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8566B - 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 Google Patents

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8566B
CN112758566B CN202011510147.7A CN202011510147A CN112758566B CN 112758566 B CN112758566 B CN 112758566B CN 202011510147 A CN202011510147 A CN 202011510147A CN 112758566 B CN112758566 B CN 112758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conveying
platform
workshop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01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8566A (zh
Inventor
叶立雄
杨清智
韩溢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01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8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8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8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8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8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该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包括: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基于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进行车身自动化输送,能够实现对车身的存储、排序和定序发送,提升车身配送效率,也便于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的统一运维和管理。

Description

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汽车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材料、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汽车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占领越来越大的汽车市场份额,碳纤维和铝等新材料,以及FDS、SPR等新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大众审美的不断变化,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多样化和各项功能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同一工厂或生产线能够同时兼容不同平台、不同尺寸的多款车型共线生产,从而对作为串联起汽车制造的三大工艺,车身、涂装、总装的车身输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实现多车型车身柔性化输送、存储及排序等功能,而且要求能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节拍进行各车间之间高效协同作业,达成生产目标。由于车身在从车身车间到涂装车间,以及从涂装车间到总装车间之间,需要满足车型、颜色等工艺需求,因此需要规划一套输送系统,用于将前序工艺完成的车身,经过车身缓存区暂存、排序以后,按照特定的顺序,配送至后序工艺生产车间。目前,汽车厂常见的输送形式为WBS输送线和PBS输送线,分别用于将车身车间生产完成的白车身输送至涂装车间,以及将涂装车间生产完成的漆后车身输送至总装车间,与此同时,结合平面库完成车身的存储和排序。但是平面库的使用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存储区每条道只有最前面一个库位的车身可以选择出车,对多种车型、多种颜色的车身排序功能有限;其次,平面库自动出车排序节拍较低,难以满足高节拍规划前提下的随机生产需求;再次,平面库的使用受到生产班次的影响较大,后序生产排班需要与前序生产排班保持生产计划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包括:
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
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
优选地,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还包括:
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包括:
白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
漆后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
优选地,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还包括:
第一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第二空滑撬输送线,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或系统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包括立体库区和平台区,所述平台区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立体库区连通且利用升降机进行层间运输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第三层平台和第四层平台,其中,所述第二层平台与车身车间和总装车间连通,所述第三层平台与涂装车间连通;
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设有白车身输送线和漆后车身输送线;
所述白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从第二层平台升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白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三层平台,再将白车身配送至涂装车间;
所述漆后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漆后车身从第四层平台降至第二层平台,再将漆后车身配送至总装车间。
优选地,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立体库区设置有第一层库区、第二层库区、第三层库区和第四层库区,处于同一层的平台与库区对应连通,且不同层库区之间通过高速堆垛机进行库区间转运。
优选地,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平台区设置有供白车身进行层间运输的白车身升降机和供漆后车身进行层间运输的漆后车身升降机。
优选地,所述白车身输送线和所述漆后车身输送线上利用滑撬输送白车身/漆后车身,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平台区设有供空滑撬进行层间运输的第一滑撬升降机和第二滑撬升降机。
优选地,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还设有空滑撬输送线,包括:
第一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该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立体库区,然后利用第一滑撬升降机将空滑撬降至第二层平台,再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该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第二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该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立体库区,然后利用第二滑撬升降机将空滑撬升至第三层平台,再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该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平台上设置有中央控制室和变电所,还用于控制滑橇和各车身临时下线维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前序车间生产的白车身或漆后车身进行统一存储、调度,然后配送至后序车间,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能够实现对车身的存储、排序和定序发送,提升了车身配送效率,也便于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的统一运维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车身立体库的零米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车身立体库的六米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车身立体库的十米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车身立体库的十四米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各个实施例或单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结合,以形成可行的技术方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方案中,通过在涂装车间侧面贴建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车间连廊与车身车间和涂装车间连接。车身车间生产的白车身经过白车身输送线输送到车身立体库,白车身在车身立体库储存、排序调度后配送至涂装车间;涂装车间对白车身进行涂装处理,生产得到的漆后车身经过漆后车身输送线输送到车身立体库,经过车身立体库储存、排序调度后配送至总装车间。
基于这种思想,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请参阅图3-图6,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包括立体库区和平台区,所述平台区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立体库区连通且利用升降机进行层间运输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第三层平台和第四层平台。该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第三层平台和第四层平台从下往上依次叠加并构造为一立体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层平台与车身车间和总装车间连通,所述第三层平台与涂装车间连通。在实际应用中,车身车间用于焊装白车身,涂装车间用于涂装白车身以形成漆后车身,总装车间用于装配整车。
本发明中所述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设有白车身输送线和漆后车身输送线,其中,所述白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从第二层平台升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白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三层平台,再将白车身配送至涂装车间;
所述漆后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立体库区进行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漆后车身从第四层平台降至第二层平台,再将漆后车身配送至总装车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立体库区设置有第一层库区、第二层库区、第三层库区和第四层库区,处于同一层的平台与库区对应连通,且不同层库区之间通过高速堆垛机进行库区间转运。也就是,车身可以沿其输送线实现在平台-库区之间平面运输,通过高速堆垛机实现库区-库区之间上下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平台区设置有供白车身进行层间运输的白车身升降机和供漆后车身进行层间运输的漆后车身升降机。也就是,白车身可以通过该白车身升降机实现平台-平台之间上下运输,漆后车身可以通过该漆后车身升降机实现平台-平台之间上下运输。
进一步地,所述白车身输送线和所述漆后车身输送线上分别利用滑撬输送白车身和漆后车身,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平台区设有供空滑撬进行层间运输的第一滑撬升降机和第二滑撬升降机。也就是,空滑撬可以通过第一滑撬升降机和第二滑撬升降机实现再平台-平台之间上下运输。
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还设有空滑撬输送线,包括:
第一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该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立体库区,然后利用第一滑撬升降机将空滑撬降至第二层平台,再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该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第二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该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立体库区,然后利用第二滑撬升降机将空滑撬升至第三层平台,再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该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第一层平台设置有中央控制室和变电所,还用于控制滑橇和各车身临时下线维修。
基于上述内容,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共4层,即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层结构、第二层结构、第三层结构和第四层结构。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层平台为零米层平台,所述的第二层平台为六米层平台,所述的第三层平台为十米层平台,所述的第四层平台为十四米层平台。该“零米”、“六米”、“十米”、“十四米”可以视为平台离地面的高度(零米为地面),但不应当仅作为其唯一含义,平台也可以根据其实际功能需要灵活命名。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包括有零米层结构、六米层结构、十米层结构和十四米层结构。
具体地,参见图3,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零米层结构为高架库及升降机的地面基础层,可用作滑橇和车身临时上/下生产线,以及车身或滑橇离线维修层,具体包括:零米层平台和零米层库区A0;其中,零米层平台上设置有白车身升降机D、第一滑橇升降机E、漆后车身升降机F、第二滑橇升降机G,以及第一维修楼梯B和第二维修楼梯C,该维修楼梯用于供维修人员/设备通行。
参见图4,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六米层结构包括:六米层平台J和六米层库区A1;其中,六米层平台J上设置有白车身升降机D、第一滑橇升降机E、漆后车身升降机F、第二滑橇升降机G,以及第一维修楼梯B和第二维修楼梯C,该维修楼梯用于供维修人员/设备通行。
还包括:车身车间-车身立体库连廊H,其用于连接车身车间和车身立体库,供白车身和空滑撬运输;车身立体库-总装车间连廊I,其用于连接总装车间和车身立体库,供漆后车身和空滑撬运输;白车身输送线1,其用于将车身车间生产的白车身送出;漆后车身输送线8,其用于将漆后车身送进总装车间,以及,空滑橇输送线5和空滑橇输送线9。
参见图5,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十米层结构包括:十米层平台K和十米层库区A2;其中,十米层平台K上设置有白车身升降机D、第一滑橇升降机E、漆后车身升降机F、第二滑橇升降机G,以及第一维修楼梯B和第二维修楼梯C,该维修楼梯用于供维修人员/设备通行。
还包括:白车身输送线3,其用于将十米层库区A2中储存的白车身送去涂装车间;漆后车身输送线6,其用于将涂装车间中生产的漆后车身送出;以及,空滑橇输送线4和空滑橇输送线10。
参见图6,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十四米层结构包括:十四米层平台L和十四米层库区A3;其中,十四米层平台L上设置有白车身升降机D、第一滑橇升降机E、漆后车身升降机F、第二滑橇升降机G,以及第一维修楼梯B和第二维修楼梯C,该维修楼梯用于供维修人员/设备通行。
还包括:白车身输送线2,其用于将白车身送进十四米层库区A3;漆后车身输送线7,其用于将漆后车身送出十四米层库区A3。
在实际应用中,车身车间完成焊装工艺后生产白车身,滑橇带着白车身一起通过车身车间-车身立体库连廊H(图3),沿着白车身输送线1输送到六米层平台J,然后通过白车身升降机D从六米层平台J(图3)上升到十四米层平台L(图5),经过白车身输送线2(图5)输送到十四米层库区A3(图5)的十四米层入库位,随后,滑橇和白车身一起被高速堆垛机存储到十四米层库区A3(图5)中,存储在十四米层库区A3(图5)中的白车身经过MES系统排序后,被高速堆垛机转运到十米层库区A2(图4)的十米层出库位,到达十米层平台K(图4),并沿着白车身输送线3(图4)输送到涂装车间换橇点,将白车身转载到涂装车间输送线上;随后,空滑橇沿着空滑橇输送线4(图4)返回到十米层平台K,并通过空滑橇升降机E(图4)从十米层平台K(图4)下降到六米层平台J(图3),然后空滑橇通过车身车间-车身立体库连廊H(图3),沿着空滑橇输送线5(图3)返回到车身车间接车点接白车身,进入下一轮白车身循环。
当白车身在涂装车间完成涂装工艺后,滑橇带着漆后车身一起进入十米层平台K(图4),沿着漆后车身输送线6(图4)输送到十米层库区A2(图4)的十米层入库位,随后,滑橇和漆后车身一起被高速堆垛机存储到十米层库区A2(图4)中,存储在十米层库区A2(图4)中的漆后车身经过MES系统排序后,被高速堆垛机转运到十四米层库区A3(图5)的十四米层出库位,到达十四米层平台L(图5),并沿着漆后车身输送线7(图5)向前输送,然后通过漆后车身升降机F(图5)从十四米层平台L(图5)下降到六米层平台J(图3),随后滑橇带着漆后车身一起通过车身立体库-总装车间连廊I,沿着漆后车身输送线8输送到总装车间换橇点,将漆后车身转载到总装车间输送线上;随后,空滑橇通过车身立体库-总装车间连廊I(图3),沿着空滑橇输送线9(图3)返回六米层平台J,并通过第二空滑橇升降机G(图3)从六米层平台J(图3)上升到十米层平台K(图4),再沿空滑橇输送线10(图4)返回到涂装车间接车点接漆后车身,进入下一轮漆后车身循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其第一层结构,即零米层结构为升降机的地面基础层,另外还可作为滑橇和车身临时下线层,用于车身或滑橇离线维修;其第二层结构,即六米层结构为白车身从车身车间进入车身立体库及漆后车身从车身立体库进入总装车间的输送线层,并用于规划车间参观平台及休息区;其第三层结构,即十米层结构为白车身出立体库库区并进入涂装车间,以及漆后车身出涂装车间进入立体库区的输送线层;其第四层结构,即十四米层结构为白车身进入立体库区以及漆后车身出立体库区的输送线层。车身和空滑撬在各层平台和各层库区之间转运通过高速堆垛机和升降机的动作实现。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
S2、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
车身车间用于通过焊装工艺生产白车身,涂装车间用于涂装白车身以生产漆后车身,总装车间用于装配整车。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体库,可以实现对白车身和漆后车身的存储、排序和定序发送,便于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的统一运维和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还包括:
S3、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S4、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可以直接送入涂装车间(白车身直供),也可以送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白车身入库),入库后空滑橇返回车身车间,在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立体库区将白车身进行排序,之后将白车身发送至涂装车间(白车身出库),空滑橇返回车身立体库;白车身在涂装车间经过涂装后成为漆后车身,漆后车身可以直接送入总装车间(漆后车身直供),也可以送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漆后车身入库),入库后空滑橇返回涂装车间,在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立体库区对漆后车身进行排序,之后将漆后车身发送至总装车间(漆后车身出库),空滑橇返回车身立体库;漆后车身在总装车间中进行装配。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参见图2,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包括:
白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
漆后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白车身输送线还包括白车身直供线,用于将在车身车间焊装完成的白车身直接输送至涂装车间;漆后车身输送线还包括漆后车身直供线,用于将在涂装车间涂装完成的漆后车身直接输送至总装车间,其中,漆后车身在总装车间中进行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还包括:
第一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第二空滑撬输送线,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在本发明方案中,基于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规划,可以将前序车间生产的白车身和漆后车身进行统一存储、调度,然后配送至后序车间,提升车身配送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汽车厂的年产量。首先,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可以为白车身和漆后车身提供八个小时的缓存量,实现了自动化物流的理念,不论哪个车间停线两小时,一体化车身立体库都能为其他车间提供两小时的车身供应,保证其他车间正常生产不受影响,即使车身立体库设备由于故障需要短时间停线,也不会影响总装车间正常生产;其次,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与生产制造执行系统高度集成,可以及时对立体库下达订单,并实时监控订单对应车身的生产制造情况,为汽车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了解决方案;再次,将车身立体库与工厂参观通道同步规划实施,游客可以按照冲压车间-车身车间-车身立体库/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的游览顺序,沿着汽车制造的工艺线路和输送线路参观,对汽车生产制造工艺过程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打造数字化透明工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包括:
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
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
其中,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包括立体库区和平台区,所述平台区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立体库区连通且利用升降机进行层间运输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第三层平台和第四层平台,所述第二层平台与车身车间和总装车间连通,所述第三层平台与涂装车间连通;
所述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具体包括:
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从第二层平台升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白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三层平台,再将白车身配送至涂装车间;
所述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具体包括:
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漆后车身从第四层平台降至第二层平台,再将漆后车身配送至总装车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还包括:
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3.一种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包括:
白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
漆后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
其中,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包括立体库区和平台区,所述平台区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立体库区连通且利用升降机进行层间运输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第三层平台和第四层平台,所述第二层平台与车身车间和总装车间连通,所述第三层平台与涂装车间连通;
所述白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送进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涂装车间,具体包括:
白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从第二层平台升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白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三层平台,再将白车身配送至涂装车间;
所述漆后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并在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中存储、排序后配送至总装车间,具体包括:
漆后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漆后车身从第四层平台降至第二层平台,再将漆后车身配送至总装车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还包括:
第一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第二空滑撬输送线,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再利用该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5.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或者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身自动化输送系统中;
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包括立体库区和平台区,所述平台区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立体库区连通且利用升降机进行层间运输的第一层平台、第二层平台、第三层平台和第四层平台,其中,所述第二层平台与车身车间和总装车间连通,所述第三层平台与涂装车间连通;
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设有白车身输送线和漆后车身输送线;
其中,所述白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车身车间的白车身从第二层平台升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白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三层平台,再将白车身配送至涂装车间;
所述漆后车身输送线用于将来自涂装车间的漆后车身送进立体库区排序后将其转运至第四层平台,然后将漆后车身从第四层平台降至第二层平台,再将漆后车身配送至总装车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立体库区设置有第一层库区、第二层库区、第三层库区和第四层库区,处于同一层的平台与库区对应连通,且不同层库区之间通过高速堆垛机进行库区间转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平台区设置有供白车身进行层间运输的白车身升降机和供漆后车身进行层间运输的漆后车身升降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车身输送线和所述漆后车身输送线上分别利用滑撬输送白车身和漆后车身,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的平台区设有供空滑撬进行层间运输的第一滑撬升降机和第二滑撬升降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车身立体库还设有空滑撬输送线,包括:
第一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白车身送至涂装车间后,将输送该白车身的空滑撬送回立体库区,然后利用第一滑撬升降机将空滑撬降至第二层平台,再将空滑撬送至车身车间,使该空滑撬投入下一轮白车身输送循环;
第二空滑撬输送线,用于当漆后车身送至总装车间后,将输送该漆后车身的空滑撬送回立体库区,然后利用第二滑撬升降机将空滑撬升至第三层平台,再将空滑撬送至涂装车间,使该空滑撬投入下一轮漆后车身输送循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车身立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平台上设置有中央控制室和变电所,还用于控制滑橇和各车身临时下线维修。
CN202011510147.7A 2020-12-18 2020-12-18 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Active CN112758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0147.7A CN112758566B (zh) 2020-12-18 2020-12-18 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0147.7A CN112758566B (zh) 2020-12-18 2020-12-18 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8566A CN112758566A (zh) 2021-05-07
CN112758566B true CN112758566B (zh) 2022-03-01

Family

ID=7569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0147.7A Active CN112758566B (zh) 2020-12-18 2020-12-18 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85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562A (zh) * 2022-04-28 2022-07-01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驾驶室生产系统
CN115511292B (zh) * 2022-09-27 2023-05-30 北京虎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排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6500999B (zh) * 2023-06-26 2023-09-26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pbs库调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8411Y (zh) * 2006-03-17 2007-06-06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大跨距重载车身立体仓库
CN101844681A (zh) * 2010-05-15 2010-09-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涂装或总装生产线的缓冲区
CN102448801A (zh) * 2009-04-15 2012-05-09 柯马公司 车辆车身组装和排序系统
CN207001446U (zh) * 2017-08-08 2018-02-13 司米厨柜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
CN211180638U (zh) * 2019-09-30 2020-08-04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跨车间多平台共线混流排产的优化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8411Y (zh) * 2006-03-17 2007-06-06 江苏天奇物流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大跨距重载车身立体仓库
CN102448801A (zh) * 2009-04-15 2012-05-09 柯马公司 车辆车身组装和排序系统
CN101844681A (zh) * 2010-05-15 2010-09-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涂装或总装生产线的缓冲区
CN207001446U (zh) * 2017-08-08 2018-02-13 司米厨柜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
CN211180638U (zh) * 2019-09-30 2020-08-04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跨车间多平台共线混流排产的优化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8566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8566B (zh) 车身自动化输送方法、系统和一体化车身立体库
CN107512515A (zh) 无人化智能密集仓储管理方法和仓储系统
US8733617B2 (en) Robotic high density welding body shop
CN108455156B (zh) 一种无人仓库智能装卸货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38640B (zh) 自动货柜系统
CA2904751C (en) Robotic high density welding body shop
WO2023273805A1 (zh) 货物运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803136A (zh) 一种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生鲜配送实时优化方法
CN109911499A (zh) 无人智能车间控制系统
CN109816246A (zh) 基于gis和智能算法的物流调度系统
CN113247512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货叉rgv协同调度控制系统
CN112101853A (zh) 一种流动仓库及基于流动仓库的物流系统及方法
CN109118136B (zh) 一种用于物流无人机的中继站规划方法及系统
EP4077149A1 (en) Automated pallet container hybrid
Dzhuguryan et al. Concept of Intelligent Reconfigurable Trolleys for City Multi‐Floor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System
JP2023540451A (ja) 分散型物流システム
CN109319515A (zh) 一种与地下物流系统结合的港口物流园区
CN115783573A (zh) 智能仓储整箱拣选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09526B (zh) 轮式拖拉机智能总装线空中物流排布多物料管理系统
CN111806943A (zh) 用于存取货物的自动化系统、立体货架和货物入库方法
CN111689115A (zh) 一种带有立体仓库的生产线
CN109308502A (zh) 产品下线仓储全自动物流配送系统
CN212923023U (zh) 用于存取货物的自动化系统、立体货架
CN111708337B (zh) 一种汽车座椅四位一体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284712A (zh) 一种地下物流配送末端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