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9210B -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9210B
CN112769210B CN202011623420.7A CN202011623420A CN112769210B CN 112769210 B CN112769210 B CN 112769210B CN 202011623420 A CN202011623420 A CN 202011623420A CN 112769210 B CN112769210 B CN 112769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ing circuit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234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9210A (zh
Inventor
宋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234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9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9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9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2The other DC source being a battery actively interacting with the first one, i.e. battery to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涉及充电技术领域。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可以在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丰富了对第二电池充电的方式。并且,由于第一电池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需要额外增加升压集成电路以使第一电池为第二电池充电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电池,该电池能够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供电,以驱动该负载工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电池,第一充电电路,第二电池,以及第二充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电池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外部接口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
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还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外部接口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且所述外部接口未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停止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基于所述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开关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处于断开状态。
可选的,所述外部接口还与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在所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的过程中,处于导通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负载,则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外部接口为所述外接负载供电。
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外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参考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级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电池,第一充电电路,第二电池,以及第二充电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电池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外部接口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外部接口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可选的,所述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且所述外部接口未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停止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基于所述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
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所述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电子设备的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电池连接,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电池连接。由于处理器可以在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丰富了对第二电池充电的方式。
并且,由于第一电池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需要额外增加升压集成电路以使第一电池为第二电池充电的方案,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无需用户在第二电池的电量较低时,为电子设备接入外接电源以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有效提高了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效率,且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从而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主体内的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其中第一电池与该主体可拆卸连接,第二电池与该主体固定连接。电子设备的用户在第一电池的电压较低时,即第一电池的电量较低,无法为电子设备中的负载供电时,可以将第一电池更换为电量充足的电池。在电池更换的过程中,第二电池能够为该负载供电,以确保电子设备的负载能够继续保持工作。
基于此,电子设备可以实时检测第二电池的电压,并在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发出充电信号,以提示用户为电子设备接入外接电源,继而为该第二电池充电,从而可以确保在更换电池的过程中,第二电池能够为电子设备的负载供电。但是,该种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较为单一。并且,需要用户为电子设备接入外接电源,导致用户操作繁琐,导致用户体验较低。
相关技术中,为了丰富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参见图1,该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电池10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充电电路102连接,该第一充电电路102可以在电子设备与外接电源连接时,基于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该第一电池02充电。
如图1所示,该第一电池101的另一端可以与升压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103的一端连接,该升压IC 10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充电电路104的一端连接,该第二充电电路104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电池105连接。
由此,在第二电池105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升压IC 103可以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通过第二充电电路104向第二电池充电。
但是,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升压IC对第二电池充电,导致电子设备的成本较高。此外,升压IC包括体积较大的电容和电感,导致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选的,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相机等。参见图1,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01,第一电池02,第一充电电路03(也可以称为第一充电IC),第二电池04,以及第二充电电路05(也可以称为第二充电IC)。其中,该第一电池02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体可拆卸连接,即该第一电池02可以更换。第二电池04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体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该第一充电电路03的第一端可以分别与第二充电电路05的第一端以及电子设备的外部接口06连接,第一充电电路03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电池02连接。
其中,该外部接口06可以用于与外接电源连接。并且,在该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电源时,该第一充电电路03可以用于基于外部接口06接收到的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一电池02充电。
该第二充电电路05的第一端还可以与外部接口06连接,第二充电电路05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电池04连接。并且,在该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电源时,第二充电电路05也可以用于基于外部接口06接收到的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04充电。
该处理器01可以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03的第三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05的第三端连接。该处理器01可以用于获取第二电池04的电压,并可以在确定第二电池04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03和第二充电电路05基于第一电池02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04充电。
也即是,该处理器01可以获取第二电池04的电压,并可以比较第二电池04的电压与电压阈值的大小。若处理器01确定第二电池04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可以将第一电池02的电荷,直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03和第二充电电路05传输至第二电池04中,从而达到为第二电池04充电的效果。其中,该电压阈值可以是该处理器01预先存储的。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电池连接,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电池连接。由于处理器可以在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丰富了对第二电池充电的方式。
并且,由于第一电池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需要额外增加升压集成电路以使第一电池为第二电池充电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无需用户在第二电池的电量较低时,为电子设备接入外接电源以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有效提高了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效率,且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从而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的,处理器01可以通过内部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总线,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03的第三端和第二充电电路05的第三端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充电电路03具有反向充电的功能,即第一充电电路03可以将第一电池02提供的电源信号反向输出至外部接口06。通常,处理器01在确定该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负载时,可以向第一充电电路03发送反向充电指令。相应的,第一充电电路03可以响应于该反向充电指令,启用反向充电功能,即将第一电池02提供的电源信号,反向输出至外部接口06,以为该外接负载供电。
可选的,该外接负载可以称为外接移动(on-the-go,OTG)负载,相应的,该反向充电的功能还可以称为OTG功能。第一充电电路03的OTG功能启动后,电子设备即可进入OTG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该处理器01还可以与外部接口06连接。处理器01在确定第二电池04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可以检测外部接口06是否接入外接电源。
若处理器01确定外部接口06接入有外接电源,即第一电池02当前处于充电状态时,则可以直接控制第二充电电路05基于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04充电。即处理器01可以控制第二充电电路05处于充电状态,以将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传输至第二电池04,达到为第二电池04充电的效果。
若处理器01确定外部接口06未接入外接电源,则可以控制第一充电电路03和第二充电电路05基于第一电池02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04充电。即处理器01若确定外部接口06未接入外接电源,则可以向第一充电电路03发送反向充电指令,以启用第一充电电路03的反向充电功能,从而使得第一充电电路03将第一电池02的电源信号,反向输出至第二充电电路05,继而传输至第二电池04,以为第二电池04充电。
可选的,如图2所示,该外部接口06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该外部接口06可以包括:接入检测引脚061和电源(VBUS)引脚062。
其中,该接入检测引脚061也可以称为USB接口06的身份标识号(identitydocument,ID)引脚。该ID引脚在USB接口06未接入外接负载时悬空,即ID引脚的电平在USB接口06接入外接电源或未接入任何外接设备(即上述的外接电源或外接负载)时为高电平,该ID引脚的电平在USB接口06接入外接负载时被拉低,即该ID引脚的电平在USB接口06接入外接负载时由高电平电变化为低电平。
该电源引脚062也可以称外部接口06的直流电源输入(direct current input,DC_IN)引脚。该电源引脚062的电平在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设备时被拉高,在外部接口06未接入外接设备时保持低电平。
从图3还可以看出,该外部接口06还可以包括:第一数据传输引脚063,第二数据传输引脚064,以及接地引脚065。该处理器01可以在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负载时,通过第一数据传输引脚063,以及第二数据传输引脚064与该外接负载交互数据。
可选的,该第一数据传输引脚063可以为数据负信号(data negative,DN)传输引脚,也可以称为D-传输引脚。第二数据传输引脚064可以为数据正信号(data positive,DP)传输引脚,也可以称为D+传输引脚。
该处理器01可以包括:第一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 output,GPIO)引脚(即引脚GPIO1),以及第二GPIO引脚(即引脚GPIO2)。其中,引脚GPIO1可以与外部接口06的电源引脚062连接,引脚GPIO2可以与外部接口06的ID引脚061连接。
基于此,处理器01可以检测外部接口06的ID引脚061的电平以及电源引脚062的电平,以确定该外部接口06是否接入外接电源。例如,若处理器01确定ID引脚061的电平保持高电平,且电源引脚062的电平保持低电平,则可以确定外部接口06未接入外接设备。若处理器01确定ID引脚061的电平保持高电平,且电源引脚062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则可以确定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电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01还可以包括:第三GPIO引脚(即引脚GPIO3)和第四GPIO引脚(即引脚GPIO4)。该引脚GPIO3和引脚GPIO4可以连接。
可选的,参见图3,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可以与该引脚GPIO3连接,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可以与引脚GPIO4连接。也即是,第一电阻R1可以串联在引脚GPIO3和引脚GPIO4之间。
该处理器01可以通过控制引脚GPIO3的电平的高低,以控制引脚GPIO4的电平的高低。并且,该处理器01还可以在检测到该引脚GPIO4的电平为低电平时,向第一充电电路03发送反向充电指令。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若处理器01通过引脚GPIO2确定外部接口06的ID引脚061的电平保持高电平,且通过引脚GPIO1确定该外部接口06的电源引脚062的电平保持低电平,则可以确定外部接口06未接入外接电源,继而可以控制GPIO3输出低电平,以拉低引脚GPOI4的电平。处理器01在确定引脚GPIO4的电平变化为低电平之后,则可以向第一充电电路03发送反向充电指令,以启用第一充电电路03的反向充电功能。
请参考图3,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开关电路07。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开关电路07的第一端可以与外部接口06连接,该开关电路07的第二端可以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03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05的第一端连接。
该开关电路07可以在处理器01控制第一充电电路03和第二充电电路05,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04充电的过程中处于断开状态。也即是,该开关电路07可以在第一充电电路03反向输出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至第二充电电路05,以为第二电池04充电的过程中,处于断开状态。由此可以避免第一充电电路03反向输出的电源信号传输至该外部接口06,一方面可以避免对该外部接口06造成损坏,从而可以确保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用户在该充电过程中触电,确保了用户的人身安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外部接口06还可以与开关电路07的控制端连接。在处理器01控制第一充电电路03和第二充电电路05,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04充电的过程中,若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电源,则在该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电源的过程中,即在外部接口06与外接电源连接的过程中,该开关电路07可以在该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的驱动下,处于导通状态。
由此,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可以依次通过该开关电路07,以及第一充电电路03传输至第一电池02,以为该第一电池02充电。并且,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还可以依次通过该开关电路07,以及第二充电电路05传输至第二电池04,以为该第二电池04充电。
请继续参考图3,该开关电路07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071和第二晶体管072。该第一晶体管071的控制极可以与外部接口06连接,第一晶体管071的第一极可以与参考电源端连接,第一晶体管071的第二级可以与第二晶体管072的控制极连接。可选的,该参考电源端可以为接地端(ground,GND)。或者,该参考电源端可以为电压较低的一端,例如该参考电源端的电压可以低于外接电源提供给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的电压,以及处理器提供给该控制端的电压。
该第二晶体管072的第一极可以与外部接口06连接,该第二晶体管072的第二级可以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03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05的第一端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晶体管071的控制极可以与外部接口06的电源引脚062连接。该开关电路07还可以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中,该第二电阻R2的一端可以分别与外部接口06,以及第二晶体管072的第一极连接,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晶体管071的控制极连接。该第三电阻R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充电电路03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可以与处理器01的引脚GPIO1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3,第二电阻R2的一端可以与外部接口06的电源引脚062连接。
可选的,第一晶体管071可以为三极管,第二晶体管072可以为场效应管。该三极管071的控制极为该三极管的基极(base,B),第一极可以为三极管071的发射极(emitter,E),第二极可以为三极管071的集电极(collector,C)。该场效应管072的控制极为场效应管072的栅极(gate,G),第一极可以为场效应管072的漏极(drain,D),第二极可以为场效应管072的源极(source,S)。
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晶体管071为三极管,且其第一极为发射极,第二极为集电极,第二晶体管072为场效应管,且其第一极为漏级,第二极为源极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路07在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电源时的导通过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电源后,电源引脚062即可输出高电平至三极管071的基极,由于三极管071的发射极与参考电源端连接,因此三极管07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会形成电流回路,三极管071即可导通。三极管071导通后,场效应管072的栅极电压,以及第三电阻R3与场效应管072连接处的电压,均可以等于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电压。即场效应管072的栅极电压,以及该连接处的电压均等于接地电压。
相应的,处理器01的引脚GPIO1的电平也会被拉低。由于引脚GPIO1的电平被拉低,而引脚GPIO2保持高电平,因此处理器01即可确定外部接口06接入有外接电源。之后,处理器01即可向第一充电电路03发送反向充电停止指令,以控制第一充电电路03和第二充电电路05停止基于第一电池02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
并且,由于第一充电电路03此时可以反向输出第一电池02的电源信号至第二充电电路05,且场效应管072的源极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03以及第二充电电路05连接,因此场效应管072的源极电压大于栅极处的电压,因此场效应管072即可导通。
由此,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可以依次通过外部接口06,场效应管072,以及第一充电电路03传输至第一电池02,从而达到为第二电池04充电的效果。此外,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还可以依次通过外部接口06,场效应管072,以及第二充电电路传输至第二电池04,从而实现为第二电池04充电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01还可以与开关电路07的控制端连接,在第一充电电路03和第二充电电路05基于第一电池02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04充电的过程中,该处理器还可以用于:若检测到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负载,则控制开关电路07处于导通状态。该第一充电电路03还可以用于基于第一电池04提供的电源信号,通过开关电路07和外部接口06为外接负载供电。
如图4所示,该处理器01还可以包括:第五GPIO引脚(即引脚GPIO5)。该处理器01的引脚GPIO5可以分别与第一晶体管071的控制极,以及第二电阻R2连接。即第一晶体管071的控制极可以分别与处理器01以及外部接口06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4,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晶体管08,该第三晶体管08的一端可以与引脚GPIO5连接,该第三晶体管08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一晶体管071的控制极连接。
可选的,第三晶体管08可以为二极管。第三晶体管08的一端可以为第三晶体管08的阳极,另一端即为第三晶体管08的阴极。
由于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晶体管08,第三晶体管08与引脚GPIO5连接的一端为第三晶体管08的阳极,另一端为第三晶体管08的阴极。因此可以确保外部接口接入外接设备时,电源信号无法进入通过引脚GPIO5进入处理器01中,从而有效避免了电源信号对引脚GPIO5以及处理器01的损害,从而确保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晶体管071为三极管,且其第一极为发射极,第二极为集电极,第二晶体管072为场效应管,且其第一极为漏级,第二极为源极,第三晶体管08的一端为第三晶体管08的阳极,另一端为阴极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电路07在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负载时的导通过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01若确定该引脚GPIO2的电平被拉低,即外部接口的ID引脚061的电平被拉低,则可以确定外部接口06接入外接负载。然后处理器01可以控制引脚GPIO5输出高电平,例如处理器01可以控制引脚GPIO5输出+1.8伏(V)的电压。
由于三极管071的发射极与参考电源端连接,因此处理器01在控制引脚GPIO5输出高电平后,三极管07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会形成电流回路,三极管071即可导通。三极管071导通后,场效应管072的栅极电压,即可等于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电压,即场效应管072的栅极电压等于接地电压。
而由于第一充电电路03此时可以反向输出第一电池02的电源信号至第二充电电路05,且场效应管072的源极分别与第一充电电路03以及第二充电电路05连接,因此场效应管072的源极电压大于栅极电压,场效应管072即可导通。由此,第一充电电路03即可将第一电池04提供的电源信号,依次通过该场效应管072,外部接口06的电源引脚062,传输至外接负载,以达到为外接负载供电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电池连接,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电池连接。由于处理器可以在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丰富了对第二电池充电的方式。
并且,由于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为第二电池充电,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需要额外增加升压集成电路以使第一电池为第二电池充电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成本较低,且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无需用户在第二电池的电量较低时,为电子设备接入外接电源以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有效提高了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效率,且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从而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图2至图4任一所示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电池,第一充电电路,第二电池,以及第二充电电路,其中,第一电池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体可拆卸连接,第二电池可以与该电子设备的主体固定连接。该第一充电电路可以用于基于外部接口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为第一电池充电,第二充电电路可以用于基于外部接口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
参见图5,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二电池的电压。
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与第二电池连接,并可以读取第二电池的电压。
步骤202、若确定该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
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在获取第二电池的电压后,可以比较第二电池的电压与电压阈值的大小。若处理器确定该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可以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可以在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由此,丰富了对第二电池充电的方式。
并且,由于第一电池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需要额外增加升压集成电路以使第一电池为第二电池充电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无需用户在第二电池的电量较低时,为电子设备接入外接电源以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有效提高了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效率,且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从而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图2至图4任一所示的电子设备。参见图6,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二电池的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与第二电池连接,并可以读取第二电池的电压。可选的,该处理器可以实时读取第二电池的电压。
步骤302、确定第二电池的电压是否低于电压阈值。
电子设备在获取第二电池的电压之后,可以比较该电压与电压阈值的大小,若电子设备确定该电压大于或等于电压阈值,则可以继续执行步骤301。若电子设备确定该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可以执行步骤303。
例如,电压阈值为3.8V。若电子设备获取的第二电池的电压为3.5V,由于3.5小于3.8,则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继而可以执行步骤303。若电子设备获取的第二电池的电压为4.1V,由于4.1大于3.8,则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电池的电压大于电压阈值,继而可以继续执行步骤301。
步骤303、检测外部接口是否接入外接电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确定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后,则可以检测电子设备的外部接口是否接入外接电源。若电子设备确定该外部接口接入有外接电源,则可以执行步骤304。若电子设备确定该外部接口未接入外接电源,则可以执行步骤305。
可选的,电子设备检测其外部接口是否接入外接电源的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4、控制第二充电电路基于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
若电子设备确定其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可以直接控制第二充电电路为第二电池充电。
步骤305、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
若电子设备确定其外部接口未接入外接电源,则可以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一电池充电。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在电子设备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处于断开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视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其外部接口可能会接入外接电源或外接负载。基于此,电子设备还可以执行下述步骤306。
步骤306、若检测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负载,则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电子设备可以检测其外部接口是否接入有外接负载。若电子设备确定外部接口接入外接负载,则可以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第一充电电路可以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通过外部接口为外接负载供电,以驱动该外接负载工作。
可选的,电子设备检测其外部接口是否接入外接负载的实现过程,以及控制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的实现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7、若检测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停止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供电,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基于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一电池充电,以及控制第二充电电路基于该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在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检测其外部接口是否接入外接电源。若电子设备确定其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可以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停止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供电,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基于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一电池充电,以及控制第二充电电路基于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供电。
可选的,电子设备若检测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可以向第一充电电路发送反向充电停止指令,从而可以达到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停止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的效果。并且,若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在该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的过程中,该开关电路可以在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的驱动下,处于导通状态。由此即可使得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可以依次通过外部接口,开关电路,以及第一充电电路传输至第一电池中,并可以使得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可以依次通过外部接口,开关电路,以及第二充电电路传输至第二电池中,以为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充电。
可选的,电子设备检测外部接口是否接入外接电源的实现过程,以及在该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时,开关电路导通的实现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实现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在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的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例如,步骤306和步骤307可以视情况删除。步骤304可以在步骤302之前执行,即电子设备在在接入外接电源后,即可控制第二充电电路为第二电池充电。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可以在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时,控制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电路基于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第二电池充电。由此,丰富了对第二电池充电的方式。
并且,由于第一电池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充电电路和第二充电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需要额外增加升压集成电路以使第一电池为第二电池充电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无需用户在第二电池的电量较低时,为电子设备接入外接电源以为第二电池充电,因此有效提高了对第二电池进行充电的效率,且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从而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110还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30、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蓝牙模块180和摄像头121等部件。
其中,摄像头121可用于捕获静态图片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片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1101转换成数字图片信号。
处理器1101是电子设备11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4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4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101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1中。本申请中处理器1101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可以控制用户界面显示,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另外,处理器1101与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130耦接。
显示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产生与电子设备11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可选的,显示单元130还可以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110的各种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interface,GUI)。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电子设备110正面的显示屏131。其中,显示屏13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单元130可以用于显示本申请中所述的各种图形用户界面。
显示单元130包括:显示屏131和设置在电子设备110正面的触摸屏132。该显示屏131可以用于显示预览图片。触摸屏132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点击按钮,拖动滚动框等。其中,触摸屏132可以覆盖在显示屏131之上,也可以将触摸屏132与显示屏13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11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可以简称触摸显示屏。
存储器14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40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1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4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40存储有使得电子设备11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申请中存储器14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还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的代码。
RF电路15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以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后交给处理器1101处理;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器件。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11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电子设备110还可配置音量按钮,用于调节声音信号的音量。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5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40以便进一步处理。本申请中麦克风162可以获取用户的语音。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电子设备110可以通过Wi-Fi模块170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蓝牙模块180,用于通过蓝牙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电子设备11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80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电子设备11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电子设备110还可配置有电源按钮,用于终端的开机和关机,以及锁屏等功能。
电子设备11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110,比如运动传感器11101、距离传感器11102、指纹传感器11103和温度传感器11104。电子设备110还可配置有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和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电子设备和各器件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框图。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环境(android runtime,ART)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8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8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片,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1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通信终端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片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片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例如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例如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例如,在不脱离各种所述示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电池可以被称为第二电池,并且类似地,第二电池可以被称为第一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电池,第一充电电路,第二电池,第二充电电路,以及开关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电池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外部接口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
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还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用于基于所述外部接口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三端以及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处于断开状态;
其中,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外部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参考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级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电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且所述外部接口未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停止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并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基于所述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接口还与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路在所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的过程中,处于导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负载,则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导通状态;
所述第一充电电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通过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外部接口为所述外接负载供电。
6.一种电子设备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电池,第一充电电路,第二电池,第二充电电路,以及开关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并且,所述开关电路在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处于断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二电池的电压低于电压阈值,且所述外部接口未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外部接口接入外接电源,则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停止基于所述第一电池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控制所述第一充电电路基于所述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
控制所述第二充电电路基于所述外接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为所述第二电池充电。
CN202011623420.7A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Active CN112769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3420.7A CN112769210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3420.7A CN112769210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210A CN112769210A (zh) 2021-05-07
CN112769210B true CN112769210B (zh) 2023-08-01

Family

ID=75698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23420.7A Active CN112769210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92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8829139U (zh) * 2022-07-22 2023-04-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双电池管理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6707054B (zh) * 2022-12-22 2024-05-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电路、电池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8601B (zh) * 2015-08-31 2018-04-03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系统
CN105914839B (zh) * 2016-05-31 2019-06-21 深圳埃蒙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池手机及其电池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880635B (zh) * 2020-07-24 2022-04-2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210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24188B1 (en) Screen captur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7474333B2 (ja) クロスデバイス・タスク処理、電子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のための対話方法
JP2022508176A (ja) 音声制御方法及び電子装置
CN112559098B (zh) 一种卡片渲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869305B (zh) 处理图像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EP3964932A1 (en) Learning-based keyword search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992786A1 (en) Display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69210B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CN114327666B (zh) 应用启动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816167B (zh) 应用图标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55875A1 (zh) 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图形用户界面及电子设备
CN116048358B (zh) 悬浮球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1176766A (zh) 一种通信终端及组件显示方法
CN111404242A (zh) 充电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0445912A (zh) 振动配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3285500B (zh)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方法
CN112004006A (zh) 移动医疗终端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CN112351144A (zh) 移动终端及其状态提示方法
CN113179362B (zh)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显示方法
CN111142648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11756103B (zh)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方法
CN115241938A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117707662A (zh) 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06444A (zh) 移动终端及其投影方法
CN117931045A (zh) 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