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4309B -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4309B
CN112804309B CN202011636944.XA CN202011636944A CN112804309B CN 112804309 B CN112804309 B CN 112804309B CN 202011636944 A CN202011636944 A CN 202011636944A CN 112804309 B CN112804309 B CN 1128043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users
pushed
application
multi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69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4309A (zh
Inventor
田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ata Center of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ata Center of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ata Center of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ata Center of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69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4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4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adapted to provide push services, e.g. data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个用户的特征标识;获取组播推送请求,包括待推送应用标识、待推送用户标签和待推送消息;将符合待推送应用标识、待推送用户标签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移除不活跃用户,得到目标用户集;检测目标用户集中是否包含未收取的在线用户,若为是,则将待推送消息发送至在线用户的设备端,否则,继续检测目标用户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组播推送请求中修改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可以向符合组播推送请求的所有用户进行消息推送,推送效率高,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可以自由组合,对业务灵活、逻辑复杂的实际场景能够快速提供精准、高效的推送服务。

Description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息推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对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推送服务作为一种根据用户需求、有目的、按时或及时、主动将用户感兴趣的消息发送给用户的服务,已经广泛被采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1710054701.7公开了一种服务器端消息推送装置、方法及消息推送系统,能够将消息推送至用户端,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信息交互。
一般的消息推送方法是广播推送,即将消息推送至每个用户的设备端。但是,在金融保险行业中,用户群体不同,销售业务被划分至多种渠道进行开展,不同渠道场景下产生的消息存在明显的业务特征,对于不同的用户需要推送不同的消息,广播推送显然不适用。
现有技术中,基于消息中心平台系统(Message Center System,简称MCS)实现,MCS是为各应用提供消息数据的接收、存储、阅读展示、发布订阅能力的消息服务平台,首先根据设备序列号识别用户,MCS服务端再按照用户的设备序列号识别目标用户完成推送任务。这种模式下推送只能实现单播或广播,如果要实现向多个用户推送同一条业务消息,需要依次找到用户的设备序列号,通过用户、消息一一对应的单播模式将消息依次推送至用户的设备端,不仅增加了处理次数,还对MCS的内存缓存产生较大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组播推送方法,通过在组播推送请求中修改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可以向符合组播推送请求的所有用户进行消息推送,推送效率高,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可以自由组合,对业务灵活、逻辑复杂的实际场景能够快速提供精准、高效的推送服务。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各个用户的特征标识,一个特征标识包括唯一对应的设备序列号、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
S2:获取组播推送请求,所述组播推送请求包括待推送应用标识App_key、待推送用户标签Tids和待推送消息;
S3:MCS服务端接收组播推送请求,初始用户集初始化为空,若一个特征标识中的应用标识等于App_key且用户标签等于Tids,则将该特征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遍历所有的特征标识,得到初始用户集;
S4:根据初始用户在待推送应用的最近登录时间,自初始用户集中移除不活跃用户,得到目标用户集,将目标用户集中每个用户的rec属性设为未收取,所述不活跃用户为在待推送应用的最近登录时间早于预设置的时间阈值的用户;
S5:检测目标用户集中是否包含rec属性为未收取的在线用户,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6,否则,重复步骤S5;所述在线用户为目标用户集中与MCS服务端存在通信的用户;
S6:MCS服务端将待推送消息发送至在线用户的设备端,再将目标用户集中在线用户的rec属性设为已收取,重复步骤S5,直至目标用户集中所有用户的rec属性均为已收取;
S7:组播推送已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一个用户至少拥有一个特征标识,一个特征标识包括:1个应用标识、用户在应用标识所代表的应用下的1个标签、用户最近一次登录应用标识所代表的应用时的设备序列号。
更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序列号与用户在应用中的账号和用户最近一次登录应用时所使用的设备端相对应。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组播推送请求中待推送应用标识的数量至少为1个,待推送用户标签的数量至少为1个。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若一个特征标识中的应用标识等于1个待推送应用标识,且该特征标识中的用户标签等于1个待推送用户标签,则将该特征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得到初始用户集之后,还包括:将初始数据集中设备序列号相同的用户合并为1个用户。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不活跃用户在待推送应用的最近登录时间早于当前日期30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之前,还包括时效性判断,具体为:为目标用户集设置mid属性,mid属性的有效期限为预设置的有效时间阈值,mid属性有效时,执行步骤S5,mid属性失效时,执行步骤S7。
更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时间阈值为7天。
进一步的,步骤S7还包括计算送达率R,具体为:
Figure BDA0002878759290000031
其中,N1表示目标用户集中rec属性为已收取的用户的数量,N2表示目标用户集中所有用户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组播推送请求中修改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可以向符合组播推送请求的所有用户进行消息推送,推送效率高,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可以自由组合,对业务灵活、逻辑复杂的实际场景能够快速提供精准、高效的推送服务。
(2)将初始用户集中的不活跃用户移除得到目标用户集,只对目标用户集中的用户进行消息推送,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减轻了推送压力。
(3)进行了时效性判断,保证了待推送消息的时效性,也避免一直检测用户的在线状态导致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各个用户的特征标识,一个特征标识包括唯一对应的设备序列号、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
S2:获取组播推送请求,组播推送请求包括待推送应用标识App_key、待推送用户标签Tids和待推送消息;
S3:MCS服务端接收组播推送请求,初始用户集初始化为空,若一个特征标识中的应用标识等于App_key且用户标签等于Tids,则将该特征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遍历所有的特征标识,得到初始用户集;
S4:根据初始用户在待推送应用的最近登录时间,自初始用户集中移除不活跃用户,得到目标用户集,将目标用户集中每个用户的rec属性设为未收取,不活跃用户为在待推送应用的最近登录时间早于预设置的时间阈值的用户;
S5:检测目标用户集中是否包含rec属性为未收取的在线用户,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6,否则,重复步骤S5;在线用户为目标用户集中与MCS服务端存在通信的用户;
S6:MCS服务端将待推送消息发送至在线用户的设备端,再将目标用户集中在线用户的rec属性设为已收取,重复步骤S5,直至目标用户集中所有用户的rec属性均为已收取;
S7:组播推送已完成。
步骤S1中,一个用户至少拥有一个特征标识,一个特征标识包括:1个应用标识、用户在应用标识所代表的应用下的1个标签、用户最近一次登录应用标识所代表的应用时的设备序列号。设备序列号与用户在应用中的账号和用户最近一次登录应用时所使用的设备端相对应。
步骤S2中,组播推送请求中待推送应用标识的数量至少为1个,待推送用户标签的数量至少为1个。
步骤S3中,若一个特征标识中的应用标识等于1个待推送应用标识,且该特征标识中的用户标签等于1个待推送用户标签,则将该特征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得到初始用户集之后,还包括:将初始数据集中设备序列号相同的用户合并为1个用户。
步骤S5之前,还包括时效性判断,具体为:为目标用户集设置mid属性,mid属性的有效期限为预设置的有效时间阈值,mid属性有效时,执行步骤S5,mid属性失效时,执行步骤S7。
步骤S7还包括计算送达率R,具体为:
Figure BDA0002878759290000051
其中,N1表示目标用户集中rec属性为已收取的用户的数量,N2表示目标用户集中所有用户的数量。
本实施例以金融领域为背景,共有三个应用,应用标识分别为App1、App2、App3,在应用App1下有三种用户,用户标签分别为r1、r2、r3;在应用App2下有两种用户,用户标签分别为s1、s2;在应用App3下有四种用户,用户标签分别为t1、t2、t3、t4。
用户1有1个特征标识,特征标识为:{App1、r1、P1_App1},该特征标识表明用户1是应用App1下用户标签为r1的用户,且设备序列号为P1_App1,与用户1在应用App1的账号和用户1最近一次登录应用App1的设备端相对应;
用户2有3个特征标识,分别为{App1、r2、P2_App1}、{App1、r3、P2_App1}、{App3、t2、P2_App3};
用户3有2个特征标识,分别为{App2、s2、P3_App2}、{App3、t3、P3_App3}。
同理,还有其他用户,每个用户至少有一个特征标识。
组播推送请求为{App1,r2,Msg},即向应用App1下的用户标签为r2的全部用户发送待推送消息Msg。
如果一个特征标识中的应用标识、用户标签等于组播推送请求中的待推送应用标识、待推送用户标签,则将该特征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中。
待推送标签可以为多个,如组播推送请求为{App3,t1、t4,Msg},即向应用App3下的用户标签为t1或t4的全部用户发送待推送消息Msg。
应用标识可以为多个,如组播推送请求为{App1,App3,r2、t2、t4,Msg},即向应用App1下的用户标签为r1的全部用户、应用App3下的用户标签为t2或t4的全部用户发送待推送消息Msg。
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在组播推送请求中修改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从而向不同的用户进行精准的消息推送服务。
如果一个特征标识中的应用标识等于组播推送请求中的1个待推送应用标识,且该特征标识中的用户标签等于1个待推送用户标签,则将该特征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中。
设备序列号与用户在应用中的账号和用户最近一次登录应用时所使用的设备端相对应。如果一个用户使用同一台设备登录了两个应用,则生成两个不同的设备序列号,如果一个用户先后在两台设备上登录同一个应用,则获取最近一次登录应用生成的序列号,如果两个用户在一台设备上先后登录同一个应用,则两个用户分别生成不同的设备序列号。
为了防止一个用户被重复放入初始用户集,如组播推送请求为{App1,r2、r3,Msg}时,用户2的2个特征标识{App1、r2、P2_App1}、{App1、r3、P2_App1}都符合组播推送请求,为了防止重复推送,将初始数据集中设备序列号相同的用户合并为1个用户。
由于初始用户集中可能存在不活跃用户,自初始用户集中移除不活跃用户,得到目标用户集,这样减少了组播推送的用户数量,减轻了推送压力,缩短了推送总时间。本实施例中,连续1个月未登录应用的用户为不活跃用户。
对于目标用户集中的用户,检测用户是否在线,若用户在线,则将待推送消息发送至用户的设备端,若用户不在线,则持续检测用户的状态,一旦发现用户在线,则立即将待推送消息发送至用户的设备端。
当目标用户集中的用户长时间不登录时,为了避免一直检测用户的在线状态,也为了保证待推送消息的时效性,设置了mid属性,本实施例中,mid属性的有效时间阈值为7天,即前7天会持续检测目标用户集中的用户是否在线,7天后,此次组播推送结束,这样,保证了待推送消息的时效性,也避免一直检测用户的在线状态导致资源消耗。
步骤S7还包括计算送达率R,具体为:
Figure BDA0002878759290000061
其中,N1表示目标用户集中rec属性为已收取的用户的数量,N2表示目标用户集中所有用户的数量。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各个用户的特征标识,一个特征标识包括唯一对应的设备序列号、应用标识和用户标签;
S2:获取组播推送请求,所述组播推送请求包括待推送应用标识App_key、待推送用户标签Tids和待推送消息;
S3:MCS服务端接收组播推送请求,初始用户集初始化为空,若一个特征标识中的应用标识等于App_key且用户标签等于Tids,则将该特征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遍历所有的特征标识,得到初始用户集;
S4:根据初始用户在待推送应用的最近登录时间,自初始用户集中移除不活跃用户,得到目标用户集,将目标用户集中每个用户的rec属性设为未收取,所述不活跃用户为在待推送应用的最近登录时间早于预设置的时间阈值的用户;
S5:检测目标用户集中是否包含rec属性为未收取的在线用户,若为是,则执行步骤S6,否则,重复步骤S5;所述在线用户为目标用户集中与MCS服务端存在通信的用户;
S6:MCS服务端将待推送消息发送至在线用户的设备端,再将目标用户集中在线用户的rec属性设为已收取,重复步骤S5,直至目标用户集中所有用户的rec属性均为已收取;
S7:组播推送已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一个用户至少拥有一个特征标识,一个特征标识包括:1个应用标识、用户在应用标识所代表的应用下的1个标签、用户最近一次登录应用标识所代表的应用时的设备序列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序列号与用户在应用中的账号和用户最近一次登录应用时所使用的设备端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组播推送请求中待推送应用标识的数量至少为1个,待推送用户标签的数量至少为1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若一个特征标识中的应用标识等于1个待推送应用标识,且该特征标识中的用户标签等于1个待推送用户标签,则将该特征标识所对应的用户放入初始用户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得到初始用户集之后,还包括:将初始数据集中设备序列号相同的用户合并为1个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不活跃用户在待推送应用的最近登录时间早于当前日期30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之前,还包括时效性判断,具体为:为目标用户集设置mid属性,mid属性的有效期限为预设置的有效时间阈值,mid属性有效时,执行步骤S5,mid属性失效时,执行步骤S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时间阈值为7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播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还包括计算送达率R,具体为:
Figure FDA0002878759280000021
其中,N1表示目标用户集中rec属性为已收取的用户的数量,N2表示目标用户集中所有用户的数量。
CN202011636944.X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Active CN112804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6944.XA CN112804309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6944.XA CN112804309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309A CN112804309A (zh) 2021-05-14
CN112804309B true CN112804309B (zh) 2022-09-20

Family

ID=75808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6944.XA Active CN112804309B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430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1486A (zh) * 2013-09-29 2014-01-08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推送服务器
WO2017121303A1 (zh) * 2016-01-14 2017-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直播中播放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9735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32807A (zh) * 2016-04-29 2017-11-07 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7911487A (zh) * 2017-12-18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19598A (zh) * 2017-01-16 2018-07-24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696588A (zh) * 2018-05-14 2018-10-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0351387A (zh) * 2019-07-25 2019-10-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资源的播放、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1800445A (zh) * 2019-04-09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6158A (zh) * 2015-07-01 2015-11-2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6921717B (zh) * 2015-12-28 2020-01-10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消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US20190333092A1 (en) * 2018-04-30 2019-10-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sumer conversion journey (ccj) automation for push campaign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1486A (zh) * 2013-09-29 2014-01-08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推送服务器
WO2017121303A1 (zh) * 2016-01-14 2017-07-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直播中播放推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9735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32807A (zh) * 2016-04-29 2017-11-07 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8319598A (zh) * 2017-01-16 2018-07-24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911487A (zh) * 2017-12-18 2018-04-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96588A (zh) * 2018-05-14 2018-10-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1800445A (zh) * 2019-04-09 2020-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51387A (zh) * 2019-07-25 2019-10-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媒体资源的播放、传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yunjong Lee ; Youngin Jo ; Sanghyuk Chun ; Kwangseob Kim.A study on intelligent personalized push notification with user history.《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Big Data)》.2018, *
吴亚骏.4 基于MongoDB的多租户消息推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7, *
基于用户标签网络的Web知识推送研究;毛进;《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401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309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0115B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849754B2 (en) Managing topical overlap during publication and subscription
CN103209153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28108B (zh) 5g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分流设备
CN110602056B (zh) 一种业务参数传递方法及装置
CN111667316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784552A (zh) 信息推送任务执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925045A (zh) 一种提供用户业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7786559B (zh) 终端注册方法及系统
CN112817602B (zh) 一种json格式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2385605A (zh) 微博消息查找方法、系统及微博服务器
CN112135360A (zh) 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情况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2395024B (zh) 一种接口调用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2804309B (zh) 一种组播推送方法
CN111949720B (zh)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方法及云端数据服务器
CN109145092B (zh) 一种数据库更新、智能问答管理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06776079B (zh) 一种管理用户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10750749A (zh) 社群的维护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26586A (zh) 一种基于智能运算的业务流程处理方法
CN107948022A (zh) 一种对等网络流量的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CN110493735B (zh) 一种短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276889A (zh) 解码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95784B (zh) 一种基于udp的数据提取加速方法
CN103501265B (zh) 一种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85555B (zh) 一种用户信息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