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340A - 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52340A CN112752340A CN202011625922.3A CN202011625922A CN112752340A CN 112752340 A CN112752340 A CN 112752340A CN 202011625922 A CN202011625922 A CN 202011625922A CN 112752340 A CN112752340 A CN 1127523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station
- positioning
- positioning base
- antenna
- phase dif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其中,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并根据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最后将第一位置传输至第二定位基站,使得第二定位基站根据第一位置进行位置标定。由此,在某空间内进行定位基站的布设时,只需对首个布设的定位基站进行手动位置标定,而在后续布设其它基站,或者在其它基站重新上电等需要进行位置标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已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对需要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进行定位,从而根据定位得到位置对需要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定位基站的位置标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定位需求都发生在室内,但是在室内环境下,如GPS、北斗等卫星定位信号通常无法到达,为解决室内定位需求,基站定位技术应运而生。为了实现基站定位,需要提前布设定位基站,并对定位基站的位置进行标定。相关技术中需要对定位基站的位置进行手动标定,存在标定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能够实现对定位基站位置的自动标定,达到提升标定效率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包括:
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将所述第一位置传输至所述第二定位基站,使得所述第二定位基站根据第一位置进行位置标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包括:
通过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通过阵列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定位信号定位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定位基站的处理器加载时执行如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或者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二定位基站的处理器加载时执行如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于第二定位基站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定位基站,所述定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定位基站被配置为第一定位基站时,所述处理器通过加载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或者在所述定位基站被配置为第二定位基站时,所述处理器通过加载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于第二定位基站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
本申请中,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并根据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最后将第一位置传输至第二定位基站,使得第二定位基站根据第一位置进行位置标定。由此,在某空间内进行定位基站的布设时,只需对首个布设的定位基站进行手动位置标定,而在后续布设其它基站,或者在其它基站重新上电等需要进行位置标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已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对需要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进行定位,从而根据定位得到位置对需要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由此,本申请能够满足空间内的基站自动扩展需求,在空间中布置定位基站时,不需要为每个定位基站都手动标定位置,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定位基站的位置标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对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自动扩展定位基站的示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原理是以实施在一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他具体实施例。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等关系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对象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对象或者操作区分开来,并不用于限定这些对象或操作之间存在着实际的顺序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基站位置标定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基站,其中,该基站位置标定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装置,或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基站,其中该基站位置标定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软件的方式实现。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的流程可以如下:
在110中,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
其中,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为相同类型的定位基站,此处对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为何种类型的定位基站不做具体限制,比如,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均为超宽带定位基站,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均为蓝牙定位基站,或者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均为无线保真定位基站等。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实施于第一定位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预先标定,第二定位基站的位置需要标定。比如,技术人员期望在某空间(比如商场、购物中心等空间)提供定位服务,预先将一定位基站A布设在该空间内,并对该定位基站A的位置进行手动标定,该定位基站A即为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之后,技术人员期望增加前述空间内的定位能力,在前述空间内新布设定位基站B,该定位基站B即为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应当说明的是,除了此处介绍的新增的情况,第二定位基站还可以是因重新上电而需要重新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因变更位置而需要重新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对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进行定位,进而对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其中,首先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的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第一定位信号包括第二定位基站按照预设调制策略所调制的电磁波信号,其由第二定位基站通过天线的向外发射(此处为单天线,比如第二定位基站同样包括阵列天线,但仅使能阵列天线中的一天线向外发射)。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定位信号可以携带有第二定位基站的描述信息(比如第二定位基站的唯一基站标识),该描述信息用于声明第二定位基站的存在。
在120中,根据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中不同的天线间隔设置,由于阵列天线中不同天线的位置不同,将导致这些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定位信号存在差异。比如,不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接收时刻不同,不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相位不同等。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阵列天线中不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差异以及对应的定位算法,来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位置,记为第二位置。其中,定位算法比如基于时间差的定位算法,基于相位差的定位算法等。
在130中,将第一位置传输至第二定位基站,使得第二定位基站根据第一位置进行位置标定。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之间还建立有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连接,比如,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之间可以之间通过网线或者数据线等建立有线通信连接,或者建立基于蓝牙技术、无线保真技术或超宽带技术等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连接。
如上,在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之后,将该第一位置通过第一定位基站与第二定位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传输至第二定位基站,由第二定位基站根据该第一位置进行位置标定。
比如,现假设以下场景:
技术人员期望在某空间(比如商场、购物中心等空间)提供定位服务,预先将一定位基站A布设在该空间内,并对该定位基站A的位置进行手动标定,该定位基站A即为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之后,技术人员期望增加前述空间内的定位能力,在前述空间内新布设定位基站B,该定位基站B即为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请参照图2,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第二定位基站将向外发射第一定位信号,相应的,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将通过阵列天线接收到该第一定位信号,并根据该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然后将该第一位置通过二者间的通信连接传输至第二定位基站,由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同理,请参照图3,当在图2所示空间新增定位基站C和定位基站D时,将定位基站C和定位基站D作为第二定位基站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进行位置标定,从而定位基站B、定位基站C以及定位基站D也可以知道自己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依次类推,将定位基站B、定位基站C以及定位基站D作为第一定位基站,还可以扩展出定位基站E、定位基站F以及定位基站G等更多基站。
应当说明的是,除了此处介绍的新增的情况,第二定位基站还可以是因重新上电而需要重新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因变更位置而需要重新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等。由此,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能够满足空间内的基站自动扩展需求,在空间中布置定位基站时,不需要为每个定位基站都手动标定位置,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定位基站的位置标定,此外,还能够满足定位基站热插拔的需求。
由上可知,本申请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并根据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最后将第一位置传输至第二定位基站,使得第二定位基站根据第一位置进行位置标定。由此,在某空间内进行定位基站的布设时,只需对首个布设的定位基站进行手动位置标定,而在后续布设其它基站,或者在其它基站重新上电等需要进行位置标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已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对需要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进行定位,从而根据定位得到位置对需要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由此,本申请能够满足空间内的基站自动扩展需求,在空间中布置定位基站时,不需要为每个定位基站都手动标定位置,能够更为高效地完成定位基站的位置标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包括:
获取阵列天线接收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到达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应当说明的是,信号的到达角又称波达方向,其描述了信号的来源方向。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电磁波的直线传播原理,根据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来计算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其中,首先获取阵列天线接收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该到达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阵列天线包括两两垂直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以及第四天线,获取阵列天线接收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到达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包括:
(1)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2)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二到达角;
(3)获取第一天线和第四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三到达角;
(4)根据第一到达角、第二到达角、第三到达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比如,请参照图4,阵列天线由两两间相互垂直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以及第四天线组成。如图4所示,A点代表第一天线的设置位置,B点代表第二天线的设置位置,C点代表第三天线的设置位置,D点代表第四天线的设置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A点为原点,建立AB方向、AC方向以及AD方向的三维空间坐标系。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标定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时,需要标定其在世界坐标系的三维位置。在获取阵列天线接收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到达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时,分别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二到达角以及第一天线和第四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三到达角。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到达角、第二到达角以及第三到达角即代表了第二定位基站在前述基于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所建立的三维空间坐标系的三维位置。因此,根据根据第一到达角、第二到达角、第三到达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表征了第一定位基站在世界坐标系的三维位置),即可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在世界坐标系的三维位置,作为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包括:
(1)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相位差;
(2)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3)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在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时,首先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相位差。
应当说明的是,在理想情况下,信号的相位差和其对应的到达角之间存在唯一的映射关系,通常的,信号的相位差和其对应的到达角呈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可通过相应的函数曲线表征。当相位差和到达角之间函数曲线的斜率较小时,到达角测量的测量范围可达±90°。相应的,在接收第一定位信号时,对相位差的量程为(-180°,180°),当相位差>180°或者相位差<-180°时,测量的相位差会出现相位跳变,跳变时类似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比如,当实际的相位差为190°时,由于相位跳变,获取到的相位差可能是-170°;当实际的相位差为-200°时,由于相位跳变,获取到的相位差可能是160°。这样,使得相位差和到达角之间的映射关系不唯一,同一相位差可能会对应两个到达角。但是由于算法上要求相位差和到达角之间需要有唯一映射关系,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到达角的测量范围会小于±90°,比如为±70°。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为了提高到达角的测量范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到达角的测量精度,通过对获取到的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再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包括:
(1)获取记录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二定位基站发送的多个历史定位信号的历史相位差;
(2)根据预设的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对应关系,获取每一历史相位差对应的历史到达角;
(3)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到达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基站周期的向外发射定位信号,假设在t时刻接收到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则在t时刻之前,将接收到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多个定位信号,记为历史定位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历史定位信号,记录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历史定位信号的相位差,记为历史相位差。
对于每一历史相位差,根据预设的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取决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天线设计),直接获取每一历史相位差对应的历史到达角。之后,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到达角,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相应得到校正相位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到达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包括:
(1)根据多个历史到达角确定第二定位基站相对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
(2)确定位置区间对应的目标校正策略,并按照目标校正策略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两个定位基站,将其中一定位基站相较于另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划分为三个位置区间,分别为左侧区间、中间区间以及右侧区间。
相应的,在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到达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时,首先根据多个历史到达角确定第二定位基站相对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
示例性地,假设获取到M个历史到达角,若M个历史到达角中存在K个历史到达角小于第一角度阈值,判定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左侧区间;若M个历史到达角中存在K个历史到达角大于第二角度阈值,判定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右侧区间;若M个历史到达角中存在K个历史到达角大于第一角度阈值且小于第二角度阈值,判定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中间区间。此处对K、第一角度阈值、第二角度阈值的取值不作具体限定,以K为大于或等于M/2的整数,第一角度阈值小于第二角度阈值为约束,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K、第一角度阈值、第二角度阈值的取值。
比如,假设获取到M为5个历史到达角,K取值为3,第一角度阈值取值为-20°,第二角度阈值取值为20°。若获取到的5个历史到达角中,有3个历史到达角小于-20°,则判定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左侧区间;若获取到的5个历史到达角中,有3个历史到达角大于20°,则判定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右侧区间;若获取到的5个历史到达角中,有3个历史到达角大于-20°且小于20°,则判定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中间区间。
如上,在确定第二定位基站相对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之后,确定位置区间对应的目标校正策略,并按照目标校正策略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确定位置区间对应的目标校正策略,包括:
当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对应关系为第一对应关系时,若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左侧区间,且前述相位差位于第一差值区间,则将第一调整策略确定为目标调整策略,若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右侧区间,且前述相位差位于第二差值区间,则将第二调整策略确定为目标调整策略;
当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对应关系为第二对应关系时,若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左侧区间,且前述相位差位于第二差值区间,则将第二调整策略确定为目标调整策略,若第二定位基站位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右侧区间,且前述相位差位于第一差值区间,则将第一调整策略确定为目标调整策略;
其中,第一调整策略为将前述相位差与360°相减,第二调整策略为将前述相位差与360°相加。
应当说明的是,假设相位差和到达角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的函数曲线的斜率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以上第一对应关系表征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函数曲线的斜率为正,第二对应关系表征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函数曲线的斜率为负。
第一差值区间、第二差值区间可以通过表示相位差偏差程度的阈值进行计算得到。比如,可以设置第一差值区间为(180°–第一相位差阈值,180°),可以设置第二差值区间为(-180°,(-180°+第二相位差阈值)。其中,第一相位差阈值和第二相位差阈值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以设置为不同,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比如,可以设置第一相位差阈值和第二相位差阈值相同,均为40°,则第一差值区间为(140°,180°),第二差值区间为(-180°,-140°)。若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对应关系为第一对应关系,也即是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函数曲线的斜率为正,且确定第二定位基站相对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为左侧区间,假设获取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相位差为160°,位于第一差值区间(140°,<180°),说明获取到的相位差发生了跳变,此时对前述相位差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相位差为160°-360°=-200°。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包括:
(1)计算校正相位差和多个历史相位差的平均相位差;
(2)根据平均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定位的准确度,还利用获取到的历史相位差对校正相位差进行平滑处理。
其中,在对校正相位差进行平滑处理时,计算校正相位差和获取到的多个历史相位差的平均相位差,将该平均相位差作为平滑后的校正相位差。之后,根据该平均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的流程还可以如下:
在210中,通过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通过阵列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
其中,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为相同类型的定位基站,此处对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为何种类型的定位基站不做具体限制,比如,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均为超宽带定位基站,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均为蓝牙定位基站,或者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均为无线保真定位基站等。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实施于第二定位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预先标定,第二定位基站的位置需要标定。比如,技术人员期望在某空间(比如商场、购物中心等空间)提供定位服务,预先将一定位基站A布设在该空间内,并对该定位基站A的位置进行手动标定,该定位基站A即为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之后,技术人员期望增加前述空间内的定位能力,在前述空间内新布设定位基站B,该定位基站B即为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应当说明的是,除了此处介绍的新增的情况,第二定位基站还可以是因重新上电而需要重新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因变更位置而需要重新标定位置的定位基站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对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进行定位,进而对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其中,首先通过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通过阵列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第二定位信号包括第一定位基站按照预设调制策略所调制的电磁波信号,其由第一定位基站通过阵列天线的向外发射。应当说明的是,第二定位信号可以携带有第一定位基站的描述信息(比如第一定位基站的唯一基站标识),该描述信息用于声明第一定位基站的存在。
比如,第二定位基站同样包括阵列天线,但是仅使能该阵列天线中的一天线接收第一定位基站通过阵列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
在220中,根据第二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中不同的天线间隔设置,由于阵列天线中不同天线的位置不同,将导致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到这些不同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存在差异。比如,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到第一定位基站的不同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的接收时刻不同,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到第一定位基站的不同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的相位不同等。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到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中不同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定位信号的差异以及对应的定位算法,来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位置,记为第二位置。其中,定位算法比如基于时间差的定位算法,基于相位差的定位算法等。
在230中,根据第二位置对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如上,在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后,即可根据该第二位置对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包括:
获取阵列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出发角,并根据出发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阵列天线包括两两垂直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以及第四天线,获取阵列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出发角,并根据出发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包括: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二出发角;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四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三出发角;
根据第一出发角、第二出发角、第三出发角以及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包括:
获取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的相位差;
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包括:
获取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的多个历史定位信号的历史相位差;
根据预设的相位差和出发角的对应关系,获取每一历史相位差对应的历史出发角;
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出发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出发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包括:
根据多个历史出发角确定第二定位基站相对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
确定位置区间对应的目标校正策略,并按照目标校正策略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包括:
计算校正相位差和多个历史相位差的平均相位差;
根据平均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
应当说明的是,关于以上利用出发角对第二定位基站进行定位的具体说明,可以参照以上实施例中利用到达角对第二定位基站进行定位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5,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一种基站位置标定装置300,如图5所示,该基站位置标定装置300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310,用于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
第一定位模块320,用于根据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第一标定模块330,用于根据第一位置对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模块320用于:
获取阵列天线接收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到达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阵列天线包括两两垂直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以及第四天线,在获取阵列天线接收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到达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时,第一定位模块320用于: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二到达角;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四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三到达角;
根据第一到达角、第二到达角、第三到达角以及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时,第一定位模块320用于: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相位差;
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时,第一定位模块320用于:
获取记录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二定位基站发送的多个历史定位信号的历史相位差;
根据预设的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对应关系,获取每一历史相位差对应的历史到达角;
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到达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到达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时,第一定位模块320用于:
根据多个历史到达角确定第二定位基站相对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
确定位置区间对应的目标校正策略,并按照目标校正策略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时,第一定位模块320用于:
计算校正相位差和多个历史相位差的平均相位差;
根据平均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装置300与上文实施例中实施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以上相关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一种基站位置标定装置400,如图6所示,该基站位置标定装置400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410,用于通过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通过阵列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
第二定位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定位信号定位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第二标定模块43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二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时,第二定位模块420用于:
获取阵列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出发角,并根据出发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阵列天线包括两两垂直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以及第四天线,在获取阵列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出发角,并根据出发角以及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时,第二定位模块420用于: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二出发角;
获取第一天线和第四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三出发角;
根据第一出发角、第二出发角、第三出发角以及标定位置,计算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时,第二定位模块420用于:
获取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的相位差;
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时,第二定位模块420用于:
获取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的多个历史定位信号的历史相位差;
根据预设的相位差和出发角的对应关系,获取每一历史相位差对应的历史出发角;
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出发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出发角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时,第二定位模块420用于:
根据多个历史出发角确定第二定位基站相对于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
确定位置区间对应的目标校正策略,并按照目标校正策略对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校正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时,第二定位模块420用于:
计算校正相位差和多个历史相位差的平均相位差;
根据平均相位差获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发射第二定位信号的第一出发角。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装置400与上文实施例中实施于第二定位基站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以上相关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中的步骤。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基站500的结构示意图。
该定位基站500可以包括网络接口510、存储器520以及处理器53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定位基站500结构并不构成对定位基站5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网络接口510可以用于建立与其它定位基站间的通信连接。
存储器520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器5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中包含有可执行代码。计算机程序可以划分为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53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处理器530是定位基站5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定位基站5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数据,执行定位基站5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定位基站500进行整体控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定位基站500被配置为第一定位基站时,定位基站500中的处理器530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对应的可执行代码加载到存储器520中,并由处理器530来执行从而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
根据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将第一位置传输至第二定位基站,使得第二定位基站根据第一位置进行位置标定。
或者,当定位基站被配置为第二定位基站时,定位基站500中的处理器530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程序对应的可执行代码加载到存储器520中,并由处理器530来执行从而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通过阵列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
根据第二定位信号定位得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根据第二位置对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应当说明的是,对于定位基站的具体说明,可以参照以上基站位置标定位置方法中对应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定位基站的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第一定位基站的处理器执行以上任一实施于第一定位基站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当其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第二定位基站的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第二定位基站的处理器执行以上任一实施于第二定位基站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中的步骤。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磁碟、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包括:
通过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发射的第一定位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将所述第一位置传输至所述第二定位基站,使得所述第二定位基站根据第一位置进行位置标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号定位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阵列天线接收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所述到达角以及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天线包括两两垂直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以及第四天线,所述获取所述阵列天线接收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到达角,并根据所述到达角以及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标定位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获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二到达角;
获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四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三到达角;
根据所述第一到达角、所述第二到达角、所述第三到达角以及所述标定位置,计算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一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相位差;
对所述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
根据所述校正相位差获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校正相位差,包括:
获取记录的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发送的多个历史定位信号的历史相位差;
根据预设的相位差和到达角的对应关系,获取每一历史相位差对应的历史到达角;
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到达角对所述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所述校正相位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多个历史到达角对所述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所述校正相位差,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历史到达角确定第二定位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的位置区间;
确定所述位置区间对应的目标校正策略,并按照所述目标校正策略对所述相位差进行校正处理,得到所述校正相位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相位差获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包括:
计算所述校正相位差和所述多个历史相位差的平均相位差;
根据所述平均相位差获取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所述第一定位信号的第一到达角。
8.一种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包括:
通过需要标定位置的第二定位基站接收已标定位置的第一定位基站通过阵列天线发射的第二定位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定位信号定位得到所述第二定位基站的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第二定位基站进行位置标定。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定位基站的处理器加载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或者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第二定位基站的处理器加载时执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
10.一种定位基站,所述定位基站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基站被配置为第一定位基站时,所述处理器通过加载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或者在所述定位基站被配置为第二定位基站时,所述处理器通过加载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位置标定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25922.3A CN112752340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625922.3A CN112752340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52340A true CN112752340A (zh) | 2021-05-04 |
CN112752340B CN112752340B (zh) | 2022-12-27 |
Family
ID=75650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625922.3A Active CN112752340B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5234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6536A (zh) * | 2021-07-16 | 2022-08-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位置标定装置、方法以及车辆 |
CN116321193A (zh) * | 2023-03-07 | 2023-06-23 | 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覆盖定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36575A (en) * | 1998-02-13 | 1999-08-10 | Science And Applied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gles-of-arrival and polarization of incoming RF signals |
CN105589065A (zh) * | 2016-03-16 | 2016-05-18 |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目标物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US20160327631A1 (en) * | 2014-01-15 | 2016-11-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etermination of a location of a device |
CN110068791A (zh) * | 2019-05-29 | 2019-07-30 | 合肥学院 | 基于阵列天线的室内定位系统 |
CN111707987A (zh) * | 2020-06-23 | 2020-09-25 |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单基站的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11625922.3A patent/CN1127523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36575A (en) * | 1998-02-13 | 1999-08-10 | Science And Applied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gles-of-arrival and polarization of incoming RF signals |
US20160327631A1 (en) * | 2014-01-15 | 2016-11-1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etermination of a location of a device |
CN105589065A (zh) * | 2016-03-16 | 2016-05-18 |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目标物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068791A (zh) * | 2019-05-29 | 2019-07-30 | 合肥学院 | 基于阵列天线的室内定位系统 |
CN111707987A (zh) * | 2020-06-23 | 2020-09-25 |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单基站的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建胜等: "基于单基站的载人月球车相对定位技术", 《载人航天》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6536A (zh) * | 2021-07-16 | 2022-08-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位置标定装置、方法以及车辆 |
CN114966536B (zh) * | 2021-07-16 | 2025-01-14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位置标定装置、方法以及车辆 |
CN116321193A (zh) * | 2023-03-07 | 2023-06-23 | 长沙迪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覆盖定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52340B (zh) | 2022-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60623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locating method and device | |
US10145933B2 (en) | Angle determining system and method | |
US10732254B2 (en) | Channel-based positioning device, channel-based positioning system and channel-based positioning method | |
US9629116B2 (e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a location of a mobile device | |
CN112752340B (zh) | 基站位置标定方法、存储介质及定位基站 | |
KR20130020295A (ko) | 무선센서네트워크 상에서 효율적인 다변측량을 이용한 무선측위방법과 이를 실시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 |
US11435432B2 (en) | Termina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0602736B (zh) | 场强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US20170034802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wireless device | |
CN108769902B (zh) | 目标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150172870A1 (e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whether a mobile device is located in an indoor location or an outdoor location | |
CN113923772B (zh) | 基站标定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2395198A (zh) | 无线传感网络基于信号强度的节点定位方法及装置 | |
US8150378B2 (en) |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a node based on aged position data | |
CN115308684A (zh) | 一种uwb超宽带室内定位方法及装置 | |
US11824595B2 (en) | Locationing based on channel-specific gain | |
KR20210034802A (ko) |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측위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US8643545B2 (en) |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a node and representing the position as a position probability space | |
JP2017152872A (ja)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 |
US20120165040A1 (en) | Method for locating wireless nodes using difference triangulation | |
US20180049115A1 (en) | Positioning access points selection | |
CN111132013A (zh) | 室内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6669180A (zh) | 一种干扰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182289A (zh) | 一种定位方法和设备 | |
CN109116342B (zh) | 定位方法、装置、介质和计算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