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7871A -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 Google Patents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7871A
CN112797871A CN202110165600.3A CN202110165600A CN112797871A CN 112797871 A CN112797871 A CN 112797871A CN 202110165600 A CN202110165600 A CN 202110165600A CN 112797871 A CN112797871 A CN 112797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groove bottom
hole
connecting rod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56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英
徐红欣
郑巍巍
江元浩
葛红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TIANY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TIANY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TIANY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TIANY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56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78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7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8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G01B5/14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measuring play on bea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沟底检测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包括底座具有支腿、贯穿孔和凹槽;滑台滑动设于底座上,滑台设有高度渐变的多个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放置待测件;第一顶杆固设于底座上且端部用于与待测件的沟底接触;第二顶杆滑动设于凹槽内且端部用于待测件的另一侧沟底接触;百分表设于底座上且输入伸缩端位于贯穿孔的上方;推杆滑动设于贯穿孔内,推杆用于推顶输入伸缩端;连杆滑动设于底座上,且一端连接第二顶杆,另一端连接推杆,连杆和滑台位于底座的相对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轴承沟道槽直径测量仪器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成本低并且测量精度高的设备。

Description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沟底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及其他类似零件的沟底径(内圈沟道槽的直径)高精度测量通常是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其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前期投入高,测量速度慢,而且对操作人员操作水平要求高,不易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一种成本低,测量准确的设备以便能提高轴承的检测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轴承沟道槽直径测量仪器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并且测量精度高的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包括:
底座,具有支腿、贯穿孔和凹槽;
滑台,滑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台设有高度渐变的多个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放置待测件;
第一顶杆,固设于所述底座上且端部用于与待测件的沟底接触;
第二顶杆,滑动设于所述凹槽内且端部用于所述待测件的另一侧沟底接触;
百分表,设于所述底座上且输入伸缩端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上方;
推杆,滑动设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推杆用于推顶所述输入伸缩端;以及
连杆,滑动设于所述底座上,且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杆,所述连杆用于实现所述推杆和所述第二顶杆的同步运动,所述连杆和滑台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自动复位组件,所述自动复位组件包括:
挡板,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顶杆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侧;
弹簧,设于所述连杆和所述挡板之间,且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转板,设于所述底座上且开设有转孔;
摇杆,穿设于所述转孔内且两端均从所述转孔内穿出;
凸轮,固设于所述摇杆的端部且与所述连杆保持接触,所述凸轮的转动推动所述连杆在所述底座上的往复滑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和所述挡板为两个且一一对应,所述凸轮位于两个所述弹簧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摇杆呈L型,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所述摇杆在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摆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贯穿孔为长条方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连板,所述连板开设有滑孔,所述连杆穿设于所述滑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底座上且开设有夹持孔,所述百分表的输入伸缩端穿过所述夹持孔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顶杆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底座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台滑动设于所述导轨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底座的底部设置了支腿,并且还在一侧开设了凹槽,在底座的中间位置上开设了凹槽,滑台滑动设置在底座上,并且滑台具有高度渐变的三个承载面,承载面上放置待测件,第一顶杆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并且第一顶杆的一个端部与待测件的沟底保持接触,第二顶杆滑动设置在底座的凹槽内,并且一个端部与的待测件的另一侧沟底保持接触,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分别与待测件的相对沟底保持接触;百分表设置在底座上,并且推杆穿过贯穿孔后可以与百分表的输入伸缩端保持接触,连杆的一端与第二顶杆连接,另一端与推杆连接,这样就能实现第二顶杆和推杆在相同方向上的同步运动,由于连杆的运动方向与滑台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为了表面连杆和滑台之间出现干涉,将连杆和滑台设置在底座的两侧。本发明中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并且能对待测件的沟底上中下三个位置上的尺寸进行测量,进而通过与标准件的数值的对比得出待测件的加工误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等轴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另一个角度上的等轴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推杆、连杆和第二顶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支腿,3、滑台,4、承载面,5、待测件,6、第一顶杆,7、第二顶杆,8、百分表,9、推杆,10、连杆,11、挡板,12、弹簧,13、转板,14、摇杆,15、凸轮,16、限位块,17、连板,18、安装座,19、支座,2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包括:
底座1,具有支腿2、贯穿孔和凹槽;
滑台3,滑动设于底座1上,滑台3设有高度渐变的多个承载面4,承载面4用于放置待测件5;
第一顶杆6,固设于底座1上且端部用于与待测件5的沟底接触;
第二顶杆7,滑动设于凹槽内且端部用于待测件5的另一侧沟底接触;
百分表8,设于底座1上且输入伸缩端位于贯穿孔的上方;
推杆9,滑动设于贯穿孔内,推杆9用于推顶输入伸缩端;以及
连杆10,滑动设于底座1上,且一端连接第二顶杆7,另一端连接推杆9,连杆10用于实现推杆9和第二顶杆7的同步运动,连杆10和滑台3位于底座1的相对侧。
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部设置了支腿2,并且还在一侧开设了凹槽,在底座1的中间位置上开设了凹槽,滑台3滑动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滑台3具有高度渐变的三个承载面4,承载面4上放置待测件5,第一顶杆6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第一顶杆6的一个端部与待测件5的沟底保持接触,第二顶杆7滑动设置在底座1的凹槽内,并且一个端部与的待测件5的另一侧沟底保持接触,第一顶杆6和第二顶杆7分别与待测件5的相对沟底保持接触;百分表8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推杆9穿过贯穿孔后可以与百分表8的输入伸缩端保持接触,连杆10的一端与第二顶杆7连接,另一端与推杆9连接,这样就能实现第二顶杆7和推杆9在相同方向上的同步运动,由于连杆10的运动方向与滑台3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为了表面连杆10和滑台3之间出现干涉,将连杆10和滑台3设置在底座1的两侧。本发明中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并且能对待测件5的沟底上中下三个位置上的尺寸进行测量,进而通过与标准件的数值的对比得出待测件5的加工误差。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二顶杆7在凹槽内受到摩擦力和推杆9在贯穿孔内受到摩擦力,可以使第二顶杆7与凹槽的侧壁具有间隙,使推杆9和贯穿孔的侧壁具有间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先将标准件放置在承载面4上,然后将第一顶杆6和第二顶杆7将标准件夹持住,然后调整百分表8;然后工人移动第二顶杆7取下标准件,放入待测件5,然后再人工推动第二顶杆7,第二顶杆7与第一顶杆6将待测件5夹持住后,从百分表8上可以得出待测件5的加工误差。
如图2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还包括自动复位组件,自动复位组件包括:
挡板11,设于底座1上,挡板11和第二顶杆7位于底座1的相对侧;
弹簧12,设于连杆10和挡板11之间,且一端与连杆10连接,另一端与挡板11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人工的操作,可以设置自动复位组件,自动复位组件包括挡板11和弹簧12,挡板11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挡板11和第二顶杆7位于底座1的相对侧,弹簧12设置在连杆10和挡板11之间,当第二顶杆7远离待测件5时,连杆10会在第二顶杆7的带动下远离挡板11,进而弹簧12会受力,当然人松手后,弹簧12会带着连杆10靠近挡板11,进而能实现第二顶杆7靠近待测件5,这种设置方式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操作性。
如图2~图4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
转板13,设于底座1上且开设有转孔;
摇杆14,穿设于转孔内且两端均从转孔内穿出;
凸轮15,固设于摇杆14的端部且与连杆10保持接触,凸轮15的转动推动连杆10在底座1上的往复滑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人在操作第二顶杆7时会造成第二顶杆7的污染,进而污染待测件5,可以在装置内设置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转板13、摇杆14和凸轮15,转板13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开设转孔,摇杆14穿设在转孔内并与转板13转动连接,摇杆14两端都从转孔内穿出,凸轮15设置在要干的一端并且与连杆10保持接触,由于凸轮15的边缘直径不同,因此当工人在转动摇杆14的时候,凸轮15的边缘就能够实现连杆10的往复移动,连杆10的往复移动会引起第二顶杆7和推杆9的移动,进而能实现第二顶杆7可以接触到待测件5的沟底和推杆9推顶百分表8的输入伸缩端。驱动组件和自动复位组件的配合更方便了工人的操作,提高了待测件5的检测效率。
如图2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弹簧12和挡板11为两个且一一对应,凸轮15位于两个弹簧12之间。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连杆10稳定的往复移动,可以将弹簧12设置成两个,并且将凸轮15设置在两个弹簧12之间,即凸轮15与连杆10的接触位置位于两个弹簧12与连杆10的连接位置之间,这样能保证两个弹簧12受到同样大小的力,实现相同距离的拉伸,进而避免第二顶杆7与凹槽的内壁出现摩擦,降低了第二顶杆7的寿命。
如图3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摇杆14呈L型,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16,摇杆14在两个限位块16之间摆动。
本实施例中,摇杆14呈L型,并且摇杆14的一端朝向底座1的上方设置,便于人的操作;在底座1上设置两个限位块16,摇杆14的一部分在两个限位块16之间进行摆动,这样就能避免人转动过度而造成弹簧12的破坏,或者引起第二顶杆7猛烈撞击待测件5而引起待测件5的破坏。
如图1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贯穿孔为长条方孔。
本实施例中,由于推杆9需要在贯穿孔内滑动,因此可以将贯穿孔设置成长条方孔。
如图1~图4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底座1底部设有连板17,连板17开设有滑孔,连杆10穿设于滑孔内。
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部设置连板17,连板17为两个并且间隔设置,连板17上开设滑孔,连杆10穿设在滑孔内,连杆10借助连板17滑动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这样的设置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还能保证连杆10在滑动的时候不会受到外物的干扰。
如图1~图3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还包括安装座18,安装座18设于底座1上且开设有夹持孔,百分表8的输入伸缩端穿过夹持孔设置。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8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开设了夹持孔,百分表8的输入伸缩端穿过夹持孔设置,由于百分表8的输入伸缩端分为移动部和固定部,固定部穿设在夹持孔内,这样就能保证百分表8在受到推杆9的推顶时不会出现移动,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如图1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还包括支座19,支座19可拆卸的设于底座1上,第一顶杆6的另一端设于底座1上。
本实施例中,支座1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1上,支座19上开设卡孔,并且卡孔的内壁上开设螺纹孔,螺纹孔贯穿至支座19的外部,第一顶杆6的端部穿设在卡孔内,并且借助穿入螺纹孔内的锁紧螺钉与支座19保持连接。
如图1~图4所示,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还提出了还包括导轨20,导轨20设于底座1上,滑台3滑动设于导轨20上。
本实施例中,导轨20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滑台3滑动设置在导轨20上,能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大大降低滑台3受到的摩擦力,为了保证滑台3不会轻易的从导轨20上脱出,可以在导轨20上开设燕尾槽,滑台3利用燕尾槽结构能保持在导轨20上的唯一一个移动自由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具有支腿(2)、贯穿孔和凹槽;
滑台(3),滑动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滑台(3)设有高度渐变的多个承载面(4),所述承载面(4)用于放置待测件(5);
第一顶杆(6),固设于所述底座(1)上且端部用于与待测件(5)的沟底接触;
第二顶杆(7),滑动设于所述凹槽内且端部用于所述待测件(5)的另一侧沟底接触;
百分表(8),设于所述底座(1)上且输入伸缩端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上方;
推杆(9),滑动设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推杆(9)用于推顶所述输入伸缩端;以及
连杆(10),滑动设于所述底座(1)上,且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顶杆(7),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杆(9),所述连杆(10)用于实现所述推杆(9)和所述第二顶杆(7)的同步运动,所述连杆(10)和滑台(3)位于所述底座(1)的相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复位组件,所述自动复位组件包括:
挡板(11),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挡板(11)和所述第二顶杆(7)位于所述底座(1)的相对侧;
弹簧(12),设于所述连杆(10)和所述挡板(11)之间,且一端与所述连杆(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转板(13),设于所述底座(1)上且开设有转孔;
摇杆(14),穿设于所述转孔内且两端均从所述转孔内穿出;
凸轮(15),固设于所述摇杆(14)的端部且与所述连杆(10)保持接触,所述凸轮(15)的转动推动所述连杆(10)在所述底座(1)上的往复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2)和所述挡板(11)为两个且一一对应,所述凸轮(15)位于两个所述弹簧(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14)呈L型,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16),所述摇杆(14)在两个所述限位块(16)之间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为长条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连板(17),所述连板(17)开设有滑孔,所述连杆(10)穿设于所述滑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18),所述安装座(18)设于所述底座(1)上且开设有夹持孔,所述百分表(8)的输入伸缩端穿过所述夹持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座(19),所述支座(19)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顶杆(6)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底座(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20),所述导轨(20)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滑台(3)滑动设于所述导轨(20)上。
CN202110165600.3A 2021-02-06 2021-02-06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Pending CN112797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5600.3A CN112797871A (zh) 2021-02-06 2021-02-06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5600.3A CN112797871A (zh) 2021-02-06 2021-02-06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871A true CN112797871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14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5600.3A Pending CN112797871A (zh) 2021-02-06 2021-02-06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78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2679A (zh) * 2023-08-22 2023-09-19 四川明泰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qfp封装芯片多面引脚尺寸半自动检测检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2679A (zh) * 2023-08-22 2023-09-19 四川明泰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qfp封装芯片多面引脚尺寸半自动检测检具
CN116772679B (zh) * 2023-08-22 2023-10-24 四川明泰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qfp封装芯片多面引脚尺寸半自动检测检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7871A (zh)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CN214223945U (zh) 内环跨球距及沟底间距测量仪
CN203587015U (zh) 一种用于测量叶片封严槽深度的量具
CN206073925U (zh) Fai20自动化测试设备
CN210036535U (zh) 发动机连杆高度检具
CN219549975U (zh) 一种调节机构及测绘装置
CN218673405U (zh) 一种用于装夹铜公四角检测的检测结构
CN217520373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安装孔位位置度检测装置
CN215064236U (zh) 一种汽车悬架球销球心高度检具
CN212620532U (zh) 一种大手动测量装置
CN214502313U (zh) 光学镜片用厚度测量装置
CN214213562U (zh) 一种快速定位工装
CN209672994U (zh) 轴瓦定位唇检具
CN210322251U (zh) 一种台灯照度等级测试装置
CN215791175U (zh) 一种塑胶件高度测量治具
CN215217461U (zh) 回转体阀块圆周槽检测装置
CN220708249U (zh) 一种用于测量端拾器吸盘位置的测量机构
CN220339275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测量装置
CN217930212U (zh) 一种曲轴检测定位夹紧装置
CN211012770U (zh) 一种轴承套圈的外径测量装置
CN216159845U (zh) 一种精准轴承高效测量装置
CN108180818A (zh) 一种测量l型工件平面度垂直度的高精度检测仪
CN219455014U (zh) 一种检测工装
CN218905079U (zh) 一种工程机械阀体检测用辅助定位装置
CN211262107U (zh) 一种孔平面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