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8900A -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8900A
CN112768900A CN202011608758.5A CN202011608758A CN112768900A CN 112768900 A CN112768900 A CN 112768900A CN 202011608758 A CN202011608758 A CN 202011608758A CN 112768900 A CN112768900 A CN 112768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adiator
frequency band
adjusting circuit
resona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087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087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89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8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8900A/zh
Priority to EP21913548.0A priority patent/EP427063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30984 priority patent/WO2022142805A1/zh
Priority to US18/341,56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4129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H01Q5/28Arrangements for establishing polarisation or beam width over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组件及控制单元。每一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第一天线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一信号源、第一匹配电路及第一调节电路,第一辐射体具有第一馈电点,第一信号源电连接第一匹配电路至第一馈电点,第一调节电路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或第一匹配电路,用于调节第一天线的谐振频点,以使得第一天线支持LTE低频频段和NR低频频段中的至少一个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控制单元控制一天线组件的中第一天线支持LTE低频频段,且控制另一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支持NR低频频段,以实现所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的ENDC。本申请的天线组件通信性能较好。

Description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等具有通信功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且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子设备中通常包括天线系统以实现电子设备的通信功能。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系统的通信性能不够好,还有待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系统,所述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组件及控制单元,每一所述天线组件包括:
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一信号源、第一匹配电路及第一调节电路,所述第一辐射体具有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信号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至所述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调节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或所述第一匹配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谐振频点,以使得所述第一天线支持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LTE低频频段和NR低频频段中的至少一个频段;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一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支持所述LTE低频频段,且控制另一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支持所述NR低频频段,以实现所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的ENDC。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系统。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系统中,由于所述第一天线中包括第一调节电路,所述第一调节电路可调节第一天线的谐振频点,使得所述第一天线支持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LTE低频频段和NR低频频段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所述控制单元可控制其中一个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支持LTE低频频段,另一个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支持NR低频频段,以实现所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的ENDC。即,两个天线组件即可实现ENDC,因此,天线系统使用较少的天线组件即可实现4G低频频段以及5G低频频段的通信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天线系统中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支持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的表格。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包括第一调节电路实现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到地的低阻抗的等效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天线组件的部分S参数的仿真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调节电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调节电路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调节电路用于切换第一天线在第一频段的范围内支持的频段的仿真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电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电路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示的天线组件的仿真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中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之间的间隙的尺寸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25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4中I-I线的剖视图。
图26为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天线系统在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天线系统在电子设备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系统10。所述天线系统1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1中,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但不仅限于为手机、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电子书、便携式播放站(Play Station Portable,PSP)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1。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天线系统中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所述天线系统10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组件100及控制单元200,每一所述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天线110。所述第一天线110包括第一辐射体111、第一信号源112、第一匹配电路113及第一调节电路114。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具有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信号源112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至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参见图2)或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参见图20),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天线110的谐振频点,以使得所述第一天线110支持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低频频段和新空口(New Radio,NR)低频频段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控制单元200用于控制一天线组件100的中第一天线110支持所述LTE低频频段,且控制另一天线组件100支持所述NR低频频段,以实现所述LTE低频频段及所述NR低频频段的双连接(LTE NR Double Connect,ENDC)。在图1中以M1示意为第一匹配电路113,以T1示意为第一调节电路11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所述天线系统10包括第一天线110并不排除所述天线系统10还包括第一天线110之外的其他天线。所谓信号源,是指产生激励信号的器件,当所述第一天线110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时,所述第一信号源112产生第一激励信号,所述第一激励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加载到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上,以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辐射电磁波信号。
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天线辐射体或者为激光直接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天线辐射体、或者为印刷直接成型(Print Direct Structuring,PDS)天线辐射体、或者为金属枝节。
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天线110中包括第一调节电路114,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可调节第一天线110的谐振频点,使得所述第一天线110支持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LTE低频频段和NR低频频段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LTE低频频段和NR低频频段的至少一种包括如下情况: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LTE低频频段;或者,所述第一频段包括LTE低频频段及NR低频频段;或者所述第一频段包括NR低频频段。因此,所述控制单元200可控制其中一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LTE低频频段,另一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NR低频频段,以实现所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的ENDC。即,两个天线组件100即可实现所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是ENDC,因此,天线系统10使用较少的天线组件100即可实现4G低频频段以及5G低频频段的通信功能,在保证较高的通信性能的同时使用的天线组件100较少。
当两个天线组件100实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的ENDC时,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均为宽带天线(600MHz-960MHz)。当两个天线组件100实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的ENDC时,所述LTE低频频段的主集接收(PRX)及所述NR低频频段的分集接收(DRX)由一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所述LTE低频频的分集接收(DRX)及所述NR低频频段的主集接收(PRX)由另一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下面以两个天线组件100实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的ENDC时可支持B20+N28频段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B20的主集接收(PRX)及N28的分集接收(DRX)由一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B20的分集接收(DRX)及N28的主集接收(PRX)由另一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
通常而言,低频(Lower Band,LB)频段和低频频段的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即,LB+LB NSA指的是LB LTE+LB NR共同工作,需要两个信号源(PA)同时工作发射信号,而且通常来说,LB LTE和NR都分别需要两个天线,PRX和DRX。因此需要4根天线。但是低频频段的天线尺寸太大,对于手机来说做4根低频频段的天线比较困难,本申请中将所述LTE低频频段的主集接收(PRX)及所述NR低频频段的分集接收(DRX)由一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所述LTE低频频的分集接收(DRX)及所述NR低频频段的主集接收(PRX)由另一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可用两个第一天线110即可实现LB+LB NSA,从而减小了第一天线110的数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天线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天线120。所述第二天线120包括第二辐射体121、第二信号源122及第二匹配电路123。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具有第二馈电点1213,所述第二信号源122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
在图1中,以M2示意为第二匹配电路123。相应的,当所述第二天线120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时,所述第二信号源122产生第二激励信号,所述第二激励信号经由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加载到第二馈电点1213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辐射体121收发电磁波信号。
相应的,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可以为FPC天线辐射体或者为LDS天线辐射体、或者为PDS天线辐射体、或者为金属枝节。所述第一辐射体111、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100还可不包括第二天线120。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系统10中,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也即所述第一辐射体1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共口径,由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和第二辐射体121的耦合作用,所述第一天线110工作时不但利用所述第一辐射体111收发电磁波信号,还利用所述第二辐射体121收发电磁波信号,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110可工作在较宽的频段。同样地,第二天线120工作时不但可以利用所述第二辐射体121收发电磁波信号,还可利用所述第一辐射体111收发电磁波信号,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天线120可工作在较宽的频段。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天线110工作时不但可以利用第一辐射体111并且可以利用第二辐射体121收发电磁波信号,所述第二天线120工作时不但可以利用第二辐射体121还可利用第一辐射体111,因此,实现了天线系统10中辐射体的复用,也实现了空间的复用,因此,有利于减小所述天线系统10的尺寸。由上述分析可知,所述天线系统10的尺寸较小,当所述天线系统10应用于电子设备1中时,便于与电子设备1中的其他器件堆叠。此外,由于所述天线系统10的尺寸较小,当天线系统10应用于电子设备1中时,可使得电子设备1中设置更多的天线系统10。
请参阅图3,图3为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系统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系统10包括四个天线组件100,所述控制单元200还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一个支持或者两个共同支持同一LTE低频频段,且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另两个天线组件100一个支持或者两个共同支持同一NR低频频段。
所述控制单元200还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一个支持或者两个共同支持同一LTE低频频段,具体包括:所述控制单元200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一个天线组件100支持所述LTE低频频段;或者,所述控制单元200还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两个天线组件100共同支持同一LTE低频频段。
相应地,所述控制单元200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另两个天线组件100一个支持或者两个共同支持同一NR低频频段,具体包括:所述控制单元200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一个天线组件100支持所述NR低频频段;或者,所述控制单元200还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两个天线组件100共同支持同一NR低频频段。
所述控制单元200用于调节所述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至少一第一天线110中第一调节电路114,以调节所述两个天线组件100共同支持的所述LTE低频频段;所述控制单元200还用于调节所述另两个天线组件100中至少一第一天线110的第一调节电路114,以调节所述另两个天线组件100共同支持的所述NR低频频段,以使得所述天线系统10支持第一ENDC组合、第二ENDC组合及第三ENDC组合;所述控制单元200还用于控制所述天线系统10在所述第一ENDC组合、所述第二ENDC组合及所述第三ENDC组合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ENDC组合包括B20+N28,所述第二ENDC组合包括B20+N8,所述第三ENDC组合包括B28+N5。
具体地,为了方便描述,四个天线组件100命名为天线组件100a、天线组件100b、天线组件100c及天线组件100d。所述天线组件100a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第一频段(a),所述天线组件100b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第一频段(b),所述天线组件100c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第一频段(c),所述天线组件100d中的第一天线110支持第一频段(d)。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形成的组合带宽大于或等于350MHz。可选地,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各自均支持80~100M的带宽,所述控制单元200调整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两个之间无重合或者重合较少,以使得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的频宽之和大于或等于350MHz,实现同时支持至少350MHz带宽的低频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200通过对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中的进行调节,使得各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所收发的电磁波信号的谐振频点发生偏移,进而使得每个天线组件100在不同时间段内所收发的电磁波信号的带宽能够大于或等于350MHz。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形成的组合频段覆盖617~960MHz。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系统10通过设置四个天线组件100中的各个第一天线110,以使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形成的组合带宽大于或等于350MHz,如此,天线系统10可覆盖应用频段617MHz~960MHz,以使电子设备1覆盖617MHz~960MHz组合频段,提高电子设备1在低频段的通信性能。
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形成的组合频段覆盖第一应用频段及第二应用频段。其中,所述第一应用频段包括4G频段,第二应用频段包括5G频段。举例而言,所述第一应用频段包括B20、B28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应用频段包括N28、N8及N5中的至少一个。如此,以使得电子设备1能够同时支持4G通信以及5G通信,实现超宽带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及4G无线接入网与5G-NR的双连接(LTE NR Double Connect,ENDC)组合。
由于天线系统10具有较宽的频宽,例如,大于350MHz。天线系统10可支持B20+N28频段。此外,天线系统10还支持B28+N5频段,B20+N8频段等等,以使电子设备1能够支持各运营商所规划的频段范围,提高电子设备1对于不同规划频段的适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100a、所述天线组件100b、所述天线组件100c及所述天线组件100d中至少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用于支持第一应用频段或第二应用频段,且支持第一应用频段或第二应用频段的至少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在同一时间段内所收发的频段范围为部分重叠或不重叠。
具体的,在第一应用频段的频宽相对较大时或为了提高对第一应用频段的收发效率,可调控所述天线组件100a、所述天线组件100b、所述天线组件100c及所述天线组件100d中两者、三者或四者支持第一应用频段,及调控所述天线组件100a、所述天线组件100b、所述天线组件100c及所述天线组件100d支持第二应用频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各支持80~100M的带宽,通过调控所述第一频段(a)、所述第一频段(b)、所述第一频段(c)及所述第一频段(d)在同一时间段内两两之间无重合或重合较少,如此,其中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可以支持第一应用频段,另两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可以支撑第二应用频段。如此,可同时支持第一应用频段和第二应用频段,且两个应用频段可通过不同的天线组件100支持,以减小第一应用频段和第二应用频段之间的相互影响。
当所述电子设备1需要工作在第一应用频段时,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1被握持的情况判断所述天线系统10的遮挡情况,并根据所述天线系统10的遮挡情况灵活选择支持第一应用频段的两个天线组件100。举例而言,当所述天线组件100a、所述天线组件100b、所述天线组件100c及所述天线组件100d中天线组件100a及所述天线组件100c被遮挡时,所述控制单元200选择所述天线组件100b及所述天线组件100d支持所述第一应用频段。由此可见,所述控制单元200可控制述天线组件100a、所述天线组件100b、所述天线组件100c及所述天线组件100d中的各个天线组件100所支持的频段,可有效地应对所述电子设备1被握持场景带来的信号相对较弱的问题。所述控制单元200还可在人体的头部靠近电子设备1时,控制距离人体的头部较远的天线组件100工作或者降低所述天线组件100的功率,以提高所述电子设备1的安全性。
当所述天线系统10支持ENDC组合时,所述控制单元200控制所述天线组件100a、所述天线组件100b、所述天线组件100c及所述天线组件100d中的任意两个天线组件支持LTE频段,且控制另两个天线组件支持NR频段,以实现ENDC。下面以所述第一ENDC组合包括B20+N28为例进行介绍。换而言之,所述天线系统10可支持B20+N28频段的ENDC组合。所述控制单元200控制所述天线组件100a、所述天线组件100b、所述天线组件100c及所述天线组件100d中的任意两个天线组件支持B20频段,且控制另两个天线组件支持N28频段。举例而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200控制天线组件100a及所述天线组件100c共同支持B20频段,且控制天线组件100b及天线组件100d共同支持N28频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200控制天线组件100b及天线组件100c共同支持N28频段,且控制天线组件100a及天线组件100d共同支持N28频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单元200可根据所述电子设备1的具体使用情况(比如被握持的场景)选择四个天线组件中的两个天线组件共同支持LTE频段,另两个天线组件共同支持NR频段即可,上述举例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请参阅图4,图4为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天线组件100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自由端1112及第一接地端1111。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接地。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还包括第一连接点1114。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及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及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之间,当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111时,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之间。
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还包括第二接地端1211及第二自由端1212,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接地,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一复位体111间隔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及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之间。
请参阅图5,图5为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自由端1112及第一接地端1111。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接地。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还包括第一连接点1114。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及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及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之间,当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111时,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之间。
当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第一自由端1112与第一馈电点1113之间时,可减小所述第一辐射体111所支持的电磁波信号(对应后面所述的第二谐振模式所支持的电磁波信号)对天线组件100所支持收发的其他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影响。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之间也可以,只要满足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使得所述第一天线110收发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即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在所述第一辐射体111上的位置还和所述第一天线110支持的收发的电磁波信号的范围相关。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100具有第一谐振模式、第二谐振模式、第三谐振模式及第四谐振模式,以覆盖所述第二频段范围及所述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三谐振模式及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中的至少一个谐振模式由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一辐射体111自第一连接点1114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的高次模产生。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点1114时,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接地端1211至所述第二自由端1213的基模产生所述第一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一辐射体111自第一连接点1114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的基模产生所述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二信号源122及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馈电点1213至第二自由端1212的基模产生所述第三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一辐射体111自第一连接点1114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的高次模产生所述第四谐振模式。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所述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天线110及第二天线120。所述第一天线110包括第一辐射体111、第一信号源112及第一匹配电路113。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具有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信号源112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至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二天线120包括第二辐射体121、第三辐射体125、第二信号源122及第二匹配电路123。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具有第二馈电点1213,所述第二信号源122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且所述第二信号源122还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三辐射体125,所述第一天线110及所述第二天线120共同作用以实现至少第一频段范围、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此外,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中第二天线120中的第二辐射体121和第三辐射体125共用第二匹配电路123,可使得所述第二天线120收发电磁波信号时不但可利用第二辐射体121收发电磁波信号,还可利用第三辐射体125收发电磁波信号,因此,所述第二天线120可支持较多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10用于实现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天线120用于实现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第一频段范围包括低频(Lower Band,LB)频段,第二频段范围包括中高频(Middle High Band,MHB)频段,第三频段范围包括超高频(Ultra High Band,UHB)频段。
所谓LB频段,是指频率低于1000MHz的频段;所谓MHB频段的范围为:1000MHz-3000MHz;所谓UHB频段的范围为:3000MHz-6000MHz。所述MHB频段所包括的应用频段包括B3、B1、B41、B7。所述UHB频段包括的应用频段包括N77、N78及N79,以使电子设备1能够支持各运营商所规划的频段范围,提高电子设备1对于不同规划频段的适用性。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中,所述第一天线110及所述第二天线120还支持其他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110及所述第二天线120支持其他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情况稍后详细介绍如下。
请参阅图6图7,图7为本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支持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的表格。在本表格中组合1表示,所述第一天线110用于实现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天线120用于实现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组合2表示,所述第一天线110用于实现第一频段范围及第二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天线120及所述第三天线用于实现第三频段范围及第四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LB频段,第二频段包括MB频段,第三频段包括UHB频段,第四频段包括HB频段。组合3表示,所述第一天线110用于实现第一频段范围及第四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天线120及所述第三天线用于实现第二频段范围及第四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组合4表示,所述第一天线110用于实现第一频段范围及第二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天线120及所述第三天线用于实现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组合5表示,所述第一天线110用于实现第一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天线120及所述第三天线用于实现第二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上述描述的组合1至组合5中,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LB频段,第二频段范围包括MB频段,第三频段范围包括UHB频段,第四频段范围包括HB频段。
在接下来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天线110用于实现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二天线120用于实现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为例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100具有第一谐振模式、第二谐振模式、第三谐振模式及第四谐振模式,以覆盖所述第二频段范围及所述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其中,所述第一谐振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三谐振模式及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中的至少一个谐振模式由所述第三辐射体产生。稍后将结合天线组件100的仿真示意图对各个谐振模式进行介绍。
请继续参阅图6,且一并参阅图8及图9,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包括第一调节电路实现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到地的低阻抗的等效示意图。所述第一天线110还包括第一调节电路114,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还用于实现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到地的低阻抗。
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实现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到地的低阻抗,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自第一调节电路114连接到第一辐射体111的连接点到第一辐射体111的接地端(第一接地端1111)之间的辐射体等效为零。等效后的天线组件100请参阅图9所示。稍后将结合S参数的仿真图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还具有第一接地端1111、第一自由端1112及第一连接点1114。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接地,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间隔设置,且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与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之间。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还包括第二接地端1211及第二自由端1212,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接地,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及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设置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图10,图10为图6所示的天线组件的部分S参数的仿真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S参数,单位为dB。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接地端1211至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产生所述第一谐振模式(图中标记为模式1),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一辐射体111自第一连接点1114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产生所述第二谐振模式(图中标记为模式2),所述第二信号源122及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馈电点1213至第二自由端1212产生所述第三谐振模式(图中标记为模式3),第三辐射体125产生所述第四谐振模式(图中标记为模式4)。
由本实施方式的仿真图可见,所述天线组件100中第一谐振模式、第二谐振模式、第三谐振模式及第四谐振模式可覆盖MHB频段及U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即,实现了1000MHz-6000MHz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120工作在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接地端1211至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的基模或高次模,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一天线110工作在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一辐射体111自第一连接点1114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的基模或高次模,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二天线120工作在所述第二信号源122及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馈电点1213至第二自由端1212的基模或高次模,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120工作在第三辐射体125的基模或高次模。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120工作在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接地端1211至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的基模,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一天线110工作在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一辐射体111自第一连接点1114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的基模,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二天线120工作在所述第二信号源122及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馈电点1213至第二自由端1212的基模,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120工作在第三辐射体125的基模。
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120工作在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接地端1211至第二自由端1212的四分之一波长基模。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120工作在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接地端1211至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的基模时,所述第一谐振模式具有较高的收发功率。
同样地,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一天线110工作在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一辐射体111自第一连接点1114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的基模时,所述第二谐振模式具有较高的收发功率。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二天线120工作在所述第二信号源122及第二辐射体121的第二馈电点1213至第二自由端1212的基模时,所述第三谐振模式具有较高的收发功率。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120工作在第三辐射体125的基模时,所述第四谐振模式具有较高的收发功率。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调节电路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中,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包括多个子调节电路及开关单元。为了方便描述,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中包括的子调节电路命名为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中的开关单元命名为第一开关单元1142。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还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至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多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
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的数目为2个为例进行示意,相应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为单刀双掷开关为例进行示意。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的活动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的一个固定端电连接其中一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至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的另一个固定端电连接另一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至地。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包括N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相应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为单刀N掷开关,或者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为N刀N掷开关。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调节电路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包括M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及M个第一开关单元1142,每个第一开关单元1142均与一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串联。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中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和第一开关单元1142的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介绍的几种,只要能够满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142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降所述多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电连接至第一连接点1114即可。
所述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包括电容、电感、电阻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因此,所述第一子调节电路1141也被称为集总电路。
请一并参阅图13,图13为第一调节电路用于切换第一天线在第一频段的范围内支持的频段的仿真图。在本仿真图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S参数,单位为dB。在本仿真图中曲线①为B5频段,曲线②为B8频段,曲线③为B20频段,曲线④为B28频段。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还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天线110在第一频段范围内所支持的频段。具体地,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用于调节第一天线110的谐振频段,以调整所述第一天线110所支持的频段,进而实现切换所述第一天线110在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内所述支持的频段。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内所支持的频段包括B28频段、B20频段、B5频段及B8频段,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天线110工作在B28频段、B20频段、B5频段及B8频段中的任意一个频段,且可在B28频段、B20频段、B5频段及B8频段之间切换。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所述第二天线120还包括第二调节电路124,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用于切换所述第二天线120在第二频段范围及所述第三频段范围内所支持的频段。
所述第二天线120还包括第二调节电路124可结合到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中。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二天线120还包括第二调节电路124结合到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为例进行示意。
在本实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一端接地,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电路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包括多个子调节电路及开关单元。为了方便描述,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中包括的子调节电路命名为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中包括的开关单元命名为第二开关单元1242。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42用于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降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中的所述多个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中的至少一个电连接至第二匹配电路123。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中的包括3个开关及3个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为例进行示意。每个开关均与一个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电连接。
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电路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包括一个单刀三掷开关及三个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所述单刀三掷开关的活动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所述单刀三掷开关的三个固定端分别电连接三个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包括K个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相应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42为单刀K掷开关,或者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242为K刀K掷开关,其中,K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包括电容、电感、电阻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因此,所述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也被称为集总电路。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中的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与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中的第二子调节电路124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请参阅图17,图17为图14所示的天线组件的仿真示意图。在本仿真图中,横轴为频率,单位为GHz,纵轴为S参数,单位为dB。在本仿真图中,曲线⑤表示S1,1参数,曲线⑥表示S2,1参数,曲线⑦表示S2,2参数。由该仿真图可见,曲线⑤的谐振频段为LB频段,曲线⑦的谐振频段为MHB频段及UHB频段。由曲线⑥可见,LB频段分别和MHB频段及UHB频段具有较高的隔离度。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00中所述第一天线110及所述第二天线120共同用于实现1000MHz~6000MHz频段范围的双连接(LTE NR Double Connect,ENDC)及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
换而言之,所述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天线110及第二天线120共同用于实现1000MHz~6000MHz频段的4G无线接入网与5G-NR的双连接(LTE NR Double Connect,ENDC)。由此可见,本申请的天线组件100可实现ENDC,可支持同时支持4G无线接入网与5G-NR,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可提升4G及5G的传输带宽,以及提升上行下行塑速率,具有较好的通信效果。
所述天线系统10包括四个天线组件100,所述控制单元200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形成MHB频段及MHB频段的载波聚合CA,或者,MHB频段及UHB频段ENDC的4*4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
可以理解地,所述控制单元200还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形成MHB频段及UHB频段的CA。即,所述控制单元200还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100性MHB频段的带内CA;UHB频段的带内CA;MHB频段及UHB频段的ENDC。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计天线组件100中第一天线110的第一辐射体111与第二天线120的第二辐射体121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且利用每个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调节电路114调节第一天线110的谐振频点,使得只需要四个天线组件100即可实现MHB频段及MHB频段的载波聚合CA,或者,MHB频段及UHB频段ENDC的4*4MIMO,从而使得所需要的天线组件100的数量较少。此外,所述天线系统10中的四个天线组件100形成4*4MIMO可使得所述天线系统10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请参阅图18,图18为本申请再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所述第一天线110还包括第四辐射体115,所述第四辐射体115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所述第四辐射体115用于产生至少一谐振模式,以扩宽所述天线组件100的带宽。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天线110还包括第四辐射体115结合到前面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所示的天线组件100中为例进行示意。
请参阅图19,图1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与图18及其相关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具体地,所述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天线110及第二天线120。所述第一天线110包括第一辐射体111、第一信号源112、第一匹配电路113、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四辐射体115。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具有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信号源112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至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所述第四辐射体115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所述第二天线120包括第二辐射体121、第三辐射体125、第二信号源122、第二匹配电路123及第二调节电路124。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具有第二馈电点1213。所述第二信号源122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且所述第二信号源122还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三辐射体125,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匹配电路123。
请参阅图20,图2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与图19及其相关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具体地,所述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天线110及第二天线120。所述第一天线110包括第一辐射体111、第一信号源112、第一匹配电路113及第一调节电路114。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具有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信号源112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至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所述第四辐射体115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所述第二天线120包括第二辐射体121、第三辐射体125、第二信号源122、第二匹配电路123及第二调节电路124。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具体地,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具有第二接地端1211及第二自由端1212,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与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为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相背的两端,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接地,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的邻近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端部(第一自由端1112)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之间的第二馈电点1213及第二连接点1214。所述第二信号源122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且所述第二信号源122还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三辐射体125,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连接点12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与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之间。
请参阅图21,图2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与图20及其相关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位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之间。具体地,所述天线组件100包括第一天线110及第二天线120。所述第一天线110包括第一辐射体111、第一信号源112、第一匹配电路113及第一调节电路114。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具有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信号源112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至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所述第四辐射体115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所述第二天线120包括第二辐射体121、第三辐射体125、第二信号源122、第二匹配电路123及第二调节电路124。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具有第二接地端1211及第二自由端1212,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与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为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相背的两端,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接地,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的邻近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端部(第一自由端1112)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之间的第二馈电点1213及第二连接点1214。所述第二信号源122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且所述第二信号源122还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至所述第三辐射体125,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二连接点12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位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与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之间。
请参阅图22,图22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和图19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图14及其对应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与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100的其余结构请参阅图14及其相关实施方式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可见,所述第一天线110中的第一调节电路114包括如下这种方式: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另一端接地;或者,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另一端接地。当所述第一调节电路11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接地,另一端接地时,包括如下情况: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与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之间。第一天线110可包括第四辐射体115或者不包括第四辐射体115。当所述第一天线110包括第四辐射体115时,所述第四辐射体115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113。
当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位于所第一馈电点1113与所述第一自由端1112之间时,可减小所述第一辐射体111产生的第二谐振模式所支持的电磁波信号对天线组件100所支持收发的其他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影响。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连接点1114也可位于所述第一馈电点1113与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之间,只要能实现第一调节电路114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即可。
相应的,所述第二天线120中的第二调节电路124包括如下这种方式: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另一端接地;或者,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123,另一端接地。当所述第二调节电路12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另一端接地时,包括如下情况: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位于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与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位于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之间。
当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位于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与所述第二自由端1212之间,可减小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对天线组件100所支持收发的其他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影响。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连接点1214也可位于所述第二馈电点1213与所述第二接地端1211之间,只要能实现第二调节电路124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即可。
可以理解地,所述天线组件100包括前面所述的所述第一天线110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以及所述第二天线120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组合。
请参阅图23,图2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中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之间的间隙的尺寸的示意图。所述第一辐射体1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之间的间隙的尺寸d满足:0.5mm≤d≤1.5mm。
可以理解地,对于所述天线组件100而言,所述天线组件100中第一天线110辐射体及第二天线120辐射体之间的间隙均满足d为:0.5mm≤d≤1.5mm。从而可保证第一辐射体111和第二辐射体121之间具有更好的耦合效果。虽然本实施方式中以天线组件100中第一辐射体111及第二辐射体121的尺寸结合到图2所示的天线组件100中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之间的间隙也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100。
请参阅图24,图2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图。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前面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天线系统10。
请一并参阅图25,图25为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4中I-I线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1还包括中框30、屏幕40、电路板50及电池盖60。所述中框30的材质为金属,比如为铝镁合金。所述中框30通常构成电子设备1的地,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电子器件需要接地时,可连接所述中框30以接地(GND)。此外,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地系统除了包括所述中框30之外,还包括电路板50上的地以及屏幕40中的地。所述屏幕40可以为具有显示作用的显示屏,也可以为集成有显示及触控作用的屏幕40。所述屏幕40用于显示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所述屏幕40承载于所述中框30,且位于所述中框30的一侧。所述电路板50通常也承载于所述中框30,且所述电路板50和所述屏幕40承载于所述中框30相背的两侧。前面介绍的天线组件100中的第一信号源112、第二信号源122、第一匹配电路113、第二匹配电路123、第一调节电路114、及第二调节电路124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50上。所述电池盖6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50背离中框30的一侧,所述电池盖60、所述中框30、所述电路板50、及所述屏幕40相互配合以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电子设备1。可以理解地,所述电子设备1的结构描述仅仅为对电子设备1的结构的一种形态的描述,不应当理解为对电子设备1的限定,也不应当理解为对天线组件100的限定。
所述第一辐射体111电连接至中框30的地时,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还可通过连接筋连接中框30的地,或者,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还通过导电弹片电连接中框30的地。同样地,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电连接至中框30的地时,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还可通过连接筋连接中框30的地,或者,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还通过导电弹片电连接中框30的地。
所述中框30包括框体本体310及边框320。所述边框320弯折连接于所述框体本体310的周缘,前面所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辐射体111、第二辐射体121、第三辐射体125、第四辐射体115中的任意一个辐射体可形成于所述边框320上。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体111、第二辐射体121、第三辐射体125、第四辐射体115也可形成于所述边框320上,而是为FPC天线辐射体或者为LDS天线辐射体、或者为PDS天线辐射体、或者为金属枝节。
请参阅图26,图26为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包括顶部1a和底部1b,所述天线组件100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均设置于所述顶部1a。
所谓顶部1a,是指电子设备1使用时位于上面的部分,而底部1b是和顶部1a相对的是位于电子设备1的下面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三侧边13为电子设备1的短边,所述第二侧边12及所述第四侧边14为所述电子设备1的长边。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三侧边13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与所述第四侧边14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11及所述第三侧边13弯折相连,所述第四侧边14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11及所述第三侧边13弯折相连。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二侧边12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侧边12与所述第三侧边13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侧边13与所述第四侧边14的连接处、所述第四侧边14与所述第一侧边11的连接处均形成电子设备1的角。所述第一侧边11为顶边,所述第二侧边12为右边,所述第三侧边13为下边,所述第四侧边14为左边。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二侧边12形成的角为右上角,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四侧边14形成的角为左上角。
所述顶部1a包括三种情况: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左上角;或者,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顶边;或者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右上角。
当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左上角时包括如下几种情况:所述第一辐射体111的部分位于左侧边,所述第一辐射体111的另外部分位于顶边,且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均位于所述顶边;或者,所述第二辐射体121部分位于顶边,所述第二辐射体121的另外一部分位于左边,且所述第一辐射体111位于所述左边。
当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的右上角时,包括如下几种情况:所述第一辐射体111部分位于顶边,所述第一辐射体111的另外部分位于右侧边,且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位于右边;或者,所述第二辐射体121部分位于右边,所述第二辐射体121部分位于顶边,且所述第一辐射体111部分位于顶边。
当所述电子设备1立体放置时,所述电子设备1的顶部1a通常背离地面,而所述电子设备1的底部1b通常靠近地面。当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设置在所述顶部1a时,第一天线110及第二天线120的上半球辐射效率较好,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110及所述第二天线120具有较好的通信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也可对应所述电子设备1的底部1b设置,虽然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对应所述电子设备1的底部1b设置时,第一天线110及第二天线120的上半球辐射效率没有那么好,但只要满足上半球辐射效率大于等于预设效率也是可以具有较为良好的通信效果的。
请参阅图27,图2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天线系统在电子设备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侧边,以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为例进行示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三侧边13为电子设备1的短边,所述第二侧边12及所述第四侧边14为所述电子设备1的长边。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三侧边13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与所述第四侧边14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11及所述第三侧边13弯折相连,所述第四侧边14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11及所述第三侧边13弯折相连。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二侧边12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侧边12与所述第三侧边13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侧边13与所述第四侧边14的连接处、所述第四侧边14与所述第一侧边11的连接处均形成电子设备1的角A。同一天线组件100中的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可对应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任意一个角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天线组件100中的所述第一辐射体1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均对应所述电子设备1的同一个角设置。当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及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对应所述电子设备1的角设置时,所述第一天线110及所述第二天线120的效率较高。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侧边11及所述第三侧边13为所述电子设备1的短边,且所述第二侧边12及所述第四侧边14为电子设备1的长边为例进行示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11、所述第二侧边12、所述第三侧边13、及所述第四侧边14长度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天线组件100分别对应电子设备1的四个角设置,每个天线组件100分别对应一个角设置,使得所述天线系统10具有较广的覆盖范围,以实现360°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请参阅图28,图2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天线系统在电子设备的位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侧边,每个天线组件100对应不同的侧边设置。以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及第四侧边14为例进行示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三侧边13为电子设备1的短边,所述第二侧边12及所述第四侧边14为所述电子设备1的长边。所述第一侧边11与所述第三侧边13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与所述第四侧边14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11及所述第三侧边13弯折相连,所述第四侧边14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11及所述第三侧边13弯折相连。天线组件100a对应第一侧边11设置,天线组件100b对应第二侧边12设置,天线组件100c对应第三侧边13设置,天线组件100d对应第四侧边14设置。第一侧边11对应的天线组件100a中的第一天线110与所述第三侧边13对应的天线组件100c中的第一天线110均邻近第二侧边12设置;或者,第一侧边11对应的天线组件100a中的第一天线110与所述第三侧边13对应的天线组件100c中的第一天线110均邻近第四侧边14设置;或者,第一侧边11对应的天线组件100a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二侧边12设置,所述第三侧边13对应的天线组件100c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四侧边14设置;或者,第一侧边11对应的天线组件100a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四侧边14设置,所述第三侧边13对应的天线组件100c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二侧边12设置。
相应地,第二侧边12对应的天线组件100b中的第一天线110与所述第四侧边14对应的天线组件100d中的第一天线110均邻近第一侧边11设置;或者,第二侧边12对应的天线组件100b中的第一天线110与所述第四侧边14对应的天线组件100d中的第一天线110均邻近第三侧边13设置;或者,第二侧边12对应的天线组件100b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一侧边11设置,所述第四侧边14对应的天线组件100d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三侧边13设置;或者,第二侧边12对应的天线组件100b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三侧边13设置,所述第四侧边14对应的天线组件100d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一侧边11设置。
在图3及其对应的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侧边11对应的天线组件100a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所述第四侧边14设置,且所述第三侧边13对应的天线组件100c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二侧边12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对应的天线组件100b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所述第三侧边13设置,且所述第四侧边14对应的天线组件100d中的第一天线110也邻近第三侧边13设置为例进行示意。
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侧边11对应的天线组件100a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所述第四侧边14设置,且所述第三侧边13对应的天线组件100c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第二侧边12对应的天线组件100b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一侧边11设置,且所述第四侧边14对应的天线组件100d中的第一天线110邻近第三侧边13设置为例进行示意。
每个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100中的位置可以调整,可以左右或上下旋转180°。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天线组件100分别对应电子设备1的四个侧边设置,每个天线组件100分别对应一个侧边设置,使得所述天线系统10具有较广的覆盖范围,以实现360°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组件及控制单元,每一所述天线组件包括:
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第一辐射体、第一信号源、第一匹配电路及第一调节电路,所述第一辐射体具有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信号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匹配电路至所述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调节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或所述第一匹配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天线的谐振频点,以使得所述第一天线支持第一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所述第一频段范围包括LTE低频频段和NR低频频段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一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支持所述LTE低频频段,且控制另一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支持所述NR低频频段,以实现所述LTE低频频段与所述NR低频频段的END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包括四个天线组件,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中的两个天线组件中的一个支持或两个共同支持同一LTE低频频段,且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中的另两个天线组件的一个支持或两个共同支持同一NR低频频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调节所述两个天线组件中的至少一第一天线中第一调节电路,以调节所述两个天线组件共同支持的所述LTE低频频段;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调节所述另两个天线组件中至少一第一天线的第一调节电路,以调节所述另两个天线组件共同支持的所述NR低频频段,以使得所述天线系统支持第一ENDC组合、第二ENDC组合及第三ENDC组合;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天线系统在所述第一ENDC组合、所述第二ENDC组合及所述第三ENDC组合之间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ENDC组合包括B20+N28,所述第二ENDC组合包括B20+N8,所述第三ENDC组合包括B28+N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自由端及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一辐射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馈电点及所述第一连接点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自由端及所述第一接地端之间,当所述第一调节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辐射体时,所述第一调节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一馈电点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第一馈电点之间。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
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第二辐射体、第二信号源、第二匹配电路及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具有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二信号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匹配电路至所述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三辐射体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匹配电路,所述第二天线用于支持第二频段范围及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所述第二频段范围包括MHB频段,所述第三频段范围包括UHB频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包括四个天线组件,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四个天线组件实现MHB频段及MHB频段的载波聚合CA,或者,MHB频段及UHB频段ENDC的4*4MIMO。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第二调节电路,所述第二调节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体或第二匹配电路,所述第二调节电路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天线的谐振频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还包括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馈电点及所述第二连接点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自由端及所述第二接地端之间,当所述第二调节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体时,所述第二调节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馈电点之间;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二馈电点与所述第二接地点之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系统具有第一谐振模式、第二谐振模式、第三谐振模式及第四谐振模式,以覆盖所述第二频段范围及所述第三频段范围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三谐振模式及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中的至少一个谐振模式由所述第三辐射体产生。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调节电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点时,所述第二辐射体的第二接地端至第二自由端产生所述第一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调节电路及第一辐射体自第一连接点至第一自由端产生所述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二信号源及第二辐射体的第二馈电点至第二自由端产生所述第三谐振模式,第三辐射体产生所述第四谐振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工作在所述第二辐射体的第二接地端至所述第二自由端的基模,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一天线工作在所述第一调节电路及第一辐射体自第一连接点至第一自由端的基模,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所述第二天线工作在所述第二信号源及第二辐射体的第二馈电点至第二自由端的基模,所述第四谐振模式为第二天线工作在第三辐射体的基模。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调节电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连接点时,所述第二辐射体的第二接地端至第二自由端的基模产生所述第一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调节电路及第一辐射体自第一连接点至第一自由端的基模产生所述第二谐振模式,所述第二信号源及第二辐射体的第二馈电点至第二自由端的基模产生所述第三谐振模式,所述第一调节电路及第一辐射体自第一连接点至所述第一自由端的高次模产生所述第四谐振模式。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系统。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侧边,每个天线组件对应不同的侧边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三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均邻近第二侧边设置;
或者,第一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三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均邻近第四侧边设置;
或者,第一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邻近第二侧边设置,所述第三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邻近第四侧边设置;
或者,第一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邻近第四侧边设置,所述第三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邻近第二侧边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与所述第四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均邻近第一侧边设置;
或者,第二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与所述第四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均邻近第三侧边设置;
或者,第二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邻近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四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邻近第三侧边设置;
或者,第二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邻近第三侧边设置,所述第四侧边对应的天线组件中的第一天线邻近第一侧边设置。
CN202011608758.5A 2020-12-29 2020-12-29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768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8758.5A CN112768900A (zh) 2020-12-29 2020-12-29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EP21913548.0A EP4270638A1 (en) 2020-12-29 2021-11-16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1/130984 WO2022142805A1 (zh) 2020-12-29 2021-11-16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US18/341,563 US20230344129A1 (en) 2020-12-29 2023-06-26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08758.5A CN112768900A (zh) 2020-12-29 2020-12-29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8900A true CN112768900A (zh) 2021-05-07

Family

ID=7569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08758.5A Pending CN112768900A (zh) 2020-12-29 2020-12-29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890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1898A (zh) * 2021-07-27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142805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2247378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3093149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4098963A1 (zh) * 2022-11-10 2024-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571898B (zh) * 2021-07-27 2024-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805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2247378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571898A (zh) * 2021-07-27 2021-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571898B (zh) * 2021-07-27 2024-06-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093149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4098963A1 (zh) * 2022-11-10 2024-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1204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099892U (zh)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US11735809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768900A (zh)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013593A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US20230344128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344152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229399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4094347A (zh) 多频段天线系统和基站
US11431085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10299604A (zh) 穿戴式电子设备
WO2023124646A1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417993A (zh) 天线系统及通讯终端
US20230344129A1 (en)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336009A (zh) 电子设备
CN110829023B (zh) 天线模组及终端
WO2023093145A1 (zh) 电子设备
EP3787113A1 (en) Antenna module and terminal
US20230344103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15207631A (zh) 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14696078A (zh) 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