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7385B - 充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充电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7385B
CN112787385B CN202110123363.4A CN202110123363A CN112787385B CN 112787385 B CN112787385 B CN 112787385B CN 202110123363 A CN202110123363 A CN 202110123363A CN 112787385 B CN112787385 B CN 1127873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supply
supply terminal
main bod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33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7385A (zh
Inventor
张阳
黄任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33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7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7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7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组件,充电组件包括: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包括充电主体和供电端子,充电主体包括承载面,供电端子设置于充电主体内,供电端子相对于充电主体可滑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充电端子,设备主体包括配合面;充电端子设置于设备主体内,至少部分充电端子露出于配合面;其中,在承载面与配合面配合的情况下,充电端子与供电端子抵接,供电端子沿充电端子的目标表面滑动,在供电端子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充电设备给电子设备充电。本申请通过在电子设备与充电设备连接以充电的过程中,使供电端子与目标表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实现在将电子设备安装至充电设备的过程中清除目标表面上的污渍,提高充电稳定性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充电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大多具有充电端子。充电端子可以为弹簧顶针连接器。在对电子设备充电时,将电子设备的充电端子与充电座配合。
用户在佩戴电子设备时,充电端子与人体皮肤接触,很容易沾上汗液、水等电解质,或者其他不导电的脏污。
充电端子在表面存在电解质的情况下进行充电,会发生电解池反应,并在充电端子的表面形成腐蚀。腐蚀物(或者脏污)逐渐堆积会使接触阻抗变大,最终导致充电时间变长,甚至于无法充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充电组件,至少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组件,包括: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主体和供电端子,所述充电主体包括承载面,所述供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充电主体内,至少部分所述供电端子露出于所述承载面,所述供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充电主体可滑动;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充电端子,所述设备主体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承载面配合;所述充电端子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内,至少部分所述充电端子露出于所述配合面;其中,在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配合面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供电端子抵接,所述供电端子沿所述充电端子的目标表面滑动,在所述供电端子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充电设备给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与充电设备连接以充电的过程中,使供电端子与充电端子的目标表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供电端子能够刮蹭目标表面上堆积的腐蚀物(或者脏污)等,一方面,可以去除目标表面上的污渍,对目标表面进行清洁;又一方面,可以避免充电端子与供电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不稳定,从而缩短充电时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充电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组件在供电端子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组件在供电端子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组件在供电端子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充电组件100:
充电设备10;承载面11;供电孔12;
供电端子20;供电面21;
电子设备30;配合面31;充电孔32;
充电端子40;目标表面41;
滑轨50;
弹性件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是发明人基于以下事实作出的发明创造。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充电组件。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上设有充电孔,在充电孔内安装弹簧顶针连接器,弹簧顶针连接器的下端面为平面,弹簧顶针连接器的下端面与人体皮肤之间接触面积大。在弹簧顶针连接器的下端面长期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很容易沾上汗液、水等电解质(或者其他不导电的脏污),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充电,容易发生电解池反应并在弹簧顶针连接器的表面形成腐蚀。
并且,在现有技术的充电座上设有供电孔,在供电孔内安装有顶针,顶针只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活动。在充电座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顶针对弹簧顶针连接器只起到充电作用,而无法起到清洁作用。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的创造性劳动,得出以下发明创造。
下面结合图2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组件100。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组件100包括:充电设备10和电子设备30。
具体而言,充电设备10包括充电主体和供电端子20,充电主体包括承载面11,供电端子20设置于充电主体内,至少部分供电端子20露出于承载面11,供电端子20相对于充电主体可滑动,电子设备30包括设备主体和充电端子40,设备主体包括配合面31,配合面31与承载面11配合,充电端子40设置于设备主体内,至少部分充电端子40露出于配合面31。其中,在承载面11与配合面31配合的情况下,充电端子40与供电端子20抵接,供电端子20沿充电端子40的目标表面41滑动,在供电端子20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充电设备10给电子设备30充电。
换言之,根据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组件100主要由充电设备10和待充电的电子设备30组成。具体地,充电设备10主要由充电主体和设置于充电主体的供电端子20组成。电子设备30主要由设备主体和设置于设备主体的充电端子40组成。在充电主体上设有承载面11,在电子设备30上设有配合面31。在需要对电子设备30充电时,将电子设备30放在充电设备10上,配合面31与承载面11相对设置,此时露出于承载面11上的供电端子20和露出于配合面31的充电端子40之间能够实现电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电子设备30充电。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30包括但不限于手表、手环等,供电端子20可以为弹簧顶针连接器。在将电子设备30与充电设备10装配以充电时,供电端子20能够相对于充电端子40的目标表面41滑动,目标表面41可以为相对于承载面11的平面或者斜面,在此不作限定。在滑动过程中供电端子20能够刮蹭目标表面41上堆积的腐蚀物(或者脏污)等,避免目标表面41上因存在异物而影响充电功能。
此外,供电端子20相对于目标表面41的滑动可以为曲线运动,也可以为直线滑动,在此不作限制。另外,驱动供电端子20在目标表面41上滑动的方式可以为手动驱动,也可以为机械驱动。
可选地,在相对滑动过程中,供电端子20与目标表面41之间可以始终处于电连接的状态,实现在充电过程中清除污渍;或者使供电端子20相对于目标表面41滑动至第一位置后,供电端子20与目标表面41之间发生电连接,实现在充电前清除污渍。
下面结合附图,并以电子设备30和充电设备10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充电端子40和供电端子20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为例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组件1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在充电主体的上端面设有承载面11,在承载面11上露出有至少一部分供电端子20。并在电子设备30的下端面设有配合面31,在配合面31上露出有至少一部分充电端子40,充电端子40的下端面为目标表面41。在需要对电子设备30充电时,将电子设备30放置在充电设备10的上方,此时供电端子20能够沿左右方向在目标表面41上滑动,在滑动过程中能够清除目标表面41上的污渍。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组件100,通过在电子设备30与充电设备10连接以充电的过程中,使供电端子20的供电面21与充电端子40的目标表面4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滑动过程中,供电面21能够刮蹭目标表面41上堆积的腐蚀物(或者脏污)等,一方面,可以去除目标表面41上的污渍,对目标表面41进行清洁;又一方面,可以避免充电端子40与供电端子20之间的连接状态不稳定,从而缩短充电时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目标表面41为相对于配合面31所在平面倾斜延伸的斜面。相对于目标表面41为平面的方案而言,本实施例将目标表面41设置为斜面,当用户在佩戴电子设备30时,一方面,目标表面41与用户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少了可堆积的污渍量;又一方面,即使在斜面上堆积了污渍(例如汗液),污渍也会因为重力作用而沿着斜面流至配合面31,不会在斜面上积累;再一方面,在斜面的作用下,供电端子20能够自动沿着目标表面41滑动,可清除目标表面41上的污渍。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供电端子20从斜面的第二位置向斜面的第一位置滑动;其中,第一位置与配合面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位置与配合面31之间的距离。具体地,供电端子20的第一端与充电主体连接,供电端子20的第二端露出于承载面11且为供电面21。在供电端子20位于第二位置时,供电面21与目标表面41的第一端相抵,供电端子20位于第一位置时,供电面21与目标表面41的第二端相抵。目标表面41的第一端可以为斜面的顶部,目标表面41的第二端可以为斜面的底部,从而在将电子设备30安装至充电设备10的过程中,供电端子20能够相对于斜面滑动。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设备主体设有充电孔32,充电孔32的孔口位于配合面31,充电端子40设于充电孔32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充电端子40与供电端子20之间的配合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将目标表面41的左端定义为目标表面41的第二端,目标表面41的右端定义为目标表面41的第一端。
在将电子设备30安装至充电设备10的过程中,目标表面41的第一端通过挤压供电端子20驱动供电端子20从第二位置活动至第一位置。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首先,沿上下方向装配电子设备30和充电设备10,目标表面41的右端先与供电面21接触。随后,电子设备30相对于充电设备10继续下行,由于目标表面41是向右下方倾斜延伸的斜面,因此,供电面21相对于斜面自动向左上方继续活动,直至供电面21沿着斜面滑动至目标表面41的左端。
需要说明的是,将充电端子40设置在充电孔32内,在供电面21相对于目标表面41滑动时,充电孔32的侧壁面可以对供电面21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定,避免了供电面21脱离目标表面41。例如图5中的充电孔32的左侧面能够限制供电面21在活动至第一位置后继续向左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供电端子20处于第一位置时,承载面11和配合面31贴合。一方面,避免了灰尘、异物等进入承载面11和配合面31之间的间隙,影响了供电端子20和充电端子40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又一方面,避免了供电端子20和充电端子40之间的电连接部位裸露,引发安全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承载面11和配合面31可以为曲面或者平面,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供电端子20朝向目标表面41的端面为半球形面。通过采用半球形面的设计,一方面具有来源广泛,便于加工生产的优点,另一方面还能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充电设备10,不仅可以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充电,还能够为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30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承载面11设有供电孔12,供电端子20的第一端位于充电主体内,供电端子20的第二端穿过供电孔12,且至少一部分伸出承载面11。供电孔12的宽度大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沿供电孔12的宽度方向设有活动空间,供电端子20沿供电孔12的宽度方向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
例如,如图2所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承载面11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供电孔12。供电端子20的下端位于充电主体内,供电端子20的上端伸出供电孔12。供电孔12沿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供电端子20沿左右方向的尺寸,供电端子20能够沿着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活动,从而实现供电端子20的上端沿着目标表面41滑动。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充电组件100还包括滑轨50,滑轨50设于充电主体内且与充电主体活动连接,供电端子20的第一端与滑轨50连接。通过设置滑轨50,能够对供电端子20起到导向作用。在将目标表面41设置为斜面时,在斜面的作用下,供电端子20能够沿着滑轨50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端子20与滑轨50之间可以采用相对活动或者同步活动的方式。在供电端子20的下端相对于滑轨50可活动时,通过驱动供电端子20活动,能够使供电端子20的下端沿着滑轨50的延伸方向活动,供电端子20的上端沿着目标表面41滑动。如图4和图5所示,在供电端子20的下端与滑轨50固定连接时,滑轨50与供电端子20同步运动,通过驱动滑轨50活动,能够带动供电端子20的上端活动,从而使供电端子20的上端沿着目标表面41滑动。
可选地,如图3所示,充电组件100还包括弹性件60,弹性件60包括但不限于弹簧。弹性件60的第一端与滑轨50连接,弹性件60的第二端与充电主体连接,在供电端子20处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滑轨50与弹性件60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弹性件60处于复位状态;在供电端子20处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滑轨50与弹性件60具有第二相对位置,弹性件6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也就是说,滑轨50在供电端子20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活动时,能够拉伸或挤压弹性件60。通过设置弹性件60,在充电设备10和电子设备30分离时,有利于供电端子20自动回复至第二位置。而当用户再次将充电设备10和电子设备30连接以充电时,供电端子20能够再次从第二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在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充电端子40的目标表面上的污渍进行清除。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组件100的弹性件6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在电子设备30与充电设备10装配前,滑轨50和供电端子20同步运动,供电端子20位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可以设置为图4中供电孔12的右侧,此时弹性件60可处于复位状态。
在电子设备30与充电设备10装配时,目标表面41的右端向下挤压供电端子20的上端。电子设备30相对于充电设备10继续下行,如图5所示,供电端子20的上端沿着目标表面41向左上方活动至目标表面41的左端。此时,弹性件60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压缩状态或者拉伸状态)。具体地,当弹性件60处于图4中滑轨50的左侧时,弹性件60可处于压缩状态;当弹性件60处于图4中滑轨50的右侧时,弹性件60可处于拉伸状态。
在结束充电或者电子设备30的电量达到预设值时,可以将电子设备30从充电设备10的上方移开,目标表面41对供电端子20停止施加向下的挤压力,也就是解除了对供电端子20沿上下方向的限位,此时在弹性件6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滑轨50连同供电端子20向右活动,供电端子20回复至第二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供电孔12的截面为梯形,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梯形的上底可以位于承载面11上。也就是说,供电孔12的下端的可活动空间大于供电孔12的上端的可活动空间,能够适用于下宽上窄的供电端子20,扩大供电端子20的活动范围,避免了供电面21在目标表面41上的活动范围受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充电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设于充电主体,第二磁性件设于设备主体,设备主体与充电主体磁性连接。采用磁性连接的方式,不仅能够使电子设备30与充电设备10在磁性作用下迅速合在一起,并且还能够在目标表面41与供电面2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电子设备30与充电设备10之间始终保持连接状态。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组件100,通过在充电设备10的供电端子20与电子设备30的充电端子40连接以充电的过程中,目标表面41与供电面2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在滑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去除目标表面41上的污渍,提高充电端子40和供电端子20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和有效性,延长充电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主体和供电端子,所述充电主体包括承载面,所述供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充电主体内,至少部分所述供电端子露出于所述承载面,所述供电端子相对于所述充电主体可滑动;
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充电端子,所述设备主体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承载面配合;所述充电端子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内,至少部分所述充电端子露出于所述配合面;
滑轨,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充电主体内且与所述充电主体活动连接,所述供电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滑轨连接;
其中,在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配合面配合的情况下,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供电端子抵接,所述供电端子沿所述充电端子的目标表面滑动,在所述供电端子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充电设备给所述电子设备充电;
所述目标表面为相对于所述配合面所在平面倾斜延伸的斜面,所述供电端子从所述斜面的第二位置向所述斜面的第一位置滑动,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承载面设有供电孔,所述供电端子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充电主体内,所述供电端子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供电孔,且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承载面,所述供电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设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的孔口位于所述配合面,所述充电端子设于所述充电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电端子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承载面与所述配合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子朝向目标表面的端面为半球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滑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主体连接,
在所述供电端子处于第二位置的条件下,所述滑轨与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相对位置,所述弹性件处于复位状态;
在所述供电端子处于第一位置的条件下,所述滑轨与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性件处于弹性形变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孔的截面为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于所述充电主体;
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设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充电主体磁性连接。
CN202110123363.4A 2021-01-28 2021-01-28 充电组件 Active CN112787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3363.4A CN112787385B (zh) 2021-01-28 2021-01-28 充电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3363.4A CN112787385B (zh) 2021-01-28 2021-01-28 充电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385A CN112787385A (zh) 2021-05-11
CN112787385B true CN112787385B (zh) 2024-01-26

Family

ID=75759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3363.4A Active CN112787385B (zh) 2021-01-28 2021-01-28 充电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738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7700A (ja) * 2003-10-02 2005-04-28 Smk Corp 電子機器の受電端子構造及び充電器の充電端子構造
JP2013169111A (ja) * 2012-02-16 2013-08-29 Casio Comput Co Ltd 充電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211930299U (zh) * 2020-04-24 2020-11-13 深圳市三匠智能有限公司 磁吸充电座及磁吸充电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0293B2 (ja) * 2001-06-25 2004-07-07 株式会社カサタニ 携帯電子機器用の充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7700A (ja) * 2003-10-02 2005-04-28 Smk Corp 電子機器の受電端子構造及び充電器の充電端子構造
JP2013169111A (ja) * 2012-02-16 2013-08-29 Casio Comput Co Ltd 充電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211930299U (zh) * 2020-04-24 2020-11-13 深圳市三匠智能有限公司 磁吸充电座及磁吸充电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385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2642B (zh) 端子零件以及连接器
CN108780962B (zh) 端子模块
WO2013108874A1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929128A1 (en) Coaxial connector
EP2298611A2 (en) Slide switch for buckle apparatus
CN112787385B (zh) 充电组件
US10312618B2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708914B (zh) 卡扣组件、板卡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71929A (zh) 一种浮动式充电插座及充电连接器
US20060148328A1 (en) Plug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compression contact terminals
CN107799346B (zh) 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US10366851B2 (en) Switch device and detect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it
CN109616817A (zh) 一种终端
KR101799856B1 (ko) 마이크로 스위치 어셈블리
JP5715882B2 (ja) クリーニング機能を有する接点装置
CN214625628U (zh) 一种耐磨高稳定浮动盲插自短路矩形电连接器
CN211957953U (zh) 一种耐用可靠的接触弹片
CN111696804A (zh)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
CN108666803A (zh) 电连接器
JP2011222338A (ja) コネクタ機構
CN220172477U (zh) 充电装置及清洁设备的充电基站
CN221176032U (zh) 一种具有触感反馈的按压开关
CN214643176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限位开关
CN210007422U (zh) 一种充电平台、铁鞋和充电系统
CN209981149U (zh) 一种用于漏电插座的脱扣触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