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4937B - 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4937B
CN112784937B CN202110065509.4A CN202110065509A CN112784937B CN 112784937 B CN112784937 B CN 112784937B CN 202110065509 A CN202110065509 A CN 202110065509A CN 112784937 B CN112784937 B CN 112784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rfid
shell
wedge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5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4937A (zh
Inventor
汤树弯
黄贵
林忠和
董文成
周景芸
黄宏强
彭华
梁荣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on Souther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on Souther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on Souther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on Souther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55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4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4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4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4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4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5/00Component parts of recorders for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5/06Electric recording elements, e.g. electrolyt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49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 G06K19/0775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capable of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antenna of a non-contact smart card arrangements for adher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further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functioning as an identification ta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依据施工规范于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上布设测量点;为每一测量点配置一RFID标签,并将所述RFID标签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上对应测量点的位置处;提供测量工具,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上配置有RFID读写芯片,利用所述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读取所述测量点处对应的RFID标签的信息,并将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与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一起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从而实现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本发明的质量追溯方法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提高了测量记录的效率,相对于纸质测量记录表追溯更加便利。

Description

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质量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与验收阶段,都会依据建筑规范要求对建筑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行质量检测,对于建筑结构表面施工缝隙的质量检测多用塞尺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的塞尺能够实现数显读数,测量人员需要人工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并将测量结果印刷在建筑结构面上,以便于后续监督人员进行复验。但由于同一个部位会存在多次测量的情况,在建筑结构面上印刷信息只能保留最新的测量结果,难以满足追溯要求,只能通过查看测量人员的测量记录表来实现追溯,又因测量记录表是纸质的,从而给追溯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人工记录的测量记录表的真实可靠性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的质量检测工作通过人工记录测量记录表来实现追溯存在的不便以及真实可靠性无法保证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依据施工规范于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上布设测量点;
为每一测量点配置一RFID标签,并将所述RFID标签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上对应测量点的位置处;以及
提供测量工具,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上配置有RFID读写芯片,利用所述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读取所述测量点处对应的RFID标签的信息,并将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与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一起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从而实现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
本发明的质量追溯方法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后直接与RFID标签的信息关联并一起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提高了测量记录的效率。通过在测量点设置RFID标签来起到标识的作用,云端服务器根据RFID标签的信息能够知晓对应的测量点,可实现测量点与测量结果的关联,且云端服务器将测量结果进行了统一存储,能够便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直接访问云端服务器下载该测量结果即可,相对于纸质测量记录表追溯更加便利。
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利用所述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还包括: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将所述测量结果写入对应的RFID标签内。
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提供的测量工具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楔形结构、滑设于所述楔形结构上并可移动至所述壳体内的滑块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供检测所述滑块的移动位移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RFID读写芯片通信连接;
利用所述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将所述楔形结构插入所述建筑结构对应测量点处的施工缝隙内,通过所述施工缝隙处的建筑结构阻挡所述滑块从而使得所述滑块沿所述楔形结构滑动并向着所述壳体内移动;
利用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滑块的移动位移,并将所述移动位移发送给所述RFID读写芯片,从而所述RFID读写芯片根据接收到的移动位移计算得出所述施工缝隙的宽度信息作为测量结果。
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上安装有通信模块,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实现所述RFID读写芯片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
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RFID读写芯片在得到测量结果时,将测量时间信息和测量人员信息与所述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上传至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包括:
固设于建筑结构上布设的各测量点处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与测量点一一对应;
配置于RFID读写芯片的测量工具,用于对测量点进行测量以得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工具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读取所述测量点处对应的RFID标签的信息,并将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与得到的测量结果相关联;以及
与所述测量工具通信连接的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RFID读写芯片上传的RFID标签的信息与测量结果。
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测量工具还用于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将所述测量结果写入对应的RFID标签内。
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测量工具还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楔形结构、滑设于所述楔形结构上并可移动至所述壳体内的滑块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供检测所述滑块的移动位移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RFID读写芯片通信连接;
测量时,通过所述楔形结构插入所述建筑结构的测量点处的施工缝隙内,通过所述施工缝隙处的建筑结构阻挡所述滑块以使得所述滑块沿所述楔形结构滑动并向着所述壳体内移动;
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滑块的移动位移,并将所述移动位移发送给所述RFID读写芯片,从而所述RFID读写芯片根据接收到的移动位移计算得出所述施工缝隙的宽度信息作为测量结果。
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测量工具上还设有通信模块,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实现所述RFID读写芯片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
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RFID读写芯片还用于将测量时的测量时间信息和测量人员信息与所述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上传至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的系统图。
图3为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中的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中测量工具的滑块发生位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建筑测量中测量结果的记录靠手工纸质记录存在追溯及管理不便的问题,本发明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利用RFID快速自动识别的特性,将测量结果与测量点处的RFID标签关联绑定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存储,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了记录效率。通过云端服务器的存储记录,方便后续的追溯及管理。另外,RFID标签为可重复读写,其能够存储最新的测量结果,给工程管理带来便利,有利于提升工程质量。再者,测量工具上设有RFID读写芯片,能够完成读写功能,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操作环节,使用体验感更好,推广的市场价值更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进行说明。
参阅图2,显示了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的系统图。下面结合图2,对本发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包括RFID标签23、测量工具22以及云端服务器21,其中的RFID标签23有多个,RFID标签23固设于建筑结构上布设的各测量点处,该RFID标签23与测量点一一对应,即为一个测量点分配一个对应的RFID标签23,通过RFID标签23与测量点一一对应设置,起到了标识测量点的功能,能够通过RFID标签来识别出对应的测量点。测量工具23上配置有RFID读写芯片,该测量工具22用于对测量点进行测量以得到测量结果,该测量工具22通过RFID读写芯片读取测量点处对应的RFID标签23的信息,并将RFID标签23的信息与得到的测量结果相关联,也即实现了将测量结果与测量点相关联。云端服务器21与测量工具22通信连接,测量工具22通过RFID读写芯片将关联后的RFID标签23的信息和测量结果上传给云端服务器21,该云端服务器21接收并存储RFID读写芯片上传的RFID标签的信息与测量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上依据施工规范布设测量点,为每一测量点配置对应的标识编码,即一个测量点配置一个唯一的标识编码。在为每一测量点配置对应的RFID标签23时,将该测量点的标识编码写入RFID标签23内作为RFID标签23的信息,从而实现了将RFID标签23与测量点一一对应。
具体地,在将RFID标签23与测量点对应好后,由施工人员将RFID标签23固定在建筑结构上对应测量点的位置处。较佳地,RFID标签23采用防水防尘的金属标签,可直接用钉子钉在建筑结构上,不易掉落。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测量工具22还用于通过RFID读写芯片将测量结果写入对应的RFID标签23内。RFID标签23具有多次重复读写功能,RFID读写芯片在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后,将该测量结果写入到RFID标签23内,以便于后续监管人员进行复核。利用RFID标签来实现记录测量结果相比于现有的将测量结果印刷于建筑结构面上更加的方便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测量工具22还包括壳体221、安装于壳体221上的楔形结构222、滑设于楔形结构222上并可移动至壳体221内的滑块223以及安装于壳体221上供检测滑块222的移动位移的传感器224,该传感器224与RFID读写芯片通信连接。利用测量工具22进行测量时,通过楔形结构222插入建筑结构的测量点处的施工缝隙内,通过施工缝隙处的建筑结构阻挡滑块223以使得该滑块223沿楔形结构222滑动并向着壳体221内移动;传感器224用于检测滑块223的移动位移,并将该移动位移发送给RFID读写芯片,从而RFID读写芯片根据接收到的移动位移计算得出施工缝隙的宽度信息作为测量结果。
具体地,壳体221为一方盒结构,内部形成有可容置滑块223的空间和容置RFID读写芯片的空间。壳体221的一侧设有开口,在开口处固定连接楔形结构222,楔形结构222的侧面呈三角形,该楔形结构222包括一对三角形板和连接该一对三角形板的底板,一对三角形板立设在该底板的相对两侧,从而该一对三角形板与底板围合形成供滑块223滑设的滑槽,该一对三角形板与底板有部分通过壳体221的开口伸入到壳体221内并与壳体221固定连接。滑块223为长方体结构,该滑块223初始时端面与楔形结构222的端面相平齐,测量建筑结构的施工缝隙时,让楔形结构222的端面与施工缝隙对齐,并将楔形结构222推入到施工缝隙内,直至推不动楔形结构222位置,在楔形结构222向着施工缝隙内插入的过程中,建筑结构阻挡滑块223以使得该滑块223向着壳体221内移动,滑块223的移动位移等于楔形结构222当前测量位置形成的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而该三角形的夹角已知,进而可计算得出该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就得到了施工缝隙的宽度。
进一步地,传感器224为容栅传感器,该容栅传感器包括定栅部分和动栅部分,定栅部分固定安装在壳体221上,动栅部分贴设于滑块223的表面,在滑块223发生移动时,动栅部分同步的发生移动,从而定栅部分能够检测出该滑块223的移动位移。
再进一步地,壳体221上还设有显示屏225,RFID读写芯片与该显示屏225控制连接,用于控制该显示屏225的显示。RFID读写芯片在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后,通过显示屏225将测量结果进行显示。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壳体221上还设有多个操作按钮226,通过操作按钮226可实现对应的操控功能。具体地,壳体221上的操作按钮226包括开关按钮,用于控制测量工具22的开关,通过按动该开关按钮可开启测量工具,以启动测量工具22上的RFID读写芯片,使得RFID读写芯片处于运行状态;壳体221上的操作按钮226还包括测量按钮,通过按动测量按钮开启测量工具22的测量功能,此时可利用测量工具对建筑结构的施工缝隙进行测量;壳体221上的操作按钮226还包括复位按钮,在测量完毕后,通过按动复位按钮可使得滑块224复位,较佳地,在壳体22内安装有复位机构,复位按钮启动复位机构运行以将滑块224推回至初始位置。壳体221上的操作按钮226还包括读取按钮,按动读取按钮可控制RFID读写芯片读取对应的RFID标签23内的信息,从而将该信息通过显示屏225进行显示,读取得到的RFID标签23的信息包括对应的标识编码和存储的测量结果,以实现复核测量结果。
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25为触控显示屏,RFID读写芯片与该触控显示屏控制连接,该RFID读写芯片控制该触控显示屏显示操作界面,还能够接收触控显示屏的触控指令。触控显示屏上显示有写入按键、上传按键以及下载按键,其中的写入按键所对应的指令为控制RFID读写芯片将测得得到的测量结果写入到RFID标签23内;上传按键所对应的指令为控制RFID读写芯片将测量结果与RFID标签的信息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下载按键所对应的指令为控制RFID读写芯片自云端服务器下载与RFID标签相对应的测量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测量工具22上还设有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实现RFID读写芯片与云端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通信模块较佳为4G通信模块,RFID读写芯片通过该4G通信模块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上传。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RFID读写芯片还用于将测量时的测量时间信息和测量人员信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
具体地,测量工具22的RFID读写芯片内存储有测量人员信息,一个测量工具22对应一个测量人员,将测量结果与测量人员信息相关联,能够将测量工作与测量人员相关联,可实现责任落实的人,避免追责难的问题。
进一步地,RFID读写芯片还用于控制显示屏显示测量阶段输入框,用于获取测量人员输入的测量阶段信息,并将该测量阶段信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在一起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由于测量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记录测量阶段信息可便于后期追溯和管理测量结果。
本发明的云端服务器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测量结果,每一测量结果均对应关联有测量时间信息、测量人员信息、RFID标签的信息(即能够知晓测量点的标识编码)以及测量阶段信息。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质量追溯系统还包括管理平台24,该管理平台24可以是PC机,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管理平台24与云端服务器21通信连接,通过管理平台24可访问云端服务器21,并自云端服务器21下载其存储的测量结果,以实现数据管理功能与质量追溯功能。
本发明的建筑结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表面的缝隙宽度测量,测量结果直接通过RFID读写芯片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既能够方便测量结果的追溯与管理,又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建筑结构是依据施工图纸进行建造的,测量点可根据施工规范在施工图纸上进行布设,施工图纸上布设好各测量点后,为每一测量点赋予一个标识编码,利用该带有标识编码及测量点的施工图纸与施工规范生成对应的测量任务,测量任务包括测量点、测量阶段以及测量周期,进而将测量任务分配给各测量人员,便于测量工作分配。进一步地,带有标识编码及测量点的施工图纸与测量任务可存储在管理平台24内,进而管理平台24可通过查看测量任务并基于测量任务读取云端服务器21处存储的测量结果,以复核测量任务的执行情况,实现了对建筑结构的质量管理。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建筑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由多个测量人员完成,为每一测量人员配置一个测量工具,测量人员依据分配的测量任务进行测量。质量检测工作还包括多个检查人员,为每一检查人员也配置一个测量工具,检查人员利用测量工具可到对应的测量点处读取RFID标签内存储的测量结果,并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以验核测量人员的测量工作,检查人员的测量工具中的RFID读写芯片可不对RFID标签进行写入操作,其只读取RFID标签内的信息及测量结果即可,但检查人员的测量工具的RFID读写芯片需要将测量结果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以便于实现数据管理。
本发明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的有益效果包括:
测量工作简单方便,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感应RFID标签即可开始测量,测量结果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测量与记录的效率大大提高,且能够保证真实性。
通过RFID标签来标识测量点,可避免记录错误的发生,便于测量结果与测量点的关联,且RFID标签具有读写功能,方便记录最新的测量结果。
通过云端服务器记录存储测量结果,可实现整个测量过程的追溯功能,给工程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下面对该质量追溯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执行步骤S11,依据施工规范于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上布设测量点;接着执行步骤S12;
执行步骤S12,为每一测量点配置一RFID标签,并将RFID标签固定于建筑结构上对应测量点的位置处;接着执行步骤S13;
执行步骤S13,提供测量工具,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上配置有RFID读写芯片,利用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通过RFID读写芯片读取测量点处对应的RFID标签的信息,并将RFID标签的信息与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一起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从而实现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
本发明的质量追溯方法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得到测量结果后直接与RFID标签的信息关联并一起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提高了测量记录的效率。通过在测量点设置RFID标签来起到标识的作用,云端服务器根据RFID标签的信息能够知晓对应的测量点,可实现测量点与测量结果的关联,且云端服务器将测量结果进行了统一存储,能够便于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直接访问云端服务器下载该测量结果即可,相对于纸质测量记录表追溯更加便利。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利用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还包括:通过RFID读写芯片将测量结果写入对应的RFID标签内。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提供的测量工具22包括壳体221、安装于壳体221上的楔形结构222、滑设于楔形结构222上并可移动至壳体221内的滑块223以及安装于壳体221上供检测滑块223的移动位移的传感器224,传感器224与RFID读写芯片通信连接;
利用测量工具22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将楔形结构222插入建筑结构对应测量点处的施工缝隙内,通过施工缝隙处的建筑结构阻挡滑块223从而使得滑块223沿楔形结构222滑动并向着壳体221内移动;
利用传感器224检测滑块223的移动位移,并将移动位移发送给RFID读写芯片,从而RFID读写芯片根据接收到的移动位移计算得出施工缝隙的宽度信息作为测量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上安装有通信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实现RFID读写芯片与云端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RFID读写芯片在得到测量结果时,将测量时间信息和测量人员信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依据施工规范于建筑结构的施工图纸上布设测量点;
为每一测量点配置一RFID标签,并将所述RFID标签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上对应测量点的位置处;以及
提供测量工具,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上配置有RFID读写芯片,利用所述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读取所述测量点处对应的RFID标签的信息,并将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与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一起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从而实现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
所提供的测量工具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楔形结构、滑设于所述楔形结构上并可移动至所述壳体内的滑块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供检测所述滑块的移动位移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RFID读写芯片通信连接;
利用所述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将所述楔形结构插入所述建筑结构对应测量点处的施工缝隙内,通过所述施工缝隙处的建筑结构阻挡所述滑块从而使得所述滑块沿所述楔形结构滑动并向着所述壳体内移动;
利用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滑块的移动位移,并将所述移动位移发送给所述RFID读写芯片,从而所述RFID读写芯片根据接收到的移动位移计算得出所述施工缝隙的宽度信息作为测量结果;
壳体为一方盒结构,内部形成有可容置滑块的空间和容置RFID读写芯片的空间;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在开口处固定连接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侧面呈三角形,该楔形结构包括一对三角形板和连接该一对三角形板的底板,一对三角形板立设在该底板的相对两侧,从而该一对三角形板与底板围合形成供滑块滑设的滑槽,该一对三角形板与底板有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伸入到壳体内并与壳体固定连接;滑块为长方体结构,该滑块初始时端面与楔形结构的端面相平齐,测量建筑结构的施工缝隙时,让楔形结构的端面与施工缝隙对齐,并将楔形结构推入到施工缝隙内,直至推不动楔形结构为止,在楔形结构向着施工缝隙内插入的过程中,建筑结构阻挡滑块以使得该滑块向着壳体内移动,滑块的移动位移等于楔形结构当前测量位置形成的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而该三角形的夹角已知,进而计算得出该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就得到了施工缝隙的宽度;
还包括管理平台,管理平台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测量工具对测量点进行测量时,还包括: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将所述测量结果写入对应的RFID标签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上安装有通信模块,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实现所述RFID读写芯片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读写芯片在得到测量结果时,将测量时间信息和测量人员信息与所述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上传至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
5.一种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设于建筑结构上布设的各测量点处的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与测量点一一对应;
配置于RFID读写芯片的测量工具,用于对测量点进行测量以得到测量结果,所述测量工具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读取所述测量点处对应的RFID标签的信息,并将所述RFID标签的信息与得到的测量结果相关联;以及
与所述测量工具通信连接的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RFID读写芯片上传的RFID标签的信息与测量结果;
所述测量工具还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楔形结构、滑设于所述楔形结构上并可移动至所述壳体内的滑块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供检测所述滑块的移动位移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RFID读写芯片通信连接;
测量时,通过所述楔形结构插入所述建筑结构的测量点处的施工缝隙内,通过所述施工缝隙处的建筑结构阻挡所述滑块以使得所述滑块沿所述楔形结构滑动并向着所述壳体内移动;
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滑块的移动位移,并将所述移动位移发送给所述RFID读写芯片,从而所述RFID读写芯片根据接收到的移动位移计算得出所述施工缝隙的宽度信息作为测量结果;
壳体为一方盒结构,内部形成有可容置滑块的空间和容置RFID读写芯片的空间;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在开口处固定连接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侧面呈三角形,该楔形结构包括一对三角形板和连接该一对三角形板的底板,一对三角形板立设在该底板的相对两侧,从而该一对三角形板与底板围合形成供滑块滑设的滑槽,该一对三角形板与底板有部分通过壳体的开口伸入到壳体内并与壳体固定连接;滑块为长方体结构,该滑块初始时端面与楔形结构的端面相平齐;
还包括管理平台,管理平台与云端服务器通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工具还用于通过所述RFID读写芯片将所述测量结果写入对应的RFID标签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工具上还设有通信模块,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实现所述RFID读写芯片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间的通信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读写芯片还用于将测量时的测量时间信息和测量人员信息与所述测量结果相关联并上传至所述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
CN202110065509.4A 2021-01-19 2021-01-19 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784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5509.4A CN112784937B (zh) 2021-01-19 2021-01-19 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5509.4A CN112784937B (zh) 2021-01-19 2021-01-19 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4937A CN112784937A (zh) 2021-05-11
CN112784937B true CN112784937B (zh) 2023-01-31

Family

ID=7575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5509.4A Active CN112784937B (zh) 2021-01-19 2021-01-19 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4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5797A (zh) * 2021-05-18 2021-07-09 河南佳润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瓷砖镶贴工程中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和追溯的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0223A (zh) * 2015-04-30 2015-07-15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施工全过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9685173A (zh) * 2018-12-25 2019-04-26 广州卓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b-iot与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位监控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0223A (zh) * 2015-04-30 2015-07-15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施工全过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9685173A (zh) * 2018-12-25 2019-04-26 广州卓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b-iot与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位监控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4937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8317B (zh) 一种虚拟式数控机床在线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3679970B (zh) 一种pos机磁头测试方法及pos机刷卡测试设备
CN112784937B (zh) 建筑结构的质量追溯系统及方法
CN108037444B (zh) Gnss pcba自动化测试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201867812U (zh) 一种设备点检仪
CN206073976U (zh) 一种多功能数字一体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仪
CN101198837A (zh) 具有测量值存储器和用于输入语音记录的麦克风的手动测量设备
JP4977334B2 (ja) 計測システム及び計測器
CN110293075B (zh) 一种仪表半自动测试工装的工作方法
CN216482942U (zh) 一种针对明渠水流截面积的精准测量装置
JP5638156B1 (ja) 縮尺スケールに用いるカーソル
CN100523867C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激光距离自动检测方法
JP2006194691A (ja) 樹木径測定器
CN111397497B (zh) 机床装配精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353562A (zh) 电子标签称重方法
CN111722544A (zh) 一种人工智能计量无感设计作业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KR102544533B1 (ko) 전자 펜 기록정보와 사진 이미지 정보 매칭을 통한 대상물 관리시스템
Yanti et al. Designing and Prototyping Record System for Machine Usage Time
CN102759309A (zh) 数显量具数据输出装置
CN217686916U (zh) 一种可用于齿轮测绘的游标卡尺
CN202032965U (zh) 数显量具数据输出装置
CN116734794B (zh) 一种高精度数字化法线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220188962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测温手写板
CN217183477U (zh) 一种tws耳机入耳检测设备
CN112813749B (zh) 钢轨位移观测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