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1682A -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1682A
CN112741682A CN202011637770.9A CN202011637770A CN112741682A CN 112741682 A CN112741682 A CN 112741682A CN 202011637770 A CN202011637770 A CN 202011637770A CN 112741682 A CN112741682 A CN 112741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l end
tube assembly
proximal end
assembl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77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1682B (zh
Inventor
周华珍
徐宏
王礼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Kunb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77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168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6118 priority patent/WO2022141769A1/zh
Priority to EP21912541.6A priority patent/EP4272670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741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1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1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1682B/zh
Priority to US17/658,941 priority patent/US20220241001A1/en
Priority to US17/903,732 priority patent/US20220409272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9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having a flexible, catheter-like structure, e.g. for heart 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184Moving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053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instrument of device
    • A61B2018/00184Moving parts
    • A61B2018/00202Moving parts rot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91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875Resistance or imped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67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using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on a single prob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75Electrodes retractable in or deployable from a hous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di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及包括所述射频消融导管的射频消融系统。本发明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手柄、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管组件、以及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内管组件;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组件能够被所述手柄驱动以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分支电极组件,所述分支电极组件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的远端可突出于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所述分支电极组件包括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分支电极。本发明的射频消融导管和射频消融系统的分支电极组件可相对外管组件旋转以避开血管。

Description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应用频率小于30MHz(通常在460~480kHz)的交变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离子发生高速震荡,互相摩擦,将射频能转化为热能,使得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在射频消融治疗中,使用的器械为射频消融导管,其与射频发生器连接。在B超或CT引导下,射频消融导管远端的中心电极经皮穿刺,通过穿刺点刺入靶肿瘤中,将射频能传递给刺入部位周围的细胞组织,从而使得中心电极接触到的肿瘤细胞凝固、变性、坏死。
现有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其远端除了中心电极外,还设有围绕所述中心电极的分支电极组件。分支电极组件包括多根沿周向排布的分支电极,多根分支电极的远端可展开呈爪形地围绕中心电极。通过分支电极组件可以获取中心电极周围的情况,例如温度和/或阻抗,进而判断消融进展。
然而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分支电极组件在进入病灶部位时容易刺穿血管,导致手术失败或为患者带来治疗隐患或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其分支电极组件可相对外管组件旋转以避开血管,从而降低手术失败或为患者带来治疗隐患或并发症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手柄、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管组件、以及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内管组件;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组件能够被所述手柄驱动以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分支电极组件,所述分支电极组件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的远端可突出于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所述分支电极组件包括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分支电极。通过手柄驱动包括分支电极组件的内管组件相对外管组件转动,使得在分支电极组件突出于外管组件的远端时,血管能够从分支电极组件的相邻分支电极之间的间隙通过,从而避免刺穿血管,降低手术失败或为患者带来治疗隐患或并发症的风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支电极组件在进入病灶部位时容易刺穿血管,导致手术失败或为患者带来治疗隐患或并发症的问题。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的支撑件,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的多个分支电极沿所述支撑件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外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通过与所述外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的支撑件对分支电极组件起支撑作用,有助于稳定地转动分支电极组件。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支撑件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支撑件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端面相对,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的可转动件,所述可转动件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可转动件的远端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可转动件的近端与所述外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通过与外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的可转动件,保证了分支电极组件可相对外管组件转动,同时,外管组件的远端还可对支撑件的近端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支撑件在跟随分支电极组件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沿轴向向近端发生窜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方案中,也可采用其他构造,例如,支撑件和可转动件也可形成为一一体件。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支撑件的外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可转动件包覆所述多个凹槽的部分长度,每一所述分支电极可滑动地收容于一相应的所述凹槽内,并可滑动至收容于所述可转动件内或者从所述可转动件内滑出。凹槽的设计有助于分支电极组件的分支电极相对支撑件稳定地沿轴向移动。此外,由于可转动件包覆多个凹槽的部分长度,换言之,多个凹槽的另一部分长度是可见的,因此,可根据可见的部分凹槽判断分支电极组件的转动方向,使得血管可从相邻凹槽之间的间隙穿过,从而使得在凹槽内的分支电极组件的分支电极避开血管。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方案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判断分支电极组件的旋转方向。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可转动件呈管状,所述可转动件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凸台配合。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配合,不仅保证了可转动件可相对外管组件转动,而且还可防止可转动件在跟随分支电极组件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沿轴向向远端发生窜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鞘管、以及与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固定连接的连接管,所述外鞘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的远端连接,所述连接管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第二凸台形成于所述连接管的远端端面。通过外鞘管连接手柄,连接管连接可转动件,便于射频消融导管的组装。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方案中,外管组件也可采用其他构造,例如为一一体件。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连接管的近端收容于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内,且所述外鞘管的远端端面与所述可转动件的近端端面抵顶。通过外鞘管与可转动件抵顶,可有效防止可转动件在跟随分支电极组件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沿轴向向近端发生窜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手柄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的远端可转动连接的端帽,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端帽连接,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端帽的转动驱动所述内管组件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通过转动外壳来驱动内管组件相对外管组件转动,操作稳定、方便。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手柄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可滑动组件,所述可滑动组件与所述分支电极组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分支电极组件沿轴向滑动,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端帽的转动驱动所述可滑动组件带动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可滑动组件不仅可将外壳的扭矩传递给分支电极组件,保证分支电极组件相对外管组件的转动,而且还可驱动分支电极组件沿轴向移位,以调整分支电极组件的轴向位置。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可滑动组件包括多个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可滑动元件,每一所述可滑动元件至少部分布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每一所述分支电极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外壳内与一相应的所述可滑动元件固定连接。通过单独控制每一可滑动元件,可单独控制分支电极组件的每一分支电极,从而根据需要将每一分支电极移动至理想的病灶位置,以提高分支电极的定位效果,改善监测消融结果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可滑动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布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推拉杆,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管组件内的弹簧管,所述弹簧管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弹簧管的近端与所述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管的远端与所述分支电极组件固定连接。通过移动推拉杆从而使得分支电极组件沿轴向移动,操作快捷、方便。此外,弹簧管的设计可以提高操作手感。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可滑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滑钮,所述滑钮的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滑钮的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推拉杆固定连接。通过操作滑钮,从而移动分支电极组件,操作方便。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手柄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壳、与所述外壳的远端连接的端帽、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端帽内的可旋转球、以及与所述可旋转球防旋转地连接的推拉杆,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端帽连接,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内管组件连接,所述可旋转球相对所述端帽的转动驱动所述推拉杆带动所述内管组件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通过转动可旋转球,从而转动分支电极组件,操作方便、准确。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手柄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滑钮、以及与所述滑钮可转动连接的固定块,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可旋转球沿轴向滑动,所述滑钮相对所述外壳的轴向滑动通过所述固定块驱动所述推拉杆沿轴向滑动。通过操作滑钮,从而移动分支电极组件,操作方便。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可旋转球内设有非圆形孔,所述推拉杆通过所述非圆形孔贯穿所述可旋转球并与所述非圆形孔的孔壁接合。简单的非圆形孔的结构不仅保证了推拉杆可跟随可旋转球的转动而转动,而且还保证了推拉杆可相对可旋转球沿轴向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射频消融系统,包括前述的射频消融导管。由于射频消融系统包括前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因此也可实现前述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射频消融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射频消融导管的导管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射频消融导管的导管组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射频消融导管的手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射频消融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射频消融导管的手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射频消融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射频消融导管的手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射频消融导管的导管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射频消融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00、射频消融导管;10、手柄;11、外壳;110、内连接头;111、收容空间;112、支柱;113、条形孔;12、端帽;120、外连接头;121、连接片;122、收容腔;123、锥形件;124、开口;13、可旋转球;130、非圆形孔;14、推拉杆;15、电极接头;16、盐水管路接头;17、滑钮;170、收容槽;18、固定块;20、导管组件;40、外管组件;400、第二凸台;41、外鞘管;42、连接管;60、内管组件;61、分支电极组件;610、分支电极;611、探针;612、分支电极的传感器线;613、分支电极的导线;62、支撑件;620、通孔;621、螺纹柱;622、第一凹槽;63、中心电极;630、连接槽;631、进液柱;64、浸润罩;640、浸润孔;65、第一连接套;66、可转动件;660、第一凸台;67、弹簧管;68、第二连接套;
200、射频消融导管;210、手柄;220、外连接头;223、锥形件;114、滑槽;224、滑环;
300、射频消融导管;311、外壳;313、条形孔;330、可滑动元件;331、可滑动杆;332、第一收容孔;317、滑钮;340、支撑座;341、第二凹槽;342、收容空间;361、支撑杆;362、第二收容孔;
400、射频消融系统;410、射频发生器;420、射频消融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轴向”是指平行于射频消融导管的整体长度方向的方向;“径向”是垂直于或大致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周向”是指环绕轴向的方向。
“内”/“外”是一组相对概念,是指一个特征或者该特征所在的部件整体至少部分位于另一个特征或者该另一个特征所在的部件整体的径向内侧/径向外侧。
“近端”和“远端”是一组相对概念。“近端”是指沿轴向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其可以指某一元件、组件或者装置的靠近操作者的一端面,也可以指某一元件、组件或者装置的靠近操作者的一部分。“远端”是指沿轴向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其可以指某一元件、组件或者装置的远离操作者的远端端面,也可以指某一元件、组件或者装置的远离操作者的远端部分。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人之前研发的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包括手柄、以及与手柄连接的导管组件,导管组件的远端设有中心电极和围绕中心电极的分支电极组件。中心电极可经皮穿刺并将射频传递给刺入部位周围的细胞组织,从而使得中心电极接触到的肿瘤细胞凝固、变性、坏死。分支电极组件可沿轴向滑动,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分支电极。通过分支电极组件可以获取中心电极周围的情况,例如温度和/或阻抗,进而监测和判断消融进展。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这种射频消融导管在进入病灶部位时,其分支电极组件容易刺穿血管,导致手术失败或为患者带来治疗隐患或并发症。为改善此问题,本发明人尝试转动射频消融导管的手柄,以转动导管组件,进而转动分支电极组件,使得血管可从分支电极组件的分支电极之间的间隙通过,由此避免刺穿血管。然而,由于射频消融导管的导管组件比较细长,因此,直接旋转手柄很难转动位于导管组件远端的分支电极组件。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还发现,由于这种射频消融导管的分支电极组件是一体地沿轴向滑动的,导致部分分支电极无法插入理想的检测病灶的区域,定位效果差,监测消融结果的可靠性不佳。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射频消融导管100包括手柄10、以及与所述手柄10连接的导管组件20。所述导管组件20包括与所述手柄10连接的外管组件40、以及与所述手柄10连接的内管组件60。所述内管组件60能够被所述手柄10驱动以相对所述外管组件40转动。具体地,所述外管组件40的近端与所述手柄10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组件60包括分支电极组件61。所述分支电极组件61的远端可突出于所述外管组件40的远端,优选通过操作手术手柄10使得所述分支电极组件61突出于所述外管组件40的远端,更优选分支电极组件61的远端可向外扩展并呈爪形地突出于所述外管组件40的远端。所述分支电极组件61包括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分支电极610。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操作者可通过操作手柄10以使得分支电极组件61相对外管组件40转动,由此,当在B超或CT引导下将射频消融导管100的导管组件20引入肺内部之后,血管可通过分支电极组件61的相邻分支电极610之间的间隙,进而避免刺穿血管,且不需要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外管组件40,操作方便。
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分支电极组件61的每一分支电极610包括探针611、以及与探针611连接的传感器线612和导线613。进入人体组织,例如肺内部后,各分支电极610的探针611的远端相对射频消融导管100的中心轴线的偏离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所述内管组件60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分支电极组件61的支撑件62。支撑件62可大致呈圆柱体状,分支电极组件61的各个分支电极610可沿支撑件62的外周壁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2布置于外管组件40的远端,并可与分支电极组件61一起相对外管组件40转动,且分支电极组件61可相对支撑件62沿轴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组件6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件62的远端的中心电极63。可选地,支撑件62的中心形成有一沿轴向贯穿其自身的通孔620,用于收容中心电极63的传感器线和导线、以及盐水管路(均未示出)。中心电极63的近端端面凹陷形成有多个连接槽630。中心电极63的传感器线和导线分别连接于一连接槽630,再进入支撑件62的通孔620。中心电极63的近端端面的中心突出形成有中空的进液柱631,用于连接从支撑件62的通孔620延伸出的盐水管路。优选地,内管组件60还包括套设于中心电极63的外周表面的浸润罩64,浸润罩64上形成有若干沿径向贯穿其自身的浸润孔640。若干浸润孔640优选分别在周向和轴向上等距排布。盐水管路的盐水通过进液柱631进入中心电极63内,并通过中心电极63内的通道(未示出)从浸润孔640流出,从而弥散在人体组织内,例如肺组织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组件60还包括用于连接支撑件62和中心电极63的第一连接套65。所述第一连接套65呈中空圆柱体状,优选由塑料制成。较佳地,第一连接套65的远端与浸润罩64和/或中心电极63熔融嵌合。更佳地,第一连接套65和中心电极63之间还通过一金属线(未示出)加强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该金属线的一端可固定在中心电极63的近端端面的一所述连接槽630内,另一端可与第一连接套65熔融连接。优选地,支撑件62的远端突出形成有一与所述通孔620对准的中空螺纹柱621,通过将第一连接套65的近端熔融嵌合至螺纹柱621的外周,可加强第一连接套65和支撑件62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第一连接套65、及与之连接的部件例如中心电极63脱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62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外管组件40的远端端面相对,二者可以相抵,以对支撑件62起到稳定的轴向支撑作用,防止支撑件62在随分支电极组件61一起转动的过程中向近端窜动。所述支撑件62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外管组件40的远端端面之间也可以预留一定间隙,以在对支撑件62起到一定程度的轴向支撑作用的同时,保证支撑件62随分支电极组件61一起灵活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组件60还包括用于连接支撑件62和外管组件40的可转动件66。所述可转动件66大致呈管状。可转动件66的远端与支撑件62固定连接,例如可通过过盈配合或者焊接等。可转动件66的近端与外管组件40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62的外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凹槽622,所述第一凹槽6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件62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即沿轴向方向)一致。每一分支电极610可滑动地收容于一相应的所述第一凹槽622内,且其远端可滑动至收容于所述可转动件66内或者从所述可转动件66内滑出。第一凹槽622的设计有助于分支电极610沿轴向稳定滑动,防止发生偏移。优选地,所述可转动件66包覆所述多个第一凹槽622的部分长度,如此,多个第一凹槽622的远端区段仍可见,便于判断支撑件62的旋转方向,由此判断分支电极组件61的旋转方向,以使得分支电极组件61避开血管。
优选地,所述可转动件66的内壁设有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第一凸台660,所述外管组件40的远端设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二凸台400,所述第二凸台400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凸台660的远端。如此,不仅保证了可转动件66可跟随支撑件62、分支电极组件61一起相对外管组件40转动,而且还可防止可转动件66在随支撑件62和分支电极组件61一起转动的过程中向远端窜动,还能防止可转动件66及与之连接的部件例如支撑件62等脱落。
优选地,所述外管组件40包括固定连接的外鞘管41和连接管42。外鞘管41的近端与手柄10的远端连接,优选固定连接。连接管42收容于外鞘管41的远端并与外鞘管41例如通过过盈配合或者焊接等固定连接。连接管42的远端端面形成所述第二凸台400,用于与所述可转动件66连接。
更优地,所述外鞘管41的远端端面与所述可转动件66的近端端面抵顶,由此,可防止可转动件66跟随支撑件62和分支电极组件61一起转动向近端窜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组件6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管组件40内的弹簧管67,所述弹簧管67的远端与所述分支电极组件61的探针611直接或间接地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内管组件60还包括用于连接弹簧管67和分支电极组件61的探针611的第二连接套68。第二连接套68的近端套设于弹簧管67的远端外周,并与弹簧管67的远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套68的远端套设于分支电极组件61的探针611的近端,并与分支电极组件61的探针611的近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电极组件61的导线613和传感器线612从所述弹簧管67内向近端(手柄10)延伸。所述盐水管路和所述中心电极63的传感器线和导线从所述支撑件62的通孔620向近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套68和连接管42之间的环形间隙,并进一步在弹簧管67和外鞘管41之间的环形间隙向近端(手柄10)延伸。
参考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0包括外壳11、与所述外壳11的远端连接的端帽12、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端帽12内的可旋转球13、以及与所述可旋转球13防旋转地连接的推拉杆1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大致呈中空圆柱体状,包括两个相互扣合连接的半壳,其中一半壳的远端具有一圆柱体状的内连接头110。所述端帽12包括包覆在内连接头110外周并与内连接头110连接的中空圆柱体状的外连接头120、与所述外连接头120的远端固定连接并围合形成一收容腔122的多个弧形连接片121、以及与所述多个弧形连接片121的远端固定连接的锥形件123。相邻弧形连接片121之间具有一开口124。所述外鞘管41插设于所述锥形件123,且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锥形件123固定连接。所述可旋转球13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22内,且操作者可从所述开口124旋转所述可旋转球13。所述推拉杆14的近端收容于所述外壳11内,远端依次贯穿所述内连接头110、所述可旋转球13至所述外鞘管41内,并与所述弹簧管67直接或间接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拉杆14与所述弹簧管67直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拉杆14呈中空状,所述分支电极组件61的导线613和传感器线612从前述的弹簧管67内向近端延伸至所述推拉杆14内,并进一步向近端延伸至与固定于外壳11的近端的电极接头15连接。更优地,所述外壳11内还设有收容空间111,用于收容从前述的弹簧管67和外鞘管41之间的环形间隙向近端延伸至所述外壳11内的盐水管路和中心电极63的传感器线和导线。优选地,所述收容空间111通过所述外壳11的内壁以及从该内壁突出形成的弯曲支柱112(例如L形支柱)围合而成。更优选所述外壳11内形成有沿径向相对的两组收容空间111,其中中心电极63的传感器线和导线收容于径向一侧的收容空间111内并延伸至与固定于外壳11的近端的电极接头15连接,盐水管路收容于径向另一侧的收容空间111内并延伸至与固定于外壳11的近端的盐水管路接头16连接。
当需要转动分支电极组件61时,操作者可转动所述可旋转球13,由于可旋转球13与所述推拉杆14防旋转地连接,所以推拉杆14也将跟随可旋转球13一起转动。推拉杆14的转动驱动内管组件60(弹簧管67、第二连接套68、分支电极组件61、支撑件62、可转动件66、第一连接套65、以及与第一连接套65连接的中心电极63和浸润罩64)转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所述推拉杆14沿轴向移动,还可驱动分支电极组件61沿轴向相对支撑件62和可转动件66移动,从而将分支电极组件61的探针611的远端从可转动件66中推出或者收容至可转动件66中。
具体地,所述手柄10还包括可滑动组件,所述可滑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外壳11可滑动连接的滑钮17、与所述滑钮17可转动连接的固定块18、以及所述推拉杆14。更具体地,所述外壳11的侧壁形成有一沿径向贯穿所述外壳11的条形孔113,所述滑钮17收容于所述条形孔113内,且其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11的外表面以便于操作者移动滑钮17,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11内,并形成一径向内侧开口的收容槽170。所述固定块18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70内并优选与所述收容槽170的沿轴向相对的两端壁抵顶。更优地,所述固定块18呈圆柱体状,以便固定块18稳定地相对滑钮17转动。所述推拉杆14的近端贯穿所述滑钮17和固定块18。推拉杆14与所述固定块18固定连接,例如过盈配合。推拉杆14与所述滑钮17活动连接,例如间隙配合。由此,既使得推拉杆14可以相对滑钮17转动,也保证了滑钮17的移动可通过固定块18传递至推拉杆14,进而使得推拉杆14驱动弹簧管67、第二连接套68、以及分支电极组件61沿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可旋转球13的中心形成有一非圆形孔130,例如方形孔,椭圆形孔等,所述推拉杆14通过所述非圆形孔130贯穿所述可旋转球13并与所述非圆形孔130的孔壁接合。如此,既保证了推拉杆14可相对可旋转球13沿轴向移动,也保证了推拉杆14可与可旋转球13一起转动。
在实践中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消融导管时,分支电极组件61的远端原本收容于所述可转动件66内。将导管组件20的远端即中心电极63经皮穿刺刺入靶肿瘤中。然后转动可旋转球13,并通过支撑件62的四个第一凹槽622的可见部分(远端部分)判断转动方向,使得四个第一凹槽622避开血管。当旋转至安全合适的位置后,再将中心电极63扎入病灶部位,并推动滑钮17,将分支电极组件61从可转动件66推出,以获取中心电极63周围的情况,例如温度和阻抗,进而判断消融进展。由于第一凹槽622避开血管,因此,从可转动件66推出的分支电极组件61的各分支电极610也将避开血管,而不会刺穿血管。
参考图5和图6,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射频消融导管200与实施例一中的射频消融导管100类似,其主要区别在于转动分支电极组件61的方式不同。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射频消融导管200的手柄210不再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端帽12和可旋转球13。反之,本实施例中,手柄210的端帽212仅包括包覆在内连接头110外周并与内连接头110可转动地连接的中空圆柱体状的外连接头220、以及与所述外连接头220的远端固定连接的锥形件223。所述外鞘管41插设于所述锥形件223,且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锥形件223固定连接。
所述内连接头110与所述外连接头220的可转动连接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所述内连接头110的外周凹陷形成有环形的滑槽114,所述外连接头220的内壁突出形成有一个或者多个弧形的滑环224、或者一个环形的滑环224,所述滑环224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滑槽114内。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端帽212和手柄210之间的可转动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推拉杆14不再与所述滑钮17间隙配合,反之,本实施例中的推拉杆14与所述滑钮17固定连接,例如过盈配合。
使用时,操作者可一手握持端帽212,另一手转动手柄210的外壳11。由于推拉杆14在本实施例中与滑钮17固定连接,因此,转动外壳11,推拉杆14也将跟着一起转动,进而通过弹簧管67、第二连接套68转动所述分支电极组件61。需要移动分支电极组件61时,推或者拉滑钮17即可使得分支电极组件61的探针611的远端从可转动件66中推出或者收容至可转动件66中。
参考图7至图9,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射频消融导管300与第二实施例的射频消融导管200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射频消融导管300的可滑动组件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消融导管300的可滑动组件包括多个可分别独立地相对外壳311沿轴向滑动的可滑动元件330。分支电极组件61的每一分支电极610与一相应的可滑动元件330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外壳311沿轴向滑动。
可见,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射频消融导管300时,可单独控制每一分支电极610沿轴向移动,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分别控制各可滑动元件330,将各分支电极610分别移动至理想的病灶区域,提高各分支电极610的定位效果,进而提高监测消融结果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可滑动元件330包括可滑动地布置于外壳311内的可滑动杆331、以及与所述可滑动杆331固定连接并突出于外壳311的外表面的滑钮317。所述分支电极610与一相应的可滑动杆331固定连接。所述滑钮317与外壳311可滑动地连接。
优选地,手柄310还包括收容于外壳311内的至少一个支撑座340。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340大致呈圆盘状,其外周壁与外壳311的内周壁抵顶并固定连接。所述可滑动杆331沿轴向贯穿至少一个支撑座340并与至少一个支撑座340可滑动地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310包括沿轴向间隔排布的三个支撑座340。所述可滑动杆331与中间的一支撑座340和远端的一支撑座340可滑动地连接。支撑座340的设计不仅可对可滑动元件330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制,使得可滑动元件330稳定地沿轴向移动而不至于发生偏移,而且支撑座340还可外壳311进行支撑,防止外壳311变形。
更优地,所述支撑座340的外周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贯穿其自身的第二凹槽341,所述第二凹槽341与所述外壳311的内壁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342。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座340的外周具有两个沿径向相对的第二凹槽341。盐水管路从所述支撑件62的通孔620向近端延伸贯穿外管组件40的连接管42和外鞘管41至外壳311内,并从每一支撑座340与外壳311围合形成的径向一侧的收容空间342穿过至与固定于外壳311的近端的盐水管路接头16连接。所述中心电极63的传感器线和导线从所述支撑件62的通孔620向近端延伸贯穿外管组件40的连接管42和外鞘管41至外壳311内,并从每一支撑座340与外壳311围合形成的径向另一侧的收容空间342穿过至与固定于外壳311的近端的电极接头15连接。收容空间342的布置可防止射频消融导管300的各线路相互缠绕。
优选地,所述可滑动杆331内设有沿轴向贯穿其自身的第一收容孔332。每一分支电极610的探针611从所述可转动件66依次延伸贯穿外管组件40的连接管42和外鞘管41至外壳311内与一相应的可滑动杆331的第一收容孔332内并与可滑动杆331固定连接。每一分支电极610的传感器线612和导线613进一步地从第一收容孔332向近端延伸穿过近端的支撑座340至与固定于外壳311的近端的电极接头15连接。第一收容孔332以及近端的支撑座340的设计可有效防止射频消融导管300的各线路相互缠绕。
优选地,所述外壳311上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条形孔313。每一条形孔313沿径向贯穿外壳311,且每一条形孔313的长度方向与外壳311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中即沿轴向方向)一致。每一可滑动元件330的滑钮317通过一相应的条形孔313突出于外壳311的外表面。通过条形孔313对滑钮317进行限位,使得滑钮317可稳定地在条形孔313内沿轴向滑动,有效防止滑钮317发生周向偏转。
本实施例中,每一可滑动元件330的滑钮317的径向内端与相应的可滑动杆331垂直连接,优选滑钮317邻近相应的可滑动杆331的近端布置。滑钮317的邻近其径向内端的侧壁具有凹陷而成的避让槽318,优选避让槽318位于滑钮的邻近可滑动杆331的近端的一侧壁,以避免滑动可滑动元件330过程中与周围布置的零部件和/或线路等发生干涉。
优选地,可滑动元件330还包括邻近可滑动杆331的远端布置的、并位于可滑动杆331的与滑钮317相对的一侧的楔块319。可滑动杆331、滑钮317、以及楔块319共同形成大致T形构造。具体地,楔块319自可滑动杆331的侧壁朝向可滑动组件的中心(本实施例中即四个可滑动元件330的中心,也为手柄310的中心轴线)逐渐锥化(变细)。楔块319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可滑动元件330沿着轴向路径稳定地滑动,而且还有助于避免相邻可滑动元件331之间发生干涉。
还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射频消融导管300的内管组件36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管组件40内的支撑杆361,所述支撑杆361具有沿轴向贯穿其自身的多个第二收容孔362。优选地,所述支撑杆361具有位于其中心的一第二收容孔362、以及围绕该中心的第二收容孔362的多个周向的第二收容孔362。每一所述分支电极610对应穿设一相应的位于周向的第二收容孔362。盐水管路和中心电极63的传感器线和导线穿过中心的第二收容孔362。换言之,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组件360不再包括所述弹簧管67和所述第二连接套68。通过第二收容孔362的设计可有效防止射频消融导管300的各线路相互缠绕。
使用时,操作者可一手握持端帽212,另一手转动手柄310的外壳311。由于分支电极组件61与手柄310的可滑动组件固定连接,因此,转动外壳311,分支电极组件61也将跟着一起转动。需要移动分支电极组件61的一个或多个分支电极610时,推或者拉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元件330即可使得相应分支电极610的探针611的远端从可转动件66中推出或者收容至可转动件66中。
参考图10,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射频消融系统400,所述射频消融系统400包括射频发生器410(消融仪)、以及与所述射频发生器410连接的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射频消融导管420。所述射频发生器410为所述射频消融导管420的中心电极63和分支电极组件61提供电信号,从而使得中心电极63和分支电极组件61工作。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手柄、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管组件、以及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内管组件;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组件能够被所述手柄驱动以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分支电极组件,所述分支电极组件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的远端可突出于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所述分支电极组件包括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分支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的支撑件,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的多个分支电极沿所述支撑件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外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支撑件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端面相对,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外管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的可转动件,所述可转动件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可转动件的远端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可转动件的近端与所述外管组件可转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外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可转动件包覆所述多个凹槽的部分长度,每一所述分支电极可滑动地收容于一相应的所述凹槽内,并可滑动至收容于所述可转动件内或者从所述可转动件内滑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件呈管状,所述可转动件的内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外管组件的远端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凸台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鞘管、以及与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固定连接的连接管,所述外鞘管的近端与所述手柄的远端连接,所述连接管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第二凸台形成于所述连接管的远端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近端收容于所述外鞘管的远端内,且所述外鞘管的远端端面与所述可转动件的近端端面抵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壳、以及与所述外壳的远端可转动连接的端帽,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端帽连接,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端帽的转动驱动所述内管组件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可滑动组件,所述可滑动组件与所述分支电极组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分支电极组件沿轴向滑动,所述外壳相对所述端帽的转动驱动所述可滑动组件带动所述分支电极组件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组件包括多个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可滑动元件,每一所述可滑动元件至少部分布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每一所述分支电极的近端延伸至所述外壳内与一相应的所述可滑动元件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布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推拉杆,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管组件内的弹簧管,所述弹簧管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弹簧管的近端与所述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管的远端与所述分支电极组件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滑钮,所述滑钮的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所述滑钮的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推拉杆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外壳、与所述外壳的远端连接的端帽、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端帽内的可旋转球、以及与所述可旋转球防旋转地连接的推拉杆,所述外管组件的近端与所述端帽连接,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内管组件连接,所述可旋转球相对所述端帽的转动驱动所述推拉杆带动所述内管组件相对所述外管组件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与所述外壳可滑动连接的滑钮、以及与所述滑钮可转动连接的固定块,所述推拉杆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并可相对所述可旋转球沿轴向滑动,所述滑钮相对所述外壳的轴向滑动通过所述固定块驱动所述推拉杆沿轴向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球内设有非圆形孔,所述推拉杆通过所述非圆形孔贯穿所述可旋转球并与所述非圆形孔的孔壁接合。
16.一种射频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射频消融导管。
CN202011637770.9A 2019-12-31 2020-12-31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Active CN112741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7770.9A CN112741682B (zh) 2020-12-31 2020-12-31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PCT/CN2021/076118 WO2022141769A1 (zh) 2020-12-31 2021-02-08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EP21912541.6A EP4272670A1 (en) 2020-12-31 2021-02-08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atheter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system
US17/658,941 US20220241001A1 (en) 2019-12-31 2022-04-12 Lung tumor ablation method
US17/903,732 US20220409272A1 (en) 2020-12-31 2022-09-06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atheter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7770.9A CN112741682B (zh) 2020-12-31 2020-12-31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1682A true CN112741682A (zh) 2021-05-04
CN112741682B CN112741682B (zh) 2022-04-01

Family

ID=75651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37770.9A Active CN112741682B (zh) 2019-12-31 2020-12-31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16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2851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消融导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9635A1 (en) * 2004-10-22 2006-04-27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cused bipolar tissue ablation using an insulated shaft
CN102125460A (zh) * 2011-04-15 2011-07-20 深圳市惠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6102628A (zh) * 2014-03-20 2016-11-09 阿特里卡思股份公司 消融导管和消融设备
CN109833091A (zh) * 2017-11-28 2019-06-04 杭州诺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CN110974406A (zh) * 2019-12-31 2020-04-10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机构、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9635A1 (en) * 2004-10-22 2006-04-27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cused bipolar tissue ablation using an insulated shaft
CN102125460A (zh) * 2011-04-15 2011-07-20 深圳市惠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6102628A (zh) * 2014-03-20 2016-11-09 阿特里卡思股份公司 消融导管和消融设备
CN109833091A (zh) * 2017-11-28 2019-06-04 杭州诺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CN110974406A (zh) * 2019-12-31 2020-04-10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机构、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2851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苏州润迈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消融导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1682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1203U (zh) 消融针组件及消融系统
JP5567602B2 (ja) 外科用器具とともに使用可能なハンドピースを有する外科用器具装置
US9848932B2 (en) Cool-tip thermocouple including two-piece hub
US6926713B2 (en) Angle indexer for medical devices
EP2108326B1 (en)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apparatus
CA2601626C (en) Surgical tool arrangement
JP5974098B2 (ja) オフセット伝導性要素を備えた電気外科装置
EP1005838A1 (en) Ablation system with a split tip catheter, switching and measuring capabilities
CN106535982B (zh) 用于流体连通的医疗设备
JP2004508097A (ja) 椎間板の処置のための装置
EP2662039B1 (en) Transseptal needle apparatus
JP2002528167A (ja) 内視鏡バイポーラ電気外科鉗子
WO1994006510A1 (en) Self-introducing infusion catheter
US11583312B2 (en) Transseptal crossing system
WO2021046247A1 (en) Bioimpedance system for enhanced positional guidance
US20200008865A1 (en) Handle and cable assemblies for electrosurgical devices and cyst ablation techniques
CN112741682B (zh)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JP5883117B2 (ja) 最低侵襲外科手術システム
CN214805314U (zh)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CN211934280U (zh) 集成式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JP2001037776A (ja) 治療装置
CN214805312U (zh)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WO2021135726A1 (zh) 集成式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CN112741683A (zh) 射频消融导管及射频消融系统
CN113116503A (zh) 集成式消融针及消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