空调运行期间的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并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生成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则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则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包括: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均是上升趋势或均是下降趋势或均是水平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中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与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中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与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值,根据所述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包括:氟泵运行且压缩机不运行的氟泵运行模式,氟泵不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压缩机运行模式,氟泵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混合运行模式;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压缩机运行模式;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混合运行模式;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氟泵运行模式。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获取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以通过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进行模式切换的控制;通过对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进行纠偏,能够避免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短时突变或者不稳定,提升在空调(如氟泵双循环空调)运行过程中进行模式切换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氟泵双循环空调系统的制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氟泵双循环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的运行曲线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02-获取单元;104-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空调,包括:氟泵和压缩机。所述氟泵,设置在储液罐和节流单元(如电子膨胀阀)之间。与所述氟泵并联设置有第一单向开关(如单向阀A),第一单向开关的导通方向为由储液罐至节流单元。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设置有第二单向开关(如单向阀B),第二单向开关的导通方向为由蒸发器至冷凝器。即,与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以及蒸发器顺次连接形成的制冷循环系统,不同的是,在储液罐和膨胀阀之间加入了氟泵,并且氟泵两端并联接入单向阀A,压缩机两端并联接入单向阀B。压缩机运行模式时,制冷剂流经单向阀A支路。氟泵模式运行时,制冷剂流经单向阀B支路。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40。
在步骤S110处,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0中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当地历年气候数据中的当地室外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当地室外气象数据,提取与所述空调运行的当前日期对应的历史日期的当日室外气象数据,生成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
具体地,通过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形成日温度变化曲线,作为控制的判断比照条件。如通过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或导入的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室外气象参数可选取“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中典型气象年的气象资料),形成日温度变化曲线,作为控制的判断比照条件(如图5中虚线所示的导入的历史日温度变化曲线S2)。其中,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与导入室外干球温度可能存在偏差(如图5中温度偏差△t所示),但走势应该是大致相似的,因此可以采用数据偏差来处理,即可以忽略该数据偏差。
在步骤S120处,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20中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获取所述空调运行期间的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并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生成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具体地,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即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
由此,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如图5中实线所示的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S1),与读取的和当前日期对应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温度的值。进而,通过基于机组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其自身曲线斜率变化趋势来圆滑处理从而应对突变温度值,通过圆滑处理来应对突变温度,从而减少实测室外曲线的局部波动,在保证数据中心的温湿度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更加合理地切换机房空调的运行模式,实现机房空调的低能耗运行。
在步骤S130处,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作为预测室外干球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30中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30。
步骤S210,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10中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包括以下任一种确定情形:
第一种确定情形: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均是上升趋势或均是下降趋势或均是水平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
第二种确定情形: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
步骤S220,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则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以得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20中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中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与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具体地,若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和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运行阶段趋势一致,则根据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下一时间段的规律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来预测下一阶段数据中心附近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大致温度值。
以图5中T8段至T9段为例,假设机组运行当前时刻点为T9,由于T8段至T9段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波动中下降,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相同,因而预测当日实际室外干球温度在下一时刻温度变化情况也和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相同,此处为下降趋势,最终室外干球温度下降多少由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的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值与当前时刻的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决定,根据该斜率和当前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值可计算得到下一时刻的室外干球温度预测值D’,将此温度值作为下一时刻是否进行机组模式切换时采用值。
从此刻开始计时,设定时间△Ta,在该段时间内判断机组是否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的室外干球温度值均为该温度预测值。
运行完△Ta时间段以后,判断△Ta时间段内运行当日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如果曲线趋势变化趋势仍一致,则继续以该方式进行预测下一时刻的室外干球温度,比如T10~T11段数据。以此就避免了T9~T10所示D段这样的实测温度突变点造成机组模式转换的误动作。
若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和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运行阶段趋势不一致,则根据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机组上一时刻的实测干球温度值和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以及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来预测下一阶段数据中心附近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大致温度值。注意的是,此处所得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和上一时刻的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相比是平缓过渡的,温度变化曲线圆滑处理,不考虑突变情况。
步骤S230,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则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以得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
由此,通过将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日温度变化曲线实时对比,以及通过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自身曲线斜率过渡以及曲线圆滑处理判断,二者联合控制来达到预判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趋势以及大概温度值,从而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造成机组误动作,使系统运行更加平稳,避免了频繁且短暂性的切换模式导致的制冷量不足,数据中心温湿度波动更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30中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中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与上一时刻的实测值,根据所述上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计算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具体地,若日温度变化曲线和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运行阶段趋势不一致,则根据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机组当前运行时刻的斜率来判断下一时刻曲线走向,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平缓过渡,温度变化曲线圆滑处理,不考虑突变情况。
以图5中T5~T6段为例,假设机组运行当前时刻点为T6,由于T5段至T6段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趋势为上升,而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为下降,二者曲线趋势不一致,而T5~T6段时长已大于等于设定的△Ta时间段,因而在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值由机组上一时刻的实测干球温度值和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以及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决定(机组每一时刻的时间间隔设置为△Tb,△Tb提前设定,比如5min),通过计算得到下一时刻的温度预测值,将此温度值作为下一时刻是否进行机组模式切换时采用值。
从此刻开始计时,设定时间△Ta,在该段时间内判断机组是否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的室外干球温度值均为该温度预测值。
运行完△Ta时间段以后,判断△Ta时间段内运行当日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如此循环判定。以此就避免了T6~T7所示C段这样的实测温度突变点造成机组模式转换的误动作。
其中,机组在下一阶段运行时是否切换模式由该预测的温度值和实测干球温度共同决定,不再由当前时刻具体温度值来单独决定,以此来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如如图5中T1~T2所示A段、T3~T4所示B段、T6~T7所示C段以及T9~T10所示D段)造成机组误动作,减少了压缩机或者氟泵频繁启停,使氟泵制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有效。
在步骤S140处,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具体地,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即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
由此,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即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以此来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造成机组误动作,减少了压缩机或者氟泵频繁启停,使氟泵制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有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包括:氟泵运行且压缩机不运行的氟泵运行模式,氟泵不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压缩机运行模式,氟泵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混合运行模式。
步骤S140中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以下任一种控制情形:
第一种控制情形: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如20℃),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压缩机运行模式。例如:当室外温度>20℃时,采用机械制冷方式,这时和风冷空调一样,需开启压缩机制冷。
第二种控制情形: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如20℃),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混合运行模式。例如:当10℃≤室外温度≤20℃时,氟泵自然冷模块开启工作状态但不能提供所需全额的制冷量时,氟泵自然冷模块和压缩机同时开启,节能模块可有效降低压缩机启动运行的时间,使空调设备运行在混合节能模式,整机能效比高。
第三种控制情形: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如10℃),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氟泵运行模式。例如:当室外温度<10℃时,关闭压缩机,制冷剂在氟泵自然冷模块的推动下,在冷凝器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将自然冷源带入机房,这时不需要开启压缩机,运行能耗降低。
由此,通过将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实时对比,以及通过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自身曲线斜率过渡判断,二者联合控制来达到预判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趋势以及大概温度值,从而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造成机组误动作,解决了相关方案中对氟泵系统控制不足的现象,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数据中心温湿度动更小,系统制冷效果更佳。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以通过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进行模式切换的控制。通过对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进行纠偏,能够避免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短时突变或者不稳定,提升在空调(如氟泵双循环空调)运行过程中进行模式切换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空调,包括:氟泵和压缩机。所述氟泵,设置在储液罐和节流单元(如电子膨胀阀)之间。与所述氟泵并联设置有第一单向开关(如单向阀A),第一单向开关的导通方向为由储液罐至节流单元。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设置有第二单向开关(如单向阀B),第二单向开关的导通方向为由蒸发器至冷凝器。即,与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以及蒸发器顺次连接形成的制冷循环系统不同的是,在储液罐和膨胀阀之间加入了氟泵,并且氟泵两端并联接入单向阀A,压缩机两端并联接入单向阀B。压缩机运行模式时,制冷剂流经单向阀A支路。氟泵模式运行时,制冷剂流经单向阀B支路。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4。
其中,获取单元102,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该获取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102,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所述获取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当地历年气候数据中的当地室外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当地室外气象数据,提取与所述空调运行的当前日期对应的历史日期的当日室外气象数据,生成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
具体地,通过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形成日温度变化曲线,作为控制的判断比照条件。如通过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或导入的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室外气象参数可选取“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中典型气象年的气象资料),形成日温度变化曲线,作为控制的判断比照条件(如图5中虚线所示的导入的历史日温度变化曲线S2)。其中,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与导入室外干球温度可能存在偏差(如图5中温度偏差△t所示),但走势应该是大致相似的,因此可以采用数据偏差来处理,即可以忽略该数据偏差。
所述获取单元102,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该获取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还处理参见步骤S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102,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所述获取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运行期间的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并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生成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具体地,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即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
由此,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如图5中实线所示的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S1),与读取的和当前日期对应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温度的值。进而,通过基于机组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其自身曲线斜率变化趋势来圆滑处理从而应对突变温度值,通过圆滑处理来应对突变温度,从而减少实测室外曲线的局部波动,在保证数据中心的温湿度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更加合理地切换机房空调的运行模式,实现机房空调的低能耗运行。
控制单元104,被配置为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作为预测室外干球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包括以下任一种确定情形:
第一种确定情形: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均是上升趋势或均是下降趋势或均是水平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未来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
第二种确定情形: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未来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则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以得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中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与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具体地,若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和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运行阶段趋势一致,则根据根据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下一时间段的规律,来预测下一阶段数据中心附近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大致温度值。
以图5中T8段至T9段为例,假设机组运行当前时刻点为T9,由于T8段至T9段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波动中下降,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相同,因而预测当日实际室外干球温度在下一时刻温度变化情况也和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相同,此处为下降趋势,最终室外干球温度下降多少由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的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值与当前时刻的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决定,根据该斜率和当前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值可计算得到下一时刻的室外干球温度预测值D’,将此温度值作为下一时刻是否进行机组模式切换时采用值。
从此刻开始计时,设定时间△Ta,在该段时间内判断机组是否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的室外干球温度值均为该温度预测值。
运行完△Ta时间段以后,判断△Ta时间段内运行当日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如果曲线趋势变化趋势仍一致,则继续以该方式进行预测下一时刻的室外干球温度,比如T10~T11段数据。以此就避免了T9~T10所示D段这样的实测温度突变点造成机组模式转换的误动作。
若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和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运行阶段趋势不一致,则根据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机组上一时刻的实测干球温度值和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以及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来预测下一阶段数据中心附近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大致温度值。注意的是,此处所得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和上一时刻的温度变化曲线斜率相比是平缓过渡的,温度变化曲线圆滑处理,不考虑突变情况。
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则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以得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30。
由此,通过将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日温度变化曲线实时对比,以及通过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自身曲线斜率过渡以及曲线圆滑处理判断,二者联合控制来达到预判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趋势以及大概温度值,从而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造成机组误动作,使系统运行更加平稳,避免了频繁且短暂性的切换模式导致的制冷量不足,数据中心温湿度波动更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中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与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值,根据所述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具体地,若日温度变化曲线和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运行阶段趋势不一致,根据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机组上一时刻的实测干球温度值和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以及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来预测下一阶段数据中心附近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大致温度值,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平缓过渡,温度变化曲线圆滑处理,不考虑突变情况。
以图5中T5~T6段为例,假设机组运行当前时刻点为T6,由于T5段至T6段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趋势为上升,而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为下降,二者曲线趋势不一致,而T5~T6段时长已大于等于设定的△Ta时间段,因而在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值由机组上一时刻的实测干球温度值和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以及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决定(机组每一时刻的时间间隔设置为△Tb,△Tb提前设定,比如5min),通过计算得到下一时刻的温度预测值,将此温度值作为下一时刻是否进行机组模式切换时采用值。
从此刻开始计时,设定时间△Ta,在该段时间内判断机组是否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的室外干球温度值均为该温度预测值。
运行完△Ta时间段以后,判断△Ta时间段内运行当日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如此循环判定。以此就避免了T6~T7所示C段这样的实测温度突变点造成机组模式转换的误动作。
其中,机组在下一阶段运行时是否切换模式由该预测的温度值和实测干球温度共同决定,不再由当前时刻具体温度值来单独决定,以此来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如如图5中T1~T2所示A段、T3~T4所示B段、T6~T7所示C段以及T9~T10所示D段)造成机组误动作,减少了压缩机或者氟泵频繁启停,使氟泵制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有效。
所述控制单元104,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40。
具体地,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即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
由此,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如图5中实线所示的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S1),与读取的和当前日期对应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温度的值。进而,通过基于机组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其自身曲线斜率变化趋势来圆滑处理从而应对突变温度值,通过圆滑处理来应对突变温度,从而减少实测室外曲线的局部波动,在保证数据中心的温湿度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更加合理地切换机房空调的运行模式,实现机房空调的低能耗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包括:氟泵运行且压缩机不运行的氟泵运行模式,氟泵不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压缩机运行模式,氟泵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混合运行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以下任一种控制情形:
第一种控制情形: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如20℃),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压缩机运行模式。例如:当室外温度>20℃时,采用机械制冷方式,这时和风冷空调一样,需开启压缩机制冷。
第二种控制情形: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如20℃),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混合运行模式。例如:当10℃≤室外温度≤20℃时,氟泵自然冷模块开启工作状态但不能提供所需全额的制冷量时,氟泵自然冷模块和压缩机同时开启,节能模块可有效降低压缩机启动运行的时间,使空调设备运行在混合节能模式,整机能效比高。
第三种控制情形: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如10℃),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氟泵运行模式。例如:当室外温度<10℃时,关闭压缩机,制冷剂在氟泵自然冷模块的推动下,在冷凝器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将自然冷源带入机房,这时不需要开启压缩机,运行能耗降低。
由此,通过将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实时对比,以及通过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自身曲线斜率过渡判断,二者联合控制来达到预判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趋势以及大概温度值,从而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造成机组误动作,解决了相关方案中对氟泵系统控制不足的现象,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数据中心温湿度动更小,系统制冷效果更佳。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2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以通过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进行模式切换的控制,避免了气候大周期的波动,处理后保证气象参数更为准确,保证了其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能够保证数据中心的温湿度更加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
相关方案中,氟泵双循环空调通过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来切换其制冷方式,不同室外干球温度范围所对应的制冷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当室外温度>20℃时,采用机械制冷方式,这时和风冷空调一样,需开启压缩机制冷。
当室外温度<10℃时,关闭压缩机,制冷剂在氟泵自然冷模块的推动下,在冷凝器内与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将自然冷源带入机房,这时不需要开启压缩机,运行能耗降低。
当10℃≤室外温度≤20℃时,氟泵自然冷模块开启工作状态但不能提供所需全额的制冷量时,氟泵自然冷模块和压缩机同时开启,节能模块可有效降低压缩机启动运行的时间,使空调设备运行在混合节能模式,整机能效比高。
相关方案中,氟泵双循环空调运行过程中进行模式切换时只能依赖于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当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短时突变或者不稳定时,氟泵或压缩机频繁启停,机组误动作从而导致系统制冷量不稳定,数据中心温湿度波动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了一种切换压缩机与氟泵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通过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形成日温度变化曲线,作为控制的判断比照条件。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即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以此来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造成机组误动作,减少了压缩机或者氟泵频繁启停,使氟泵制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有效。
本发明的方案,基于机组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其自身曲线斜率变化趋势来圆滑处理从而应对突变温度值,通过圆滑处理来应对突变温度,从而减少实测室外曲线的局部波动。
可见,本发明的方案,在保证数据中心的温湿度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更加合理地切换机房空调的运行模式,实现机房空调的低能耗运行,不仅适用于氟泵系统,其它涉及由室外干球温度参与控制系统运行模式切换的空调或热泵系统同样适用。
下面结合图4和图5所示的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4为氟泵双循环空调系统的制冷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相关方案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以及蒸发器顺次连接。本发明的方案提供的一种切换压缩机与氟泵运行模式的控制系统,即如图4所示的氟泵双循环空调系统的制冷系统,和相关方案中的制冷循环系统不同的是,在储液罐和膨胀阀之间加入了氟泵,并且氟泵两端并联接入单向阀A,压缩机两端并联接入单向阀B。压缩机运行模式时,制冷剂流经单向阀A支路;氟泵模式运行时,制冷剂流经单向阀B支路。需要说明的是,氟泵双循环空调系统的制冷系统中一些辅助的零部件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等未在图4示出。
图5为氟泵双循环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的运行曲线示意图。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的一种切换压缩机与氟泵运行模式的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方法不仅适用于图4所示的氟泵双循环空调系统,其它涉及由室外干球温度参与控制系统运行模式切换的空调或热泵等系统同样适用,图4仅为一个示例。
图5能够显示切换压缩机与氟泵运行模式的控制原理。切换压缩机与氟泵运行模式的控制原理是:通过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或导入的当地历年气候资料(室外气象参数可选取“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中典型气象年的气象资料),形成日温度变化曲线,作为控制的判断比照条件(如图5中虚线所示的导入的历史日温度变化曲线S2)。
进而,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当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如图5中实线所示的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S1),与读取的和当前日期对应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温度的值。需注意的是,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与导入室外干球温度可能存在偏差(如图5中温度偏差△t所示),但走势应该是大致相似的,因此可以采用数据偏差来处理,即可以忽略该数据偏差。
具体地,若日温度变化曲线和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运行阶段趋势一致,则根据根据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下一时间段的规律,来预测下一阶段数据中心附近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大致温度值。
以图5中T8段至T9段为例,假设机组运行当前时刻点为T9,由于T8段至T9段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波动中下降,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相同,因而预测当日实际室外干球温度在下一时刻温度变化情况也和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相同,此处为下降趋势,最终室外干球温度下降多少由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的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值与当前时刻的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K和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t9共同决定,设每一时刻时间间隔为△Tb,根据公式t=K△Tb+t9可计算得到下一时刻的室外干球温度预测值t,将此温度值作为下一时刻是否进行机组模式切换时采用值。
从此刻开始计时,设定时间△Ta,在该段时间内判断机组是否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的室外干球温度值均为该温度预测值。
运行完△Ta时间段以后,判断△Ta时间段内运行当日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如果曲线趋势变化趋势仍一致,则继续以该方式进行预测下一时刻的室外干球温度,比如T10~T11段数据。以此就避免了T9~T10所示D段这样的实测温度突变点造成机组模式转换的误动作。
若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和运行当日实测的实时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运行阶段趋势不一致,则根据机组上一时刻的实测干球温度值和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以及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决定(机组每一时刻的时间间隔设置为△Tb,△Tb提前设定,比如5min),通过计算可得到下一时刻的温度预测值,温度变化曲线圆滑处理,不考虑突变情况。
以图5中T5~T6段为例,假设机组运行当前时刻点为T6,由于T5段至T6段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趋势为上升,而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为下降,二者曲线趋势不一致,而T5~T6段时长已大于等于设定的△Ta(在该段时间内,模式切换采用预测温度值)时间段,因而在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值t由实际运行实测干球温度曲线在上一时刻的实测干球温度值和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连接所得的直线斜率K’以及当前时刻的实测温度值t6共同决定(机组每一时刻的时间间隔设置为△Tb,△Tb提前设定,比如5min),通过公式t=K’△Tb+t6计算可得到下一时刻的温度预测值t,将此温度值作为下一时刻是否进行机组模式切换时采用值。
从此刻开始计时,设定时间△Ta,在该段时间内判断机组是否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的室外干球温度值均为该温度预测值。
运行完△Ta时间段以后,判断△Ta时间段内运行当日实测的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的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趋势,如此循环判定。以此就避免了T6~T7所示C段这样的实测温度突变点造成机组模式转换的误动作。
其中,机组在下一阶段运行时是否切换模式由该预测的温度值和实测干球温度共同决定,不再由当前时刻具体温度值来单独决定,以此来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如如图5中T1~T2所示A段、T3~T4所示B段、T6~T7所示C段以及T9~T10所示D段)造成机组误动作,减少了压缩机或者氟泵频繁启停,使氟泵制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有效。
可见,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将运行当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与导入室外干球温度曲线实时对比,以及通过运行当日实测室外干球温度曲线自身曲线斜率过渡判断,二者联合控制来达到预判下一时刻室外干球温度趋势以及大概温度值,从而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造成机组误动作,解决了相关方案中对氟泵系统控制不足的现象,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数据中心温湿度动更小,系统制冷效果更佳。
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3所示的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以通过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进行模式切换的控制,能够减少由于实时监测的气温属于突变或者不稳定造成机组误动作,减少了压缩机或者氟泵频繁启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2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以通过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进行模式切换的控制,可以预判机组运行模式的控制是否合适,更加合理地切换机房空调的运行模式,实现机房空调的低能耗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的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处理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图1至图2所示的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机组运行期间实测室外环境温度变化,绘制实时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图,与读取的与当前日期对应日期的远程控制或者出厂时程序写入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比照,来判断机组下一时间段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室外干球的温度值,以通过室外干球温度变化进行模式切换的控制,解决了相关方案中对氟泵系统控制不足的现象,能够保证数据中心的温湿度更加稳定。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氟泵和压缩机;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
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作为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则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则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
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当地历年气候数据中的当地室外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当地室外气象数据,提取与所述空调运行的当前日期对应的历史日期的当日室外气象数据,生成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
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运行期间的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并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生成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包括:
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均是上升趋势或均是下降趋势或均是水平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
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
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中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与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
确定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中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与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值,根据所述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包括:氟泵运行且压缩机不运行的氟泵运行模式,氟泵不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压缩机运行模式,氟泵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混合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
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压缩机运行模式;
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混合运行模式;
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氟泵运行模式。
6.一种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氟泵和压缩机;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
所述获取单元,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进行对比,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作为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包括: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则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则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历史气象数据中的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所在地的当地历年气候数据中的当地室外气象数据;并基于所述当地室外气象数据,提取与所述空调运行的当前日期对应的历史日期的当日室外气象数据,生成当日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空调的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运行期间的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并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数据,生成实测室外干球温度变化曲线,以作为实测温度变化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是否一致,包括:
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均是上升趋势或均是下降趋势或均是水平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致;
若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上升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上升趋势或者一个是下降趋势另一个是水平趋势或者一个是水平趋势另一个是下降趋势,则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与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在过去一设定时段内的运行趋势不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
确定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中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与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根据所述当前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下一时刻的历史温度值在所述预测温度变化参考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所述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预测未来一设定时段内所述空调的室外干球温度,包括:
确定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中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与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值,根据所述前一设定时刻的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与所述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在所述实测温度变化曲线上的位置连接所得的直线的斜率以及当前时刻实测温度值,计算下一时刻的实测温度值的预测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包括:氟泵运行且压缩机不运行的氟泵运行模式,氟泵不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压缩机运行模式,氟泵运行且压缩机运行的混合运行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控制所述空调在氟泵与压缩机的不同运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
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压缩机运行模式;
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且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上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混合运行模式;
若所述预测室外干球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范围的下限,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氟泵运行模式。
1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装置。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
13.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运行模式切换方法。
CN202110030609.3A 2021-01-11 2021-01-11 空调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ctive CN112815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0609.3A CN112815496B (zh) 2021-01-11 2021-01-11 空调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0609.3A CN112815496B (zh) 2021-01-11 2021-01-11 空调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5496A CN112815496A (zh) 2021-05-18
CN112815496B true CN112815496B (zh) 2022-02-11

Family

ID=7586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0609.3A Active CN112815496B (zh) 2021-01-11 2021-01-11 空调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54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1373B2 (ja) * 2016-12-05 2021-04-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CN106597574A (zh) * 2016-12-30 2017-04-26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时变云模型的天气温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486913B (zh) * 2019-08-26 2020-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空调和存储介质
CN110686352B (zh) * 2019-09-26 2021-01-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检测值的补偿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1720901A (zh) * 2020-06-19 2020-09-29 北京创意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空调设备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5496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9007B (zh) 一种冷媒量自动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7218741B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回油控制方法
CN111059733B (zh) 压缩机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82910B (zh) 一种切换双动力冷却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86689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925959B (zh) 一种空调节能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5004116A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的冷媒充注控制方法
CN105004008A (zh) 变频空调低温启动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其空调器
CN105509242A (zh) 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冷媒追加控制方法
CN108826585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JP2013087973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21042666A1 (zh) 空调器中间能力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存储器
CN111023461A (zh) 一种空调器的检测控制方法、系统、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39341A (zh) 空调器舒适性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050719B (zh) 一种基于温差计算制冷剂泵能力的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84867B (zh) 空调器制热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815496B (zh) 空调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3719964A (zh)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815494B (zh) 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0425687B (zh) 一种冷媒调节方法、冷媒调节控制器以及空调系统
CN108758977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
US20230013910A1 (en) Multi-split system with partitioned control and selfiden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7726563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4413436A (zh) 一种空调器内机化霜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和空调器
CN114370727A (zh) 压缩机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