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4727A - 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4727A
CN112814727A CN202110061784.9A CN202110061784A CN112814727A CN 112814727 A CN112814727 A CN 112814727A CN 202110061784 A CN202110061784 A CN 202110061784A CN 112814727 A CN112814727 A CN 112814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tunnel
water
vehicle
constru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17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617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4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4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472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21F5/02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by wetting or spraying
    • E21F5/04Spraying barri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01N15/075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by optical means

Landscapes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包括:隧道外降尘机构,其包括降尘小车和车辆监控模块;降尘小车包括支架、水箱、喷淋嘴和第一智能控制机构;第一智能控制机构包括第一车辆识别模块、通讯模块、车速测量模块以及第一主控器;隧道内降尘机构,其包括输水管和多个拱形降尘机构;拱形降尘机构包括延伸杆、具有弹性的弧形气囊和底座;拱形降尘机构上还设置有第二智能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智能控制机构包括第二主控器,以及多个红外识别模块、增压水泵和粉尘浓度传感器。其通过隧道外降尘机构和隧道内降尘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待施工隧道因车辆往来造成的灰尘的灵活降尘,提高了降尘效果,并降低了劳动力的使用。

Description

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及粉尘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路、铁路和城市建设方面持续蓬勃发展,隧道修建数量也逐渐增多,隧道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但不管是采用钻爆法还是全断面法施工都会产生大量的尘土,尤其是在隧道爆破,以及车辆运输施工的过程中,隧道内会充斥大量的灰尘,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更是严重危害隧道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现有隧道施工降尘大多采用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但是该种洒水车在隧道外部降尘效果较好,且使用方便,但是在隧道内部使用时,由于反复在隧道内进行行驶,容易影响施工人员进行正常的施工作业,同时也只能起到局部的降尘效果,并不能灵活的解决隧道内多处的同时降尘,因此,急需一种能保证降尘效果,又能节省劳动力的降尘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通过隧道外降尘机构和隧道内降尘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待施工隧道因车辆往来造成的灰尘的灵活降尘,提高了降尘效果,并降低了劳动力的使用。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包括:
隧道外降尘机构,其包括对称设置在待施工隧道开口外部两侧的一对降尘小车和设置在预设的所述降尘小车至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的最远距离处的车辆监控模块;所述降尘小车包括支架、水箱、喷淋嘴和第一智能控制机构,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喷淋嘴通过阀门连接于所述水箱;所述支架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支架撑离地面并带动所述支架移动的滚轮;所述第一智能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车辆识别模块、通讯模块、车速测量模块以及第一主控器;所述第一主控器与所述第一车辆识别模块、车辆监控模块、通讯模块、车速测量模块、滚轮、阀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控器在所述车辆监控模块或第一车辆识别模块监控到向所述待施工隧道方向或驶离所述待施工隧道的车辆时,控制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支架向所述车辆的方向运动,并触发所述车速测量模块对所述车辆的车速进行测量,最后开启阀门并触发所述滚轮按照高于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在所述车辆侧前方运动,直至达到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或所述车辆监控模块设置处;
隧道内降尘机构,其包括沿所述待施工隧道延伸方向对称布置于所述待施工隧道两侧壁上的输水管和与所述输水管连接的多个沿所述待施工隧道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布置的拱形降尘机构;所述输水管由多根分支输水管顺次连接构成,直至延伸至所述待施工隧道的掌子面;位于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处的分支输水管的进水口外接水源;所述拱形降尘机构包括延伸杆、具有弹性的弧形气囊和底座;多根所述延伸杆通过所述弧形气囊连接构成一拱门结构;两个底座分别固定连接于位于所述拱门结构两端部的延伸杆上;所述底座的底部以及各个所述延伸杆朝向所述待施工隧道内壁的表面上均设置有支撑轮;所述延伸杆为内部中空的空心结构,且相邻所述延伸杆通过设置于所述弧形气囊内的具有弹性的管路相连接;各个延伸杆朝向所述拱门结构中心的方向的表面设置有贯通至所述延伸杆内部的喷水口;各个所述拱门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延伸杆分别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接;所述拱形降尘机构上还设置有第二智能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智能控制机构包括第二主控器,以及设置在各个所述拱形降尘机构的多个红外识别模块、增压水泵和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增压水泵连接所述延伸杆;所述第二主控器与所述红外识别模块、增压水泵和粉尘浓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感应的粉尘浓度达到预设的粉尘浓度阈值时,触发所述红外识别模块开启,并根据所述红外识别模块是否识别到人体控制所述增压水泵和喷水口的动作;是,则保持增压水泵和喷水口关闭;否,则触发所述增压水泵和喷水口开启,且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感应的粉尘浓度越高,使所述增压水泵开启的功率越大。
优选的是,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中,所述滚轮包括滚轮本体和降尘板;所述降尘板设置于所述滚轮本体的上方,所述降尘板呈内部具有空腔的空心布置;所述降尘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水箱液体相通,下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空腔贯通的输水孔,所述第一主控器与所述滚轮本体和降尘板分别连接,并在所述滚轮本体运动时,触发所述降尘板的输水孔开启。
优选的是,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中,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处还设置有第二车辆识别模块;所述第二车辆识别模块和所述第一主控器以及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设置的拱形降尘机构上的第二主控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车辆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距离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5-10m处的车辆,并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并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为驶出待施工隧道时,向所述第一主控器发送启动信号;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为驶入待施工隧道时,向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设置的拱形降尘机构上的第二主控器发送启动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中,各个所述喷水口的周围还设置有出风口,连接所述底座的延伸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气泵,所述气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控器,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控制所述喷水口开启的同时控制所述气泵开启。
优选的是,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中,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掌子面的所述拱形降尘机构的各个所述延伸杆上设置有挡帘,各个所述挡帘的顶端与所述延伸杆固定连接,底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掌子面平行的帘状结构;所述挡帘上穿设有控制绳,所述控制绳的底端与所述挡帘的底端固定连接,顶端竖直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挡帘的顶端,并绕设在设置于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延伸杆上的转轴上,所述控制绳随绕设在所述转轴上的长度的长短在完全延展开和折叠收缩在所述延伸杆处两种状态下转换。
优选的是,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中,所述挡帘设置为具有夹层的空心结构,所述夹层内排布有与所述延伸杆连通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间隔均匀的分布有若干雾化出水口,所述挡帘朝向所述掌子面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雾化出水口连通的雾化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控器连接的声音传感器,所述第二主控器连接于所述雾化口,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所述声音传感器监控到掌子面的爆破声后,触发所述雾化口开启。
优选的是,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中,所述挡帘的侧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硅胶柱,所述硅胶柱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挡帘,第二端沿所述待施工隧道宽度方向向相邻所述挡帘方向延伸,且相邻所述挡帘上的硅胶柱的第二端在所述弧形气囊延伸至最大长度时相互抵顶。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通过隧道外降尘机构和隧道内降尘机构的结合使用,使得隧道施工时的降尘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降低了因灰尘造成的环境的污染,以及对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
通过设置第一主控器根据车辆监控模块、第一车辆识别模块以及车速测量模块的数据进行支架的控制,使得在车辆向待施工隧道行驶或驶离待施工隧道时,滚轮均能够带动支架在车辆的侧前方行驶,进而通过喷淋嘴向外喷水使得车辆行驶的路面先被打湿,进而避免因车辆行驶造成的灰尘上扬,即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在灰尘扬起后进行降尘的被动处理,避免了灰尘的扬起,从源头避免了扬尘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设置输水管和多个沿待施工隧道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布置的拱形降尘机构进行连接,使得各个拱形降尘机构上第二主控器能够根据红外识别模块和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隧道内各个位置灰尘浓度以及人员分布的监控,进而达到灵活的控制延伸杆上的喷水口,使得隧道内的环境根据灰尘进行浓度以及分布位置进行灵活的降尘,既保证了整个隧道内的降尘效果,还避免了水流对人的喷射,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另外,根据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数据控制增压泵的功率,能够使得在灰尘较多时喷淋水流较大覆盖范围较广,而在灰尘较少时喷淋水流较小覆盖范围较小,在保证了降尘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距离掌子面最近的拱形降尘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包括:
隧道外降尘机构,其包括对称设置在待施工隧道100开口外部两侧的一对降尘小车和设置在预设的所述降尘小车至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开口的最远距离处的车辆监控模块;所述降尘小车包括支架1、水箱2、喷淋嘴3和第一智能控制机构,所述水箱2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喷淋嘴3通过阀门连接于所述水箱2;所述支架1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支架1撑离地面并带动所述支架1移动的滚轮;所述第一智能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的第一车辆识别模块4、通讯模块5、车速测量模块6以及第一主控器7;所述第一主控器7与所述第一车辆识别模块4、车辆监控模块、通讯模块5、车速测量模块6、滚轮、阀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控器7在所述车辆监控模块或第一车辆识别模块4监控到向所述待施工隧道100方向或驶离所述待施工隧道100的车辆时,控制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支架1向所述车辆的方向运动,并触发所述车速测量模块6对所述车辆的车速进行测量,最后开启阀门并触发所述滚轮按照高于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在所述车辆侧前方运动,直至达到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开口或所述车辆监控模块设置处;
隧道内降尘机构,其包括沿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延伸方向对称布置于所述待施工隧道100两侧壁上的输水管8和与所述输水管8连接的多个沿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布置的拱形降尘机构9;所述输水管8由多根分支输水管顺次连接构成,直至延伸至所述待施工隧道100的掌子面;位于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开口处的分支输水管的进水口外接水源;所述拱形降尘机构9包括延伸杆10、具有弹性的弧形气囊11和底座12;多根所述延伸杆10通过所述弧形气囊11连接构成一拱门结构;两个底座12分别固定连接于位于所述拱门结构两端部的延伸杆10上;所述底座12的底部以及各个所述延伸杆10朝向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内壁的表面上均设置有支撑轮13;所述延伸杆10为内部中空的空心结构,且相邻所述延伸杆10通过设置于所述弧形气囊11内的具有弹性的管路相连接;各个延伸杆10朝向所述拱门结构中心的方向的表面设置有贯通至所述延伸杆10内部的喷水口14;各个所述拱门结构与所述底座12连接的延伸杆10分别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接;所述拱形降尘机构9上还设置有第二智能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智能控制机构包括第二主控器,以及设置在各个所述拱形降尘机构9的多个红外识别模块15、增压水泵16和粉尘浓度传感器17;所述增压水泵16连接所述延伸杆10;所述第二主控器与所述红外识别模块15、增压水泵16和粉尘浓度传感器17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17感应的粉尘浓度达到预设的粉尘浓度阈值时,触发所述红外识别模块15开启,并根据所述红外识别模块15是否识别到人体控制所述增压水泵16和喷水口14的动作;是,则保持增压水泵16和喷水口14关闭;否,则触发所述增压水泵16和喷水口14开启,且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感应的粉尘浓度越高,使所述增压水泵16开启的功率越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的工作流程具体为:车辆监控模块和第一车辆识别模块分别实时检测周围行驶车辆的分布,并在检测到向隧道行驶或由隧道驶离的车辆时,控制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支架向所述车辆行驶声的方向运动,而后由车速测量模块对车辆的车速进行测量,最后滚轮带动支架以大于车辆车速的速度在车辆侧前方行驶,并在行驶过程中开启阀门使得水箱内的水由喷淋嘴喷出,以将地面打湿,进而使得车辆行驶在打湿的底面上,避免了车辆行驶造成的扬尘。同时,隧道内均匀分布的灰尘浓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隧道内的灰尘浓度,并在灰尘浓度超过阈值时,由红外识别模块检测灰尘浓度超标的位置是否存在人体,当不存在人体时,则开启喷淋口,以对隧道内部进行降尘,而在检测的人体时,则不开启喷淋口,避免水流喷射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可以设置于红外识别模块连接的警报模块,以触发警报使得人员离开,再进行降尘操作,其中增压水泵的设置还使得水流喷射的大小随粉尘浓度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从而在保证降尘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隧道外降尘机构和隧道内降尘机构的结合使用,使得隧道施工时的降尘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降低了因灰尘造成的环境的污染,以及对施工人员的人身伤害。
通过设置第一主控器根据车辆监控模块、第一车辆识别模块以及车速测量模块的数据进行支架的控制,使得在车辆向待施工隧道行驶或驶离待施工隧道时,滚轮均能够带动支架在车辆的侧前方行驶,进而通过喷淋嘴向外喷水使得车辆行驶的路面先被打湿,进而避免因车辆行驶造成的灰尘上扬,即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在灰尘扬起后进行降尘的被动处理,避免了灰尘的扬起,从源头避免了扬尘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设置输水管和多个沿待施工隧道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布置的拱形降尘机构进行连接,使得各个拱形降尘机构上第二主控器能够根据红外识别模块和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隧道内各个位置灰尘浓度以及人员分布的监控,进而达到灵活的控制延伸杆上的喷水口,使得隧道内的环境根据灰尘进行浓度以及分布位置进行灵活的降尘,既保证了整个隧道内的降尘效果,还避免了水流对人的喷射,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另外,根据粉尘浓度传感器的数据控制增压泵的功率,能够使得在灰尘较多时喷淋水流较大覆盖范围较广,而在灰尘较少时喷淋水流较小覆盖范围较小,在保证了降尘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滚轮包括滚轮本体18和降尘板19;所述降尘板19设置于所述滚轮本体18的上方,所述降尘板19呈内部具有空腔的空心布置;所述降尘板19的上表面与所述水箱2液体相通,下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空腔贯通的输水孔,所述第一主控器7与所述滚轮本体18和降尘板19分别连接,并在所述滚轮本体18运动时,触发所述降尘板19的输水孔开启。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滚轮本体和降尘板组成滚轮,使得支架在行驶过程中也不会扬尘。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开口处还设置有第二车辆识别模块20;所述第二车辆识别模块20和所述第一主控器7以及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开口设置的拱形降尘机构9上的第二主控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车辆识别模块20用于识别距离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开口5-10m处的车辆,并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并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为驶出待施工隧道100时,向所述第一主控器7发送启动信号;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为驶入待施工隧道100时,向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开口设置的拱形降尘机构9上的第二主控器发送启动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待施工隧道开口处第二车辆识别模块的设置,使得在车辆将要驶入隧道或者驶出隧道时,均能使得隧道内降尘机构或隧道外降尘机构提前得到准备,以进一步提高了降尘效果。
一个优选方案中,各个所述喷水口14的周围还设置有出风口,连接所述底座12的延伸杆10上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气泵21,所述气泵21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控器,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控制所述喷水口14开启的同时控制所述气泵21开启。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喷水口周围出风口的设置,能够加大喷水口喷出的水雾的扩散面积,进而便于提高降尘效率。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100掌子面的所述拱形降尘机构9的各个所述延伸杆10上设置有挡帘22,各个所述挡帘22的顶端与所述延伸杆10固定连接,底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掌子面平行的帘状结构;所述挡帘22上穿设有控制绳23,所述控制绳23的底端与所述挡帘22的底端固定连接,顶端竖直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挡帘22的顶端,并绕设在设置于与所述底座12连接的延伸杆10上的转轴24上,所述控制绳23随绕设在所述转轴24上的长度的长短在完全延展开和折叠收缩在所述延伸杆10处两种状态下转换。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挡帘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爆破面形成的灰尘向外的扩散量,且通过控制绳和转轴的设置,能够灵活的收纳或展开挡帘,进而便于所述拱形降尘机构的使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挡帘22设置为具有夹层的空心结构,所述夹层内排布有与所述延伸杆10连通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间隔均匀的分布有若干雾化出水口,所述挡帘22朝向所述掌子面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雾化出水口连通的雾化口25,所述底座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控器连接的声音传感器26,所述第二主控器连接于所述雾化口25,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所述声音传感器监控到掌子面的爆破声后,触发所述雾化口25开启。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挡帘上设置雾化口,使得在爆破后能够第一时间向爆破处雾化喷水,进而减少因爆破造成的灰尘的大量产生。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挡帘22的侧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硅胶柱26,所述硅胶柱26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挡帘22,第二端沿所述待施工隧道100宽度方向向相邻所述挡帘22方向延伸,且相邻所述挡帘22上的硅胶柱26的第二端在所述弧形气囊11延伸至最大长度时相互抵顶。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硅胶柱的设置,能够使得因弧形气囊造成的挡帘与挡帘间的间隙借由硅胶柱进行连接,进而减少由挡帘间的空隙向外溢出的灰尘的量,即进一步提高了降尘效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隧道外降尘机构,其包括对称设置在待施工隧道开口外部两侧的一对降尘小车和设置在预设的所述降尘小车至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的最远距离处的车辆监控模块;所述降尘小车包括支架、水箱、喷淋嘴和第一智能控制机构,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喷淋嘴通过阀门连接于所述水箱;所述支架的底面上设置有将所述支架撑离地面并带动所述支架移动的滚轮;所述第一智能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车辆识别模块、通讯模块、车速测量模块以及第一主控器;所述第一主控器与所述第一车辆识别模块、车辆监控模块、通讯模块、车速测量模块、滚轮、阀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主控器在所述车辆监控模块或第一车辆识别模块监控到向所述待施工隧道方向或驶离所述待施工隧道的车辆时,控制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支架向所述车辆的方向运动,并触发所述车速测量模块对所述车辆的车速进行测量,最后开启阀门并触发所述滚轮按照高于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在所述车辆侧前方运动,直至达到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或所述车辆监控模块设置处;
隧道内降尘机构,其包括沿所述待施工隧道延伸方向对称布置于所述待施工隧道两侧壁上的输水管和与所述输水管连接的多个沿所述待施工隧道延伸方向间隔均匀布置的拱形降尘机构;所述输水管由多根分支输水管顺次连接构成,直至延伸至所述待施工隧道的掌子面;位于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处的分支输水管的进水口外接水源;所述拱形降尘机构包括延伸杆、具有弹性的弧形气囊和底座;多根所述延伸杆通过所述弧形气囊连接构成一拱门结构;两个底座分别固定连接于位于所述拱门结构两端部的延伸杆上;所述底座的底部以及各个所述延伸杆朝向所述待施工隧道内壁的表面上均设置有支撑轮;所述延伸杆为内部中空的空心结构,且相邻所述延伸杆通过设置于所述弧形气囊内的具有弹性的管路相连接;各个延伸杆朝向所述拱门结构中心的方向的表面设置有贯通至所述延伸杆内部的喷水口;各个所述拱门结构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延伸杆分别与所述输水管相连接;所述拱形降尘机构上还设置有第二智能控制机构;所述第二智能控制机构包括第二主控器,以及设置在各个所述拱形降尘机构的多个红外识别模块、增压水泵和粉尘浓度传感器;所述增压水泵连接所述延伸杆;所述第二主控器与所述红外识别模块、增压水泵和粉尘浓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感应的粉尘浓度达到预设的粉尘浓度阈值时,触发所述红外识别模块开启,并根据所述红外识别模块是否识别到人体控制所述增压水泵和喷水口的动作;是,则保持增压水泵和喷水口关闭;否,则触发所述增压水泵和喷水口开启,且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感应的粉尘浓度越高,使所述增压水泵开启的功率越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滚轮本体和降尘板;所述降尘板设置于所述滚轮本体的上方,所述降尘板呈内部具有空腔的空心布置;所述降尘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水箱液体相通,下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空腔贯通的输水孔,所述第一主控器与所述滚轮本体和降尘板分别连接,并在所述滚轮本体运动时,触发所述降尘板的输水孔开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处还设置有第二车辆识别模块;所述第二车辆识别模块和所述第一主控器以及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设置的拱形降尘机构上的第二主控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车辆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距离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5-10m处的车辆,并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并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为驶出待施工隧道时,向所述第一主控器发送启动信号;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为驶入待施工隧道时,向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开口设置的拱形降尘机构上的第二主控器发送启动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喷水口的周围还设置有出风口,连接所述底座的延伸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连接的气泵,所述气泵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控器,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控制所述喷水口开启的同时控制所述气泵开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所述待施工隧道掌子面的所述拱形降尘机构的各个所述延伸杆上设置有挡帘,各个所述挡帘的顶端与所述延伸杆固定连接,底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掌子面平行的帘状结构;所述挡帘上穿设有控制绳,所述控制绳的底端与所述挡帘的底端固定连接,顶端竖直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挡帘的顶端,并绕设在设置于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延伸杆上的转轴上,所述控制绳随绕设在所述转轴上的长度的长短在完全延展开和折叠收缩在所述延伸杆处两种状态下转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帘设置为具有夹层的空心结构,所述夹层内排布有与所述延伸杆连通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间隔均匀的分布有若干雾化出水口,所述挡帘朝向所述掌子面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雾化出水口连通的雾化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控器连接的声音传感器,所述第二主控器连接于所述雾化口,所述第二主控器在所述声音传感器监控到掌子面的爆破声后,触发所述雾化口开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帘的侧面边缘设置有若干硅胶柱,所述硅胶柱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挡帘,第二端沿所述待施工隧道宽度方向向相邻所述挡帘方向延伸,且相邻所述挡帘上的硅胶柱的第二端在所述弧形气囊延伸至最大长度时相互抵顶。
CN202110061784.9A 2021-01-18 2021-01-18 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Withdrawn CN112814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1784.9A CN112814727A (zh) 2021-01-18 2021-01-18 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1784.9A CN112814727A (zh) 2021-01-18 2021-01-18 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4727A true CN112814727A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69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1784.9A Withdrawn CN112814727A (zh) 2021-01-18 2021-01-18 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47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6174A (zh) * 2021-11-11 2022-02-1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施工期粉尘监测与分段降尘系统及方法
CN117780423A (zh) * 2024-02-26 2024-03-29 山西路桥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拱架式隧道除尘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6174A (zh) * 2021-11-11 2022-02-1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施工期粉尘监测与分段降尘系统及方法
CN117780423A (zh) * 2024-02-26 2024-03-29 山西路桥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拱架式隧道除尘装置
CN117780423B (zh) * 2024-02-26 2024-05-07 山西路桥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拱架式隧道除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14727A (zh) 隧道施工粉尘监测及自动喷水系统
CN108678800B (zh) 一种隧道养生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N109567681A (zh) 可抬升式楼道及平地清洁机器人
CN112904767A (zh) 用于隧道施工的自动喷水降尘系统
CN110985104B (zh) 一种隧道自移多级降尘装置
CN208778004U (zh) 一种隧道自动喷淋养护台车
CN207222441U (zh) 车身涂装生产线随动清洗装置
CN106489895A (zh) 高地隙自走式果园静电喷雾机
CN210262714U (zh) 高速铁路桥梁防撞墙及电缆槽竖墙养护设备
CN208660681U (zh) 一种工地渣土车扬尘治理装置
CN208230161U (zh) 自动喷淋装置和箱梁养护系统
CN207694529U (zh) 一种地铁暗掘降尘系统
CN214492845U (zh) 搅拌车清洗装置
CN206243143U (zh) 一种洗车机的侧面喷射和风干装置
CN212054781U (zh) 隧道专用除尘车
CN211616039U (zh) 隧道养护设备
CN212950512U (zh) 一种u型自适应洗车机
CN114087013A (zh) 一种隧道用智能防火装置
CN208542412U (zh) 一种施工现场声控喷雾降尘系统
CN111391792A (zh) 一种智能高铁动车使用的洗车机
CN212358313U (zh) 一种管廊内部混凝土养护设备
CN206260648U (zh) 高地隙自走式果园静电喷雾机
CN105157926B (zh) 一种铁路货车移动式漏雨试验装置
CN214422532U (zh) 一种隧道喷淋养护台车
CN206262731U (zh) 蔬菜大棚用电动喷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