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86136U -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86136U
CN210986136U CN201922496682.0U CN201922496682U CN210986136U CN 210986136 U CN210986136 U CN 210986136U CN 201922496682 U CN201922496682 U CN 201922496682U CN 210986136 U CN210986136 U CN 210986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sliding
shielding
supporting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66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桂荣
汤海舰
周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Shantou BY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Shantou BY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Shantou BY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66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86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86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86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包括支撑基座和两个折叠主体;所述支撑基座连接在两个折叠主体之间,以共同支撑折叠终端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其中所述支撑基座位于承载侧的表面为圆弧面;至少一个所述折叠主体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基座连接,其中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基座滑动连接,所述折叠主体与所述滑动组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折叠主体相对滑动组件转动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相对支撑基座滑动,通过上述方式,有利于防止柔性显示屏在折叠部位出现折痕。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主流的直板触屏智能终端的普及,智能终端市场越来越趋向于饱和,而折叠智能终端(如折叠手机)的出现,为终端行业创造了新的突破口及新的内容应用载体,有望带动未来换机潮。折叠智能终端即显示屏幕可以折叠的终端设备,通过折叠的方式可以改变终端屏幕的大小,并且可以实现单屏幕到双屏幕的转换,以满足用户不同的观看需求。折叠智能终端根据折叠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内折和外折两种,内折即两个屏幕相对折叠,如书页一样向内部折叠,外折的方式则相反,两个屏幕背向外折叠。
目前的折叠智能终端中,一般包括柔性显示屏幕(可折叠)和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左右两个折叠主体,两个折叠主体利用转轴连接,以实现相互折叠和展开。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外折的折叠智能终端在折叠后,在柔性显示屏幕的折叠部位(也即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区域)容易出现折痕,影响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内容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在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应用于折叠终端设备,包括支撑基座和两个折叠主体;所述支撑基座连接在两个折叠主体之间,以共同支撑折叠终端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将所述支撑基座和两个折叠主体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定义为承载侧,与所述承载侧相对的另一侧为背侧,其中所述支撑基座位于所述承载侧的表面为圆弧面;至少一个所述折叠主体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基座连接,其中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基座滑动连接,所述折叠主体与所述滑动组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折叠主体相对滑动组件转动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相对支撑基座滑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和与所述滑块连接的滑移驱动件,所述折叠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支撑件邻近支撑基座的一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滑块可转动连接,所述滑移驱动件与所述滑块连接,以在连接件相对所述滑块转动时驱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支撑基座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移驱动件包括固定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所述支撑基座上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固定齿轮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连接并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同轴连接并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滑块连接;每个所述折叠主体各自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基座连接,与一个折叠主体连接的滑动组件和与另一个折叠主体连接的滑动组件错位设置;其中,分别与两个折叠主体连接的相邻两个滑动组件为一组滑动组件,同一组滑动组件中的两个第二齿条通过一同步齿轮连接,所述同步齿轮安装在所述支撑基座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柔性支撑板,所述柔性支撑板位于所述承载侧,并且至少覆盖位于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所述滑动组件和支撑基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支撑板的一端部固定在与其中一个折叠主体的连接件上,所述柔性支撑板的另一端朝向另一个折叠主体延伸,且覆盖所述另一个折叠主体的支撑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柔性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基座滑动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基座的圆弧面上设置有沿两个折叠主体排列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可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的第一滑动件,所述柔性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支撑板为钢片薄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主体的支撑件上还设置有撑屏块,所述撑屏块通过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遮蔽组件,所述遮蔽组件位于所述折叠主体的背侧并分别与两个折叠主体连接,以覆盖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区域。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组件包括柔性遮蔽板和两个遮蔽连接板;所述两个遮蔽连接板分别位于两个折叠主体的背侧上,并且与折叠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柔性遮蔽板覆盖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区域,且通过所述两个遮蔽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折叠主体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连接板沿支撑基座的长度方向两侧还设置有侧部遮蔽板,所述柔性遮蔽板和侧部遮蔽板共同围成遮蔽空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主体的背侧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位于同一折叠主体上的所述遮蔽连接板和第二滑动件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滑动件面对所述第二滑轨的一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滑轨面对第二滑动件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导杆,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主体沿支撑基座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面对所述支撑基座的一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侧部遮蔽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基座为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滑动组件位于所述支撑基座的内部。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终端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和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的折叠装置中,通过两个折叠主体和连接在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支撑基座共同形成支撑部件,以支撑柔性显示屏,其中至少一个折叠主体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与支撑基座连接,以通过该滑动组件实现两个折叠主体的折叠和展开,由此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屏的折叠与展开,其中,通过将支撑基座中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表面设置为圆弧面,从而当将柔性显示屏进行外折时,可以提高柔性显示屏折叠部位的圆润程度,有利于防止柔性显示屏在折叠部位出现折痕,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承载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基座与滑动组件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下,滑动组件中的齿轮与支撑基座中的第一齿条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折叠终端设备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折叠终端设备的背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支撑基座;111第一齿条;112第一滑轨;113第一滑动件;114限位孔;115限位件;12折叠主体;121连接件;1211滑杆;122支撑件;13折叠主体;131连接件;132支撑件;14滑动组件;15柔性支撑板;151螺钉;16撑屏块;17弹性件;18遮蔽组件;181柔性遮蔽板;182遮蔽连接板;183侧部遮蔽板;19挡板;191滑槽;21滑块;22固定齿轮;23第一传动齿轮;24第二传动齿轮;25第三传动齿轮;26第四传动齿轮;27转轴;28第二齿条;29同步齿轮;31第二滑轨;311凹槽;312导杆;32第二滑动件; 321卡槽;322弹簧;
100折叠装置;101承载侧;102背侧;
柔性显示屏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100,该折叠装置100主要应用于折叠终端设备,用于对折叠终端设备的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该折叠装置100包括支撑基座11和两个折叠主体12、13。
其中,支撑基座11连接在两个折叠主体12、13之间,从而支撑基座11和两个折叠主体12、13共同形成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将支撑基座11和两个折叠主体12、13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定义为折叠装置100的承载侧101,与承载侧101相对的另一侧定位为背侧102。其中,如图4所示,支撑基座11位于承载侧101的表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例如可以是半圆面,或者其他弧形面。
即,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支撑基座11为圆弧结构,以圆弧面为半圆面为例,支撑基座11为半圆支撑结构,其半圆表面位于承载侧101,与半圆表面相对的背面为平整的平面,位于背侧102。
由此,通过将支撑基座11中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表面设置为圆弧面,从而当将柔性显示屏进行外折时,可以提高柔性显示屏折叠部位的圆润程度,有利于防止柔性显示屏在折叠部位出现折痕,提高显示效果。另,当支撑基座11为半圆结构时,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全圆角折叠,使得柔性显示屏在折叠位置更圆滑。
结合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折叠装置100还包括滑动组件14,至少一个折叠主体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14与支撑基座11连接。例如,折叠主体12、13各自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14与支撑基座11连接。
下面以折叠主体12和与其连接的滑动组件14为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折叠主体和滑动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具体地,滑动组件14与支撑基座11滑动连接,即滑动组件14可相对支撑基座11滑动,折叠主体12和滑动组件14可转动连接,且在折叠主体12相对滑动组件14转动时,驱动滑动组件14相对支撑基座11滑动,而滑动组件14的滑动,可以带动折叠主体12一起移动,即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主体12在转动的同时,通过滑动组件14的作用下还可以实现移动,由此当折叠主体12相对滑动组件14转动时,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和展开,而通过折叠主体12的移动,可以调节折叠主体12和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
例如当柔性显示屏折叠时,折叠主体12朝向支撑基座11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折叠主体12和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可以减小甚至避免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曲部位产生拉伸,当柔性显示屏展开时,折叠主体12背向支撑基座11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折叠主体12和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可以减小甚至避免对柔性显示屏产生挤压,因此通过本申请的折叠装置100,可以在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有效防止柔性显示屏被拉伸或挤压,确保柔性显示屏能够正常工作,提高柔性显示屏的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中,滑动组件14包括滑块21和与滑块21连接的滑移驱动件,折叠主体12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121和支撑件122(可以理解的是,折叠主体13也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131和支撑件132),支撑件122为折叠主体12的主要支撑区域,用以承载柔性显示屏。其中连接件121与滑块21可转动连接,滑移驱动件与滑块21连接,以在连接件121相对滑块21转动时驱动滑块21相对支撑基座11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移驱动件包括固定齿轮22、第一传动齿轮23、第二传动齿轮24、第三传动齿轮25和第四传动齿轮26。支撑基座11上设置有第一齿条111,其中第一齿条111上有多个沿两个折叠主体12、13排列方向依次排列的凸齿。
滑动组件14还包括转轴27。其中,连接件121、滑块21和固定齿轮2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三个连接孔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固定齿轮22固定在连接件121上,转轴27穿设于连接件121、滑块21和固定齿轮22上的连接孔,从而可以折叠主体12通过转轴27与滑块21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件121和固定齿轮22与转轴27可以是固定连接,滑块21与转轴27为活动连接,即转轴27和连接件121、固定齿轮22之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转轴27和滑块21之间会产生相对转动,转轴27可在滑块27的连接孔内转动,实现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例如,一种实现方式中,转轴27整条可以都是平键轴,连接件121和固定齿轮22上的连接孔为与平键轴适配的平键连接孔,从而通过平键的限位作用,可以使得转轴27固定在连接孔141和固定齿轮22的连接孔内。另外,滑块27的连接孔例如可以是圆形孔,直径可以稍大于转轴27的直径,从而使得转轴27可以在滑块27的连接孔内转动,使得连接件121可相对滑块21转动。
或者,转轴27也可以部分是平键轴,例如,用于连接固定齿轮22和连接件121的部位设置为平键轴,而其他部位则为圆转轴。
又如,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转轴27也可以整条是圆轴,连接件121和固定齿轮22内的连接孔设置有轴承,转轴27插设于轴承中,从而通过轴承的作用使得转轴27和连接件121、固定齿轮22固定。
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固定齿轮22和连接件121的连接孔还可以通过卡槽和卡扣的方式相固定。
其中,固定齿轮22与第一传动齿轮23啮合,第一传动齿轮23和第二传动齿轮24同轴连接并安装在滑块21上,其中第一传动齿轮23和第二传动齿轮24可相对滑块21转动。第二传动齿轮24和第三传动齿轮25啮合,且第三传动齿轮25和第四传动齿轮26同轴连接并安装在滑块21上,其中第三传动齿轮25和第四传动齿轮26可相对滑块21转动,第四传动齿轮26与支撑基座11上的第一齿条111啮合。
由此,当折叠主体12转动时,也即连接件121转动时,带动固定齿轮22转动,从而通过第一传动齿轮23、第二传动齿轮24和第三传动齿轮25的传动,可以带动第四传动齿轮26转动,由此使得第四传动齿轮26沿第一齿条111上的凸齿排列方向(也即两个折叠主体12、13的排列方向)移动,进而可使得折叠主体12靠近支撑基座11移动或者远离支撑基座11移动,实现折叠主体12和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折叠主体12和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是指折叠主体12邻近支撑基座11的一侧边(也即连接件12邻近折叠主体12的一侧边)和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连接件12与固定齿轮22的连接位置处与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
例如,两个折叠主体12、13各自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14与支撑基座11连接,如图5所示,图5所示的b图表示的是折叠状态下第一齿条111和滑动组件14中的各齿轮的相对位置,当两个折叠主体12、13都向着支撑基座11的方向转动以进行折叠时,折叠主体12(折叠主体13)上的固定齿轮22随着折叠主体12(折叠主体13)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第四传动齿轮26转动,进而使得第四传动齿轮26沿着第一齿条111上的凸齿朝向折叠主体13(折叠主体1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折叠主体12(折叠主体13)移动,由此可以减小折叠主体12(折叠主体13)与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在折叠时防止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位产生拉扯。图5所示的a展开状态下第一齿条111和滑动组件14中的各齿轮的相对位置,当两个折叠主体12、13都背对支撑基座11的方向转动以进行展开时,折叠主体12(折叠主体13)上的固定齿轮22随着折叠主体12(折叠主体13)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第四传动齿轮26转动,进而使得第四传动齿轮26沿着第一齿条111上的凸齿朝离折叠主体13(折叠主体1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折叠主体12(折叠主体13)移动,由此可以增大折叠主体12(折叠主体13)与支撑基座11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在展开时防止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位产生挤压,确保柔性显示屏能够完全展平。
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齿轮22、第一传动齿轮23、第二传动齿轮24、第三传动齿轮25和第四传动齿轮26可以均设置为不完全齿轮,或者该5个齿轮中也可以部分为不完全齿轮,部分设置为完全齿轮,例如第一传动齿轮23可以设置为完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24可以设置为不完全齿轮,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基座11可以设置为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滑动组件14位于支撑基座11的内部,从而可以使得结构更紧凑,减小折叠装置100的体积。并且,支撑基座11位于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因此不需要占用折叠主体12、13的空间,对于设备线路板排布和电池安放留有足够空间,有利于实现折叠装置100的薄和轻、电池耐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滑移驱动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对滑块21的驱动,例如滑移驱动件还可以是伸缩气缸或电缸等,通过将气缸或电缸与滑块21连接进而驱动滑块21相对支撑基座11移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条28。第二齿条28上的多个凸齿沿两个折叠主体12、13的排列方向依次排列,第二齿条28与滑块21连接,具体为第二齿条28通过与凸齿相对的一面固定在滑块21上。其中,与折叠主体12连接的滑动组件14和与折叠主体13连接的滑动组件14错位设置,其中分别与两个折叠主体12、13连接的相邻两个滑动组件14为一组滑动组件。如图1和图2中所示,折叠主体12通过两个滑动组件14与支撑基座11连接,折叠主体13通过两个滑动组件14与支撑基座11连接,4个滑动组件沿支撑基座1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的两个滑动组件14中,其中一个与折叠主体12连接,另一个与折叠主体13连接,该相邻两个滑动组件14构成一组滑动组件。
其中,同一组滑动组件14中的两个第二齿条28邻近设置,且该两个第二齿条28的凸齿所在一面为面对面设置,两个第二齿条28通过一同步齿轮29连接,即同步齿轮29同时与同一组滑动组件中的两个第二齿条28啮合,该同步齿轮29可通过转轴安装在支撑基座11上。由此,通过同步齿轮29的作用,可以实现两个折叠主体12、13的同步转动,进而实现折叠主体12、13的同步打开和折叠,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手感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折叠装置100还包括柔性支撑板15。柔性支撑板15位于承载侧101,且至少覆盖位于两个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即至少覆盖滑动组件14和支撑基座11,从而通过柔性支撑板15的作用,可以在两个折叠主体12、13之间形成更好的支撑,以支撑柔性显示屏中位于两个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减小用户在点击该区域时出现塌陷的几率,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柔性支撑板15的一端部固定在折叠主体13的连接件131上,例如,如图6所示,柔性支撑板15的一端部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固定在折叠主体13的连接件131上,即在柔性支撑板15的一端部上设置用于实现螺接的螺钉(或螺母)151,以通过螺钉151实现与折叠主体13的连接件131的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支撑板15的一端部也可以通过铆接或焊接等方式将柔性支撑板15的一端部固定在折叠主体13的连接件131上。
柔性支撑板15的相对另一端朝向折叠主体12延伸,并且覆盖折叠主体12的支撑件122的至少部分区域,其中,柔性支撑板15与其覆盖的折叠主体12的区域为固定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背胶将柔性支撑板15固定在折叠主体12上。
由于柔性支撑板15为柔性结构,因此可以跟随两个折叠主体12、13一起折叠或展开,因此在不影响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和展开的情况下,还能够配合两个折叠主体12、13而在两个折叠主体12、13之间为柔性显示屏的中部区域提供更可靠的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支撑板15的柔性是指柔性支撑板15具有可弯折和展开的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支撑板15与支撑基座11滑动连接,即柔性支撑板15与支撑基座11连接并可相对支撑基座11滑动,通过将柔性支撑板15与支撑基座11连接在一起,使得柔性支撑板15朝向支撑基座11贴紧,从而有利于防止柔性支撑板15在展开时产生凸起而影响柔性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而当柔性支撑板15与支撑基座11连接时,为了避免该连接关系限制柔性支撑板15的折叠或展开,本实施例中,使柔性支撑板15相对支撑基座11滑动,且滑动方向为两个折叠主体12、13的排列方向,由此可以为柔性支撑板15在折叠时提供应力吸收空间,为柔性支撑板15的折叠或展开提供可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撑基座11的圆弧面上设置有沿两个折叠主体12、13排列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112,第一滑轨112上设置有可沿第一滑轨112滑动的第一滑动件113,柔性支撑板15与第一滑动件113相固定,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螺接等。由此,柔性支撑板15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可沿第一滑轨112做相应的移动。
其中,第一滑轨112例如可以是设置在圆弧面上的滑槽,第一滑动件113为设置在滑槽上的滑板。
其中,为了避免第一滑动件113滑出第一滑轨112,还可以在滑槽的中间区域开限位孔114,限位孔114例如为条形孔,其长度与第一滑轨112的长度大致相同,第一滑动件1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限位孔114两侧边的第一滑轨112上。其中在第一滑动件113面对限位孔114的一面上设置有限位件115,限位件115插设于限位孔114中,由此可对第一滑动件113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支撑板15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钢片薄膜或者铝片、铜片等,从而使得柔性支撑板15在具有柔性的同时,还能够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以具有更好的支撑功能。当然,柔性支撑板15也可以采用橡胶等其他材料制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主体12的支撑件122上还设置有撑屏块16,其中撑屏块16可以是固定在支撑件122上,例如可以通过螺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并且,撑屏块16通过弹性件17与连接件121连接。
其中,撑屏块16可以固定在支撑件122的承载侧101上,也可以是固定在支撑件122的背侧102上,对此不做限定。
例如可以将撑屏块16固定在支撑件122的承载侧101上。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式中,撑屏块16是位于柔性支撑板15的下方,被柔性支撑板15所覆盖,也就是在安装的时候,先将撑屏块16安装在支撑件122的承载侧101上,然后再将柔性支撑板15通过背胶等固定方式固定在支撑件122的承载侧101上。
其中,可以在支撑件122上设置安装凹槽,然后将撑屏块16固定在该安装凹槽内,以确保支撑件122的承载侧101保持平整。
进一步地,撑屏块16上还可以开设一滑槽,连接件121上设置有滑杆1211,滑杆1211插设于撑屏块16的滑槽内。
其中,弹性件17包括但不限于弹簧,还可以是其他的弹性结构。其中,弹性件17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对连接件121和撑屏块16施加相反相反的弹力,由此通过该弹力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固定在支撑件122上的柔性支撑板15保持张紧,以承受一定的按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主体13上也设置有同样结构的撑屏块,当柔性显示屏安装在折叠主体12、13的承载侧101上时,例如通过背胶固定在折叠主体12、13上,通过撑屏块的作用,也能够使得位于折叠主体12、13上的柔性显示屏保持张紧。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折叠装置100还包括遮蔽组件18,遮蔽组件18位于折叠主体12、13的背侧并分别与折叠主体12、13连接,以覆盖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从而可以在折叠主体12、13的背部提供遮挡防护,以防止异物进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遮蔽组件18包括柔性遮蔽板181和两个遮蔽连接板182,两个遮蔽连接板182分别位于两个折叠主体12、13的背侧上,并且分别与折叠主体12、13滑动连接,即遮蔽连接板182可在折叠主体的背侧上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遮蔽板181例如可以是纺织材料、塑胶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具有柔性的遮蔽结构。
其中,柔性遮蔽板181覆盖两个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并且通过两个遮蔽连接板182分别与两个折叠主体12、13连接。也就是,柔性遮蔽板181的相对两侧分别与两个遮蔽连接板182连接,而两个遮蔽连接板182分别设置在两个折叠主体12、13的背侧上且可相对折叠主体滑动。由此,在折叠主体12、13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柔性遮蔽件181通过其柔性作用也相应地折叠和展开,而通过使遮蔽连接板182可相对折叠主体滑动,在柔性遮蔽件181折叠和展开过程中将带动遮蔽连接板182也做相应的滑动,从而可以吸收柔性遮蔽件181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可以防止柔性遮蔽板181在折叠时被撕拉,有利于保护柔性遮蔽板181,以及可以防止柔性遮蔽板181在展开时被挤压,确保展开时柔性遮蔽板181的平整性,通过上述方式有利于使得柔性遮蔽板181在折叠和展开时长度保持不变,防止其被拉扯或挤压。
进一步地,遮蔽连接板182沿支撑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两侧还设置有侧部遮蔽板183,也就是在折叠主体12、13的侧边设置侧部遮蔽板183,侧部遮蔽板183和遮蔽连接板182连接,以随遮蔽连接板182而滑动。因此,通过侧部遮蔽板183可以在折叠主体12、13的侧边提供遮蔽,防止异物从侧边进入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柔性遮蔽板181和侧部遮蔽板183将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围成遮蔽空间,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位于该遮蔽空间里,从而通过柔性遮蔽板181和侧部遮蔽板183可以从背面和侧边对支撑基座11和滑动组件14进行遮蔽,不仅可以防止异物进入折叠主体12、13之间的区域,且还能提高美观效果。
其中,折叠主体12、13沿支撑基座11的长度方向两侧还设置有挡板19,挡板19可以是与折叠主体固定,其中挡板19面对支撑基座11的一面上设置有滑槽191,侧部遮蔽板183与滑槽191滑动连接,以在折叠主体12、13折叠和展开过程中,侧部遮蔽板183在滑槽191中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折叠主体12、13的背侧上还设置有第二滑轨31,第二滑轨31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32。第二滑轨31和第二滑动件32位于遮蔽连接板182远离柔性遮蔽板181的一侧,且第二滑轨31沿两个折叠主体的排列方向延伸,其中位于同一折叠主体上的遮蔽连接板182和第二滑动件32相连接,即位于折叠主体12上的遮蔽连接板182和位于折叠主体12上的第二滑动件32连接,位于折叠主体13上的遮蔽连接板182和位于折叠主体13上的第二滑动件32连接,从而当柔性遮蔽板181折叠或展开时,可以拉动或推动遮蔽连接板182滑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动件32滑动。
进一步地,第二滑动件32面对第二滑轨31的一面上设置有卡槽321,卡槽321具有端部A和端部B,端部A与遮蔽连接板182连接,卡槽321内设置有弹簧322。第二滑轨31面对第二滑动件32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311,凹槽311具有端部C和端部D,凹槽311内设置有导杆312,导杆3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端部C和端部D上,弹簧322套设在导杆312上。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弹簧322始终位于端部C和端部B之间,即弹簧322的一端和端部C抵触,弹簧322的另一端和端部B抵触,并且弹簧322处于压缩状态,并且当第二滑动件32在第二滑轨31上来回滑动时,弹簧322也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即本申请实施例的弹簧322配置为位于端部C和端部B之间并且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弹簧322对第二滑动件32的端部B始终产生一个弹力,也即对第二滑动件32始终产生一个背向遮蔽连接板182的弹力,而第二滑动件32又是与遮蔽连接板181连接,因此在该弹力作用下可以使得遮蔽连接板181不会朝向柔性遮蔽板181挤压,从而使得柔性遮蔽板181始终保持张紧,即无论是在柔性遮蔽板181折叠状态还是展开状态,通过弹簧322对第二滑动件32的弹力作用,可以使得柔性遮蔽板181始终保持张紧,防止柔性遮蔽板181被挤压凸起而影响柔性显示屏的显示。
参阅图8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终端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300和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300的折叠装置100。其中,折叠装置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折叠装置100。其中,图8为折叠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意的是柔性显示屏300所在一面的视图,图9为折叠终端设备的侧视图,图10则示意了与柔性显示屏300相对的背面的视图。
本申请的折叠终端设备,通过折叠装置100的作用,可以在折叠时减小对柔性显示屏300的拉扯,以及在展开时减小对柔性显示屏300的挤压,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30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折叠装置,应用于折叠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基座和两个折叠主体;
所述支撑基座连接在两个折叠主体之间,以共同支撑折叠终端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将所述支撑基座和两个折叠主体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定义为承载侧,与所述承载侧相对的另一侧为背侧,其中所述支撑基座位于所述承载侧的表面为圆弧面;
至少一个所述折叠主体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基座连接,其中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基座滑动连接,所述折叠主体与所述滑动组件可转动连接,且所述折叠主体相对滑动组件转动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相对支撑基座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和与所述滑块连接的滑移驱动件,所述折叠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支撑件邻近支撑基座的一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滑块可转动连接,所述滑移驱动件与所述滑块连接,以在连接件相对所述滑块转动时驱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支撑基座移动;
所述折叠主体的支撑件上还设置有撑屏块,所述撑屏块通过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驱动件包括固定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所述支撑基座上设置有第一齿条;
所述固定齿轮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连接并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同轴连接并安装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滑块连接;
每个所述折叠主体各自通过至少一个滑动组件与所述支撑基座连接,与一个折叠主体连接的滑动组件和与另一个折叠主体连接的滑动组件错位设置;
其中,分别与两个折叠主体连接的相邻两个滑动组件为一组滑动组件,同一组滑动组件中的两个第二齿条通过一同步齿轮连接,所述同步齿轮安装在所述支撑基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支撑板,所述柔性支撑板位于所述承载侧,并且至少覆盖位于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所述滑动组件和支撑基座;
其中,所述柔性支撑板的一端部固定在与其中一个折叠主体的连接件上,所述柔性支撑板的另一端朝向另一个折叠主体延伸,且覆盖所述另一个折叠主体的支撑件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柔性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基座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座的圆弧面上设置有沿两个折叠主体排列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可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的第一滑动件,所述柔性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遮蔽组件,所述遮蔽组件位于所述折叠主体的背侧并分别与两个折叠主体连接,以覆盖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区域;
其中,所述遮蔽组件包括柔性遮蔽板和两个遮蔽连接板;
所述两个遮蔽连接板分别位于两个折叠主体的背侧上,并且与折叠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柔性遮蔽板覆盖两个折叠主体之间的区域,且通过所述两个遮蔽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折叠主体连接;
所述遮蔽连接板沿支撑基座的长度方向两侧还设置有侧部遮蔽板,所述柔性遮蔽板和侧部遮蔽板共同围成遮蔽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主体的背侧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动件,位于同一折叠主体上的所述遮蔽连接板和第二滑动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滑动件面对所述第二滑轨的一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滑轨面对第二滑动件的一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导杆,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杆并处于压缩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主体沿支撑基座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面对所述支撑基座的一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侧部遮蔽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10.一种折叠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和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
CN201922496682.0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Active CN210986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682.0U CN210986136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682.0U CN210986136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86136U true CN210986136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6682.0U Active CN210986136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8613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9982A (zh) * 2020-11-17 2021-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3949760A (zh) * 2021-11-26 2022-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51349A (zh) * 2020-09-25 2022-03-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具有柔性屏的折叠显示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349A (zh) * 2020-09-25 2022-03-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具有柔性屏的折叠显示设备
CN112769982A (zh) * 2020-11-17 2021-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769982B (zh) * 2020-11-17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3949760A (zh) * 2021-11-26 2022-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949760B (zh) * 2021-11-26 2024-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86136U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终端设备
EP4199484A1 (en) Support structur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21097A1 (zh) 移动终端
CN110572497A (zh) 一种伸缩滑动开合的移动终端
CN112995364B (zh) 移动终端
CN111669455A (zh) 电子设备
US2022032673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ollable display
CN111935345B (zh) 一种柔性屏卷动同步装置
TWI476569B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CN112991927B (zh) 电子装置
US200702798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slidable cover that slides via a rack
CN112449089A (zh) 移动终端
WO2023125645A1 (zh) 电子设备
CN113099012A (zh) 电子设备
CN114340243B (zh) 移动终端及其折叠壳体
CN109981853B (zh) 一种柔性屏终端折叠组件
CN215852098U (zh) 贴膜组件
CN214465531U (zh) 一种可搭载柔性屏的多功能折叠铰链机构
CN112911038A (zh) 电子设备
CN216145134U (zh) 一种柔性屏转轴及电子设备
CN201018534Y (zh) 手机滑动弹性座结构
CN214707748U (zh) 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分布式wifi6路由器
CN116847010A (zh) 伸缩屏组件以及终端设备
CN214337980U (zh) 升降式可旋转摄像头模组
CN216562405U (zh) 一种管理信息展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