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8228A - 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8228A
CN112788228A CN201911087085.0A CN201911087085A CN112788228A CN 112788228 A CN112788228 A CN 112788228A CN 201911087085 A CN201911087085 A CN 201911087085A CN 112788228 A CN112788228 A CN 112788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target object
radar
moving direction
detecti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70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870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82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8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82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4Systems determining presence of a targ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其中,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和与图像采集设备相连的雷达,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每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雷达分别探测在每个探测区域内是否有目标物体,并在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每个探测区域时,将该探测区域对应的探测结果发送至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如果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由于根据至少两个雷达的探测结果和预设的移动方向判断规则,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实现抓拍单一移动方向的目标物体。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对出入公共场所的车辆进行管理,公共场所的混行出入口处可以设置有图像采集设备,在车辆驶入或驶出混行出入口时,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触发信号对车辆进行拍摄,得到包含车辆的抓拍图像。其中,公共场所例如停车场、工业园区,混行出入口为驶入与驶出公共场所的车辆共用的道闸。
相关技术中,混行出入口处可以设置有一个视频采集设备,该视频采集设备可以对混行出入口处的场景进行拍摄,然后,对拍摄到的视频进行目标检测,如果检测到车辆,则触发拍摄模式,对当前场景进行拍摄,得到包含车辆的抓拍图像,以便于后续识别该抓拍图像中车辆的车牌号码、驾驶员的身份信息等。
然而,对视频采集设备拍摄到的视频进行目标检测,仅能识别出车辆,无法判断车辆的行驶方向为驶入或驶出,从而无法实现只针对某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行抓拍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以实现能够抓拍单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和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相连的雷达,所述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每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其中,
所述雷达,用于分别探测在每个探测区域内是否有目标物体,并在所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每个探测区域时,将该探测区域对应的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图像采集设备;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雷达对应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根据所述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如果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与雷达相连,所述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雷达对所述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为所述雷达在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该探测区域时发送的,用于指示该探测区域内是否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
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
如果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可选的,所述雷达包括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所述第一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一探测区域,所述第二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二探测区域,所述第一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结果,所述第二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结果;
所述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所述至少两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内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第二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所述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二探测区域;
如果所述第一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第二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内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所述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一探测区域。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用于指示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所述目标物体进入所述第一探测区域的第一时刻;
将用于指示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所述目标物体进入所述第二探测区域的第二时刻;
在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二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探测区域沿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时刻及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在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一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探测区域沿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时刻及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可选的,所述目标物体为车辆时,所述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车辆进行图像识别,得到所述车辆的车牌号码。
可选的,所述雷达包括至少两个,其中每个雷达对应一个探测区域,所述接收所述雷达对应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包括:
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雷达所连接的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发送的电平变化信息,作为所述至少两个雷达对应的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
其中,当所述I/O接口的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相应的探测区域;当所述I/O接口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离开相应的探测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与雷达相连,所述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雷达对所述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为所述雷达在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该探测区域时发送的,用于指示该探测区域内是否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
抓拍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可选的,所述雷达包括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所述第一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一探测区域,所述第二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二探测区域,所述第一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结果,所述第二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结果;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内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第二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所述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二探测区域;
如果所述第一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第二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内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所述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一探测区域。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测速模块,用于:
将用于指示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所述目标物体进入所述第一探测区域的第一时刻;
将用于指示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所述目标物体进入所述第二探测区域的第二时刻;
在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二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探测区域沿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时刻及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在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一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探测区域沿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时刻及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可选的,所述目标物体为车辆时,所述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车辆进行图像识别,得到所述车辆的车牌号码。
可选的,所述雷达包括至少两个,其中每个雷达对应一个探测区域,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雷达所连接的I/O接口发送的电平变化信息,作为所述至少两个雷达对应的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
其中,当所述I/O接口的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相应的探测区域;当所述I/O接口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离开相应的探测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其中,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和与图像采集设备相连的雷达,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每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雷达,用于分别探测在每个探测区域内是否有目标物体,并在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每个探测区域时,将该探测区域对应的探测结果发送至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用于接收雷达对应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如果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由于根据至少两个雷达的探测结果和预设的移动方向判断规则,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实现抓拍单一移动方向的目标物体。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的方案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图4d为目标物体以图2中黑色箭头方向先后经过探测区域1和探测区域2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如图1所示,为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和与图像采集设备相连的雷达。
其中,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雷达用于分别探测在每个探测区域内是否有目标物体,并在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每个探测区域时,将该探测区域对应的探测结果发送至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用于接收雷达对应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如果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是枪机、球机或网络摄像机等任一种具备图像采集功能的设备,雷达可以是微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任一种具有目标探测功能的雷达,通过雷达对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进行检测,具有架设方便,维护简单等优点。
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中的雷达可以为多个,其中,每个雷达分别对每个探测区域进行探测。
如图2所示,为上述实现方式中,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的方案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1以及与图像采集设备1相连的雷达2,其中,雷达2包括雷达210和雷达220,雷达2具有两个探测区域,分别为探测区域1和探测区域2,雷达210对应探测区域1,雷达220对应探测区域2,探测区域1和探测区域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d。其中,雷达210和雷达220的安装位置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雷达210和雷达220可以一高一低的安装在同一竖直安装杆上;雷达210和雷达220也可以一左一右的安装在同一水平安装杆上。
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中,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中的雷达也可以为一个,该雷达可以同时对多个探测区域进行探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可以设置于公共场所的混行出入口处,以确定是否对待进入或待离开公共场所的目标物体进行抓拍,目标物体可以是任一通过公共场所的混行出入口的移动物体,目标物体可以是车辆、行人等。
两个探测区域之间的预设距离d可以设置为小于目标物体的长度,以便图像采集设备通过雷达检测到同时处于两个探测区域中的目标车物体。例如,在目标物体为车辆的情况下,可以将d设置为各类车辆的最小车长4.5m,或者,在目标物体为行人的情况下,可以将d设置为通常情况下行人的最小步长0.8m。
在目标物体经过探测区域1和探测区域2的过程中,与雷达210和雷达220相连的图像采集设备1可以接收到雷达210和雷达220在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对应的探测区域时发送的探测结果,图像采集设备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目标物体的行驶方向。然后,图像采集设备1可以判断目标物体的行驶方向是否为预设行驶方向,若是,则对目标物体进行抓拍。
由以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由于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根据雷达对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判断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实现抓拍单一移动方向的目标物体。
基于上述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该图像采集设备与雷达相连,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如图3所示,为上述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包括:
步骤301,接收雷达对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
其中,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为雷达在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该探测区域时发送的,用于指示该探测区域内是否探测到目标物体。
也就是说,雷达会对其对应的探测区域进行探测,并生成探测结果,其中,每个探测结果可以指示对应的探测区域内是否探测到目标物体。当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某一探测区域,即该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从未探测到目标物体变化为探测到目标物体时,可以向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在该探测区域内探测到目标物体的探测结果;当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离开某一探测区域,即该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从探测到目标物体变化为未探测到目标物体时,可以向图像采集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在该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目标物体的探测结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分别通过至少两个雷达,实时探测是否有目标物体经过该雷达对应的探测区域,由此,得到每个雷达对应的探测结果。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将雷达所连接的I/O接口发送的电平变化信息,作为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
举例而言,可以预设在探测区域内探测到目标物体的情况下,探测该探测区域的雷达为低电平,在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目标物体的情况下,探测该探测区域的雷达为高电平。这样,当雷达所连接的I/O接口的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相应的探测区域;当雷达所连接的I/O接口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离开相应的探测区域。
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雷达可以同时对多个探测区域进行探测,这样,图像采集设备可以仅通过一个雷达,实时探测是否有目标物体经过各个探测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雷达探测其对应的探测区域中是否有目标物体的具体处理过程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
下面以雷达包括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第一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一探测区域,第二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二探测区域的情况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称为第一探测结果,将第二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称为第二探测结果。
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
如果第一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区域内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二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目标物体,且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第一探测区域向第二探测区域;
如果第一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二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区域内探测到目标物体,且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第二探测区域向第一探测区域。
举例而言,图2所示的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为例,第一雷达为雷达210,第二雷达为雷达220,第一探测区域为探测区域1,第二探测区域为探测区域2。
如图4a~图4d所示,为目标物体以黑色箭头方向先后经过探测区域1和探测区域2时的示意图,雷达210和雷达220产生的探测结果的变化过程为:
第一步,目标物体进入探测区域1之前,雷达210和雷达220的探测结果均为未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二步,如图4a所示,目标物体进入探测区域1,未进入探测区域2时,雷达210的探测结果为探测到目标物体,雷达220的探测结果为未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三步,如图4b所示,目标物体进入探测区域2,同时未离开探测区域1时,雷达210和雷达220的探测结果均为探测到目标物体;第四步,如图4c所示,目标物体离开探测区域1,同时未离开探测区域2时,雷达210的探测结果为未探测到目标物体,雷达220的探测结果为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五步,如图4d所示,目标物体离开探测区域2后,雷达210和雷达220的探测结果均为未探测到目标物体。
目标物体以灰色箭头方向先后经过探测区域2和探测区域1时,雷达210和雷达220产生的探测结果的变化过程,与目标物体以黑色箭头方向经过雷达210和雷达220对应的探测区域时产生的探测结果的变化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探测区域的数量为2的情况下,目标物体的不同移动方向对应的雷达对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的变化,具体如表1所示:
表1目标物体移动方向与雷达探测结果的变化
Figure BDA0002265747180000101
Figure BDA0002265747180000111
在上述情况下,如果第一探测结果为探测区域1内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二探测结果为探测区域2内未探测到目标物体,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是目标物体从探测区域1移动至探测区域2的过程中,此时,目标物体已进入探测区域1,未进入探测区域2;第二种,可能是目标物体从探测区域2移动至探测区域1的过程中,此时,目标物体已离开探测区域2,未离开探测区域1。这时,可以根据第一探测结果和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如果图像采集设备最近一次接收到探测结果是第一探测结果,表示雷达210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探测区域1,而不是雷达220探测到目标物体离开探测区域2,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探测区域1向探测区域2。
如果第一探测结果为探测区域1内未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二探测结果为探测区域2内探测到目标物体,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是目标物体从探测区域2移动至探测区域1的过程中,此时,目标物体已进入探测区域2,未进入探测区域1;第二种,可能是目标物体从探测区域1移动至探测区域2的过程中,此时,目标物体已离开探测区域1,未离开探测区域2。这时,可以根据第一探测结果和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如果图像采集设备最近一次接收到探测结果是第二探测结果,表示雷达220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探测区域2,而不是雷达210探测到目标物体离开探测区域1,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探测区域2向探测区域1。
步骤303,如果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在实施中,为了满足用户对于不同移动方向的目标物体的监控需求,用户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设置某一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并且,只有在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时,才会抓拍目标物体的图像。这样,可以实现抓拍单一移动方向的目标物体。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设置图2中黑色箭头的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这样,图像采集设备只有在判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从探测区域1至探测区域2时,才会抓拍目标物体的图像。
而在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不是预设移动方向时,图像采集设备可以不做反应,或者,也可以发送报警信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得到包含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之后,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对抓拍图像进行图像识别,得到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比如,在目标物体为车辆的情况下,可以对车辆的车牌号进行识别,得到车辆的车牌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设备还可以计算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首先,在目标物体的移动过程中,记录用于指示探测到目标物体的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目标物体进入第一探测区域的第一时刻,以及,记录用于指示探测到目标物体的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目标物体进入第二探测区域的第二时刻。
这样,在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第一探测区域向第二探测区域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探测区域沿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预设距离、第一时刻及第二时刻,计算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比如,可以先计算第一探测区域沿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与预设距离之和,作为目标物体的经过长度,并计算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作为目标物体的通过时间,然后,将目标物体的经过长度除以目标物体的通过时间,得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以及,在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第二探测区域向第一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探测区域沿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预设距离、第一时刻及第二时刻,计算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比如,可以先计算第二探测区域沿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与预设距离之和,作为目标物体的经过长度,并计算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作为目标物体的通过时间,然后,将目标物体的经过长度除以目标物体的通过时间,得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例如,假设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从第一探测区域到第二探测区域,第一探测区域与第二探测区域沿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均为1米,两者之间的预设距离为4.5米,第一时刻为9:00:00,第二时刻为9:00:05,那么,先计算目标物体的经过长度,也就是第一探测区域沿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与预设距离之和,为5.5米,并计算目标物体的通过时间,也就是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为5秒,然后,将目标物体的经过长度除以目标物体的通过时间,得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为每秒1.1米。
由此,图像采集设备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便于后续通过判断该移动速度是否超速等方式对出入公共场所的目标物体进行管理,增加管理的多样性。
由以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由于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根据雷达对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判断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实现抓拍单一移动方向的目标物体。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该图像采集设备与雷达相连,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510,用于接收雷达对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为雷达在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该探测区域时发送的,用于指示该探测区域内是否探测到目标物体;
确定模块520,用于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
抓拍模块530,用于如果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一种实现方式中,雷达包括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第一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一探测区域,第二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二探测区域,第一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结果,第二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结果;
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
如果第一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区域内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二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目标物体,且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第一探测区域向第二探测区域;
如果第一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目标物体、第二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区域内探测到目标物体,且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第二探测区域向第一探测区域。
一种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测速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
将用于指示探测到目标物体的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目标物体进入第一探测区域的第一时刻;
将用于指示探测到目标物体的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目标物体进入第二探测区域的第二时刻;
在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第一探测区域向第二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探测区域沿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预设距离、第一时刻及第二时刻,计算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在确定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第二探测区域向第一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探测区域沿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预设距离、第一时刻及第二时刻,计算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一种实现方式中,目标物体为车辆时,得到包含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之后,装置还包括:
识别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对车辆进行图像识别,得到车辆的车牌号码。
一种实现方式中,雷达包括至少两个,其中每个雷达对应一个探测区域,接收模块510,具体用于:
分别接收至少两个雷达所连接的I/O接口发送的电平变化信息,作为至少两个雷达对应的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
其中,当I/O接口的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相应的探测区域;当I/O接口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离开相应的探测区域。
由以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装置,由于图像采集设备可以根据雷达对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判断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实现抓拍单一移动方向的目标物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3和通信总线604,其中,处理器601,通信接口602,存储器603通过通信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6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所述雷达对所述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为所述雷达在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该探测区域时发送的,用于指示该探测区域内是否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
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
如果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上述图像采集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图像采集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装置实施例、电子设备实施例和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和与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相连的雷达,所述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每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其中,
所述雷达,用于分别探测在每个探测区域内是否有目标物体,并在所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每个探测区域时,将该探测区域对应的探测结果发送至所述图像采集设备;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雷达对应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根据所述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如果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2.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与雷达相连,所述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雷达对所述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为所述雷达在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该探测区域时发送的,用于指示该探测区域内是否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
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
如果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包括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所述第一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一探测区域,所述第二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二探测区域,所述第一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结果,所述第二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结果;
所述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所述至少两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内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第二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所述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二探测区域;
如果所述第一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第二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内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所述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一探测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用于指示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所述目标物体进入所述第一探测区域的第一时刻;
将用于指示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的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作为所述目标物体进入所述第二探测区域的第二时刻;
在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二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探测区域沿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时刻及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在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一探测区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探测区域沿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的长度、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时刻及所述第二时刻,计算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体为车辆时,所述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车辆进行图像识别,得到所述车辆的车牌号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包括至少两个,其中每个雷达对应一个探测区域,所述接收所述雷达对应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包括:
分别接收所述至少两个雷达所连接的输入输出I/O接口发送的电平变化信息,作为所述至少两个雷达对应的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
其中,当所述I/O接口的电平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相应的探测区域;当所述I/O接口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表示该I/O接口所连接的雷达探测到目标物体离开相应的探测区域。
7.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与雷达相连,所述雷达具有至少两个探测区域,两个探测区域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雷达对所述至少两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每个探测区域的探测结果为所述雷达在探测到目标物体进入或离开该探测区域时发送的,用于指示该探测区域内是否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接收的至少两个探测结果及每个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
抓拍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预设移动方向,则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拍摄,得到包含所述目标物体的抓拍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包括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所述第一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一探测区域,所述第二雷达相应的探测区域为第二探测区域,所述第一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一探测结果,所述第二雷达发送的探测结果为第二探测结果;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第一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内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第二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所述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二探测区域;
如果所述第一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探测区域内未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第二探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内探测到所述目标物体,且所述第二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比所述第一探测结果的接收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更近,则确定所述目标物体的移动方向为由所述第二探测区域向所述第一探测区域。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1911087085.0A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7882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7085.0A CN112788228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7085.0A CN112788228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8228A true CN112788228A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48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7085.0A Pending CN112788228A (zh) 2019-11-08 2019-11-08 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822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5330A (zh) * 2021-12-08 2022-03-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抓拍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8351B1 (en) * 2007-10-04 2017-10-03 Hrl Laboratories, Llc System for surveillance by integrating radar with a panoramic staring sensor
CN107240263A (zh) * 2016-03-29 2017-10-10 西安思丹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卡口车辆抓拍方法
CN208766300U (zh) * 2018-08-30 2019-04-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阵列及雷达监控系统
CN110097763A (zh) * 2018-01-30 2019-08-06 保定市天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车道车辆速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0163885A (zh) * 2018-02-12 2019-08-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8351B1 (en) * 2007-10-04 2017-10-03 Hrl Laboratories, Llc System for surveillance by integrating radar with a panoramic staring sensor
CN107240263A (zh) * 2016-03-29 2017-10-10 西安思丹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卡口车辆抓拍方法
CN110097763A (zh) * 2018-01-30 2019-08-06 保定市天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车道车辆速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0163885A (zh) * 2018-02-12 2019-08-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
CN208766300U (zh) * 2018-08-30 2019-04-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阵列及雷达监控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5330A (zh) * 2021-12-08 2022-03-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抓拍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125330B (zh) * 2021-12-08 2024-04-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抓拍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3490B2 (en) Traffi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6952303B (zh) 车距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39175B (zh) 一种车辆停车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0992706B (zh) 一种车辆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车路协同系统
CN109934075A (zh) 异常事件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GB2488890A (en) Speed enforcement system which triggers higher-accuracy active sensor when lower-accuracy passive sensor detects a speeding vehicle
CN110930756B (zh) 一种基于图像与地磁传感器判断路侧停车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70374A (zh) 车辆超速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28503B (zh) 一种车辆变道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1626189B (zh) 一种路面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49454B (zh) 一种车辆超载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7372979A (zh) 道路巡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8228A (zh) 一种基于雷达的抓拍触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3673399A (zh) 区域监测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190136515A (ko) 차량 인식 장치
CN115938114B (zh) 自动驾驶车辆数据的处理系统、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2102543A (zh) 一种安检系统和方法
CN115713726A (zh) 行人翻越交通护栏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984780A (zh) 工业固体废物出入库判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435479B (zh) 目标物体违章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系统
CN114241430A (zh) 一种事件检测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81979B (zh) 一种图像采集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4387544A (zh) 一种高空抛物检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3672A (zh) 待测目标的数量计数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489375B (zh) 一种信息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