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9982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9982B
CN112769982B CN202011283835.4A CN202011283835A CN112769982B CN 112769982 B CN112769982 B CN 112769982B CN 202011283835 A CN202011283835 A CN 202011283835A CN 112769982 B CN112769982 B CN 112769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ead screw
shell
electronic devi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38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9982A (zh
Inventor
冉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838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9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柔性显示屏和动力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柔性显示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动力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第二壳体以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第二部分。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以及套设在第一丝杆上的第一移动件。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和套设在第二丝杆上的第二移动件,第二丝杆能够跟随第一丝杆转动以带动第二移动件在第二丝杆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部分相对第二壳体运动。本申请通过动力组件改变第二壳体和第二部分的运动状态使得柔性显示屏位于壳体组件外的部分的面积发生改变,使得电子装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实现大屏和小屏的切换。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方便用户携带,手机等电子装置的体积大小有限,其安装显示屏的空间有限,从而限定了显示屏的显示面积。因此,如何使得电子装置在有限空间体积内可以具有更大尺寸的显示屏成为技术人员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柔性显示屏和动力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露出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且能够隐藏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传动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滑动,以及在带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传动机构运动的同时,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以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地展开至所述壳体组件外或者收回至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件、连接所述动力部件的第一丝杆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上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件还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还连接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同时还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在所述第一丝杆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滑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和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上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丝杆能够跟随所述第一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移动件在所述第二丝杆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中,可通过动力组件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壳体和传动机构运动,并且可同步通过传动机构同步带动第二部分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能够至少部分地展开至壳体组件外或者收回至壳体组件内,进而可改变电子装置的显示面积的大小。如此,可通过动力组件改变第二壳体和第二部分的运动状态以使得柔性显示屏位于壳体组件外的部分的面积发生改变,使得电子装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实现电子装置的大屏和小屏的切换。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平面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另一平面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5中X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5中XI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0;
壳体组件10、第一壳体11、第一支架112、第一收纳腔1121、凸部1122、第二壳体12、第二支架122、第二收纳腔1221、凹部1222、柔性显示屏20、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动力组件30、驱动机构31、动力部件311、电机3111、齿轮模组3112、主动齿轮3113、传动齿轮3114、从动齿轮3115、第一丝杆312、第一移动件313、第一转动件314、电机支架315、支撑件316、传动机构32、第二丝杆321、第二移动件322、第二转动件324、从动支架325、抵持结构40、抵持轴41、弹性组件42、抵持架421、滑块422、弹性件423、主板50、电池6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请一并参阅图1、2、3和图10,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0、柔性显示屏20、动力组件30、抵持结构40、主板50以及电池60。柔性显示屏20、动力组件30、主板50以及电池60均可设置在壳体组件1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或者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本文中,以电子装置1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再次参阅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
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外壳111和第一支架112,第一外壳111可基本呈矩形体状,第一支架112容置在第一外壳111内且与第一外壳111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12形成有第一收纳腔1121,第一收纳腔1121可用于放置主板50和电池60等部件。此外,第一支架112上安装有动力组件30的驱动机构31,驱动机构31连接第二壳体12。
第二壳体12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一侧,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一壳体11滑动连接。具体地,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外壳121和第二支架122,第二外壳121也可基本呈矩形体状,第二外壳121和第二外壳111滑动连接。第二支架122容置在第二外壳121内且与第二外壳121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22与第一支架112滑动连接。
第二支架122形成有第二收纳腔1221,第二收纳腔1221可用于收纳第一支架112。具体地,在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滑动时,第一外壳111相对第二外壳121滑动,第二支架122在所述第二支架122的第二收纳腔1221内滑动。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2可完全收纳在第二收纳腔1221内或者部分收纳在第二收纳腔1221内。此外,第二支架122与第一支架112上的驱动机构31连接,驱动机构31可驱动第二支架122相对第一支架112滑动以带动第二外壳121相对第一外壳111滑动。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111、第二外壳121、第一支架112以及第二支架122可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其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做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再次参阅图3,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支架112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凸部1122,多个凸部1122间隔设置,凸部1122可为多个自第一支架112凸出的凸起,凸起沿第一支架112和第二支架122的滑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支架122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1222,多个凹部1222间隔设置,凹部1222可为多个自第二支架122表面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沿第一之间和第二支架122的滑动方向形成,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凹部1222贯穿第二支架122的顶部以连通第二收纳腔1221,多个凹部1222与第一支架112的多个凸部1122相对应以使多个凸部1122能够与多个凹部1222配合。
在第二支架122相对第一支架112滑动时,第一支架112的多个凸部1122能够在第二支架122的多个凹部1222内滑动,第二支架122形成凹部1222的表面与凸部1122的顶面平齐。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222和凸部1122配合,这样可以使得第二支架122相对第一支架112的滑动更加平稳可靠。同时,第二支架122形成凹部1222的表面和凸部1122的顶面平齐可以使得在第二支架122相对第一支架112滑动时两者的不会形成有高度差,从而保证电子装置100的平整度。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平齐”可以理解为两者高度相同,或者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在制造误差以及装配误差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2形成有凹部1222,第二支架122的插入部上形成有凸部112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支架112形成有凸部1122,第二支架122形成凹部1222。或者是第一支架112上同时形成有凸部1122和凹部1222,第二支架122上也同时形成凹部1222和凸部1122,第一支架112上的凸部1122和第二支架122上的凹部1222配合,第一支架112上的凹部1222和第二支架122上的凸部1122配合,具体设置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20包括第一部分21和连接第一部分21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支架112固定连接,第一部分21露出与壳体组件10,第二部分22能够隐藏在壳体组件10内。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22能够隐藏在第二壳体12内。
第一部分21位于第一支架112的上方,第一部分21覆盖第一支架112且与第一支架112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12可对第一部分21进行支撑。第二部分22的一端连接第一部分21,另一端绕过第二支架122后隐藏在第二壳体12内且与动力组件30的传动机构32连接。在动力组件30的驱动机构31带动第二壳体12和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的传动机构32相对第一壳体11运动的同时,动力组件30的传动机构32也可带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至少部分地展开至壳体组件10外或者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图6为第二部分22完全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的示意图,图7为第二部分22部分展开至壳体组件10外的示意图。
如此,在需要扩大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时,可通过动力组件30带动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部分22从壳体组件10内露出,从而使得第一部分21和露出的第二部分22共同组成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显示面积变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21可与第一支架112上的凸部1122通过双面胶进行固定。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采用其它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例如可采用磁吸的方式进行固定,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可在第一部分21的背面帖附具有磁性的元件,第二支架122上的凸部1122可由磁性材料制成,两者通过磁性的方式吸合在一起,具体的设置方式在此不作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正常状态下,通常只有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部分21从壳体组件10内露出,此时,只有第一部分21用于显示,电子装置100的显示面积较小。
在需要扩大电子装置100的显示面积时,可通过动力组件30带动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向远离第一壳体11的方向滑动,并且同时带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逐渐露出于壳体组件10。此时,在第一部分21和从壳体组件10内露出的第二部分22共同组成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显示面积变大。
可以理解,这样的情况下,若需要缩小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只需要通过动力组件30带动第二壳体12和第二部分22反向运动即可将第二部分22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从而时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变小,方便用户携带。这样可以通过动力组件30带动第二壳体12和第二部分22运动,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电子装置100在大屏和小屏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部分22从壳体组件10内露出时,露出部分位于第二架的上方,第二部分22的露出部分基本与第二支架122的表面贴合,这样,第二支架122可对第二部分22的露出部分进行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贴合”可以理解为两者接触但不影响两者之间的滑动,或者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的间隙在装配误差范围之内。也即是说,在动力组件30的作用下,第二部分22可相对第二支架122运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凸部1122的表面和凹部1222的表面平齐,因此,在第二部分22露出与壳体组件10时,第二部分22的从壳体组件10露出的部分与第一部分21不会存在高度差,或者高度差在误差范围直接而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这样,可以保证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不会存在不平整的问题。
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222和凸部1122的数量的设置可以保证用户在触摸或者按压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时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塌陷,也即是说,在用户按压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即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从壳体组件10露出的部分)时,显示区域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凹陷以保证操作体验,凹部1222和凸部1122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另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12还可以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第二支架122的底部且与第二支架122固定连接,第二部分22的一部分位于隔板和第二支架122之间。如此,在第二部分22运动时,隔板和第二支架122可以限制第二部分22只能够在隔板和第二支架122之间的通道内运动,从而对第二部分22的运动进行导向,防止第二部分22出现褶皱。同时,隔板的存在可以防止第二部分22在展开至第二壳体12外或者收回至第二壳体12内的过程中与第二外壳121产生摩擦而导致第二部分22出现损坏。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动力组件30分别设置在壳体组件10内其位于壳体组件10的对称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动力组件30的具体结构基本一致,为了避免冗长,下面只对其中一个动力组件30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30包括驱动机构31和传动机构32。驱动机构31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支架112上,驱动结构31与第二壳体12的第二支架122以及传动机构32连接。传动机构32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第二支架122上且与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部分22连接。驱动机构31用于驱动第二壳体12和传动机构32相对第一壳体11滑动,以及在带动第二壳体12和传动机构32运动的同时,带动传动机构32运动以同步带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至少部分地展开至壳体组件10外或者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也即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机构31驱动第二壳体12运动的同时,驱动机构31也能够通过传动机构32驱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31包括动力部件311、第一丝杆312和第一移动件313。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驱动机构31包括动力部件311,第一丝杆312连接动力部件311,第一移动件313套设在第一丝杆312上,第一移动件313与第一丝杆312螺纹连接,第一移动件313还与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第一丝杆312还连接传动机构32,动力部件311用于驱动第一丝杆312转动以带动传动机构32运动,同时还带动第一移动件313在第一丝杆312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部件311包括电机3111和齿轮模组3112。
具体地,齿轮模组3112连接第一丝杆312,电机3111用于通过驱动齿轮模组3112转动以带动第一丝杆312转动。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8,齿轮模组3112包括主动齿轮3113、传动齿轮3114和从动齿轮3115,主动齿轮3113与电机3111的电机轴连接。从动齿轮3115连接第一丝杆312,传动齿轮3114分别于主动齿轮3113和从动齿轮3115啮合,电机3111可带动主动齿轮3113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轮3114驱动从动齿轮3115转动进而驱动第一丝杆312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齿轮模组3112也可采用更多的齿轮组而不限于图示的3个齿轮。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力部件311也可采用其它的传动方式对第一丝杆312进行驱动,例如采用涡轮蜗杆传动或者传动,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31还包括电机支架315,电机支架315用于安装和支撑电机3111,以使得电机3111能够得到稳定的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31还包括支撑件316,支撑件316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第一丝杆312的一端穿设于支撑件316且能够在支撑件316内转动,另一端与传动机构32连接。也即是说,第一丝杆312的一端穿设与支撑件316且能够在支撑件316内转动,另一端与传动机构32连接。如此,支撑件316既可对第一丝杆312进行支撑又不会妨碍第一丝杆312的转动。具体地,支撑件316可为轴承。
此外,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丝杆312穿设支撑件316的一端还形成有螺纹结构,可以在其上设置有螺母,如此,螺母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丝杆312脱离支撑件316以使得第一丝杆312能够得到稳定的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32包括第二丝杆321和第二移动件322。
具体地,请参阅图3-5,传动机构32包括第二丝杆321和套设在第二丝杆321上的第二移动件322,第二移动件322与第二丝杆321螺纹连接且固定连接第二部分22,第二丝杆321能够跟随第一丝杆312转动以带动第二移动件322在第二丝杆321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31还包括第一转动件314;传动机构32还包括第二转动件324。
具体地,第一转动件314套设在第一丝杆312上,第一转动件314能够跟随第一丝杆312转动并且能够跟随第一移动件313在第一丝杆312上滑动;传动机构32还包括第二转动件324,第二转动件324与第二丝杆321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件324能够跟随第一转动件314转动以带动第二丝杆321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32还包括从动支架325,从动支架325与第一移动件313连接,第一移动件313能够带动从动支架325滑动,从动支架325还与第二支架122连接,从而带动第二支架122滑动。第一转动件314和第二转动件324均可设置在从动支架325上,从而在第一移动件313带动从动支架325滑动时,第一转动件314和第二转动件324也跟随从动支架325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314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接触面,第一丝杆312上形成有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配合以使得第一转动件314跟随第一丝杆312转动。具体地,第一接触面可以是在第一转动件314的内表面中形成直伸边,第二接触面可以是在第一丝杆312上形成直伸边。在第一丝杆312转动时,第二接触面会与第一接触面相互抵触,从而带动第一转动件314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也可以相互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314能够跟随第一移动件313在第一丝杆312上滑动。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314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转动件324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一丝杆312的螺纹方向与第二丝杆321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使得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运动的移动方向与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的移动方向相同。如此,在第二壳体12朝远离第一壳体11的方向移动时,第二部分22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以切换至大屏;在第二壳体12朝靠近第一壳体11的方向移动时,第二部分22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以切换至小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件314与第二转动件324同步转动以使得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运动的速度与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的速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动件314与第二转动件324可以是相同参数、相同规格的转动件,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转动件314与第二转动件324同步转动时,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运动的速度与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的速度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3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对称两侧,从而实现两侧的同步驱动以保证第二壳体12的稳定滑动以及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部分22的稳定运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单个动力组件30可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中间位置,具体在此不作限制,只需要能够稳定地驱动第二壳体12和第二部分22运动即可。
具体地,在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动力组件30均设置在壳体组件10内且分别位于电池60的两侧。这样,有利于壳体组件10内部空间内元器件的排布,节省安装空间使得电子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请参阅图10,在实施方式中,抵持结构40安装在第二壳体12的第二支架122上且位于第二外壳121内,第二部分22的中部分绕设抵持结构40,抵持结构40用于抵持第二部分22的中间部分以使柔性显示屏20保持张紧的趋势。
如此,在动力组件30驱动第二壳体12运动并且驱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时,抵持结构40可一直保持抵持第二部分22中间部分,从而使得柔性显示屏20在运动过程中一直处于张紧状态而不会出现褶皱现象,使得第二部分22能够平稳的展开于壳体组件10外或者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
请再次参阅图10,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持结构40包括抵持轴41和弹性组件42。弹性组件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组件42分别安装在第二支架122的两侧,抵持轴4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弹性组件42且抵持轴41可相对弹性组件42转动。也即是说,抵持轴41可相对弹性组件42转动。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部分22的中间部分绕设抵持轴41。弹性组件42用于给抵持轴41施加作用力以使抵持轴41保持抵持第二部分22的中间部分的趋势,从而使得柔性显示屏20保持张紧的趋势。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42包括抵持架421、滑块422以及弹性件423。抵持架421通过螺钉等固定元件安装在第二支架122上。滑块422设置在抵持架421内,抵持轴41的端部穿设滑块422和抵持架421且能够相对抵持架421滑动。弹性件423的两端分别抵持第二壳体12和滑块422,弹性件423用于给滑块422施加作用力以使滑块422相对抵持架421运动,从而带动抵持轴41运动以使抵持轴41保持抵持第二部分22的中间部分的趋势。弹性件423可为弹簧等弹性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电子装置100处于什么状态,弹性件423均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得弹性件423能够时刻给抵持轴41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抵持轴41保持抵持第二部分22的趋势。
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将第二部分22逐渐展开至壳体组件10外时,动力组件30带动第二壳体12和抵持轴41向远离第一壳体11所在的一侧运动,此时,抵持轴41会给柔性显示屏20的第二部分22施加一个沿第二壳体12的滑动方向的作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弹性件423的存在,抵持轴41在受到第二部分22反作用力时,抵持轴41会压缩弹性件423,使得抵持轴41有向第一壳体11所在一侧运动以防止第二壳体12的运动导致柔性线显示屏过度张紧而出现损坏。
在需要将第二部分22组件收回至壳体组件10时,第二壳体12带动抵持轴41向第一壳体11所在的一侧运动,此时,抵持轴41存在与第二部分22的中间部分分离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存在弹性件423,则可能会由于第二移动件322的运动不及时而导致在第二壳体12的运动过程中,第二部分22出现起拱和出现褶皱等现象,然而,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不论第二壳体12是否运动,弹性件423都会给抵持轴41施加一个作用力从而使得抵持轴41保持抵持第二部分22的趋势,进而保持柔性显示屏20处于张紧状态,从而使得在第二部分22逐渐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20不会起拱和出现褶皱。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正如上述,电子装置100能够在小屏和大屏之间切换。在图1以及图6所示的状态中,电子装置100处于小屏状态。在图2以及图7所示的状态中,电子装置100处于大屏状态。在处于小屏状态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嵌合而形成电子装置100的壳体组件10,柔性显示屏20的第一部分21从壳体组件10露出,第二部分22隐藏在壳体组件10内,此时,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较小,这样可方便用户携带。
在用户需要较大的显示区域时,动力部件311驱动第一丝杆312转动以带动传动机构32运动,同时还带动第一移动件313在第一丝杆312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滑动,于此同时,第二丝杆321跟随第一丝杆312转动以带动第二移动件322在第二丝杆321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逐渐展开至壳体组件10外,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部分21和从壳体组件10露出的第二部分22共同组成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这样,柔性显示屏20从壳体组件10露出的部分面积面大,此时,显示区域的面积较大,可以方便用户操作以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壳体12逐渐远离第一壳体11,第二支架122逐渐远离第一支架112,即从图1所示的状态运动至图2所示的状态。可以理解,请参阅2以及图7,电子装置100的显示区域的面积最大,此时,电子装置100处于大屏状态。
在需要从大屏状态切换至小屏状态时,只需要通过动力部件311驱动第一丝杆312反向转动即可带动第二壳体12反向运动,并且第二移动件322带动第二部分22反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逐渐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嵌合在一起时,动力部件311停止运行,电子装置100回归至小屏状态(即从图2所示的状态运动至图1所示的状态)。
综合上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0、柔性显示屏20和动力组件30。壳体组件10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柔性显示屏20包括露出于壳体组件10的第一部分21和连接第一部分21且能够隐藏在壳体组件10内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连接第一壳体11。动力组件30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的驱动机构31和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的传动机构32,驱动机构31连接第二壳体12以及传动机构32,传动机构32连接第二部分22。
其中,驱动机构31用于驱动第二壳体12和传动机构32相对第一壳体11滑动,以及在带动第二壳体12和传动机构32运动的同时,带动传动机构32运动以同步带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12体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至少部分地展开至壳体组件10外或者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
由上可知,第一转动件314与第二转动件324同步转动,第二壳体12相对第一壳体11运动的速度与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体12运动的速度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同步带动第二部分22相对第二壳12体运动”可以理解为在驱动机构31带动第二壳体12运动的同时,传动组件32同步带动第二部分22运动,第二部分22的运动行程与第二壳体12的运动行程相等,第二部分22相对于第一壳体11的运动行程等于第二壳体12的运动行程的两倍。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中,可通过动力组件30的驱动机构31驱动第二壳体12和传动机构32运动,并且可同步通过传动机构32同步带动第二部分22运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22能够至少部分地展开至壳体组件10外或者收回至壳体组件10内,进而可改变电子装置100的显示面积的大小。如此,可通过动力组件30改变第二壳体12和第二部分22的运动状态以使得柔性显示屏20位于壳体组件10外的部分的面积发生改变,使得电子装置100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实现电子装置100的大屏和小屏的切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露出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部分和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且能够隐藏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驱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传动机构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滑动,以及在带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传动机构运动的同时,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以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地展开至所述壳体组件外或者收回至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部件、连接所述动力部件的第一丝杆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上的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移动件还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还连接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同时还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在所述第一丝杆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滑动;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和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杆上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丝杆能够跟随所述第一丝杆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移动件在所述第二丝杆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
抵持结构,所述抵持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抵持结构包括抵持轴和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抵持架、滑块以及弹性件,所述抵持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弹性组件,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抵持架内,所述抵持轴的端部穿设所述滑块和所述抵持架且能够相对所述抵持架滑动,所述第二部分的中间部分在绕设所述抵持结构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持所述滑块,另一端抵持所述第二壳体或者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弹性件用于给所述滑块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抵持架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抵持轴运动以使所述抵持轴保持抵持所述第二部分的中间部分的趋势,从而使得所述柔性显示屏保持张紧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跟随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并且能够跟随所述第一移动件在所述第一丝杆上滑动;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二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能够跟随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丝杆上形成有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跟随所述第一丝杆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丝杆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运动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的移动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同步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运动的速度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运动的速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包括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的齿轮模组,所述齿轮模组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电机用于通过驱动所述齿轮模组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支撑件且能够在所述支撑件内转动,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部分覆盖且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部分至少部分地展开至所述壳体组件外时,所述第二支架支撑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壳体组件内露出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其中一个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凹部,另外一个形成有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凹部对应的多个凸部,在第二支架相对所述第一支架滑动时,所述凸部在所述凹部内滑动,其中,形成所述凹部的表面和所述凸部的顶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动力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的对称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两个所述动力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的两侧。
CN202011283835.4A 2020-11-17 2020-11-17 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769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3835.4A CN112769982B (zh) 2020-11-17 2020-11-17 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3835.4A CN112769982B (zh) 2020-11-17 2020-11-17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982A CN112769982A (zh) 2021-05-07
CN112769982B true CN112769982B (zh) 2023-04-07

Family

ID=7569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3835.4A Active CN112769982B (zh) 2020-11-17 2020-11-17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9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9109B (zh) * 2021-05-20 2022-12-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25924B (zh) * 2021-05-24 2024-02-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09691B (zh) * 2021-06-17 2023-05-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45332B (zh) * 2021-06-21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5529369A (zh) * 2021-06-25 2022-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489817A (zh) * 2021-07-28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以及驱动组件
CN113676568B (zh) * 2021-08-02 2024-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7311662B1 (ja) 2022-03-11 2023-07-1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CN117662706A (zh) * 2022-08-25 2024-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动机构、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00081U (zh) * 2016-06-07 2017-04-12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铰链装置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9788683A (zh) * 2019-01-31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986136U (zh) * 2019-12-31 2020-07-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WO2020143015A1 (zh) * 2019-01-11 2020-07-16 江阴康瑞成型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延展式显示屏幕之结构
CN111510538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87016A (zh) * 2020-05-29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599277A (zh) * 2020-05-29 2020-08-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1566B2 (en) * 2011-09-02 2014-04-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Expandable mobile device
CN107979979B (zh) * 2016-09-29 2019-11-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环
CN106971673B (zh) * 2017-05-26 2019-07-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N108259649B (zh) * 2018-02-09 2021-07-30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WO2019210766A1 (en) * 2018-05-02 2019-11-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oldable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041890U (zh) * 2019-06-19 2020-02-07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折柔性屏电子设备
CN110491289B (zh) * 2019-07-29 2024-03-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10536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00081U (zh) * 2016-06-07 2017-04-12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铰链装置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WO2020143015A1 (zh) * 2019-01-11 2020-07-16 江阴康瑞成型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延展式显示屏幕之结构
CN109788683A (zh) * 2019-01-31 2019-05-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986136U (zh) * 2019-12-31 2020-07-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CN111510538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87016A (zh) * 2020-05-29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599277A (zh) * 2020-05-29 2020-08-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982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9982B (zh) 电子装置
CN113840482B (zh) 电子装置
CN212992368U (zh) 电子装置
CN113067915B (zh) 移动终端
CN111599277A (zh) 电子装置
CN112995364B (zh) 移动终端
CN212229972U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2991929B (zh) 电子装置
CN112995365B (zh) 电子装置
CN112991927B (zh) 电子装置
CN213368329U (zh) 支撑板、壳体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5083270B (zh) 电子装置
WO2021254008A1 (zh) 电子装置
CN213025137U (zh) 一种调整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JP2012163655A (ja) スクリーン装置
CN113066368A (zh) 显示装置
JP7332676B2 (ja) 電子機器
KR102108152B1 (ko) 카메라 팝업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CN114596771A (zh) 显示屏伸缩辅助机构和电子设备
US118862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210930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87849A (zh) 电子装置
CN113824821A (zh) 电子装置
CN115376415A (zh) 电子装置
CN114550592B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