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2102A -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2102A
CN1642102A CN 200410001044 CN200410001044A CN1642102A CN 1642102 A CN1642102 A CN 1642102A CN 200410001044 CN200410001044 CN 200410001044 CN 200410001044 A CN200410001044 A CN 200410001044A CN 1642102 A CN1642102 A CN 1642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link capacity
message
responder
originat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010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4815C (zh
Inventor
蓝建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010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74815C/zh
Publication of CN1642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2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48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48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用于调整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包括步骤:发起端发出配置更改请求报文;响应端收到配置更改请求报文后回发响应报文;发起端收到响应报文后调整成员信道,并构造内容包括本端所处的状态号和需要调整的成员信道号的协议报文,通过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将前述协议报文发给响应端;响应端收到前述协议报文后调整成员信道,并构造内容包括本端所处的状态号的协议报文,通过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回发给发起端。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多种通信传输系统,其扩展方便,可以更充分复用传输带宽。

Description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合理调节通信系统带宽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通信系统由信源端和信宿端组成;其中,信息由信源端发出,由信宿端接收。
请参阅图1,通常的通信系统都是双向的,即通信的发起方10和响应方20分别具有一个用于向对方发送信息的信源端设备11、21,一个用于接收从对方发过来的信息的信宿端设备12、22;因此可以将整个通信系统视为两个方向相反,高度独立的信源端—信宿端组合。当然,通信系统的发起方和响应方的地位也可以变换。
通常,沿第一信源端11到第二信宿端22以及自第二信源端21到第一信宿端12两个方向配置的带宽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更改它们的带宽配置,很容易产生发起方10和响应方20的不同步更改,造成通信系统的信源端和信宿端的带宽不一致以至出现信息丢失。
现有技术基于SDH传输网提供了一种调节带宽配置的方法,即通过LCAS(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链路容量调整方式)技术在信源端和信宿端按照合理的顺序修改带宽配置,再辅以其他措施以保证不丢包或者少丢包。合理修改带宽的顺序原则是:减小带宽时先减小信源端的发送带宽,再减小信宿端的接收带宽;增加带宽时先增加信宿端的接收带宽,再增加信源端的发送带宽。
LCAS技术是应用在虚级联基础上以提高其性能的技术之一,所谓虚级联是将分布在不同的STM-N(同步传输模块)中的VC-n(虚拟容器)或同一个STM-N中的不连续的VC-n按级联的方法,形成一个虚拟的大结构VC-n-Xv,进行传输。虚级联中的每一个C-4(容器)都有独立的结构,含有用于通道性能监视、管理和控制的POH(通道开销),形成完整的VC-n结构。几个C-n虚级联在一起就相当于几个VC-n的间插,在级联的两端需要特殊的硬件支持。简单地说,虚级联就是将若干个小带宽的成员信道(MEMBER)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带宽增大了的信道。而LCAS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在虚级联的基础上无损地动态增加或减少捆绑在一起的信道数量,从而达到带宽统计复用和信道保护的目的。
LCAS技术解决了两个重要的问题:提供对业务无损的带宽统计复用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带宽资源;监视每个虚级联成员信道的状态并在FAILER时自动从虚级联中暂时剔除该成员信道以保护整个虚级联的有效传输而在FAILER被修复时自动恢复原来的虚级联状态。
首先,应用在SONET/SDH的虚级联传输中的LCAS技术可以根据通信网络的情况(即实际应用中需要被映射的业务的流量大小和所需带宽)来增加或者减少虚容器的数目从而减少总的映射容量而且完全不损伤业务,其原理是利用SDH帧结构中通道开销POH的保留开销字节来传递控制信息,动态地调整用来映射所需业务的虚容器数量从而适应不同的业务带宽需求,提高带宽利用率。其中,高阶虚级联时利用H4字节(位置指示字节),低阶虚级联时利用K4字节(通道自动保护倒换字节)。也就是说,LCAS中虚容器的容量调整是通过信源端与信宿端相互交换控制信息来实现,此类表明容量需求的控制信息的定义在G.707和G.783(SDH),G.709和G.798(SONET),通过这些协议的描述可以了解该技术的实现细节,此不赘述。
其次,LCAS技术进一步的应用是可以自动监视传输介质状态,在检测到网络上出现成员信道的FAILER时自动将该成员信道从级联中暂时剔除,减小虚容器的容量但是保证了传输的质量,在检测到这个FAILER被修复后又将该成员信道自动增加回去。
LCAS技术突出的优点是除了在成员信道出现FAILER时(这种现象往往是物理原因引起的)可能会导致极轻微的业务损伤外,其他的子功能项都是在完全不损伤业务的前提下实现的,可以无损地实现链路容量调整。
但是,现有的LCAS技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现有的LCAS技术是基于虚级联的链路容量调整方法,其应用必然受到限制。因为目前对若干信道进行捆绑以获得更大带宽的信道的技术(如ML-PPP协议)很多都不是基于虚级联的,因此导致无法使用现有的LCAS技术;
其二,现有的LCAS技术交互控制信息是通过SDH帧结构中的H4、K4开销字节来实现的,也就是说这一技术只能应用于基于SDH的传输系统,其他系统(例如数据通信领域的双绞线端口TRUNK)因为不使用SDH技术,就不能应用现有的LCAS技术;
其三,通信系统在通信时需要不间断地自动检测各个成员信道的可用性,由于现有的LCAS技术基于SDH传输网实现,而已有的SDH技术提供了便利而完善的硬件检测机制,所以现有的LCAS技术没有考虑这一点,都是通过硬件实现,虽然通过硬件可以可靠地实现功能,但也产生了不便扩展的缺点。
其四,现有的LCAS技术不便实现灵活的带宽配置策略,除非专门开发与LCAS技术的接口以对现有LCAS技术进行扩充,即使如此,也还需要硬件接口支持。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的LCAS技术应用范围较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传输系统。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便于自动检测各个成员信道的可用性。
为此,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用于调整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包括步骤:
发起端发出配置更改请求报文;
响应端收到配置更改请求报文后回发响应报文;
发起端收到响应报文后调整成员信道,并构造内容包括本端所处的状态号和需要调整的成员信道号的协议报文,通过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将前述协议报文发给响应端;
响应端收到前述协议报文后调整成员信道,构造内容包括本端所处的状态号的协议报文,并通过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回发给发起端。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还包括步骤:所述协议报文还包括本端成员信道号。
其中,所述构造协议报文的步骤具体包括:构造一个符合所述通信系统的通信协议的报文外壳,将协议内容填充到该报文外壳中。
其中,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互相发送嵌有本端的成员信道号的HELLO报文,用以检测所述通信系统的成员信道情况。
其中,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接收网络管理员或第三方软件下发的链路容量调整命令。
其中,所述发起端在发出配置更改请求报文时启动超时计时器,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的响应报文则退出处理流程,等待随机时间后发送HELLO报文。
其中,所述发起端发出配置更改请求报文时,锁定任务的处理。
其中,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调整成员信道时锁定任务的处理。
其中,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调整成员信道时暂存高优先级的配置更改请求,在完成成员信道调整后处理所述高优先级的配置更改请求。
其中,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调整成员信道时丢弃网络管理员下发的配置更改请求,并向网络管理员回发繁忙指示。
其中,所述协议报文在所有成员信道上广播。
其中,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或响应端在所有成员信道均出现故障时发出告警并关闭所有成员信道的业务转发,继续监听成员信道是否恢复。
其中,所述响应端在响应协议报文前增加成员信道的延时。
其中,还包括在发起端和响应端设置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和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的步骤。
其中,还包括信道保护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删除当前成员信道,从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寻找备用信道进行替换,同时修改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中的记录。
其中,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删除备用信道,添加当前成员信道,同时修改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中的记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发明克服了现有LCAS技术基于虚级联,应用受到限制的缺点,可以应用于多种传输系统中;其次,由于本发明采用带内传输协议报文,即通过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发送协议报文,从而使得很多不具备类似SDH系统的开销字节的通信系统在实现链路容量的调整可以摆脱“开销字节”的限制,进而使得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通信传输系统,可以轻易地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添加LCAS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的投资,虽然带内通信会占用一定的带宽,但是协议报文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对带宽的占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次,由于本发明的协议报文是在带内传输,还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检测:通信两端定时在所有成员信道发送协议报文,在每个成员信道中传送的协议报文都包含有标识本信道的本端的成员信道号,如果在一定的容忍时间内接收端都无法正常接收到某个成员信道的协议报文,则说明该成员信道出现了FAILER,需要进行处理。这种检测方式可以是很普通的HELLO报文检测方式。此外,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可以很容易地在上层添加流量管理方案,使传输带宽得到更充分的复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图;
图2是通信系统中发起端和响应端的数据库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采用的协议报文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减小带宽配置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中增加带宽配置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中网络检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中,通信系统的发起端和响应端通过相互发送协议报文有序可靠地实现无损的动态带宽调整。所述协议报文是带内传输,即与业务报文通过同样的传输路径传送,占用一定的通信带宽。所述发起端负责提出带宽配置更改请求,在响应端响应后更改带宽配置;所述响应端为发起端的对端,负责对发起端的请求做出回应和按请求更改带宽配置。
请参阅图2,是通信系统中发起端100和响应端200提供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为调整链路容量提供必须的信息,包括本端的原始配置数据库110和210、当前配置数据库120和220、通道对应情况数据库130和230、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140和240以及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150和250。
所述本端的原始配置数据库110和210分别记录发起端100和响应端200原始的配置信息,如TRUNK号、包含的成员信道号等。所述原始的配置信息必须在配置TRUNK时收集到数据库中,用于和当前配置数据库120和220中的记录作比较以确定调整方式。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运行时不修改数据库110和210中的内容。
所述当前配置数据库120和220分别记录发起端100和响应端200当前的配置。由于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运行后成员信道可能会从原始配置中删除,也可能会从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140和240中添加成员信道,所以需要在每次链接情况变更后动态更新数据库120和220,对当前的配置做记录。
所述通道对应情况数据库130和230记录成员信道号对应的端口的物理连接情况。由于所谓的成员信道号只能在本端设备上唯一地标识连接的一端,对端必须查找数据库130或230才能得知本端的哪个成员信道号对应的端口和对端的成员信道号对应的端口是物理上连接的。
所述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140和240与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150和250联合使用,是为了用于保护业务的目的特地预留的一些带宽资源。
所述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140和240可以被多个TRUNK共享,属于管理员配置的信息,协议不可修改。某个TRUNK本身配置的成员信道出现FAILER时可以从数据库140和240中寻找备用信道以顶替FAILER的信道,直到FAILER消失时将备用信道重新返还。
当某个TRUNK使用了备用成员信道,则将该备用成员信道号记录入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150和250中,其他TRUNK将不能使用此备用成员信道。同样的,若TRUNK释放了该备用信道,则从数据库150和250中删除使用记录。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采用的协议报文300的数据结构,所述协议报文300的内容包括本端的成员信道号310、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和需调整的成员信道号330。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中减小带宽的流程图。
首先,发起端100减小发送带宽,构造协议报文del-1以通知响应端200本端完成此项操作,其中,协议报文del-1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1,同时协议报文del-1还应记录需删除的成员信道号330。所述协议报文del-1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构造:构造一个无内容的,符合原有的基础通信协议,可以合法地在链路上传输的报文外壳;将协议内容填充到该外壳中。
随后,响应端200减小接收带宽,构造协议报文del-2以通知发起端100本端完成此项操作,其中,协议报文del-2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2。
发起端100在收到协议报文del-2后,构造协议报文del-3以通知响应端200,其中,协议报文del-3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3。
响起端200在收到协议报文del-3后结束处理流程,构造协议报文del-4以通知发起端100,其中,协议报文del-4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0。
最后,发起端100在收到协议报文del-4后结束处理流程,以后发送给响应端200的协议报文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0。
其中,协议报文采用洪泛法传递到对端,在每个成员信道上都会广播协议报文,因此对端会收到每一条协议报文的若干个拷贝,对端应进行报文比较,避免同一个操作请求被执行多次。使用洪泛法能有效防止协议报文丢失,但是如果所有的成员信道都同时出现故障,那么所有的协议报文肯定也无法传输,当然,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各种保护机制都会失去意义,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将进入特别处理流程,向网管发出告警并且将所有的成员信道都从配置中删除,也即是关闭所有成员信道的业务转发,但是继续监听协议报文。
在多路径传输系统中,有可能出现协议报文通过时延小的成员信道到达对端并引起状态迁移导致丢包。例如协议报文del-1从发起端100通过时延小的成员信道到达响应端200,响应端200根据协议报文的要求关闭成员信道以减小接收带宽,此时若被关闭的成员信道时延很大,还有业务报文正通过其向响应端200传送,则这些业务报文会丢失。所以如果通信系统对丢失报文的指标很敏感的话,就必须在响应端200响应del-1报文之前增加适当的延时。
另外,有可能会由于某个成员信道如的物理特性不稳定导致误判,为了防止这样的振荡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两次链路容量的调整之间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请参阅图5,是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中增加带宽的流程图。
首先,发起端100增大接收带宽,构造协议报文add-1以通知响应端200本端完成此项操作,其中,协议报文add-1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4。
随后,响应端200增大发送带宽,构造协议报文add-2以通知发起端100本端完成此项操作,其中,协议报文add-2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5。
发起端100在收到协议报文add-2后,构造协议报文add-3以通知响应端200,其中,协议报文add-3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6。
响起端200在收到协议报文add-3后结束处理流程,构造协议报文add-4以通知发起端100,其中,协议报文add-4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0。
最后,发起端100在收到协议报文add-4后结束处理流程,以后发送给响应端200的协议报文中本端所处的状态号320应标记为状态0。
本实施方式中,带宽配置的调整(包括减小和增加)都是单向进行的,也就是说只调整发送/接收带宽,而保留接收/发送带宽。
对于使用光纤等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需要进行单向删除,也就是说只删除发送/接收带宽,而保留接收/发送带宽。因为这类介质发送、接收信道在铺设时有可能是在不同的物理路径的,因此有可能出现用于发送/接收的光纤损坏而接收/发送的光纤还是好的。
对于使用双绞线等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系统,由于发送、接收信道是同路径铺设的,所以会检测到该成员信道的发送和接收都出现了故障,这时将自动进行两次单向删除操作,以实现双向删除。
这种单向调整对整个传输系统的带宽统计复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某些应用情况下需要上下行带宽不一致以节省投资,某一客户不需要的接收/发送带宽可以从TRUNK链路中剥离出来分配给其他的客户。
请参阅图6,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还包括网络检测的步骤,用于检测成员信道的可用情况。当然,如果通信系统提供了更便利的检测功能时可以不采用该步骤。
发起端100和响应端200之间通过HELLO报文来实现网络检测的功能,检测各个成员信道的状态,一旦发现FAILER的出现或者恢复,又或者是来自其他方面的要求更改配置的请求(如实际使用的带宽与配置的带宽出现差异时),就通过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发送和接收,进入调整带宽配置的流程。
首先,发起端100和响应端200通过HELLO报文或者其他方式持续检测网络。因为洪泛法会在每个成员信道都复制一份协议报文300并传送到对端,所以在传送时将传送该拷贝的成员信道号310嵌入协议报文300中,对端接收到含有这个成员信道号310的协议报文300就知道该成员信道的状态良好,可以正常转发业务报文,否则就是该成员信道出现FAILER。
一旦发起端100检测到网络需要更改配置,则实施步骤S1,向对端发出LCAS配置更改请求报文,等待对端响应报文,并启动超时计时器。
判断是否收到对端发来的协议报文。
如果收到,则进一步判断是否是响应报文;如果是响应报文,则停止检测网络状态,复位超时计时器,进入正式更改配置的流程;如果不是响应报文,则实施步骤S2,退出处理流程,等待随机长度时间后继续检测网络。
如果超过预定长度时间未收到对端的协议报文,则实施步骤2,退出处理流程,等待随机长度时间后继续检测网络。
与此相对,响应端200首先实施步骤S3,接收对端配置更改请求报文;随后实施步骤S4,回发响应报文;随后停止检测网络状态,复位超时计时器,进入正式更改配置的流程。
在网络检测流程中,更改配置的请求可能是因为检测到成员信道的FAILER。通常,当某个连接出现FAILER时,发起端100和响应端200几乎在同一时间内都能检测到,然后两端各自独立地向对端发起网络配置更改请求,容易导致同一个FAILER引起多次配置甚至发生请求报文的“碰撞”,从而延长处理时间,增加了通信系统的复杂度并降低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还包括锁定任务的步骤。即必须是处理完一次网络配置更改后才能再次发起网络配置更改请求,处理过程中锁定任务;一端发现FAILER,则向对端发起网络配置更改请求,与此同时锁定任务的处理,即使收到对端的请求也不予响应。而步骤S2所采用的随机回退机制也保证了在出现“碰撞”时能有效地重新组织下一次尝试。当然,这个随机时间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的随机值。
本发明还包括处理优先级更高的网络配置更改请求的步骤,当检测到需要更改配置并启动本发明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中的网络检测流程时,如果接收到优先级更高的网络配置更改请求(如网络管理员下发的修改带宽的命令),则应启动该步骤。所述步骤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一,可以在通信系统中设计一个邮箱,将高优先级的命令暂存,等本次流程结束后再处理;其二,丢弃指令,并且向管理员回发繁忙指示,等待管理员稍后再重新下发命令。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采用备用成员信道替换当前成员信道的步骤,用于实现信道保护的目的。当某个TRUNK本身配置的成员信道出现FAILER时可以从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140和240中寻找备用信道以顶替FAILER的信道,将该成员信道号记录入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150和250中,其他TRUNK将不能使用此备用成员信道;直到FAILER消失时将备用信道重新返还,并从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150和250中删除使用记录。使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不受影响。
由于在通信系统中,备用信道可以配置为一个独立的功能为所有成员信道提供保护,而不必为每个客户都提供专用的备用信道,因此不但提高了保护的质量,也节省了宝贵的带宽资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揭示本发明中备用信道使用的优点:
A、B两地之间的客户共享一根光纤,通过SDH时隙分割技术或其他技术如WDM实现客户之间的隔离,为了保证整个个通信系统的高可用性,需要进行业务备份。
现有技术中,必须为每个客户都配置备份信道,因此该光纤的利用率最多只有50%。
采用本发明后,由于当任一成员信道出现故障时,都可以从备份信道中获得一个暂时顶替的信道,直到故障恢复时才收回。因此对整个通信系统可以实现M∶N的备份(M指共享的客户的数量,N指备份信道的数量,一般M>N)。对每个客户而言均可享受到N重保护,对运营商而言只要M>N即可实现更高的带宽利用率。
本发明还可以很方便地嵌入各种带宽管理策略,在本发明方法中保留了一个接口,使得发起端和响应端可以接收从网管或其他软件下达的网络调整命令,根据这些命令可以无条件地调整链路容量。例如,网管检测到某个通信链路上实际承载的业务量小于/大于配给的带宽,这时可以通过接口发出命令,适当减小/增加带宽,以此实现实时的带宽管理。又例如,在一个小区中,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在白天享有稳定的高带宽,而晚上下班后这些带宽就不再需要了;同时在小区里还有网吧、家庭宽带等,他们却是白天不需要多大的带宽,晚上却需要大量的带宽。传统的接入服务提供商就必须为这两类用户提供只有50%利用率的带宽资源——两类用户都有50%的时间将带宽闲置。而使用本发明的话,则采用一个简单的定时软件通过该接口就可以进行定时控制,通过链路容量的无损切换,将有限的带宽在白天分配给机关企事业单位,而晚上切换给网吧和家庭宽带用户。这一应用几乎可以将带宽利用率翻倍。
这种灵活的带宽管理策略在现有的LCAS技术上是不便实现的,除非专门开发与LCAS技术的接口以对现有LCAS技术进行扩充,即使如此,也还需要专门的硬件接口支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用于调整通信系统的带宽配置,包括步骤:
发起端发出配置更改请求报文;
响应端收到配置更改请求报文后回发响应报文;
发起端收到响应报文后调整成员信道,并构造内容包括本端所处的状态号和需要调整的成员信道号的协议报文,通过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将前述协议报文发给响应端;
响应端收到前述协议报文后调整成员信道,并构造内容包括本端所处的状态号的协议报文,通过业务报文的传输路径回发给发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报文还包括本端成员信道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协议报文的步骤具体包括:构造一个符合所述通信系统的通信协议的报文外壳,将协议内容填充到该报文外壳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互相发送嵌有本端的成员信道号的HELLO报文,用以检测通信系统的成员信道情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接收网络管理员或第三方软件下发的链路容量调整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端在发出配置更改请求报文时启动超时计时器,如果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的响应报文则退出处理流程,等待随机时间后发送HELLO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端发出配置更改请求报文时,锁定任务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调整成员信道时锁定任务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调整成员信道时暂存高优先级的配置更改请求,在完成成员信道调整后处理所述高优先级的配置更改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在调整成员信道时丢弃网络管理员下发的配置更改请求,并向网络管理员回发繁忙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议报文在所有成员信道上广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或响应端在所有成员信道均出现故障时发出告警并关闭所有成员信道的业务转发,继续监听成员信道是否恢复。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端在响应协议报文前增加成员信道的延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发起端和响应端设置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和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道保护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删除当前成员信道,从备用成员信道数据库寻找备用信道进行替换,同时修改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中的记录。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所述发起端和响应端删除备用信道,添加当前成员信道,同时修改备用成员信道使用情况数据库中的记录。
CNB2004100010442A 2004-01-16 2004-01-16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81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010442A CN100474815C (zh) 2004-01-16 2004-01-16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010442A CN100474815C (zh) 2004-01-16 2004-01-16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2102A true CN1642102A (zh) 2005-07-20
CN100474815C CN100474815C (zh) 2009-04-01

Family

ID=3486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10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815C (zh) 2004-01-16 2004-01-16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4815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4998A1 (fr) * 2007-04-12 2008-10-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hode et dispositif d'ajustement dynamique de la largeur de bande d'un canal hdlc
CN103731373A (zh) * 2012-10-15 2014-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资源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74424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容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控制器、网络节点
CN111541959A (zh) * 2020-04-21 2020-08-1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带宽调整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2173A (zh) * 2021-01-04 2021-05-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4998A1 (fr) * 2007-04-12 2008-10-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hode et dispositif d'ajustement dynamique de la largeur de bande d'un canal hdlc
CN103731373A (zh) * 2012-10-15 2014-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带宽资源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74424A1 (zh) * 2018-03-12 2019-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容量调整方法及装置、系统、控制器、网络节点
CN111541959A (zh) * 2020-04-21 2020-08-1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带宽调整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41959B (zh) * 2020-04-21 2022-03-2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带宽调整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2173A (zh) * 2021-01-04 2021-05-0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CN112752173B (zh) * 2021-01-04 2022-07-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m-otn系统动态无损带宽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4815C (zh)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3768B2 (en) Data scheduling and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CN101057458A (zh) 嵌入在光传输系统中的用于光纤通道距离扩展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18309A (zh) 一种双机热备份方法及系统
KR102633193B1 (ko)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WO201821016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1079795A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CN111787349B (zh)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1060485A (zh) 拓扑改变报文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CN1742469A (zh) 用于在存储区域网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545275A (zh) 基于Netfilter架构的流媒体集群服务内容调度方法
CN101753584A (zh) VxWorks系统下提高智能变电站快速报文处理速度的方法
CN106059936A (zh) 云系统组播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642102A (zh) 调整链路容量的方法
CN101771718A (zh) 剪贴板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661984A (zh) 复用段环链路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的处理方法
CN1741505A (zh) 组播静态组备份的方法及组播报文转发的方法
CN101030844A (zh) 一种光纤通道业务复用器、数据传送系统及数据传送方法
WO2004045145A1 (fr)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tat de liaison de port ethernet
WO2009006858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d'émission et de réception d'informations
CN1829163A (zh) 层次式交换网络逻辑信道自愈方法
CN101345590B (zh) Sncp业务配置方法
CN106302426A (zh) 一种基于fpga的带重发机制的udp协议栈实现方法
CN1870527A (zh) 一种实现转发不间断的内存告警处理方法及路由器
CN1968187A (zh) 一种数据速率适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1931A (zh) 应用lcas协议实现业务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