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3229B -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3229B
CN112813229B CN202011593510.6A CN202011593510A CN112813229B CN 112813229 B CN112813229 B CN 112813229B CN 202011593510 A CN202011593510 A CN 202011593510A CN 112813229 B CN112813229 B CN 112813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stage
blowing
range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35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13229A (zh
Inventor
张志明
杨其敏
张建平
覃小峰
寻忠忠
张文伟
邱卫峰
唐梦飞
佟迎
邓长付
赵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IS S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IS S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35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3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3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3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13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3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7/00Treating molten ferrous alloys, e.g. steel, not covered by groups C21C1/00 - C21C5/00
    • C21C7/04Removing impurities by adding a treating agent
    • C21C7/072Treatment with gas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冶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本申请氩站底吹通过以氮气代替氩气,并采用分段式逐级减小吹氮量的方法能够控制吹气结束后钢水中N含量在0.0085~0.013%范围,熔炼成分N在0.009~0.014%范围,N含量在该范围能够满足V微合金化螺纹钢对钢中N含量的要求,使得钢中有足够的N含量与V相结合形成V(C、N)化合物,达到强化效果。同时能够避免N偏高,引起成品钢筋冷弯开裂或脆断的质量问题。进一步地,本申请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制造方法不需要经过LF炉精炼,在氩站进行底吹气增N后直接进行连铸工艺,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冶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中增氮对于提高其性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相关的对于钒微合金化螺纹钢中增氮的工艺。
已知的一些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热轧带肋钢精炼吹氮工艺。其包括如下工艺流程:1、倒罐站-转炉-脱氧合金化+精炼吹氮-方坯连铸-检验-热送轧钢;2、吹氮方式:要求吹氮采用全程底吹氮设施进行操作;3、氮气压力:全程底吹氮,底吹氮方式的氮气压力:0.2~0.35Mpa,顶吹氮方式的氮气压力:0.17~0.25Mpa,吹氮时钢渣液面微微晃动即可;4、吹氮时间:全程底吹氮方式作业时,从转炉出钢至三分之一时开始吹氮,到达吹氩站后吹氮时间≥4分钟。采用精炼吹氮比吹氩工艺,钢中增氮微量0.0004%~0.0007%。然而,该方法提供的抗震热轧带肋钢精炼吹氮工艺,精炼吹氮的目的是搅拌均匀钢水成分和温度,使钢水满足连铸生产的要求。采用精炼吹氮比吹氩工艺,钢中增氮微量0.0004%~0.0007%,无法满足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增氮要求。
另有的一些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氮钢的冶炼方法。其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RH脱气—连铸工艺,其中主要工艺步骤如下:(1)复吹转炉冶炼过程,顶吹采用常规模式进行,但是底吹全程不执行氮氩切换,降低过程成本,同时增加过程增氮;在钢种冶炼要求的范围内,按上限碳含量出钢,降低钢液中的氧活度,提高氮的吸收量;采用钒固定钢液中的氮的钢种,则在出钢过程中完成钒氮合金和钒铁的加入;(2)Ar站处理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底吹氮气,设备不允许时,底吹氩气强度不应翻动液面,减少钢水污染,底吹总时间3~6min;(3)LF精炼在LF完成钢水脱氧、控温以及脱S以及成分精确调节等任务,底吹氩气稳定,避免钢水裸露而二次氧化;(4)RH脱气处理。在RH脱气处理时,全程用氮气代替氩气进行钢液循环驱动,驱动氮气流量为80-120Nm3/h,压力1.5MPa,氮气纯度≥99.8%,促进钢液进一步增氮;处理至15-18min时,取样定氮,等检测结果过程中执行10~20KPa的轻处理,处理结束钢液氮含量可达0.012~0.02%;(5)连铸开浇应用自动开浇技术,避免钢液剧烈波动,从而引起钢液氮含量的明显变化,全程实行保护浇注,保持成分和氮含量的稳定性。但是,该方法提供的低成本高氮钢的冶炼方法主要是在RH真空处理工序通过用氮气代替氩气进行钢液循环驱动增氮,无法适用于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包括:
转炉出钢过程和在氩站,对钢水进行钢包底吹氮;
钢包底吹氮包括: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
控制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第三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和流量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钢水中溶解氧控制在≤40ppm;
可选地,钢水中溶解氧控制在15~40PPm。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4Mpa~0.8Mpa范围内;
第二阶段吹氮、第三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3Mpa~0.6Mpa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700~900L/min范围内;
第二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300~500L/min范围内;
第三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100~150L/min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1min~2min范围内;
第二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4min范围内;
第三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6min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总的吹氮时间控制在6~12min范围。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钢水总增N量控制在0.0085%~0.013%范围。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转炉吹炼和出钢过程底吹氮增氮;转炉底吹氮增氮的压力在0.2~0.35MPa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在转炉出钢过程中,进行钒氮合金微合金化增氮;每增加0.01%V,增N量在0.0010%~0.0015%范围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制造方法,包括:
转炉冶炼后,采用前述任一项的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使钢水中氮含量达到预设目标值;经氩站底吹氮处理的钢水直接供连铸浇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氩站底吹通过以氮气代替氩气,并采用分段式逐级减小吹氮量的方法能够控制吹气结束后钢水中N含量在0.0085~0.013%范围。当熔炼成分N在0.009~0.014%范围,N含量在该范围能够满足V微合金化螺纹钢对钢中N含量的要求,使得钢中有足够的N含量与V相结合形成V(C、N)化合物,达到强化效果。本申请方法,氩站钢水的氮含量能够达到0.0085~0.013%,从而使得经过连铸后的钢中的N含量控制在0.0095%~0.0122%范围,进而能够满足V微合金化螺纹钢对钢中N含量的要求,实现强化效果。进一步地,该增氮方法不需要经过LF炉精炼,可以直接进行连铸。进一步地,本申请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制造方法不需要经过LF炉精炼,在氩站进行底吹气增氮后直接进行连铸工艺,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文中“%”指质量百分比。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转炉冶炼。
上述转炉冶炼的步骤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操作方式进行。
步骤S2、增氮及控氮。
将步骤S1转炉冶炼的钢水进行增氮及控氮。
螺纹钢新执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规定,钢筋的金相组织应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基圆上不应出现回火马氏体组织。为满足质量要求,目前钢厂普遍采用钒(V)微合金化的方法来提高钢的强度。V的强化作用是要通过形成并析出V(C、N),细化铁素体晶粒,达到提高钢的强度目的。然而,当V单独加入时,其强化作用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V固溶得多,析出少,强化效果得不到有效发挥,钢中必须有足够的氮(N)含量与钒相结合形成V(C、N)化合物。
发明人发现,对于转炉冶炼的钢,不同炉外精炼方法钢中N含量差别较大,其中,采用氩站吹气(氩气)搅拌处理的钢,钢中N含量较低,一般在20~40ppm范围。冶炼钒微合金化螺纹钢,通常用钒氮合金进行V合金化和增加钢中N含量,钢水通常采用在氩站吹氩搅拌处理,然后供方坯连铸。采用上述工艺生产的V微合金化螺纹钢中N含量一般为50~75ppm,还不能满足发挥V强化效果的要求,需继续增N,常用的增N方法是在转炉出钢过程添加含氮合金,但是这会导致炼钢成本增加,基本上每吨钢水微氮合金增加成本10~20元。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不仅能够使得钒微合金化螺纹钢中的氮含量达到预设目标值,有效发挥V强化效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简化了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该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包括:
转炉吹炼和出钢过程底吹氮增氮;转炉底吹氮增氮的压力在0.2~0.35MPa范围内。
转炉吹炼过程,全程底吹氮气,能够起到增氮的作用。但因钢水氧化性强,钢水增氮量不多,只有5~10ppm,吹炼结束钢水中N含量一般为20~30ppm。
进一步可选地,在转炉出钢过程中,进行钒氮合金微合金化增氮。
转炉出钢用钒氮合金V微合金化,钢水增V的同时也增N,每增加0.01%V,增N量为0.0010~0.0015%。可选地,在出钢过程添加含氮合金(微氮合金)增N。由于微氮合金成本较高(一般每吨钢水10~20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添加。
进一步地,转炉出钢过程和在氩站,对钢水进行钢包底吹氮。
冶炼螺纹钢,钢水一般经过氩站吹气搅拌处理,常规是底吹氩气,目的是均匀钢水成分和温度。本申请氩站底吹通过以氮气代替氩气,并采用特殊的吹氮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钢水增N,并且能够控制吹气结束后钢水中N含量在0.0085~0.013%范围。
本申请氩站底吹氮增N原理:钢水吸氮(增N)与钢水氧化性密切相关,氧是表面活性元素,吸附在钢水表面,阻碍钢水吸氮和钢液界面反应的进行,氧化性强时不易吸氮,相反,氧化性弱时易吸氮,螺纹钢转炉出钢脱氧合金化后,钢水溶解氧较低,此时,吹入氮气,能有效增加钢中N含量。
进一步地,钢包底吹氮包括: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
进一步地,钢包底吹氮时,控制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第三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和流量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分段式逐级减小吹氮量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钢水中增氮,并且增氮效果好,能够达到预设目标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氩站常规的底吹氩工艺直接替换为底吹氮工艺(吹氮的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均与吹氩相同,仅仅气体介质将氩气替换为氮气),只能起到均匀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功能,完全不能满足V微合金化螺纹钢对N含量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钢水中溶解氧控制在≤40ppm。进一步可选地,钢水中溶解氧控制在15~40PPm。
采用吹氮气增加钢水N含量方法,还可能存在增N不稳定现象。影响增N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钢水氧化性和吹氮工艺参数两方面,钢液溶解氧对吸氮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氧化性很大程度上决定钢液吸氮速率和吸氮量,钢水氧化性强吸氮少,钢水脱氧效果好吸氮量多。经大量试验,螺纹钢钢水溶解氧≤40ppm时,吹入氮气时钢水吸氮效果较好,并随着溶解氧的降低,吸氮量增加,但降低钢水溶解氧需增加脱氧剂成本,溶解氧最优控制范围为15~40PPm,此时能够有效地稳定钢中的N含量,且成本最低。配合采用分段式逐级减小吹氮量的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增N稳定性。
进一步可选地,钢水中溶解氧控制在18~38PPm。进一步可选地,钢水中溶解氧控制在20~35PPm。示例性地,钢水中溶解氧为22PPm、25PPm、26PPm、28PPm、30PPm、32PPm或者34PPm。
进一步地,第一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4Mpa~0.8Mpa范围内。此阶段,在上述压力范围内,能够实现在增氮的同时进行强搅拌,从而促使合金、渣料和脱氧剂快速完全熔化。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61Mpa~0.79Mpa范围内;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65Mpa~0.75Mpa范围内;示例性地,第一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为0.66Mpa、0.67Mpa、0.68Mpa、0.69Mpa、0.70Mpa、0.71Mpa、0.72Mpa、0.73Mpa或者0.74Mpa。
进一步地,第二、第三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3Mpa~0.6Mpa范围内。此阶段,在上述压力范围内进行增氮,使得钢水完成脱氧,增N效果好,可快速、稳定增N。
进一步可选地,第二、第三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41Mpa~0.59Mpa范围内;进一步可选地,第二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45Mpa~0.55Mpa范围内;示例性地,第二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为0.46Mpa、0.47Mpa、0.48Mpa、0.49Mpa、0.50Mpa、0.51Mpa、0.52Mpa、0.53Mpa或者0.54Mpa。
进一步地,第一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700~900L/min范围内;该范围,流量以保证钢包钢水目测亮面在三分之二以上钢水不出现翻滚为准,从而能够与前述的增氮压力相匹配,实现强搅拌的同时,促使合金、渣料和脱氧剂快速完全熔化。
第二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300~500L/min范围内;该范围,流量以保证包钢水亮面在一半以上至三分之二之间,从而能够与前述的增氮压力相配合,完成脱氧,实现稳定增N。
第三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100~150L/min范围内。该范围,流量以保证钢包渣面抖动钢水不裸露为准。能够均匀钢水成分和温度,促进钢中夹杂物上浮,从而能够与前述的增氮压力相配合,实现对钢中N含量的微调。
进一步地,第一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1min~2min范围内。
第一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1min~2min范围内,能够与第一阶段的吹气压力相结合,实现强搅拌的效果,促使合金、渣料和脱氧剂快速完全熔化。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1.1min~1.9min范围内;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1.2min~1.8min范围内;示例性地,第一阶段吹氮时间为1.5min、1.6min或者1.7min。
进一步地,第二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4min范围内。
第二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4min范围内,能够与第二阶段的吹气压力相结合,实现中等搅拌的效果,从而使得钢水完成脱氧,增N效果好,可快速、稳定增N。
进一步可选地,第二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1min~3.9min范围内;进一步可选地,第二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2min~3.8min范围内;示例性地,第二阶段吹氮时间为2.5min、2.5min或者2.5min。
进一步地,第三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6min范围内。
第三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6min范围内,能够与第三阶段的吹气压力相结合,实现微搅拌,使钢包渣面抖动而钢水不裸露,并且实现微调钢中N含量,均匀钢水成分和温度,促进钢中夹杂物上浮的作用。
进一步可选地,第三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5min范围内;进一步可选地,第三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4min范围内;示例性地,第三阶段吹氮时间为3min或者4min。
进一步地,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总吹氮时间控制在6~12min范围。
钢包底吹氮时间从转炉出钢结束算起要求≥6min,但不能超过12min,当底吹氮时间达到12min钢水调整温度或等待连铸时,需切换成底吹氩气,防止钢中N含量过高,引起钢筋冷弯开裂或脆断的质量问题。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总的吹氮时间控制在7~11min范围。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总的吹氮时间控制在8~10min范围。示例性地,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总的吹氮时间为8min、9min或10min。
进一步地,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钢水中总的增N量控制在0.0085%~0.013%范围。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钢水中总的增N量控制在0.0086%~0.012%范围。示例性地,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钢水中总的增N量控制在0.0086%、0.0090%、0.010%或者0.011%。
上述在氩站底吹氮增氮的方法各个阶段的吹氮压力、流量以及时间是结合钢水吸氮的动力学条件经过大量试验研究获得,能够在实现稳定增N,使得钢中有足够的N含量与V相结合形成V(C、N)化合物,达到强化效果,同时能够避免钢中N含量过高引起冷弯开裂或脆断问题。
采用本申请的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能够实现低成本、稳定增氮及控氮,控制氩站处理结束钢水N含量在0.0085%~0.013%范围。该增氮方法不需要经过LF炉精炼,可以直接进行连铸。
步骤S3、连铸。
将步骤S2得到的满足预设目标值的N含量的钢水直接进行连铸。
连铸的具体工艺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步骤进行。
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制造方法不需要经过LF炉精炼,在氩站进行底吹气增氮后直接进行连铸工艺,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连铸过程能够自然增N,一般在0.0005~0.0010%范围内。
结合前述步骤S2的增氮量,本申请实施方式制得的钒微合金化螺纹钢中氮含量能够控制在0.009~0.014%范围,满足V微合金化螺纹钢对钢中N含量的要求,既能够避免N含量偏低,不能充分发挥V提高强度的作用,又能够避免N偏高,引起成品钢筋冷弯开裂或脆断的质量问题。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安装氮氩切换装置。转炉后配置有氩站,铺设供氮气管路到氩站,氩气和氮气管路在氩站连接成一条管路,并在连接前段安装密封性能好的阀组和切换装置。
步骤二钢包底吹氮增N。冶炼钒微合金化螺纹钢,转炉出钢过程钢包选择吹氮,出钢出至1/4时,开启钢包底吹,底吹氮压力0.4MPa,流量与吹氩工艺相同。出钢结束,第一阶段吹氮:底吹供气压力调整0.6MPa,流量控制在700~900L/min范围内,以保证钢包钢水目测亮面在三分之二以上钢水不出现翻滚为准,钢包由出钢位开至氩站处理位,根据合金、脱氧剂等熔化情况吹氮时间1min;接着第二阶段吹氮:调整供气压力为0.4MPa,流量控制在300~500L/min范围内,以保证包钢水亮面在一半以上至三分之二之间为准;吹氮时间3min;最后第三阶段吹氮:流量控制在100~150L/min范围内,以保证钢包渣面抖动钢水不裸露为准,吹氮时间2min。钢包底吹氮从转炉出钢结束算起三阶段总时间共6min。
实施例2
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与实施例1步骤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阶段吹氮:压力0.8Mpa;时间2min;
第二阶段吹氮:压力0.6Mpa;时间2min;
第三阶段吹氮:压力0.6Mpa;时间6min。
实施例3
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与实施例1步骤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阶段吹氮:压力0.7Mpa;时间1min;
第二阶段吹氮:压力0.5Mpa;时间4min;
第三阶段吹氮:压力0.5Mpa;时间5min。
对比例1
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与实施例1步骤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三阶段总时间共13分钟。
对比例2
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与实施例1步骤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三阶段总时间共5分钟。
对比例3
提供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与实施例1步骤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未采用分三阶段底吹氮气;而是持续以底吹氩工艺吹氮6分钟;底吹氮压力0.4MPa,供气流量与吹氩工艺相同。
对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3得到的钢水中的N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例 氩站钢水中N含量 连铸钢水中N含量
实施例1 0.0086% 0.0095%
实施例2 0.0113% 0.0122%
实施例3 0.0097% 0.0104%
对比例1 0.0137% 0.0146%
对比例2 0.0078% 0.0086%
对比例3 0.0068% 0.0074%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氩站钢水的含量在0.0086%~0.0113%范围内,从而经过连铸后能够使得钢中的N含量控制在0.0095%~0.0122%范围,进而能够满足V微合金化螺纹钢对钢中N含量的要求(0.009%~0.014%),既避免N含量偏低,不能充分发挥V提高强度的作用,又可避免N偏高,引起成品钢筋冷弯开裂或脆断的质量问题。
而对比例1~3的钢水中氮含量较低,不能满足V微合金化螺纹钢对钢中N含量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炉出钢过程和在氩站,对钢水进行钢包底吹氮;
在氩站的所述钢包底吹氮包括:第一阶段吹氮、第二阶段吹氮以及第三阶段吹氮;
控制所述第一阶段吹氮、所述第二阶段吹氮、所述第三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和流量逐渐减小;
所述钢水中溶解氧控制在15~40PPm;
所述第一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4Mpa~0.8Mpa范围内;
所述第二阶段吹氮、第三阶段吹氮的供气压力控制在0.3Mpa~0.6Mpa范围内;
所述第一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700~900L/min范围内;
所述第二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300~500L/min范围内;
所述第三阶段吹氮的流量控制在100~150L/min范围内;
所述第一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1min~2min范围内;
所述第二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4min范围内;
所述第三阶段吹氮时间控制在2min~6min范围内;
所述第一阶段吹氮、所述第二阶段吹氮以及所述第三阶段吹氮,总吹氮时间控制在6~12min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阶段吹氮、所述第二阶段吹氮以及所述第三阶段吹氮,钢水总增N量控制在0.0085%~0.013%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转炉吹炼和出钢过程底吹氮增氮;所述转炉底吹氮增氮的压力在0.2~0.35MPa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转炉出钢过程中,进行钒氮合金微合金化增氮;每增加0.01%V,增N量在0.0010%~0.0015%范围内。
5.一种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炉冶炼后,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使钢水中氮含量达到预设目标值;经氩站底吹氮处理的钢水直接供连铸浇注。
CN202011593510.6A 2020-12-29 2020-12-29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813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3510.6A CN112813229B (zh) 2020-12-29 2020-12-29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3510.6A CN112813229B (zh) 2020-12-29 2020-12-29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3229A CN112813229A (zh) 2021-05-18
CN112813229B true CN112813229B (zh) 2022-06-10

Family

ID=75855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3510.6A Active CN112813229B (zh) 2020-12-29 2020-12-29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3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1561B (zh) * 2022-08-03 2024-03-01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水钒氮微合金化方法
CN115505681A (zh) * 2022-10-18 2022-12-23 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钢水中氮含量的控制预测方法
CN115537490A (zh) * 2022-10-28 2022-12-30 天铁热轧板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1451A (zh) * 2011-06-29 2013-01-02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钢工序钢水增氮的方法
CN103451350A (zh) * 2013-08-13 2013-12-18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
CN103468857A (zh) * 2013-08-29 2013-12-25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转炉冶炼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
CN106319139A (zh) * 2016-08-30 2017-01-11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加螺纹钢氮含量的冶炼方法
CN111607679A (zh) * 2020-07-14 2020-09-01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含钒钢精准增氮的方法以及含钒钢的制备方法
CN111748669A (zh) * 2020-06-22 2020-10-09 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热轧带肋钢筋增氮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1451A (zh) * 2011-06-29 2013-01-02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钢工序钢水增氮的方法
CN103451350A (zh) * 2013-08-13 2013-12-18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
CN103468857A (zh) * 2013-08-29 2013-12-25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转炉冶炼控制钢水中氮含量的方法
CN106319139A (zh) * 2016-08-30 2017-01-11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加螺纹钢氮含量的冶炼方法
CN111748669A (zh) * 2020-06-22 2020-10-09 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热轧带肋钢筋增氮的方法
CN111607679A (zh) * 2020-07-14 2020-09-01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含钒钢精准增氮的方法以及含钒钢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3229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13229B (zh) 钒微合金化螺纹钢增氮及控氮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CN111270126B (zh) 一种铌钛氮和钛氮复合微合金化hrb400e钢筋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19593A (zh) 一种冶炼超低碳钢的方法
CN112226578A (zh) 一种高强稀土大梁钢稀土加入控制方法
CN113817950B (zh) 一种lf炉用氮气稳定控氮的方法
JP4736466B2 (ja) 高クロム溶鋼の溶製方法
US11718885B2 (en) Slag discharging method in process of producing ultra-low phosphorus ste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ultra-low phosphorus steel
CN111485068B (zh) 一种高表面质量if钢的冶炼方法
CN110819896A (zh) 一种精密压延用超薄奥氏体不锈钢带材的冶炼方法
CN111593161A (zh) 一种超低氮低合金钢的冶炼方法
CN108893682B (zh) 模具钢钢坯及其制备方法
KR20240023136A (ko) 420MPa급 항복 강도의 열간압연 저온 내성 H형강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5042777A (ja) 高窒素鋼の溶製方法
KR100363417B1 (ko) 저탄소 스테인레스강의 탈탄법
CN111485088A (zh) 一种解决铌微合金化hrb400e钢筋屈服强度不明显的控制方法
KR100311789B1 (ko) 저탄소 스테인레스강의 고속 정련방법
CN112626312B (zh) 一种降低RH单联工艺低碳铝镇静钢Al2O3夹杂的方法
JPH05239534A (ja)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材の溶製方法
CN113278885A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储罐用低温钢筋用坯冶炼工艺及其生产方法
CN113151744A (zh) 一种工程机械回转支承用钢s48c及其生产方法
CN113564449A (zh) 含磷高强if钢的半钢冶炼方法
KR101045972B1 (ko) 연질 투피스 캔용 고청정 극저탄소강의 정련방법
JPS6063307A (ja) 極低炭素鋼の転炉製鋼法
JP2006183103A (ja) 低炭素アルミキルド鋼の溶製方法
CN111961951A (zh) 一种含磷超低碳钢的冶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