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173B -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2173B
CN112752173B CN202110004997.8A CN202110004997A CN112752173B CN 112752173 B CN112752173 B CN 112752173B CN 202110004997 A CN202110004997 A CN 202110004997A CN 112752173 B CN112752173 B CN 112752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bandwidth
adjustment
bandwidth adjustment
os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49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2173A (zh
Inventor
李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Wuhan Fisilink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Wuhan Fisilink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Wuhan Fisilink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49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2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2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2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3Testing;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6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dimensioning or optim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调整需求,并逐个节点向上游传递对应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逐个节点向上游反馈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并逐级完成链路中各节点管道带宽的调整及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本方案无需中断链路数据传输处理进程,也不需要统一的网络管控平台控制操作,符合运营商网络实际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优化的光传送网(Mobile-optimized OTN,简写为M-OTN)是面向移动承载优化的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简写为OTN)技术,以OTN技术为内核,具有单级复用、更灵活的时隙结构和简化的开销等特征。M-OTN通过引入光业务单元(OpticalService Unit,简写为OSU)和OTU0/OTU25u/OTU50u接口等技术,提供低成本、低时延、低功耗的移动5G承载方案,目前已成为5G承载网络的主流解决方案之一,受到全球主流运营商、设备商的认可。城域承载网中的政企专线、家庭宽带等业务为网络主要的接入场景,这类业务对带宽的需求不高,但是对带宽的应用呈现动态变化,实现网络中的链路实时无损动态带宽调整,可以增加网络使用的弹性,减轻网络运维的负担,提升垂直市场客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M-OTN体系中关键技术之一的OSU,主要承载10Mbit/s~10Gbit/s级粒度业务,解决了原有OTN技术体系中承载低速小颗粒业务效率偏低的问题,使用OSU承载低速小颗粒业务信号,再将OSU映射进ODUk/ODUflex可以降低业务的传输时延,增加承载业务的端口数量。
基于M-OTN系统组建的承载网络中,基于OSU承载低速率业务时如何实现链路业务带宽动态无损伤调整,即当前链路带宽增大或者减小时,不需要中断链路中正在运行的业务,不影响其他链路的业务,且不需要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介入操作是本专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原有的基于G.HAO协议开发的链路带宽无损伤动态调整方案,由于其操作复杂,且需要整条链路工作在同一个网络管理平台之中,使用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处于不同网络管理平台的链路无法实现链路带宽的动态调整;而且由于G.HAO协议没有定义链路带宽动态调整时的异常处理机制,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网络节点出现未知错误时无法自动恢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恢复正常,增加了运营维护的成本;基于以上原因,此方案没有被运营商大规模展开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案,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的网络数据链路带宽调整机制,实现业务带宽的动态无损调整,由此解决原有G.HAO协议对跨接在不同网络管理平台下的数据链路带宽调整难于实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链路中包括源节点、中间节点以及宿节点,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分别设有独立的监控任务,所述监控任务包括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和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则所述方法包括:
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
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逐个节点向上游传递对应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以便判断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
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逐个节点向上游反馈对应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并逐级完成链路中各节点管道带宽的调整以及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
优选地,所述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具体包括:
管控平台下发带宽调整信息后,源节点将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向下游的中间节点传递,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
中间节点从源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如果满足则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宿节点传递带宽调整信息,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计时器,以便监控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
优选地,基于源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判断中间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进而向管控平台报告是否可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优选地,基于中间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继续将该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发送给源节点,由源节点判断宿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进而向管控平台报告是否可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向源节点报告,进而由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优选地,所述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逐个节点向上游传递对应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以便判断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具体包括:
宿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后,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源节点;
源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出下游各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判断下游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并将判断结果向管控平台报告。
优选地,所述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具体包括:
如果源节点下游各节点均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则管控平台下发带宽调整指令,源节点将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向下游的中间节点传递,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中间节点从源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下游的宿节点发送带宽调整指令,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优选地,基于源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
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优选地,所述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逐个节点向上游反馈对应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并逐级完成链路中各节点管道带宽的调整以及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具体包括:
宿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源节点;
源节点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管控平台;
管控平台收到源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下发指令将客户信号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从而完成带宽调整。
优选地,所述带宽调整信息包括带宽调整的目标带宽值、带宽调整的原始带宽值以及带宽调整方向信息。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数据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后,用于完成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调整方案中,通过定义OSU帧开销中的字段在节点间逐级传递链路带宽调整信息以及链路带宽调整反馈信息,并在各节点建立轮询任务监控需要接收的信息并进行超时控制,以判断下游节点是否可进行带宽调整,最终逐个节点进行带宽调整。上述方案能够实现M-OTN系统中整条数据链路带宽动态调整,使链路带宽调整操作更加简洁,网络运维更加容易,无需中断链路数据传输处理进程,不影响其他数据链路状态,也不需要统一的网络管控平台控制操作,符合运营商网络实际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OTN系统的网络链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SU帧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节点与中间节点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节点与宿节点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源节点与中间节点传递带宽调整指令与带宽调整的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间节点与宿节点传递带宽调整指令与带宽调整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宽动态调整时采用FIFO缓存STM数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宽动态调整时OSU帧数据映射到ODUflex净荷区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M-OTN系统的网络链路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管控平台的M-OTN系统网络链路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装置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针对网络对链路带宽动态无损调整的需求以及原有基于G.HAO协议实现带宽调整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主要应用在基于M-OTN承载方式的城域网络中低速业务模型(10Gbit/s及以下速率),如STM-1、STM-4和以太网业务,使用OSU封装格式,用ODUflex承载传输,以便实现带宽动态调整。
参考图1,对于M-OTN系统,链路中的网络节点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包括源节点、中间节点以及宿节点,且中间节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中以一个中间节点为例。其中,源节点和各中间节点分别设有独立的轮询监控任务,包括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和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所述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用于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发送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所述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用于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发送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需要设置一个源节点的管控平台即可。
其中,轮询监控任务是CPU用于实时采集特定信息而运行的操作,该操作包含建立、运行和结束,占用CPU独立的进程或者与其他任务共享进程。轮询监控任务由用户设置,用户可以设置任务运行的时间。本方案使用的轮询监控任务可以是盘控器运行,也可以在芯片内部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宽调整方法主要包括四个进程:第1个进程为传递带宽调整信息的进程,从源节点到宿节点逐个节点传递,所述带宽调整信息包括带宽调整的目标带宽值BW_DES_VAL、带宽调整的原始带宽值BW_INI_VAL以及带宽调整方向信息BW_DIR(即带宽增加或减小);第2个进程为传递带宽调整确认信息的进程,从宿节点到源节点逐个节点传递;第3个进程为传递带宽调整指令的进程,从源节点到宿节点逐个节点传递;第4个进程为带宽调整并传递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的进程,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从宿节点到源节点逐个节点传递,带宽调整顺序则视情况而不同:当进行链路带宽增加调整时,带宽调整顺序为下游到上游,即先从宿节点到源节点逐个节点进行管道带宽调整,再进行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当进行链路带宽减小调整时,带宽调整顺序为上游到下游,即先进行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再从源节点到宿节点逐个节点进行管道带宽调整。
如图2所示,以进行链路带宽增加调整为例,与上述四个进程对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其中,OSU帧结构可以分为OSU帧开销和OSU帧净荷区,如图3所示,此处通过定义OSU帧开销中的字段在各节点间传递消息。
该步骤对应第1个进程,从源节点到宿节点逐个节点传递带宽调整信息,结合图4-图6,具体过程如下:
1)源节点受业务需求影响需要增加链路带宽时,管控平台下发相应的带宽调整信息给源节点(如图4和图5中①),源节点将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向下游的中间节点传递(如图4和图5中②),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即图4和图5中的监控任务1(如图4和图5中③),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基于源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图4中④),则源节点可判断中间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进而向管控平台报告是否可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如图4中⑤);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即直至监控任务1结束时都未收到消息(如图5中④),表示链路出现错误,此次带宽调整不能进行,则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如图5中⑤)。
2)中间节点从源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如果满足则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宿节点传递带宽调整信息(如图6中①),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即图6中监控任务2(如图6中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果不满足则中间节点向上游的源节点发送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图4中④),以便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如图4中⑤),且此时中间节点不会再向下游的宿节点传递带宽调整信息。
基于中间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图6中③),则继续将该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发送给源节点,由源节点判断宿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进而向管控平台报告是否可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如果中间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表示链路出现错误,此次带宽调整不能进行,则向源节点报告,进而由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步骤20,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逐个节点向上游传递对应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以便判断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
该步骤对应第2个进程,从宿节点到源节点逐个节点传递带宽调整确认信息,结合图4和图6,具体过程如下:
1)宿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如图6中③)。
2)中间节点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后,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源节点(如图4中④)。
3)源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出下游各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判断下游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并将判断结果向管控平台报告(如图4中⑤)。例如,如果源节点经过分析确认源节点下游各节点均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则向管控平台报告“各节点均具备带宽调整条件”,以便管控平台下发带宽调整启动指令。
步骤30,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该步骤对应第3个进程,从源节点到宿节点逐个节点传递带宽调整指令,结合图7和图8,具体过程如下:
1)如果源节点下游各节点均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则管控平台会下发带宽调整启动指令给源节点(如图7中①),源节点收到指令后将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向下游的中间节点传递(如图7中②),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即图7中的监控任务3(如图7中③),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基于源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内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如图7中④),则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没有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表示链路出现错误,此次带宽调整不能进行,则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如图7中⑤)。
2)中间节点从源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下游的宿节点发送带宽调整指令(如图8中①),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即图8中的监控任务4(如图8中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基于中间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如图8中③),则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表示链路出现错误,此次带宽调整不能进行,则向源节点报告(如图8中④),以便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步骤40,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逐个节点向上游反馈对应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并逐级完成链路中各节点管道带宽的调整以及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
该步骤对应第4个进程,从宿节点到源节点逐个节点传递带宽调整反馈信息,当进行链路带宽增加调整时,带宽调整操作顺序为从下游到上游,结合图7和图8,具体过程如下:
1)宿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如图8中③)。
2)中间节点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源节点(如图7中④)。如果中间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即监控任务4)结束调整指令反馈仍未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中间节点的管道带宽不做调整,同时向上游的源节点发送带宽调整失败信息,表示此次带宽调整失败,以便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3)源节点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即将ODUflex的带宽进行调整,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管控平台(如图7中⑤)。如果源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即监控任务3)结束仍未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源节点的管道带宽不做调整,同时向管控平台发送带宽调整失败信息,表示此次带宽调整失败,本次带宽调整无法完成。
4)管控平台收到源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下发指令将客户信号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从而完成带宽调整。如果管控平台收到源节点发来的带宽失败信息,则不做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本次带宽调整无法完成。
上述过程是以进行链路带宽增加调整为例进行说明,当进行链路带宽减小调整时,带宽调整反馈信息的传递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带宽调整操作顺序为从上游到下游,即在管控平台收到带宽调整确认消息BW_ADJ_ACK后,先调整客户信号带宽,再按照源节点->中间节点->宿节点的顺序调整各节点的管道带宽,具体过程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在进行链路带宽动态调整时,对应的信号映射操作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过程分为2级:
1)STM业务信号(如STM-1、STM-4等)映射进OSU,即将STM的帧数据按照先后顺序放置在OSU净荷区的过程。该过程采用BMP(即比特同步映射规程)映射方式,电路实现时通常采用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即先进先出)缓存STM的数据,FIFO的读使能信号是根据STM的速率刻画得到,这样保证FIFO的读写速率严格一致,不会出现FIFO空或者满的情况,如图11所示。在业务信号带宽动态调整时,考虑业务信号速率较低,并在FIFO缓存中预留了存储空间,所以不会出现链路中断的情况。
2)OSU映射到ODUflex,即将OSU帧数据按照先后顺序放置在ODUflex帧净荷区的过程。该过程采用GMP(即通用映射过程)映射方式,把ODUflex的净荷区域划分成大小相同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可以放置OSU数据,也可以放置固定的填充数据(如全0数据),每个数据块放置OSU数据还是填充数据由特定的算法计算得出,如图12所示。
在带宽动态增加时,先增加了管道带宽,即增加了ODUflex中的数据块数量;当STM业务信号没有增大带宽时,ODUflex中分配给该链路的数据块速率相比当前的OSU速率要大,此时少量的数据块会用来装载OSU数据,多数的数据块被放置固定填充数据;当STM业务信号增大带宽后,OSU速率也随之增大,此时ODUflex中分配给该链路的数据块速率相比当前的OSU速率大体一致,多数的数据块会用于装载OSU数据,少量的数据块被放置固定填充数据,整个过程不会出现链路中断的情况。
在带宽动态减小时,如将STM-4调整为STM-1,先调整了业务信号带宽,OSU帧的速率也相应减小;当管道带宽没有调整时,ODUflex中分配给该链路的数据块速率相比当前的OSU速率要大,此时少量的数据块会用来装载OSU数据,多数的数据块被放置固定填充数据;当管道带宽也完成调整时,ODUflex中分配给该链路的数据块速率相比当前的OSU速率大体一致,此时多数的数据块会用于装载OSU数据,少量的数据块被放置固定填充数据,整个过程不会出现链路中断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宽调整方法主要有以下优势:
定义OSU帧开销中的字段在各节点之间传递信息,整个链路只有源节点需要与管控平台交互,无需统一网管参与操作即可实现整条链路的带宽无损动态调整,解决域间带宽调整难题;
在各节点设置监控任务,监控任务结束还没有收到期望的信息时可上报告警信息,从而保护链路错误导致的带宽调整误操作,保证链路可以正常运行;
采用OSU帧开销管道逐站传递带宽调整信息后,先计算各节点可用带宽资源,再进行带宽调整,避免调整带宽溢出问题;链路带宽增加调整按照从下游到上游的顺序,先从宿节点到源节点逐个节点调整各节点的管道带宽,最后再调整客户信号带宽,保证客户信号不中断;链路带宽减小调整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先调整客户信号带宽,再从源节点到宿节点逐个节点调整各节点的管道带宽,保证客户信号不中断。
源节点的管控平台可监控整个链路回送的反馈信息,如果本次链路带宽调整失败,可通过回送的信息及时收集链路调整失败原因;当某个节点不具备带宽调整条件时,可保持带宽不变,及时上报管控平台同时向上游节点发送消息,此时不做调整可保持链路连接状态。
上述方案能够实现M-OTN系统中整条数据链路带宽动态调整,使链路带宽调整操作更加简洁,网络运维更加容易,无需中断链路数据传输处理进程,不影响其他数据链路状态,也不需要统一的网络管控平台控制操作,符合运营商网络动态无损调整带宽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以使用STM-1->OSU->ODUflex业务映射路径、动态增加带宽调整操作为例,调整后业务模型为STM-4->OSU->ODUflex,以4个网络节点(源节点、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和宿节点)的模型进行描述,提供了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1,整个调整过程同样包含4个进程,第1个进程1-1~1-4为传递带宽调整信息的进程,从源节点到宿节点逐个节点传递;第2个进程1-5~1-8为传递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此处也可称为带宽资源反馈信息)的进程,从宿节点到源节点逐个节点传递;第3个进程2-1~2-4为传递带宽调整指令的进程,从源节点到宿节点逐个节点传递;第4个进程2-5~2-8为带宽调整并传递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的进程,从宿节点到源节点逐个节点完成。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1,源节点受业务需求影响需要增加链路带宽,则源节点的管控平台下发相应的带宽调整信息给源节点。其中,所述带宽调整信息包括带宽调整的目标带宽值BW_DES_VAL、带宽调整的原始带宽值BW_INI_VAL以及带宽调整方向信息BW_DIR(即带宽增加)。
步骤1-2,源节点将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向下游的中间节点1传递,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中间节点1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
步骤1-3,中间节点1从源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如果满足则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中间节点2传递带宽调整信息,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监控任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1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中间节点2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果不满足则直接向上游发送带宽调整确认信息,以便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且此时中间节点1不会再向下游的中间节点2传递带宽调整信息。
步骤1-4,中间节点2从中间节点1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如果满足则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宿节点传递带宽调整信息,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2在该任务运行期间能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果不满足则直接向上游发送带宽调整确认信息,以便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且此时中间节点2不会再向下游的宿节点传递带宽调整信息。
步骤1-5,宿节点从中间节点2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2。
步骤1-6,中间节点2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后,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1。
步骤1-7,中间节点1收到中间节点2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后,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源节点。
步骤1-8,源节点从中间节点1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出下游各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判断下游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并将判断结果向管控平台报告。如果源节点经过分析确认下游各节点均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则向管控平台报告“各节点均可完成带宽增加调整”。
步骤2-1,管控平台收到“各节点均可完成带宽增加调整”的报告后,下发带宽调整指令给源节点。
步骤2-2,源节点收到指令后向OSU帧开销中添加带宽调整指令向下游的中间节点1传递,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能否接收到中间节点1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步骤2-3,中间节点1从源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下游的中间节点2发送带宽调整指令,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1在该任务运行期间能否接收到中间节点2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步骤2-4,中间节点2从中间节点1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下游的宿节点发送带宽调整指令,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2在该任务运行期间能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步骤2-5,宿节点从中间节点2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2。
步骤2-6,中间节点2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1。如果中间节点2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结束仍未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中间节点2的管道带宽不做调整,同时向上游的中间节点1发送带宽调整失败信息。
步骤2-7,中间节点1收到中间节点2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源节点。如果中间节点1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结束仍未收到中间节点2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中间节点1的管道带宽不做调整,同时向上游的源节点发送带宽调整失败信息。
步骤2-8,源节点收到中间节点1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即将ODUflex的带宽进行调整,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管控平台。如果源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结束仍未收到中间节点1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源节点的管道带宽不做调整,同时向管控平台发送带宽调整失败信息。
步骤2-9,管控平台收到源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下发指令将客户信号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即将STM-1调整至STM-4),从而完成带宽调整。如果管控平台收到源节点发来的带宽失败信息BW_ADJ_FAIL,则不做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
与基于G.HAO协议实现的动态带宽调整相比,本方案在芯片内部实现使用资源更少,基于G.HAO协议实现的带宽调整需要每个节点都要与管控平台交互信息,操作繁琐;本方案整个链路除源节点需要与管控平台有信息交互,其余节点不需要与管控平台交互信息,能够实现整条链路的无损带宽调整,即使在跨管控平台的链路也可以实现链路动态的带宽调整。
同样以4个网络节点的模型进行描述,如图12所示,假设在该跨管控平台的链路中,源节点和中间节点1属于管控平台1管理,中间节点2和宿节点属于管控平台2管理。当需要进行链路带宽调整时,如果采用传统的G.HAO协议,需要每个节点都与对应的管控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即各节点的带宽调整信息以及相关指令都必须由对应的管控平台下发;而且各节点只能由对应的管控平台进行指令下发,例如管控平台1是无法直接向中间节点2下发指令进行带宽调整的;如果要对整个链路进行带宽调整,必须所有的节点都由同一个管控平台进行管理,即每个节点都由同一个管控平台进行指令下发,这样就使得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无需由统一的管控平台进行管理,也无需每个节点都与管控平台进行信息交互,仅需要源节点与对应的管控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即可,该管控平台向源节点下发指令,源节点通过OSU帧开销实现信息的传递以及信息的反馈,使链路带宽调整操作更加简洁,网络运维更加容易,能够解决跨接在不同网络管理平台下的数据链路带宽调整难于实现的问题,符合运营商的需求。
实施例3
上述实施例2是以链路带宽动态无损增加的处理过程为例,针对带宽动态减小的情况,其处理过程与带宽增加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链路传递的带宽调整信息有些许区别。以3个网络节点(即源节点、中间节点和宿节点)的模型进行描述,带宽减小调整时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1,源节点受业务需求影响需要减小链路带宽,则源节点的管控平台下发相应的带宽调整信息给源节点。其中,所述带宽调整信息包括带宽调整的目标带宽值BW_DES_VAL、带宽调整的原始带宽值BW_INI_VAL以及带宽调整方向信息BW_DIR(即带宽减小)。
步骤3-2,源节点收到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出OSU帧开销中需要预留的带宽数量,并将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向下游的中间节点传递;同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能否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向管控平台发送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完毕后还没有收到中间节点反馈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向管控平台发送本次带宽调整失败信息。
步骤3-3,中间节点通过OSU帧开销收到源节点发送来的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出OSU帧开销中需要预留的带宽数量,然后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宿节点传递带宽调整信息;同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能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向上游的源节点发送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完毕后还没有收到宿节点反馈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向源节点发送本次带宽调整失败信息。
步骤3-4,宿节点通过OSU帧开销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出OSU帧开销中需要预留的带宽数量,并通过OSU帧开销向上游的中间节点发送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即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
步骤3-5,源节点通过OSU帧开销收到下游各节点发送过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后,即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出下游各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后,向管控平台报告“各节点均可完成带宽减小调整”。
步骤3-6,管控平台收到“各节点均可完成带宽减小调整”的报告后,随机做出业务信号的速率调整,并下发带宽调整指令给源节点。
步骤3-7,源节点收到带宽调整指令后,切换到预留带宽上传输业务信号,并通过OSU帧开销向下游的中间节点发送带宽调整指令;同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能否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向管控平台发送本次带宽调整成功信息;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完毕后还没有收到中间节点反馈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表示本次带宽调整失败,则向管控平台发送带宽调整失败信息。
步骤3-8,中间节点通过OSU帧开销收到源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后,同样切换到预留带宽上传输业务信号,然后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下游的宿节点发送带宽调整指令;同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能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表示下游宿节点完成带宽调整,则向上游源节点发送带宽调整成功信息;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完毕后还没有收到宿节点反馈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表示本次带宽调整失败,则向上游源节点发送带宽调整失败信息。
步骤3-9,宿节点通过OSU帧开销收到中间节点发送来的带宽调整指令后,切换到预留带宽上传输业务信号,并通过OSU帧开销向上游的中间节点发送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上述过程中各个节点计算预留带宽数量时不影响正在传输的数据业务,即只在逻辑数量上做出带宽预留,与原有正在使用的带宽在逻辑数量上存在重叠或者互补的形态。
与基于G.HAO协议实现的动态带宽调整相比,本方案在芯片内部实现使用资源更少,基于G.HAO协议实现的带宽调整需要每个节点都要与管控平台交互信息,操作繁琐;本方案整个链路除源节点需要与管控平台有信息交互,其余节点不需要与管控平台交互信息,能够实现整条链路的无损带宽调整,即使在跨管控平台的链路也可以实现链路动态的带宽调整。
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无需由统一的管控平台进行管理,也无需每个节点都与管控平台进行信息交互,仅需要源节点与对应的管控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即可,该管控平台向源节点下发指令,源节点通过OSU帧开销实现信息的传递以及信息的反馈,使链路带宽调整操作更加简洁,网络运维更加容易,能够解决跨接在不同网络管理平台下的数据链路带宽调整难于实现的问题,符合运营商的需求。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提供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装置,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架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以及存储器22。其中,图13中以一个处理器21为例。
所述处理器21和所述存储器2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3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存储器22作为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实施例1中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所述处理器21通过运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装置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实施例1-实施例3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
所述存储器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22可选包括相对于所述处理器2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所述处理器2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程序指令/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21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1中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所示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链路中包括源节点、中间节点以及宿节点,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分别设有独立的监控任务,所述监控任务包括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和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则所述方法包括:
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
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逐个节点向上游传递对应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以便判断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
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当链路带宽增加时,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逐个节点向上游反馈对应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并逐级完成链路中各节点管道带宽的调整以及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当链路带宽减少时,由客户信号带宽开始逐个节点向下游节点传递对应的带宽调整指令,并逐级完成链路中各节点管道带宽的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具体包括:
管控平台下发带宽调整信息后,源节点将带宽调整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向下游的中间节点传递,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
中间节点从源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如果满足则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宿节点传递带宽调整信息,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计时器,以便监控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源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判断中间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进而向管控平台报告是否可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中间节点的调整信息反馈监控任务,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继续将该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发送给源节点,由源节点判断宿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进而向管控平台报告是否可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如果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则向源节点报告,进而由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逐个节点向上游传递对应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以便判断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具体包括:
宿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信息后,计算本节点剩余带宽资源是否满足本次链路带宽调整需求,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后,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源节点;
源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出下游各节点的带宽调整确认信息,判断下游各节点是否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并将判断结果向管控平台报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将管控平台下发的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并逐个节点向下游传递,同时在源节点和中间节点启动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本节点在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下游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具体包括:
如果源节点下游各节点均具备带宽调整条件,则管控平台下发带宽调整指令,源节点将带宽调整指令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向下游的中间节点传递,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中间节点从源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继续通过OSU帧开销向下游的宿节点发送带宽调整指令,并启动本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以便监控中间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是否接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源节点的调整指令反馈监控任务,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
如果源节点在该任务运行期间未接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则源节点向管控平台报告不能进行本次带宽调整操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节点从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逐个节点向上游反馈对应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并逐级完成链路中各节点管道带宽的调整以及客户信号带宽的调整,具体包括:
宿节点从中间节点发来的OSU帧开销中提取带宽调整指令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收到宿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上游的源节点;
源节点收到中间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将本节点的管道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并继续将本节点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添加到OSU帧开销中发送给管控平台;
管控平台收到源节点发来的带宽调整指令确认信息后,下发指令将客户信号带宽调整至目标带宽,从而完成带宽调整。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调整信息包括带宽调整的目标带宽值、带宽调整的原始带宽值以及带宽调整方向信息。
10.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通过数据总线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后,用于完成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
CN202110004997.8A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12752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4997.8A CN112752173B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4997.8A CN112752173B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173A CN112752173A (zh) 2021-05-04
CN112752173B true CN112752173B (zh) 2022-07-08

Family

ID=7564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4997.8A Active CN112752173B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2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2319A (zh) * 2020-10-12 2022-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12782A (zh) * 2021-05-28 2022-1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7378214A (zh) * 2021-06-18 2024-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63739B (zh) * 2021-12-20 2022-09-09 北京华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业务单元的业务应用方法及装置
CN114285752A (zh) * 2021-12-22 2022-04-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道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7061052A (zh) * 2022-05-05 2023-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354158A (zh) * 2022-06-27 2024-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通信信道实现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041785A (zh) * 2022-11-07 2024-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方法、系统、介质及产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102A (zh) * 2004-01-16 2005-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ES2383731T3 (es) * 2008-06-02 2012-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de búsqueda y de establecimiento de una ruta TCM y sistema de gestión para la búsqueda y el establecimiento de una ruta
CN102571546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ODUflex无损调整能力路由洪泛方法、装置及节点
EP2733880A1 (en) * 2011-08-16 2014-05-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variable rate signals
CN103891222A (zh) * 2011-10-20 2014-06-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对光传输网络中的现有业务流调整大小
CN104737501A (zh) * 2013-06-24 2015-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变光通道带宽增加方法和减少方法及装置
CN108632061A (zh) * 2017-03-20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9651B (zh) * 2009-09-17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送网中的动态无损调整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2102A (zh) * 2004-01-16 2005-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ES2383731T3 (es) * 2008-06-02 2012-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de búsqueda y de establecimiento de una ruta TCM y sistema de gestión para la búsqueda y el establecimiento de una ruta
CN102571546A (zh) * 2010-12-27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ODUflex无损调整能力路由洪泛方法、装置及节点
EP2733880A1 (en) * 2011-08-16 2014-05-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variable rate signals
CN103891222A (zh) * 2011-10-20 2014-06-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对光传输网络中的现有业务流调整大小
CN104737501A (zh) * 2013-06-24 2015-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变光通道带宽增加方法和减少方法及装置
CN108632061A (zh) * 2017-03-20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173A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2173B (zh)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JP5497242B2 (ja) ロスレス帯域幅調整の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923661B2 (en) Device element, node device,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tunnel bandwidth
WO2021128602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9705589B2 (en) Method of resizing a protected ODUflex connection in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JP2002223244A (ja) メトロリンクトランスポートへのインタフェースのためのファイバチャネルフロー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24574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存储介质、网关及汽车
US8401034B2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transport method
US8838782B2 (en) Network protocol processing system and network protocol processing method
CN114285752A (zh) 通道带宽调整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02984605A (zh) 一种光通道带宽的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
US714587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tance extension of fibre-channel over transport
US20030227874A1 (en) Intelligent flow control management to extend fibre channel link full performance range
CN109039892B (zh)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9067663B (zh) 一种针对应用程序内控制请求响应速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07707546B (zh) 一种报文复制方法及支持报文复制功能的新型网络适配器
CN116939897A (zh) 一种5g电力网关及数据传输方法
KR102416176B1 (ko) 슬레이브 디바이스 제어 방법
CN115412782A (zh) 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6487694A (zh) 一种数据流处理方法和装置
US20170063601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hat controls network device in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5942433B (zh) 基于5g网络云服务的加速方法和设备
WO2023066349A1 (zh) 光模块功率调整方法、光模块及存储介质
CN106790227B (zh) 一种在ip通信网络中采用服务+代理模式构建网络管控总线的方法
CN116633958A (zh) 物联网边缘计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