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9986A - 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9986A
CN112769986A CN202110109355.4A CN202110109355A CN112769986A CN 112769986 A CN112769986 A CN 112769986A CN 202110109355 A CN202110109355 A CN 202110109355A CN 112769986 A CN112769986 A CN 112769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rotating shaft
groove
rotating
flexible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93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9986B (zh
Inventor
陈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93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9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9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所述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主体、第二折叠主体、柔性连接件及转动支撑件;转动支撑件连接于第一折叠主体与第二折叠主体之间;柔性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折叠主体与第二折叠主体之间,柔性连接件朝向转动支撑件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凸起;在折叠结构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转动支撑件相对于第二折叠主体运动,且柔性连接件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在柔性连接件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多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本申请在折叠结构进行折叠的过程中,可确保柔性连接件的弯折面的平滑性,使得折叠结构达到较好的折叠效果。

Description

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手机、平板、可穿戴式设备等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普及,对控制电子设备的折叠结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关技术中,折叠结构设置有第一折叠主体和第二折叠主体,通过设置于第一折叠主体和第二折叠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来控制折叠结构的展开与折叠,但是,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上述连接结构在随同折叠结构折叠的过程中,连接结构容易产生弯曲形变,导致连接结构上出现形变体的堆积,难以确保连接结构的弯折面的平滑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现有的折叠结构在折叠的过程中难以确保其连接结构弯折面的平滑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主体和第二折叠主体,还包括:转动支撑件与柔性连接件;转动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之间;柔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之间,所述柔性连接件朝向所述转动支撑件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凸起;其中,在所述折叠结构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转动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运动,且所述柔性连接件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在所述柔性连接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凹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具有转动轴向,所述凸起沿所述转动轴向延伸;在所述柔性连接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开口端与槽底端,所述开口端靠近所述转动支撑件,所述槽底端远离所述转动支撑件,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从所述槽底端向所述开口端逐渐增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所述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所述第一槽壁面与所述第二槽壁面呈平面状,所述第一槽壁面与所述第二槽壁面在所述第一折叠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处于折叠状态时贴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所述转动支撑件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及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所述第二转动轴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二折叠主体的延伸方向;所述转动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臂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沿所述第二折叠主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所述第一折叠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所述第二折叠主体上构造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折叠主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还包括: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吸附;在所述第二转动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吸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所述第二折叠主体朝向所述转动支撑件的一面设有内凹的下沉槽,所述滑槽构造于所述下沉槽的相对侧的槽壁面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结构,所述转动臂包括支撑杆、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构造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轴套套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轴套构造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轴套套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折叠屏及如上所述的折叠结构,所述折叠屏安装在第一折叠主体和第二折叠主体上,所述柔性连接件背离所述转动支撑件的一面与所述折叠屏的背面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基于柔性连接件与转动支撑件的设计,在折叠结构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可由转动支撑件对两个折叠主体提供可靠支撑,确保柔性连接件随同两个折叠主体同步实现展开状态与弯折状态之间的切换,并基于凹槽的设计,使得柔性连接件在弯折的过程中,柔性连接件背离转动支撑件的一面不会产生拉伸或挤压变形。因此,本申请在折叠结构进行折叠的过程中,可确保柔性连接件的弯折面的平滑性,使得折叠结构达到较好的折叠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K1部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柔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动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结构在展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沿图6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圈示的K2部的放大图;
图9是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圈示的K3部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结构在折叠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沿图11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圈示的K4部的放大图;
图14是沿图11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圈示的K5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折叠屏; 20:第一折叠主体; 30:第二折叠主体;
40:柔性连接件; 401:凹槽; 50:转动支撑件;
501:第一转动轴; 502:第二转动轴; 503:转动臂;
5011:延伸部; 5031:支撑杆; 5032:第一轴套;
5033:第二轴套; 60:下沉槽; 70:滑槽;
80:第一磁性件; 90:第二磁性件; 510:第一转动杆;
520:第一齿轮结构; 530:第二转动杆; 540:第二齿轮结构;
550:第一固定轴; 560:第二固定轴; 40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所述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主体20、第二折叠主体30、柔性连接件40及转动支撑件50;转动支撑件50连接于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之间;柔性连接件40连接于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之间,柔性连接件40朝向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凸起402;其中,在折叠结构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转动支撑件50相对于第二折叠主体30运动,且柔性连接件40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在柔性连接件4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多个凸起402之间形成凹槽401。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基于柔性连接件40与转动支撑件50的设计,在折叠结构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可由转动支撑件50对两个折叠主体提供可靠支撑,确保柔性连接件40随同两个折叠主体同步实现展开状态与弯折状态之间的切换,并基于凹槽401的设计,使得柔性连接件40在弯折的过程中,柔性连接件40背离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不会产生拉伸或挤压变形,在柔性连接件40背离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也不会出现形变体的堆积,从而可确保柔性连接件40的弯折面的平滑性,使得折叠结构达到较好的折叠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可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由折叠结构为电子设备上折叠屏的折叠提供支撑。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将第一折叠主体20和第二折叠主体30安装在折叠屏10的背面。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将柔性连接件40背离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与折叠屏10的背面相贴合。
由此,电子设备在折叠的过程中,不仅由两个折叠主体对折叠屏10提供支撑,还由柔性连接件40对折叠屏10上的折弯区提供柔性支撑,两个折叠主体在转动支撑件50的控制下进行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时,柔性连接件40同步实现展开状态与弯折状态之间的切换,这使得柔性连接件40在电子设备折叠的过程中始终与折叠屏10较好地贴合。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中,基于凹槽401的设计,使得柔性连接件40在弯折的过程中,柔性连接件40与折叠屏10相贴合的一面不会产生拉伸或挤压变形。因此,本申请实现了对折叠屏10形成可靠的支撑与精细化弯折控制,有效防止折叠屏10在折叠时产生褶皱。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屏10为本领域所公知的柔性屏。折叠屏10包括第一显示区、折弯区及第二显示区,第一折叠主体20贴附且支撑于第一显示区的背面,柔性连接件40贴附且支撑于折弯区的背面,第二折叠主体30贴附且支撑于第二显示区的背面。与此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均可设置多个,其中,每相邻的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之间均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40连接。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屏10只有一个显示区,折弯区还可以是直接形成在所述显示区上。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柔性连接件40可理解为,由柔性可拉伸变形材料制成的构件,该柔性连接件40可具体设置为硅胶连接件。柔性连接件40具有用于与折叠屏10的背面贴合的平滑状的贴合面,以在通过贴合面对折叠屏10形成支撑的同时,确保折叠屏10表面的平滑性。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柔性连接件40朝向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设置凹槽401,可在柔性连接件40弯折的过程中,防止柔性连接件40朝向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因弯曲形变而形成堆积体,确保了柔性连接件40与折叠屏10相贴合的贴合面的平滑性,折叠屏10并不会在柔性连接件40弯折的过程中产生拉伸或挤压变形,从而可有效防止折叠屏10在折叠时产生褶皱。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凸起402在柔性连接件40上呈离散状分布,在柔性连接件4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至少两个相邻的凸起402之间形成凹槽401。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凸起402可以为圆形凸起、三角形凸起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同时,本申请实施例可设置相邻两个凸起402之间形成凹槽401,也可设置相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凸起之间形成凹槽401。在凸起402呈离散状分布的情况下,凹槽401也相应地呈离散状分布。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结构具有转动轴向,凸起402沿转动轴向延伸;在柔性连接件40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多个凸起402彼此间隔,并呈并排布置,每相邻的两个凸起402之间形成凹槽401。
具体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凸起402沿转动轴向延伸,从而凹槽401也沿所述转动轴向延伸。凹槽401包括开口端与槽底端,所述开口端靠近转动支撑件50,所述槽底端远离转动支撑件50,凹槽401的开口宽度从所述槽底端向所述开口端逐渐增大。
由此,在柔性连接件40在随同两个折叠主体的转动而进行弯折的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凹槽401的开口设计,可为柔性连接件40的弯折提供充足的应变裕量,使得柔性连接件40能够进行较大角度范围的弯曲。并且,只有在凹槽401的开口端相贴合时,柔性连接件40朝向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才会发生应变并形成堆积体。如此,在柔性连接件40弯折的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柔性连接件40的贴合面不会产生拉伸或挤压变形,能够有效防止折叠屏10在折叠时产生褶皱。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在呈展开状态分布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柔性连接件40呈现为如图8与图10所示的同步展开状态。基于柔性连接件40在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凹槽4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其中,在凹槽401沿所述转动轴向延伸的情况下,凹槽401上的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同样沿所述转动轴向延伸。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呈平面状,且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靠近槽底端的一侧边重合,以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凹槽401的横截面呈现为三角形。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在呈折叠状态分布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柔性连接件40呈现为如图13与图15所示的同步弯折状态,在此状态下,凹槽401上的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相贴合。
由此可知,柔性连接件40在从展开状态变换至弯折状态的弯折过程中,凹槽401上的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始终保持分离状态,使得柔性连接件40在弯折的过程中,其背离折叠屏10的一侧不会形成堆积体。而在柔性连接件40达到弯折状态时,基于凹槽401上的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的相贴合,柔性连接件40既能够稳定地维持于当前的弯折状态,又能够对折叠屏10形成可靠地支撑。
在此应指出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柔性连接件40对折叠屏10提供可靠地支撑,防止折叠屏10在折叠时产生褶皱,本申请实施例可具体设置柔性连接件40与凹槽401沿转动轴向延伸的长度与折叠屏10沿转动轴向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切换,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转动支撑件50可设置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基于齿轮传动的转动支撑结构。例如,如图5所示,转动支撑结构可包括第一转动杆510、第二转动杆530、第一固定轴550及第二固定轴560。第一固定轴550固定安装于第一折叠主体20上,第二固定轴560固定安装于第二折叠主体30上。在第一转动杆5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结构520,在第二转动杆530的一端设置与第一齿轮结构520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结构540,第一齿轮结构520转动安装于第一固定轴550上,第二齿轮结构540转动安装于第二固定轴560上。由此,在将第一转动杆510与第一折叠主体20连接,将第二转动杆530与第二折叠主体30连接时,可通过该转动支撑结构控制这两个折叠主体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切换。
当然,转动支撑件50也可设计为其它结构形式,本申请具体以如下实施例所示的由第一转动轴501、第二转动轴502及转动臂503构成的转动支撑件50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转动支撑件50中:
第一转动轴501安装于第一折叠主体20。
第二转动轴50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折叠主体30,第二转动轴502的滑动方向为第二折叠主体30的延伸方向。其中,第二折叠主体30的延伸方向是指第二折叠主体30上靠近柔性连接件40的一端与远离柔性连接件40的一端之间的连线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转动臂50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501可转动连接,转动臂503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502可转动连接,能够带动第二转动轴502沿第二折叠主体3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为图8与图13中P1所指示的位置,第二位置为图8与图13中P2所指示的位置。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在呈展开状态分布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二转动轴502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柔性连接件40呈现为展开状态。
如图11至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在呈折叠状态分布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二转动轴502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柔性连接件40呈现为弯折状态。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转动臂503在带动第二转动轴502沿第二折叠主体3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会相应地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且两个折叠主体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还对柔性连接件40的应变提供间接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使得柔性连接件40随同两个折叠主体的折叠状态变化,平滑地进行应变弯折,以相应地实现展开状态与弯折状态的切换,从而对折叠屏10提供了较好地支撑,防止折叠屏10发生褶皱。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第二转动轴502沿第二折叠主体3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实现稳定地滑动,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折叠主体30上构造有滑槽70,滑槽70沿第二折叠主体30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转动轴502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70内。其中,滑槽70设计为长条形,并沿着第二转动轴502的滑动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二折叠主体30朝向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设有内凹的下沉槽60,滑槽70构造于下沉槽60的相对侧的槽壁面上。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下沉槽60,一方面为第二转动轴502在第二折叠主体30上的滑动提供避让空间,确保转动臂503上安装有第二转动轴502的一端收纳于下沉槽60内,防止转动臂503在两个折叠主体之间占用较多的布置空间;另一方面,还便于在下沉槽60的相对侧的槽壁面上构造相对布置的滑槽70,以使得第二转动轴502的一端伸入至其中一个滑槽70中,另一端伸入至另一个滑槽70中,从而确保了第二转动轴502沿滑槽70滑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还包括第一磁性件80与第二磁性件90;第一磁性件80位于滑槽70的第一位置,第二磁性件90位于滑槽70的第二位置;在第二转动轴502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转动轴502与第一磁性件80磁性吸附;在第二转动轴502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转动轴502与第二磁性件90磁性吸附。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二转动轴502可由诸如铁磁性材料或导磁材料制成,以便分别与第一磁性件80、第二磁性件90进行磁性吸附。
如图8与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磁性件80设置于滑槽70的一端,并位于P1所指示的位置,第二磁性件90设置于滑槽70的另一端,并位于P2所指示的位置。为了确保第二转动轴502能够分别与第一磁性件80、第二磁性件90可靠地磁性吸附,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磁性件80、第二磁性件90上均构造有与第二转动轴502适配的定位槽。其中,定位槽可具体为诸如半圆形的凹槽,且第一磁性件80上定位槽的槽口与第二磁性件90上定位槽的槽口呈相对设置。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二转动轴502在处于第一位置时,基于第二转动轴502与第一磁性件80之间的磁性吸附作用,可使得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保持展开状态;第二转动轴502在处于第二位置时,基于第二转动轴502与第二磁性件90之间的磁性吸附作用,可使得第一折叠主体20与第二折叠主体30保持折叠状态。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磁性件80与第二磁性件90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永久磁铁、电磁铁及电磁线圈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转动臂50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50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502可转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转动臂503包括支撑杆5031、第一轴套5032及第二轴套5033。第一轴套5032构造于支撑杆5031的一端,第一轴套5032套装于第一转动轴501上。第二轴套5033构造于支撑杆5031的另一端,第二轴套5033套装于第二转动轴502上。其中,支撑杆5031可具体设计为诸如长条状,且支撑杆5031的横截面设计为诸如矩形。
进一步地,如图4、图8及图10所示,为了便于实现第一转动轴501与第一折叠主体20之间的可靠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一转动轴501上形成有延伸部5011,第一转动轴501通过延伸部5011与第一折叠主体20固定连接。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延伸部5011设计为诸如长条状,并沿着第一转动轴501的轴向延伸,且延伸部5011固定安装于第一折叠主体20朝向第二折叠主体30的一侧边。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基于对柔性连接件40与转动支撑件50的设计,不仅由柔性连接件40对折叠屏10上的折弯区提供柔性支撑,还在转动支撑件50控制两个折叠主体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切换时,由转动支撑件50对两个折叠主体提供可靠支撑,同时确保柔性连接件40同步实现展开状态与弯折状态之间的切换。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还基于凹槽的设计,使得柔性连接件40在弯折的过程中,柔性连接件40与折叠屏10相贴合的一面不会产生拉伸或挤压变形。因此,本申请实现了对折叠屏10形成可靠的支撑与精细化弯折控制,有效防止折叠屏10在折叠时产生褶皱。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折叠屏10及如上所述的折叠结构,折叠屏10安装在第一折叠主体20和第二折叠主体30上,且柔性连接件40背离转动支撑件50的一面与折叠屏10的背面贴合。
具体地,本申请所示的电子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折叠结构,能够基于折叠结构对折叠屏实现可靠的支撑与精细化弯折控制,有效防止折叠屏在折叠时产生褶皱。
其中,本申请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平板、可穿戴式设备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主体和第二折叠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之间;
柔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之间,所述柔性连接件朝向所述转动支撑件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凸起;
其中,在所述折叠结构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转动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运动,且所述柔性连接件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在所述柔性连接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多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结构具有转动轴向,所述凸起沿所述转动轴向延伸;在所述柔性连接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开口端与槽底端,所述开口端靠近所述转动支撑件,所述槽底端远离所述转动支撑件,所述凹槽的开口宽度从所述槽底端向所述开口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面与第二槽壁面,所述第一槽壁面与所述第二槽壁面呈平面状,所述第一槽壁面与所述第二槽壁面在所述第一折叠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处于折叠状态时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件包括:
第一转动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
第二转动轴,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滑动方向为所述第二折叠主体的延伸方向;
转动臂,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可转动连接,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沿所述第二折叠主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使得所述第一折叠主体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在所述展开状态与所述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上构造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折叠主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滑槽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转动轴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性吸附;在所述第二转动轴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吸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主体朝向所述转动支撑件的一面设有内凹的下沉槽,所述滑槽构造于所述下沉槽的相对侧的槽壁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形成有延伸部,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折叠主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包括支撑杆、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构造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轴套套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轴套构造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轴套套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屏及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结构,所述折叠屏安装在第一折叠主体和第二折叠主体上,所述柔性连接件背离所述转动支撑件的一面与所述折叠屏的背面贴合。
CN202110109355.4A 2021-01-27 2021-01-27 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69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9355.4A CN112769986B (zh) 2021-01-27 2021-01-27 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9355.4A CN112769986B (zh) 2021-01-27 2021-01-27 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986A true CN112769986A (zh) 2021-05-07
CN112769986B CN112769986B (zh) 2023-05-26

Family

ID=75706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9355.4A Active CN112769986B (zh) 2021-01-27 2021-01-27 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99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925A (zh) * 2021-10-21 2022-0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护组件、电子设备防护套和电子设备
CN114498235A (zh) * 2021-12-30 2022-05-1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及其柔性连接件的切换控制方法
WO2023142713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533A (zh) * 2008-01-30 2008-07-16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带折叠支架的手机
CN101599380A (zh) * 2008-06-04 2009-1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这种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
US20140196253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Prexco Co., Ltd. Hinge for display device
US20150241925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CN106161688A (zh) * 2015-04-27 2016-11-23 任丘市永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手机连接结构
CN10632800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08665809A (zh) * 2018-05-29 2018-10-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折叠机构
CN108874048A (zh) * 2018-08-10 2018-11-23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转轴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208820828U (zh) * 2018-09-18 2019-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09044451U (zh) * 2018-12-25 2019-06-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375711U (zh) * 2019-02-28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EP3564777A2 (en) * 2018-05-02 2019-11-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70814A (zh) * 2017-08-03 2020-02-07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终端
CN110928365A (zh) * 2019-11-07 2020-03-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281085A1 (en) * 2019-02-28 2020-09-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533A (zh) * 2008-01-30 2008-07-16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带折叠支架的手机
CN101599380A (zh) * 2008-06-04 2009-1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这种按键结构的电子设备
US20140196253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Prexco Co., Ltd. Hinge for display device
US20150241925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CN106161688A (zh) * 2015-04-27 2016-11-23 任丘市永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手机连接结构
CN10632800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0770814A (zh) * 2017-08-03 2020-02-07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终端
EP3564777A2 (en) * 2018-05-02 2019-11-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665809A (zh) * 2018-05-29 2018-10-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折叠机构
CN108874048A (zh) * 2018-08-10 2018-11-23 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转轴及折叠屏电子设备
CN208820828U (zh) * 2018-09-18 2019-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09044451U (zh) * 2018-12-25 2019-06-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375711U (zh) * 2019-02-28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200281085A1 (en) * 2019-02-28 2020-09-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Terminal
CN110928365A (zh) * 2019-11-07 2020-03-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925A (zh) * 2021-10-21 2022-0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护组件、电子设备防护套和电子设备
CN114498235A (zh) * 2021-12-30 2022-05-1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及其柔性连接件的切换控制方法
WO2023142713A1 (zh) * 2022-01-26 2023-08-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986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9986A (zh) 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1583791B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KR102508070B1 (ko) 힌지 구조 및 접이식 전자 기기
EP3722923B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81839U (zh) 一种可折叠智能终端
CN111819615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829187B (zh) 显示系统
KR20180064472A (ko) 모바일 단말의 폴더블 메커니즘 및 모바일 단말
US11956909B2 (en) Curling devic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13534891A (zh)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0770814A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
CN111540277B (zh) 柔性显示终端
US11973890B2 (en) Hinge element, hing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503458B (zh) 电子设备
CN111445794A (zh) 显示装置
CN114251347A (zh) 转轴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08962036B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6798312A (zh)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KR102442942B1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WO2023226982A1 (zh) 电子设备
CN113572870B (zh) 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6696929B (zh) 一种阻尼机构、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274876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2638435B1 (ko) 힌지 및 인폴딩 플렉서블 스크린 이동 단말기
US1196332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