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359B - 镜框部件 - Google Patents

镜框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359B
CN111033359B CN201880053584.5A CN201880053584A CN111033359B CN 111033359 B CN111033359 B CN 111033359B CN 201880053584 A CN201880053584 A CN 201880053584A CN 111033359 B CN111033359 B CN 1110333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ight guide
recess
connecting memb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35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359A (zh
Inventor
菅龙贵
大户孝文
增田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033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04Illumina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5/00Constructions of non-optical parts
    • G02C5/14Side-members
    • G02C5/146Side-members having special front e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L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BEING PORTABLE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ATION
    • F21L4/00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batteries or ce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L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BEING PORTABLE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ATION
    • F21L4/00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batteries or cells
    • F21L4/02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batteries or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 F21L4/022Pocket lamps
    • F21L4/027Pocket lamp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a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10Electronic devices other than hearing ai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9/00Attaching auxiliary optical parts
    • G02C9/04Attaching auxiliary optical parts by fitting over or clamping 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8Auxiliary lenses; Arrangements for varying focal length
    • G02C7/081Ophthalmic lenses with variable focal length
    • G02C7/083Electrooptic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构成眼睛佩戴物的镜框的镜框部件具备:壳体,具有形成有第一凹部的第一面和在第一凹部开口的第一孔;第一设备,配置于第一凹部;以及紧固构件,插通到第一孔,将第一设备固定于壳体。通过这样构成,提供能够减小设置有设备的部分的厚度尺寸的镜框部件。

Description

镜框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框部件、镜腿、镜框及眼睛佩戴物。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涉及电子眼镜的发明,该电子眼镜具备具有变焦部的一对的镜片。这样的电子眼镜中,变焦部构成为能够通过施加电压来切换焦距(也称作“折射率”)。
为了对变焦部中的焦距的切换进行控制,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子眼镜在镜腿的外侧面具备电源部、传感器部、控制部及电路部等多个设备。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涉及电子眼镜的发明,该电子眼镜具备能够通过施加电压来切换透射状态和非透射状态的一对的镜片。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电子眼镜在镜腿中具备用于切换透射状态和非透射状态的控制装置。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电子眼镜在镜腿的内部空间具有光源(LED),该光源射出与电子眼镜的状态相应的光。这样的光源所射出的光经由导光构件被向镜腿的外部引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8863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495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子眼镜中,在作为平坦面的镜腿的外侧面设置有上述多个设备。因此,有可能镜腿中的设置有上述多个设备的部分的尺寸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设置有设备的部分的尺寸小型化的镜框部件、镜腿、镜框及眼睛佩戴物。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镜框部件构成眼睛佩戴物的镜框,其具备:壳体,具有形成有第一凹部的第一面和在第一凹部开口的第一孔;第一设备,配置于第一凹部;以及紧固构件,插通到第一孔,将第一设备固定于壳体。
本发明的镜腿是眼睛佩戴物用的镜腿,其由上述镜框部件构成,其中,壳体构成镜腿的外形。
本发明的镜框是眼睛佩戴物用的镜框,具有用于保持一对的镜片的前框和与前框连接的上述镜腿。
本发明的眼睛佩戴物具有:具有电活性区域的一对的镜片,该电活性区域的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保持一对的镜片的上述镜框;以及控制部,与所输入的操作信号相应地,对一对的镜片施加电压,或停止对一对的镜片施加电压,以切换一对的镜片的电活性区域的光学特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减小设置有设备的部分的尺寸的镜框部件、镜腿、镜框及眼睛佩戴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子眼镜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子眼镜的内部电路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镜片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观察镜腿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镜腿的外侧视图,图5B是镜腿的内侧视图。
图6A是从前方仅观察镜腿的壳体的前端面图,图6B是从前方观察组装有基板的状态下的壳体的前端面图。
图7是前端部盖的立体图。
图8是图4所示的镜腿中仅将壳体以D-D线剖开后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是图8的X部放大图。
图10是相当于图8的X部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11是相当于图8的X部的部分的剖面立体图。
图12A是相当于图8的X部的部分的剖面示意图,图12B是用于说明由连接构件将被接触构件固定于壳体的方法的剖面示意图。
图13A是导光构件的俯视图,图13B是导光构件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检测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5A是将基板向壳体插入的中途的剖面图,图15B是表示将基板完全插入壳体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6A是表示将粘接构件组装到壳体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图16B是表示将侧部盖组装到壳体的状态的局部俯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的电子眼镜的镜腿中的、相当于图8的X部的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实施方式3的电子眼镜的镜腿中的、相当于图8的X部的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图19是实施方式4的电子眼镜的镜腿中的、相当于图8的X部的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组装有本发明的镜框部件、镜腿及镜框的眼睛佩戴物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具有包含光学特性通过电气控制而变化的电活性区域的镜片的电子眼镜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电子眼镜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眼镜100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眼镜100的内部电路的框图。电子眼镜100具有一对的镜片110、镜框120、控制部160(参照图2)及电源170。
镜框120具有前框130、以及一对的镜腿140(也称作“镜框部件”)。此外,以下,将配置前框130的部分作为电子眼镜100的正面(前方)来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未特别说明而表述为“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时,是指电子眼镜100在可作为眼镜而由用户佩带的展开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各方向。
作为一例,电子眼镜100的前后方向是指佩戴时的用户的前后方向。另外,电子眼镜100的宽度方向是指佩戴时的用户的左右方向。并且,电子眼镜100的上下方向是指佩戴时的用户的天地方向。
(关于镜片)
图3是图1的A-A线的剖面图,且是用于说明镜片11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此外,图3中,镜片110的曲率为零。
在从正面观察电子眼镜100时,一对的镜片110以呈左右对称的方式形成,具有彼此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电子眼镜100的右眼用的镜片110进行说明,关于左眼用的镜片110的构成要素,省略其说明。
镜片110具有:能够通过电压来切换其焦距(度数)的第一区域1101(也称作“电活性区域”)、以及配置于第一区域1101以外的区域的第二区域1102。镜片110既可以是球面镜片,也可以是非球面镜片。对于镜片110的形状,可根据所期望的光功率来适当调整。
对于第一区域1101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可根据镜片110的大小或镜片110的用途等来适当设计。镜片110的用途的例子包括:远近两用镜片、中近两用镜片、以及近近两用镜片。第一区域1101的形状的例子包括:圆形及椭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1101的形状是将电子眼镜100的左右方向(也称作“宽度方向”)作为长轴的椭圆形。另外,如图1所示,在从正面观察镜片110时,第一区域1101配置于比镜片110的中央部更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第一区域1101从后方侧(图3的下侧)依次具有第一基板111、第一电极112、液晶层113、第二电极114及第二基板115。
第二区域1102从后方侧依次具有第一基板111、第一电极112、粘接层116、第二电极114及第二基板115。各构成要素相对于可见光具有透光性。
在电子眼镜100中,第一基板111配置于镜片110的后方侧(用户侧)。第一基板111以向电子眼镜100的前方侧呈凸状的方式弯曲。对于第一基板111的曲率及形状,可根据所期望的光功率来适当调整。
第一基板111包括配置于与第一区域1101对应的区域的衍射区域117。衍射区域117中,在第一基板111的一个面(前方侧的面)上形成有:配置于中央部分的半球状的凸部1171和配置于凸部1171的外侧的多个圆环状的第一凸条1172。
对于凸部1171及第一凸条1172的形状,可根据使从电子眼镜100的前方入射的光衍射时的、所期望的光功率来适当调整。凸部1171及第一凸条1172的形状的例子包括菲涅耳透镜形状。
既可以是凸部1171及第一凸条1172的一部分为菲涅耳透镜形状,也可以是凸部1171及第一凸条1172的全部为菲涅耳透镜形状。
对于第一基板111的材料,只要具有透光性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例如,作为第一基板111的材料,可使用可作为镜片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第一基板111的材料的例子包括:玻璃及树脂。
该树脂的具体例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及聚苯乙烯。
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4是具有透光性的一对的透明电极。第一电极112配置于第一基板111与液晶层113之间。第二电极114配置于液晶层113与第二基板115之间。
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4只要至少遍及可对液晶层113施加电压的范围(第一区域1101)配置即可。
对于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4的材料,只要具有所期望的透光性及导电性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4的材料的例子包括:氧化铟锡(ITO)及氧化锌(ZnO)。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4的材料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液晶层113配置于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之间。液晶层113构成为,其折射率与有无施加电压相应地变化。例如,以在未对液晶层113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层113的折射率与第一基板111的折射率及第二基板115的折射率大致相同的方式调整液晶层113的折射率。另一方面,以在液晶层113被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层113的折射率与第一基板111的折射率及第二基板115的折射率不同的方式调整液晶层113的折射率。
液晶层113含有液晶材料。被施加电压时的该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与未施加电压时的该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彼此不同。可与第一基板111的折射率及第二基板115的折射率相应地适当选择液晶材料。例如,液晶材料可由胆甾型液晶或向列型液晶等构成。
在电子眼镜100中,第二基板115配置于镜片110的前方侧。第二基板115也以向电子眼镜100的前方侧呈凸状的方式弯曲。第二基板115的曲率与第一基板111的曲率对应。第二基板115的材料的例子与第一基板111的材料的例子相同。
粘接层116在第二区域1102中配置于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5之间,将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5粘接。在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4还配置于第二区域1102的情况下,粘接层116配置于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之间。另外,粘接层116还具有将构成液晶层113的液晶材料密封的功能。
粘接层116由粘接剂的固化物构成。对于该粘接剂的材料,只要具有所期望的透光性,且能够将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5适当地粘接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从调整镜片110的光功率的观点来看,可选择具有所期望的折射率的粘接剂。
镜片110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具备具有透光性的其他构成要素。该其他构成要素的例子包括:绝缘层及取向膜。
绝缘层防止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之间的导通。例如,绝缘层分别配置于第一电极112与液晶层113之间、以及液晶层113与第二电极114之间。作为绝缘层的材料,可使用可作为具有透光性的绝缘层使用的公知的材料。绝缘层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二氧化硅。
取向膜对液晶层113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取向膜分别配置于第一电极112与液晶层113之间、以及液晶层113与第二电极114之间。作为取向膜的材料,可使用可作为液晶材料的取向膜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取向膜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酰亚胺。
例如,可通过下述的制造方法来制造镜片110。首先,准备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5。例如,可通过射出成型来制造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5。
接着,在第一基板111上形成第一电极112,在第二基板115上形成第二电极114。在第一基板111上形成第一电极112的方法、以及在第二基板115上形成第二电极114的方法的例子包括:真空蒸镀法及溅镀。
接着,在形成有第一电极112的第一基板111的衍射区域117上提供液晶材料,并且在第一基板111的除了衍射区域117以外的部分上提供粘接剂。在将液晶材料及粘接剂配置于第一基板111上的状态下,将形成有第二电极114的第二基板115配置于第一基板111上。最后,使粘接剂固化从而能够制造镜片110。
(关于前框)
如图1所示,前框130保持一对的镜片110。前框130具有:分别支撑一对的镜片110的一对的轮缘131、以及将一对的轮缘131在宽度方向上彼此连接的鼻架132。轮缘131的形状是与镜片11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鼻架132具有可与用户的鼻子接触的一对的鼻垫133。虽然未特别地图示,但在前框130的内部配置有将镜片110的第一电极112与后述的控制部160电连接的配线、以及将镜片110的第二电极114与控制部160电连接的配线。
不特别地限定前框130的材料。作为前框130的材料,可使用作为眼镜的前框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前框130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酰胺、醋酸盐、碳、赛璐珞、聚醚酰亚胺及尿烷。
(关于镜腿)
以下,参照图4~图16B对镜腿140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在对镜腿140及构成镜腿140的各构件的说明中,将电子眼镜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面简称作“外侧面”。另一方面,在对镜腿140及构成镜腿140的各构件的说明中,将电子眼镜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简称作“内侧面”。另外,镜腿140的宽度方向也是镜腿140的厚度方向。因此,镜腿140的厚度尺寸也是镜腿14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另外,镜腿140的上下方向也是镜腿140的高度方向。因此,镜腿140的高度尺寸也是镜腿14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
以下,对一对的镜腿140中的右侧用的(在佩戴状态下配置于用户的右侧的)镜腿140进行说明。关于左侧用的(在佩戴状态下配置于用户的左侧的)镜腿140的构成要素,既可以与右侧用的镜腿140相同(也就是左右对称),也可以与右侧用的镜腿140不同。
在左侧用的镜腿140的构成要素中,对于与右侧用的镜腿14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以下说明的右侧用的镜腿140的结构可以适当地适用于左侧用的镜腿140。
如图1所示,镜腿140在前端部与前框130连接。例如,镜腿140以能够以规定方向(例如上下方向)上的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卡合于前框130的轮缘131。
首先,参照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镜腿140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镜腿140(也称作“镜框部件”)构成眼睛佩戴物的镜框。这样的镜腿140具备:壳体141,具有形成有外侧凹部141f(也称作“第一凹部”)的外侧面(也称作“第一面”)和在外侧凹部141f开口的外侧通孔141g(也称作“第一孔”);被接触部142(也称作“第一设备”),配置于外侧凹部141f;以及连接构件101(也称作“紧固构件”),插通到外侧通孔141g,将被接触部142固定于壳体141。
具体而言,如图8~图11所示,这样的镜腿140具有:壳体141、被接触部142、检测部145、光源102、导光构件103、侧部盖104、粘接构件105及前端部盖146。以下,对构成镜腿140的各构件进行说明。
(关于壳体)
如图4所示,壳体141构成镜腿140的外形。壳体141具有收容检测部145的收容空间141e(参照图10)。壳体141沿着一个方向(具体而言是前后方向)延伸。收容空间141e相当于收容部的一例。
壳体141在前端部具有第一开口部1413(参照图11)。另一方面,壳体141在后端部具有第二开口部(未图示)。在该第二开口部可拆装地配置有电源170(参照图1)。
以上那样的壳体141具有:设置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侧壁部141a(参照图8)、以及设置于比外侧壁部141a更靠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图10中的下侧)的位置的内侧壁部141b。外侧壁部141a与内侧壁部141b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41的外侧壁部141a的外侧面,形成有沿着壳体14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条1411(参照图5A)。另外,外侧壁部141a的外侧面的短边方向(也称作“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于第二凸条1411的棱线上。另一方面,内侧壁部141b的内侧面是平坦面。
外侧壁部141a的上端部与内侧壁部141b的上端部通过上侧壁部141c(参照图6A及图6B)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另一方面,外侧壁部141a的下端部与内侧壁部141b的下端部通过下侧壁部141d(参照图6A及图6B)在宽度方向上连续。上侧壁部141c与下侧壁部141d在上下方向(厚度方向)上相对置。由外侧壁部141a、内侧壁部141b、上侧壁部141c及下侧壁部141d包围的空间是壳体141的收容空间141e。
外侧壁部141a在外侧面(也称作“第一面”)上具有外侧凹部141f(也称作“第一凹部”,参照图8)。外侧凹部141f的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观察到的形状是大致六边形。外侧凹部141f在底部具有外侧通孔141g(也称作“第一孔”)。外侧通孔141g从外侧凹部141f的底部贯通到外侧壁部141a的内侧面。在这样的外侧通孔141g中插通有后述的连接构件101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
内侧壁部141b在内侧面(也称作“第二面”)具有内侧凹部141h(也称作“第二凹部”)。内侧凹部141h的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观察到的形状是沿壳体141的长度方向(也称作“前后方向”)较长的长圆形。
这样的内侧凹部141h在至少一部分处与外侧壁部141a的外侧凹部141f在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上重叠(相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凹部141h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外侧凹部141f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
内侧凹部141h在底部具有第一内侧通孔141i(也称作“保持部”)。第一内侧通孔141i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贯通到内侧壁部141b的外侧面(图10中的上方的面)。在这样的第一内侧通孔141i中插入有后述的导光构件103的导光主体部103a的一部分。
内侧凹部141h在与第一内侧通孔141i间隔开的位置具有第二内侧通孔141j(也称作“第二孔”)。第二内侧通孔141j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贯通到内侧壁部141b的外侧面(图10中的上方的面)。第二内侧通孔141j在至少一部分处与外侧壁部141a的外侧通孔141g在宽度方向上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中心轴与外侧通孔141g的中心轴一致。
第二内侧通孔141j是用于将连接构件101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是内侧连接构件101B)配置于壳体141的收容空间141e的孔。另外,第二内侧通孔141j也是用于进行将内侧连接构件101B相对于连接构件101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卡合的作业的孔。
具体而言,第二内侧通孔141j具有能够使后述的连接构件101的内侧连接构件101B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从图10的下方向上方)穿过的内径。另外,第二内侧通孔141j具有能够插通工具180(参照图12B)的内径,该工具180使内侧连接构件101B相对于连接构件101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卡合(本实施方式中为螺合)。在组装状态下,在这样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中配置有后述的导光构件103的定位凸部103f。
壳体141在内表面具有第一导引槽141k及第二导引槽141m(参照图6A、图6B及图15A)。第一导引槽141k及第二导引槽141m是将后述的基板151配置于壳体141的收容空间141e时的导引部。
具体而言,壳体141在上侧壁部141c的内表面(该内表面也称作“下侧面”)具有第一导引槽141k,在下侧壁部141d的内表面(该内表面也称作“上侧面”)具有第二导引槽141m。
第一导引槽141k及第二导引槽141m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前端开口。第一导引槽141k及第二导引槽141m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后述的基板151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
第一导引槽141k及第二导引槽141m的后端部的宽度比前端部的宽度窄。具体而言,第一导引槽141k及第二导引槽141m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宽度不变化的平行槽部141n(参照图15A)、以及设置于比平行槽部141n更靠后方的位置的倾斜槽部141p(参照图15A)。
倾斜槽部141p中,越靠近后方则宽度越窄。这样的第一导引槽141k及第二导引槽141m通过与基板151的短边方向(也称作“上下方向”)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卡合,来导引基板151在长度方向(也称作“前后方向”)上的位移。
不特别地限定壳体141的材料。作为壳体141的材料,可使用作为眼镜的镜腿的材料使用的公知的材料。壳体141的材料的例子与前框130的材料的例子相同。但是,在壳体141使用金属材料的情况下,作为壳体141的一部分的、位于后述的被接触部142的周围且与被接触部142接触(或者可接触)的部分,由树脂等非金属材料构成。
(关于被接触部)
被接触部142(也称作“第一设备”)例如是构成接触传感器的一部分的构件,且是电子眼镜100的用户的手指等对象物可接触的部分。因此,被接触部142的至少一部分以向壳体141的外部露出的方式配置。
被接触部142的材料的例子包括:金、银、铜、铝、铁或它们的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作为导电体的对象物对被接触部142的接触被电传输至后述的检测部145。此外,关于传输该接触的路径,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接触部142配置于外侧凹部141f。在该状态下,被接触部142的外侧面以用户的手指可接触的状态向壳体141的外部露出。
具体而言,被接触部142的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观察到的形状是比从相同方向观察时的外侧凹部141f的外缘形状稍小的大致六边形。被接触部142在外侧面的壳体14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在壳体14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被接触部侧凸条142a(参照图5A)。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接触部侧凸条142a配置于第二凸条1411的棱线的延长线上。
这样的被接触部142的外侧面、与壳体141的外侧面上的存在于外侧凹部141f的周围的部分处于同一面上。但是,也可以是被接触部142的外侧面比壳体141(具体而言是外侧壁部141a)的外侧面上的存在于外侧凹部141f的周围的部分更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被接触部142的内侧面与外侧凹部141f的底部抵接。
被接触部142的外侧面以越从被接触部侧凸条142a靠近壳体141的短边方向两侧(图5A的上下方向)则越靠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图5A的背面方向)的方式倾斜。在被接触部142的内侧面,后述的连接构件101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与被接触部142一体地设置。
优选被接触部142的位置是电子眼镜100的用户易于触碰被接触部142的位置。从这样的观点来看,优选被接触部142配置于比壳体14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点更靠前方侧的位置,更优选配置于将壳体141沿长度方向三等分时的、最靠前方侧的部分。
(关于检测部)
图14是用于说明检测部145的结构的示意图。检测部145配置于壳体141的收容空间141e,与被接触部142电连接。在检测部145中产生由于对象物与被接触部142的接触引起的电容的变化。
检测部145具有从外侧面贯通到内侧面的通孔157A(参照图1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57A的中心轴与第二内侧通孔141j及外侧通孔141g的中心轴一致。另外,检测部145在通孔157A的内周面具有从外侧面到内侧面电导通的导通部158A(参照图10)。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检测部145具有多层重叠的层叠结构。具体而言,检测部145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图14的上侧)依次具有:外侧板状构件155、绝缘层156a、基板151(外侧基板151a、绝缘层156b、内侧基板151b)、绝缘层156c、第二接地部152、绝缘层156d、检测垫153、绝缘层156e及导电板14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板状构件155、绝缘层156a、外侧基板151a、绝缘层156b、内侧基板151b、绝缘层156c、第二接地部152、绝缘层156d及检测垫153构成检测用层叠体150。检测用层叠体150检测由于对象物与被接触部142的接触而产生的电容的变化。
外侧板状构件155例如是由金属、陶瓷、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板状构件。外侧板状构件155具有从外侧面贯通到内侧面的通孔构件157a。外侧板状构件155在通孔构件157a的周缘具有沿着该周缘的圆环状的导通部158a。导通部158a例如由金、银、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
导通部158a具有配置于外侧板状构件155的外侧面的外侧导通部155a(参照图14)。外侧导通部155a与后述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前端面(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面)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导通部155a的外径比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前端面的外径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前端面与外侧导通部155a可靠地抵接。其结果,外侧连接构件101A与导通部158a可靠地电连接。另一方面,在导通部158a中,配置于外侧板状构件155的内侧面的部分与绝缘层156a的导通部158b连续。
绝缘层156a~156e分别由绝缘体构成。绝缘层156a~156e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层叠结构。绝缘层156a~156e的材料例如包括:二氧化硅、氮化硅。绝缘层156a~156e分别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构件157b~157f。
绝缘层156a~156e在通孔构件157b~157f的周缘具有沿着该周缘的圆环状的导通部158b~158f。导通部158b~158f例如由金、银、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
基板151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依次具有外侧基板151a、绝缘层156b及内侧基板151b。这样的基板151支撑构成检测部145的各要素。基板151例如是安装有控制部160(参照图2)的印刷电路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60以能接收检测垫153的有关电容的变化的检测结果的方式,与检测垫153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51在检测部145中配置于比导电板148、绝缘层156e及检测垫153更靠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图14的上侧)的位置。
外侧基板151a及内侧基板151b分别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构件157g、157h。基板侧通孔是外侧基板151a的通孔构件157g、内侧基板151b的通孔构件157h及绝缘层156b的通孔构件157c的组合。
外侧基板151a及内侧基板151b分别在通孔构件157g、157h的周缘具有沿着该周缘的圆环状的导通部158g、158h。导通部158g、158h分别由例如金、银、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
第二接地部152隔着绝缘层156c、156d配置于基板151与检测垫153之间。第二接地部152保护检测垫153免受噪声影响。由此,可抑制意外的电容的变化。在如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降低检测垫153与第二接地部152之间的寄生电容的观点来看,优选第二接地部152的形状为网状。
第二接地部15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构件157i。第二接地部152在通孔构件157i的周缘具有沿着该周缘的圆环状的导通部158i。导通部158i例如由金、银、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
检测垫153是检测由于对象物与被接触部142的接触引起的电容的变化的电容式的检测垫。作为检测垫153,可使用可作为接触传感器使用的公知的检测垫。
检测垫153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构件157j。检测垫153在通孔构件157j的周缘具有沿着该周缘的圆环状的导通部158j。导通部158j例如由金、银、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导通部158j不与检测垫153中存在于导通部158j的周围的检测区域153a(参照图14)连接。
导电板148配置于绝缘层156e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具体而言,导电板148以隔着绝缘层156e与检测垫153的检测区域153a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板148配置于比检测用层叠体150(具体而言是检测垫153)更远离被接触部142的位置。
导电板148具有在宽度方向上贯通的通孔构件157k。导电板148在通孔构件157k的周缘具有沿着该周缘的圆环状的导通部158k。导通部158k例如由金、银、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构成。
导通部158k具有配置于导电板148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的内侧导通部148a(参照图14)。内侧导通部148a与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头部101b抵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导通部148a的外径比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头部101b的外径大。利用该结构,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头部101b与内侧导通部148a可靠地抵接。其结果,内侧连接构件101B与导通部158k可靠地电连接。
在构成以上那样的检测部145的各构件在宽度方向上层叠的状态下,通孔构件157a~157k的各中心轴位于同轴上。通孔构件157a~157k构成检测部145的通孔157A。
这样的通孔157A从检测部145的外侧面贯通到检测部145的内侧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145的外侧面是外侧板状构件155的外侧面。另一方面,检测部145的内侧面是导电板148的内侧面。
另外,导通部158a~158k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导通部彼此电连接。这样,配置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的导通部158a、与配置于宽度方向的最内侧的导通部158k电连接。导通部158a~158k构成检测部145的导通部158A。
(关于连接构件)
连接构件101(也称作“紧固构件”)具有导电性,且将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电连接。另外,连接构件101将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的基板151固定。这样,连接构件101将被接触部142相对于壳体141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经由后述的第一导通路及第二导通路电连接。
具体而言,连接构件101具有外侧连接构件101A及内侧连接构件101B。外侧连接构件101A是螺母等紧固构件,且设置于被接触部142的内侧面。外侧连接构件101A是前端侧(图10中的下端侧)开口的筒状构件,且在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外侧卡合部101a(参照图10)。
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基端(图10中的上端)一体地固定于被接触部142的内侧面。这样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插通到壳体141的外侧通孔141g中。
在该状态下,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前端面与检测部145的导通部158A的第一端部(为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图10中的上端部)抵接。具体而言,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前端面与检测部145中的外侧板状构件155的外侧导通部155a抵接。
内侧连接构件101B是螺钉或螺栓等紧固构件。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至少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为在遍及全长的范围内)具有能够插通到第二内侧通孔141j中的外径。对于这样的内侧连接构件101B,通过将其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从图10的下方向上方)穿过第二内侧通孔141j,从而将其配置于壳体141的收容空间141e。
内侧连接构件101B具有头部101b及轴部101c。头部101b在轴向上的一端面(图10中的下端面),具有能够供螺丝刀或内六角扳手等工具180(参照图12B)卡合的卡合部101d。
头部101b的外形例如是圆形。此外,头部101b的外形例如也可以是六边形等多边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头部101b的卡合部101d。
轴部101c是实心的轴构件,且在外周面具有内侧卡合部101e(参照图10)。轴部101c具有能够插通到检测部145(基板151)的通孔157A中的外径。这样的轴部101c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插通到检测部145的通孔157A中。
在该状态下,轴部101c的内侧卡合部101e与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外侧卡合部101a卡合。由此,外侧连接构件101A与内侧连接构件101B被紧固并电连接。
在外侧连接构件101A与内侧连接构件101B被紧固的状态下,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头部101b与检测部145的导通部158A的第二端部(为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图10中的下端部)抵接。具体而言,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头部101b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与检测部145中的导电板148的内侧导通部148a(参照图14)抵接。
如以上那样,外侧连接构件101A与检测部145的导通部158A的第一端部抵接,内侧连接构件101B与检测部145的导通部158A的第二端部抵接,从而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的导电板148通过以下的第一导通路及第二导通路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板148在外侧面侧经由第一导通路与被接触部142电连接。另一方面,导电板148在内侧面侧经由第二导通路与被接触部142电连接。
第一导通路是将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的导电板148经由通孔157A连接的路径。具体而言,第一导通路是按照被接触部142→外侧连接构件101A→检测部145的导通部158A→导电板148的顺序构成的。
另一方面,第二导通路是将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的导电板148经由连接构件101(具体而言,外侧连接构件101A与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卡合部)连接的路径。具体而言,第二导通路是按照被接触部142→外侧连接构件101A→内侧连接构件101B→导电板148的顺序构成的。
(关于光源)
光源102(参照图10)以与电子眼镜100的状态相应的发光模式发光。光源102例如在电子眼镜100工作的状态(开启状态)下发光(亮灯),在不工作的状态(关闭状态)灭灯。光源102可称作“第一光源”。
光源102例如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这样的光源102被基板151支撑。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2在基板151的内侧面(图10中的下方的面)上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壳体141的第一内侧通孔141i重叠的位置。光源102所射出的光经由后述的导光构件103的导光主体部103a被向壳体141的外部引导。
此外,也可以在基板151上设置与光源102不同的光源102a(参照图12A)。这样的光源102a设置于如下位置,即,射出的光会经由后述的导光构件103的支撑部103b被向壳体141的外部引导的位置。光源102a可称作“第二光源”。
具体而言,光源102a所射出的光从后述的导光构件103的定位凸部103f的前端面射入,通过支撑部103b从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一端面(图12A的中下端面)向壳体141的外部射出。光源102射出的光的颜色与光源102a射出的光的颜色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102及光源102a配置于壳体141的收容空间141e。但是,收容光源102或光源102a的收容部也可以是与收容空间141e不同的空间。光源102与光源102a也可以配置于彼此分隔的收容部。
(关于导光构件)
导光构件103(也称作“第二设备”)具有光透射性,将来自光源102的光向壳体141的外部引导。用户等能够从外部通过导光构件103对来自光源102的光进行目视确认。这样的导光构件103由能够对来自光源102的光进行引导的导光体构成。导光体例如包括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等树脂。导光构件103相当于导光部的一例。
具体而言,如图10、图13A及图13B所示,导光构件103具有导光主体部103a、支撑部103b及定位凸部103f。导光主体部103a是实心的圆柱状,且将来自光源102的光向壳体141的外部引导。导光主体部103a的自身的轴向与展开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电子眼镜100的宽度方向一致。
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一端部(为图10中的下端部,也称作“轴向上的一端部”)配置于侧部盖104的露出用通孔104a。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一端部相当于导光构件103的第一凸部。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一端面(图10中的下端面)从后述的侧部盖104的露出用通孔104a向外部露出。
另一方面,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二端部(为图10中的上端部,也称作“轴向上的另一端部”)插通(换言之是保持)于壳体141中的内侧凹部141h的第一内侧通孔141i。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二端部相当于导光构件103的第二凸部。
该状态下,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二端面(图10中的上端面)与光源102相对置。来自光源102的光从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二端面射入导光主体部103a,从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一端面向外部射出。
支撑部103b相对于壳体141支撑导光主体部103a。支撑部103b是板状构件,且设置于导光主体部103a的外周面。这样的支撑部103b配置于壳体141的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与后述的侧部盖104之间。具体而言,支撑部103b具有第一覆盖部103c、第二覆盖部103d及连续部103e。
第一覆盖部103c从导光主体部103a的外周面向导光主体部103a的径向上的外侧延伸。具体而言,第一覆盖部103c是圆环状的板构件,且具有比第一内侧通孔141i的外径大的外径。第一覆盖部103c的内周缘一体地固定于导光主体部103a的外周面。
这样的第一覆盖部103c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的第一内侧通孔141i的周围抵接。该状态下,第一覆盖部103c堵塞第一开口部(图10中的下侧的开口部)的整体,该第一开口部是第一内侧通孔141i的内周面与导光主体部103a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具体而言是圆筒状的间隙)。由此,水等液体不容易渗入到第一内侧通孔141i中。
第二覆盖部103d经由连续部103e与第一覆盖部103c连续。第二覆盖部103d是圆板状的板构件,且具有比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外径大的外径。
这样的第二覆盖部103d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周围抵接。该状态下,堵塞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第一开口部(图10中的下侧的开口部)的整体。由此,水等液体不容易渗入到第二内侧通孔141j中。
定位凸部103f一体地设置于第二覆盖部103d的外侧面(图10中的上方的面)。定位凸部103f是实心的圆柱状构件,且从第二覆盖部103d的外侧面突出。
定位凸部103f具有比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内径稍小的内径。这样的定位凸部103f插入到第二内侧通孔141j。通过定位凸部103f与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卡合,能防止导光构件103的旋转。
(关于侧部盖)
侧部盖104(也称作“第三设备”)是具有遮光性的板状构件。侧部盖104具有使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一端面(图10中的下端面)向外部露出的露出用通孔104a(也称作“透光部”)。
露出用通孔104a在壳体141中设置于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内侧通孔141i重叠的位置。此外,对于透光部,只要由导光构件103所引导的光能够通过,则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通孔。例如,透光部也可以是设置于侧部盖104的一部分的具有透光性的构件(例如,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构件)。
这样的侧部盖104配置于壳体141的内侧凹部141h中的比导光构件103的支撑部103b更靠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图10中的下侧)的位置。侧部盖104通过后述的粘接构件105固定于壳体141的内侧凹部141h。
该状态下,在露出用通孔104a中插入有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一端部(图10中的下端部)。这样,导光主体部103a的第一端面通过露出用通孔104a向外部露出。
侧部盖104在内侧面上例如附上标志性标记等识别信息104b(参照图4、图5B)。例如通过激光加工、刻印、印刷等,来在侧部盖104的内侧面上形成识别信息104b。侧部盖104的内侧面与壳体141(具体而言是内侧壁部141b)的内侧面处于同一面上。
(关于粘接构件)
粘接构件105配置于壳体141的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与侧部盖104之间,将侧部盖104固定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粘接构件105例如是双面胶带,且具有能够配置导光构件103的支撑部103b的收容孔105a(参照图4、图10)。这样的粘接构件105的外侧面粘接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另一方面,粘接构件105的内侧面粘接于侧部盖104的外侧面。
具体而言,粘接构件105具有外侧面(也称作“第一面”)及内侧面(也称作“第二面”)。粘接构件105的外侧面粘接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另一方面,粘接构件105的内侧面粘接于侧部盖104的外侧面。在该状态下,粘接构件105包围第一内侧通孔141i的周围的整周。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孔105a是通孔。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收容孔105a具有在收容孔105a的外周缘的内侧含括壳体141的第一内侧通孔141i、壳体141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以及侧部盖104的露出用通孔104a的大小。
换言之,收容孔105a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二内侧通孔141j、第一内侧通孔141i、以及露出用通孔104a的每一个重叠。另外,第一内侧通孔141i、露出用通孔104a、以及收容孔105a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重叠。
对于收容孔105a的形状,只要是能够配置导光构件103的支撑部103b的形状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在这样的收容孔105a中配置有导光构件103的支撑部103b。
此外,对于粘接构件105,只要能够将侧部盖104固定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即可,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粘接构件105也可以是粘接剂。
另外,也可以省略粘接构件105。在省略了粘接构件105的情况下,通过压入配合等将侧部盖104固定于内侧凹部141h。
(关于前端部盖)
前端部盖146(参照图4、图7)以在镜腿140的前端部覆盖镜腿140的第一开口部1413的方式配置。这样的前端部盖146是后端侧开口的箱状构件。
具体而言,前端部盖146具有剖面呈矩形的筒状部146A、以及堵塞筒状部146A的前侧开口部的前壁部146e。筒状部146A由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置的第一壁部146a、第二壁部146b、以及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置的第三壁部146c、第四壁部146d构成。
第三壁部146c及第四壁部146d分别在后端面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图7、图9的下侧)依次具有:定位凹部146f、定位阶梯部146g及定位凸部146h。
筒状部146A在组装状态(图9、图10所示的状态)下插入到镜腿140的第一开口部1413。在该状态下,定位凹部146f及定位阶梯部146g与基板151的前端部抵接。
这样,实现向基板151的前方(图9中的左侧)及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图9的上侧)的定位。此外,向基板151的后方(图9中的右侧)的定位通过基板151的后端部与壳体141的内表面的卡合来实现。另外,向基板151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图9中的下侧)的定位通过被接触部142与壳体141的外侧凹部141f的卡合来实现,该被接触部142通过连接构件101固定于基板151。
前壁部146e具有定位凸缘部146i,该定位凸缘部146i比筒状部146A(具体而言是第二壁部146b)更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延伸。这样的定位凸缘部146i与壳体141的内侧壁部141b中的前端部抵接。
由此实现前端部盖146相对于壳体141向后方的定位。此外,前端部盖146在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的定位通过筒状部146A与壳体141的内表面的卡合来实现。
前壁部146e具有能够插通连接于基板151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107(图4、图7参照)的FPC用通孔146j。另外,前壁部146e在前侧面具有在越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靠近内侧则越靠近后方的方向上平滑地倾斜的导引面146k。
导引面146k以使镜腿140相对于前框1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平滑地转动的方式进行导引。导引面146k由曲线和直线的组合构成。配合前框1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形状,来适当决定这样的导引面146k的形状。
(关于控制部)
控制部160与检测部145的检测垫153、镜片110的电极(第一电极112及第二电极114)电连接。控制部160与所输入的操作信号相应地,对一对的镜片110施加电压,或停止对一对的镜片110施加电压,以切换一对的镜片110的第一区域1101(电活性区域)的光学特性。
具体而言,控制部160在检测部145检测出对象物与被接触部142的接触时,对一对的镜片110施加电压,或停止对一对的镜片110施加电压,以切换第一区域1101的焦距(度数)(参照图2)。
控制部160例如具有用于进行以下控制的控制电路,即,控制检测垫153的驱动、检测垫153的电容的变化的检测、以及对镜片110的第一区域1101的电压施加的控制电路。控制部160例如安装于检测部145的基板151上。
(关于电源)
电源170向检测部145及控制部160供给电力(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170是可拆装地保持于镜腿140的另一端部(设置于后端部的第二开口部)的充电式的电池组。电源170的例子包括镍氢充电电池。
(关于镜腿的组装方法)
以下,对镜腿140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5A所示,将基板151从壳体141的第一开口部1413插入收容空间141e。这时,通过将基板151的短边方向端部(具体而言是上下方向端部)卡合到壳体141的第一导引槽141k及第二导引槽141m,来对基板151的插入进行引导。
接着,将被接触部142配置于壳体141的外侧凹部141f。这时,将与被接触部142一体地设置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插通到壳体141的外侧通孔141g。接着,使内侧连接构件101B从壳体141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进入收容空间141e。
接着,将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轴部101c插通到检测部145的通孔157A。然后,将内侧连接构件101B的内侧卡合部101e卡合(螺合)到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外侧卡合部101a。这时,利用从壳体141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进入到收容空间141e的螺丝刀等工具180(参照图12B),使内侧连接构件101B旋转。
接着,将导光构件103的导光主体部103a插入壳体141的第一内侧通孔141i,并且将导光构件103的定位凸部103f插入壳体141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在该状态下,导光构件103的第一覆盖部103c堵塞第一开口部(图10中的下方的开口部)的整体,该第一开口部是壳体141的第一内侧通孔141i的内周面与导光主体部103a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状态下,导光构件103的第二覆盖部103d堵塞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第一开口部(图10中的下方的开口部)的整体。接着,将粘接构件105粘接于壳体141的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在该状态(图16A所示的状态)下,导光构件103的支撑部103b插入到粘接构件105的收容孔105a。
然后,将侧部盖104以配置于壳体141的内侧凹部141h的方式粘接于粘接构件105。在该状态(图16B所示的状态)下,在侧部盖104的露出用通孔104a中配置有导光主体部103a的轴向上的第一端面(图10中的下端面)。
(关于电子眼镜的动作)
接着,对电子眼镜100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对电子眼镜100的液晶层113未被施加电压的状态(关闭状态)进行说明。在关闭状态下,在镜片110的第一区域1101中,液晶层113的折射率与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5的折射率大致相同。
因此,不产生由液晶层113带来的透镜效果。因此,在镜片110中,第一区域1101的焦距(度数)与第二区域1102的焦距(度数)彼此大致相同。
若被接触部142被作为导电体的对象物(例如用户的手指)接触,则由检测部145的检测垫153检测出基于该接触的电容的变化。该接触的检测结果被发送至控制部160。控制部160若在关闭状态下检测到被接触部142被接触,则对镜片110的第一区域1101施加电压。
由此,液晶层113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发生变化,液晶层113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开启状态)。由此,在开启状态下,液晶层113的折射率与第一基板111及第二基板115的折射率彼此不同。因此,在第一区域1101中产生由液晶层113带来的透镜效果。因而,能够改变第一区域1101的焦距(度数)。
在开启状态下,若被接触部142被对象物接触,则与上述同样地,接触的检测结果被发送至控制部160。控制部160若检测到在开启状态下被接触部142被接触,则停止对镜片110的第一区域1101施加电压。由此,液晶层113中的液晶材料的取向回到施加电压前的状态,液晶层113的折射率也回到施加电压前的状态(关闭状态)。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眼镜100中,通过被接触部142被对象物接触,从而能够切换镜片110的第一区域1101的焦距。
(作用及效果)
根据具有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小电子眼镜100的镜腿140中的、设置有作为第一设备的被接触部142及作为第二设备的导光构件103的部分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厚度尺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镜腿140的内侧凹部141h配置有导光构件103,并且在外侧凹部141f配置有被接触部142。因此,与未设置内侧凹部141h及外侧凹部141f的结构相比,减小镜腿140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厚度尺寸),从而实现镜腿140的薄型化。其结果,实现用户的头部或耳朵的负担减轻、用户的佩戴感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工具180(参照图12B)通过设置于内侧凹部141h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进入到收容空间141e,来使内侧连接构件101B卡合于外侧连接构件101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内侧凹部141h被侧部盖104覆盖。因此,第二内侧通孔141j不向外部露出(也就是说,无法从外部目视确认)。其结果,实现镜腿140的设计性的提高。另外,不需要设置用于堵塞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其他构件,所以可削减部件个数。
并且,根据具有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可减少水等液体向配置有光源102的壳体141的收容空间141e内的渗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镜腿140的内侧凹部141h的导光构件103被侧部盖104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覆盖。这样的侧部盖104对于防止水等液体渗入到内侧凹部141h中,是有效的。其结果,能够防止液体通过导光构件103的导光主体部103a的外周面与壳体141的第一内侧通孔141i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而渗入到收容空间141e。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构件103的第一覆盖部103c堵塞第一开口部(图10中的下侧的开口部)的整体,该第一开口部是第一内侧通孔141i的内周面与导光主体部103a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这样的结构也对防止液体渗入到收容空间141e是有效的。
另外,第一覆盖部103c能够使从侧部盖104的露出用通孔104a到第一内侧通孔141i为止的水的渗入路径加长,并且使之曲折。这样的结构也对防止液体渗入到收容空间141e是有效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构件105包围第一内侧通孔141i的周围的整周,并且粘接于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和侧部盖104的外侧面。这样的粘接构件105对于防止从侧部盖104的周围进入到内侧凹部141h的液体向第一内侧通孔141i渗入是有效的。
另外,导光构件103的第二覆盖部103d堵塞第一开口部(图10中的下侧的开口部)的整体,该第一开口部是第二内侧通孔141j的内周面与定位凸部103f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对于防止液体渗入到收容空间141e,这样的结构也是有效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壳体141的内侧凹部141h的底部和侧部盖104夹住导光构件103的支撑部103b,从而导光构件103支撑于壳体141。因此,不需要用于将导光构件103固定于壳体141的固定方式(例如,粘接、利用紧固构件进行的固定等)。其结果,导光构件103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这样的结构使镜腿140的结构部件的数量减少,因而能够实现镜腿140的轻量化。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眼镜进行说明。此外,实施方式2的电子眼镜及镜框中,镜腿24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镜腿140不同。因此,以下,仅对镜腿240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电子眼镜100及镜框12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7是实施方式2的电子眼镜的镜腿240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镜腿240的连接构件201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构件201的内侧连接构件201B在导光构件203中的定位凸部203f的前端部(图17的上端部),与定位凸部203f一体地设置。
这样的内侧连接构件201B在前端部具有能够与后述的外侧卡合部201a卡合的内侧卡合部201e。内侧卡合部201e例如是内螺纹部、外螺纹部、凸部、凹部等。此外,内侧连接构件201B也可以是与导光构件203分体设置的紧固构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连接构件201的外侧连接构件201A与被接触部142一体地设置于被接触部142的内侧面。但是,外侧连接构件201A的长度比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长度长。
外侧连接构件201A在前端部具有能够与内侧卡合部201e卡合的外侧卡合部201a。外侧卡合部201a例如是内螺纹部、外螺纹部、凸部、凹部等。这样的外侧连接构件201A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插通到壳体141的外侧通孔141g及检测部145的通孔157A。此外,外侧连接构件201A也可以是与被接触部142分体设置的紧固构件。
在该状态下,内侧连接构件201B的内侧卡合部201e与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外侧卡合部201a卡合。此外,内侧卡合部201e与外侧卡合部201a的卡合也可以是与内侧卡合部201e及外侧卡合部201a的结构相应的各种卡合(例如,压入配合、螺纹卡合、键卡合等)。
通过上述那样的内侧卡合部201e与外侧卡合部201a的卡合,作为第一设备的被接触部142与作为第二设备的导光构件203通过连接构件201而固定。由此,导光构件203及被接触部142通过连接构件201而固定于壳体141。
此外,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在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电连接的连接单元。其他的结构及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子眼镜进行说明。此外,实施方式3的电子眼镜及镜框中,镜腿34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镜腿140不同。因此,以下,仅对镜腿340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电子眼镜100及镜框12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8是实施方式3的电子眼镜的镜腿340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镜腿340的连接构件301及导光构件303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构件303不具备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导光构件103所具备的定位凸部103f。作为替代,导光构件303在支撑部303b的第二覆盖部303d具有能够与后述的外侧卡合部301a卡合的内侧卡合部303g。内侧卡合部303g例如是内周面为圆筒面的通孔、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的螺纹孔等。
连接构件301不具备内侧连接构件。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连接构件301的外侧连接构件301A在被接触部142的内侧面,与被接触部142一体地设置。但是,外侧连接构件301A的长度比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长度长。外侧连接构件301A在前端部具有能够与内侧卡合部303g卡合的外侧卡合部301a。外侧卡合部301a例如是外螺纹部、凸部等。
这样的外侧连接构件301A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插通到壳体141的外侧通孔141g、检测部145的通孔157A、以及壳体141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在该状态下,外侧连接构件301A的外侧卡合部301a与导光构件303的内侧卡合部303g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卡合部301a作为导光构件303的定位凸部而发挥功能。
通过以上那样的外侧卡合部301a与内侧卡合部303g的卡合,作为第一设备的被接触部142与作为第二设备的导光构件303通过连接构件301而固定。此外,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在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电连接的连接单元。此外,外侧连接构件301A也可以是与被接触部142分体设置的紧固构件。其他结构及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子眼镜进行说明。此外,实施方式4的电子眼镜及镜框中,镜腿44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镜腿140不同。因此,以下,仅对镜腿440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电子眼镜100及镜框12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9是实施方式4的电子眼镜的镜腿440中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镜腿440的导光构件403及连接构件401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构件403在支撑部403b的第二覆盖部403d中具有阶梯式孔403h。阶梯式孔403h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半部(图19的下侧半部)的内径、比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半部(图19的上侧半部)的内径大。
连接构件401的内侧连接构件401B例如是螺钉或螺栓等紧固构件。内侧连接构件401B具有能够与后述的外侧卡合部401a卡合的内侧卡合部401e。内侧卡合部401e例如是形成于外周面的外螺纹部。这样的内侧连接构件401B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插通到阶梯式孔403h以及壳体141的第二内侧通孔141j。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连接构件401的外侧连接构件401A在被接触部142的内侧面,与被接触部142一体地设置。但是,外侧连接构件401A的长度比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外侧连接构件101A的长度长。
外侧连接构件401A具有能够与内侧卡合部401e卡合的外侧卡合部401a。外侧卡合部401a例如是形成于筒状的前端部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这样的外侧连接构件401A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插通到壳体141的外侧通孔141g及检测部145的通孔157A。此外,外侧连接构件401A也可以是与被接触部142分体设置的紧固构件。
在该状态下,内侧连接构件401B的内侧卡合部401e、与外侧连接构件401A的外侧卡合部401a卡合。此外,内侧卡合部401e与外侧卡合部401a的卡合也可以是与内侧卡合部401e及外侧卡合部401a的结构相应的各种卡合(例如,压入配合、螺纹卡合、键卡合等)。
通过上述那样的内侧卡合部401e与外侧卡合部401a的卡合,作为第一设备的被接触部142与作为第二设备的导光构件403通过连接构件401而固定。由此,导光构件403及被接触部142通过连接构件401而固定于壳体141。
此外,虽然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在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被接触部142与检测部145电连接的连接单元。其他结构及作用和效果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备注)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将镜腿的内侧面设为第一面,将镜腿的外侧面设为第二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镜腿的外侧面设为第一面,将镜腿的内侧面设为第二面。在该情况下,在设置于镜腿的外侧面的外侧凹部141f中配置的设备(例如,被接触部142)是第一设备,在设置于镜腿的内侧面的内侧凹部141h中配置的设备(导光构件103~403)是第二设备。另外,外侧凹部141f的外侧通孔141g是第一孔。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作为紧固构件,采用至少一部分能够插通到外侧通孔141g,且能够将导光构件103~403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紧固构件。
另外,也可以将镜腿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中的任意一个面设为第一面,将另一个面设为第二面。在该情况下,第一面的第一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面的第二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彼此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相对。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电子眼镜100的镜腿140~440中的、设置有作为第一设备的被接触部142及作为第二设备的导光构件103~403的部分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高度尺寸)减小。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对第一设备是被接触部142,第二设备是导光构件103~40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可以由从声响装置、影像装置、发光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装置构成。具体而言,在将配置于外侧凹部141f的设备设为第一设备的情况下,第一设备例如包括:摄像机、显示器、接触传感器等。另一方面,在将配置于内侧凹部141h的设备设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第二设备例如包括:发光装置、扬声器、麦克风、投影机等。此外,发光装置中也可以包括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导光构件103~403那样的、通过与光源102组合来构成发光装置的构件。
另外,在将一对的镜腿设为左右对称的结构的情况下,左侧用的镜腿设为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右侧用的镜腿140~440左右对称的结构。也可以将一对的镜腿中的任意一个镜腿设为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镜腿140~440的结构,而仅由壳体构成另一个镜腿。
并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眼睛佩戴物,对电子眼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眼睛佩戴物不限于电子眼镜。眼睛佩戴物的其他例子例如包括太阳镜、护目镜、头戴式显示器等。
在2017年9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183305、以及在2017年9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183307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镜框部件可适当地用于各种眼睛佩戴物用的镜腿、镜框及眼睛佩戴物。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电子眼镜(眼睛佩戴物)
110 镜片
1101 第一区域(电活性区域)
1102 第二区域
111 第一基板
112 第一电极
113 液晶层
114 第二电极
115 第二基板
116 粘接层
117 衍射区域
1171 凸部
1172 第一凸条
120 镜框
130 前框
131 轮缘
132 鼻架
133 鼻垫
140、240、340、440 镜腿
141 壳体
141a 外侧壁部
141b 内侧壁部
141c 上侧壁部
141d 下侧壁部
141e 收容空间
141f 外侧凹部
141g 外侧通孔
141h 内侧凹部
141i 第一内侧通孔
141j 第二内侧通孔
141k 第一导引槽
141m 第二导引槽
141n 平行槽部
141p 倾斜槽部
1411 第二凸条
1413 第一开口部
142 被接触部
142a 被接触部侧凸条
145 检测部
146 前端部盖
146A 筒状部
146a 第一壁部
146b 第二壁部
146c 第三壁部
146d 第四壁部
146e 前壁部
146f 定位凹部
146g 定位阶梯部
146h 定位凸部
146i 定位凸缘部
146j FPC用通孔
146k 导引面
148 导电板
148a 内侧导通部
150 检测用层叠体
151 基板
151a 外侧基板
151b 内侧基板
152 第二接地部
153 检测垫
153a 检测区域
155 外侧板状构件
155a 外侧导通部
156a~156e 绝缘层
157A 通孔
157a~157k 通孔构件
158A 导通部
158a~158k 导通部
101、201、301、401 连接构件
101A、201A、301A、401A 外侧连接构件
101B、201B、401B 内侧连接构件
101a、201a、301a、401a 外侧卡合部
101b 头部
101c 轴部
101d 卡合部
101e、201e、401e 内侧卡合部
102 光源
102a 光源
103、203、303、403 导光构件
103a 导光主体部
103b、303b、403b 支撑部
103c 第一覆盖部
103d、303d、403d 第二覆盖部
103e 连续部
103f、203f 定位凸部
303g 内侧卡合部
403h 阶梯式孔
104 侧部盖
104a 露出用通孔
104b 识别信息
105 粘接构件
105a 收容孔
107 FPC
160 控制部
170 电源
180 工具

Claims (9)

1.一种镜框部件,其构成眼睛佩戴物的镜框,具备:
壳体,具有形成有第一凹部的第一面、在所述第一凹部开口的第一孔、以及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是由包括外侧壁部、内侧壁部、上侧壁部及下侧壁部的壁部包围的空间;
第一设备,配置于所述第一凹部;
基板,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且具有基板侧通孔;以及
紧固构件,插通到所述第一孔和所述基板侧通孔,且所述紧固构件包括外侧连接构件及内侧连接构件,所述外侧连接构件的基端一体地固定于所述第一设备的内侧面,将所述第一设备固定于所述壳体,
所述壳体具备第二面,该第二面在规定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置,且具有第二凹部及在所述第二凹部开口的第二孔,
在所述第二凹部中配置有第二设备,
所述基板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与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
所述镜框部件还具备:
第一光源,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导光部,该导光部是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将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引导的导光体;以及
第三设备,具有被所述导光部引导的所述光可通过的透光部,且从外侧覆盖所述导光部的至少一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镜框的厚度或高度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部件,其中,
所述紧固构件的所述内侧连接构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穿过所述第二孔而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部件,其中,
所述紧固构件的所述内侧连接构件插通到所述第二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镜框的厚度或高度方向上,至少一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设备是从声响装置、影像装置及传感器装置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部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第二凹部开口的保持部,所述第二设备的一部分被所述保持部保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部件,其中,
所述导光部及所述第三设备配置于所述第二凹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框部件,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第二凹部开口的保持部,
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保持部相邻地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导光部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保持部,
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入射至插入到所述保持部的所述导光部的一部分。
CN201880053584.5A 2017-09-25 2018-09-21 镜框部件 Active CN1110333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3305 2017-09-25
JP2017-183307 2017-09-25
JP2017183305 2017-09-25
JP2017183307 2017-09-25
PCT/JP2018/035202 WO2019059380A1 (ja) 2017-09-25 2018-09-21 フレーム部品、テンプル、フレーム、およびアイウェ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359A CN111033359A (zh) 2020-04-17
CN111033359B true CN111033359B (zh) 2022-01-14

Family

ID=65810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3584.5A Active CN111033359B (zh) 2017-09-25 2018-09-21 镜框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2668B2 (zh)
EP (1) EP3690519B1 (zh)
JP (1) JP6982088B2 (zh)
CN (1) CN111033359B (zh)
WO (1) WO20190593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8904A (zh) * 2020-04-14 2020-07-28 深圳市深科创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式音频镜腿和音频眼镜
WO2023044328A1 (en) * 2021-09-15 2023-03-23 Kokanee Research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647096B (zh) * 2022-03-29 2023-11-10 深圳市歌尔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腿可插拔的智能眼镜及镜腿插接、拔出检测方法
CN117369144B (zh) * 2023-12-07 2024-04-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腿组件和头戴显示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3821U (zh) * 1990-12-27 1992-08-14
US6091546A (en) * 1997-10-30 2000-07-18 The Microoptical Corporation Eyeglass interface system
CN200941131Y (zh) * 2006-08-24 2007-08-29 麦志雄 可发光的眼镜腿
JP5969098B1 (ja) * 2015-09-01 2016-08-10 憲一 川越 シャッタ眼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35524B2 (en) * 2001-11-07 2012-08-07 Michael Waters Illuminated eyewear
US7306332B2 (en) * 2005-08-30 2007-12-11 Chien Pong Chen Eyewear temple assembly
TW200804887A (en) * 2006-07-12 2008-01-16 Jia-Lin Jou Slim frame of spectacle having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n, and spectacle having the same
US8905541B2 (en) * 2010-07-02 2014-12-09 Mitsui Chemicals, Inc. Electronic spectacle frames
US8801174B2 (en) * 2011-02-11 2014-08-12 Hpo Assets Llc Electronic frames comprising electrical conductors
US8944590B2 (en) * 2010-07-02 2015-02-03 Mitsui Chemicals, Inc. Electronic spectacle frames
US8979259B2 (en) * 2010-07-02 2015-03-17 Mitsui Chemicals, Inc. Electro-active spectacle frames
JP4915534B2 (ja) 2007-06-04 2012-04-11 株式会社ユーロビジョン メガネ用バネヒンジ
US7874669B2 (en) * 2009-02-27 2011-01-25 Oakley, Inc. Eyeglass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CN201796205U (zh) * 2009-09-30 2011-04-13 迈克尔·沃特斯 照明眼镜
MX2012009241A (es) * 2010-02-10 2012-09-07 Michael Waters Anteojos iluminados.
WO2012003500A2 (en) * 2010-07-02 2012-01-05 Pixeloptics, Inc. Electro-active spectacle frames
GB2484285A (en) 2010-10-04 2012-04-11 Sun And Young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Rechargeable illuminated eyeglasses
US8203502B1 (en) 2011-05-25 2012-06-19 Google Inc.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finger-tracking input sensor
WO2013088630A1 (ja) 2011-12-16 2013-06-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可変焦点レンズの制御装置、可変焦点レンズ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電子メガネ
JP2013134259A (ja) * 2011-12-22 2013-07-08 Hasegawa:Kk 眼鏡フレーム及び眼鏡
US8907867B2 (en) * 2012-03-21 2014-12-09 Google Inc. Don and doff sensing using capacitive sensors
ITGE20120054A1 (it) * 2012-05-21 2013-11-22 Michele Iurilli Occhiale comprendente elementi elettrici e/o elettronici
ITMI20131797A1 (it) 2013-10-29 2015-04-30 Buhel S R L Trasduttore elettromagnetico per generare vibrazioni per la conduzione ossea di suoni e/o parole
KR102318788B1 (ko) * 2014-11-12 2021-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착용형 전자 장치
CN204462560U (zh) * 2015-03-20 2015-07-08 黄爱群 一种蓝牙lcd太阳眼镜
US9759933B1 (en) * 2015-10-30 2017-09-12 Snap Inc. Battery assembly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7049565A (ja) 2016-01-06 2017-03-09 憲一 川越 シャッタ眼鏡
JP2017183305A (ja) 2016-03-28 2017-10-05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光源装置及びレーザー走査型表示装置
JP6658195B2 (ja) 2016-03-28 2020-03-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エッチング方法およびエッチング装置
CN206057716U (zh) * 2016-06-21 2017-03-29 深圳市君超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腿及其眼镜
US9910298B1 (en) * 2017-04-17 2018-03-06 Vision Service Pla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computerized temple for use with eyewea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3821U (zh) * 1990-12-27 1992-08-14
US6091546A (en) * 1997-10-30 2000-07-18 The Microoptical Corporation Eyeglass interface system
CN200941131Y (zh) * 2006-08-24 2007-08-29 麦志雄 可发光的眼镜腿
JP5969098B1 (ja) * 2015-09-01 2016-08-10 憲一 川越 シャッタ眼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359A (zh) 2020-04-17
EP3690519C0 (en) 2023-12-13
US20200225510A1 (en) 2020-07-16
EP3690519B1 (en) 2023-12-13
EP3690519A1 (en) 2020-08-05
EP3690519A4 (en) 2021-06-23
JPWO2019059380A1 (ja) 2020-03-26
JP6982088B2 (ja) 2021-12-17
WO2019059380A1 (ja) 2019-03-28
US11402668B2 (en)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359B (zh) 镜框部件
CN111630441B (zh) 眼睛佩戴物
CN107621697B (zh) 显示装置和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CN110114742B (zh) 传感器模块、镜腿、镜框及眼睛佩戴物
US11886048B2 (en) Lens and eyewear
JP7073455B2 (ja) レンズ、レンズブランクおよびアイウェア
US11294199B2 (en) Eyewear
US11914231B2 (en) Lens, lens blank, and eyewe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