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3612A -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3612A
CN112773612A CN202110025982.XA CN202110025982A CN112773612A CN 112773612 A CN112773612 A CN 112773612A CN 202110025982 A CN202110025982 A CN 202110025982A CN 112773612 A CN112773612 A CN 112773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tcher body
supporting
wheel
stretcher
far a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59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259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736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73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361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2Stretchers with w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2Stretchers with wheels
    • A61G1/0237Stretchers with wheels having at least one swivelling wheel, e.g. cas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2Stretchers with wheels
    • A61G1/025Stretchers with wheels having auxiliary wheels, e.g. wheels not touching the ground in extended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2Stretchers with wheels
    • A61G1/025Stretchers with wheels having auxiliary wheels, e.g. wheels not touching the ground in extended position
    • A61G1/0262Stretchers with wheels having auxiliary wheels, e.g. wheels not touching the ground in extended position having loading wheels situated in the front during loa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2Stretchers with wheels
    • A61G1/0287Stretchers with wheels having brakes, e.g. slowing down and/or hol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00Stretchers
    • A61G1/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e.g. head-, foot-, or like res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tchers
    • A61G1/052Struts, spars or legs
    • A61G1/056Swivelling legs
    • A61G1/0562Swivelling legs independently foldable, i.e. at least part of the leg folding movement is not simultaneo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8Accommodating or securing wheelchairs or stretchers
    • A61G3/0816Accommodating or securing stretch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包括担架床本体,担架床本体上连接有扶架,扶架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担架床本体远离扶架的一侧连接有自动上车机构,自动上车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远离扶架的一侧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的两侧均设有一对固定座,一对固定座内铰接有支撑腿,支撑腿上连接有连接管,支撑腿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连接有行走轮。本发明通对上车担架床增加相应的自动上车机构与辅助上车机构,显著的提高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大大减小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震动,降低了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提高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救援设备是一类用于应对突发情况对受到伤害的人进行救援工作的设备,现有的救援设备主要应用于急救车上,通过急救车对多种救援设备进行承载,便于医护人员对受到伤害的人进行快速救援。
现有的急救车上用的救援设备主要有上车担架床、夹板、颈托、呼吸设备、心电监护设备、除颤仪、听诊器、血压计等,上车担架床是一种对患者进行移动运输的救援设备;夹板、颈托用于对身体骨骼受到损伤的患者进行固定;呼吸设备用于对患者进行供氧;心电监护设备用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除颤仪用于对患者进行应急除颤处理;听诊器、血压计用于对患者的心跳、血压等身体参数进行检测,其中上车担架床在救援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上车担架床在上车过程中主要通过医护人员对担架床支撑腿与急救车车身的相互作用进行判断,从而对上车担架床与急救车的相对位置进行判断,大大增加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的震动,降低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的风险,降低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稳定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包括担架床本体,所述担架床本体上连接有扶架,所述扶架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担架床本体远离扶架的一侧连接有自动上车机构,所述自动上车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板,所述固定支撑板远离扶架的一侧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两侧均设有一对固定座,一对所述固定座内铰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支撑腿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连接有行走轮,所述连接管与固定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腿收拢机构,所述支撑腿远离控制箱的一侧均设有缓冲移动机构,所述担架床本体远离扶架的一侧设有辅助上车机构,所述担架床本体远离辅助上车机构的一侧设有气囊式缓冲床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收拢机构包括固定支撑件,通过设置固定支撑件便于对驱动齿轮起到支撑与保护的作用,减小驱动齿轮受外力作用出现损坏的情况,提高了驱动齿轮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支撑件的一侧设有收拢电动机,收拢电动机起到提供动力的作用,通过设置收拢电动机可使得支撑腿在收拢电动机的带动下进行收拢与展开,提高了担架床本体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减轻了医护人员对支撑腿进行收拢与展开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所述收拢电动机与控制箱电性连接,通过将收拢电动机与控制箱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控制箱控制收拢电动机的运行状态从而对支撑腿的收拢与展开的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提高了支撑腿收拢与展开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收拢电动机位于固定支撑件内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起到传递收拢电动机动力的作用,同时便于通过驱动齿轮对卡合套筒起到驱动与卡合固定的作用,所述驱动齿轮的外侧啮合有卡合套筒,通过在驱动齿轮的外侧啮合卡合套筒,便于通过驱动齿轮的旋转带动卡合套筒进行相应的旋转,通过驱动齿轮与卡合套筒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自动上车机构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套筒远离固定支撑件的一侧连接有收拢杆,收拢杆起到传递卡合套筒动力的作用,通过设置收拢杆便于通过收拢杆随卡合套筒的转动对支撑腿进行收拢与展开,所述收拢杆与连接管之间连接有连接套管,连接套管起到连接收拢杆与距离感应器的作用,通过设置连接套管便于通过收拢杆的旋转带动连接套管进行相应的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套管带动连接管进行旋转,从而实现了对支撑腿进行收拢与展开的目的,提高了对支撑腿进行收拢与展开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件上开凿有与收拢杆相匹配的避位槽,通过在固定支撑件上开凿与收拢杆相匹配的避位槽,便于通过收拢电动机带动卡合套筒进行旋转,从而便于通过收拢杆的旋转带动支撑腿进行收拢与展开,避免了手动对支撑腿的收拢与展开过程造成的不稳定性,所述固定支撑件靠近支撑架的一侧设有距离感应器,所述距离感应器与控制箱电性连接,通过将距离感应器与控制箱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控制箱对距离感应器的监测结果进行接收处理,距离感应器起到为控制箱提供控制信号的作用,通过将距离感应器与控制箱电性连接,提高了担架床本体使用过程中的智能性与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轮,通过设置移动轮便于对担架床本体起到支撑移动的作用,当支撑腿收拢后通过移动轮对担架床本体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推拉的方式对担架床本体进行相应的移动,所述移动轮靠近担架床本体的一侧连接有缓冲支撑腿,缓冲支撑腿对移动轮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缓冲支撑腿便于对移动轮进行安装固定,所述缓冲支撑腿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对缓冲支撑腿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便于提高通过移动轮对担架床本体进行支撑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移动轮的一侧设有固定套筒,通过设置固定套筒便于对缓冲支撑腿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为缓冲支撑腿提供了移动空间,便于对缓冲支撑腿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减震,所述缓冲支撑腿与固定套筒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通过在缓冲支撑腿与固定套筒之间设置支撑弹簧便于通过支撑弹簧的压缩与复位对缓冲支撑腿起到进一步缓冲减震的作用,当支撑腿收拢后,可通过移动轮对担架床本体进行支撑移动,同时通过缓冲弹簧、支撑弹簧与缓冲支撑腿的相互作用对移动轮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起到减小担架床本体在支撑腿收拢后上车过程产生的震动,提高了担架床本体对患者进行移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出现担架床本体移动运输过程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提高了担架床本体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上车机构包括固定销轴,固定销轴对移动套筒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同时通过设置固定销轴便于辅助上车轮对担架床本体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所述担架床本体上开凿有与固定销轴相匹配的滑槽,通过在担架床本体上开凿与固定销轴相匹配的滑槽,便于固定销轴可随担架床本体的移动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从而便于通过辅助上车轮对担架床本体进行辅助支撑,所述固定销轴远离担架床本体的一侧连接有移动套筒,移动套筒起到连接固定销轴与移动支撑腿的作用,同时为减压弹簧提供了压缩空间,便于通过减压弹簧对移动支撑腿进行缓冲减震,所述移动套筒内设有移动支撑腿,移动支撑腿起到连接移动套筒与移动轮座的作用,通过设置移动支撑腿便于通过辅助上车轮对担架床本体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所述移动支撑腿与移动套筒之间连接有减压弹簧,便于通过减压弹簧的压缩与释放对辅助上车轮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所述移动套筒内开凿有与减压弹簧相匹配的安装腔,通过在移动套筒内开凿与减压弹簧相匹配的安装腔,便于对减压弹簧进行安装,同时为移动支撑腿提供了缓冲空间,便于通过减压弹簧对移动支撑腿进行缓冲减震,从而减小震动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支撑腿位于移动套筒外的一端连接有移动轮座,移动轮座起到连接移动支撑腿与辅助上车轮的作用,通过设置移动轮座便于对辅助上车轮进行安装,所述移动轮座与移动套筒之间连接有分压弹簧,通过在移动轮座与移动套筒之间设置分压弹簧便于对移动套筒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小了辅助上车轮移动过程中对担架床本体造成的震动,提高了通过辅助上车轮对担架床本体进行支撑移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轮座远离分压弹簧的一端连接有辅助上车轮,辅助上车轮对担架床本体起到支撑移动的作用,通过设置辅助上车轮便于辅助移动轮对担架床本体起到支撑移动的作用,减轻了医护人员推动担架床本体进行上车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担架床本体使用该过程中的便捷性,所述辅助上车轮内设有卡合棘轮,通过设置卡合棘轮便于对辅助上车轮的移动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所述卡合棘轮与辅助上车轮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合棘爪,所述卡合棘爪与卡合棘轮相匹配,通过在卡合棘轮与辅助上车轮之间设置与卡合棘轮相匹配的卡合棘爪,便于通过卡合棘轮与卡合棘爪的相互配合使得辅助上车轮只可进行单向转动,当担架床本体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医护人员未抓稳等情况时,可通过卡合棘轮与卡合棘爪的相互配合对辅助上车轮起到刹车作用,提高了担架床本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出现使用担架床本体对患者进行移动运输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同时提高了上车后对担架床本体进行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棘爪与辅助上车轮之前连接有固定销轴,固定销轴对卡合棘爪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固定销轴便于对卡合棘爪进行限位卡合,提高了通过卡合棘爪对卡合棘轮移动状态进行控制的稳定性,所述固定销轴的外侧套设有复位扭簧,通过设置复位扭簧便于对卡合棘爪进行复位,使得卡合棘爪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对卡合棘轮进行转动方向控制,所述卡合棘爪远离固定销轴的一侧连接有控制杆,控制杆起到控制卡合棘爪位置的作用,通过设置控制杆便于通过移动控制杆的方式对辅助上车轮的单方向转动状态进行解除,所述控制杆位于辅助上车轮外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端盖,通过设置控制端盖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旋转控制端盖的方式对控制杆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对卡合棘爪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辅助上车轮进行控制的便捷性,所述辅助上车轮上开凿有与控制杆相匹配的旋转滑槽,通过在辅助上车轮上开凿与控制杆相匹配的滑槽为控制杆的移动提供了空间,同时通过旋转滑槽便于对控制杆进行位置固定,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旋转控制端盖的方式对辅助上车轮的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医护人员推动担架床本体进行上车时,通过距离感应器对救护车与担架床本体的位置进行距离感应,当担架床本体与救护车距离达到设定值后距离感应器向控制箱发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箱控制收拢电动机运行,带动靠近支撑架一侧的支撑腿进行收拢;
S2.当支撑腿进行收拢时,通过移动轮与救护车的相互作用对担架床本体起到支撑作用,移动轮可在缓冲弹簧和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对担架床本体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了移动轮对担架床本体进行支撑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医护人员可通过推动担架床本体的方式将担架床本体推入救护车内;
S3.当靠近支撑架一侧的支撑腿收拢后,通过设于控制箱一侧的移动轮座对远离支撑架一侧的支撑腿与救护车的距离进行检测,当检测值达到设定值后,通过控制箱控制收拢电动机运行,通过收拢杆带动远离支撑架一侧的支撑腿进行收拢,使得医护人员可继续将担架床本体推入救护车内;
S4.当远离支撑架一侧的支撑腿开始进行收拢时,通过辅助上车轮辅助移动轮对担架床本体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出现远离支撑架一侧的支撑腿收拢后担架床本体出现支撑不稳定的情况,同时辅助上车轮在内部卡合棘轮与卡合棘爪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单方向转动,具有反方向刹车的作用,提高了担架床本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S5.在医护人员将担架床本体推入到救护车内的过程中,通过气囊式缓冲床体对患者起到进一步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将担架床本体推入救护车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移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S6.使用完成后,医护人员可通过旋转控制端盖的方式带动控制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卡合棘爪在控制杆的带动下解除对卡合棘轮的卡合状态,便于进行下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对上车担架床增加相应的自动上车机构与辅助上车机构,显著的提高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大大减小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震动,降低了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提高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5中C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5中D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的侧视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8中E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8中F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担架床本体、101.扶架、102.支撑架、2.自动上车机构、201.固定支撑板、202.控制箱、203.固定座、204.支撑腿、205.连接管、206.行走轮、207.支撑腿收拢机构、208.缓冲移动机构、209.固定支撑件、210.收拢电动机、211.驱动齿轮、212.卡合套筒、213.收拢杆、214.连接套管、215.距离感应器、216.移动轮、217.缓冲支撑腿、218.缓冲弹簧、219.固定套筒、220.支撑弹簧、3.辅助上车机构、301.移动连接块、302.移动套筒、303.移动支撑腿、304.减压弹簧、305.移动轮座、306.分压弹簧、307.辅助上车轮、308.卡合棘轮、309.卡合棘爪、310.固定销轴、311.复位扭簧、312.控制杆、313.控制端盖、4.气囊式缓冲床体、401.床架、402.弹性床垫、403.缓冲气囊、404.弹性支撑板、405.固定架、406.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参图1-图10所示,包括担架床本体1,担架床本体1上连接有扶架101,扶架101的一侧设有支撑架102,担架床本体1远离扶架101的一侧连接有自动上车机构2,自动上车机构2包括固定支撑板201,通过设置固定支撑板201便于对控制箱202、固定座203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同时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的强度,避免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过程中出现受力过大导致损坏的情况,固定支撑板201远离扶架101的一侧连接有控制箱202,通过设置控制箱202便于根据担架床本体1的实际情况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相应的控制,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与便捷性,控制箱202的两侧均设有一对固定座203,固定座203对支撑腿204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一对固定座203内铰接有支撑腿204,通过设置支撑腿204便于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作用,通时便于对行走轮206进行安装固定,支撑腿204上连接有连接管205,连接管205起到连接支撑腿204的作用,便于通过对连接管205施加作用力对支撑腿204进行收拢与展开,支撑腿204远离固定座203的一端连接有行走轮206,便于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与移动的作用,连接管205与固定支撑板201之间连接有支撑腿收拢机构207,通过设置支撑腿收拢机构207便于减小医护人员对支撑腿204收拢过程中对担架床本体1引起的震动,支撑腿204远离控制箱202的一侧均设有缓冲移动机构208,便与当支撑腿204收拢后通过缓冲移动机构208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移动的作用。
其中,担架床本体1远离辅助上车机构3的一侧设有气囊式缓冲床体4,气囊式缓冲床体4包括床架401,通过设置床架401对弹性床垫402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床架401内设有弹性床垫402,通过设置弹性床垫402便于对患者进行支撑,弹性床垫402为弹性材料制成,可提高患者躺下时的舒适度,同时具有减小外界震动对患者的影响,弹性床垫402靠近担架床本体1的一侧设有缓冲气囊403,通过设置缓冲气囊403便于辅助床架401对患者起到提高舒适度的作用,同时由于缓冲气囊403内填充有适量气体,缓冲气囊403可根据患者的体型不同进行适当的形状变换,提高了弹性床垫402对患者进行支撑的效果,缓冲气囊403与弹性床垫402之间设有弹性支撑板404,弹性支撑板404对弹性床垫402起到支撑与缓冲的作用,同时通过设置弹性支撑板404可对缓冲气囊40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出现尖锐物体损坏缓冲气囊403的情况,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弹性支撑板404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架405,固定架405对弹性支撑板404起到固定支撑与缓冲的作用,床架401上开凿有与固定架405相匹配的缓冲槽,通过在床架401上开凿与固定架405相匹配的缓冲槽便于固定架405沿缓冲槽进行移动,从而对弹性支撑板404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固定架405与床架401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406,便于通过减震弹簧406的压缩复位对弹性支撑板404起到缓冲作用。
参图2-图9所示,支撑腿收拢机构207包括固定支撑件209,通过设置固定支撑件209便于对驱动齿轮211起到支撑与保护的作用,减小驱动齿轮211受外力作用出现损坏的情况,提高了驱动齿轮211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固定支撑件209的一侧设有收拢电动机210,收拢电动机210起到提供动力的作用,通过设置收拢电动机210可使得支撑腿204在收拢电动机210的带动下进行收拢与展开,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减轻了医护人员对支撑腿204进行收拢与展开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收拢电动机210与控制箱202电性连接,通过将收拢电动机210与控制箱202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控制箱202控制收拢电动机210的运行状态从而对支撑腿204的收拢与展开的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提高了支撑腿204收拢与展开过程中的稳定性,收拢电动机210位于固定支撑件209内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211,驱动齿轮211起到传递收拢电动机210动力的作用,同时便于通过驱动齿轮211对卡合套筒212起到驱动与卡合固定的作用,驱动齿轮211的外侧啮合有卡合套筒212,通过在驱动齿轮211的外侧啮合卡合套筒212,便于通过驱动齿轮211的旋转带动卡合套筒212进行相应的旋转,通过驱动齿轮211与卡合套筒212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自动上车机构2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图2-图9所示,卡合套筒212远离固定支撑件209的一侧连接有收拢杆213,收拢杆213起到传递卡合套筒212动力的作用,通过设置收拢杆213便于通过收拢杆213随卡合套筒212的转动对支撑腿204进行收拢与展开,收拢杆213与连接管205之间连接有连接套管214,连接套管214起到连接收拢杆213与距离感应器215的作用,通过设置连接套管214便于通过收拢杆213的旋转带动连接套管214进行相应的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套管214带动连接管205进行旋转,从而实现了对支撑腿204进行收拢与展开的目的,提高了对支撑腿204进行收拢与展开的便捷性。
参图2-图9所示,固定支撑件209上开凿有与收拢杆213相匹配的避位槽,通过在固定支撑件209上开凿与收拢杆213相匹配的避位槽,便于通过收拢电动机210带动卡合套筒212进行旋转,从而便于通过收拢杆213的旋转带动支撑腿204进行收拢与展开,避免了手动对支撑腿204的收拢与展开过程造成的不稳定性,固定支撑件209靠近支撑架102的一侧设有距离感应器215,距离感应器215与控制箱202电性连接,通过将距离感应器215与控制箱202电性连接,便于通过控制箱202对距离感应器215的监测结果进行接收处理,距离感应器215起到为控制箱202提供控制信号的作用,通过将距离感应器215与控制箱202电性连接,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智能性与便捷性。
参图5-图6所示,缓冲移动机构208包括移动轮216,通过设置移动轮216便于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移动的作用,当支撑腿204收拢后通过移动轮216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推拉的方式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相应的移动,移动轮216靠近担架床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缓冲支撑腿217,缓冲支撑腿217对移动轮216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缓冲支撑腿217便于对移动轮216进行安装固定,缓冲支撑腿217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218,缓冲弹簧218对缓冲支撑腿217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便于提高通过移动轮216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支撑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缓冲弹簧218远离移动轮216的一侧设有固定套筒219,通过设置固定套筒219便于对缓冲支撑腿217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为缓冲支撑腿217提供了移动空间,便于对缓冲支撑腿217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减震,缓冲支撑腿217与固定套筒219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220,通过在缓冲支撑腿217与固定套筒219之间设置支撑弹簧220便于通过支撑弹簧220的压缩与复位对缓冲支撑腿217起到进一步缓冲减震的作用,当支撑腿204收拢后,可通过移动轮216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支撑移动,同时通过缓冲弹簧218、支撑弹簧220与缓冲支撑腿217的相互作用对移动轮216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起到减小担架床本体1在支撑腿204收拢后上车过程产生的震动,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对患者进行移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出现担架床本体1移动运输过程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的使用效果。
参图5-图7所示,辅助上车机构3包括固定销轴301,固定销轴301对移动套筒302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同时通过设置固定销轴301便于辅助上车轮307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担架床本体1上开凿有与固定销轴301相匹配的滑槽,通过在担架床本体1上开凿与固定销轴301相匹配的滑槽,便于固定销轴301可随担架床本体1的移动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从而便于通过辅助上车轮307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辅助支撑,固定销轴301远离担架床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移动套筒302,移动套筒302起到连接固定销轴301与移动支撑腿303的作用,同时为减压弹簧304提供了压缩空间,便于通过减压弹簧304对移动支撑腿303进行缓冲减震,移动套筒302内设有移动支撑腿303,移动支撑腿303起到连接移动套筒302与移动轮座305的作用,通过设置移动支撑腿303便于通过辅助上车轮307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移动支撑腿303与移动套筒302之间连接有减压弹簧304,便于通过减压弹簧304的压缩与释放对辅助上车轮307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移动套筒302内开凿有与减压弹簧304相匹配的安装腔,通过在移动套筒302内开凿与减压弹簧304相匹配的安装腔,便于对减压弹簧304进行安装,同时为移动支撑腿303提供了缓冲空间,便于通过减压弹簧304对移动支撑腿303进行缓冲减震,从而减小震动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图5-图7所示,移动支撑腿303位于移动套筒302外的一端连接有移动轮座305,移动轮座305起到连接移动支撑腿303与辅助上车轮307的作用,通过设置移动轮座305便于对辅助上车轮307进行安装,移动轮座305与移动套筒302之间连接有分压弹簧306,通过在移动轮座305与移动套筒302之间设置分压弹簧306便于对移动套筒302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减小了辅助上车轮307移动过程中对担架床本体1造成的震动,提高了通过辅助上车轮307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支撑移动的效果。
参图8-图10所示,移动轮座305远离分压弹簧306的一端连接有辅助上车轮307,辅助上车轮307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移动的作用,通过设置辅助上车轮307便于辅助移动轮216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移动的作用,减轻了医护人员推动担架床本体1进行上车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该过程中的便捷性,辅助上车轮307内设有卡合棘轮308,通过设置卡合棘轮308便于对辅助上车轮307的移动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卡合棘轮308与辅助上车轮307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合棘爪309,卡合棘爪309与卡合棘轮308相匹配,通过在卡合棘轮308与辅助上车轮307之间设置与卡合棘轮308相匹配的卡合棘爪309,便于通过卡合棘轮308与卡合棘爪309的相互配合使得辅助上车轮307只可进行单向转动,当担架床本体1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医护人员未抓稳等情况时,可通过卡合棘轮308与卡合棘爪309的相互配合对辅助上车轮307起到刹车作用,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出现使用担架床本体1对患者进行移动运输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同时提高了上车后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固定的稳定性。
参图10所示,卡合棘爪309与辅助上车轮307之前连接有固定销轴310,固定销轴310对卡合棘爪309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固定销轴310便于对卡合棘爪309进行限位卡合,提高了通过卡合棘爪309对卡合棘轮308移动状态进行控制的稳定性,固定销轴310的外侧套设有复位扭簧311,通过设置复位扭簧311便于对卡合棘爪309进行复位,使得卡合棘爪309在复位扭簧311的作用下对卡合棘轮308进行转动方向控制,卡合棘爪309远离固定销轴310的一侧连接有控制杆312,控制杆312起到控制卡合棘爪309位置的作用,通过设置控制杆312便于通过移动控制杆312的方式对辅助上车轮307的单方向转动状态进行解除,控制杆312位于辅助上车轮307外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端盖313,通过设置控制端盖313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旋转控制端盖313的方式对控制杆312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对卡合棘爪309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医护人员对辅助上车轮307进行控制的便捷性,辅助上车轮307上开凿有与控制杆312相匹配的旋转滑槽,通过在辅助上车轮307上开凿与控制杆312相匹配的滑槽为控制杆312的移动提供了空间,同时通过旋转滑槽便于对控制杆312进行位置固定,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旋转控制端盖313的方式对辅助上车轮307的状态进行相应的控制。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医护人员推动担架床本体1进行上车时,通过距离感应器215对救护车与担架床本体1的位置进行距离感应,当担架床本体1与救护车距离达到设定值后距离感应器215向控制箱202发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箱202控制收拢电动机210运行,带动靠近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进行收拢;
S2.当支撑腿204进行收拢时,通过移动轮216与救护车的相互作用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作用,移动轮216可在缓冲弹簧218和支撑弹簧220的作用下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了移动轮216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支撑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医护人员可通过推动担架床本体1的方式将担架床本体1推入救护车内;
S3.当靠近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收拢后,通过设于控制箱202一侧的移动轮座305对远离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与救护车的距离进行检测,当检测值达到设定值后,通过控制箱202控制收拢电动机210运行,通过收拢杆213带动远离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进行收拢,使得医护人员可继续将担架床本体1推入救护车内;
S4.当远离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开始进行收拢时,通过辅助上车轮307辅助移动轮216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出现远离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收拢后担架床本体1出现支撑不稳定的情况,同时辅助上车轮307在内部卡合棘轮308与卡合棘爪309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单方向转动,具有反方向刹车的作用,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S5.在医护人员将担架床本体1推入到救护车内的过程中,通过气囊式缓冲床体4对患者起到进一步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将担架床本体1推入救护车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移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S6.使用完成后,医护人员可通过旋转控制端盖313的方式带动控制杆312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卡合棘爪309在控制杆312的带动下解除对卡合棘轮308的卡合状态,便于进行下次使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上车担架床增加相应的自动上车机构与辅助上车机构,显著的提高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大大减小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震动,降低了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提高了上车担架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包括担架床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床本体(1)上连接有扶架(101),所述扶架(101)的一侧设有支撑架(102),所述担架床本体(1)远离扶架(101)的一侧连接有自动上车机构(2);
所述自动上车机构(2)包括固定支撑板(201),所述固定支撑板(201)远离扶架(101)的一侧连接有控制箱(202),所述控制箱(202)的两侧均设有一对固定座(203),一对所述固定座(203)内铰接有支撑腿(204),所述支撑腿(204)上连接有连接管(205),所述支撑腿(204)远离固定座(203)的一端连接有行走轮(206),所述连接管(205)与固定支撑板(201)之间连接有支撑腿收拢机构(207),所述支撑腿(204)远离控制箱(202)的一侧均设有缓冲移动机构(208),所述担架床本体(1)远离扶架(101)的一侧设有辅助上车机构(3),所述担架床本体(1)远离辅助上车机构(3)的一侧设有气囊式缓冲床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收拢机构(207)包括固定支撑件(209),所述固定支撑件(209)的一侧设有收拢电动机(210),所述收拢电动机(210)与控制箱(202)电性连接,所述收拢电动机(210)位于固定支撑件(209)内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211),所述驱动齿轮(211)的外侧啮合有卡合套筒(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套筒(212)远离固定支撑件(209)的一侧连接有收拢杆(213),所述收拢杆(213)与连接管(205)之间连接有连接套管(2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件(209)上开凿有与收拢杆(213)相匹配的避位槽,所述固定支撑件(209)靠近支撑架(102)的一侧设有距离感应器(215),所述距离感应器(215)与控制箱(202)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移动机构(208)包括移动轮(216),所述移动轮(216)靠近担架床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缓冲支撑腿(217),所述缓冲支撑腿(217)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218),所述缓冲弹簧(218)远离移动轮(216)的一侧设有固定套筒(219),所述缓冲支撑腿(217)与固定套筒(219)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上车机构(3)包括固定销轴(301),所述担架床本体(1)上开凿有与固定销轴(301)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固定销轴(301)远离担架床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移动套筒(302),所述移动套筒(302)内设有移动支撑腿(303),所述移动支撑腿(303)与移动套筒(302)之间连接有减压弹簧(304),所述移动套筒(302)内开凿有与减压弹簧(304)相匹配的安装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腿(303)位于移动套筒(302)外的一端连接有移动轮座(305),所述移动轮座(305)与移动套筒(302)之间连接有分压弹簧(30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座(305)远离分压弹簧(306)的一端连接有辅助上车轮(307),所述辅助上车轮(307)内设有卡合棘轮(308),所述卡合棘轮(308)与辅助上车轮(307)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合棘爪(309),所述卡合棘爪(309)与卡合棘轮(308)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棘爪(309)与辅助上车轮(307)之前连接有固定销轴(310),所述固定销轴(310)的外侧套设有复位扭簧(311),所述卡合棘爪(309)远离固定销轴(310)的一侧连接有控制杆(312),所述控制杆(312)位于辅助上车轮(307)外的一端连接有控制端盖(313),所述辅助上车轮(307)上开凿有与控制杆(312)相匹配的旋转滑槽。
10.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医护人员推动担架床本体(1)进行上车时,通过距离感应器(215)对救护车与担架床本体(1)的位置进行距离感应,当担架床本体(1)与救护车距离达到设定值后距离感应器(215)向控制箱(202)发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箱(202)控制收拢电动机(210)运行,带动靠近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进行收拢;
S2.当支撑腿(204)进行收拢时,通过移动轮(216)与救护车的相互作用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作用,移动轮(216)可在缓冲弹簧(218)和支撑弹簧(220)的作用下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了移动轮(216)对担架床本体(1)进行支撑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医护人员可通过推动担架床本体(1)的方式将担架床本体(1)推入救护车内;
S3.当靠近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收拢后,通过设于控制箱(202)一侧的移动轮座(305)对远离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与救护车的距离进行检测,当检测值达到设定值后,通过控制箱(202)控制收拢电动机(210)运行,通过收拢杆(213)带动远离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进行收拢,使得医护人员可继续将担架床本体(1)推入救护车内;
S4.当远离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开始进行收拢时,通过辅助上车轮(307)辅助移动轮(216)对担架床本体(1)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出现远离支撑架(102)一侧的支撑腿(204)收拢后担架床本体(1)出现支撑不稳定的情况,同时辅助上车轮(307)在内部卡合棘轮(308)与卡合棘爪(309)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单方向转动,具有反方向刹车的作用,提高了担架床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S5.在医护人员将担架床本体(1)推入到救护车内的过程中,通过气囊式缓冲床体(4)对患者起到进一步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将担架床本体(1)推入救护车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移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S6.使用完成后,医护人员可通过旋转控制端盖(313)的方式带动控制杆(312)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卡合棘爪(309)在控制杆(312)的带动下解除对卡合棘轮(308)的卡合状态,便于进行下次使用。
CN202110025982.XA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Withdrawn CN1127736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5982.XA CN11277361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5982.XA CN11277361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3612A true CN112773612A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56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5982.XA Withdrawn CN11277361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736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2050A (zh) * 2022-01-24 2022-05-06 李迎红 一种急救科可方便运输的担架
CN114527258A (zh) * 2022-01-20 2022-05-24 安徽农业大学 土壤溶磷菌活性检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7258A (zh) * 2022-01-20 2022-05-24 安徽农业大学 土壤溶磷菌活性检查装置
CN114432050A (zh) * 2022-01-24 2022-05-06 李迎红 一种急救科可方便运输的担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73612A (zh) 一种急救车用高稳定性智能型救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6420227A (zh) 坐卧两用病人转运机
CN211244249U (zh) 一种移位机
CN112674972B (zh) 抱臀装置及包含该抱臀装置的移位机
CN107440851A (zh) 轮椅
CN111467142A (zh) 一种床椅变换滚筒转移轮椅
CN114176941A (zh) 一种适用于医疗护理用防压疮翻身辅助器
CN111419572B (zh) 一种急诊科用便于上下救护车的病床
CN109512587B (zh) 一种重症病人移动架
US20190117502A1 (en)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for Releasably Securing a Chest Compression System
CN211095540U (zh) 一种辅助老人上下床及肢体康复机构
CN114617749A (zh) 一种多功能的用于骨科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CN212547431U (zh) 一种床椅变换滚筒转移轮椅
CN115105359A (zh) 具有良好包裹舒适性的康复护理用肢体关节屈伸装置
CN112790946A (zh) 一种骨科用腿部康复辅助设备
CN219814532U (zh) 一种可调式气动医疗床
WO1993005745A1 (en) Disabled persons aid
CN212439099U (zh) 一种骨科轮椅
DK202300011U3 (da) Båre med sammenklappelig hovedstøtte
CN215459387U (zh) 一种急诊用快速折叠担架
NL1044180B1 (nl) Prone & Supine F2 systeem
CN113332068B (zh) 站立辅助拖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7311008U (zh) 一种同侧双刹车的助行车
CN218552611U (zh) 一种方便平躺病人移动和护理的装置
CN218529221U (zh) 康复行走辅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