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0304A - 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 Google Patents

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0304A
CN112770304A CN202011516470.5A CN202011516470A CN112770304A CN 112770304 A CN112770304 A CN 112770304A CN 202011516470 A CN202011516470 A CN 202011516470A CN 112770304 A CN112770304 A CN 112770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earphone
headset
adapter
wireless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64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0304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lait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lait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lait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lait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64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70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0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所述配对方法用于无线适配器,所述配对方法包括:在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均与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耳机已经配对;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没有配对时,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如此,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均与耳机盒进行电连接一次,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即可完成配对,省去了麻烦的返厂配对过程,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Description

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无线耳机具有小型、方便携带等优点,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关注。为了收纳无线耳机以及便于给无线耳机充电,耳机盒应运而生。用户可以将无线耳机可以从耳机盒中取出,以通过无线耳机接收音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配对方法,用于无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均与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耳机已经配对;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没有配对时,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对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适配器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判断所述无线耳机是否插入在所述耳机盒的耳机仓中;
在所述无线耳机插入在所述耳机仓中,所述无线适配器确认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所述无线耳机均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耳机已经配对,包括:
所述无线适配器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接收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
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没有保存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时,所述无线适配器确认自身没有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包括:
所述无线适配器接收并保存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
所述无线适配器向所述无线耳机发送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以使所述无线耳机保存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配对方法,用于无线耳机,所述配对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均与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耳机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适配器已经配对;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没有配对时,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对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判断所述无线适配器是否插在所述耳机盒的第一插座上;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插在所述耳机盒的第一插座上时,所述无线适配器确认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所述无线耳机均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适配器已经配对,包括:
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接收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
所述无线耳机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
在所述无线耳机没有保存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时,所述无线耳机确认自身没有与所述无线适配器配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包括:
所述无线耳机接收并保存所述无线适配器发送的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
所述无线耳机向所述无线适配器发送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以使所述无线适配器保存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线适配器,所述无线适配器用于在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均与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耳机已经配对;还用于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没有配对时,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用于在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判断所述无线适配器是否插在所述耳机盒的插座上;还用于在所述无线适配器插在所述耳机盒的插座上时,所述无线适配器确认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所述无线耳机均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与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中的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又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中的无线适配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组件1000、耳机盒100、无线适配器200、无线耳机300、盒体10、外表面101、收容槽102、槽口1021、第一槽1022、第二槽1023、耳机仓103、缺陷104、第一端部105、第二端部106、端面1061、侧面107、盒盖11、第一插座12、第一防呆结构121、第二插座13、电气部20、第二防呆结构201、手持部21、凹槽22、移动终端2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1000的立体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组件1000是一种电子设备,可以用于与移动终端2000配合以播放移动终端2000中媒体播放器的音频。其中移动终端2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或者智能手表等。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2000为手机。
具体地,电子组件1000包括有耳机盒100、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可以选择地收容在耳机盒100内或与耳机盒100分离设置。例如,在没有使用需求时,无线耳机300与无线适配器200一同被收容在耳机盒100中,当需要使用无线耳机300时,可以将无线耳机300从耳机盒100中取出;此时若还需要使用到无线适配器200,则将无线适配器200一并取出并插接到移动终端2000上,若不需要使用无线适配器200,则无线适配器200仍被收容在耳机盒100内。
耳机盒100可以用于收容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使得耳机盒100与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三者形成一个结构紧凑的整体,从而可以使得电子组件1000更加方便携带。耳机盒100还可以对无线耳机300进行充电,便于实现无线耳机300的续航。
无线适配器200可以充当移动终端2000与无线耳机300之间数据传输的桥梁,例如无线适配器200可以用于与移动终端2000电性连接以获取音频数据,并将音频数据处理后传输给无线耳机300,使得无线耳机300可以播放该音频数据。无线适配器200可以降低移动终端2000和无线耳机300之间的通讯延时。当然无线适配器200的功能还可以按照具体需要再拓展实现。
无线耳机300可以被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用于接收移动终端2000的媒体播放器或无线适配器200所发出的电讯号,然后再将电讯号转化成可以被使用者听到的音波,以此辅助使用者实现进行通话、聆听音频等功能。
如此,通过耳机盒100、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的共同配合作用,使得电子组件1000可以被使用者方便地携带以便随时聆听音频,并且耳机盒100还可以提供充电环境以保证无线耳机300的续航。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电子组件。请参阅图2与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耳机盒100包括盒体10、盒盖11、第一插座12和第二插座13。盒盖11转动地设置在盒体10上,盒盖11被配置为打开和关闭盒体10。第一插座12和第二插座13均设置在盒体10上,进一步地,第一插座12与第二插座13均暴露在盒体10的外表面101外。
具体地,盒体10为耳机盒100的主体部分,其形成了耳机盒100的主要体型。盒盖11可以使得收容在耳机盒100内的无线耳机300完全隐藏,不仅可以避免灰尘等杂质污染无线耳机300,还可以使得耳机盒100更加美观。第一插座12可以被配置与无线适配器200插接,从而使得无线适配器200可以与无线耳机300之间实现信息交互。第二插座13可以被配置为与电线电性连接以给耳机盒100充电。为了便于进行充电,第二插座13可以暴露在盒体10的外表面101外。
耳机盒100的形状可以是长椭圆形、方形等规则形状。耳机盒100可以采用塑料制成,或者说,耳机盒100可以采用注塑的工艺形成,从而使得耳机盒100的制造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当然,耳机盒100也可以根据耳机盒100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而采用多种材料制成。
例如,盒体10与盒盖11转动连接的部分可以使用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以保证盒盖11可以相对盒体10更稳定地进行开合运动,并且使用耐久度也可以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制盒盖11打开与关闭盒体10的方式。盒体10和盒盖11还可以是分体结构,即盒盖11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盒体10上,例如盒盖11可以通过与盒体10卡合固定的方式关闭盒体10。
特别地,盒体10还可以是中空结构的,即盒体10内部可以有凹陷的部分构成耳机仓103。该耳机仓103可以收容无线耳机300。例如,如图1所示,无线耳机300被收容在耳机仓103内。
请进一步参阅图2与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盒体10包括第一端部105与第二端部106。第二端部106与第一端部105相对地设置。盒盖11与第二端部106转动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将盒体10的底端设置为第一端部105,将盒体10的上端设置为第二端部106,可以容易理解,第一端部105与第二端部106在位置上是相对的关系。
进一步地,盒盖11可以与第二端部106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如此盒盖11能够更容易地打开或闭合盒体10以便进一步实现耳机盒100的功能,并且这种连接方式相较分体设置而言盒盖11更不容易丢失。
盒体10包括端面1061和与端面1061连接的侧面107。本实施例中,第二端部106形成有端面1061,或者说,端面1061位于第二端部106。在盒盖11关闭盒体10时,盒盖11可以盖合在端面1061上。更进一步地,当盒盖11关闭盒体10时,盒盖11可以与端面1061完全贴合在一起。如此,盒盖11可以与盒体10的外表面101平齐即盒盖11不凸出于盒体10的外表面101,以达到耳机盒100整体更为美观的目的,并且盒盖11与端面1061紧密贴合也利于盒体10内部的防尘防水。
请参阅图3与图4,盒体10上形成有收容槽102,更具体地,第一端部105设置有收容槽102,或者说,收容槽102设置在第一端部105上。收容槽102自盒体10的外表面101向盒体10内延伸。其中收容槽102被配置为收容无线适配器200。
具体地,收容槽102可以是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凹陷,在此并不对收容槽102的具体形状做限制,只要能够与无线适配器200的形状相匹配即可。收容槽102可以被配置在盒体10的底面,当然收容槽102也可以形成在盒体10的左右侧表面。如此,通过在盒体10的外表面101设置收容槽102,能够便于收纳无线适配器200从而使得无线适配器200便于携带且不易丢失。
特别地,如上文所述,本申请将盒体10的底端设置为第一端部105,或者说,收容槽102设置在盒体10的底面。可以理解,由于使用者在拿持耳机盒100时通常是手掌或手指与盒体10的左右两侧接触,若是将收容槽102设置在盒体10的左右侧表面,容易影响使用者使用耳机盒100的手感,并且也有损耳机盒100的整体外观的美观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02可以形成在盒体10的其他位置,例如,收容槽102可以设置在盒体10的侧面107。只要收容槽102可以收容无线适配器200即可,本申请不对收容槽102的具体位置做限制。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02具有位于盒体10的外表面101的槽口1021。该槽口1021可以方便无线适配器200插入收容槽102内,或者方便无线适配器200通过该槽口1021拔出盒体10。
进一步地,收容槽102可以包括第一槽1022和与第一槽1022连通的第二槽1023。第一槽1022和第二槽1023沿盒体10的外表面101向盒体10内的方向排布,第一槽1022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槽1023的横截面积。
具体地,收容槽102被配置为收容无线适配器200,根据无线适配器200的外形以形成收容槽102的具体形状。因此在本示例中,第一槽1022与第二槽1023依次沿盒体10的第一端部105向第二端部106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槽1022的宽度大与第二槽1023的宽度,如此便可以更贴合的将无线适配器200收容在收容槽102中。
可以理解,槽口1021位于第一槽1022。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02的横截面积可以均相同,只要收容槽102的形状适应无线适配器200即可。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盒体10还可以形成有位于槽口1021的边缘的缺陷104。缺陷104可以使得无线适配器200露出的部位更多,便于用户将无线适配器200从盒体10上拨出。具体地,缺陷10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缺陷104分别设置在槽口1021相背的两侧。即,如图4方位所示,两个缺陷104可以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槽口1021的上方与下方,当然也可以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槽口1021的左方及右方。如此,通过设置的两个缺陷104,使得在需要使用无线适配器200时更容易将无线适配器200从收容槽102内拆取出来。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缺陷10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并且缺陷104可以形成在槽口1021的任意一侧,例如缺陷104可以形成在槽口1021边缘的上侧、下侧或者是左侧、右侧。只要缺陷104可以辅助使用者更容易地插取无线适配器200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缺陷104与侧面107所在的平面间隔。也就是说,本示例中缺陷104只形成在盒体10的第一端部105即盒体10的底面,并不会延伸至盒体10的侧面107。如此,使得形成的缺陷104的尺寸较小,在不影响耳机盒100美观的同时,也降低了外界的水汽灰尘等杂质借由缺陷104更容易进入收容槽102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3与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座12与第二插座13间隔设置,并且第一插座12与第二插座13位于盒体10的同一侧。
具体地,由于收容槽102被配置为收容无线适配器200,那么为了实现当无线适配器200收容在收容槽102中时,无线适配器200可以与第一插座12电性连接,第一插座12可以设置在收容槽102上。如此,可以使得盒体10上不需要另设空间以容纳第一插座12,使得电子组件1000的结构更为紧凑。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座12也可以选择不与收容槽102设置在一起,而可以设置在盒体10的不同侧,例如,第一插座12设置在盒体10的底侧,而收容槽102可以设置在盒体10的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可以将第一插座12与第二插座13间隔设置,并且再将第一插座12与第二插座13设置在位于盒体10的同一侧。如此,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拿持习惯并且可以使得耳机盒100在充电时也可以方便的拿持耳机盒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座12和第二插座13可以位于盒体10的不同侧。例如,第一插座12设置在盒体10的底侧,而第二插座13可以设置在盒体10的左侧和右侧。
更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6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座12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121,无线适配器200上设置有第二防呆结构201。第一防呆结构121被配置为与第二防呆结构201配合,以确保无线适配器200能与第一插座12正确的插接在一起。
具体地,第一防呆结构121包括设置在第一插座12上的第一斜面(图未示)和凸起(图未示),与之对应的,第二防呆结构201包括设置在无线适配器200上的第二斜面(图未示)与第一凹槽(图未示)。
当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互配合在一个合适的角度时,凸起才可以被完全容纳到第一凹槽中,即无线适配器200可以与第一插座12插接。以此,便避免了使用者将无线适配器200插接到第一插座12时,混淆无线适配器200正反方向;也可以避免使用者将无线适配器200插接到了错误的插座上,例如插接到第二插座13上。
如此,使得使用者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也不需要额外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即可容易地完成正确的操作。也即是说,设置第一防呆结构121与第二防呆结构201可以避免因使用者的操作失误而对第一插座12或者无线适配器200造成的损坏。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也可以形成在第二防呆结构201,那么容纳凸起的第一凹槽可以对应的形成在第一防呆结构121。本申请并不对第一防呆结构121与第二防呆结构201的具体结构形成做限制,只要第一防呆结构121能够与第二防呆结构201配合从而使得无线适配器200能够与第一插座12进行插接即可。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座13和收容槽102位于盒体10的同一侧。如此,使用者在充电的时候也能方便的拿持耳机盒100。具体地,由于考虑到大多数使用者的拿持习惯,可以将第二插座13与收容槽102设置在盒体10的同一侧,并且收容槽102及第二插座13可以设置在盒体10的底面即第一端部105。
这样,通过将第二插座13暴露于外表面101外且和收容槽102设置在同一侧,可以使得便于给耳机盒100充电和拿持耳机盒100,并且还可以使得耳机盒100其余各个面的外观一致性更高。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座13和收容槽102可以位于盒体10的不同侧。例如,第二插座13设置在盒体10的底侧,而收容槽102可以设置在盒体10的左侧和右侧。
请参阅图1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适配器200可以选择地插设在收容槽102中或与耳机盒100分离设置。或者说,无线适配器200可以插设在收容槽102中,也可以位于耳机盒200的外部。如以上所讨论的,在无线适配器200插接在移动终端2000并与移动终端2000通讯时,无线适配器200与耳机盒100分离设置。在无线适配器200没有与移动终端2000进行信息交互时,无线适配器200可以插设在收容槽102中。
除此之外,无线适配器200还可以选择地插设在第一插座12中或与耳机盒100分离设置。即,在无线适配器200插接在移动终端2000并与移动终端2000通讯时,无线适配器200与耳机盒100分离设置。在无线适配器200没有与移动终端2000进行信息交互时,无线适配器200可以插设在第一插座12中。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无线适配器200包括电气部20和连接电气部20的手持部21,在无线适配器200插在收容槽102中时,手持部21朝向耳机盒100的外部并且手持部21的侧面露出在耳机盒100外。
可以容易理解,在不需要使用无线适配器200时,无线适配器200可选地被收容在收容槽102中或者与第一插座12插接以避免无线适配器200丢失,在需要使用无线适配器200时,无线适配器200从耳机盒100中被取出从而与耳机盒100分离设置。
具体地,电气部20用于与移动终端2000进行电性连接以实现无线适配器200获取音频数据的目的,手持部21与电气部20连接设置,并且手持部21可以采用绝缘的材料制成,以便于使用者更安全方便地通过握住手持部21来插取无线适配器200。
电气部20可以包括Type-A插头、Type-C插头、Lightning插头和MicroUSB插头等。本申请不限制电气部20的具体插头类型,只要能够与移动终端2000或第一插座12适配从而能够进行电性连接即可。
也即是说,当电气部20被配置为Type-A插头,移动终端2000或第一插座12的类型也对应为Type-A型;当电气部20被配置为Type-C插头,移动终端2000或第一插座12的类型也对应为Type-C型;当电气部20被配置为Lightning插头,移动终端2000或第一插座12的类型也对应为Lightning型;当电气部20被配置为MicroUSB插头,移动终端2000或第一插座12的类型也对应为MicroUSB型。
除此之外,手持部21上还可以形成有轮廓为长矩形形状的凹槽22。凹槽22可以用于使使用者与手持部21之间的摩擦更大,以便使用者可以更容易且牢靠的握住手持部21。凹槽22可以设置在远离手持部21底面的上端,也可以设置在手持部21的中端或底端。
凹槽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就是说,凹槽22可以只形成在手持部21的某一个表面,例如正面、背面或者是左右两个侧面,也可以形成在多个表面。特别地,凹槽22也可以是贯穿于整个手持部21形成中间镂空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对凹槽22的具体位置及结构做限定,只要能够辅助使用者更容易的通过把握手持部21从而插取无线适配器200即可。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手持部21围成的面积大于电气部20所围成的面积,且手持部21较于电气部20距离盒体10内部更远。那么与上文对应,电气部20可以被收容在横截面积较小的第二槽1023内,而手持部21被收容在横截面积较大的第一槽1022中,进一步地,手持部21的侧面还可以露出在耳机盒100外。特别地,与上文对应,为了使无线适配器200的电气部20可以与第一插座12电性连接,第一插座12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槽1023上。
如此,在需要使用无线适配器200与移动终端2000进行信息交互时,便能够通过拿捏手持部21将其容易地从收容槽102或第一插座12中取出插接到移动终端2000上。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耳机300选择地收容在耳机盒100内或与耳机盒100分离设置。
具体地,电子组件1000中的无线耳机300作为一种免持耳机,可以让使用者免除电线的牵绊,随时随地进行通话或聆听音频。无线耳机300可以与无线适配器200及移动终端2000进行配对,以接收无线适配器200或媒体播放器传送的音频数据并将其转换成可被使用者听到的音波。可以容易理解,无线耳机300作为直接与使用者进行交互以聆听音频的部件,通常按对设置,即无线耳机300的数量一般是两只。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无线耳机300可以与无线适配器200通讯以接收无线适配器200发送的音频数据。当然,无线耳机300也可以直接与移动终端2000通讯,以接收移动终端2000发送的音频数据。特别地,无线耳机300可以通过蓝牙协议或者预设的私有协议与无线适配器200通讯。
如上文所述,在不需要使用无线耳机300时,无线耳机300可以通过盒体10内部形成的耳机仓103被收容在耳机盒100内,并且此时盒盖11与第二端部106的端面1061盖合以隔绝无线耳机300与外界环境。在需要使用时,使用者通过转动地打开盒盖11以方便地从耳机仓103中拿取无线耳机300。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配对方法,用于无线适配器200,配对方法包括:
S10:在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适配器2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耳机300已经配对;
S20:在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没有配对时,将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配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适配器200用于在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适配器2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耳机300已经配对;还用于在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没有配对时,将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配对。
具体的,在步骤S10中,当无线适配器200插入耳机盒100的收容槽102的第一插座12时,也即是指无线适配器200与耳机盒100进行电连接;当无线耳机300插入至耳机盒100的耳机仓103内,也即是说此时无线耳机300与耳机盒100进行电连接。当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都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进行信息交换,无线适配器2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耳机300已经配对。如此,无线适配器200可根据判断是否已经与无线耳机300配对的结果选择下一步的操作。
在步骤S20中,当无线适配器200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检验到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没有产生配对,则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进行配对。
如此,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只需进行一次配对,当下一次无线适配器200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检验到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产生过配对,则无线适配器200不做任何动作。避免了无线适配器200丢失后,新的无线适配器200再次使用需进行返厂配对的情况。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进行电连接一次,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即可完成配对,省去了麻烦的返厂配对过程,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请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对方法包括:
S30:在无线适配器200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适配器200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判断无线耳机300是否插入在耳机盒100的耳机仓103中;
S40:在无线耳机300插入在耳机仓103中,无线适配器200确认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限适配器用于在无线适配器200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适配器200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判断无线耳机300是否插入在耳机盒100的耳机仓103中;还用于在无线耳机300插入在耳机仓103中,无线适配器200确认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
具体的,在步骤S30中,当无线适配器200插入耳机盒100的收容槽102的第一插座12,与耳机盒100产生电连接。无线适配器200可以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信息进行判断,判断此时无线耳机300是否插入在耳机盒100的收容腔内。如此,无线适配器200判断此时无线耳机300是否插入在耳机盒100的收容腔内后,才能根据判断结果选择下一步的操作。
在步骤S40中,当无线适配器200判断出无线耳机300此时插入在耳机盒100的收容腔内后,无线适配器200需要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对自身进行检查,确认已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无线适配器200还需要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对无线耳机300进行检查,确认无线耳机300与耳机盒100电连接。如此,无线适配器200确认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后,才可进行如步骤S10中的无线适配器2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耳机300已经配对。
请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适配器2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耳机300已经配对(步骤S10),包括:
S11:无线适配器200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接收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
S12:无线适配器200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
S13:在无线适配器200没有保存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时,无线适配器200确认自身没有与无线耳机300配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适配器200用于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接收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还用于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以及用于在无线适配器200没有保存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时,无线适配器200确认自身没有与无线耳机300配对。
具体的,在步骤S11中,无线耳机300发出配对信息,无线适配器200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接收到来自无线耳机300发出配对信息后这一动作,做出响应接收无线耳机300发出的配对信息。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耳机300的蓝牙地址。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还可以包括无线耳机300的身份信息,例如设备名称、识别码等信息。
在步骤S12中,无线适配器200需要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无线适配器200将接收到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与自身内部所存有的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后,若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与无线适配器200内部所存有的信息存在重复,则说明无线适配器200已经保存有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若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与无线适配器200内部所存有的信息不存在重复,则说明无线适配器200内未保存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如此,无线适配器200可以通过对比,得出自身是否已经保存有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
在步骤S13中,经过步骤S12的配对信息的内容比对,发现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与无线适配器200内部所存有的信息不存在重复,无线适配器200可判断得出未曾保存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另外,无线适配器200还需确认自身没有与无线耳机300产生过配对。如此,无线适配器200方可与无线耳机300进行下一步的配对过程。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将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配对(步骤S20),包括:
S21:无线适配器200接收并保存无线耳机300发送的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
S22:无线适配器200向无线耳机300发送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以使无线耳机300保存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适配器200用于接收并保存无线耳机300发送的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还用于向无线耳机300发送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以使无线耳机300保存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
具体的,在步骤S20中,经过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都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进行信息交换,无线适配器200判断自身没有与无线耳机300配对。进而无线耳机300发出配对信息,无线适配器200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接收并保存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其中,配对信息可以包含无线耳机300的蓝牙地址与无线耳机300的身份信息等内容。
在步骤S22中,无线适配器200保存了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后,无线适配器200向无线耳机300发出配对信息,无线耳机300可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接收并保存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如此,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均保存有彼此的配对信息,经配对确认后,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可成功配对。
请参阅图11,本申请实施提供了一种配对方法,用于无线耳机300,配对方法包括:
S50:在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耳机3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适配器200已经配对;
S60:在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没有配对时,将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配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耳机300用于在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耳机3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适配器200已经配对;还用于在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适配器200没有配对时,将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配对。
具体的,在步骤S50中,当无线适配器200插入耳机盒100的收容槽102的第一插座12时,也即是指无线适配器200与耳机盒100进行电连接;当无线耳机300插入至耳机盒100的耳机仓103内,也即是说此时无线耳机300与耳机盒100进行电连接。当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都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进行信息交换,无线耳机300可以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耳机300已经配对。如此,无线适配器200可根据判断的结果进行下一步操作的选择。
在步骤S60中,当选择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检验到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没有产生配对,则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进行配对。
如此,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只需进行一次配对,当下一次选择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检验到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已经产生过配对,则选择不做任何动作。这样可以避免无线适配器200丢失后,新的无线适配器200再次使用需进行返厂配对的情况。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只需进行一次电连接,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可完成配对,省去了麻烦的返厂配对过程,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对方法包括:
S70:在无线耳机300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判断无线适配器200是否插在耳机盒100的第一插座12上;
S80:在无线适配器200插在耳机盒100的第一插座12上时,无线适配器200确认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耳机300用于在无线耳机300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判断无线适配器200是否插在耳机盒100的第一插座12上;及用于在无线适配器200插在耳机盒100的第一插座12上时,无线适配器200确认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
具体的,在步骤S70中,无线耳机300插入至耳机盒100的耳机仓103内,与耳机盒100产生电连接。无线耳机300可以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进行判断,判断出此时无线适配器200是否插入在耳机盒100的收容槽102的第一插座12上。如此,只有无线耳机300判断出此时无线适配器200是否插入耳机盒100的收容槽102的第一插座12,才能根据判断结果选择下一步的操作。
在步骤S80中,当无线耳机300判断出无线适配器200此时插入在耳机盒100的收容槽102的第一插座12后,无线耳机300还需要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对自身也进行检查,确认已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无线耳机300还需要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对无线适配器200进行检查,确认无线适配器200与耳机盒100电连接。如此,无线耳机300确认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均与耳机盒100电连接后,才可进行如步骤S50中的无线耳机3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适配器200已经配对。
请参阅图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耳机300判断自身是否与无线适配器200已经配对(步骤S50),包括:
S51: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接收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
S52:无线耳机300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
S53:在无线耳机300没有保存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时,无线耳机300确认自身没有与无线适配器200配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耳机300用于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接收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及用于无线耳机300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还用于在无线耳机300没有保存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时,无线耳机300确认自身没有与无线适配器200配对。
具体的,在步骤S51中,无线适配器200发出配对信息,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电路接收到来自无线适配器200发出配对信息后这一动作,做出响应接收无线适配器200发出的配对信息。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可以包括无线适配器200的蓝牙地址。需要说明的是,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还可以包括无线适配器200的身份信息,例如设备名称、识别码等信息。
在步骤S52中,无线耳机300还需要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无线耳机300将接收到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与自身内部所存有的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后,若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与无线耳机300内部所存有的信息存在重复,则说明无线耳机300已经保存有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若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与无线耳机300内部所存有的信息不存在重复,则说明无线耳机300内未保存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如此,无线耳机300可以通过对比,确认自身是否已经保存有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
在步骤S53中,经过步骤S12的配对信息的内容比对,无线耳机300发现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与无线耳机300内部所存有的信息不存在重复,无线耳机300可判断得出未曾保存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另外,无线耳机300还需确认自身没有与无线适配器200产生过配对。如此,无线耳机300才可与无线适配器200进行下一步的配对过程。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将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配对(步骤S60),包括:
S61:无线耳机300接收并保存无线适配器200发送的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
S62:无线耳机300向无线适配器200发送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以使无线适配器200保存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无线耳机300用于接收并保存无线适配器200发送的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并用于向无线适配器200发送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以使无线适配器200保存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
具体的,在步骤S61中,经过无线适配器200和无线耳机300都与耳机盒100电连接时,无线适配器200与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进行信息交换,无线耳机300判断自身没有与无线适配器200配对。进而无线耳机300适配器发出配对信息,无线耳机300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接收并保存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其中,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可以包含无线耳机300的蓝牙地址与身份信息等内容。
在步骤S62中,无线适配器200的保存了无线适配器200的配对信息后,无线耳机300向无线适配器200发出配对信息,无线耳适配器可通过耳机盒100的内部电路信息接收并保存无线耳机300的配对信息。如此,无线耳机300与无线适配器200均保存有彼此的配对信息,经配对确认后,无线耳机300与无线适配器200可成功配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配对方法,用于无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均与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耳机已经配对;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没有配对时,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适配器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判断所述无线耳机是否插入在所述耳机盒的耳机仓中;
在所述无线耳机插入在所述耳机仓中,所述无线适配器确认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所述无线耳机均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耳机已经配对,包括:
所述无线适配器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接收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
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没有保存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时,所述无线适配器确认自身没有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包括:
所述无线适配器接收并保存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
所述无线适配器向所述无线耳机发送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以使所述无线耳机保存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
5.一种配对方法,用于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均与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耳机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适配器已经配对;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没有配对时,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方法包括:
在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判断所述无线适配器是否插在所述耳机盒的插座上;
在所述无线适配器插在所述耳机盒的插座上时,所述无线适配器确认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所述无线耳机均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适配器已经配对,包括:
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接收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
所述无线耳机判断自身是否保存有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
在所述无线耳机没有保存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时,所述无线耳机确认自身没有与所述无线适配器配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包括:
所述无线耳机接收并保存所述无线适配器发送的所述无线适配器的配对信息;
所述无线耳机向所述无线适配器发送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以使所述无线适配器保存所述无线耳机的配对信息。
9.一种无线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适配器用于在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均与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适配器判断自身是否与所述无线耳机已经配对;还用于在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没有配对时,将所述无线适配器与所述无线耳机配对。
10.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用于在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时,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耳机盒的电路判断所述无线适配器是否插在所述耳机盒的插座上;还用于在所述无线适配器插在所述耳机盒的插座上时,所述无线适配器确认所述无线适配器和所述无线耳机均与所述耳机盒电连接。
CN202011516470.5A 2020-12-21 2020-12-21 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Active CN112770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6470.5A CN112770304B (zh) 2020-12-21 2020-12-21 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6470.5A CN112770304B (zh) 2020-12-21 2020-12-21 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0304A true CN112770304A (zh) 2021-05-07
CN112770304B CN112770304B (zh) 2023-09-26

Family

ID=75694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6470.5A Active CN112770304B (zh) 2020-12-21 2020-12-21 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7030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3787A1 (en) * 2003-09-19 2006-04-06 John Lair Wireless headset for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9872133B1 (en) * 2017-01-12 2018-01-16 Millind Mittal Wired wearable audio video to wireless audio video bridging device
CN109327756A (zh) * 2018-09-13 2019-02-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348466A (zh) * 2018-11-29 2019-02-15 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蓝牙耳机盒和蓝牙耳机mac地址交换方法
CN111866823A (zh) * 2019-04-26 2020-10-30 深圳市三诺声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设备、交互方法及存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3787A1 (en) * 2003-09-19 2006-04-06 John Lair Wireless headset for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9872133B1 (en) * 2017-01-12 2018-01-16 Millind Mittal Wired wearable audio video to wireless audio video bridging device
CN109327756A (zh) * 2018-09-13 2019-02-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348466A (zh) * 2018-11-29 2019-02-15 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蓝牙耳机盒和蓝牙耳机mac地址交换方法
CN111866823A (zh) * 2019-04-26 2020-10-30 深圳市三诺声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设备、交互方法及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0304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2608B1 (en) Docking charger for charging a hand 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or without a protective cover case fitted thereon
TW201319777A (zh) 可拆卸式轉接器與手持裝置
JP3923310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WO2005053289A1 (en) Accessory cover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6424842B1 (en) Dual function connector for cellular phones
CN112702673A (zh) 电子组件
KR100800767B1 (ko) 착탈식 보조 하우징을 구비한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락킹장치
KR102241395B1 (ko) 무선 이어폰 및 이를 수납할 수 있는 전자기기
JPH08265404A (ja) 携帯電話機
CN112770304B (zh) 配对方法、无线适配器和无线耳机
CN210579112U (zh) 一种超薄无线耳机、耳机收纳盒及手持电子设备
CN112546615A (zh) 游戏手柄和电子组件
CN111726726A (zh) 一种可切换用作对讲机的蓝牙耳机充电收纳盒
CN214481160U (zh) 耳机盒和电子组件
KR100600167B1 (ko) 휴대 단말 장치
CN215835533U (zh) 耳机盒和电子组件
CN213990979U (zh) 耳机盒和电子组件
CN112770305A (zh) 配对方法、电子组件和无线耳机
GB2377825A (en) Device with expansion adaprot slotted into battery
CN214154799U (zh) 一种无线耳机组件
CN214481164U (zh) 电子组件
JP2007502452A (ja) 携帯式カラオケシステム
CN110166875B (zh) 一种可变形超薄无线耳机
JP2001077899A (ja) 携帯電話機用ホルダー装置
CN220383201U (zh) 蓝牙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