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7489A - 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7489A
CN112797489A CN202011613674.0A CN202011613674A CN112797489A CN 112797489 A CN112797489 A CN 112797489A CN 202011613674 A CN202011613674 A CN 202011613674A CN 112797489 A CN112797489 A CN 112797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opening
air
people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136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7489B (zh
Inventor
孙品品
李松
牛天威
吴佳钉
郑娟
袁科杰
夏治新
王明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136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7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7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新风控制方法包括:依据接收到的开启指令控制空调器进入新风模式;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获取人相对于室内机的位置;依据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室内机的位置控制第一新风口开启和/或第二新风口开启和/或第三新风口开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进风通道打开,并根据室内的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室内机的位置来控制第一新风口、第二新风口及第三新风口的开启和关闭,能够在给室内输入新风的同时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家用空调多是在封闭环境内使用,长时间运行室内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气质量差。为解决此类问题,使室内空气长期维持在舒适的水平,需要从室外引进足量的清新空气以补充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此开发带新风功能的空调器,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市面上的空调器无法在输入室外新风的同时提高用户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输入室外新风的同时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上,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进风通道及蜗壳,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蜗壳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蜗壳内,所述壳体具有进风面、面板面及导风面,所述面板面一侧与所述进风面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风面连接,所述导风面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所述面板面设置有第二新风口,所述进风面上设置进风口及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的第三新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均选择性地与所述蜗壳连通;所述新风控制方法包括:
依据接收到的开启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新风模式;
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
获取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位置;
依据所述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进风通道打开,并根据室内的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室内机的位置来控制第一新风口、第二新风口及第三新风口的开启和关闭,能够在给室内输入新风的同时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人数数量是否小于预设人数;
若所述人数数量小于所述预设人数则判断每个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位置;
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的步骤包括:
判断第一区域内是否有人;其中第一区域表示所述第一新风口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
判断第二区域内是否有人;其中第二区域表示所述第二新风口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
若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均有人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关闭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有人且所述第二区域无人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无人且所述第二区域有人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导通、所述第二新风口关闭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均无人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器是否开启无风感模式;
若所述空调器开启无风感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关闭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若所述空调器未开启无风感模式则执行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的步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装置,应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进风通道及蜗壳,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蜗壳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蜗壳内,所述壳体具有进风面、面板面及导风面,所述面板面一侧与所述进风面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风面连接,所述导风面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所述面板面设置有第二新风口,所述进风面上设置有第三新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均选择性地与所述蜗壳连通;所述新风控制装置包括:
新风开启模块,依据接收到的开启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新风模式;
人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位置;
依据所述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及控制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进风通道及蜗壳,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蜗壳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蜗壳内,所述壳体具有进风面、面板面及导风面,所述面板面一侧与所述进风面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风面连接,所述导风面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所述面板面设置有第二新风口,所述进风面上设置有第三新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均选择性地与所述蜗壳连通;所述控制器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新风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及控制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进风通道及蜗壳,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蜗壳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蜗壳内,所述壳体具有进风面、面板面及导风面,所述面板面一侧与所述进风面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风面连接,所述导风面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所述面板面设置有第二新风口,所述进风面上设置有第三新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及所述第三新风口均选择性地与所述蜗壳连通;
在所述空调器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依据室内的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位置开启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
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蜗壳上设置有第一导风口、第二导风口及第三导风口;所述第一导风口与所述第一新风口选择性地连通,使所述第一新风口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导风口与所述第二新风口选择性地连通,使所述第二新风口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导风口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三新风口连通,使所述第三新风口开启或关闭。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导风口,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新风口。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导风口,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风口处设置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导风口,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新风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应用到室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组成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步骤S600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步骤S630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装置的组成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00-室内机;110-壳体;111-进风面;112-面板面;113-导风面;114-第一新风口;115-第二新风口;116-第三新风口;117-进风口;120-蜗壳;121-第一导风口;122-第二导风口;123-第三导风口;124-第一挡板;125-第二挡板;126-第三挡板;200-控制器;300-红外传感器;20-新风控制装置;21-新风开启模块;22-风感判断模块;23-无风感模块;24-人数获取模块;25-位置获取模块;26-新风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能够输入室外新风的同时提高用户体验感。
空调器10包括室内机100及室外机(图未示),通常情况下室外机安装在室外,室内机100一般安装在室内,通过室内机100内的换热器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常见的,当空调器10运行制冷模式时,室内机100对室内空气制冷。当空调器10运行制热模式时,室内机100对室内空气制热。由于在开启空调器10时,室内常处于封闭状态,长期运行会导致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导致空气质量变成。为了使室内空气长期维持在舒适的水平内,需要从室外引进足量的室外空气以补充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进风通道(图未示)及蜗壳120,进风通道与蜗壳120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蜗壳120内,壳体110具有进风面111、面板面112及导风面113,面板面112一侧与进风面111连接,另一侧与导风面113连接,导风面113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114、面板面112设置有第二新风口115,进风面111上设置有第三新风口116,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均选择性地与蜗壳120连通;
在空调器10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依据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开启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和/或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116。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开始新风模式时,进风通道开启,室内新风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到蜗壳120内,在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三个中任意一个打开使室外新风能够进入室内从而补充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室外新风从进风通道进入到蜗壳120内后,可以从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中进入到室内。当室外新风从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直接进入室内时,会和室内空气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差。
例如:一般情况在室外温度较高时会开启制冷模式,当前室内空气的温度会比室外新风的温度低,将室外新风直接从第一新风口114或第二新风口115通入到室内后,解决了含氧量的同时会导致整个室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如果室外新风直接吹到人身上会用户体验感差,降低室内舒适度较差。
同样的,一般情况在室外温度较低时会开启制热模式,当前室内空气的温度会比室外新风的温度高,将室外新风直接从第一新风口114或第二新风口115通入到室内后,解决了含氧量的同时会导致整个室内空气的温度降低,如果室外新风直接吹到人身上会用户体验感差,降低室内舒适度较差。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面111设置有进风口117,第三新风口116靠近进风口117,从第三新风口116进入的室外新风能够从进风口117进入到室内机100内,进入室内机100的换热器换热后重新进入到室内能够使进入到室内的室外新风能够达到舒适的温度。
由此可见,由于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应尽可能让人避免在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新风覆盖的范围内,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是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内有人,则第一新风口114应该关闭。同样的,如果是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内有人则第二新风口115应该关闭。
除此之外,当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不大,也就是说室外温度与室内温度基本相等时,可以无需打开第三新风口116无需将进入到室内的室外新风进行换热处理。
请参阅图4,为了方便描述,定义从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为第一区域,从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为第二区域,室内除了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其他区域为第三区域。在图4中OA段表示第一区域,AB段表示第二区域,BC段表示第三区域。
先以室内所有人在同一区域为例对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的开闭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当所有人均在第一区域内时,为了避免室外新风直接吹到人,第一新风口114关闭、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当所有人均在第二区域内使,同样的为了避免室外新风直接吹到人,第二新风口115关闭、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当所有人都在第三区域内时,表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均无人,此时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均开启。
容易理解的是,从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吹入的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中任意一个开启时应该保证第三新风口116也开启,使从吹入至室内的室外新风能够在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当所有人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中任意两个区域时有如下情况:
当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内有人,第三区域内无人时,此时应避免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人身上同时避免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二区域内的人身上关闭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同时为了保证有室外新风能够进入到室内从而开启第三新风口116。也就是说,当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内有人,第三区域内无人时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关闭,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当第一区域及第三区域内有人,第二区域内无人时,此时应避免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人身上关闭第一新风口114,同时为了保证有室外新风能够进入到室内从而开启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也就是说,当第一区域及第三区域内有人,第二区域内无人时第一新风口114关闭,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当第一区域无人,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内有人时,此时应避免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二区域内的人身上关闭第二新风口115,同时为了保证有室外新风能够进入到室内从而开启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三新风口116。也就是说,当第一区域无人,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内有人时第二新风口115关闭,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当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内均有人时此时应避免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人身上同时避免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二区域内的人身上关闭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同时为了保证有室外新风能够进入到室内从而开启第三新风口116。也就是说,当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内均有人时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关闭,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由此可见,当空调器10进入到新风模式后,由于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可以根据风避人的原则,第一区域内如果有人则第一新风口114关闭,第二区域内如果有人则第二新风口115关闭。
上述方式一般应用到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在人数较多时将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全部打开能够加快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混合的速度,提高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提升用户体验感。
通入室外新风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当室内人数越多时对氧气含量的需求越大,在保证氧气含量的基础上提升室内的舒适度,上述控制过程适用于室内的人数数量较少的情况,由于室内的人数数量较少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少,可以开启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中的至少一个。当室内的人数数量较多时为了保证室内的氧气含量需要适当的牺牲舒适度将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同时打开。
也就是说,在能够保证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前提上考虑室内的舒适度如果二者发生冲突应先兼顾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蜗壳120上设置有第一导风口121、第二导风口122及第三导风口123;第一导风口121与第一新风口114选择性地连通,使第一新风口114开启或关闭;第二导风口122与第二新风口115选择性地连通,使第二新风口115开启或关闭;第三导风口123选择性地与第三新风口116连通,使第三新风口116开启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开启第一新风口114时控制第一导风口121与第一新风口114导通,使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当需要关闭第一新风口114时控制第一导风口121与第一新风口114截止,使第一新风口114关闭。
同样的,当需要开启第二新风口115时控制第二导风口122与第二新风口115导通,使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当需要关闭第二新风口115时控制第二导风口122与第二新风口115截止,使第二新风口115关闭。
同样的,当需要开启第三新风口116时控制第三导风口123与第三新风口116导通,使第三新风口116开启。当需要关闭第三新风口116时控制第三导风口123与第三新风口116截止,使第三新风口116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除此之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在蜗壳120上设置开口,开口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选择性地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口121处设置有第一挡板124,第一挡板124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第一导风口121,从而开启或关闭第一新风口114。
当需要开启第一新风口114时,第一挡板124打开第一导风口121使第一导风口121与第一新风口114导通。当需要关闭第一新风口114时,第一挡板124关闭第一导风口121使第一导风口121与第一新风口114截止。也就是说,控制第一挡板124开启即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开启,控制第一挡板124关闭即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关闭。
容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当蜗壳120上只有一个开口时,第一挡板124设置在第一新风口114处,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一新风口1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口122处设置有第二挡板125,第二挡板125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第二导风口122,从而开启或关闭第二新风口115。
同样的,当需要开启第二新风口115时,第二挡板125打开第二导风口122使第二导风口122与第二新风口115导通。当需要关闭第二新风口115时,第二挡板125关闭第二导风口122使第二导风口122与第二新风口115截止。也就是说,控制第二挡板125开启即控制第二新风口115开启,控制第二挡板125关闭即控制第二新风口115关闭。
容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当蜗壳120上只有一个开口时,第二挡板125设置在第二新风口115处,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二新风口1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风口123处设置有第三挡板126,第三挡板126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第三导风口123,从而开启或关闭第三新风口116。
当需要开启第三新风口116时,第三挡板126打开第三导风口123使第三导风口123与第三新风口116导通。当需要关闭第三新风口116时,第三挡板126关闭第三导风口123使第三导风口123与第三新风口116截止。也就是说,控制第三挡板126开启即控制第三新风口116开启,控制第三挡板126关闭即控制第三新风口116关闭。
容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当蜗壳120上只有一个开口时,第三挡板126设置在第三新风口116处,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第三新风口116。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10还包括控制器200及红外传感器300,红外传感器300与控制器200连接,红外传感器300用于检测室内的人数及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并将人数数量及每个人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发送给控制器200。控制器200与第一挡板124、第二挡板125及第三挡板126连接,根据人数数量及每个人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控制第一挡板124、第二挡板125及第三挡板126开启或关闭。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进入到新风模式后,红外传感器300检测室内的人数数量及每个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并发送给控制器200,控制器200根据室内的人数数量及每个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控制第一挡板124、第二挡板125及第三挡板126开启或关闭,当第一区域内有人时控制第一挡板124关闭从而关闭第一新风口114,当第二区域内有人时控制第二挡板125关闭从而关闭第二新风口115,能避免未经换热的室外新风直接吹到人身上,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及提高了室内的舒适度。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上,能够在向室内输入室外新风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为了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照第一实施例。
具体步骤如下:
请参阅图6,步骤S100,依据接收到的开启指令控制空调器10进入新风模式。
新风模式是指进风通道打开,室外新风通过进风通道进入到蜗壳120内,使室外新风能够进入到室内。其中开启指令可以是用户自身触发的,当用户感知室内空气不新鲜时可以触发开启指令开启新风模式。开启指令也可以是空调器10自动触发的,当空调器10检测到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低于预设值时触发开启指令使空调器10进入到新风模式。
步骤S200,判断空调器10是否开启无风感模式。
当空调器10处于无风感模式时,空调器10的导风门关闭,导风门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从出风孔中有微量的风吹出。
步骤S300,若空调器10开启无风感模式则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关闭、第二新风口115关闭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开启无风感模式时说明在未开启新风模式时室内有空气循环,由于第三新风口116吹出的室外新风会通过进风口117重新进入到室内机100内进行换热后再进入到室内,将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关闭,第三新风口116打开能够使室内的空气保持在舒适的温度区间内,保证室内的舒适度。
步骤S400,若空调器10未开启无风感模式则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10未开启无风感模式时说明当前室内无空气循环,获取可以根据室内的人数数量根据室内的人数数量判断需要开启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
步骤S500,获取人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室内环境划分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人位于不同的区域内时,开启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500与步骤S400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S400在执行步骤S500,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500再执行步骤S400。
步骤S600,依据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和/或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和/或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容易理解的是,从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之间具有一定的温度差,应该避免从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直接吹到人周围,因此需要根据人在室内的位置从而来控制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中的哪个或者哪几个开启。
请参阅图7,其中,步骤S600可以包括步骤S610、步骤S620、步骤S630及步骤S640。
步骤S610,判断人数数量是否小于预设人数。
室内的人数数量影响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的情况,如果是室内的人数数量较多时应该增加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混合速度,提高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如果室内的人数数量较少,对氧气的需求较少,则应遵循风避人的原则开启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中的至少一个。
预设人数可以根据室内的面积进行设定,如果室内面积较大,预设人数可以设置成一个较大的数字,如果室内面积较小则设置成一个较小的数字。
一般情况下预设人数为3。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均以预设人数是3为例进行描述。
步骤S620,若人数数量小于预设人数则判断每个人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人数数量小于预设人数时说明对室外新风的需求不大,该情况下可以尽量避免室外新风直接吹在人的周围,提升用户体验感。
步骤S630,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10开启新风模式时,进风通道已经开启,在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打开保证有室外新风进入到室内。
由于从第三新风口116吹出的室外新风会通过进风口117重新进入到室内机100中进行换热后吹出,使该室外新风在吹出时与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差不大,在保证有室外新风输出的情况下同时提升了室内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8,其中,步骤S630可以包括步骤S631、步骤S632、步骤S633、步骤S634、步骤S635及步骤S636。
步骤S631,判断第一区域内是否有人;其中第一区域表示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人体表面的体温来判断第一区域内是否有人,由于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新风覆盖第一区域,如果第一区域内有人,并关闭第一新风口114避免室外新风直接吹到人周围。
步骤S632,判断第二区域内是否有人;其中第二区域表示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
同样的,通过人体表面的体温来判断第二区域内是否有人,由于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新风覆盖第二区域,如果第二区域内有人,并关闭第二新风口115避免室外新风直接吹到人周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6310与步骤S632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S631在执行步骤S632,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632再执行步骤S631。
步骤S633,若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均有人则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关闭、第二新风口115关闭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一共被划分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当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有人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有人,第三区域无人,二是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均有人,由于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无法覆盖第三区域,因此第三区域内有人或无人不影响对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的控制。
当预设人数为3时,说明在该种情况下是第一区域内有一个人且第二区域内有一个人。
容易理解的是,当预设人数为其他数量时保证第一区域内及第二区域内有人即可,至于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内的数量不作限定。
例如:当预设人数为4时,可能是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各一人,也有可能是,第一区域二人、第二区域一人、第三区域无人,也有可能是第一区域一人、第二区域二人、第三区域无人。当预设人数为其他数量时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内的人数数量可以以此类推。
若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内均有人时,应避免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人周围,同时也应避免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二区域内的人周围,此时应该关闭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仅打开第三新风口116。
步骤S634,若第一区域有人且第二区域无人则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关闭、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同样的,当第一区域有人且第二区域无人也有两种情况,第一区域有人且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无人,或者是第一区域及第三区域有人且第二区域无人。至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内人数数量的分配与步骤S634中相同,可以按照步骤S634中类推。
当第一区域内有人时,应避免从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人周围应该关闭第一新风口114,由于第二区域内无人可以开启第二新风口115。
步骤S635,若第一区域无人且第二区域有人则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导通、第二新风口115关闭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同样的,当第一区域无人且第二区域有人也有两种情况,第一区域及第三区域无人且第二区域有人,或者是第一区域无人且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有人。至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内人数数量的分配与步骤S634中相同,可以按照步骤S634中类推。
当第二区域内有人时,应避免从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吹到位于第一区域内的人周围应该关闭第二新风口115,由于第一区域内无人可以开启第一新风口114。
步骤S636,若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均无人则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开启、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当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内均人时说明此时人全部在第三区域内,第一新风口114及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室外新风不会直接吹到第三区域因此可以将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均开启,加快室外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混合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7,步骤S640,若人数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人数则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开启、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当室内的人数数量大于预设数量时,说明当前室内的人数数量较多,对室外新风的需求较大,为了保证室内的氧气含量需要适当的牺牲舒适度将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同时打开。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开启指令后,控制进风通道打开,并判断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内是否有人,根据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内是否有人来控制第一新风口114、第二新风口115及第三新风口116的开启和关闭,能够给室内输入新风的同时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控制装置20,新风控制装置20包括:
新风开启模块21,依据接收到的开启指令控制空调器10进入新风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步骤S100可以由新风开启模块21执行。
风感判断模块22,用于判断空调器10是否开启无风感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步骤S200可以由判断模块执行。
无风感模块23,用于若空调器10开启无风感模式则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关闭、第二新风口115关闭及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步骤S300可以由无风感模块23执行。
人数获取模块24,用于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步骤S400可以由人数获取模块24执行。
位置获取模块25,用于获取人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步骤S500可以由位置获取模块25执行。
新风控制模块26,用于依据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室内机100的位置控制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和/或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和/或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方法的步骤S600及其子步骤可以由新风控制模块26执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20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控制器2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单片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嵌入式ARM等芯片,控制器20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1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以存储可供控制器200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控制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是独立的外部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存储器还可以与控制器200集成设置,例如存储器可以与控制器200集成设置在同一个芯片内。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新风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器(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包括室内机(100),所述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进风通道及蜗壳(120),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蜗壳(120)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蜗壳(120)内,所述壳体(110)具有进风面(111)、面板面(112)及导风面(113),所述面板面(112)一侧与所述进风面(11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风面(113)连接,所述导风面(113)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114)、所述面板面(112)设置有第二新风口(115),所述进风面(111)上设置进风口(117)及靠近所述进风口(117)设置的第三新风口(116),所述第一新风口(114)、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均选择性地与所述蜗壳(120)连通;所述新风控制方法包括:
依据接收到的开启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10)进入新风模式;
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
获取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100)的位置;
依据所述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100)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100)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人数数量是否小于预设人数;
若所述人数数量小于所述预设人数则判断每个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100)的位置;
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的步骤包括:
判断第一区域内是否有人;其中第一区域表示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
判断第二区域内是否有人;其中第二区域表示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吹出的新风覆盖的区域;
若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均有人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关闭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有人且所述第二区域无人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无人且所述第二区域有人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导通、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关闭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每个人的位置至少控制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均无人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开启、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100)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的步骤还包括:
若所述人数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人数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开启、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器(10)是否开启无风感模式;
若所述空调器(10)开启无风感模式则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关闭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若所述空调器(10)未开启无风感模式则执行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的步骤。
9.一种新风控制装置,应用于空调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包括室内机(100),所述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进风通道及蜗壳(120),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蜗壳(120)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蜗壳(120)内,所述壳体(110)具有进风面(111)、面板面(112)及导风面(113),所述面板面(112)一侧与所述进风面(11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风面(113)连接,所述导风面(113)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114)、所述面板面(112)设置有第二新风口(115),所述进风面(111)上设置有第三新风口(116),所述第一新风口(114)、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均选择性地与所述蜗壳(120)连通;所述新风控制装置(20)包括:
新风开启模块(21),依据接收到的开启指令控制所述空调器(10)进入新风模式;
人数获取模块(24),用于获取室内的人数数量;
位置获取模块(25),用于获取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100)的位置;
依据所述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100)的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包括室内机(100)及控制器(200),所述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进风通道及蜗壳(120),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蜗壳(120)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蜗壳(120)内,所述壳体(110)具有进风面(111)、面板面(112)及导风面(113),所述面板面(112)一侧与所述进风面(11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风面(113)连接,所述导风面(113)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114)、所述面板面(112)设置有第二新风口(115),所述进风面(111)上设置有第三新风口(116),所述第一新风口(114)、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均选择性地与所述蜗壳(120)连通;所述控制器(200)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控制方法。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包括室内机(100),所述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进风通道及蜗壳(120),所述进风通道与所述蜗壳(120)连接,用于将室外新风通入至所述蜗壳(120)内,所述壳体(110)具有进风面(111)、面板面(112)及导风面(113),所述面板面(112)一侧与所述进风面(11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导风面(113)连接,所述导风面(113)上设置有第一新风口(114)、所述面板面(112)设置有第二新风口(115),所述进风面(111)上设置有第三新风口(116),所述第一新风口(114)、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及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均选择性地与所述蜗壳(120)连通;
在所述空调器(10)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依据室内的人数数量及人相对于所述室内机(100)的位置开启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开启和/或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和/或所述第三新风口(11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20)上设置有第一导风口(121)、第二导风口(122)及第三导风口(123);所述第一导风口(121)与所述第一新风口(114)选择性地连通,使所述第一新风口(114)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导风口(122)与所述第二新风口(115)选择性地连通,使所述第二新风口(115)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导风口(123)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三新风口(116)连通,使所述第三新风口(116)开启或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口(121)处设置有第一挡板(124),所述第一挡板(124)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导风口(121),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新风口(114)。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口(122)处设置有第二挡板(125),所述第二挡板(125)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导风口(122),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口(115)。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风口(123)处设置有第三挡板(126),所述第三挡板(126)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导风口(123),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新风口(116)。
CN202011613674.0A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12797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3674.0A CN112797489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3674.0A CN112797489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489A true CN112797489A (zh) 2021-05-14
CN112797489B CN112797489B (zh) 2022-03-29

Family

ID=7580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13674.0A Active CN112797489B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74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692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891A (zh) * 2011-04-13 2012-10-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EP3088807A1 (en) * 2015-04-27 2016-11-02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CN107421083A (zh) * 2017-07-29 2017-12-01 佛山市毅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空调的温度管理系统
CN109631266A (zh) * 2019-01-04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8794565U (zh) * 2018-05-04 2019-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室内机
CN110578964A (zh) * 2019-09-19 2019-12-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290298U (zh) * 2019-08-16 2020-08-18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4891A (zh) * 2011-04-13 2012-10-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EP3088807A1 (en) * 2015-04-27 2016-11-02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CN107421083A (zh) * 2017-07-29 2017-12-01 佛山市毅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空调的温度管理系统
CN208794565U (zh) * 2018-05-04 2019-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及其室内机
CN109631266A (zh) * 2019-01-04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1290298U (zh) * 2019-08-16 2020-08-18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110578964A (zh) * 2019-09-19 2019-12-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692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489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10374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吐出気流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3574837B (zh) 空调静音模式启动方法及空调
CN107514686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7489B (zh) 一种新风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103840B (zh) 车载顶置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1878894A (zh) 空调器和新风机的协同控制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CN109945441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344647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2013401A (ja) 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の通気構造
KR20090017311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H0710402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S63143441A (ja) 空気調和機用人体位置検出装置
CN115183428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575846B2 (ja) 車両空調用制御装置
JPH0526508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70014275A (ko) 퀵 모드 기능이 부가된 차량용 공조제어장치 및 그제어방법
CN115930285A (zh) 新风浴霸控制方法、新风浴霸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64050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6182263A (zh) 立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JPH0445734B2 (zh)
CN117537406A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7804046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空调器
JP2000009323A5 (zh)
CN114183815A (zh) 一种降噪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2000009323A (ja) 温風暖房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