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9547A - 镜片、镜片坯件及眼睛佩戴物 - Google Patents

镜片、镜片坯件及眼睛佩戴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9547A
CN112789547A CN201980063529.9A CN201980063529A CN112789547A CN 112789547 A CN112789547 A CN 112789547A CN 201980063529 A CN201980063529 A CN 201980063529A CN 112789547 A CN112789547 A CN 112789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ens
substrate
characteristic changing
chang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3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彦坂英一郎
冈田好信
青野晓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789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95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8Auxiliary lenses; Arrangements for varying focal length
    • G02C7/081Ophthalmic lenses with variable focal length
    • G02C7/083Electrooptic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10Bifocal lenses; Multifocal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20Diffractive and Fresnel lenses or lens por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yeglasse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镜片具备:透明的第一基板;透明的第二基板,以在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一基板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以及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分开设置,其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

Description

镜片、镜片坯件及眼睛佩戴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片、镜片坯件及眼睛佩戴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进行着使用者能够戴在身上的电子设备的开发。该电子设备的例子包括:具有能够利用电压来切换度数的区域的眼睛佩戴物(例如,电子眼镜)(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的眼睛佩戴物的镜片具有:透明的第一基板,在一侧的面配置有透明的第一电极;透明的第二基板,在一侧的面配置有透明的第二电极;以及液晶层,配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体而言,在第一基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形成有同心圆状的多个凸条的衍射区域。液晶层配置于在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衍射区域相对的位置。
液晶层构成为,其折射率根据是否施加有电压而相应地变化。若液晶层的折射率对应于是否对液晶层施加有电压而发生了变化,则镜片中的与液晶层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作“光学特性变化部”)的度数发生变化。在这样的以往结构中,镜片能够实现以下两种度数:未对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的度数、以及对液晶层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度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32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那样的镜片中,期待能使可实现的度数的种类增加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增加可实现的度数的种类的技术。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镜片具备:透明的第一基板;透明的第二基板,以在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一基板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以及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分开设置,其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镜片坯件具备:坯件部;以及上述的镜片,该镜片与坯件部作为一体而形成。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眼睛佩戴物具备:上述的镜片;镜框,保持镜片;以及控制部,控制对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及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的电压施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增加可实现的度数的种类。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子眼镜的立体图。
图2是电子眼镜的内部电路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镜片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镜片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A是用于说明电极的配置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5B是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5C是第二电极的示意图。
图5D是第三电极的示意图。
图5E是第四电极的示意图。
图6A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6B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6C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6D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镜片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8A是实施方式3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8B是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8C是第二电极的示意图。
图8D是第三电极的示意图。
图8E是第四电极的示意图。
图9A是实施方式4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9B是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9C是第二电极的示意图。
图9D是第三电极的示意图。
图9E是第四电极的示意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0B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0C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0D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4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1是实施方式5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参考例1的镜片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4A是第一电极及第三电极的示意图。
图14B是第二电极及第四电极的示意图。
图15A是表示参考例1的变形例1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5B是表示参考例1的变形例2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5C是表示参考例1的变形例3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5D是表示参考例1的变形例4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5E是表示参考例1的变形例5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5F是表示参考例1的变形例6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5G是表示参考例1的变形例7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15H是表示参考例1的变形例8的镜片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若干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全篇中,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对相同部件赋予相同附图标记。与附图一同在下面记载的事项是用于说明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事项,并非用于表示唯一的实施方式的事项。
[实施方式1]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镜片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镜片例如被组装于图1所示的电子眼镜G等眼睛佩戴物中。
图1是电子眼镜G的立体图。图2是电子眼镜G的内部电路的框图。
<电子眼镜>
电子眼镜G具有镜框1、一对镜片2、检测部16、控制部17、以及电源18等。镜框1具有前框11、以及一对镜腿14a、14b。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配置前框11的部分作为电子眼镜G的正面(前方)来进行说明。在图1中,以分解图的形式示出右侧用的镜腿14a。
另外,在以下的电子眼镜G、以及电子眼镜G的结构部件的说明中,在无特别说明而使用“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时,所指的是电子眼镜G在使用者可作为眼镜佩戴的展开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各方向。具体而言,电子眼镜G的前后方向是指佩戴时的使用者的前后方向。从比电子眼镜G更靠前方的位置观察电子眼镜G的图相当于电子眼镜G及电子眼镜G的结构部件的主视图。
另外,电子眼镜G的宽度方向是指佩戴时的使用者的左右方向。并且,电子眼镜G的上下方向是指佩戴时的使用者的天地方向。另外,在以下的镜片2、以及镜片2的结构部件的说明中,“厚度方向”与电子眼镜G的前后方向一致。
电子眼镜G的用户(佩戴者)通过对设置于镜框1的检测部16进行操作(例如,接触操作),来切换后述的镜片2的第一区域3中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和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中的至少一个变化部(以下,称作“对象变化部”)的光学特性(度数、折射率、使颜色变化而实现的光的透射率)。在此,通过使折射率变化,从而使得度数发生变化。可以视为,第一特性变化部40相当于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的一例,第二特性变化部50相当于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的一例。另外,也可以视为,第一特性变化部40相当于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的一例,第二特性变化部50相当于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的一例。
当由用户对检测部16进行操作时,控制部17基于该操作,对向对象变化部施加电压的状态(以下,称作“施加状态”)、和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以下,称作“非施加状态”)进行切换。
<镜片>
图3是表示镜片2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另外,图4是表示镜片的结构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在图3中,对于图4所示的镜片2的一部分的部件,仅示出了附图标记。
通过对镜片坯件2Z(也称作“半成品镜片”,参照图5A)实施后加工,来制造镜片2。镜片坯件2Z具有镜片2、以及与镜片2一体地设置的坯件部25(参照图5A的双点划线)。
坯件部25以包围镜片2的方式设置于镜片2的外侧。坯件部25的结构例如与后述的镜片2的第二区域6的结构相同。通过对镜片坯件2Z实施后加工,来将镜片坯件2Z加工成所期望的形状及大小,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外形及大小的镜片2。后加工可以包括对镜片坯件2Z的外周实施切削加工或研磨加工从而加工成镜片2的外形的外形加工。另外,后加工可以包括对镜片坯件2Z的背面实施切削加工或研磨加工从而加工成镜片2的厚度尺寸的背面加工。
在从正面观察电子眼镜G时,一对镜片2以呈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具有彼此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电子眼镜G的右眼用的镜片2进行说明,关于左眼用的镜片2的构成要素,省略其说明。另外,可以将以下的镜片2的说明适当引用于镜片坯件2Z的说明中。
镜片2具有:能够通过电压来切换其度数的第一区域(电活性区域)3、以及配置于第一区域3以外的区域的第二区域6。
对于第一区域3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可以根据镜片2的大小或镜片2的用途等来适当设计。镜片2例如可以是远近两用镜片、中近两用镜片、以及近近两用镜片中的至少一种镜片。另外,如图1所示,在从正面观察镜片2时,第一区域3配置于比镜片2的中央部更靠下侧的位置。
<第一区域>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区域3从后侧(图3中的下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基板31、第一特性变化部40、中间基板32、第二特性变化部50、以及第二基板33等。第一区域3的各部件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
第一区域3在未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的非施加状态下,具有与第二区域6的度数大致相同的度数。
另一方面,第一区域3在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中的至少一个特性变化部施加有电压的施加状态下,具有与第二区域6的度数不同的度数。以下,将仅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称作“第一施加状态”。另外,将仅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称作“第二施加状态”。另外,将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称作“第三施加状态”。
第一区域3在非施加状态、第一施加状态、第二施加状态、以及第三施加状态下具有各状态所对应的度数。
<第一基板>
第一基板31在镜片2中配置于最后方(使用者侧)。第一基板31是具有一对主面(正面及背面)的透明光学元件。第一基板31可以是向第一基板31的厚度方向(以下,简称作“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前方)弯曲成凸状的圆板状。此外,第一基板31的厚度方向与镜片2的各部件中的厚度方向一致。
第一基板31的正面及背面可以是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前方)弯曲成凸状的凸曲面。第一基板31在正面中与第一区域3对应的区域具有第一衍射结构31c。
如图3所示,第一衍射结构31c在正面的中央部具有球冠状的突部311。突部311在从正面观察时为圆形。突部311的中心位置与从正面观察时的第一衍射结构31c(第一区域3)的中心位置重合。
第一衍射结构31c在突部311的外侧具有多个圆环状的突条312。另外,第一衍射结构31c在相邻的突条312彼此之间具有多个圆环状的槽部。第一衍射结构31c由形成为同心圆状且交替形成的多个突条312和多个槽部构成。多个突条312的棱线设置为以突部311的中心(也是第一衍射结构31c的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多个突条312中,越远离突部311则棱线直径越大。
另一方面,多个突条312中,越远离突部311,则相邻的突条312的棱线彼此间的距离(也称作“间距”)越小。此外,突条312可以是在周向上在整周连续的圆环状,也可以是部分圆环状。另外,也可以是,在从正面观察时,突部311的中心位置与第一衍射结构31c的中心位置不同。相邻的突条312的棱线彼此间的间距越小,则在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度数越大。
这样的第一基板31由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优选第一基板31由有机玻璃制成。有机玻璃是包括热固化性聚氨酯类、聚硫氨酯类、聚环氧化物类或者聚环硫化物类的热固化性材料、或者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热可塑性材料、或包括它们的共聚物或者混合物的热固化性(已发生交联反应的)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另外,有机玻璃例如也可以是包括聚碳酸酯类或热可塑性聚氨酯类的热可塑性材料。或者,有机玻璃也可以是碳酸烯丙基二甘醇酯聚合物或共聚物。
此外,第一基板31也可以在背面具有涂镀层(未图示)。可以将设置于第一基板31的背面的涂镀层视为第一基板31的一部分。另外,第一衍射结构31c也可以设置于后述的中间基板32的背面。
<第一特性变化部>
第一特性变化部40从后侧起依次具有:已述的第一衍射结构31c、第一电极41、绝缘膜42、第一液晶模块43、绝缘膜47、以及第二电极48等。
第一特性变化部40在对第一液晶层45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具有规定的度数(以下,称作“第一度数”)。可以配合用户的眼睛的状态来设定第一度数。
<第一电极>
第一电极41设置于第一基板31的正面。也可以在第一电极41与第一基板31之间设置其他部件。也可以视为第一电极41在厚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基板31与第一液晶层45之间。
可以是,第一电极41至少设置于可对第一液晶层45施加电压的区域(第一区域3)中。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对第一液晶层45施加电压,第一电极41也可以不设置于第二区域6。
第一电极41是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电极。第一电极41的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锌(ZnO)。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41由在第一基板31的正面的整个面上设置的透明导电膜411的一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如图5B所示,第一电极41是由在透明导电膜411上形成的狭缝41a包围的部分。
第一电极41由电压施加部41d和连接部41e构成。电压施加部41d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液晶层45相对。连接部41e的第一端部在镜片2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存在于镜片2的外周面中的位于上侧的一半部分即上侧半部。连接部41e的第二端部与电压施加部41d连接。
连接部41e在第一端部具有比其他部分厚的厚壁部41f。这样的厚壁部41f能够增大与设置于前框11的导电部件(未图示)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的第一电极41经由上述导电部件或配线19与电源18连接。
<绝缘膜>
绝缘膜42至少设置于第一电极41的正面。也可以视为绝缘膜42设置于第一电极41与第一液晶模块4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膜42设置于透明导电膜411的正面的整个面。
绝缘膜47设置于第二电极48的背面。也可以视为绝缘膜47设置于第二电极48与第一液晶模块4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膜47设置于后述的透明导电膜481的正面的整个面。
绝缘膜42及绝缘膜47的材料可以是可作为具有透光性的绝缘层使用的公知的材料。绝缘层的材料例如是二氧化硅。
<第一液晶模块>
第一液晶模块43从后侧起依次具有取向膜44、第一液晶层45、以及取向膜46等。
<取向膜>
取向膜44设置于第一液晶层45的背面。取向膜44设置于第一液晶层45的背面的整个面。这样的取向膜44对第一液晶层45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进行控制。
取向膜46设置于第一液晶层45的正面。取向膜46设置于第一液晶层45的正面的整个面。这样的取向膜46对第一液晶层45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进行控制。取向膜44及取向膜46的材料可以是可作为液晶材料的取向膜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取向膜46的材料例如是聚酰亚胺。
<第一液晶层>
第一液晶层45设置于取向膜44与取向膜46之间。也可以视为第一液晶层45设置于第一电极41与第二电极48之间。这样的第一液晶层45含有液晶材料。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根据是否施加有电压而发生变化。若第一液晶层45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则第一液晶层45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或透射率)发生变化。液晶材料例如可以是胆甾型液晶、向列型液晶、或宾主型液晶。
<第二电极>
第二电极48设置于中间基板32的背面。也可以在第二电极48与中间基板32之间设置其他部件。也可以视为第二电极48在厚度方向上设置于中间基板32与第一液晶层45之间。
可以是,第二电极48至少设置于可对第一液晶层45施加电压的区域(第一区域3)中。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对第一液晶层45施加电压,第二电极48也可以不设置于第二区域6。
第二电极48是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电极。第二电极48的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锌(ZnO)。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48由在中间基板32的背面的整个面上设置的透明导电膜481的一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如图5C所示,第二电极48是由在透明导电膜481上形成的狭缝48a包围的部分。
第二电极48由电压施加部48d和连接部48e构成。电压施加部48d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液晶层45相对。电压施加部48d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电极41的电压施加部41d相对。
连接部48e的第一端部在镜片2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露出至外部。镜片2的第二部分22在厚度方向上不与镜片2的第一部分21相对。第二部分22存在于镜片2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连接部48e的第二端部与电压施加部48d连接。连接部48e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电极41的连接部41e相对。
连接部48e在第一端部具有比其他部分厚的厚壁部48f。这样的厚壁部48f能够增大与设置于前框11的导电部件(未图示)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上那样的第二电极48经由上述导电部件或电源线与电源18连接。
<中间基板>
中间基板32在镜片2中设置于第一特性变化部40与第二特性变化部50之间。中间基板32是由具有一对主面(正面及背面)的透明板状部件构成的光学元件。中间基板32可以是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前方)弯曲成凸状的圆板状。中间基板32相当于第三基板的一例。这样的中间基板32的材料与第一基板31的材料相同。
此外,中间基板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光致变色性(调光性)的基板、彩色镜片等经染色的基板、具有偏光性的基板、具有蓝光光线阻隔功能的基板、以及钕对比度镜片(NeoContrast lens)等功能性基板中的任意一种基板。
<第二特性变化部>
第二特性变化部50从后侧起依次具有第三电极51、绝缘膜53、第二液晶模块52、绝缘膜57、第四电极58、以及第二衍射结构33c等。这样的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在厚度方向上相对。另外,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在厚度方向上分开设置(换言之,设置于不同的层)。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在从正面观察时为相同的形状。但是,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在从正面观察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是,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不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在厚度方向上相对。
第二特性变化部50在对第二液晶层55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具有规定的度数(以下,称作“第二度数”)。可以配合用户的眼睛的状态来设定第二度数。
第二度数既可以与第一度数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度数不同。另外,第二度数既可以比第一度数大,也可以比第一度数小。
可以是,在第一度数的绝对值比第二度数的绝对值大的情况下,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面积、比第二特性变化部5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面积小。另外,可以是,在第一度数的绝对值比第二度数的绝对值小的情况下,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面积、比第二特性变化部50的从正面观察时的面积大。
<第三电极>
第三电极51设置于中间基板32的正面。也可以在第三电极51与中间基板32之间设置其他部件。也可以视为第三电极51在厚度方向上设置于中间基板32与第二液晶层55之间。
第三电极51至少设置于可对第二液晶层55施加电压的区域(第一区域3)中即可。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对第二液晶层55施加电压,第三电极51也可以不设置于第二区域6。
第三电极51是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电极。第三电极51的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锌(ZnO)。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极51由在中间基板32的正面的整个面上设置的透明导电膜511的一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如图5D所示,第三电极51是由在透明导电膜511上形成的狭缝51a包围的部分。
第三电极51由电压施加部51d和连接部51e构成。电压施加部51d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液晶层55相对。电压施加部51d在厚度方向上与第四电极58的电压施加部58d相对。
连接部51e的第一端部在镜片2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与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第三部分23存在于镜片2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连接部51e的第二端部与电压施加部51d连接。
连接部51e在第一端部具有比其他部分厚的厚壁部51f。这样的厚壁部51f能够增大与设置于前框11的导电部件(未图示)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上那样的第三电极51经由上述导电部件或电源线与电源18连接。
<绝缘膜>
绝缘膜53设置于第三电极51的正面。也可以视为绝缘膜53设置于第三电极51与第二液晶模块52之间。绝缘膜53设置于透明导电膜511的正面的整个面。这样的绝缘膜53的材料与已述的绝缘膜42的材料相同。
绝缘膜57设置于第四电极58的背面。绝缘膜57设置于后述的透明导电膜581的背面的整个面。这样的绝缘膜57的材料与已述的绝缘膜42的材料相同。
<第二液晶模块>
第二液晶模块52从后侧起依次具有取向膜54、第二液晶层55、以及取向膜56等。
<取向膜>
取向膜54设置于第二液晶层55的背面。取向膜54设置于第二液晶层55的背面的整个面。这样的取向膜54对第二液晶层55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进行控制。取向膜54的材料与已述的取向膜44的材料相同。
取向膜56设置于第二液晶层55的正面。取向膜56设置于第二液晶层55的正面的整个面。这样的取向膜56对第二液晶层55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进行控制。取向膜56的材料与已述的取向膜44的材料相同。
<第二液晶层>
第二液晶层55设置于取向膜54与取向膜56之间。也可以视为第二液晶层55设置于第三电极51与第四电极58之间。这样的第二液晶层55含有液晶材料。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根据是否施加有电压而发生变化。若第二液晶层55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则第二液晶层55的光学特性(折射率)发生变化。液晶材料例如可以是胆甾型液晶或向列型液晶。
<第四电极>
第四电极58设置于第二基板33的背面。也可以在第四电极58与第二基板33之间设置其他部件。也可以视为第四电极58在厚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二基板33与第二液晶层55之间。
可以是,第四电极58至少设置于可对第二液晶层55施加电压的区域(第一区域3)中。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对第二液晶层55施加电压,第四电极58也可以不设置于第二区域6。
第四电极58是具有透光性的透明电极。第四电极58的材料例如是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锌(ZnO)。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电极58由在第二基板33的背面的整个面上设置的透明导电膜581的一部分构成。具体而言,如图5E所示,第四电极58是由在透明导电膜581上形成的狭缝58a包围的部分。
第四电极58由电压施加部58d和连接部58e构成。电压施加部58d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电极41的电压施加部41d、以及第二电极48的电压施加部48d相对。
连接部51e的第一端部在镜片2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露出至外部。镜片2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以及第三部分23相对。第四部分24存在于镜片2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连接部51e的第二端部与电压施加部51d连接。
连接部58e在第一端部具有比其他部分厚的厚壁部58f。这样的厚壁部58f能够增大与设置于前框11的导电部件(未图示)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上那样的第四电极58经由上述导电部件或电源线与电源18连接。
<第二基板>
第二基板33在镜片2中配置于最前方(距使用者远的一侧)。第二基板33是具有一对主面(正面及背面)的透明光学元件。第二基板33可以是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前方)弯曲成凸状的圆板状。
第二基板33的正面及背面可以是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前方)弯曲成凸状的凸曲面。第二基板33在背面中与第一区域3对应的部分具有第二衍射结构33c。
如图3所示,第二衍射结构33c在背面的中央部具有球冠状的突部331。突部331在从正面观察时为圆形。突部331的中心位置与从正面观察时的第二衍射结构33c(第一区域3)的中心位置重合。因此,在从正面观察时,第二衍射结构33c的中心位置与第一衍射结构31c的中心位置重合。换言之,在从正面观察时,第二衍射结构33c的中心、以及第一衍射结构31c的中心位于同一轴上,该轴与厚度方向平行。
第二衍射结构33c在突部331的外侧具有多个圆环状的突条332。另外,第二衍射结构33c在相邻的突条332彼此之间具有多个圆环状的槽部。第二衍射结构33c的结构与第一衍射结构31c大致相同。
此外,第二基板33也可以在正面具有涂镀层(未图示)。可以将设置于第二基板33的正面的涂镀层视为第二基板33的一部分。另外,第二衍射结构33c也可以设置于后述的中间基板32的正面。
<第二区域>
第二区域6从后方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基板31、第一特性固定部60、中间基板32、第二特性固定部70、以及第二基板33等。第一基板31、中间基板32、以及第二基板33是与第一区域3共用的部件。第二区域6的各部件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也可以视为,第二区域6由镜片2中的第一区域3以外的部分构成。可以是,第二区域6具有规定的度数。第二区域6的度数是始终恒定的。
<第一特性固定部>
第一特性固定部60从后侧起依次具有透明导电膜411、绝缘膜42、粘接层61、绝缘膜47、以及透明导电膜481等。透明导电膜411、绝缘膜42、绝缘膜47、以及透明导电膜481是与第一区域3共用的部件。
<第二特性固定部>
第二特性固定部70从后侧起依次具有透明导电膜511、绝缘膜53、粘接层62、绝缘膜57、以及透明导电膜581等。透明导电膜511、绝缘膜53、绝缘膜57、以及透明导电膜581是与第一区域3共用的部件。
<粘接层>
粘接层61是透明的,且在第二区域6中设置于绝缘膜42与绝缘膜47之间。可以视为,粘接层61在第二区域6中设置于第一基板31与中间基板32之间。
粘接层61将绝缘膜42与绝缘膜47粘接。也可以视为粘接层61将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33粘接。这样的粘接层61也具有将构成第一液晶层45的液晶材料密封的功能。
粘接层62是透明的,且在第二区域6中设置于绝缘膜53与绝缘膜57之间。可以视为,粘接层62在第二区域6中设置于中间基板32与第二基板33之间。
粘接层62将绝缘膜53与绝缘膜57粘接。也可以视为粘接层62将中间基板32与第二基板33粘接。这样的粘接层62也具有将构成第二液晶层55的液晶材料密封的功能。
以上那样的粘接层61及粘接层62例如是光学用压敏粘接剂、热固化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作为热固化型粘接剂的例子,可举出包含聚丙烯酸酯的粘接剂。具体而言,可举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LUCIACS(注册商标)CS986系列。此外,粘接剂的材料只要具有所期望的透光性,且能够对第一基板31及第二基板33适当地进行粘接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
<前框>
如图1所示,前框11具有:支撑一对镜片2的一对轮缘12、以及在宽度方向上将一对轮缘12彼此连接的鼻架13a。轮缘12的形状是与镜片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鼻架13a具有可与使用者的鼻子接触的一对鼻垫13b。
如图1所示,在前框11的内部(例如,形成于内周面的凹槽)设置有用于分别地将镜片2的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8、第三电极51、以及第四电极58与后述的控制部17电连接的配线19。
此外,可以是,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8、第三电极51、以及第四电极58通过导电橡胶等导电部件(未图示)与配线19的导通部(未图示)连接。
不特别地限定前框11的材料。前框11的材料可以是可作为眼镜的前框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前框11的材料例如是聚酰胺、醋酸纤维素、碳、赛璐珞、聚醚酰亚胺、或尿烷。
<镜腿>
一对镜腿14a、14b以在电子眼镜G中呈大致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彼此具有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右侧(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用的镜腿14a进行说明。
镜腿14a在其前端部与前框11连接。例如,可以是,镜腿14a可旋转地卡合于前框11的轮缘12。如图1所示,镜腿14a具有壳体15及检测部16。
壳体15构成镜腿14a的外形。壳体15收容检测部16及控制部17。壳体15沿着一个方向延伸。
不特别地限定壳体15的材料。壳体15的材料可以是作为眼镜的镜腿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壳体15的材料例如可以与前框11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与前框11的材料不同。
检测部16例如具有静电容量方式的检测垫。检测垫可以是可作为接触传感器使用的公知的检测垫。可以是,检测部16在用户的手指接触检测部16时,检测通过该接触产生的静电容量的变化。
<接触操作的第一例>
检测部16例如检测与用户对检测部16的接触操作对应的信息。对接触操作的第一例进行说明。未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的状态(关闭状态)下的第一接触操作表示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电压。在第一接触操作之后,仅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电压。
另外,自第一接触操作起规定时间以内的第二接触操作表示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在第二接触操作之后,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另外,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第三接触操作表示停止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接触操作的第二例>
对接触操作的第二例进行说明。未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的状态(关闭状态)下的第一接触操作表示仅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电压。优选地,通过第一接触操作而被施加电压的特性变化部是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度数较小的特性变化部。
另外,自第一接触操作起规定时间以内的第二接触操作表示仅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另外,自第二接触操作起规定时间以内的第三接触操作表示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另外,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第四接触操作表示停止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接触操作的第三例>
对接触操作的第三例进行说明。在接触操作的第三例中,对应于在规定时间内由检测部16检测出的接触操作的次数,来对受到控制的特性变化部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例如,当在规定时间内(例如,1秒)由检测部16检测出的接触操作的次数为第一次数(例如,1次)的情况下,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进行切换。另外,当在规定时间内(例如,1秒)内由检测部16检测出的接触操作的次数为第二次数(例如,2次)的情况下,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进行切换。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是不同的数。可以适当设定第一次数与第二次数。
<检测部的变形例>
在此,对检测部的变形例的一例进行说明。电子眼镜G也可以具有多个检测部。可以是,多个检测部分别与多个特性变化部对应。
例如,多个检测部可以具有:检测用于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进行操作的接触操作的第一检测部、检测用于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进行操作的接触操作的第二检测部。
在结构为上述那样的结构时,用户通过对第一检测部进行接触操作,来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进行切换。另外,用户通过对第二检测部进行接触操作,来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的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进行切换。
<控制部>
控制部17经由配线19,与检测部16的检测垫、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8、第三电极51、以及第四电极58电连接。
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检测出对象物的接触时,对一对镜片2施加电压,或停止相对于一对镜片2的电压的施加,以切换第一区域3的度数(参照图2)。
控制部17例如具有控制电路(未图示),该控制电路基于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来控制对镜片2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具体而言,第一电极41及第二电极48)、以及镜片2的第二特性变化部50(具体而言,第三电极51及第四电极58)中的至少一个特性变化部的电压施加。
具体而言,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是表示停止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的信息的情况下,停止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另外,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是表示仅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电压的信息的情况下,仅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电压。
另外,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是表示仅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的信息的情况下,仅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另外,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是表示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的信息的情况下,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电源>
电源18对检测部16及控制部17供给电力(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18是可拆装地保持于镜腿14a、14b的另一端部(后端部)的充电式的电池组。电源18例如可以是镍氢充电电池。
[电子眼镜的动作]
接着,对电子眼镜G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对未向电子眼镜G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的状态(关闭状态)进行说明。
在关闭状态下,在镜片2的第一区域3中,第一液晶层45及第二液晶层55的折射率与第一基板31及第二基板33的折射率大致相同。因此,在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中,不产生由第一液晶层45及第二液晶层55带来的透镜效果。
若检测部16被是导电体的对象物(例如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则由检测部16的检测垫检测基于该接触的静电容量的变化。基于该接触的检测信息被发送至控制部17。在关闭状态下,控制部17基于所获取的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中的至少一个特性变化部施加电压。
由此,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中的、施加有电压的特性变化部的液晶层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发生变化,从而该液晶层的度数(折射率)发生变化(开启状态)。
在开启状态下,施加有电压的特性变化部中的液晶层的折射率与第一基板31及第二基板33的折射率彼此不同。因此,在第一区域3中,产生由施加有电压的特性变化部的液晶层带来的透镜效果。其结果,第一区域3的度数发生变化。
此外,开启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能够实现三种度数。第一种度数是仅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度数。第一种度数是关闭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的度数与开启状态下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度数之和。
第二种度数是仅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度数。第二种度数是关闭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的度数与开启状态下的第二特性变化部50的度数之和。
第三种度数是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的度数。第三种度数是以下度数之和:关闭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的度数、开启状态下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度数、以及开启状态下的第二特性变化部50的度数。可以根据镜片2的用途来适当设定第一种度数、第二种度数、以及第三种度数。
在开启状态下,若检测部16检测出表示停止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的信息,则控制部17停止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由此,第一液晶层45及第二液晶层55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回到施加电压前的状态,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的折射率变成关闭状态下的折射率。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眼镜G中,能够检测对象物的接触而切换镜片2的第一区域3的度数。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参照图6A,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第一电极41、第二电极48、第三电极51、以及第四电极58露出至外部的位置(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以及第四部分24)也可以是图6A所示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本变形例中,在镜片2的外周面中,第一部分21存在于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一半部分,即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可以是在保持于镜框1的状态下距一对镜腿14a、14b较近的一侧的半部。或者,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也可以是在保持于镜框1的状态下距鼻架13a较近的一侧的半部。
另外,第二部分22在镜片2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在镜片2的外周面中,第三部分23存在于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一半部分,即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半部。第四部分24存在于镜片2的外周面中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半部。
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以及第四部分24在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对。
以上那样的本变形例可用于在镜片2的上侧及下侧不存在轮缘的镜框。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增加镜框设计的变化种类。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参照图6B,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存在于镜片2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第三部分23及第四部分24在镜片2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以及第四部分24在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对。
以上那样的本变形例可用于在镜片2的下侧不存在轮缘的镜框。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增加镜框设计的变化种类。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参照图6C,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存在于镜片2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第三部分23及第四部分24存在于镜片2的外周面中的位于下侧的一半部分即下侧半部。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以及第四部分24在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对。
在以上那样的本变形例中,能够使各电极露出的部分分散于镜片2的下侧和上侧。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
参照图6D,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存在于镜片2D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第三部分23在镜片2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四部分24在镜片2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半部。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以及第四部分24在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对。
以上那样的本变形例可用于在镜片2的下侧不存在轮缘的镜框。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增加镜框设计的变化种类。另外,能够使各电极露出的部分分散于镜片2的上侧和宽度方向的两端。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
虽然省略图示,但也可以是,从图4所示的镜片2中省略中间基板32,并由一个电极来构成第二电极48和第三电极51。即,也可以是,第一特性变化部40与第二特性变化部50共用一个电极。
<作用及效果>
采用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镜片2及电子眼镜G的话,由于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以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设置,所以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的开启状态的度数,能够分别单独进行设定。其结果,能够增加开启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的度数的模式。
使用组装有本实施方式的镜片2的电子眼镜G的用户能够通过检测部16的接触操作,来阶段性地选择第一区域3的度数。
[实施方式2]
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镜片2A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镜片2A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在镜片2A中,第一衍射结构31c及第二衍射结构33c的位置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镜片2不同。
具体而言,在镜片2A中,第一基板31A不具有第一衍射结构31c。另外,第二基板33A不具有第二衍射结构33c。
在镜片2A中,第一衍射结构31d设置于中间基板32A的背面。具体而言,第一衍射结构31d在中间基板32A的背面上设置于与第一区域3对应的区域。第一衍射结构31d的具体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镜片2相同。
在镜片2A中,第二衍射结构33d设置于中间基板32A的正面。具体而言,第二衍射结构33d在中间基板32A的正面上设置于与第一区域3对应的区域。第二衍射结构33d的具体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镜片2相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已述的变形例1~变形例4的结构。其他的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参照图8A~图8E,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镜片2B进行说明。图8A是镜片2B的正面示意图。
镜片2B具有与图3及图4所示的镜片2、或图7所示的镜片2A同样的层结构。但是,镜片2B中,第一电极41B、第二电极48B、第三电极51B、以及第四电极58B的结构与图3及图4所示的镜片2、以及图7所示的镜片2A不同。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电极41B与第三电极51B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一电极41B与第三电极51B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第一电极41B与第三电极51B在镜片2B的外周面中,由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露出至外部。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41B在镜片2B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存在于镜片2B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第三电极51B在镜片2B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部分21相对。
另外,第二电极48B与第四电极58B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二电极48B与第四电极58B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第二电极48B与第四电极58B在镜片2B的外周面中,由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露出至外部。
具体而言,第二电极48B在镜片2B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露出至外部。第二部分22存在于镜片2B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二部分22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部分21相对。
另外,第四电极58B在镜片2B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露出至外部。第四部分24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部分22相对。
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41B与第三电极51B在镜片2B中由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部分露出至外部。因此,第一电极41B及第三电极51B同时被施加电压。
另外,第二电极48B与第四电极58B在镜片2B中由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部分露出至外部。因此,第二电极48B及第四电极58B同时被施加电压。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同时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和第二特性变化部50进行控制的结构。
另外,第一电极41B与第三电极51B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且第二电极48B与第四电极58B在厚度方向上相对,因此能够减少从正面观察镜片2B时能目视确认的电极的数量。其他的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的情况相同。
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是,第一电极41B、第二电极48B、第三电极51B、以及第四电极58B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若为该结构,则能够进一步减少从正面观察镜片2B时能目视确认的电极的数量。
[实施方式4]
参照图9A~图9D,对实施方式4的镜片2C进行说明。图9A是镜片2C的正面示意图。
镜片2C具有与图3及图4所示的镜片2、或图7所示的镜片2A同样的层结构。但是,镜片2C中,第一电极41C、第二电极48C、第三电极51C、以及第四电极58C的结构与图3及图4所示的镜片2、以及图7所示的镜片2A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41C与第三电极51C具有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一电极41C与第三电极5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第一电极41C与第三电极51C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由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露出至外部。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41C在镜片2C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第三电极51C在镜片2C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部分21相对。
第二电极48C与第四电极58C具有彼此不同的结构。第二电极48C在镜片2C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露出至外部。第二部分22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部分21相对。第二部分22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第四电极58C在镜片2C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露出至外部。第四部分24与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及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第四部分24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的上侧半部。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41C与第三电极51C在厚度方向上相对,因此,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减少从正面观察镜片2C时能目视确认的电极的数量。另外,由于使各电极露出的部分集中于镜片2的上侧,因此可用于在镜片2的下侧及宽度方向的两端不存在轮缘的镜框。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增加镜框设计的变化种类。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
参照图10A,对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本变形例中也同样地,第一电极41C与第三电极51C具有相同的结构。
第一电极41C、第二电极48C、第三电极51C、以及第四电极58C露出至外部的位置(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以及第四部分24)也可以是图10A所示的位置。
具体而言,第一部分21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另外,第二部分22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半部。
第三部分23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部分21相对。
第四部分24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半部。第四部分24与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及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
在这样的本变形例中,第一电极41C与第三电极51C在厚度方向上相对,因此,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减少从正面观察镜片2C时能目视确认的电极的数量。另外,由于将各电极露出的部分分散于镜片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因此可用于在镜片2的上侧及下侧不存在轮缘的镜框。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增加镜框设计的变化种类。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
参照图10B,对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第一部分21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另外,第二部分22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二部分22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部分21相对。
另外,第三部分23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部分21相对。
另外,第四部分24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四部分24与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及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
在这样的本变形例中,由于第一电极41C与第三电极51C在厚度方向上相对,因此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减少从正面观察镜片2C时能目视确认的电极的数量。另外,由于将各电极露出的部分分散于镜片2的上侧和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因此可用于在镜片2的下侧不存在轮缘的镜框。这样的结构有助于增加镜框设计的变化种类。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
参照图10C,对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第一部分21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下侧半部。
另外,第二部分22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二部分22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部分21相对。
第三部分23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下侧半部。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部分21相对。
另外,第四部分24与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及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第四部分24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在这样的本变形例中,第一电极41C与第三电极51C在厚度方向上相对,因此,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减少从正面观察镜片2C时能目视确认的电极的数量。
<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4>
参照图10D,对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4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第一部分21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
第二部分22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二部分22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部分21相对。
另外,第三部分23在镜片2C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部分21相对。
另外,第四部分24存在于镜片2C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四部分24与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及第三部分23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
<实施方式5>
参照图11,对实施方式5的镜片2D进行说明。镜片2D具有与图3及图4所示的镜片2C同样的层结构。
但是,镜片2D中,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的大小与图3及图4所示的镜片2不同。具体而言,在从正面观察时,第二特性变化部50D比第一特性变化部40大。其他的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镜片2D中的第一区域3D的度数进行说明。第一区域3D是在从正面观察时与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相对的区域。
以下,将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称作“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开启状态”。将未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电压的状态称作“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关闭状态”。
另外,将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D施加有电压的状态称作“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的开启状态”。将未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D施加电压的状态称作“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的关闭状态”。
首先,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的关闭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D的度数是与第二区域6D相同的度数。
另外,在仅第一特性变化部40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区域3D中的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对应的部分的度数是关闭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D的度数与开启状态下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度数之和。
另外,在仅第二特性变化部50D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区域3D中的与第二特性变化部50D对应的部分的度数是关闭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D的度数与开启状态下的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的度数之和。
另外,在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D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区域3D具有两种度数(第三种度数)。第一种度数是第一区域3D中的不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相对且与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相对的部分的度数。第一种度数是关闭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D的度数与开启状态下的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的度数之和。
此外,第二种度数是第一区域3D中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相对的部分的度数。第二种度数是以下度数之和:关闭状态下的第一区域3D的度数、开启状态下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度数、开启状态下的第二特性变化部50D的度数。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第一区域3D具有视角不同的两个特性变化部,因此能够较灵活地进行视角和度数的设定。其他的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参考例1>
参照图12~图14B,对参考例1的镜片2T进行说明。镜片2T具有与图3及图4所示的镜片2不同的层结构。
镜片2T具有:能够通过电压来切换其度数的第一区域3T、能够通过电压来切换其度数的第二区域5T、以及配置于第一区域3T及第二区域5T以外的区域的第三区域6T。镜片2T既可以是球面镜片,也可以是非球面镜片。
<第一区域>
如图13所示,在用户佩戴着电子眼镜的佩戴状态(以下,简称作“佩戴状态”)下,第一区域3T配置于用户的眼睛的下方。可以是,这样的第一区域3T在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具有容易观察位于近距离的物体的度数。
如图12所示,第一区域3T从后侧(图12中的下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基板31T、第一特性变化部40T、以及第二基板47T等。第一区域3T的各部件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
第一区域3T在未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施加电压的非施加状态下,具有与第三区域6T的度数大致相同的度数。
另一方面,第一区域3T在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施加有电压的施加状态下,具有与第三区域6T的度数不同的度数。
<第一基板>
第一基板31T在正面中与第一区域3T对应的部分具有第一衍射结构31t。第一基板31T在正面中与第二区域5T对应的部分具有第二衍射结构33t。第一衍射结构31t及第二衍射结构33t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衍射结构31c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衍射结构31t的突条(参照图3中的突条312)的间距(以下,称作“第一间距”),与第二衍射结构33t的突条(参照图3中的突条312)的间距(以下,称作“第二间距”)不同。此外,第一间距既可以比第二间距小,也可以比第二间距大。
在第一间距比第二间距小的情况下,在第一特性变化部40T的施加状态下,第一区域3T的度数比第二区域5T的度数大。另一方面,在第一间距比第二间距大的情况下,在第一特性变化部40T的施加状态下,第一区域3T的度数比第二特性变化部50T的施加状态下的第二区域5T的度数小。
第一基板31T的其他的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基板31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将对实施方式1的第一基板31的说明适当援用于对第一基板31T的结构的说明。
<第一特性变化部>
第一特性变化部40T从后侧起依次具有已述的第一衍射结构31t、第一电极41T、绝缘膜43T、第一液晶模块44T、绝缘膜45T、以及第二电极46T等。
<第一电极>
如图14A所示,第一电极41T是由在透明导电膜41T1上形成的狭缝411T包围的部分。
第一电极41T具有连接部41t1和电压施加部41t2。电压施加部41t2是与第一区域3T对应的部分。这样的第一电极41T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极41大致相同。
连接部41t1的一端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T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
<绝缘膜>
绝缘膜43T及绝缘膜45T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第一液晶模块>
第一液晶模块44T从后侧起依次具有取向膜44T1、第一液晶层44T2、以及取向膜44T3等。这样的第一液晶模块44T的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第二电极>
如图14B所示,第二电极46T是由在透明导电膜46T1上形成的狭缝461T包围的部分。
第二电极46T具有连接部46t1和电压施加部46t2。电压施加部46t2是与第一区域3T对应的部分。
连接部46t1的一端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T露出至外部。第二部分22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这样的第二电极46T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电极48大致相同。
这样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T的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将对实施方式1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的说明适当援用于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的结构的说明。
<第二基板>
第二基板47T在镜片2T中配置于最前方(距使用者远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47T具有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二基板33中省略第二衍射结构33c后的结构。第二基板47T的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基板33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将对实施方式1的第二基板33的说明适当援用于对第二基板47T的结构的说明。
<第二区域>
如图13所示,在佩戴状态下,第二区域5T配置于用户的眼睛的上方。可以是,这样的第二区域5T在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T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具有容易观察位于远距离的物体的度数。此外,第三区域6T的度数可以是容易观察位于中距离的物体的度数。
如图12所示,第二区域5T从后侧(图12中的下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基板31T、第二特性变化部50T、以及第二基板47T等。第一基板31T及第二基板47T是第二区域5T与第一区域3T共用的部件。第二区域5T的各部件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
第二区域5T在未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T施加电压的非施加状态下,具有与第三区域6T的度数大致相同的度数。
另一方面,第二区域5T在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T施加有电压的施加状态下,具有与第三区域6T及第一区域3T的度数不同的度数。
<第二特性变化部>
第二特性变化部50T从后侧起依次具有已述的第二衍射结构33t、第三电极51T、绝缘膜43T、第二液晶模块52T、绝缘膜45T、以及第四电极53T等。
<绝缘膜>
绝缘膜43T及绝缘膜45T是与第一特性变化部40T共用的部件。
<第三电极>
如图14A所示,第三电极51T是由在透明导电膜41T1上形成的狭缝412T包围的部分。
第三电极51T具有连接部51t1和电压施加部51t2。电压施加部51t2是与第二区域5T对应的部分。这样的第三电极51T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极41大致相同。
连接部51t1的一端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T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
<第二液晶模块>
第二液晶模块52T从后侧起依次具有取向膜52T1、第二液晶层52T2、以及取向膜52T3等。这样的第二液晶模块52T的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
<第四电极>
如图14B所示,第四电极53T是由在透明导电膜46T1上形成的狭缝462T包围的部分。
第四电极53T具有连接部53t1和电压施加部53t2。电压施加部53t2是与第二区域5T对应的部分。
连接部53t1的一端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T露出至外部。第四部分24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此外,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第三部分23T、以及第四部分24T在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对。这样的第四电极53T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极41大致相同。第二特性变化部50T的其他的结构与已述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T大致相同。
<第三区域>
第三区域6T从后方侧起依次具有第一基板31T、特性固定部61T、以及第二基板47T等。第一基板31及第二基板33是与第一区域3T及第二区域5T共用的部件。可以是,第三区域6T具有规定的度数。第三区域6T的度数是始终恒定的。
<特性固定部>
特性固定部61T从后侧起依次具有透明导电膜41T1、绝缘膜43T、粘接层62T、绝缘膜45T、以及第二电极46T等。第一电极41T、绝缘膜43T、绝缘膜45T、以及透明导电膜46T1是与第一区域3T及第二区域5T共用的部件。粘接层62T的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粘接层61大致相同。因此,将对已述的实施方式1的粘接层61的说明适当援用于对粘接层62T的结构的说明即可。
<控制部>
在本参考例中,控制部17(参照图2)例如具有控制电路(未图示),该控制电路基于检测部16(参照图2)的检测信息,来控制对镜片2T的第一特性变化部40T(具体而言,第一电极41T及第二电极46T)、以及镜片2T的第二特性变化部50T(具体而言,第三电极51T及第四电极53T)中的至少一个特性变化部的电压施加。
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是表示停止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T施加电压的信息的情况下,停止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T施加电压。
另外,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是表示仅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施加电压的信息的情况下,仅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施加电压。
另外,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是表示仅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T施加电压的信息的情况下,仅对第二特性变化部50施加电压。
另外,控制部17在检测部16的检测信息是表示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T施加电压的信息的情况下,对第一特性变化部40T及第二特性变化部50T施加电压。
<参考例1的变形例1>
图15A对参考例1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电极4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T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可以是在保持于镜框1的状态下距一对镜腿14a、14b较近的一侧的半部。或者,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也可以是在保持于镜框1的状态下距鼻架13a较近的一侧的半部。
第二电极46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T露出至外部。第二部分22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
第三电极5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T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半部。
第四电极5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T露出至外部。第四部分24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半部。此外,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第三部分23T、以及第四部分24T在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对。
<参考例1的变形例2>
参照图15B,对参考例1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电极4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T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下侧半部。
第二电极46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T露出至外部。第二部分22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下侧半部。
第三电极5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T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下侧半部。
第四电极5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T露出至外部。第四部分24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下侧半部。此外,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第三部分23T、以及第四部分24T在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对。
<参考例1的变形例3>
参照图15C,对参考例1的变形例3进行说明。
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本参考例中,第一电极41T与第三电极51T设置于不同的层,在第一电极41T与第三电极51T之间具有绝缘层。另外,第二电极46T与第四电极53T设置于不同的层,在第二电极46T与第四电极53T之间也设置有绝缘层。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图15C那样的配置。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4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T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另外,第二电极46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T露出至外部。第二部分22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
第三电极5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T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
第四电极5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T露出至外部。第四部分24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此外,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第三部分23T、以及第四部分24T在厚度方向上互不相对。
<参考例1的变形例4>
参照图15D,对参考例1的变形例4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电极4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T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
第二电极46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T露出至外部。第二部分22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二部分22T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部分21T相对。
第三电极5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T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三部分23T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部分22T相对。
第四电极5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T露出至外部。第四部分24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第四部分24T与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及第三部分23T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
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第一部分21T及第二部分22T中的一者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三部分23T及第四部分24T中的一者相对。此外,第一部分21T及第二部分22T中的另一者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三部分23T及第四部分24T中的另一者相对。
<参考例1的变形例5~变形例8>
参照图15E,对参考例1的变形例5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第一电极4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21T露出至外部。第一部分21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此外,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上侧半部中,第一部分21T的位置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参照图15E),也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半部(参照图15F)。
第二电极46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22T露出至外部。第二部分22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二部分22T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部分21T相对。
第三电极5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三部分23T露出至外部。第三部分23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三部分23T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部分22T相对。
第四电极53T在镜片2T的外周面的第四部分24T露出至外部。第四部分24T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四部分24T与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及第三部分23T在厚度方向上不相对。
此外,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第三部分23T、以及第四部分24T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图15G所示的配置。具体而言,在图15G所示的结构中,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第三部分23T、以及第四部分24T分别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下侧半部。第二部分22T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三部分23T相对。
另外,第一部分21T、第二部分22T、第三部分23T、以及第四部分24T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图15H所示的配置。具体而言,在图15H所示的结构中,第一部分21T在镜片2T的外周面中,存在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半部。
另外,第二部分22T、第三部分23T、以及第四部分24T分别存在于镜片2T的外周面中的上侧半部。第二部分22T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三部分23T相对。
<备注>
上述那样的参考例1及参考例1的各变形例的镜片具备:透明的第一基板;透明的第二基板,以在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一基板相对的方式设置;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以及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设置于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相对的位置,其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
另外,可以是,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适当组合来实施。另外,也可以是,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替换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结构。
在2018年9月2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8-185321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不限于电子眼镜,可以适宜地用于各种眼睛佩戴物。
附图标记说明
G 电子眼镜
1 镜框
11 前框
12 轮缘
13a 鼻架
13b 鼻垫
14a、14b 镜腿
15 壳体
16 检测部
17 控制部
18 电源
19 配线
2、2A、2B、2C、2D 镜片
2Z 镜片坯件
21 第一部分
22 第二部分
23 第三部分
24 第四部分
25 坯件部
3、3D 第一区域
31、31A 第一基板
31c、31d 第一衍射结构
311 突部
312 突条
32、32A 中间基板
33、33A 第二基板
33c、33d 第二衍射结构
331 突部
332 突条
40 第一特性变化部
41、41B、41C 第一电极
411 透明导电膜
41a 狭缝
41d 电压施加部
41e 连接部
41f 厚壁部
42、47 绝缘膜
43 第一液晶模块
44、46 取向膜
45 第一液晶层
48、48B、48C 第二电极
481 透明导电膜
48a 狭缝
48d 电压施加部
48e 连接部
48f 厚壁部
50、50D 第二特性变化部
51、51B、51C 第三电极
511 透明导电膜
51a 狭缝
51d 电压施加部
51e 连接部
51f 厚壁部
52 第二液晶模块
53、57 绝缘膜
54、56 取向膜
55 第二液晶层
58、58B、58C 第四电极
581 透明导电膜
58a 狭缝
58d 电压施加部
58e 连接部
58f 厚壁部
6、6D 第二区域
60 第一特性固定部
70 第二特性固定部
61、62 粘接层
2T 镜片
21T 第一部分
22T 第二部分
23T 第三部分
24T 第四部分
3T 第一区域
31T 第一基板
31t 第一衍射结构
33t 第二衍射结构
40T 第一特性变化部
41T 第一电极
41T1 透明导电膜
411T 狭缝
412T 狭缝
41t1 连接部
41t2 电压施加部
43T 绝缘膜
44T 第一液晶模块
44T1 取向膜
44T2 第一液晶层
44T3 取向膜
45T 绝缘膜
46T 第二电极
46T1 透明导电膜
461T 狭缝
462T 狭缝
46t1 连接部
46t2 电压施加部
47T 第二基板
5T 第二区域
50T 第二特性变化部
51T 第三电极
51t1 连接部
51t2 电压施加部
52T 第二液晶模块
52T1 取向膜
52T2 第二液晶层
52T3 取向膜
53T 第四电极
53t1 连接部
53t2 电压施加部
6T 第三区域
61T 特性固定部
62T 粘接层

Claims (14)

1.一种镜片,其具备:
透明的第一基板;
透明的第二基板,以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的方式设置;
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其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以及
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分开设置,其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与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与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在从正面观察时具有不同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在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具有第一度数,
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在施加有电压的状态下,具有绝对值比所述第一度数大的第二度数,
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的从正面观察时的面积、比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的从正面观察时的面积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与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在从正面观察时具有相同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镜片,其中,
还具备第三基板,该第三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与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之间,
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具有使入射光衍射的第一衍射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衍射结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液晶层,
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具有使入射光衍射的第二衍射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衍射结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二液晶层,
所述第一衍射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中的某一个基板的侧面,
所述第二衍射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三基板中的某一个基板的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衍射结构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的所述第三基板,
所述第二衍射结构设置于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所述第三基板。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具有对所述第一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
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具有对所述第二液晶层施加电压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相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某一个电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中的某一个电极相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片,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某一个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中的某一个电极是由同一个电极构成的。
12.一种镜片坯件,其具有:
坯件部;以及
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镜片,该镜片与所述坯件部作为一体而形成。
13.一种眼睛佩戴物,其具有:
权利要求1~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镜片;
镜框,保持所述镜片;以及
控制部,控制对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及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的电压施加。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眼睛佩戴物,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别独立地控制对所述第一光学特性变化部的电压施加、以及对所述第二光学特性变化部的电压施加。
CN201980063529.9A 2018-09-28 2019-09-26 镜片、镜片坯件及眼睛佩戴物 Pending CN1127895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5321 2018-09-28
JP2018-185321 2018-09-28
PCT/JP2019/037935 WO2020067329A1 (ja) 2018-09-28 2019-09-26 レンズ、レンズブランク、及び、アイウェ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9547A true CN112789547A (zh) 2021-05-11

Family

ID=69951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3529.9A Pending CN112789547A (zh) 2018-09-28 2019-09-26 镜片、镜片坯件及眼睛佩戴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4231B2 (zh)
JP (1) JPWO2020067329A1 (zh)
CN (1) CN112789547A (zh)
WO (1) WO202006732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881A (zh) * 2001-10-05 2005-03-23 E-视觉有限公司 复合电活性透镜
JP2011158634A (ja) * 2010-01-29 2011-08-18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電子眼鏡用レンズ、電子眼鏡及び電子眼鏡用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20140043672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Pixeloptics, Inc. Fail-Safe Electro-Active Lenses and Methodology for Choosing Optical Materials for Fail-Safe Electro-Active Lenses
CN107479248A (zh) * 2017-09-28 2017-1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衍射装置
CN108292072A (zh) * 2015-11-10 2018-07-17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衍射液晶透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22214A (ja) 1991-04-23 1992-11-12 Hitachi Ltd 液晶レンズ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US8317321B2 (en) 2007-07-03 2012-11-27 Pixeloptics, Inc. Multifocal lens with a diffractive optical power region
EP2530511B1 (en) * 2010-01-29 2015-11-25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glasses and liquid-crystal lenses
JP2015052772A (ja) * 2013-08-06 2015-03-19 孝郎 林 視力矯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881A (zh) * 2001-10-05 2005-03-23 E-视觉有限公司 复合电活性透镜
JP2011158634A (ja) * 2010-01-29 2011-08-18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電子眼鏡用レンズ、電子眼鏡及び電子眼鏡用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20140043672A1 (en) * 2012-08-10 2014-02-13 Pixeloptics, Inc. Fail-Safe Electro-Active Lenses and Methodology for Choosing Optical Materials for Fail-Safe Electro-Active Lenses
CN108292072A (zh) * 2015-11-10 2018-07-17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衍射液晶透镜
CN107479248A (zh) * 2017-09-28 2017-1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衍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7329A1 (ja) 2020-04-02
US20210341759A1 (en) 2021-11-04
JPWO2020067329A1 (ja) 2021-08-30
US11914231B2 (en) 202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4544B2 (en) Electrochromic eyewear
US9256077B2 (en) Optical device
US11886048B2 (en) Lens and eyewear
JP7073455B2 (ja) レンズ、レンズブランクおよびアイウェア
AU2019204788B2 (en) Welding protector with magnifying cover
CN111033359B (zh) 镜框部件
CN110114742B (zh) 传感器模块、镜腿、镜框及眼睛佩戴物
CN112789547A (zh) 镜片、镜片坯件及眼睛佩戴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