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8383A - 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8383A
CN112748383A CN202011154124.7A CN202011154124A CN112748383A CN 112748383 A CN112748383 A CN 112748383A CN 202011154124 A CN202011154124 A CN 202011154124A CN 112748383 A CN112748383 A CN 112748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resonance
display control
resonance imaging
information ind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541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尻将
堀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48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83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283Intercom or 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MR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8Calibration of imaging systems, e.g. using test probes, Phantoms; Calibration objects or fiducial markers such as active or passive RF coils surrounding an MR a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43Control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MR system, e.g. setting of acquisition parameters prior to or during MR data acquisition, dynamic shimming, use of one or more scout images for scan plane prescrip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01R33/3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comprising surface coils
    • G01R33/34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comprising surface coils comprising arrays of sub-coils, i.e. phased-array coils with flexible receiver chan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及位置显示方法。实现能够将RF线圈配置于适当的位置。实施方式的MRI系统包括MRI装置和光学拍摄装置,该MRI装置具备具有供被检体载置的顶板的诊视床。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包括所述诊视床的图像。所述MRI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的图像,将对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或内部的第一RF线圈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被检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
相关申请的参照
本申请享受2019年10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号2019-195810的优先权的利益,该日本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装置的检查中,将接收磁共振信号的RF线圈(coil)配置于被检体的附近,进行摄像。例如,在供被检体载置的顶板的下方或内部配置RF线圈,进而,在被检体的上方配置RF线圈,进行摄像。并且,在这样的摄像中,配置于顶板的下方或内部的RF线圈与配置于被检体的上方的RF线圈的位置关系发生偏移,从而有时通过摄像得到的图像的画质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能够将RF线圈配置于适当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MRI系统(system)包括MRI装置和光学拍摄装置,该MRI装置具备具有供被检体载置的顶板的诊视床。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包括所述诊视床的图像。所述MRI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的图像,将对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或内部的第一RF线圈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被检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能够将RF线圈配置于适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MRI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通过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流程的流程图(flowchart)。
图3是表示通过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通过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另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通过第二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申请的MRI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MRI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例如,如图1所示,MRI系统100包括MRI装置110。
MRI装置110具备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倾斜磁场电源3、全身用RF(RadioFrequency)线圈4、局部用RF线圈5、发送电路6、接收电路7、架台8、诊视床9、接口(interface)10、显示器(display)11、存储电路12以及处理电路13~16。
静磁场磁铁1在供被检体S配置的摄像空间中产生静磁场。具体而言,静磁场磁铁1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状(包括与中心轴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椭圆状的情况),在形成于其内周侧的摄像空间产生静磁场。例如,静磁场磁铁1是超导磁铁、永久磁铁等。这里所说的超导磁铁例如由填充有液体氦(helium)等冷却剂的容器和浸渍在该容器中的超导线圈构成。
倾斜磁场线圈2配置于静磁场磁铁1的内侧,在供被检体S配置的摄像空间中产生倾斜磁场。具体而言,倾斜磁场线圈2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状(包括与中心轴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椭圆状的情况),具有与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分别对应的X线圈、Y线圈以及Z线圈。X线圈、Y线圈以及Z线圈基于从倾斜磁场电源3供给的电流,在摄像空间中产生沿着各轴方向线性变化的倾斜磁场。在此,Z轴设定为沿着由静磁场磁铁1产生的静磁场的磁通。另外,X轴设定为沿着与Z轴正交的水平方向,Y轴设定为沿着与Z轴正交的铅垂方向。由此,X轴、Y轴以及Z轴构成MRI装置110所固有的装置坐标系。
倾斜磁场电源3向倾斜磁场线圈2供给电流,从而在摄像空间中产生倾斜磁场。具体而言,倾斜磁场电源3对倾斜磁场线圈2的X线圈、Y线圈以及Z线圈分别供给电流,在摄像空间中产生倾斜磁场,该倾斜磁场分别沿着相互正交的引出(readout)方向、相位编码(encode)方向以及切片(slice)方向线性地变化的。另外,以下,将沿着引出方向的倾斜磁场称为引出倾斜磁场,将沿着相位编码方向的倾斜磁场称为相位编码倾斜磁场,将沿着切片方向的倾斜磁场称为切片倾斜磁场。
在此,引出倾斜磁场、相位编码倾斜磁场以及切片倾斜磁场分别叠加于由静磁场磁铁1产生的静磁场,从而对从被检体S产生的磁共振信号赋予空间上的位置信息。具体而言,引出倾斜磁场通过根据引出方向的位置使磁共振信号的频率变化,从而向磁共振信号赋予沿着引出方向的位置信息。另外,相位编码倾斜磁场通过使磁共振信号的相位沿着相位编码方向变化,从而向磁共振信号赋予沿着相位编码方向的位置信息。另外,切片倾斜磁场向磁共振信号赋予沿着切片方向的位置信息。例如,在摄像区域为切片区域(2D摄像)的情况下切片倾斜磁场用于决定切片区域的方向、厚度及张数,在摄像区域为体(volume)区域(3D摄像)的情况下,切片倾斜磁场用于根据切片方向的位置使磁共振信号的相位变化。由此,沿着引出方向的轴、沿着相位编码方向的轴以及沿着切片方向的轴构成用于规定成为摄像的对象的切片区域或者体区域的逻辑坐标系。
全身用RF线圈4配置于倾斜磁场线圈2的内周侧,向配置于摄像空间的被检体S发送高频磁场,并接收由于该高频磁场的影响而从被检体S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具体而言,全身用RF线圈4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圆筒状(包括与中心轴正交的截面的形状成为椭圆状的情况),基于从发送电路6供给的高频脉冲信号,向配置于位于其内周侧的摄像空间的被检体S发送高频磁场。此外,全身用RF线圈4接收由于高频磁场的影响而从被检体S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磁共振信号输出至接收电路7。
局部用RF线圈5接收从被检体S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具体而言,准备有多种局部用RF线圈5以能够应用于被检体S的各部位,在进行被检体S的摄像时,局部用RF线圈5被配置于摄像对象的部位的表面附近。而且,局部用RF线圈5接收由于由全身用RF线圈4发送的高频磁场的影响而从被检体S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磁共振信号输出至接收电路7。另外,局部用RF线圈5还可以具有向被检体S发送高频磁场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局部用RF线圈5与发送电路6连接,基于从发送电路6供给的高频脉冲信号,向被检体S发送高频磁场。例如,局部用RF线圈5是将表面线圈(surface coil)、将多个表面线圈作为元件(element)组合而构成的相控阵线圈(phased array coil)。
发送电路6将与在静磁场中放置的对象原子核固有的拉莫尔(Larmor)频率对应的高频脉冲(pulse)信号输出至全身用RF线圈4。具体而言,发送电路6具有脉冲发生器、高频发生器、调制器以及放大器。脉冲发生器生成高频脉冲信号的波形。高频发生器产生拉莫尔频率的高频信号。调制器利用由脉冲发生器产生的波形对由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信号的振幅进行调制,从而生成高频脉冲信号。放大器将由调制器生成的高频脉冲信号放大并输出至全身用RF线圈4。
接收电路7基于从全身用RF线圈4或局部用RF线圈5输出的磁共振信号生成磁共振数据,并将生成的磁共振数据(data)输出至处理电路14。例如,接收电路7包括选择器、前级放大器、相位检波器以及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变换器。选择器选择性地输入从全身用RF线圈4或局部用RF线圈5输出的磁共振信号。前级放大器对从选择器输出的磁共振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相位检波器对从前级放大器输出的磁共振信号的相位进行检波。A/D变换器将从相位检波器输出的模拟(analog)信号变换为数字(digital)信号,从而生成磁共振数据,并将生成的磁共振数据输出至处理电路14。另外,在此,作为接收电路7进行的处理而说明的各处理不一定需要通过接收电路7进行全部处理,也可以通过全身用RF线圈4、局部用RF线圈5进行一部分处理(例如,基于A/D变换器的处理等)。
架台8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包括与中心轴正交的截面的形状成为椭圆状的情况)的中空的孔(bore)8a,容纳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及全身用RF线圈4。具体而言,架台8在孔8a的外周侧配置全身用RF线圈4,在全身用RF线圈4的外周侧配置倾斜磁场线圈2,在倾斜磁场线圈2的外周侧配置静磁场磁铁1的状态下分别容纳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及全身用RF线圈4。在此,架台8所具有的孔8a内的空间成为在摄像时配置被检体S的摄像空间。
诊视床9具有载置被检体S的顶板9a和使该顶板9a在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在此,上下方向是铅垂方向,水平方向是沿着静磁场磁铁1的中心轴的方向。通过这样的结构,诊视床9通过使顶板9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能够变更顶板9a的高度。另外,诊视床9通过使顶板9a沿水平方向移动,能够在架台8的外侧的空间与位于架台8的内侧的孔8a内的摄像空间之间变更顶板9a的位置。
另外,在此,说明MRI装置110具有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以及全身用RF线圈4分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所谓的隧道(tunnel)型的构造的情况的例子,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MRI装置110也可以具有以夹着配置被检体S的摄像空间相对的方式配置一对静磁场磁铁、一对倾斜磁场线圈以及一对RF线圈的、所谓的开放(open)型的构造。在这样的开放型的构造中,由一对静磁场磁铁、一对倾斜磁场线圈以及一对RF线圈夹着的空间相当于隧道型的构造中的孔。
接口10从操作者受理各种指示以及各种信息的输入操作。具体而言,接口10与处理电路16连接,将从操作者接收的输入操作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至处理电路16。例如,接口10通过用于进行摄像条件、关注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设定等的轨迹球(trackball)、开关按钮(switch button)、鼠标(mouse)、键盘(keyboard)、通过触摸操作面而进行输入操作的触摸板(touchpad)、显示画面与触摸板一体化而成的触摸屏(touchscreen)、使用了光学传感器的非接触输入电路、以及声音输入电路等来实现。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接口10不仅限于鼠标、键盘等包括物理的操作部件的接口。例如,从与装置分体设置的外部的输入设备接收与输入操作对应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向控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的处理电路也包含在接口10的例子中。
显示器11显示各种信息以及各种图像。具体而言,显示器11与处理电路16连接,将从处理电路16发送的各种信息以及各种图像的数据变换为显示用的电信号并输出。例如,显示器11通过液晶监视器、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监视器(monitor)、触摸面板(touch panel)等实现。
存储电路12存储各种数据。具体而言,存储电路12存储磁共振数据、图像数据。例如,存储电路12通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flash memory)等半导体存储器元件、硬盘(hard disk)、光盘等实现。
处理电路13具有诊视床控制功能13a。诊视床控制功能13a通过向诊视床9输出控制用的电信号来控制诊视床9的动作。例如,诊视床控制功能13a经由接口10或设置于架台8的操作面板,从操作者受理使顶板9a向上下方向或水平方向移动的指示,按照受理的指示使诊视床9所具有的移动机构动作,以使顶板9a移动。例如,诊视床控制功能13a在进行被检体S的摄像时,使载置有被检体S的顶板9a移动到位于架台8的内侧的孔8a内的摄像空间。
处理电路14具有数据收集功能14a。数据收集功能14a通过执行各种脉冲序列(pulse sequence)来收集被检体S的磁共振数据。具体而言,数据收集功能14a按照从处理电路16输出的序列执行数据来驱动倾斜磁场电源3、发送电路6以及接收电路7,从而执行各种脉冲序列。在此,序列执行数据是表示脉冲序列的数据,是规定了倾斜磁场电源3向倾斜磁场线圈2供给电流的定时以及供给的电流的强度、发送电路6向全身用RF线圈4供给高频脉冲信号的定时(timing)以及供给的高频脉冲的强度、接收电路7对磁共振信号进行采样(sampling)的定时等的信息。并且,数据收集功能14a接收从接收电路7输出的磁共振数据作为执行脉冲序列的结果,并存储在存储电路12中。此时,存储于存储电路12的磁共振数据被由上述的引出倾斜磁场、相位编码倾斜磁场以及切片倾斜磁场赋予沿着引出方向、相位编码方向以及切片方向的各方向的位置信息,从而作为表示二维或者三维的k空间的数据而被存储。
处理电路15具有图像生成功能15a。图像生成功能15a基于由处理电路14收集到的磁共振数据,生成各种图像。具体而言,图像生成功能15a从存储电路12读出由处理电路14收集到的磁共振数据,对读出的磁共振数据实施傅里叶变换等重构处理,由此生成二维或三维图像。然后,图像生成功能15a使生成的图像存储于存储电路12。
处理电路16具有摄像控制功能16a。摄像控制功能16a通过控制MRI装置110所具有的各构成要素,进行MRI装置110的整体控制。具体而言,摄像控制功能16a将用于从操作者受理各种指示及各种信息的输入操作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显示于显示器11,根据经由接口10受理的输入操作,控制MRI装置110所具有的各构成要素。例如,摄像控制功能16a基于由操作者输入的摄像条件生成序列执行数据,并将生成的序列执行数据输出至处理电路14,由此收集磁共振数据。另外,例如,摄像控制功能16a控制处理电路15,从而基于由处理电路14收集到的磁共振数据生成图像。另外,例如,摄像控制功能16a根据来自操作者的请求,读出存储于存储电路12的图像,并使引出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器11。
在此,上述的各处理电路例如由处理器(processor)实现。在该情况下,各处理电路所具有的处理功能例如以能够由计算机(computer)执行的程序(program)的方式存储于存储电路12。并且,各处理电路通过从存储电路12读出各程序并执行,实现与各程序对应的处理功能。换言之,读出各程序的状态的各处理电路具有图1的各处理电路内所示的各功能。
另外,在此,说明了各处理器由单一的处理器实现的情况,但也可以将多个独立的处理器组合而构成各处理电路,各处理器执行程序从而实现各处理功能。另外,各处理电路所具有的处理功能也可以适当地分散或合并于单一或多个处理电路来实现。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说明了单一的存储电路12存储与各处理功能对应的程序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多个存储电路分散配置并由处理电路从独立的存储电路读出对应的程序。
而且,上述的MRI装置110的各构成要素被划分成构成为将室内的空间从电磁波遮蔽的屏蔽室的拍摄室和进行MRI装置110的操作的操作室来配置。例如,静磁场磁铁1、倾斜磁场线圈2、全身用RF线圈4、局部用RF线圈5、接收电路7、架台8、诊视床9以及处理电路13配置于拍摄室,倾斜磁场电源3、发送电路6、接口10、显示器11、存储电路12以及处理电路14~16设置于操作室。此外,在除了拍摄室以及操作室之外还设置有机械室的情况下,倾斜磁场电源3、发送电路6、存储电路12以及处理电路14~16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设置于机械室。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10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说明。在这样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10在进行被检体S的检查时,通过对该被检体S进行摄像,来收集检查所需的图像。
这里,通常,在使用MRI装置的检查中,将接收磁共振信号的RF线圈配置于被检体的附近,进行摄像。例如,在载置被检体的顶板的下方或内部配置RF线圈,进而,在被检体的上方配置RF线圈,进行摄像。并且,在这样的摄像中,配置于顶板的下方或内部的RF线圈与配置于被检体的上方的RF线圈的位置关系发生偏移,从而有时通过摄像得到的图像的画质劣化。
例如,在作为由MRI装置进行的高速摄像法之一的并行成像(parallel imaging)中,在顶板的下方或内部配置Spine线圈(脊椎摄像用的RF线圈),进而,在被检体的上方配置Body线圈(腹部摄像用的RF线圈),进行摄像。在此,通常,Spine线圈和Body线圈分别由多个元件构成,但在配置两个线圈时彼此的元件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偏移,从而有时并行成像的画质劣化。
由这样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MRI系统100构成为能够将RF线圈配置于适当的位置。
具体而言,MRI系统100包括配置于诊视床9的上方的相机(camera)120。例如,相机120安装于拍摄室的顶棚。或者,相机120既可以安装于架台8或者诊视床9的端部,也可以安装于架台8或者诊视床9的周边的壁上。此外,相机120是光学拍摄装置的一例。
另外,MRI系统100包括配置于诊视床9的上方的投影仪(projector)130。例如,投影仪130安装于拍摄室的天花板。或者,投影仪130既可以安装于架台8的端部,也可以安装于架台8或诊视床9的周边的壁上。
另外,MRI系统100所包括的MRI装置110的架台8具有架台监视器8b,处理电路16具有显示控制功能16b。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是显示控制部的一例。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120取得包括诊视床9的图像,显示控制功能16b基于由相机120取得的图像,将表示配置于顶板9a的下方或者内部的局部用RF线圈5(第一RF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顶板9a的被检体S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功能16b针对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局部用RF线圈5(第二线圈),进一步将表示配置该局部用RF线圈5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技师进行在被检体的上方配置局部用RF线圈5的作业时,即使在被检体载置于顶板9a的上方的状态下,也能够掌握配置于顶板9a的下方或内部的局部用RF线圈5的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RF线圈配置于适当的位置。
以下,将本实施方式的MRI系统100的具体的应用例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将患者作为被检体S的情况的例子。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技师对顶板9a以及患者进行线圈的安装、拆卸的作业称为“线圈设置(coil setting)”。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了配置于顶板9a的下方或内部的局部用RF线圈5(第一RF线圈)是Spine线圈(脊椎摄像用的RF线圈),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局部用RF线圈5(第二RF线圈)是Body线圈(腹部摄像用的RF线圈)的情况的例子。在此,Spine线圈和Body线圈分别包括多个元件。
(第一实施例)
首先,对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显示控制功能16b使表示配置于顶板9a的下方或内部的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与由相机120取得的患者的图像重叠地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显示控制功能16b针对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Body线圈,进一步使表示配置该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与由相机120取得的患者的图像重叠地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
图2是表示由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16b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流程的流程图。
例如,如图2所示,当线圈设置的作业开始时(步骤(step)S101),首先,由技师在顶板9a配置Spine线圈(步骤S102)。
然后,显示控制功能16b基于由相机120取得的图像,确定Spine线圈的位置(步骤S103)。
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置于患者背面的Spine线圈与配置于患者的腹部的Body线圈之间,在减少使两线圈的元件的位置关系最优化的作业的工夫的方面有较大的好处。另外,以下,假定患者仰卧于诊视床9的顶板9a的情形(case)来进行说明。
特别是,对于Spine线圈而言,若在顶板9a上载置患者,则难以确定元件的位置,在实际的工作流程(workflow)中,不会特意使躺下的患者起来而确认Spine线圈的位置,因此,在没有患者的状态下系统掌握Spine线圈的元件的位置是重要的。
另外,在将Spine线圈埋入顶板9a的情况下,在顶板9a的哪个位置配置有Spine线圈唯一确定,因此不需要本步骤(步骤S103)。另一方面,在Spine线圈的位置能够移动到任意的位置的情况下,需要预先掌握在诊视床的哪个位置配置有Spine线圈。
因此,显示控制功能16b在通过技师在顶板9a的下方或者内部配置Spine线圈之后到患者乘载于顶板9a为止的期间,基于由相机120取得的图像,确定顶板9a以及Spine线圈的位置。
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使用以下的3种方法中的任一个来确定顶板9a以及Spine线圈的位置。
方法1)在检测到顶板9a正在下降的定时,通过相机120进行拍摄,使用由此得到的图像,确定顶板9a和Spine线圈的位置。这是因为,在设置Spine线圈后,为了使患者乘载而降低顶板9a的位置。
方法2)在设置Spine线圈之后,通过相机120继续进行拍摄,在技师从相机120的摄像区域出画(frame out)的定时,使用刚刚之前得到的图像来确定顶板9a以及Spine线圈的位置。这是因为,在设置Spine线圈后,为了将患者引导至拍摄室,技师暂时离开拍摄室。
方法3)在设置Spine线圈之后,通过相机120以低速的帧速率(frame rate)(例如,每隔1秒、每隔5秒等)继续进行拍摄,在患者在顶板9a上入画(frame in)的定时,使用在即将入画之前得到的图像,确定顶板9a以及Spine线圈的位置。
接着,由技师在顶板9a上载置患者(步骤S104)。
之后,显示控制功能16b使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与由相机120取得的患者的图像重叠地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步骤S105)。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进一步使表示配置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与由相机120取得的患者的图像重叠地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步骤S106)。
此时,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在Spine线圈中包括的全部元件的位置的信息包含在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中显示。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在Body线圈中包括的全部元件的位置的信息包含在表示配置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中显示。
接着,由技师在患者的上方配置Body线圈(步骤S107)。
在此,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以及表示配置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以示出与实际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Body线圈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具体而言,显示控制功能16b通过将由相机120拍摄的患者的影像持续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从而在实际配置于该患者的上方的Body线圈的影像上重叠地显示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以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此时,虽然不对来自相机120的影像取得以及显示的帧率进行指定,但优选以技师确认架台监视器8b时能够看成动态图像的程度的速度来切换显示。
图3是表示由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16b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一例的图。
例如,如图3所示,显示控制功能16b将由相机120取得的、包括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S的全身以及实际配置于该患者S的上方的Body线圈5a的第一图像21、和在第一图像21中将配置有Spine线圈的范围放大而得到的第二图像22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
然后,显示控制功能16b以与第二图像22重叠的方式显示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标记(mark)23和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标记24。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显示表示线圈的角或中心的标记、表示线圈的边缘的框状的标记等,作为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标记23、以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标记24。
此时,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使用以下的方法来决定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
方法1)基于摄像条件所包含的Anatomy(摄像部位)选择的信息,以使线圈的中心来到患者的特定部位的方式决定推荐位置。
方法2)基于在摄像条件下指定的元件的信息,以Spine线圈与Body线圈的位置关系成为最佳的方式决定推荐位置。
方法3)以Spine线圈的元件与Body线圈的元件的位置关系成为最佳的方式决定推荐位置。例如,以使Spine线圈的元件的中心与Body线圈的中心一致的方式决定推荐位置。
此外,上述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任一个,也可以使用多个。另外,也可以使用由操作者选择的方法。
进而,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Spine线圈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的标记23a包含在表示该Spine线圈的位置的标记23中进行显示。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Body线圈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的标记24a包含在表示该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标记24中进行显示。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按每个元件显示表示元件的角或中心的标记、表示元件的边缘的框状的标记等,作为表示Spine线圈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的标记23a、及表示Body线圈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的标记24a。
由此,技师一边分别确认表示在架台监视器8b上显示的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以及实际配置的Body线圈的影像一边进行作业,从而能够将Body线圈配置于最佳的位置。
在此,例如,在熟练者进行线圈设置的情况下,大多在掌握了元件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线圈设置以使自己想要摄像的部位成为最佳的元件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显示表示Spine线圈和Body线圈各自的元件的位置的信息是有效的。
另外,即使在患者躺着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架台监视器8b掌握Spine线圈的元件的位置,因此还能够相对于Spine线圈的元件的位置对患者的位置进行微调整。
另外,也可以将Spine线圈和Body线圈以各自的元件的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在并行成像中的展开性能提高的位置配置元件,能够进行RF线圈的对位以使并行成像的性能(performance)成为最大。另外,例如,在进行并行成像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根据Spine线圈与Body线圈的位置关系计算出g因子(factor)(表示并行成像的展开性能的指标),并将表示计算出的g因子的信息进一步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
这样,在进行线圈设置的作业的期间(步骤S108),反复进行基于显示控制功能16b的Spine线圈的位置的显示以及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显示和由技师进行的Body线圈的配置(步骤S105~S107)。
在此,在上述的步骤中,步骤S103、S105以及S106的处理例如通过处理电路16从存储电路12读出与显示控制功能16b对应的规定的程序并执行来实现。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设为显示控制功能16b显示表示Spine线圈以及Body线圈所包括的全部元件的位置的信息,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显示表示Spine线圈所包括的一部分元件的位置的信息。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显示表示Body线圈所包括的一部分元件的位置的信息。
例如,在MRI装置110具有以将RF线圈中包括的一部分的多个元件分组(grouping)而得到的被称为区段(segment)的单位来选择在摄像中使用的元件的功能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显示表示所选择的区段的位置的信息。例如,在Spine线圈和Body线圈中,在多个元件呈矩阵状排列配置的情况下,相同列中包括的多个元件、相同行中包括的多个元件被分组为一个区段。
图4是表示由第一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16b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另一例的图。
例如,如图4所示,显示控制功能16b与图3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将由相机120取得的、包括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S的全身以及实际配置于该患者S的上方的Body线圈5a的第一图像21、和在第一图像21中将配置有Spine线圈的范围放大而得到的第二图像22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与图3所示的例子同样地,与第二图像22重叠地显示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标记23和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标记24。
在此,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在Spine线圈中被选择的区段的位置的标记23b包含在表示重叠于第二图像22的Spine线圈的位置的标记23中进行显示。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在Body线圈中被选择的区段的位置的标记24b包含在表示重叠于第二图像22的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标记24中进行显示。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按每个区段显示表示区段的角或者中心的标记、表示区段的边缘的框状的标记等,作为表示在Spine线圈中被选择的区段的位置的标记23b、以及表示在Body线圈中被选择的区段的位置的标记24b。
或者,例如,在MRI装置110具有以元件的单位选择摄像所使用的元件的功能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显示表示在Spine线圈以及Body线圈所包括的多个元件中的、被选择的元件的位置的信息。
或者,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仅显示Spine线圈以及Body线圈所包括的多个元件中的靠近线圈的边缘的部分的元件的位置的信息。
例如,根据MRI装置110的制造者,由于在RF线圈内的元件的结构中加入独自的技术等理由,也可能存在担心显示全部元件的信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显示对Spine线圈或Body线圈所包括的一部分元件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是有效的。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显示控制功能16b将由相机120取得的图像、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以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显示于架台监视器8b的情况的例子,但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在设置于诊视床9的监视器、便携监视器(portablemonitor)、技师使用的便携终端的监视器等显示由相机120取得的图像、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以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
(第二实施例)
接着,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配置于顶板9a的下方或内部的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通过投影仪130投影到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的上方进行显示。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显示控制功能16b针对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Body线圈,通过投影仪130将表示配置该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进一步投影到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的上方进行显示。
图5是表示由第二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16b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流程的流程图。
例如,如图5所示,当线圈设置的作业开始时(步骤S201),首先,通过技师在顶板9a配置Spine线圈(步骤S202)。
然后,显示控制功能16b基于由相机120取得的图像,确定Spine线圈的位置(步骤S203)。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法来确定Spine线圈的位置。
接着,由技师在顶板9a上载置患者(步骤S204)。
之后,显示控制功能16b通过投影仪130将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投影到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的上方进行显示(步骤S205)。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通过投影仪130进一步将表示配置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投影到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的上方进行显示(步骤S206)。
此时,显示控制功能16b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将表示Spine线圈所包括的全部元件的位置的信息包含在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中显示。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将表示在Body线圈中包括的全部元件的位置的信息包含在表示配置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中显示。
接着,由技师在患者的上方配置Body线圈(步骤S207)。
在此,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以及表示配置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以示出与实际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Body线圈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具体而言,显示控制功能16b通过将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持续投影在患者的上方,从而在实际配置于该患者的上方的Body线圈的上方显示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
图6是表示由第二实施例的显示控制功能16b进行的RF线圈的位置显示的一例的图。
例如,如图6所示,显示控制功能16b使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标记33和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标记34投影到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S以及实际配置于该患者S的上方的Body线圈5a上进行显示。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显示表示线圈的角或中心的标记、表示线圈的边缘的框状的标记等,作为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标记33、以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标记34。
此时,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法来决定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
进而,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Spine线圈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的标记33a包含在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标记33中显示。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将表示Body线圈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的标记34a包含在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标记34中显示。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按每个元件显示表示元件的角或中心的标记、表示元件的边缘的框状的标记等,作为表示Spine线圈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的标记33a、及表示Body线圈所包括的各元件的位置的标记34a。
由此,技师一边分别确认表示在患者的上方显示的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以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以及实际配置的Body线圈的位置一边进行作业,从而能够在最佳的位置配置Body线圈。
在此,例如,在熟练者进行线圈设置的情况下,大多在掌握了元件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线圈设置,以使自己想要摄像的部位成为最佳的元件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显示对Spine线圈及Body线圈各自的元件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是有效的。
另外,即使在患者躺着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架台监视器8b掌握Spine线圈的元件的位置,因此还能够相对于Spine线圈的元件的位置对患者的位置进行微调整。
另外,也能够将Spine线圈及Body线圈以各自的元件的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在并行成像中的展开性能提高的位置配置元件,能够进行RF线圈的对位以使并行成像的性能成为最大。另外,例如,在进行并行成像的情况下,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根据Spine线圈与Body线圈的位置关系计算g因子,并将表示计算出的g因子的信息进一步投影到患者的上方进行显示。
这样,在进行线圈设置的作业的期间(步骤S208),反复进行基于显示控制功能16b的Spine线圈的位置的显示以及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显示和由技师进行的Body线圈的配置(步骤S205~S207)。
在此,在上述的步骤中,步骤S203、S205以及S206的处理例如通过处理电路16从存储电路12读出与显示控制功能16b对应的规定的程序并执行来实现。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设为显示控制功能16b显示对Spine线圈以及Body线圈所包括的多个元件的全部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但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显示对Spine线圈所包括的一部分元件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另外,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显示对Body线圈所包括的一部分元件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
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通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法,显示表示被选择的区段的位置的信息、表示被选择的元件的位置的信息、表示接近线圈的边缘的部分的元件的位置的信息等。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说明了显示控制功能16b显示表示Spine线圈的位置的信息以及表示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的信息的情况的例子,但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显示控制功能16b也可以基于由相机120取得的图像,计算实际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Body线圈与Body线圈的推荐位置之间的偏差,并进一步提示表示计算出的偏差的大小的信息。在该情况下,显示控制功能16b例如可以通过投影仪130将表示计算出的偏差的大小的信息投影到患者的上方、架台8的上方、诊视床9的上方,也可以通过声音输出。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说明了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局部用RF线圈5为Body线圈的情况的例子,但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局部用RF线圈5也可以是脚部用的RF线圈、头部用的RF线圈等其他部位用的RF线圈。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MRI系统100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120取得包括诊视床9的图像,显示控制功能16b基于由相机120取得的图像,将表示配置于顶板9a的下方或者内部的局部用RF线圈5的位置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顶板9a的被检体S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技师进行在被检体的上方配置局部用RF线圈5的作业时,即使在被检体载置于顶板9a的上方的状态下,也能够掌握配置于顶板9a的下方或内部的局部用RF线圈5的位置。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RF线圈配置于适当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控制功能16b针对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局部用RF线圈5(第二线圈),将表示配置该局部用RF线圈5的推荐位置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顶板9a的患者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针对配置于顶板9a的下方或内部的局部用RF线圈5的位置,对技师进行导航(navigation)以使配置于患者的上方的局部用RF线圈5的元件的位置最优化。
另外,在摄像前,能够适当地进行局部用RF线圈5的位置调整,能够减少由线圈设置的错误(miss)引起的拍摄的重新进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处理电路16的显示控制功能16b实现本说明书中的显示控制部的情况的例子,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本说明书中的显示控制部除了通过实施方式所述的显示控制功能16b实现以外,也可以仅通过硬件(hardware)、仅通过软件(software)、或者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混合来实现相同功能。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使用的“处理器”这样的用语例如是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或者面向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Simple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SPLD)、复合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以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电路。处理器通过读出并执行保存在存储电路中的程序来实现功能。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在存储电路中保存程序,而在处理器的电路内直接装入程序。在此情况下,处理器通过读出并执行装入到电路内的程序来实现功能。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处理器不限于构成为单一的电路的情况,也可以将多个独立的电路组合而构成为1个处理器,而实现其功能。
在此,由处理器执行的程序预先装入于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存储电路等来提供。此外,该程序也可以以可安装于这些装置的形式或可执行形式的文件记录于CD(Compact Disk)-ROM、FD(Flexible Disk:软盘)、CD-R(Recordable:可记录)、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光盘)等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来提供。另外,该程序也可以保存在与因特网(internet)等网络(network)连接的计算机上,通过经由网络下载(download)来提供或发布。例如,该程序由包含上述各功能部的模块(module)构成。作为实际的硬件,CPU从ROM等存储介质读出程序并执行,由此将各模块装载(load)到主存储装置上,在主存储装置上生成。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将RF线圈配置于适当的位置。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等。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内,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磁共振成像装置和光学拍摄装置,该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具有供被检体载置的顶板的诊视床,
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包括所述诊视床的图像,
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的图像,将对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或内部的第一RF线圈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被检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对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与由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的所述被检体的图像重叠地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对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投影到载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被检体的上方进行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的图像,确定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所述被检体未载置于所述顶板的状态下,确定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检测到所述顶板下降的定时,通过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所述图像,使用该图像来确定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所述第一RF线圈的设置后,通过所述光学拍摄装置继续进行拍摄,在所述设置的作业者从所述光学拍摄装置的摄像区域出画的定时,使用刚刚之前得到的图像来确定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在所述第一RF线圈的设置后,通过所述光学拍摄装置继续进行拍摄,在所述被检测体入画到顶板上的定时,使用刚刚之前得到的图像来确定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RF线圈被埋入到所述顶板的内部,
所述显示控制部基于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RF线圈包括多个元件,
所述显示控制部将对所述第一RF线圈所包括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元件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包含在对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中进行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RF线圈是脊椎摄像用的RF线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针对配置于所述被检体的上方的第二RF线圈,进一步将对配置该第二RF线圈的推荐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被检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决定配置所述第二RF线圈的推荐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进一步使对配置所述第二RF线圈的推荐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与由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的所述被检体的图像重叠地进行显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RF线圈包括多个元件,
所述显示控制部将对所述第二RF线圈所包括的全部或一部分的元件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包含在对配置所述第二RF线圈的推荐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中进行显示。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部将对所述第一RF线圈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及对配置所述第二RF线圈的推荐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以示出与实际配置于所述被检体的上方的第二RF线圈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17.一种位置显示方法,是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执行的位置显示方法,该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磁共振成像装置和光学拍摄装置,该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具有供被检体载置的顶板的诊视床,所述位置显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包括所述诊视床的图像,
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所具备的显示控制部基于由所述光学拍摄装置取得的图像,将对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或内部的第一RF线圈的位置进行表示的信息以示出与载置于所述顶板的上方的所述被检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进行显示。
CN202011154124.7A 2019-10-29 2020-10-26 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 Pending CN1127483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5810A JP7416601B2 (ja) 2019-10-29 2019-10-29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及び位置表示方法
JP2019-195810 2019-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8383A true CN112748383A (zh) 2021-05-04

Family

ID=75584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54124.7A Pending CN112748383A (zh) 2019-10-29 2020-10-26 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21092A1 (zh)
JP (1) JP7416601B2 (zh)
CN (1) CN11274838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4968A (zh) * 2019-11-25 2021-05-25 通用电气精准医疗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扫描控制系统及方法
JP2022124633A (ja) * 2021-02-16 2022-08-26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1281A (ja) * 2008-06-03 2009-12-17 Hitachi Medical Corp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CN105361884A (zh) * 2014-08-06 2016-03-02 西门子公司 患者卧榻垫、患者卧榻和用于为患者卧榻垫排热的系统
JP2016106848A (ja) * 2014-12-05 2016-06-20 株式会社東芝 管理装置及びx線診断装置
JP2018064889A (ja) * 2016-10-21 2018-04-26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映像投影プログラム
CN107997762A (zh) * 2016-10-28 2018-05-08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提供准备信息的方法
CN108836333A (zh) * 2017-04-27 2018-11-20 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4926B2 (en) * 2005-11-14 2009-04-07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patially reconfigurable magnetic resonance coil
JP2009183689A (ja) * 2008-01-11 2009-08-20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1019565A (ja) * 2009-07-13 2011-02-03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rfコイル
DE102012209190A1 (de) * 2012-05-31 2013-12-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 einer Erfassung von Informationen wenigstens eines auf einer Patientenlagerungsvorrichtung angeordneten Objekts in einer medizinischen Bildgebungsvorrichtung sowie eine medizinische Bildgebungs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102016207501A1 (de) * 2016-05-02 2017-11-02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Magnetresonanzeinrichtung und Magnetresonanzeinrichtung
JP6956535B2 (ja) * 2016-07-01 2021-11-02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DE102016212724B4 (de) * 2016-07-13 2018-02-08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Größenveränderliche Lokalspulenmatrix mit variabler Entkopplung
JP7286355B2 (ja) * 2018-03-28 2023-06-05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91281A (ja) * 2008-06-03 2009-12-17 Hitachi Medical Corp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CN105361884A (zh) * 2014-08-06 2016-03-02 西门子公司 患者卧榻垫、患者卧榻和用于为患者卧榻垫排热的系统
JP2016106848A (ja) * 2014-12-05 2016-06-20 株式会社東芝 管理装置及びx線診断装置
JP2018064889A (ja) * 2016-10-21 2018-04-26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映像投影プログラム
CN107997762A (zh) * 2016-10-28 2018-05-08 西门子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提供准备信息的方法
CN108836333A (zh) * 2017-04-27 2018-11-20 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69386A (ja) 2021-05-06
US20210121092A1 (en) 2021-04-29
JP7416601B2 (ja)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8383A (zh) 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位置显示方法
US10884082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JP7278785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医用画像診断システム
JP2006288908A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
US11544842B2 (en) Medical image diagnostic apparatus,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dical imaging method
JP7106291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7263219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7106292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730169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調整支援方法
JP7066381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08099974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方法
US20230293040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at Least One Coil Element of a Radiofrequency Coil That Can Be Inserted in a Patient Placement Region of a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JP2019180937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処理装置および硬さ情報生成方法
JP7451138B2 (ja) 寝台制御方法
JP2017213371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22124553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画像出力方法、および画像出力プログラム
JP2007037835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2040310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7326011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22130883A (ja) 制御装置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20220270283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ice, attachment position output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5366530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6855239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23135351A (ja) 高周波コイル装置及び高周波コイル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2782626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