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598A -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598A
CN112751598A CN201911053219.7A CN201911053219A CN112751598A CN 112751598 A CN112751598 A CN 112751598A CN 201911053219 A CN201911053219 A CN 201911053219A CN 112751598 A CN112751598 A CN 112751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oefficients
gain adjustment
codebook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32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598B (zh
Inventor
陈雷
熊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32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159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4105 priority patent/WO202108315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1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5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对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通过对端口分组,将能量差异较大的端口分到不同的端口组中。终端设备对该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采用不同的增益调整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并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对该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分别进行量化处理,以便网络设备根据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确定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避免对部分能量较小的端口的码本系数的丢失所造成的反馈精度下降。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MassiveMIMO)技术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预编码技术减小多终端设备之间的干扰以及同一终端设备的多个信号流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信号质量,实现空分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通过信道测量等方式确定与下行信道相适配的预编码矩阵,并希望通过反馈,使得网络设备获得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相同或相近的预编码矩阵。为了减小上报开销,终端设备通常对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压缩,通过反馈码本系数的方式来反馈预编码矩阵。该码本系数可以理解为各端口在预编码矩阵中的权值。
然而,为了保证压缩效率,信道的反馈精度可能会有一定的损失。反馈精度的损失可能会造成网络设备对预编码矩阵的确定不够精准,不能够与下行信道很好地适配。因此,系统的传输性能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以期提高反馈精度,进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处理方法。该方法例如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对该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对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之前,对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使得端口的能量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将一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放大,和/或,将另一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缩小,减小各端口之间的能量分布差异,以避免量化过程对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的丢失所造成的码本反馈精度下降。并且,通过对端口分组的方式来对不同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不同的增益调整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便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确定各端口与增益调整系数的对应关系,有利于网络设备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以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其中,该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得到的。
由于终端设备对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了增益调整故该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由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量化得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将量化后的码本系数通过第二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包括: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基于该第一信息,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预先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端口组配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或者可以进一步结合预定义的规则等,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以得到多个端口组。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上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自行对端口分组,例如可以根据协议预定义的端口组数和/或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等,以得到多个端口组。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将每个组包含的端口上报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后续确定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该多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根据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对该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增益调整系数。网络设备可以针对每个端口组配置一个增益调整系数,也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增益调整系数以便终端设备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使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若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增益调整系数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使用,则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向网络设备上报所使用的增益调整系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该多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包括:基于预存储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对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自行选择增益调整系数,对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此情况下,由于网络设备并不能预先获知增益调整系数,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所使用的的增益调整系数。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上报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
通过向网络设备上报所使用的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网络设备在确定预编码的过程中,便可以根据各端口组对应的增益调整系数,将由终端设备上报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可以理解,终端设备所上报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恢复成增益调整前的码本系数,或者说,恢复成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该方法例如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该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对预编码矩阵中与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后量化得到;根据该第二信息,确定该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在对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之前,对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使得端口的能量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将一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放大,和/或,将另一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缩小,减小各端口之间的能量分布差异,以避免量化过程对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的丢失所造成的码本反馈精度下降。并且,通过对端口分组的方式来对不同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不同的增益调整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便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确定各端口与增益调整系数的对应关系,有利于网络设备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预先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端口组配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或者可以进一步结合预定义的规则等,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以得到多个端口组。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对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自行对端口分组,例如可以根据协议预定义的端口组数和/或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等,以得到多个端口组。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将每个组包含的端口上报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后续确定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对该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增益调整系数。网络设备可以针对每个端口组配置一个增益调整系数,也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增益调整系数以便终端设备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使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二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对该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自行选择增益调整系数,对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此情况下,由于网络设备并不能预先获知增益调整系数,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所使用的的增益调整系数。
或者,若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增益调整系数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使用,则终端设备也可以进一步向网络设备上报所使用的增益调整系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该方法例如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对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分别进行量化处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在对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按照所对应的端口组来单独进行压缩和量化,将能量分布较为相近的端口归为一个组来进行压缩,这可以使得端口的能量分布差异较大的码本系数被分开来单独压缩。因此,可以避免压缩过程对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的丢失所造成的码本反馈精度下降。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相同各端口组间的关系,以及终端设备反馈的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确定预编码矩阵。如此一来,网络设备所恢复的预编码矩阵综合了各个端口的码本系数,对码本系数的丢失较少,这有利于网络设备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三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以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其中,该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包括对应于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对应于多个端口组中的第一端口组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对该预编码矩阵中第一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得到的;其中,第一端口组是该多个端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端口组。
应理解,该第一端口组是多个端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端口组,而并不应对该多个端口组的排序等构成限定。假设端口组数为G,G≥2且为整数。则该第一端口组例如可以是该G个端口组中第0个至第G-1个中的任意一个。
由于终端设备对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分别进行了量化,故该第三信息所指示的量化后的码本信息也是与每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终端设备可以将每个端口组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通过第三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三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三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包括: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基于该第一信息,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预先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端口组配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或者可以进一步结合预定义的规则等,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以得到多个端口组。
接收第三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上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自行对端口分组,例如可以根据协议预定义的端口组数和/或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等,以得到多个端口组。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将每个组包含的端口上报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后续确定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三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上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指示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之间的权值关系。
由于终端设备在对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时,是对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单独进行压缩和量化的。而该多个端口组之间存在一定的能量差异。终端设备可以将端口组之间的能量差异通过增益调整系数来表征,并上报给网络设备。因此,网络设备在恢复预编码矩阵时,可以根据该增益调整系数,对恢复出来的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进而确定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该增益调整系数所表示的端口组之间的能量差异,更具体地说,可以是指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之间的权值关系。增益调整系数仅为一种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该方法例如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以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该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包括对应于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对应于多个端口组中的第一端口组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对该预编码矩阵中第一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得到的;其中,第一端口组是该多个端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端口组。
应理解,该第一端口组是多个端口组中的任意一个端口组,而并不应对该多个端口组的排序等构成限定。假设端口组数为G,G≥2且为整数。则该第一端口组例如可以是该G个端口组中第0个至第G-1个中的任意一个。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在对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按照所对应的端口组来单独进行压缩和量化,将能量分布较为相近的端口归为一个组来进行压缩,这可以使得端口的能量分布差异较大的码本系数被分开来单独压缩。因此,可以避免压缩过程对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的丢失所造成的码本反馈精度下降。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相同各端口组间的关系,以及终端设备反馈的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确定预编码矩阵。如此一来,网络设备所恢复的预编码矩阵综合了各个端口的码本系数,对码本系数的丢失较少,这有利于网络设备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预先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端口组配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或者可以进一步结合预定义的规则等,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以得到多个端口组。
结合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对该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自行对端口分组,例如可以根据协议预定义的端口组数和/或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预定义的规则等,以得到多个端口组。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将每个组包含的端口上报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后续确定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四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指示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之间的权值关系。
由于终端设备在对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时,是对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单独进行压缩和量化的。而该多个端口组之间存在一定的能量差异。终端设备可以将端口组之间的能量差异通过增益调整系数来表示,并上报给网络设备。因此,网络设备在恢复预编码矩阵时,可以根据该增益调整系数,对恢复出来的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进而确定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该增益调整系数所表示的端口组之间的能量差异,更具体地说,可以是指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之间的权值关系。增益调整系数仅为一种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包括:字符串;或,端口组划分方式的指示;或,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首个端口号和末个端口号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可以对应一个端口,每个字符可用于指示所对应的端口所属的端口组。端口组划分方式具体可以指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端口号。端口组划分方式可以是从预先配置好的多个端口组划分方式中选择的,并可通过不同的标识或索引等来指示不同的端口组划分方式。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处理方法。该方法例如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对该码本系数进行第一量化处理,得到第一量化信息,该第一量化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其中,该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一个波束,或,该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一个波束和一个频域单元,以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对该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未通过第一量化信息量化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得到第二量化信息,该第二量化信息用于指示上述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对线性叠加系数进行二次量化处理,也就相当于把线性叠加系数根据能量大小进行了分组,将能量较大的线性叠加系数归为一个组来进行压缩,将能量较小的线性叠加系数归为另一个组来进行压缩,并将两次压缩的结果分别进行量化得到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通过第四信息将该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第四信息,以及两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能量大小关系,确定预编码矩阵。由于终端设备所反馈的线性叠加系数较多,可以避免对线性叠加系数的丢失造成的反馈精度下降,有利于网络设备更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五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包括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将两组线性叠加系数均上报给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在确定预编码矩阵时能够基于更多的线性叠加系数来确定,有利于网络设备更准确地确定出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五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上报一个或多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指示通过第一量化信息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和通过第二量化信息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能量关系。
由于终端设备在分别对两组能量差异较大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量化时,是对每组线性叠加系数单独进行压缩和量化的。而该两组线性叠加系数的能量差异较大,终端设备可以将该两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能量差异通过增益调整系数来表征,并上报给网络设备。此,网络设备在恢复预编码矩阵时,可以根据该增益调整系数,先对两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而确定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五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二量化信息所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
即,终端设备可以自行决定对未被第一量化信息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中的哪些线性叠加系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并可以将经第二量化处理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上报给网络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二量化信息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
即,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信令指示第二量化信息可用于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也就是对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作出限制。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该方法例如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在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接收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包括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该第一量化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其中,该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一个波束,或,该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对应于一个波束和一个频域单元,以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该第二量化信息用于指示该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未通过第一量化信息量化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根据该第四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对线性叠加系数进行二次量化处理,也就相当于把线性叠加系数根据能量大小进行了分组,将能量较大的线性叠加系数归为一个组来进行压缩,将能量较小的线性叠加系数归为另一个组来进行压缩,并将两次压缩的结果分别进行量化得到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通过第四信息将该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第四信息,以及两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能量大小关系,确定预编码矩阵。由于终端设备所反馈的线性叠加系数较多,可以避免对线性叠加系数的丢失造成的反馈精度下降,有利于网络设备更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结合第六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指示通过第一量化信息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和通过第二量化信息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能量关系。
由于终端设备在分别对两组能量差异较大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量化时,是对每组线性叠加系数单独进行压缩和量化的。而该两组线性叠加系数的能量差异较大,终端设备可以将该两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能量差异通过增益调整系数来表征,并上报给网络设备。此,网络设备在恢复预编码矩阵时,可以根据该增益调整系数,先对两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而确定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六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量化信息所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
即,终端设备可以自行决定对未被第一量化信息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中的哪些线性叠加系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并可以将经第二量化处理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上报给网络设备。
结合第六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用于指示通过第二量化信息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
即,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信令指示第二量化信息可用于指示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也就是对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作出限制。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及第五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第四方面及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及第五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及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当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时,该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地,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该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包括:输入电路、输出电路和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输入电路接收信号,并通过所述输出电路发射信号,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芯片,输入电路可以为输入管脚,输出电路可以为输出管脚,处理电路可以为晶体管、门电路、触发器和各种逻辑电路等。输入电路所接收的输入的信号可以是由例如但不限于接收器接收并输入的,输出电路所输出的信号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输出给发射器并由发射器发射的,且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可以是同一电路,该电路在不同的时刻分别用作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及各种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接收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应理解,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指示信息可以为从处理器输出指示信息的过程,接收能力信息可以为处理器接收输入能力信息的过程。具体地,处理器输出的数据可以输出给发射器,处理器接收的输入数据可以来自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统称为收发器。
上述第十二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该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至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空频矩阵进行DFT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或者下一代通信,比如6G。其中,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是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下一代通信6G系统中的基站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和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小区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例如,宏eNB或宏gNB等),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
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可以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MID)、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其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arrowband)NB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等传感器,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数据(部分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并发送电磁波,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5G系统中的网络设备101;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02至107。其中,该终端设备102至107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至107中的一个或多个均可以通过无线链路通信。每个网络设备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通信。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配置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因此,图1中的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至107构成一个通信系统。
可选地,终端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例如可以利用D2D技术等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如图中所示,终端设备105与106之间、终端设备105与107之间,可以利用D2D技术直接通信。终端设备106和终端设备107可以单独或同时与终端设备105通信。
终端设备105至107也可以分别与网络设备101通信。例如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101通信,如图中的终端设备105和106可以直接与网络设备101通信;也可以间接地与网络设备101通信,如图中的终端设备107经由终端设备106与网络设备101通信。
应理解,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以及各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例如更多或更少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各个通信设备,如图1中的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至107,可以配置多个天线。该多个天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发送信号的发射天线和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另外,各通信设备还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因此,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简单说明下行信号在发送之前在物理层的处理过程。应理解,下文所描述的对下行信号的处理过程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为方便说明,下文统称为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物理信道可对码字(code word)进行处理。其中,码字可以为经过编码(例如包括信道编码)的编码比特。码字经过加扰(scrambling),生成加扰比特。加扰比特经过调制映射(modulation mapping),得到调制符号。调制符号经过层映射(layermapping),被映射到多个层(layer),或者称传输层。经过层映射后的调制符号经过预编码(precoding),得到预编码后的信号。预编码后的信号经过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映射后,被映射到多个RE上。这些RE随后经过正交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后通过天线端口(antenna port)发射出去。
应理解,上文所描述的对下行信号的处理过程仅为示例性描述,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对下行信号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其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术语做简单介绍。
1、预编码技术:发送设备(如网络设备)可以在已知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借助与信道状态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经过预编码的待发送信号与信道相适配,从而使得接收设备(如终端设备)消除信道间影响的复杂度降低。因此,通过对待发送信号的预编码处理,接收信号质量(例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得以提升。因此,采用预编码技术,可以实现发送设备与多个接收设备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传输,也就是实现了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U-MIMO)。
应理解,有关预编码技术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发送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预编码。例如,在无法获知信道信息(例如但不限于信道矩阵)的情况下,采用预先设置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加权处理方式进行预编码等。为了简洁,其具体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2、天线端口(antenna port):简称端口。天线端口可以理解为被接收设备所识别的发射天线,或者在空间上可以区分的发射天线。每个天线端口可以与一个参考信号对应,因此,每个天线端口可以称为一个参考信号的端口,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端口、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端口等。
3、预编码矩阵(precoding matrix):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信道测量确定预编码矩阵。示例性地,终端可以通过信道估计等方式或者基于信道互易性确定信道矩阵。预编码矩阵例如可以通过对信道矩阵或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SVD)的方式获得,或者,也可以通过对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eigenvalue decopomsition,EVD)的方式获得。应理解,上文中列举的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称为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或者说,待上报的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指示该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以便于网络设备基于PMI恢复出该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基于该PMI恢复出的预编码矩阵可以与上述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相近似。
在下行信道测量中,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出的预编码矩阵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的近似度越高,其确定出的用于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也就越能够与下行信道相适配,因此也就能够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反馈确定与一个或多个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由此而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直接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也可以经过一些波束成形方法,例如包括迫零(zero forcing,ZF)、正则化迫零(regularized zero-forcing,RZF)、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squarederror,MMSE)、最大化信漏噪比(signal-to-leakage-and-noise,SLNR)等,以得到最终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在未作出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下文中所涉及的预编码矩阵均可以是指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
预编码矩阵例如可以是一个T×R维的矩阵。其中,T表示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数,R表示传输层数,T和R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对于双极化方向的发射天线来说,该预编码矩阵例如可以是一个2T×R维的矩阵。
该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一个列可以与一个传输层对应。每一列中的T个元素表示了T个天线端口的权值(或者说,权重)。将该T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做线性叠加(linearcombine),便可以在空间的某一方向上形成较强的区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将预编码矩阵中的元素称为码本系数。
该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一个行可以与一个天线端口对应。每一行中的R个元素表示了同一个天线端口在R个传输层上的不同权值。可以理解的是,当传输层数R为1时,该预编码矩阵为一长度为T的向量,也可以称为预编码向量。
4、频域单元:频域资源的单位,可表示不同的频域资源粒度。频域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子带(subband)、CQI子带的1/R、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子载波、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或预编码资源块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等。其中,R为正整数。R的取值例如可以为1或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R的取值可以由网络设备预先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MI可用于指示与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该频域单元也可以称为PMI子带。其中,R可以表示CQI子带的粒度与PMI子带的粒度的比值。当R为1时,即一个CQI子带的粒度与一个PMI子带的粒度相同;当R为2时,即一个CQI子带的粒度为一个PMI子带的粒度的两倍。
需要说明的是,与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是指基于该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和反馈而确定的预编码矩阵。与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用于对后续通过该频域单元传输的数据做预编码。下文中,与频域单元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也可以简称为该频域单元的预编码矩阵。
与频域单元对应的信道矩阵可以是指基于该频域单元上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和反馈而确定的信道矩阵。与频域单元对应的信道矩阵可用于确定后续通过该频域单元传输数据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下文中,与频域单元对应的信道矩阵也可以简称为该频域单元的信道矩阵。
下文中为方便理解和说明,将子带(例如上述PMI子带)作为频域单元的一例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因此文中涉及子带的描述均可以替换为频域单元。
5、空域压缩:可以是指第三代合作伙伴(3n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TS38.214的版本15(release 15,R15)(以下简称R15)中的类型II(type II)码本反馈方式。
在R15的type II码本反馈方式中,终端可以对每个子带(即,频域单元的一例)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量化,并可以通过PMI将量化值发送给网络设备,以便于网络设备根据PMI确定出与终端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相近的预编码矩阵。该量化的过程可以通过空域压缩来实现。所谓空域压缩,具体可以是指,终端将确定出的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投影到例如由DFT基底组成的空间中,由于在低频系统中,信道通常具有稀疏性,投影后可以得到若干个较强的空域向量。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可以通过上述若干个较强的空域向量的加权和来近似地表征。
为便于理解,下文示出了秩(rank)为1时通过R15的type II码本反馈方式反馈预编码矩阵的简单示例。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41
其中,W表示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两个极化方向上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W1可以通过宽带反馈,W2可以通过子带反馈。v0至v3为W1中包含的空域向量,该多个空域向量例如可通过该多个空域向量的组合的索引来指示。在上文中示出的预编码矩阵中,两个极化方向上的空域向量是相同的,均使用了空域向量v0至v3。a0至a7为W1中包含的宽带幅度系数,可通过宽带幅度系数的量化值来指示。c0至c7为W2中包含的子带系数,每个子带系数可以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如c0至c7可以分别包括子带幅度系数α0至α7以及子带相位系数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51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52
并可分别通过子带幅度系数α0至α7的量化值和子带相位系数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53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54
的量化值来指示。可以看到,该待反馈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视为多个空域向量的加权和。
可以看到,随着传输层数的增加,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也会增加。例如传输层数为4时,a0至a7以及c0至c7的反馈开销最多将达到一个传输层时的4倍。也就是说,如果终端设备基于每个传输层进行如上所述的宽带反馈和子带反馈,则随着传输层数的增加,所带来的反馈开销会成倍增加。而子带数量越多,反馈开销增加的幅度也越大。为了在不损失反馈精度的前提下减小反馈开销,TS38.214R16(以下简称R16)提出了双域压缩的码本反馈方式。
6、双域压缩:具体可以包括空域压缩和频域压缩这两个维度的压缩。例如,终端可以将其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分别投影至由多个空域基底组成的空间和由多个频域基底组成的空间,以得到若干个较强的空域向量和若干个较强的频域向量。
例如,将经双域压缩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空域向量构成的矩阵记为W1,W1中的每一个列向量为一个空域向量。若采用双极化方向的发射天线,每个极化方向例如可以选择L(L≥1且为整数)个空域向量。则,W1的维度可以是2T×2L。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极化方向可以采用相同的L个空域向量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55
其中,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56
例如可以是从上文所述的空域向量集合中选择的L个空域向量。此时,W1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57
其中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58
表示选择的L个空域向量中的第l个空域向量,l=1,1,…,L-1。
将经双域压缩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构成的矩阵记为W3,W3中的每一个列向量为一个频域向量。若选择M(M≥1且为整数)个频域向量,则,W3的维度可以是N3×M。N3表示子带数,N3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预编码矩阵可以由W1CW3 H得到。其中C为2L×M维的系数矩阵。该系数矩阵中的每个元素为一个线性叠加系数,与一个空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对应。
应理解,由W1CW3 H计算所得的矩阵实际上是同一个传输层上不同的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构成的矩阵。基于该矩阵可以进一步确定与各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方便区分和说明,将由W1CW3 H计算所得的矩阵称为空频矩阵。若采用双极化方向的发射天线,空频矩阵的维度可以是2T×N3。下文会对空频矩阵做详细说明,这里暂且不作详述。
应理解,上文中所示的空频矩阵H与W1、W3的关系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的构思,可以对上述关系进行数学变换,而得到其他用于表征空频矩阵H与W1、W3关系的计算式。例如,空频矩阵H也可以表示为H=W1CW3。此情况下,W3中的每一个行向量可以对应一个被选择的频域向量。
由于双域压缩在空域和频域都分别进行了压缩,终端在反馈时,可以将被选择的一个或多个空域向量和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反馈给网络设备,而不再需要基于每个子带(如子带)分别反馈子带的线性叠加系数(比如包括幅度和相位)。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反馈开销。此外,由于频域向量能够表示信道在频域的变化规律,通过一个或多个频域向量的线性叠加来近似地表征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因此,仍能够保持较高的反馈精度,使得网络设备基于终端设备的反馈恢复出来的预编码矩阵仍然能够较好地与信道适配。
7、空域向量(spatial domain vector):或者称波束(beam)向量、空域波束基向量或空域基向量等。空域向量中的各个元素可以表示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基于空域向量中各个元素所表示的各个天线端口的权重,将各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做线性叠加,可以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形成信号较强的区域。
可选地,空域向量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向量。DFT向量可以是指DFT矩阵中的向量。
可选地,空域向量是DFT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DFT共轭转置向量可以是指DFT矩阵的共轭转置矩阵中的列向量。
可选地,空域向量是过采样DFT向量。过采样DFT向量可以是指过采样DFT矩阵中的向量。
可选地,空域向量是过采样DFT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空域向量例如可以是NR协议TS 38.214版本15(release15,R15)中类型II(type II)码本中定义的二维(2dimensions,2D)-DFT向量vl,m。换句话说,空域向量可以是2D-DFT向量或过采样2D-DFT向量。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2D-DFT向量的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空域向量是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的向量之一。
8、频域向量(frequency domain vector):也称为频域基向量。频域向量可用于表示信道在频域的变化规律的向量。每个频域向量可以表示一种变化规律。由于信号在经过无线信道传输时,从发射天线可以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天线。多径时延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就是频域信道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频域向量来表示不同传输路径上时延导致的信道在频域上的变化规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频域向量可用于和上述空域向量构建多个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的组合,或者简称空频向量对,以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
可选地,频域向量是DFT向量。DFT向量可以是指DFT矩阵中的向量。
可选地,频域向量是DFT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
可选地,频域向量是过采样DFT向量。
可选地,频域向量是过采样DFT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
可选地,频域向量是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向量。
可选地,频域向量是DCT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
可选地,频域向量是过采样DCT向量。
可选地,频域向量是过采样DCT向量的共轭转置向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频域向量是双域压缩的反馈方式中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的向量之一。
9、空频矩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空频矩阵可以理解为是用于确定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或信道矩阵的一个中间量。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空频矩阵可以由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或信道矩阵确定。对于网络设备来说,空频矩阵可以是由多个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例如,空域向量与频域向量的共轭转置的乘积、或空域向量与频域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等,本申请包含但不限于此)的加权和得到,以用于恢复信道矩阵或预编码矩阵。
例如,空频矩阵可以记作H,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61
其中,w0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62
是与N3个子带对应的N3个列向量,每个列向量可以是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各列向量的长度均可以为Ns。该N3个列向量分别对应N3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即空频矩阵可以视为将N3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组合构成的联合矩阵。
如前所述,终端为了减小反馈,对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进行空域压缩和双域压缩,来对预编码矩阵进行压缩和量化。在低频系统中,由于端口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压缩效果较好。而在高频系统中,由于端口之间的相关性不好,压缩效果并不理想。如果采样类似的方案进行压缩和量化,反馈精度可能受到影响,造成较大的性能损失。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方法,以期提高反馈精度,进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作出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下文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几个参数做详细说明。
G:端口组数,G≥2且为整数。
T:一个极化方向上的天线端口数。因此,对于双极化天线来说,端口数为2T。T≥1且为整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空域向量的维度假设为2T×1。
N3:测量带宽中的子带数。N3≥1且为整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频域向量的维度假设为N3
R:终端设备基于信道测量而反馈的秩(rank)。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基于信道测量而反馈的秩可以等于传输层数。
第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和说明,引入了“较强”、“较弱”等术语。其中,“较强”例如可以是指能量较大、功率较大或幅度较大等,“较弱”例如可以是指能量较小、功率较小或幅度较小等。应理解,这些术语仅为便于理解而引入,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第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和说明,以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DFT)、DFT基底、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DCT基底为例说明了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过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可用于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基底和相应的方式并不限于上文所列举。例如,可以由辛格(sinc)函数生成的基底。又例如,基底或基底计算方式可以预先定义。例如,协议或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定义对应于不同端口数量的基底(即,不明确指定采用DCT、DFT等基底类型)。类似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相应的基底和基底计算方式进行量化和上报。
第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例如,当描述某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信息I时,可以包括该指示信息直接指示I或间接指示I,而并不代表该指示信息中一定携带有I。
将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同时,还可以识别各个信息的通用部分并统一指示,以降低单独指示同样的信息而带来的指示开销。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预编码矩阵是由预编码向量组成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各个预编码向量,在组成或者其他属性方面,可能存在相同的部分。
此外,具体的指示方式还可以是现有各种指示方式,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指示方式及其各种组合等。各种指示方式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上文所述可知,举例来说,当需要指示相同类型的多个信息时,可能会出现不同信息的指示方式不相同的情形。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所需的指示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选择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定。如此一来,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指示方式应理解为涵盖可以使得待指示方获知待指示信息的各种方法。
此外,待指示信息可能存在其他等价形式,例如行向量可以表现为列向量,一个矩阵可以通过该矩阵的转置矩阵来表示,一个矩阵也可以表现为向量或者数组的形式,该向量或者数组可以由该矩阵的各个行向量或者列向量相互连接而成,两个向量的克罗内克尔积也可以通过一个向量与另一个向量的转置向量的乘积等形式来表现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理解为涵盖各种形式。举例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或者全部特性,应理解为涵盖该特性的各种表现形式。
待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也可以分成多个子信息分开发送,而且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发送方法本申请不进行限定。其中,这些子信息的发送周期和/或发送时机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根据协议预先定义的,也可以是发射端设备通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来配置的。其中,该配置信息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包括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例如MAC-信息元素(control element,CE),和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中的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组合。
第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在涉及编号时,可以从0开始连续编号。例如,Z个传输层可以包括第0个传输层至第Z-1个传输层。以此类推,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当然,具体实现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1开始连续编号。例如,Z个传输层可以包括第1个传输层至第Z个传输层,等等。
应理解,上文所述均为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而进行的设置,而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第六,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信息等。
第七,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八,“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和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第九,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时”、“在……的情况下”、“若”以及“如果”等描述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设备(如,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设备(如,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在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的系统。例如,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并不仅限于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还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等。本申请对于该方法所应用的场景并不做限定。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仅为便于理解和说明,以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还应理解,下文示出的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图2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200可以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60。
在步骤210中,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
如前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估计下行信道,并基于估计所得的信道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一行可以对应于一个天线端口,每一列可以对应于一个传输层。该预编码矩阵的维度为端口数×传输层数。
这里的端口数具体可以是指发送端(如网络设备)的端口数。通常情况下,网络设备的发射天线为双极化方向的发射天线,因此端口数可以记为2T。传输层数可以记为R。则该预编码矩阵的维度为2T×R。可以理解的是,该预编码矩阵是与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假设该预编码矩阵记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191
其中,前T行对应于第一极化方向,前T行中的每一行是对应于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每个端口的权值;后T行对应于第二极化方向,后T行中的每一行可以是对应于第二极化方向上的每个端口的权值。换句话说,该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一行是对应于一个端口的码本系数。
在步骤220中,终端设备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G个端口组。
可以理解,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也就是上述与码本系数对应的端口。以上文列举的预编码矩阵为例,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为2T个。终端设备可以对该2T个端口分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或预定义的规则对2T个端口分组,得到G个端口组。
可选地,步骤220具体包括:
步骤2201,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G,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以及
步骤2202,该终端设备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G个端口组。
相应地,在步骤2201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信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对端口分组。换言之,该第一信息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端口组配置。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组数G,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端口组数G,将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2T个端口分为G个端口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仅指示端口组数G。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将该2T个端口分为G个端口组。具体地,终端设备对2T个端口分组的规则可以是协议预定义;或者,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基于预定义的规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端口如何分组,即,确定端口组的划分方式。
该规则例如可以是:根据码本系数与门限值(为便于区分和说明,例如记作第一门限值)的大小关系分组。其中,该第一门限值例如可以是R15的空域压缩码本或R16的双域压缩码本中的各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比如幅度、能量(或者说功率)等),或者也可以是typeII的端口选择(port selection)码本中的宽带幅度系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码本系数(或宽带幅度系数)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门限值的端口为一个组,小于该第一门限值的端口为一个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R15的空域压缩码本或R16的双域压缩码本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同一端口在各子带的码本系数的平均值或其他统计值,来确定各端口的码本系数与第一门限值的大小关系。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不作限定。
该规则例如也可以是,对每个极化方向的端口平均分组,如按照端口号的排序分组,或,按照码本系数的大小关系分组等。
比如,网络设备指示端口组数G为2。终端设备可以将码本系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端口归为一组,剩下的端口归为一组。该第一门限值例如可以是幅度、能量(或者说功率)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该第一门限值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的,如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或其他信令指示;该第一门限值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如协议预定义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又比如,终端设备可以对2T个端口平均分组。比如,网络设备指示端口组数G为4。协议可以预定义终端设备进行端口分组的规则。该规则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极化方向的端口平均分为两组,将第二极化方向的端口平均分为两组。对于每个极化方向的端口,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码本系数的大小关系来分组,比如将较大幅度或功率的前T/2个端口归为一组,将剩余T/2个端口归为一组。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将端口号按序排列,如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前T/2个端口归为一组,后T/2个端口归为一组。
当然,终端设备也可以将较大幅度或功率的前2T/3个端口归为一组,将剩余T/3个端口归为一组。本申请对于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不作限定。
再比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端口数T与第二门限值的关系,在端口数2T小于(或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的情况下,将第一个端口归为一组,将剩余的端口归为一组。端口数2T大于或等于(或大于)第二门限值时,由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按照其他的端口组划分方式(例如本申请中提供的其他划分方式)进行分组。
终端设备也可以从网络设备预先通过信令指示的多种可能的划分方式中,或者从预先定义的多种可能的划分方式中,选择其中一种划分方式进行分组,并将所选择的划分方式上报给网络设备。例如,协议或网络设备下发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定义以下两种划分方式:一、同极化方向上端口号为奇数的端口为一组,同极化方向上端口号为偶数的端口为一组,不同极化极化方向上的端口在不同的组;二、同极化方向上的端口中端口号靠前的一半端口为一组,同极化方向上的端口中端口号靠后的一半端口为一组,不同极化方向上的端口在不同的组。然后终端设备选择其中一种划分方式进行使用,并将所采用的划分方式上报给网络设备。
应理解,该第一信息对该端口组数G的指示可以是显式指示,例如指示具体的端口组数G的取值,或者与端口组数G取值对应的标识或索引等。该第一信息对端口组数G的指示也可以是隐式指示。例如根据端口数与门限值(为便于区分和说明,例如记作第三门限值)的关系确定端口组数G。
其中,第三门限值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举例来说,第三门限值包括N1和N2,N1<N2。当端口数2T>N1(或2T≥N1)时,端口分组数量G1;当端口数2T>N2(或2T≥N2)时,端口分组数量为G2,G2>G1;当端口数2T≤N1(或2T<N1)时,不进行分组。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多种可能的端口组划分方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端口组数G以及终端设备对端口分组的具体方式均不作限定。例如,终端设备也可以将端口号为奇数的端口归为一组,端口号为偶数的端口归为一组,等等。
此外,上文仅为便于理解,以两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数2T为例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分组的过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上述分组和分组数量确定规则也可以根据一个极化方向上的端口数T确定。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2T个端口分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也可以仅指示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对该2T个端口分组。其中,端口组数G例如可以由终端设备自行确定,比如根据端口数的多少来确定。比如结合上述示例,端口数2T小于某一门限值(如,第三门限值)时,将2T个端口组分为两组,即G为2;否则将该2T个端口组分为四组,即G为4。
或者,端口组数G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协议预定义端口组数G,或者,协议预定义确定端口组数G的规则。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预定义的规则,确定端口组数G,进而将该2T个端口分为G个端口组。由于上文已经结合多个示例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将2T个端口分为G个端口组的具体方法,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作为又一个示例,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组数G和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该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端口组数和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将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2T个端口分为G个端口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端口组数G和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
由于上文已经结合多个示例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将2T个端口分为G个端口组的具体方法,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可选地,步骤220具体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该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对2T个端口分组,以得到G个端口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指示终端设备如何对该2T个端口分组。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指示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指示可以是字符串。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字符串来指示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示例性地,该字符串可以包括2T个比特,以与2T个端口对应。每个比特对应于一个端口。该2T个端口可按照预设规则按序排列,比如按照端口号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每个端口所对应的比特可用于指示该端口所属的端口组。
比如T为4,则2T个端口为8个端口。该8个端口的端口号例如为0、1、2、3、4、5、6、7。该8个端口可对应于字符串“11011101”。端口号为0、1、3、4、5、7发端口为一个端口组,端口号为2和6的端口为另一个端口组。可以看到,该字符串在用于指示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同时,也隐式地指示了端口组数G和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指示可以是对端口组划分方式的指示。网络设备可通过某一个端口组划分方式所对应的指示来通知终端设备如何对2T个端口分组。
下表中示出了端口组与所包含的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看到,表中每个指示可以与一种端口组划分方式对应。当网络设备指示了其中的某一种划分方式,终端设备便可以按照该划分方式对2T个端口分组。
指示 端口组划分方式
0 [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端口e],[端口f,端口g]
1 [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端口e],[端口f,端口g]
可以看到,该端口组划分方式的指示在用于指示如何划分端口的同时,也隐式地知识了端口组数G和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
应理解,上文列表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本申请对于端口组的数量以及具体的划分方式不作限定。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来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每个端口组中的首个端口号和每个端口组中的末个端口号。
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相同的规则来对2T个端口进行排序。比如,按照端口号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序。本申请对于该排序的具体规则不作限定。该排序方式例如可以是双方协商好的,或者也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第一信息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指示例如可以是: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和每个端口组中的末个端口号。
举例来说,假设端口数为8,即2T=8。该8个端口的端口号如可以是0至7这8个连续的端口号。若第一信息指示端口号0,4,6,则可以确定该8个端口可以按照[端口0],[端口1至端口4],[端口5至端口6],[端口7]的方式来分组。
由于终端设备预先确定端口数为8,则可以确定将端口7单独归为一个端口组。
可选地,该第一信息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指示例如可以是:每个端口组中的端口数量和首个端口号。
举例来说,假设端口数为8,即,2T=8。该8个端口的端口号如可以是0至7这8个连续的端口号。若第一信息指示端口号0和4,并指示每个端口组中的端口数2,2。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将8个端口在每个极化方向上分为2组,每组包括2个端口。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端口0和端口1],[端口2和端口3],[端口4和端口5],[端口6和端口7]的方式来分组。
可选地,该第一信息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指示例如可以是:其中一个端口组的首个端口号或末个端口号。
举例来说,假设协议预定义将2T个端口分为2个端口组,则该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个端口组的末个端口号或第二个端口组的首个端口号。例如,该第一信息指示第一个端口组的末个端口号为M1,则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端口0至端口M1],[端口M1+1,端口2T-1]的方式来分组。
其中M1的取值可以小于或等于2T-1,也可以大于2T-1。在M1>2T-1的情况下,可以将超出2T-1的端口号从端口0开始计数。
可选地,该第一信息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指示例如可以是:每个端口组中的首个端口号和末个端口号。
举例来说,假设端口数为8,即,2T=8。该8个端口的端口号如可以是0至7这8个连续的端口号。若第一信息指示端口号(0,5)和(6,7),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将该8个端口分为2个端口组。终端设备可以按照[端口0至端口5],[端口6和端口7]的方式来分组。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第一信息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指示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该第一信息对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的指示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信息例如可以携带在高层信令中。
该高层信令例如可以是RRC消息。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RRC消息具体可以是CSI上报配置(CSIReportConfig)。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针对每个CSI上报配置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端口组数G、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以及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此情况下,该第一信息可以理解为是静态配置的端口组配置。
该高层信令例如也可以是MAC-CE。作为一个示例,该MAC-CE可以包括小区标识、关联信息和上述第一信息。其中,关联信息用于指示分组对象,或者说,用于指示该第一信息的配置对象。该关联信息例如可以是CSI上报配置的索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CSI上报配置的索引,基于第一信息对该索引关联的CSI上报配置中配置的端口进行分组。此情况下,该第一信息可以理解为是半静态配置的端口组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物理层信令中。
该物理层信令例如可以是DCI。此情况下,该第一信息可以理解为是动态配置的端口组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自行对2T个端口分组,得到G个端口组。
如前所述,端口组数G可以是预先定义的,如协议预定义。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将2T个端口分为G个端口组。上文中已经结合多个示例详细说明了终端设备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对端口分组的具体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端口组数G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确定的。
终端设备在对2T个端口分组后,还可以将每个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上报给网络设备。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上报后,便可以确定G个端口组。
应理解,终端设备对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例如可以是:字符串,或端口组划分方式的指示,或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首个端口号和末个端口号中的至少一项。由于上文已经结合这三种指示方式详细说明了网络设备对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的具体方式,终端设备对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的具体方式与之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在步骤230中,终端设备对G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如前所述,在高频系统中,由于端口之间的相关性不好,对预编码矩阵的压缩效果并不理想,反馈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造成较大的性能损失。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对G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或者,对该G个端口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例如对较强的一个或多个端口组和/或较弱的一个或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应理解,较强、较弱仅为便于理解而引入,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协议中可能也不指定所配置的增益调整系数用于对哪个端口组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的过程为设备的内部实现行为,可以通过预先配置不同的算法或规则来实现。本申请对终端设备进行增益调整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为方便理解和说明,下文假设端口数2T=8,端口组数G=2。第一个端口组包括的端口为:端口0至端口5;第二个端口组包括的端口包括端口6和端口7。其中第二个端口组较弱。
下面对端口组的强弱做简单说明。例如,与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表示为:[v0 v1 v2 v3 v4 v5 v6 v7]T。其中第t个元素对应端口t,t可以在0至7中遍历取值,且t为整数。第t个vt元素可用于表示端口t的码本系数。该8个端口所对应的8个码本系数中,对应于端口和第7个端口的码本系数小于其他端口的码本系数。则将对应于端口6和端口7归为一个端口组,即上述第二个端口组;将端口0至端口5归为一组,即上述第一个端口组。相比而言,第一个端口组较第二个端口组强,或者说,第二个端口组较第一个端口组弱。
需注意,端口组的强弱仅为便于理解而引入的说明。在终端设备的实现过程中,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增益调整系数对G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为便于理解,下文中首先以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所对应的预编码向量[v0 v1 v2 v3 v4 v5 v6 v7]T为例来说明增益调整的过程。可以理解,对于任何一个预编码向量,都可以按照下文所述相同或相似的方法来进行增益调整。
例如,对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采用增益调整系数1,对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采用大于1的增益调整系数,以将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放大。
假设对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的增益调整系数为α,α>1。则上述预编码向量中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经过增益调整后可以表示为[v0 v1 v2 v3 v4 v5 αv6 αv7]T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对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了增益调整系数1,也可以理解为仅对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了增益调整。
又例如,对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采用小于1的增益调整系数,对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采用增益调整系数1,以将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缩小。
假设对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的增益调整系数为β,β<1。则上述预编码向量经过增益调整后可以表示为[βv0 βv1 βv2 βv3 βv4 βv5 v6 v7]T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对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了增益调整系数1,也可以理解为仅对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了增益调整。又例如,对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采用小于1的增益调整系数,对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大于1的增益调整系数。
假设对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的增益调整系数为β,β<1;对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的增益调整系数为α,α>1。则上述预编码向量经过增益调整后可以表示为[βv0 βv1 βv2 βv3 βv4 βv5 αv6 αv7]T
应理解,上文中仅为便于理解,示出了对预编码向量进行增益调整后的几个示例。这些举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增益调整系数的取值以及对预编码进行增益调整的具体操作不作限定。
例如,对于较弱的端口组,也可以设置小于1的增益调整系数,在对该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时,可以将码本系数除以该增益调整系数,以将该端口组对一个的码本系数放大。为了简洁,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缩小,相对于第二个端口组的码本系数来说,二者的码本系数的差距得以减小;将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放大,相对于第一个端口组来说,二者的码本系数的差距得以减小。因此,可以认为将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减小和将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放大所带来的效果是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多个传输层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来说,其中的每个列向量按照上文所述的方式来进行增益调整,多个传输层之间可以进行独立的分组与增益调整。换言之,多个传输层之间的增益调整和量化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举例说明。
终端设备用来对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所使用的增益调整系数例如可以是终端设备自行确定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信令通知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预先通过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增益调整系数。
可选地,步骤230具体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并根据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对G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相应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增益调整系数可以是与G个端口组一一对应的增益调整系数;也可以是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的候选值,由终端设备执行决定具体使用哪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并将所使用的增益调整系数上报网络设备。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预先存储有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或者,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预先都存储有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终端设备可以自行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来对G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可选地,步骤230具体包括:终端设备基于预存储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对G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所使用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增系数。
对增益调整系数的指示例如可以是与增益调整系数对应的索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例如可以预先存储有增益调整系数与索引的多个映射关系,通过对索引的指示,便可以指示所对应的增益调整系数。下表示出了增益调整系数及其对应的索引的一例。
索引 增益调整系数
0 系数a
1 系数b
2 系数c
3 系数d
应理解,通过增益调整系数对应的索引来指示增益调整系数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还可以直接该增益调整系数的大小。本申请对于增益调整系数的具体指示方式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某一端口组的增益调整系数为1时,可以不做指示或上报。当某一端口组的码本系数很小,不需要上报时,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做增益调整,因此也不用对该端口组上报增益调整系数。
应理解,增益调整系数仅为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名称,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增益调整系数也可以称为缩放系数、修正系数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240中,终端设备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步骤230中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
下文中为便于理解和说明,以对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大于1的增益调整系数α为例来说明终端设备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的过程。下面将结合两种不同的码本反馈方式来详细说明步骤240。
在R15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对每个传输层上的宽带的预编码向量进行空域压缩,以获得能够近似地表征该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也就是量化后的码本系数。
为便于理解和说明,这里以与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为例说明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以及对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过程。其中,与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具体形式例如可以是上文中列举的[v0 v1 v2 v3v4 v5 v6 v7]T。应理解,这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预编码矩阵中,每一行可对应于一个端口,每一列可对应于一个传输层,因此,每个预编码矩阵中可以包括与2T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每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为多个,例如R个。
仍然基于上文的假设:2T=8,分为两个端口组,[端口0至端口5],[端口6,端口7],第二组端口相对于第一组端口较弱。则对该宽带预编码向量进行增益调整后得到的增益调整后的预编码向量为[v0 v1 v2 v3 v4 v5 αv6 αv7]T
可以理解,该预编码向量包括2T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因此,对该预编码向量进行增益调整也就是对2T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所得到的增益调整后的预编码向量也就包括了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
此后,可以对增益调整后的预编码向量进行空域压缩。对增益调整后的预编码向量的空域压缩例如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或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来实现。
以DCT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将增益调整后的预编码向量投影到空域DCT基底,根据对空域向量的反馈个数的限制,例如L(L≥1且为整数)个,将前L个DCT向量及其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作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并可上报该L个DCT向量的线性叠加系数。可选地,还可以上报DCT向量的个数L。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对网络设备所指示的DCT能量限制ρ,选择总能量占比不超过ρ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及其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作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上报。
应理解,这里所述的线性叠加系数具体可以是指宽带幅度系数。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并不仅限于上述至少一个空域向量及其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如前所述,在R15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来确定与各子带对应的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各子带对应的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也可以理解为是线性叠加系数的一部分。后文中涉及的宽带幅度系数,均可以理解为线性叠加系数的一种。下文中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增益调整主要涉及对宽带的空域向量和宽带幅度系数的确定。但也不排除在确定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的过程中,对子带的预编码向量进行增益调整。对子带的预编码向量进行增益调整的具体操作与上文所述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应理解,DFT和DCT只是用于对码本系数进行空域压缩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关于空域压缩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R15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举例详述。还应理解,上文描述的空域压缩的具体过程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基于预编码矩阵中的码本系数进行空域压缩的具体方式属于设备的内部实现行为,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不同的算法来实现。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的量化,生成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对应于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
终端设备在确定了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各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至少一个子带相位系数之后,便可以生成对该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各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至少一个子带相位系数的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该至少一个空域向量通过索引来指示,比如,指示与每个空域向量对应的索引,或者,指示与至少一个空域向量的组合对应的索引;终端设备还可以将该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大小通过量化值来指示。终端设备指示上述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各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至少一个子带相位系数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R15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由此,终端设备完成了与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的量化。
在R16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同一个传输层上多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组合在一起,进行双域压缩,以获得能够近似地表征该多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也就是量化后的码本系数。
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也就是量化后的码本系数。
为便于理解和说明,这里以与一个传输层、多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来说明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以及对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过程。
具体来说,将同一个传输层上N3个子带的2T×1维的预编码向量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维度为2T×N3的矩阵。下文中为便于区分和说明,将该矩阵记为空频矩阵。可以理解的是,该空频矩阵中的每个列可对应于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因此,该空频矩阵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与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更具体地说,该空频矩阵中的第t行可以是与端口t、N3个子带对应的的码本系数。
终端设备在对该空频矩阵进行双域压缩之前,可以先对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例如,仍然基于上文的假设:2T=8,分为两个端口组,[端口0至端口5],[端口6,端口7],第二组端口相对于第一组端口较弱。
假设该空频矩阵记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281
其中,元素vt,n表示与子带n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中与端口t对应的码本系数,t可以在0至7中遍历取值,n可以在1至N3-1中遍历取值,且t和n均为整数。
则,对两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后可以得到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如下: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282
可以理解,该空频矩阵中的每一列对应于一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每个预编码向量包括2T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因此,对该空频矩阵进行增益调整,也就是对该空频矩阵中的每个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所得到的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也就包括了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
此后,可以对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分别进行空域和频域的压缩。对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的双域压缩例如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或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来实现。
以DFT为例,终端设备可以将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投影到空域DFT基底和频域DFT基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对空域向量的反馈个数的指示(例如L)和对频域向量的反馈个数的指示(例如M,M≥1且为整数),从空域DFT基底中选择L个较强的空域向量,从频域DFT基底中选择M个较强的频域向量。由此,终端设备确定出待反馈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其中,每个线性叠加系数可对应一个空域向量和一个频域向量,该至少一个空频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及其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上述空频矩阵。
可以理解,将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投影到空域DFT基底和频域DFT基底所获得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一个或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与将未经过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投影到空域DFT基底和频域DFT基底所获得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是不同的。
应理解,DFT和DCT只是用于对码本系数进行双域压缩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关于双域压缩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R16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举例详述。
还应理解,上述双域压缩的具体过程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终端设备基于预编码矩阵中的码本系数进行双域压缩的具体方式属于设备的内部实现行为,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不同的算法来实现。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的量化,生成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对应于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确定了上述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之后,便可以生成对该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的指示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该至少一个空域向量和至少一个频域向量可以通过索引来指示,比如,对与每个空域向量、每个频域向量对应的索引,或者,与至少一个空域向量的组合对应的索引,以及与至少一个频域向量的组合对应的索引等等;终端设备还可以将该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大小通过量化值来指示,并将该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与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的对应关系通过位图来指示。终端设备指示上述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TS38.214R16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由此,终端设备完成了与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的量化。
可选地,终端设备用于对同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的增益调整系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若对同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的增益调整系数为一个,也即是,终端设备基于同一个增益调增系数对一个端口组对应的所有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处理。这里所述的所有的码本系数具体可以是指,与该端口组对应且与测量带宽上所包含的多个子带对应的码本系数。
若对同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的增益调整系数为多个,也即是,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增益调整系数对同一个端口组、不同子带所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例如,对于同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将测量带宽分为多个子带组,对每个子带组可以基于同一个增益调整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对不同子带组可以基于不同的增益调整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50: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以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信息。
示例性地,该第二信息例如可以是包含在PMI中的信息,或者可以是PMI。进一步地,该第二信息例如可以携带在CSI报告中。
该CSI报告可以承载在物理上行资源传输给网络设备。该物理上行资源例如可以是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资源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资源。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PMI或CSI报告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为了简洁,这里省略对该具体过程的详细说明。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60: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二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上述该第二信息所指示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可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下面仍然结合上述两种反馈方式来详细说明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构建预编码矩阵的过程。
在R15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二信息,首先确定出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各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至少一个子带相位系数。然后可以根据各线性叠加系数与空域向量的对应关系,恢复每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
由于终端设备用作压缩的码本系数是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故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信息恢复出来的码本系数也与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相同或相近。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该增益调增系数,恢复出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
网络设备要恢复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就需要预先确定增益调整系数。如前所述,终端设备在对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所使用的增益调整系数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信令指示的,或者,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预先确定G个端口组的增益调整系数。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与终端设备的增益调整相对应的操作来恢复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
例如,终端设备在进行增益调整时,将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乘以增益调整系数,则网络设备在恢复该端口组的码本系数时,可以除以该增益调整系数。又例如,终端设备在进行增益调整时,将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除以增益调整系数,则网络设备在恢复该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时,可以乘以该增益调整系数。
仍然基于上文步骤230中的示例,预编码向量经过增益调整后可以表示为[v0 v1v2 v3 v4 v5 αv6 αv7]T,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的反馈所确定的码本系数可以表示为[v0'v1' v2' v3' v4' v5'(αv6)'(αv7)']T。由于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息反馈的码本系数是经过压缩后的码本系数,因此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信息所确定的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与终端设备测量所确定的码本系数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为了便于区分,这里将网络设备所确定的码本系数与终端设备确定的码本系数通过上角标“'”来区分。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增益调整系数,进一步将根据第二信息所确定的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确定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网络设备所确定的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可以表示为[v0' v1' v2' v3' v4' v5'(αv6)'/α(αv7)'/α]T。由此,网络设备确定出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与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11
其中,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12
为归一化系数,>0。
应理解,由于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基于增益调整系数对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的具体操作不作限定,因此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基于增益调整系数恢复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的具体操作也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处理,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与每个传输层、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此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确定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例如,第r个传输层、第n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记为wr,n,则第n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13
其中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14
为归一化系数,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15
应理解,这里仅为便于理解,示出了各传输层对应于同一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与该子带的预编码矩阵的关系,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还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确定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并不限于上文所示例。例如,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根据多个传输层上与每个子带对应的码本系数,直接确定与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R15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在R16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二信息,首先确定出分别对应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和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然后根据各线性叠加系数与空域向量、频域向量的对应关系,恢复空频矩阵。
由于终端设备用作压缩的空频矩阵是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故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信息所恢复出来的空频矩阵也与增益调整后的空频矩阵相同或相近。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该增益调增系数,恢复出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空频矩阵。该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空频矩阵也就是终端设备基于待上报的预编码矩阵而确定的空频矩阵。
网络设备要恢复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空频矩阵,就需要预先确定增益调整系数。如前所述,终端设备在对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所使用的增益调整系数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信令指示的,或者,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预先确定G个端口组的增益调整系数。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与终端设备的增益调整相对应的操作来恢复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空频矩阵。
例如,终端设备在进行增益调整时,将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乘以增益调整系数,则网络设备在恢复该端口组的码本系数时,可以除以该增益调整系数。又例如,终端设备在进行增益调整时,将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除以增益调整系数,则网络设备在恢复该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时,可以乘以该增益调整系数。
仍然基于上文步骤230中的示例,空频矩阵经过增益调整后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1
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的反馈所确定的码本系数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2
由于由于终端设备通过第二信息反馈的码本系数是经过压缩后的码本系数,因此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信息所确定的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与终端设备测量所确定的码本系数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为了便于区分,这里将网络设备所确定的码本系数与终端设备确定的码本系数通过上角标“'”来区分。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增益调整系数,进一步根据该第二信息所确定的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确定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网络设备所确定的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码本系数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3
网络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与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例如与一个传输层、第n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可以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4
其中,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5
为归一化系数,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6
由于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基于增益调整系数对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的具体操作不作限定,因此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基于增益调整系数恢复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的具体操作也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处理,网络设备可以恢复出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空频矩阵。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未经过增益调整的空频矩阵,恢复出各子带的预编码向量,进而确定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
例如,第r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矩阵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7
则第n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8
其中wr,n表示与第r个传输层第n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29
为归一化系数。
应理解,这里仅为便于理解,示出了空频矩阵与预编码矩阵的关系,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还应理解,网络设备基于空频矩阵恢复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R16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应理解,在R16的码本反馈方式中,为了便于理解引入了空频矩阵的概念。事实上,空频矩阵也是由多个预编码向量确定的,可以理解为是频域上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并不对预编码矩阵的具体形式作出限定。同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名称来定义与空频矩阵相同或相似的矩阵。
还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第三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属于设备内部实现行为,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不同的算法来实现。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根据第三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对同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的增益调整系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若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增益调整系数对同一个端口组、不同子带所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则网络设备在恢复预编码矩阵的时候,也需要基于各子带所对应的码本系数对不同子带对应的增益调整系数来恢复未经过增益调整的预编码向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在对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之前,对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使得端口的能量分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将一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放大,和/或,将另一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缩小,减小各端口之间的能量分布差异,以避免量化过程对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的丢失所造成的码本反馈精度下降。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用于增益调整的增益调整系数,在恢复预编码矩阵的过程通过与终端设备侧相对的操作来获得增益调整前的各端口的码本系数。并且,通过对端口分组的方式来对不同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采用不同的增益调整系数进行增益调整,便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确定各端口与增益调整系数的对应关系,有利于网络设备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300可以包括步骤310至步骤350。
在步骤310中,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
在步骤320中,终端设备对该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G个端口组。
步骤310和步骤320的具体过程与上文方法200中的步骤210和步骤220的具体过程相同,可以参考上文关于步骤210和步骤220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在步骤330中,终端设备对该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分别进行量化处理。
为便于理解,这里首先假设端口数2T=8,端口组数G=2。第一个端口组包括的端口为:端口0至端口5;第二个端口组包括的端口包括端口6和端口7。
终端设备可以对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和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分别进行压缩。例如,由于第一个端口组包括端口0至端口5,所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为预编码矩阵中的前六行码本系数;第二个端口组包括端口6和端口7,所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为预编码矩阵中的后两行码本系数。
下面结合不同的码本反馈方式来说明分别对的一个端口组和第二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具体过程。
在R15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对每个传输层上的宽带的预编码向量进行空域压缩,以获得能够近似地表征该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也就是量化后的码本系数。
为便于理解和说明,这里以与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为例说明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以及对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过程。其中,与一个传输层、一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具体形式例如可以是上文中列举的[v0 v1 v2 v3v4 v5 v6 v7]T。应理解,这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预编码矩阵中,每一行可对应于一个端口,每一列可对应于一个传输层,因此,每个预编码矩阵中可以包括与2T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每个端口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为多个,例如R个。
基于上文中对端口组的假设和对预编码向量的假设,可以得到: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包括v0、v1、v2、v3、v4、v5,可以构造向量[v0 v1 v2 v3 v4 v5]T;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包括v6、v7,可以构造向量[v6 v7]T。为方便区分和说明,将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构造的向量记为第一向量,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构造的向量记为第二向量。
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进行压缩以获得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终端设备对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分别进行压缩的具体过程与上文方法200中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具体过程相似。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个端口组中的端口数和第二个端口组中的端口数不一定相同,故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的维度也不一定是相同。在压缩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维度的空域基底,对码本系数进行压缩,以获得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由于空域压缩的具体过程在上文方法200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分别对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的量化,生成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对应于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对第一向量压缩所得到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该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生成对该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该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并可以基于对第二向量压缩所得到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该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子带相位系数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终端设备可以在同一信令中将上述与两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上报给网络设备。该两个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同一信令中的两个信元。另外,上文方法200中也举例说明了终端设备指示上述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指示与该两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由此,终端设备完成了分别对两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的量化。
在R16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同一个传输层上多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组合在一起,进行双域压缩,以获得能够近似地表征该多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也就是量化后的码本系数。
为便于理解和说明,这里以与一个传输层、多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来说明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以及对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过程。其中,与一个传输层、多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空频矩阵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41
基于上文对端口组的假设和对空频矩阵的假设,可以得到: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包括该空频矩阵中的前六行的元素,可以构造矩阵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51
以及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包括该空频矩阵中的后两行的元素,可以构造矩阵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52
为方便区分和说明,将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构造的矩阵记为第一矩阵,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构造的矩阵记为第二矩阵。
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对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进行压缩以获得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终端设备对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分别进行压缩的具体过程与上文方法200中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压缩的具体过程相似。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第一个端口组中的端口数和第二个端口组中的端口数不一定相同,故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的维度也不一定是相同。在压缩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维度的空域基底(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矩阵和第二矩阵在空域的维度发生了变换,但在频域上的维度不变,仍为N3-1),对码本系数进行压缩,以获得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由于双域压缩的具体过程在上文方法200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分别对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的量化,生成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对应于G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对第一矩阵压缩所得到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生成对该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并可以基于对第二矩阵压缩所得到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生成对该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终端设备可以在同一信令中将上述与两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上报给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所生成的与该两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的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成为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中例如可以包括两个信元,分别与两个端口组对应。
另外,上文方法200中也举例说明了终端设备指示上述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本申请对于终端设备指示与该两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由此,终端设备完成了分别对两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的量化。
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示出了两个端口组,但端口组数G并不限于2,终端设备也可将2T个端口分为更多个端口组,并对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压缩,以获得分别与每个端口组对应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40:终端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以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三信息。
示例性地,该第三信息例如可以是包含在PMI中的信息,或者可以是PMI。进一步地,该第三信息例如可以携带在CSI报告中。
应理解,第三信息与上文方法200中的第二信息可以理解为相同类型的信息,由于对预编码矩阵中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的量化方式不同,故所指示的信息也可能不同,所以通过不同名称来区分。关于步骤340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文方法200中步骤250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需注意,由于该两个端口组存在较大的能量差异,而终端设备单独进行压缩后所得到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可能并不能够将此部分差异体现出来。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可用于指示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之间的权值关系。相应地,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进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来确定预编码矩阵。
可以理解的是,该多个端口组之间的能量差异例如可以通过该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之间的权值比例关系来表征,而该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之间的权值比例关系可以上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来表示。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步骤350: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三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上述该第三信息所指示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可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下面仍然结合上述两种码本反馈方式来详细说明网络设备根据第三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
在R15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三信息,首先确定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各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至少一个子带相位系数,以及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各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至少一个子带相位系数。然后可以根据各线性叠加系数与空域向量的对应关系,确定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并按照各端口组在2T个端口中的排序,构建与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仍然结合上文步骤330中的举例来说,由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各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至少一个子带相位系数,可以确定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为[v0' v1'…v5']T,由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宽带幅度系数以及与各子带对应的至少一个子带幅度系数和至少一个子带相位系数,可以确定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为[v6' v7']T、v7'。由于终端设备通过第三信息反馈的码本系数是经过压缩后的码本系数,因此网络设备基于第三信息所确定的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与终端设备测量所确定的码本系数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为了便于区分,这里将网络设备所确定的码本系数与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码本系数通过上角标“'”区分。
如前所述,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向网络设备上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来表征多个端口组之间的能量差异。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个端口组与第二个端口组分别对应的码本系数的比值为α:1,则终端设备可以上报与第一个端口组和第二个端口组分别对应的增益调整系数为α和1,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仅上报α。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终端设备上报增益调整系数的具体方法与上文方法200中网络设备指示增益调整系数或终端设备上报增益调整系数的具体方法相似,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所确定的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和终端设备上报的增益调整系数,构建与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例如由上述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v0'、v1'、v2'、v3'、v4'、v5'和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v6'、v7',以及终端设备上报的增益调整系数α和1,构建预编码向量如下: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71
其中,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72
为归一化系数,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73
基于上述处理,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与每个传输层、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此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每个传输层、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确定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与每个传输层、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确定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在上文做了简单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确定每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法并不限于上文所示例。例如,网络设备可以直接根据多个传输层上与每个子带对应的码本系数,直接确定与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网络设备基于第二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R15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在R16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第二信息,首先确定出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和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以及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至少一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频域向量和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
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各端口组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与空域向量、频域向量的对应关系,恢复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并按照各端口组在2T个端口中的排序,构建与每个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与R15所不同的是,R16中所反馈的与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包含多个子带的码本系数,因此网络设备所确定的与每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可以包括与该端口组、N3个子带对应的码本系数。
假设网络设备所确定的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74
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75
终端设备上报的增益调整系数为α和1。则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与子带0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76
与子带1对应的预编码向量为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77
以此类推,这里不一一列举。其中,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78
为归一化系数,
Figure BDA0002255860020000381
由此,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与各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进而确定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
当然,网络设备也可以基于与第一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和与第二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确定空频矩阵,然后由空频矩阵确定与各子带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引入了空频矩阵的概念。事实上,空频矩阵也是由多个预编码向量确定的,可以理解为是频域上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并不对预编码矩阵的具体形式作出限定。同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名称来定义与空频矩阵相同或相似的矩阵。
还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第三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属于设备内部实现行为,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不同的算法来实现。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根据第三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在对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按照所对应的端口组来单独进行压缩和量化,将能量分布较为相近的端口归为一个组来进行压缩,这可以使得端口的能量分布差异较大的码本系数被分开来单独压缩。因此,可以避免压缩过程对部分端口的码本系数的丢失所造成的码本反馈精度下降。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相同各端口组间的关系,以及终端设备反馈的与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确定预编码矩阵。如此一来,网络设备所恢复的预编码矩阵综合了各个端口的码本系数,对码本系数的丢失较少,这有利于网络设备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400可以包括步骤410至步骤450。
在步骤410中,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
步骤410的具体过程与上文方法200中的步骤210的具体过程相同,可以参考上文关于步骤210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重复。
在步骤420中,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第一量化处理,得到第一量化信息,该第一量化信息用于指示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至少一个线性叠加系数。
如前所述,基于不同的码本反馈方式,线性叠加系数可以与波束对应,也就是与空域向量对应;线性叠加系数也可以与波束和子带对应,也就是和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对应。
为了减小反馈开销,终端设备通常将经过变换后能量较大的线性叠加系数使用较高的精度上报,而能量较小的线性叠加系数使用较小的精度上报或者不上报。因此,基于终端设备压缩后的码本系数所恢复的预编码矩阵与实际待上报的预编码矩阵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反馈精度有限。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二次量化处理的方案,对未被上报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二次压缩并上报。
在步骤430中,终端设备对未通过第一量化信息量化的部分或全部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得到第二量化信息,该第二量化信息用于指示上述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
假设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压缩可以得到K个线性叠加系数,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量化信息所量化的线性叠加系数仅为其中的一部分,例如G个。其中,K>G≥1,K、G均为整数。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对未被第一量化信息量化的K-G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二次压缩,以将K-G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上报给网络设备。
下面结合两种不同的码本反馈方式来详细说明步骤420和步骤430。应理解,下文示例的DCT基底或空域DFT基底可以替换为其他基底,例如Sinc函数生成的基底等。
例如,在R15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对每个传输层上的宽带的预编码向量进行空域压缩,以获得能够近似地表征该预编码向量的码本系数。
仍然沿用上文中的示例,与一个传输层对应的宽带的预编码向量可以表示为[v0v1 v2 v3 v4 v5 v6 v7]T。终端设备对该预编码向量进行空域压缩,例如投影到空域DCT基底或空域DFT基底,可以得到至少一个空域向量及其对应的宽带幅度系数。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第一量化处理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一致。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在第一量化处理过程中,为了减小反馈开销,可以对终端设备上报的宽带幅度系数的个数做出限制。比如网络设备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上报的宽度幅度系数的最大个数,或者,协议可以预定义终端设备上报的宽度幅度系数的最大个数。终端设备可能在第一量化处理过程中丢弃掉一部分宽带幅度系数,例如根据对宽带幅度系数的最大个数,将超出该最大个数的一个或多个能量较小的宽带幅度系数丢弃。
例如,终端设备基于空域压缩确定了L个宽带空域向量和L个宽带幅度系数。但终端设备上报的宽带幅度系数的最大个数为H,H<L。则终端设备在第一量化过程中,可以仅对该L个宽带幅度系数中能量较大的H个宽带幅度系数进行量化,而能量较小的L-H个宽带幅度系数并没有量化,也就是没有通过第一量化信息上报。因此,网络设备如果仅基于第一量化信息中上报的L个空域向量和H个宽带幅度系数来确定预编码向量,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可能与终端设备实际希望上报的预编码向量还有一定的差异。
在本实施例中个,终端设备对剩余的L-H个宽带幅度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宽带幅度系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终端设备针对剩余的K-H个宽带幅度系数中的部分还是全部进行第二量化处理,可以由协议预定义、网络设备预先指示或者由终端设备自行决定并上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这里为方便理解和说明,假设终端设备对剩余的K-H个宽带幅度系数中的J(K-H≥J,J为正整数)个宽带幅度系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并假设终端设备进行第二量化处理所上报的分量的个量为I,I≥1且为整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该J个宽带幅度系数进行DCT,以通过压缩得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J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多个分量及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其中,终端设备进行第二量化处理所上报的分量的个量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指示或协议预定义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终端设备可以对经DCT压缩得到的前I个分量的加权系数进行量化。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I个分量的加权和来近似地表示上述J个宽带幅度系数。在此实现方式中,该I个分量例如可以是DCT基底中的前I个DCT向量。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该J个宽带幅度系数进行DFT,以通过压缩得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J个宽带幅度系数的多个分量及其对应的加权系数。终端设备可以对将DFT压缩得到的较强的I个分量及其对应的加权系数进行量化。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I个分量的加权和来近似地表示上述J个宽带幅度系数。在此实现方式中,该I个分量例如可以是指从DFT基底中选择的I个DFT向量。
在R16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同一个传输层上多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维度为2T×N3的空频矩阵。终端设备可以对该空频矩阵进行双域压缩,以获得能够近似地表征该多个子带的预编码向量的至少一个(例如L个)空域向量、至少一个(例如M个)频域向量以及至少一个(例如K个)线性叠加系数。该L个空域向量和M个频域向量的加权和可用于近似地表示上述空频矩阵。终端设备对码本系数进行第一量化处理的具体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一致。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在第一量化处理过程中,为了减小反馈开销,终端设备仅将该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能量较大的H个线性叠加系数进行了量化,而能量较小的K-H个线性叠加系数并没有量化,也就是没有通过第一量化信息上报。因此,网络设备如果仅基于终端设备经第一量化处理而上报的L个空域向量、M个频域向量和H个线性叠加系数来确定空频矩阵,所确定的空频矩阵可能与终端设备实际希望上报的空频矩阵还有一定的差异。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对剩余的K-H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终端设备针对剩余的K-H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部分还是全部进行第二量化处理,可以由协议预定义、网络设备预先指示或者由终端设备自行决定并上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这里为方便理解和说明,假设终端设备对剩余的K-H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J(K-H≥J,J为正整数)个线性叠加系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
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从与L个空域向量和M个频域向量对应的L×M(可以理解,L×M≥K)个线性叠加系数中除去第一量化信息指示的H个线性叠加系数后剩余的L×M-H个线性叠加系数中的部分或全部(如J’个,L×M-H≥J’为正整数)进行第二量化处理。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该J个线性叠加系数进行DCT,以通过压缩得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J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多个分量及其对应的加权系数。其中,终端设备进行第二量化处理所上报的分量的数量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指示或协议预定义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为便于理解和说明,这里假设终端设备进行第二量化处理所上报的分量的数量为I,I≥1且为整数。终端设备可以对经DCT压缩得到的前I个分量的加权系数进行量化。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I个分量的加权和来近似地表示上述J个线性叠加系数。在此实现方式中,该I个分量例如可以是DCT基底中的前I个DCT向量。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将该J个线性叠加系数进行DFT,以通过压缩得到可用于近似地表征该J个线性叠加系数的多个分量及其对应的加权系数。终端设备可以对将DFT压缩得到的较强的I个分量及其对应的加权系数进行量化。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I个分量的加权和来近似地表示上述J个线性叠加系数。在此实现方式中,该I个分量例如可以是指从DFT基底中选择的I个DFT向量。
为便于理解,图5示出了对空频矩阵进行DFT的示意图。图5所示的空域向量数L=3,频域向量数M=2。如图5所示,该空频矩阵经过空域压缩后,可以得到3个较强的空域向量,该3个较强的空域向量与和2个较强的频域向量。该3个空域向量与2个频域向量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为6,如图中带有阴影的方格所示。假设K=L×M,则K=6。但该6个线性叠加系数中仅有4个能量较大的线性叠加系数,如图中带有深色阴影的方格所示,另2个线性叠加系数能量较小,如图中带有浅色阴影的方格所示。故第一量化处理可以对上述4个能量较大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量化,第二量化处理可以对另2个能量较小的线性叠加系数中的1个或2个进行量化。例如,若J=2,则第二量化处理可以对另2个能量较小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量化处理。可选地,如果终端设备仅仅对K-H中的部分分量进行二次压缩,则可以进一步上报J个分量对应的K-H中的哪些分量。上报方式可以是字符串、端口索引号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图5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压缩的具体方式以及各参数的具体取值均不做限定。
其中,上述第二量化处理所量化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J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信令指示的。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用于指示第二量化信息所量化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相应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五信息。
或者,上述第二量化处理所量化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J也可以是终端设备自行确定,并上报给网络设备的。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二量化信息所量化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
又或者,上述第二量化处理所量化的线性叠加系数的个数J也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上报上述剩余的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即,剩余的K-H个中的J个线性叠加系数)所使用的分量个数(如上文列举的I)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通过信令指示的。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六信息,该第六信息用于指示上报第二量化信息所使用的分量个数。相应地,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该第六信息。
或者,上报上述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所使用的分量个数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执行确定,并上报给网络设备的。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二量化信息所使用的分量个数。相应地,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对上报上述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所使用的分量个数的指示。
又或者,上报上述部分或全部线性叠加系数所使用的分量个数也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终端设备进行第二量化处理的具体方法与第一量化处理的具体方法可以是相似的。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还应理解,终端设备进行压缩的具体方法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由于终端设备进行压缩的具体过程属于设备的内部实现,可以通过预先配置不同的算法来实现,本申请对终端设备进行压缩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进行第二量化处理时,可以按照预定义的规则,将J个线性叠加系数构建为一个向量或矩阵的形式,然后对所构建的向量后矩阵进行压缩处理。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可以按照该J个线性叠加系数所对应的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在L个空域向量和M个频域向量中的位置依次排列,得到一长度为J的向量。
例如以图5为例,J=2。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先遍历行再遍历列的顺序,将该2个线性叠加系数依次排列,则图5中第4行第2列的线性叠加系数位于第5行第3列的线性叠加系数之前。上述按照先遍历行再遍历列的顺序来对J个线性叠加系数依次排列的方式可以是预定义的规则。但应理解,这里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本申请对于该预定义的规则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
需注意,终端设备之所以进行二次量化处理,是因为在第一量化处理时将一部分能量较小的线性叠加系数丢弃了。这也就相当于将该多个线性叠加系数分成了两个组,第一量化处理针对第一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量化处理,第二量化处理针对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量化处理。而两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存在的能量差异较大。终端设备可以将该两次量化处理所对应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上报给网络设备。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可用于指示多个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权值关系。相应地,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进而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来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步骤440中,终端设备发送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包括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该第四信息。
示例性地,该第四信息例如可以是包含在PMI中的信息,或者可以是PMI。进一步地,该第四信息例如可以携带在CSI报告中。
应理解,第四信息与上文方法200中的第二信息可以理解为相同类型的信息,由于对预编码矩阵中各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了二次量化处理,故所指示的信息也可能不同,所以通过不同名称来区分。关于步骤440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文方法200中步骤250的相关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450中,网络设备根据第四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
上述第四信息所指示的量化后的码本系数可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具体来说,网络设备首先可以基于第二量化信息确定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并基于第一量化信息确定第一组线性叠加系数。此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上报的增益调整系数,将第一组线性叠加系数和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此后,网络设备便可以根据各线性叠加系数确定预编码矩阵。
下面仍然结合上述两种码本反馈方式来说明网络设备根据第四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过程。
在R15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网络设备首先可以基于第一量化信息确定第一组线性叠加系数及其对应的空域向量,并基于第二量化信息确定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此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上报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将第一组线性叠加系数和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预定义的规则,确定该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中各线性叠加系数对应的空域向量,由此可以根据各线性叠加系数与空域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R16的码本反馈方式中,网络设备首先可以基于第二量化信息确定第二组线性叠加系数,并基于第一量化信息确定第一组线性叠加系数及其对应的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此后,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上报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将第一组线性叠加系数和第二线性叠加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网络设备可以按照预定义的规则,或者,根据终端上报上报的第二线性叠加系数对应的空域向量和频域向量的索引,确定各线性叠加系数与空域向量、频域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可以确定空频矩阵。
由于网络设备根据空频矩阵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过程在上文中已经做了简单说明。并且,网络设备根据空域向量、频域向量和线性叠加系数来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以参考R16中的相关说明,为了简洁,这里不做详述。
应理解,上文仅为便于理解引入了空频矩阵的概念。事实上,空频矩阵也是由多个预编码向量确定的,可以理解为是频域上的预编码矩阵。本申请并不对预编码矩阵的具体形式作出限定。同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名称来定义与空频矩阵相同或相似的矩阵。
还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第四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属于设备内部实现行为,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不同的算法来实现。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根据第四信息确定预编码矩阵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通过对线性叠加系数进行二次量化处理,也就相当于把线性叠加系数根据能量大小进行了分组,将能量较大的线性叠加系数归为一个组来进行压缩,将能量较小的线性叠加系数归为另一个组来进行压缩,并将两次压缩的结果分别进行量化得到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通过第四信息将该第一量化信息和第二量化信息发送给网络设备。使得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第四信息,以及两组线性叠加系数之间的能量大小关系,确定预编码矩阵。由于终端设备所反馈的线性叠加系数较多,可以避免对线性叠加系数的丢失造成的反馈精度下降,有利于网络设备准确地恢复出预编码矩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预编码矩阵处理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反馈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还应理解,在上文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各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且,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600可以包括确定单元610、分组单元620、增益调整单元630和量化单元64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6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6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6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6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600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时,确定单元61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10,分组单元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202,增益调整单元可用于方法200中的步骤230,量化单元64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40。
可选地,该通信装置600还可包括收发单元650,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201和步骤25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600为终端设备时,上述确定单元610、分组单元620、增益调整单元630和量化单元640均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来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中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10。收发单元650可对应于图9中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收发器202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600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上述收发单元620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确定单元610、分组单元620、增益调整单元630和量化单元640可以通过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集成的处理器、微处理器或集成电路等实现。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通信装置700包括收发单元710和确定单元7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6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7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7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700用于执行图2中的方法200时,收发单元71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50,确定单元72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6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700为网络设备时,上述确定单元710、分组单元720、增益调整单元730和量化单元740均可以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来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中所示的网络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10。收发单元750可对应于图10中所示的网络设备2000中的收发器202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700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上述收发单元720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确定单元710、分组单元720、增益调整单元730和量化单元740可以通过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集成的处理器、微处理器或集成电路等实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又一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100和收发单元120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300或方法400中的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或图4中的方法400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的方法300或图4中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10至步骤33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4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10至步骤43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4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通过收发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7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收发器202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1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以通过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集成的处理器、微处理器或集成电路等实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或芯片系统)。
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300或方法400中的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或图4中的方法400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中的方法300或图4中的方法4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3中的方法3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5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300中的步骤34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4中的方法400时,处理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50,收发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400中的步骤440。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可通过收发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8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收发器320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通过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例如可对应于图10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处理器310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收发单元1200可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实现,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100可以通过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集成的处理器、微处理器或集成电路等实现。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终端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2000还包括存储器2030。其中,处理器2010、收发器2002和存储器20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010用于从该存储器2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2020收发信号。可选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天线2040,用于将收发器20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和存储器2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0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010。该处理器2010可以与图6中的确定单元、分组单元、增益调整单元和量化单元对应,或者,也可以与图8中的处理单元对应。
上述收发器2020可以与图6或图8中的收发单元对应,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器202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应理解,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能够实现图2至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2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20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电源20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060、显示单元2070、音频电路2080、摄像头2090和传感器210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2082、麦克风2084等。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3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如图所示,该基站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310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BU)(也可称为分布式单元(DU))3200。所述RRU 3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与图7或图8中的收发单元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3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3101和射频单元3102。可选地,收发单元3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3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3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3100与BBU 3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320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7中的确定单元或图8中的处理单元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3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3200还包括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所述存储器3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320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10所示的基站3000能够实现图2至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基站3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上述BBU 3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RRU 3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图10所示出的基站3000仅为网络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形态,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于其他形态的网络设备。例如,包括AAU,还可以包括CU和/或DU,或者包括BBU和自适应无线单元(adaptive radio unit,ARU),或BBU;也可以为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还可以为其它形态,本申请对于网络设备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定。
其中,CU和/或DU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AAU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
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所述终端设备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包括:
字符串,所述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对应一个端口,以用于指示所对应的端口所属的端口组;或
端口组划分方式的指示;或
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首个端口号和末个端口号中的至少一项。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预存储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以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得到的。
9.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所述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对预编码矩阵中与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后量化得到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对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包括:
字符串,所述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对应一个端口,以用于指示所对应的端口所属的端口组;或
端口组划分方式的指示;或
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首个端口号和末个端口号中的至少一项。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所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14.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所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系数;
分组单元,用于对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其中,G大于或等于2,且G为整数;
增益调整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量化单元,用于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所述分组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端口分组,得到多个端口组。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包括:
字符串,所述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对应一个端口,以用于指示所对应的端口所属的端口组;或
端口组划分方式的指示;或
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首个端口号和末个端口号中的至少一项。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单元,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20.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基于预存储的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上报所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
22.如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以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对增益调整后的码本系数进行量化得到的。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所述量化后的码本系数是对预编码矩阵中与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后量化得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一项或多项:端口组数、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数,以及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对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中每个端口组包含的端口的指示包括:
字符串,所述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对应一个端口,以用于指示所对应的端口所属的端口组;或
端口组划分方式的指示;或
端口组中包含的端口数、首个端口号和末个端口号中的至少一项。
27.如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所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28.如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所述一个或多个增益调整系数用于对所述多个端口组对应的码本系数进行增益调整。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53219.7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127515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3219.7A CN112751598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PCT/CN2020/124105 WO2021083157A1 (zh) 2019-10-31 2020-10-27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3219.7A CN112751598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598A true CN112751598A (zh) 2021-05-04
CN112751598B CN112751598B (zh) 2022-11-11

Family

ID=75645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3219.7A Active CN112751598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1598B (zh)
WO (1) WO20210831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953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的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09472B2 (en) 2021-11-16 2024-02-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of linear combination coefficients for precoding in frequency-selective channels
CN116405074B (zh) * 2023-06-08 2023-08-22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码本选择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81159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CN103582101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基站天线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WO2016064246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vector quantizer for fd-mimo systems
CN106797241A (zh) * 2014-10-24 2017-05-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fd‑mimo系统的高效矢量量化器
CN108023621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量化反馈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WO2018127044A1 (zh) * 2017-01-03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8288984A (zh) * 2017-01-09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指示及确定方法和接收端设备及发射端设备
CN108365877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反馈方法和装置
US20180367197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 Design And CSI Feedb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18228599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091502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接收方法、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
CN109787668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0100393A (zh) * 2016-09-29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10880A1 (en) * 2011-07-05 2013-01-1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Feedback Framework for MIMO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944847B (zh) * 2013-01-18 2019-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导频符号承载及处理方法、装置
US20190036578A1 (en) * 2015-10-07 2019-01-3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echniques to reduce radiated power for mimo wireless systems
CN110120829B (zh) * 2018-02-06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81159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CN103582101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基站天线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WO2016064246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vector quantizer for fd-mimo systems
CN106797241A (zh) * 2014-10-24 2017-05-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fd‑mimo系统的高效矢量量化器
CN110100393A (zh) * 2016-09-29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码本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08023621A (zh) * 2016-11-04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量化反馈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WO2018127044A1 (zh) * 2017-01-03 2018-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8288984A (zh) * 2017-01-09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指示及确定方法和接收端设备及发射端设备
CN108365877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码本反馈方法和装置
US20180367197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 Design And CSI Feedb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18228599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09150268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接收方法、接收端设备和发送端设备
CN109787668A (zh) * 2017-11-15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TT: "R1-1702085 "Discussion on Type I CSI feedbac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8 R1-170208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953A1 (zh) * 2022-04-11 2023-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编码矩阵的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598B (zh) 2022-11-11
WO2021083157A1 (zh)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1592B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JP7238167B2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表示及び決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1110685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2751598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583501B (zh) 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431679B (zh) 参数配置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5315906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600384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312464A (zh)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4005613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865372B (zh) 一种用于构建预编码矩阵的系数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099783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measurement ind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4106246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2398516A (zh) 一种码本子集限制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040699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port of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4070436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389661B (zh) 信道测量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01744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08822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8288981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及确定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设备
CN11763986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17997392A (zh) 一种预编码的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