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642B - 容器输送单元 - Google Patents

容器输送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2642B
CN112752642B CN201980063388.0A CN201980063388A CN112752642B CN 112752642 B CN112752642 B CN 112752642B CN 201980063388 A CN201980063388 A CN 201980063388A CN 112752642 B CN112752642 B CN 112752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oling
transfer unit
uni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33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2642A (zh
Inventor
P·伯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del Participation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idel Participation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del Participations SAS filed Critical Sidel Participations SAS
Publication of CN112752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2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64Heating or cooling preforms, parisons or blown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16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64Heating or cooling preforms, parisons or blown articles
    • B29C49/6604Thermal conditioning of the blown article
    • B29C2049/6606Cooling the article
    • B29C2049/6676Cooling the article the medium being oriented towards special areas of the blown article
    • B29C2049/6692Bottom are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容器(2)的成型单元的出口处输送容器(2)的输送单元(5),容器(2)具有用于形成容器(2)的承靠面的底部(24),输送单元(5)具有:沿预定路径引导容器(2)的上部引导件(51);冷却容器(2)的底部(24)的冷却件,其特征在于,冷却件集成于容器(2)的下部引导件(53),下部引导件(53)具有用于无接触地布置在容器(2)的底部(24)对面的上部面(531),上部面(531)形成阻止容器(2)沿预定路径(T)摆动的摆动止挡件。

Description

容器输送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是塑料容器的设计和制造的领域。
更准确的说,本发明涉及容器在两个处理单元之间、特别是在成型单元出口处的输送。
背景技术
一些输送由具有夹具的输送轮确保,夹具抓取容器颈部以使容器牢固保持就位。其他输送由瓶子沿导轨滑动加以确保,这种滑动可能在输送期间产生容器纵摇,如后所述。
所谓处理单元,同时例如指尤其是通过吹制加补充拉伸或不加补充拉伸进行成型的成型单元、灌装单元或者贴标签单元。
一些塑料容器,例如瓶子,能设计成可重复使用,即进行多次灌装,因此,这类瓶子也称为再灌装瓶子(按英文表述为“refill”)。尤其是押金规则适用,其中,消费者支付押金,押金在还回空容器时退给消费者。这种做法尤其在南美国家非常流行。
因此,这可限制待制造的容器的数量,因为容器在使用之后不被再处理,而是构成包括只有在容器用坏而不能再使用时包括再处理的处理循环的一部分。
另外,押金可使消费者具有责任感,使消费者不再丢弃容器到环境中,这是以便回收其押金。
但是,为了可重复使用,这种容器具有特殊特征。
实际上,为了耐受接连使用,这些容器的壁厚大于使用之后直接再处理的容器,如在欧洲尤其如此。
在制造容器时,容器从预型件获得,预型件经过加热、然后在模具中吹制(必要时进行轴向拉伸)以获得其最终形状。
在模具出口,容器底部一般具有较高的温度(高于其构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可能导致其变形,尤其是在与其他容器碰撞的情况下导致变形。对于其底部具有较大的材料厚度以耐受接连使用的收押金瓶子来说,尤其是这种情况。
容器底部是成型容器的具有最多材料、因此具有较大热惯性的部分。因此,容器底部的热例如比起容器主体的热散热时间更长。要明确的是,颈部(其具有用于固连塞盖的螺纹和口部)在容器成型时,不经受加热和变形。
因此,必须至少冷却容器底部,以避免容器的任何变形,变形可能致使容器缺乏稳定性,乃至使容器发生结构缺陷,从而使容器不可使用。另外,容器底部的变形、甚至机械上可接受的变形,会使容器超出饮料的消费者和/或经销商的容许范围(例如美观性)。
另外,这种冷却在成型单元的出口处更加是必需的,容器彼此接触。
实际上,容器在其成型时均匀地彼此隔开,因为模具安装在转盘上。当容器从模具排出时,它们进入输送单元,在输送单元中彼此接触地行进。该输送单元尤其可用作缓冲区域,容器在在后处理前,例如在灌装液体或者贴标签之前,被储存在该缓冲区域中。
相反,在容器进入输送单元时,可能使容器或沿其移动路径、或者与其移动路径垂直地摆动,使得进入输送单元的容器的底部挡靠到前一容器的主体上,或者挡靠到输送单元的构件尤其是引导件上。
换句话说,沿“其移动路径”的摆动,意味着这样的摆动:其中,瓶子底部相对于颈部沿着与颈部的移动路径平行的方向移动。
为避免底部在输送单元中损坏,已经研究出的一些解决方案是使容器底部冷却从而固化,和/或在输送时引导容器。
公开号为WO 2010/012957的专利文献提出一种输送单元,其中,容器底部的冷却由载有液体的海绵制品加以确保,所述海绵制品贴靠到容器底部上以释放其含有的液体。释放的液体则接触容器,以冷却容器。海绵制品与容器的接触也形成用以避免容器摆动的对容器的引导。
这种冷却具有一些缺陷。实际上,海绵制品与容器的接触,产生抵靠容器的机械力。因此,由于这种机械力,容器存在变形危险,所述变形可使容器变得不稳定,从而不可使用。
另外,液体与容器之间的直接接触,可能导致对容器材料的热冲击,从而可能有损于容器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其机械强度。
因此,难以使对容器的引导和冷却结合在一起。另外,这两种行动一般分离开。
最后,生产速度越来越快,以允许向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可重复使用的容器,以取代一次性使用的容器。
对于这种收押金瓶子示例地,制造速度从每个模具每小时制造约600个瓶子,达到目前最大生产能力的每个模具每小时制造800个乃至1000个瓶子。于是可理解的是,为了不影响生产,输送速度要提高,从而同样却缩短了对容器底部的冷却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尤其旨在弥补现有技术的这些缺陷。
更准确的说,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输送单元,其可在成型单元的出口确保对容器的冷却和引导,而对容器没有危险。
本发明还旨在提供这样一种输送单元,其可响应生产速度的提高,而对制造的容器没有危险。
本发明还旨在提供这样一种输送单元,其与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的容器相容。
借助于本发明,可达到这些目的以及下文中将体现的其他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输送单元,用于在成型容器的成型单元的出口输送容器,容器具有底部,底部用于形成容器的承靠面,容器输送单元具有:
-用于沿预定路径引导容器的上部引导件;
-用于冷却容器的底部的冷却件,
其特征在于,冷却件集成于容器的下部引导件,下部引导件具有用于无接触地布置在容器的底部对面的上部面,上部面形成阻止容器沿预定路径摆动的摆动止挡件。
因此,在输送容器时,容器同时受到引导和冷却,且没有变形危险。实际上,下部引导件的上部面与容器的底部之间没有接触,可避免容器在上部面上摩擦,从而避免其变形。
另外,在容器发生摆动的情况下,其底部会接触到下部引导件的上部面,从而阻止摆动运动。
优选地,冷却件具有多个空气注射孔,空气注射孔取向成冷却容器的底部。
于是可沿不同的路径向容器的底部注射空气。因此可以:
-或使所有孔指向容器底部的中心;
-或使每个孔沿容器延伸轴线取向,以产生空气的均匀分布;
-或使每个孔指向容器底部外侧,以便主要冷却底部的形成容器底座的基部。
有利地,下部引导件包括具有所述上部面的至少一个板。
所谓板,是指较薄和具有平表面的金属件或其他硬材料件。
有利地,板延伸的宽度至少等于容器的宽度。但是,板可具有槽。
这种板可便于输送单元的设计和实施。
根据有利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板沿预定路径延伸,板集成有沿预定路径延伸的冷却空气通道,空气注射孔通到板的上表面上并与冷却空气通道连通,以能从冷却空气通道向容器的底部注射空气。
这种板可使输送单元易于设计和安装。
另外,确保了冷却空气流可向容器底部引送并注射。
另外,这种板可使下部引导件适合所有容器,而容器的尺寸或形状无关紧要。
根据有利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冷却件具有:
-一对纵梁,安装在板的上表面上,所述一对纵梁彼此分开以与板一起形成槽,且带有所述上部面;
-至少一个冷却空气导管,接纳在槽中,冷却空气导管具有所述空气注射孔,以能从冷却空气导管向容器的底部注射空气。
因此,可根据容器的类型来调节向容器底部上注射的空气流量。因此,在大容器的情况下,可选择大直径的冷却空气导管,在细小容器的情况下,可选择小直径的冷却空气导管。
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冷却空气导管的直径为8毫米至37毫米之间,要理解的是,冷却空气导管的直径根据输送单元输送的容器的类型加以确定。
有利地,冷却件连接于沿容器的预定路径定位在输送单元上游的成型单元,以回收容器吹制空气用作冷却容器的底部的冷却空气。
因此,可回收容器吹制空气,以减少容器制造装置的能耗。另外,吹制空气具有较高压力,这避免压缩新鲜的冷却空气。最后,来自吹制单元的冷却空气具有用以冷却容器的底部的理想温度。
优选地,上部引导件具有至少一个导轨,容器具有用于在导轨上滑动的凸缘。
上部引导件实施简单,限制了容器摩擦,有利于容器移动的便利性。因此,避免了容器在被输送时移动缓慢,而有利于提高容器生产速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容器输送单元具有侧面引导件,侧面引导件用于限制容器垂直于容器的预定路径地移动。
因此,确保(或者差不多确保)仅沿所述预定路径移动容器,以使容器不会相互挡靠,而这种挡靠可能会导致容器的变形。
有利地,下部引导件活动地安装在基座上,以能调节冷却件与容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
于是通过精细调节,确保了容器例如在成型单元与灌装单元之间进行良好输送。另外,相同的输送单元因此可以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容量和不同形状的容器的制造。
优选地,冷却件是用于使容器的底部冷却到在-10℃至5℃之间的温度的冷却件。
这个温度范围允许快速冷却容器的底部,而对于容器的构成材料既没有变形危险也不会经受热冲击。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作为说明性和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优选实施方式和附图的下述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地体现出来,附图中:
图1是容器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其具有容器的成型单元、成型容器的处理单元、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向处理单元输送成型容器的输送单元;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输送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符合本发明的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输送单元的下部引导件和容器底部冷却件的示意图;
图4是符合本发明的根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输送单元的下部引导件和容器底部冷却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容器2的制造装置1。制造装置1尤其具有:
-成型单元3,其中,预热的坯件插入在模具31中,以在模具31的型腔中成型容器2;
-处理单元4,用于处理成型容器2,例如是灌装机或者贴标签机;
-输送单元5,可从成型单元3沿预定路径T向处理单元4输送成型容器2。
参照图2,每个容器2具有:
-颈部21,具有围绕颈部21径向延伸的凸缘22;
-主体23,从颈部21轴向延伸;
-底部24,封闭容器2,用于形成容器2承靠在表面上的承靠面。
参照图2至4,根据本发明的输送单元5具有:
-上部引导件51;
-至少一个侧面引导件52;
-下部引导件53;
-冷却件54(图3和4中所示);
-基座55,上部引导件51、侧面引导件52、下部引导件53和冷却件54与基座连在一起。
上部引导件51具有至少一个导轨511,容器2的凸缘22用于在导轨上滑动。这里,上部引导件51具有两个导轨511,两个导轨彼此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供容器2通过的通路。
优选地,两个导轨511中的至少一个能活动地安装在基座55上,以便能够调节供具有不同尺寸颈部21的容器2通过的通路。
如图2所示,输送单元5具有两个侧面引导件52,它们各定位在预定路径T的一侧,即它们定位在被输送容器2的两侧上。
有利地,侧面引导件52能活动地安装在基座55上(侧面引导件52与基座之间的连接件未示出),以便适应于容器2的不同宽度或不同直径。侧面引导件52尤其用于面对容器2的主体23进行布置,以防止容器2垂直于预定路径T摆动,如划线箭头521所示。
如图2至4所示,下部引导件53具有上部面531,上部面531用于形成阻止容器2沿预定路径T摆动的摆动止挡件。
优选地,下部引导件53具有板532,板532沿预定路径T延伸。板532例如由与基座55连在一起的提升立柱533,能活动地安装在基座55上。这尤其允许能调节容器2的底部24与下部引导件53的上部面531之间的距离,以便在它们之间产生空间E。优选地,容器2的底部24与下部引导件53的上部面531之间的空间E为1毫米至2毫米之间。
如后所述,冷却件54具有多个空气注射孔541,这些孔取向成冷却容器2的底部24。
根据图3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用于冷却容器2的冷却件54集成于下部引导件53。更准确的说,冷却件54集成于下部引导件53的板532。因此,板532带有下部引导件53的上部面531。换句话说,上部面531由板532的上表面形成。
更准确的说,冷却件54由开在板532的厚度中的冷却空气通道542形成,冷却空气通道542沿预定路径T延伸。
空气注射孔541于是开在板532中,以与冷却空气通道542连通并通到下部引导件53的上部面531上。因此,在冷却空气通道542中流通的冷却空气可向容器2的底部24注射。
根据图4所示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冷却件54集成于下部引导件53,具有:
-至少一个纵梁543,安装在板532的上表面534上;
-至少一个冷却空气导管544,安装在板532的上表面534上。
更准确的说,冷却件54具有一对纵梁543,它们彼此分开以与板532一起形成槽545。
在该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上部面531则由纵梁543带有。
冷却空气导管544安装在槽545中,具有空气注射孔541,以可使在冷却空气导管544中流通的冷却空气能向容器2的底部24注射。
如图3所示,通道的壁由板本身构成。或者,如图4所示,通道可具有其自身的壁,但集成于板,因为通道的壁布置在设于板厚度中的槽座中。
优选地,冷却空气导管544的直径为8毫米至37毫米之间,更优选地,为25毫米至29毫米之间。
根据未示出的变型,槽545可直接通过铣削实施在板532的厚度中。纵梁543的使用还可更精细地调节容器2的底部24与上部面531之间的空间E。实际上,只需简单地改变纵梁543,就足以调节空间E,使之增大或减小。
不受所选实施方式限制,冷却件54与成型单元3进行流体连接,以回收容器2的吹制空气。
在容器2吹制时,空气注入到模具31内的预热过的预型件中。一旦容器2在模具31中成型,注入的空气就从容器2排出(这涉及脱气阶段),以使容器2的内部处于大气压下。
在脱气阶段时排出的空气一般具有20巴至45巴之间的压力,通常分成第一部分空气和第二部分空气,所述第一部分空气再使用于吹制另一容器2,所述第二部分空气排放到大气中。
该第二部分空气于是可用于在输送单元5中冷却容器2的底部24。
从成型单元3排出的空气于是向冷却空气导管544或者向冷却空气通道542引送,以便被注向容器2的底部24。
在从成型单元3排出的空气太热的情况下,则专门的空气冷却件可布置在成型单元3与输送单元5之间。
因此,冷却件54是使容器2的底部24冷却到在-10℃至5℃之间的温度的冷却件。
优选地,冷却件54可使容器2的底部24冷却到在-6℃至0℃之间的温度。
根据附图上未示出的实施变型,侧面引导件52和纵梁543可以是单体件,以致容器2由其底部24在侧面被引导。
工作中,容器2由其凸缘22悬置在上部引导件51的导轨511上。容器2于是在导轨511上沿预定路径T滑动,以到达处理单元4。在容器移动时,容器2借助于侧面引导件52和下部引导件53,基本上保持水平状态。换句话说,在其输送期间,容器没有前后摆动或者左右摆动。
例如,如果发生前后摆动即沿预定路径T的摆动,那么,容器2的底部24会止挡于上部面531上,因而阻止了这种摆动。1毫米至2毫米之间的空间E可快速限制容器2的摆动。
因此,在容器输送时,容器2受到引导,而且也由冷却件54(对其底部24)进行冷却。因此,对容器2的引导和冷却由根据本发明的输送单元5相结合。

Claims (11)

1.一种容器输送单元(5),用于在成型容器(2)的成型单元(3)的出口输送容器(2),容器(2)具有底部(24),底部用于形成容器(2)的承靠面,容器输送单元(5)具有:
-用于沿预定路径(T)引导容器(2)的上部引导件(51);
-用于冷却容器(2)的底部(24)的冷却件(54),
其特征在于,冷却件(54)集成于容器(2)的下部引导件(53),下部引导件(53)具有布置在容器(2)的底部(24)对面的上部面(531),容器(2)的底部(24)与下部引导件(53)的上部面(531)之间产生1毫米至2毫米之间的空间(E),1毫米至2毫米之间的空间(E)能快速限制容器(2)的摆动从而上部面(531)形成阻止容器(2)沿预定路径(T)摆动的摆动止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冷却件(54)具有多个空气注射孔(541),空气注射孔取向成冷却所述容器(2)的底部(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下部引导件(53)包括具有所述上部面(531)的至少一个板(5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板(532)沿预定路径(T)延伸,板集成有沿预定路径(T)延伸的冷却空气通道(542),空气注射孔(541)通到板(532)的上表面(534)上并与冷却空气通道(542)连通,以能从冷却空气通道(542)向容器(2)的底部(24)注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冷却件(54)具有:
-一对纵梁(543),安装在板(532)的上表面(534)上,所述一对纵梁(543)彼此分开以与板(532)一起形成槽(545),且带有所述上部面(531);
-至少一个冷却空气导管(544),接纳在槽(545)中,冷却空气导管(544)具有所述空气注射孔(541),以能从冷却空气导管(544)向容器(2)的底部(24)注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冷却空气导管(544)的直径为8毫米至37毫米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冷却件(54)连接于沿容器(2)的预定路径(T)定位在容器输送单元(5)上游的成型单元(3),以回收容器吹制空气用作冷却容器(2)的底部(24)的冷却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上部引导件(51)具有至少一个导轨(511),容器(2)具有用于在导轨(511)上滑动的凸缘(2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容器输送单元具有侧面引导件(52),侧面引导件用于防止容器(2)垂直于容器的预定路径(T)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下部引导件(53)活动地安装在基座(55)上,以能调节冷却件(54)与容器(2)的底部(24)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输送单元(5),其特征在于,冷却件(54)是用于使容器(2)的底部(24)冷却到在-10℃至5℃之间的温度的冷却件。
CN201980063388.0A 2018-09-27 2019-09-25 容器输送单元 Active CN112752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858858A FR3086573B1 (fr) 2018-09-27 2018-09-27 Unite de transfert de recipients
FR1858858 2018-09-27
PCT/FR2019/052257 WO2020065214A1 (fr) 2018-09-27 2019-09-25 Unite de transfert de recipien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642A CN112752642A (zh) 2021-05-04
CN112752642B true CN112752642B (zh) 2023-08-15

Family

ID=6616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3388.0A Active CN112752642B (zh) 2018-09-27 2019-09-25 容器输送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856484A1 (zh)
CN (1) CN112752642B (zh)
FR (1) FR3086573B1 (zh)
WO (1) WO202006521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6067A1 (fr) * 2000-03-08 2001-09-14 Netra Systems Procede de transport d'articles entre deux rails de guidage sous l'action de jets d'air et convoyeur a air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CN1964836A (zh) * 2004-06-08 2007-05-16 西得乐公司 容器生产的方法和装置
EP2000285A2 (de) * 2007-06-06 2008-12-10 Krones AG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und Kühlen von Kunststoffhohlkörpern
JP2010083590A (ja) * 2008-09-29 2010-04-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搬送装置、無菌充填システムおよび搬送方法
CN102131629A (zh) * 2008-07-08 2011-07-20 克朗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冷却容器功能的用于传输容器的装置
JP2017132523A (ja) * 2016-01-29 2017-08-0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保管容器の転倒防止装置および転倒防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34517B1 (fr) 2008-07-31 2013-04-26 Sidel Participations Procede et installation pour appliquer un fluide sur des fonds de recipients thermoplastiques, notamment pour le refroidissement des fonds chauds de recipients sortant de moulage
DE102008048812A1 (de) * 2008-09-24 2010-04-01 Kh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ombinierten Herstellung und Abfüllung von Behältern aus Kunststoff
DE102013109907A1 (de) * 2013-09-10 2015-03-12 Krones Ag Vorrichtung zur Bodennachkühlung
EP3348377B1 (en) * 2017-01-12 2019-10-09 Sidel Participations Receptacle convey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a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receptacle convey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and a receptacle treatment machine having such a receptacle convey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06067A1 (fr) * 2000-03-08 2001-09-14 Netra Systems Procede de transport d'articles entre deux rails de guidage sous l'action de jets d'air et convoyeur a air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CN1964836A (zh) * 2004-06-08 2007-05-16 西得乐公司 容器生产的方法和装置
EP2000285A2 (de) * 2007-06-06 2008-12-10 Krones AG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und Kühlen von Kunststoffhohlkörpern
CN102131629A (zh) * 2008-07-08 2011-07-20 克朗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冷却容器功能的用于传输容器的装置
JP2010083590A (ja) * 2008-09-29 2010-04-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搬送装置、無菌充填システムおよび搬送方法
JP2017132523A (ja) * 2016-01-29 2017-08-0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保管容器の転倒防止装置および転倒防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56484A1 (fr) 2021-08-04
FR3086573A1 (fr) 2020-04-03
WO2020065214A1 (fr) 2020-04-02
CN112752642A (zh) 2021-05-04
FR3086573B1 (fr)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8863B1 (ko) 수지제 용기의 제조방법, 금형 유닛 및 성형기
EP2769826B1 (en) Delivery device for molded article and blow-molding device
CN111372750B (zh) 连续吹塑机器、预成形件、系统和过程
US7946836B2 (en) Injection molding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8602233B (zh) 用于热处理设置用于吹塑成型的预制坯件的加热装置
US10919207B2 (en) Blow moulding machine, preforms, system and process
KR20210109613A (ko) 수지제 용기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EP3928952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ccentric container, and temperature adjustment mold
CN108602230B (zh) 用于注塑机的注塑和吹塑模具
CN112752642B (zh) 容器输送单元
CN103889683A (zh) 注射吹塑成型装置及其所使用的金属模具单元、以及注射吹塑成型方法
US8360768B2 (en) Post-mold preform receptacle and a post-mold treatment device
US20150044324A1 (en) Injection mold plate and injection mold having such an injection mold plate
CN113661043A (zh) 冷却用模具、树脂成型品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PL186330B1 (pl) Sposób jednoetapowego wytwarzania pojemników z tworzywa sztucznego i urządzenie do jednoetapowego wytwarzania pojemników z tworzywa sztucznego
US10427350B2 (en) Preform handling device, and blow forming device
JPS5916729A (ja) 射出成形型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US11331845B2 (en) Blow molding apparatus
JP5098535B2 (ja) 溶融樹脂供給装置
CN109311215B (zh) 利用液体吹塑成形的容器制造方法
JP5750426B2 (ja) 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方法および射出・二軸延伸ブロー成形システム
US20160214279A1 (en) Post-molding cooling apparatus for preforms made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
US20230271362A1 (en) Injection mould
CN113631347B (zh) 预制件的温度调节装置和温度调节方法以及树脂成型容器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WO2021221024A1 (ja) 樹脂製広口容器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および樹脂製広口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