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1815B - 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1815B
CN112781815B CN202011573264.8A CN202011573264A CN112781815B CN 112781815 B CN112781815 B CN 112781815B CN 202011573264 A CN202011573264 A CN 202011573264A CN 112781815 B CN112781815 B CN 112781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ir
door
working chambers
test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32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1815A (zh
Inventor
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15732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1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1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1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1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1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 G01M7/04Monodirectional test stan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 G01M7/0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01N17/002Test cha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属于综合试验箱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综合试验箱尺寸设计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综合试验箱包括n个(n≥2)共线设置的工作室,工作室均可独立或联合进行综合实验。本发明的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包括,步骤1:将产品放至综合试验箱内;步骤2:打开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根据试验的需要将振动台移动到任意工作室下面;步骤3: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离心式风扇转动,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循环风模式送风。本发明综合试验箱的工作室之间可自由组合,有效提高了综合试验箱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综合试验箱是对产品同时施加温度应力、湿度应力、振动应力的试验设备,能够进行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和综合应力试验等,用于激发产品故障,发现产品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该设备由温度箱和振动台组合而成,温度箱负责提供温度应力和湿度应力,振动台提供振动应力。一般来说,振动台以垂直方向的振动居多,所以,大多数的三综合试验箱,箱体都位于振动台上方。
三综合试验箱的工作室,是根据用户试验样件的最大尺寸来设计,对小的试验件来说,一个振动台就够用。对比较大的试验件来说,可以用一个温度箱+两个振动台或者一个温度箱+三个振动台的形式来实现。即温度箱下面配有两个或者三个振动台,振动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振动台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尺寸试验件的试验需求。
为了适应最大尺寸试验件的使用需求,三综合试验箱的工作室都设计得比较大,那么在进行小试验件的试验时,就比较浪费试验资源,试验成本过高,客户也不愿意接受。因此,需要将研发和设计新型的三综合试验箱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同时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综合试验箱尺寸设计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试验箱,包括n个(n≥2)共线设置的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均可独立或联合进行综合实验。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室中前n-1个工作室的侧壁均设置对开门,相邻两个工作室之间设置隔断门。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室中第n个工作室的侧壁设置提升门。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门上均设置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隔断门为铰链式拖地密封门。
进一步地,所述对开门与隔断门为垂直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门与隔断门为平行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试验箱由A室、B室和C室三个工作室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室均配备温度调节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试验箱包括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1)各工作室分别独立运行模式;
(2)相邻n1个工作室联合运行(n>n1,n1≥2)和n-n1个工作室联合或独立运行模式;
(3)n个工作室联合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试验箱包括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1)A室、B室和C室分别独立运行模式;
(2)A+B室联合运行和C室独立运行模式与A室独立运行和B+C室联合运行模式;
(3)A+B+C室联合运行模式。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使用上述综合试验箱,步骤包括:
步骤1:将产品放至综合试验箱内;
步骤2:打开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根据试验的需要将振动台移动到任意工作室下面;
步骤3: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离心式风扇转动,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循环风模式送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发明公开的综合试验箱由多个(n≥2)共线设置的工作室组成,工作室之间通过隔断门隔开,工作室侧壁设置对开门或提升门,可实现工作室之间的自由组合,有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2、本发明将综合试验箱分成多个工作室,多个工作室共线设置,可实现不同的组合,有效的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对于小尺寸产品,使用一个A室、B室或C室即可完成实验(相对于之前大空间室(等于A室+B室+C室)仅可完成1个实验,小空间室A室+B室+C室可同时完成3个实验);稍大一点的产品,使用A+B室或者B+C室即可完成实验;再大一点的产品,使用A+B+C室即可完成实验。
3、本发明的A室和B室、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为铰链式拖地密封门,方便快速地组合工作室。
4、本发明A室和B室、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上设置翻转式的通风口,隔断门在打开时,为避免隔断门对出门口的阻挡,可对通风口上的翻转板进行翻起固定,实现风的循环。
5、本发明中A室、B室和C室各工作室均配备一套温度调节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能分别对A室、B室、C室进行升温、降温、加湿、去湿等操作,从而控制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当多室联合运行时,可采用双温区或三温区同时控制工作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箱内温度和湿度达到要求。
6、本发明中的振动台可以根据试验的需要移动到任意工作室下面,试验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振动台,如纯温度湿度试验不用振动台,可靠性试验和综合应力试验使用振动台,振动台的自由移动可提高装置的使用率。
7、本发明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循环风模式,且各室隔断门打开的情况下,也能使箱内的空气经过强制对流,实现冷量、热量或者湿气的充分循环,保证良好的对流效果。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综合试验箱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综合试验箱的主视图;
图3为A、B、C室独立运行时产品进入工作室的示意图;
图4为A+B、C室独立运行时产品进入工作室的示意图一;
图5为A+B、C室独立运行时产品进入工作室的示意图二;
图6为A、B+C室独立运行时产品进入工作室的示意图;
图7为A+B+C室独立运行时产品进入工作室的示意图;
图8为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二关闭时的循环风流向;
图9为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二打开,隔断门二上的翻转板关闭时的循环风流向;
图10为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二打开,隔断门二上的翻转板打开时的循环风流向。
附图标记:
1-综合试验箱箱体;2-隔断门一;3-翻转式通风口一;4-隔断门二;5-翻转板一;6-升降门;7-对开门一;8-对开门二;9-翻转式通风口二;10-翻转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上方”、“下”和“在……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试验箱,该综合试验箱由n个(n≥2)共线设置的工作室组成,前n-1个工作室的侧壁均设置对开门,相邻两个工作室之间设置隔断门,各隔断门上均设置翻转式通风口,其中,对开门与隔断门为垂直关系,第n个工作室侧壁设置提升门,提升门与隔断门为平行关系。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综合试验箱包括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1)各工作室分别独立运行模式;(2)相邻n1个工作室联合运行(n>n1,n1≥2)和n-n1个工作室联合或独立运行模式;(3)n个工作室联合运行模式。
示例性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1-7说明,该综合试验箱箱体1包括三个共线设置的工作室:A室、B室和C室(即A室、B室和C室的中心线重合);A室的侧壁设置对开门一7,A室与B室相邻的一侧设置隔断门一2,隔断门一2上设置翻转式通风口一3,翻转式通风口一3包括翻转板一5和通风口一;B室的侧壁设置对开门二8,B室与C室相邻的一侧设置隔断门二4,隔断门二4上设置翻转式通风口二9,翻转式通风口二9包括翻转板二10和通风口二;C室的侧壁设置提升门6。
需要说明的是,A室和B室、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为铰链式拖地密封门,以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地组合工作室。A室、B室、C室各配备一套温度调节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振动台可以根据试验的需要移动到任意工作室下面,试验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振动台,如纯温度湿度试验不用振动台,可靠性试验和综合应力试验使用振动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综合试验箱包括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可以包括:
(1)A室、B室和C室分别独立运行模式:
如图3所示,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打开,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关闭,A室产品由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进入,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打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关闭,B室产品由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进入,C室侧壁的提升门6升起,C室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
(2)A+B室联合运行和C室独立运行模式与A室独立运行和B+C室联合运行模式:
如图4所示,A+B室和C室独立运行时,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打开,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关闭,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打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关闭,A+B室产品由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进入,C室侧壁的提升门6打开,C室产品由提升门6进入。
或者,如图5所示,A+B室和C室独立运行时,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关闭,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关闭,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打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打开,C室侧壁的提升门6升起,A+B室的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接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关闭,C室的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
如图6所示,A室和B+C室独立运行时,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打开,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关闭,A室的产品由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进入,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关闭,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打开,C室侧壁的提升门6打开,C室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
(3)A+B+C室联合运行模式:
如图7所示,A+B+C室运行时,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关闭,B室侧壁的对开门一8关闭,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打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打开,C室侧壁的提升门6打开,A+B+C的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
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综合试验箱分成三个工作室,三个工作室共线设置,可实现不同的组合,有效的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对于小尺寸产品,使用一个A室、B室或C室即可完成试验;稍大一点的产品,使用A+B室或B+C室即可完成试验;再大一点的产品,使用A+B+C室即可完成试验。本发明的A室和B室、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为铰链式拖地密封大门,方便快速地组合工作室。本发明中A室、B室和C室各工作室均配备一套温度调节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能分别对A室、B室、C室进行升温、降温、加湿、去湿等操作,从而控制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当多室联合运行时,可采用双温区或三温区同时控制工作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箱内温度和湿度达到要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结合附图8-10说明,包括:
步骤1:将产品放至综合试验箱内;
根据产品的尺寸,采用实施例1中的运行模式,将产品放至综合试验箱内。
步骤2:打开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根据试验的需要将振动台移动到任意工作室下面;
根据具体试验要求,打开试验箱中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移动振动台至相应工作室内,振动台启动振动模式。
步骤3: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离心式风扇转动,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循环风模式送风。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当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二4关闭时,风由出风口进入C室,经C室内部循环,由回风口流入通风墙内,实现风的循环流动。如图9-10所示,当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二4打开时,回风口被隔断门二4遮挡,此时,将隔断门二4上的翻转板二10翻起固定,实现风的正常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综合试验箱包括三种不同的送风方式,包括:
(1)A室、B室和C室分别独立运行模式:
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打开,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关闭,A室产品由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进入,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打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关闭,B室产品由B室侧壁的对开门8进入,C室侧壁的提升门6升起,C室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
分别打开A室、B室和C室工作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振动台开启振动模式,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离心式风扇转动,风从出风口吹出,经过工作室循环,回流入回风口,形成循环模式。
(2)A+B室联合运行和C室独立运行模式与A室独立运行和B+C室联合运行模式:
A+B室和C室独立运行时,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打开,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关闭,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打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关闭,A+B室产品由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进入,C室侧壁的提升门6打开,C室产品由提升门6进入,产品进入后,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上翻转式通风口一3中的翻转板一5向上翻起固定。
或者,A+B室和C室独立运行时,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关闭,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关闭,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打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打开,C室侧壁的提升门6升起,A+B室的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接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关闭,C室的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产品进入后,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上翻转式通风口一3中的翻转板一5向上翻起固定。
分别打开A+B室和C室工作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振动台开启振动模式,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离心式风扇转动,风从出风口吹出,经过工作室循环,回流入回风口,形成循环模式。
A室和B+C室独立运行时,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打开,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关闭,A室的产品由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进入,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关闭,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打开,C室侧壁的提升门6打开,C室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产品进入后,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上翻转式通风口二9中的翻转板二10向上翻起固定。
分别打开A室和B+C室工作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振动台开启振动模式,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离心式风扇转动,风从出风口吹出,经过工作室循环,回流入回风口,形成循环模式。
(3)A+B+C室联合运行模式:
A+B+C室独立运行时,A室侧壁的对开门一7关闭,B室侧壁的对开门二8关闭,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打开,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打开,C室侧壁的提升门6打开,A+B+C的产品由C室侧壁的提升门6进入,产品进入后,A室与B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一2及B室与C室相邻一侧的隔断门二4上翻转式通风口一3和翻转式通风口二9中的翻转板一5和翻转板二10向上翻起固定。
打开A+B+C室工作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振动台开启振动模式,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离心式风扇转动,风从出风口吹出,经过工作室循环,回流入回风口,形成循环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A室和B室、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上设置带翻转式的通风口,隔断门在打开时,为避免隔断门对出门口的阻挡,可对通风口上的翻转板进行翻起固定,有效实现风循环。本发明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循环风模式,箱内的空气经过强制对流,实现冷量、热量或者湿气的充分循环,保证良好的对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采用一种综合试验箱,所述综合试验箱包括A室、B室和C室三个共线设置的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均可独立或联合进行综合实验;所述工作室中相邻两个工作室之间设置隔断门;所述隔断门为铰链式拖地密封门;隔断门上设置翻转式的通风口,隔断门在打开时,对通风口上的翻转板进行翻起固定,实现风的循环;
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将产品放至综合试验箱内:根据产品的尺寸,采用各工作室分别独立运行模式;或相邻两个工作室联合运行,另一个工作室独立运行模式;或三个工作室联合运行模式,将产品放至综合试验箱内;
步骤2:打开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根据试验的需要将振动台移动到任意工作室下面;根据具体试验要求,打开试验箱中的温度和湿度调节系统,移动振动台至相应工作室内,振动台启动振动模式;
步骤3: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离心式风扇转动,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循环风模式送风;
当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二(4)关闭时,风由出风口进入C室,经C室内部循环,由回风口流入通风墙内,实现风的循环流动;当B室和C室之间的隔断门二(4)打开时,回风口被隔断门二(4)遮挡,将隔断门二(4)上的翻转板二(10)翻起固定,实现风的正常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室中前两个工作室的侧壁均设置对开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室中第三个工作室的侧壁设置提升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开门与隔断门为垂直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门与隔断门为平行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综合试验箱的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室均配备温度调节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
CN202011573264.8A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Active CN112781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3264.8A CN112781815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3264.8A CN112781815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1815A CN112781815A (zh) 2021-05-11
CN112781815B true CN112781815B (zh) 2023-03-07

Family

ID=75752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3264.8A Active CN112781815B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18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5884A (zh) * 2021-06-16 2021-09-10 湖南苏试广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通风的四综合试验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6999A (ja) * 1996-01-19 1997-07-31 Orion Mach Co Ltd 各試験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ライン型環境試験装置の試験方法
US6360621B1 (en) * 1999-06-25 2002-03-26 Venturedyne, Ltd. Environmental testing chamber
CN205413058U (zh) * 2016-01-29 2016-08-03 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CN107192567A (zh) * 2016-03-15 2017-09-22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大型全尺寸系统通用化综合环境试验装置
CN209138651U (zh) * 2018-09-13 2019-07-23 无锡帕捷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送风试验箱
CN209173947U (zh) * 2018-10-19 2019-07-30 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环境试验箱
CN110108967A (zh) * 2019-06-12 2019-08-09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四综合环境试验装置
CN110208313A (zh) * 2019-06-12 2019-09-06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的强制对流换热试验装置
CN110243617A (zh) * 2019-05-29 2019-09-17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一种综合环境模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96999A (ja) * 1996-01-19 1997-07-31 Orion Mach Co Ltd 各試験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ライン型環境試験装置の試験方法
US6360621B1 (en) * 1999-06-25 2002-03-26 Venturedyne, Ltd. Environmental testing chamber
CN205413058U (zh) * 2016-01-29 2016-08-03 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CN107192567A (zh) * 2016-03-15 2017-09-22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大型全尺寸系统通用化综合环境试验装置
CN209138651U (zh) * 2018-09-13 2019-07-23 无锡帕捷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送风试验箱
CN209173947U (zh) * 2018-10-19 2019-07-30 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环境试验箱
CN110243617A (zh) * 2019-05-29 2019-09-17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一种综合环境模拟装置
CN110108967A (zh) * 2019-06-12 2019-08-09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四综合环境试验装置
CN110208313A (zh) * 2019-06-12 2019-09-06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的强制对流换热试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1815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117475A (ja) サーバファーム冷却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冷気列封入
CN105578835B (zh) 货柜数据中心
CN112781815B (zh) 一种综合试验箱及送风方法
CN109760950B (zh) 传感器存储装置
CN206789942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散热智能低压开关柜
US11839063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and data center
CN204014398U (zh)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机柜及模块化数据中心
JPH09276715A (ja) 温度分布調整式恒温装置
JP2014186692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空気調和装置、モジュール型データセンタ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CN210891907U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202109610U (zh) 高压变频器电气室通风冷却装置
CN208216718U (zh) 一种内置式城轨司机室通风装置
TW201526774A (zh) 貨櫃資料中心
CN210511919U (zh) 空调柜机
CN108716714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混风控制方法
CN215894334U (zh) 一种双面鼓风恒温式老化测试柜
CN213368414U (zh) 一种冷通道装置及具有该冷通道装置的机柜
CN219660220U (zh) 一种节能型通信机柜空调器
CN218388435U (zh) 一种智能化管理的数据中心it设备机柜
CN216114331U (zh) 一种新风空调
JP5185318B2 (ja) 風量調整器具を用いた床吹出し空調システム
CN220987426U (zh) 一种喷雾式加湿面食醒发箱
KR20150104701A (ko) Crac 시스템
CN216146611U (zh) 一种云计算节能机柜设备
CN217336237U (zh) 智能散热调节装置及数据中心机柜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