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9116A - 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9116A
CN112739116A CN202110001885.7A CN202110001885A CN112739116A CN 112739116 A CN112739116 A CN 112739116A CN 202110001885 A CN202110001885 A CN 202110001885A CN 112739116 A CN112739116 A CN 112739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dy
piece
support
braking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18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9116B (zh
Inventor
李明智
刘振强
林祥礼
王玉磊
牛明笛
于永波
戴平仁
于德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18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9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9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9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9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动力件,所述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传动件相连接;且在所述传动件的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门体的支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门体作为电气柜的主要结构之一,其对电气柜内的冷量维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门体一般是通过采用回转轴或铰链与电气柜的柜体进行转动连接,从而实现门体结构的自由开合。然而随着长时间的使用,门体在自身重力及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变形、移位、下垂,从而造成门体打开或关闭时不畅,需要用力将门体抬起才能完成开合,由此导致门体打开或关闭时费时费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门体防下垂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固定件,以此解决门体下垂问题。虽然门体下垂得到了改善,但是现有技术中设置的两个固定件之间发生干摩擦,从而在开闭门比较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下垂装置,包括:
控制器;
动力件,所述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传动件相连接;且在所述传动件的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门体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包括,
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
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通过转动轴相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支撑件相连接,且所述支撑件能够随着所述小齿轮的转动而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小齿轮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锯齿,所述锯齿沿着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锯齿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优选的,还包括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沿着竖直方向进行延伸,且所述导向件内设置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所述支撑件;
所述导向件靠近所述小齿轮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中空腔体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使得所述小齿轮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测距模块用于测量门体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还包括,
启停开关,所述启停开关设置于门体上,且所述启停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制动模块,所述制动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所述制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实现对所述支撑件的制动。
优选的,所述制动模块包括自动制动模块,所述自动制模块包括,
制动动力件,所述制动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制动件,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制动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所述制动动力件的端面上设置有锯齿结构;
其中,在所述制动件对导向件实施制动时,所述制动件上的锯齿结构卡住所述支撑件上的锯齿,使得所述支撑件固定。
优选的,还包括手动摇杆,所述手动摇杆与所述小齿轮可拆卸连接,且通过转动手动摇杆能够带动所述小齿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的底端设置有万象轮。
一种防下垂装置的控制方法,
S1:门体打开至设定位置时,测距模块测量门体底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L;
S2:控制制动模块解除对所述支撑件的固定
S3: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L计算出电动机转动的圈数n;并控制电动机转动n圈使所述支撑件运动至相应位置;
S4:控制制动模块固定住所述支撑件;
S5:门体关闭时,控制制动模块解除对所述支撑件的固定,并控制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支撑件复位;
S6:所述支撑件复位后,控制所述制动模块固定住所述支撑件。
优选的,还包括,
S0:判断门体供电情况:
当门体有电时,执行步骤S1~S6;
当门体无电时,
门体打开时,手动取消制动模块,转动手动摇杆带动支撑件朝向地面运动;当支撑传动杆到达相应位置时,手动将制动模块对固定件进行制动;
门体关闭时,手动解除对所述支撑件件的固定,通过转动手动摇杆带动支撑件复位;手动将制动模块对支撑件进行制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下垂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动力件电连接,传动件与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同时支撑件与所述传动件相连接。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使得动力件能够带动传动件运动;从而在传动件的作用下使得支撑件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当门体打开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传动件使得支撑件向下移动至地面处,从而对门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当门体关闭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传动件使得支撑件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使门体能够顺畅的关闭。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防止门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移位和下垂现象。且在此过程中无固定件之间的干摩擦,从而使得门体在开闭时能够顺畅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下垂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采用此控制方法,使得门体防下垂装置能够更加准确及稳定的对门体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了门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移位和下垂现象。且在此过程中无固定件之间的干摩擦,从而使得门体在开闭时能够顺畅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电气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发明中电气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发明中电气柜门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防下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防下垂装置的导向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防下垂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
图7为本发明中防下垂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
以上各图中:1、控制器;2、动力件;3、传动件;31、大齿轮;32、小齿轮;
4、支撑件;41、锯齿;
5、导向件;51、第一开口;52、第二开口;
6、测距模块;7、制动模块;71、第一容纳腔;711、第一气缸室;712、第二气缸室;72、第二容纳腔;73、制动件;74、自动推动件;75、承压板;76、第一充气管路;77、第二充气管路;78、手动推动件;79、弹簧;8、手动摇杆;9、万象轮;10、启停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下垂装置,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动力件电连接,传动件与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同时支撑件与所述传动件相连接。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使得动力件能够带动传动件运动;从而在传动件的作用下使得支撑件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当门体打开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传动件使得支撑件向下移动至地面处,从而对门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当门体关闭时,通过控制器控制传动件使得支撑件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从而使门体能够顺畅的关闭。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防止门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移位和下垂现象。且在此过程中无固定件之间的干摩擦,从而使得门体在开闭时能够顺畅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电气柜,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柜体和门体,所述门体的底端设置有防下垂装置,通过设置此防下垂装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固定件之间的干摩擦,从而使得门体在开闭时能够顺畅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一种防下垂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控制器1、动力件2、传动件3和支撑件4。动力件2与控制器1电连接;传动件3与动力件2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支撑件4与传动件3相连接;且在传动件3的的作用下,使得支撑件4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门体的支撑。从而,能够防止门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移位和下垂现象。且在此过程中无固定件之间的干摩擦,由此使得门体在开闭时能够顺畅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控制器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门体上,通过与动力件2电连接来控制动力件2动作,从而控制支撑件4的运动,实现对门体的支撑。本实施例中,动力件2优选为电动机。
传动件3用于带动支撑件4进行移动。具体地说,传动件3包括大齿轮31和小齿轮32。大齿轮31与动力件2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小齿轮32与大齿轮31通过转动轴相连接。小齿轮 32与支撑件4相连接,且支撑件4能够随着小齿轮32的转动而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更具体地说,大齿轮31设置于电动机的下方,且与电动机的动力输出端相啮合,从而电动机转动能够带动大齿轮31一起转动;同时,小齿轮32设置于大齿轮31的一侧且同轴设置,即通过转动轴将大齿轮31与小齿轮32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小齿轮32能够随着大齿轮31 一起转动。
支撑件4用于支撑门体,防止门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移位和下垂现象。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优选为长条杆状结构。同时,支撑件4靠近小齿轮32的端面上设置有锯齿41,锯齿41沿着支撑件4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锯齿41与小齿轮32相啮合使得支撑件4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更具体地说,支撑件4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即支撑件4竖直设置于门体上。由于支撑件4端面设置有锯齿41,且锯齿41沿着支撑件4 的高度方向,即沿着竖直方向由支撑件4的底端依次排列至支撑件4的顶端。同时,锯齿41 与小齿轮32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小齿轮32与锯齿41相啮合,由此支撑件4能够随着小齿轮32的转动而实现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实现在门体打开时对门体的支撑。
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支撑件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防下垂装置上还设置有导向件5。具体地说,导向件5设置于门体上,且沿着竖直方向进行延伸,即导向件5的延伸方向与支撑件4的高度方向相一致。同时,导向件5内设置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的结构与支撑件4的结构相配合,使得支撑件4能够设置于中空腔体内,从而在导向件5的约束下限制了支撑件4上下移动时的来回晃动。进一步,导向件5的顶部和底部相对设置有第二开口52,支撑件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穿过第二开口52,且第二开口52的尺寸略大于支撑件4的横截面尺寸,从而使得第二开口52能够更加有效的对支撑件4起到导向作用,防止支撑件4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摆动。同时,支撑件4的底部还设置有万象轮9,通过设置此结构,能够便于门体进行开门角度的调整。进一步,动力件2、大齿轮31、小齿轮32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设置于导向件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防下垂装置上还设置有测距模块6,其与控制器1电连接,且测距模块6设置于门体的底端,即测距模块6的测量起点与门体的底边缘端相平齐。通过设置此测距模块6 使得支撑件4能够更加准确的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测距模块6为激光测距,当门体打开至设定位置时,测距模块6会获取门体底端至地面的垂直距离L,然后将此距离L反馈至控制器1。控制器1接收到距离信号后,然后通过设定的相应程序计算出电动机需要转动的圈数n,从而准确的控制支撑件4向下移动的距离,使得支撑件4能够更加有效的对门体进行支撑。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保证支撑件4能够稳定的位于相应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启停开关和制动模块7,且启停开关和制动模块7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
具体地说,启停开关设置于门体上,制动模块7设置于支撑件4的一侧,在支撑件4移动至设定位置时,能够固定住支撑件4。
更具体而言,制动模块7包括自动制动模块和手动制动模块。
自动自动模块包括制动件71,自动制动动力组件72;自动制动动力组件72与控制器1 电连接,且自动制动动力组件72的动力输出端与制动件71相连接。当支撑件4移动至相应位置时,控制器1控制启停开关转动至相应档位,然后控制自动制动动力组件72推动制动件 71运动至支撑件4处,并将支撑件4固定住。
自动制动动力组件72优选为气缸、液压缸制动或其他电气动力件。同时,制动件71优选为块状结构,其一端面上设置有锯齿结构,且此锯齿结构与支撑件4上的锯齿41结构相卡接,从而实现对支撑件4的固定。
具体,制动模块7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容纳腔71和第二容纳腔72。
第一容纳腔71内设置有自动制动动力组件。自动制动动力组件包括自动推动件74和承压板75,自动推动件74由第一容纳腔71的前端延伸至第一容纳腔71的末端,且自动推动件74穿过承压板75,使得承压板套于自动推动件上,且承压板75的外周与气缸室的内壁紧密相接,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沿着气缸室的延伸方向来回滑动。由此通过第一容纳腔71室、自动推动件及承压板形成气缸结构。
进一步,通过设置此承压板75将第一容纳腔71分为第一充气缸室75和第二充气缸室 76,且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充气管路76和第二充气管路77,第一充气管路76与第一气缸室721 相连通,第二充气管路77与第一气缸室722相连通,自动推动件74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气缸室721和第一气缸室722,并连接有制动件71,使得制动件71与支撑件4相对应设置。
在有电的状态下,电机转动到指定位置,即支撑件4移动至相应位置时,控制器1发出制动命令,第一充气管路76通过控制器控制对第一气缸室721进行充气,由于第一气缸室721内的压力增大从而推动承压板75带动自动推动件74朝向支撑件处运动,从而使得制动件71与支撑件4相接,即制动件71固定住支撑件。当取消制动时,第一充气管路76停止充气并开通,第二充气管路77充气并推动承压板75朝向远离支撑件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制动件71与支撑件4分离,即完成取消制动。
第二容纳腔72内设置有手动制动模块,手动制动模块包括手动推动件78和弹簧79,手动推动件78贯穿第二容纳腔72室,且手动推动件78的一端设有按钮,其另一端连接有制动件71。同时,手动推动件78优选为柱状结构,其外周套设有所述弹簧79,所述弹簧79的长度与第二容纳腔72室的长度相一致。
在无电状态,手动进行制动,当支撑杆4到达指定位置需要制动时,按压按钮,使得手动推动件78和弹簧79的共同作用下,带动制动件71朝向支撑件4处移动,将支撑件4固定住。当解除对支撑件4的固定时,再次按压按钮,推动件77带动制动件71回复初始位,从而解除制动。
为了使得防下垂装置在无电状态下仍能够起作用,本实施中还设置了手动摇杆8,手动摇杆8与小齿轮32可拆卸连接,且通过转动手动摇杆8能够带到小齿轮32转动。具体的,小齿轮32靠近手动摇杆8的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手动摇杆8包括握持部和连接部,且握持部与连接部为一体结构。同时,连接部与凹槽的结构相配合,使得连接部能够插入凹槽内,然后通过手动转动握持部带动小齿轮32转动,从而使得支撑件4能够上下移动。
综上可知,通过防下垂装置中的控制器1、支撑件4、测距模块6、制动模块7、手动摇杆8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支撑件4能够稳定且准确的移动至相应位置,从而能够有效的对门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了门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移位和下垂现象。且在此过程中无固定件之间的干摩擦,从而使得门体在开闭时能够顺畅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手摇杆使得防下垂装置在无电状态下仍能够起作用。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防下垂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S1:门体打开至设定位置时,测距模块6测量门体底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L。
S2:控制制动模块7解除对所述支撑件4的固定;
S3:所述控制器1根据距离L计算出所述电动机转动的圈数n;并控制电动机转动n圈使所述支撑件4运动至相应位置;
S4:控制制动模块7固定住所述支撑件4;
S5:门体关闭时,控制制动模块7解除对所述支撑件4的固定,并控制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支撑件4复位;
S6:所述支撑件4复位后,控制所述制动模块7固定住所述支撑件4。
进一步,还包括,
S0:判断门体供电情况:
当门体有电时,执行步骤S1~S6;
当门体无电时,
门体打开时,手动取消制动模块7,转动手动摇杆8带动支撑件4朝向地面运动;当支撑传动杆到达相应位置时,手动将制动模块7对固定件进行制动;
门体关闭时,手动解除对所述支撑件4件的固定,通过转动手动摇杆8带动支撑件4复位;手动将制动模块7对支撑件4进行制动。
具体的,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判断门体是否有电:
门体有电时,门体打开并运动至设定的位置处停止,此时控制器1得到信号,控制测距模块6进行测量,测量后得到的距离L发送至控制器1。同时,控制启停开关,将启停开关调至“降”档,并且制动模块7接受信号,解除对支撑件4的固定,从而使得支撑件4能够进行上下移动。
控制器1接收到距离信号后,然后通过设定的相应程序计算电动机转动的功率、齿轮的比率,从而获得电动机的转动圈数,其中圈数可以不足整圈数。控制器1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来控制电动机工作,电动机接收信号开始转动,带动大齿轮31转动,大齿轮31带动小齿轮 32转动,从而使得小齿轮32带动支撑件4向下移动至所需位置处,然后控制制动模块7固定住所述支撑件4,防止支撑件4因外力作用上下移动,从而影响对门体的支撑。当电气柜检修完毕,门体关闭时,控制启停开关,将启停开关调至“升”档,控制制动模块7解除对支撑件4的固定,且控制器1控制电动机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支撑件4复位;支撑件4恢复至初始位置时,制动模块7再次对支撑件4进行固定。由此,通过以上方法实现了门体防下垂组件对门体起到支撑作用,防止了门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出现变形、移位和下垂现象。且在此过程中无固定件之间的干摩擦,从而使得门体在开闭时能够顺畅进行。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门体在开关时摩擦力大且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Claims (11)

1.一种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
动力件,所述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传动件相连接;且在所述传动件的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实现对门体的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
大齿轮,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
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通过转动轴相连接;所述小齿轮与支撑件相连接,且所述支撑件能够随着所述小齿轮的转动而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小齿轮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锯齿,所述锯齿沿着所述支撑件的高度方向依次排列;且所述锯齿与所述小齿轮相啮合使得所述支撑件能够沿着门体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沿着竖直方向进行延伸,且所述导向件内设置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所述支撑件;
所述导向件靠近所述小齿轮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中空腔体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使得所述小齿轮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距模块,所述测距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测距模块用于测量门体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启停开关,所述启停开关设置于门体上,且所述启停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制动模块,所述制动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所述制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件的一侧,实现对所述支撑件的制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模块包括自动制动模块,所述自动制模块包括,
制动动力件,所述制动动力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制动件,所述制动件与所述制动动力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且所述制动动力件的端面上设置有锯齿结构;
其中,在所述制动件对导向件实施制动时,所述制动件上的锯齿结构卡住所述支撑件上的锯齿,使得所述支撑件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摇杆,所述手动摇杆与所述小齿轮可拆卸连接,且通过转动手动摇杆能够带动所述小齿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底端设置有万象轮。
10.一种防下垂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S1:门体打开至设定位置时,测距模块测量门体底部至地面的垂直距离L;
S2:控制制动模块解除对所述支撑件的固定
S3: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L计算出电动机转动的圈数n;并控制电动机转动n圈使所述支撑件运动至相应位置;
S4:控制制动模块固定住所述支撑件;
S5:门体关闭时,控制制动模块解除对所述支撑件的固定,并控制所述电动机带动所述支撑件复位;
S6:所述支撑件复位后,控制所述制动模块固定住所述支撑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防下垂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0:判断门体供电情况:
当门体有电时,执行步骤S1~S6;
当门体无电时,
门体打开时,手动取消制动模块,转动手动摇杆带动支撑件朝向地面运动;当支撑传动杆到达相应位置时,手动将制动模块对固定件进行制动;
门体关闭时,手动解除对所述支撑件件的固定,通过转动手动摇杆带动支撑件复位;手动将制动模块对支撑件进行制动。
CN202110001885.7A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739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1885.7A CN112739116B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1885.7A CN112739116B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9116A true CN112739116A (zh) 2021-04-30
CN112739116B CN112739116B (zh) 2022-04-29

Family

ID=7560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1885.7A Active CN112739116B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911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54995U (zh) * 2012-06-12 2013-01-09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下沉式釜门结构的高压釜
CN104807654A (zh) * 2015-05-15 2015-07-2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下垂试验台架系统
CN105257127A (zh) * 2015-10-28 2016-01-20 江西百胜门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支撑轮总成及悬臂平移门
CN108360961A (zh) * 2018-04-24 2018-08-03 苏州荣盾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人防门的固定装置
CN208219371U (zh) * 2018-04-12 2018-12-11 浙江裕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式路面八轮平整度仪
CN211908018U (zh) * 2020-04-30 2020-11-10 河南古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在柜内的柜门防坠支撑装置
CN211950070U (zh) * 2019-12-30 2020-11-17 沭阳劲豪门窗有限公司 防止门窗下垂的底座
CN212085477U (zh) * 2020-04-29 2020-12-04 东古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检修的开关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654995U (zh) * 2012-06-12 2013-01-09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下沉式釜门结构的高压釜
CN104807654A (zh) * 2015-05-15 2015-07-2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门下垂试验台架系统
CN105257127A (zh) * 2015-10-28 2016-01-20 江西百胜门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支撑轮总成及悬臂平移门
CN208219371U (zh) * 2018-04-12 2018-12-11 浙江裕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式路面八轮平整度仪
CN108360961A (zh) * 2018-04-24 2018-08-03 苏州荣盾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人防门的固定装置
CN211950070U (zh) * 2019-12-30 2020-11-17 沭阳劲豪门窗有限公司 防止门窗下垂的底座
CN212085477U (zh) * 2020-04-29 2020-12-04 东古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检修的开关柜
CN211908018U (zh) * 2020-04-30 2020-11-10 河南古博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在柜内的柜门防坠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9116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50344A (en) Gate opening device
CN112739116B (zh) 一种防下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63858A (zh) 一种手自一体的开关柜手车开关控制结构
CN111215921B (zh) 一种半轴半自动化夹具
CN209745539U (zh) 汽车门锁疲劳测试装置
CN215374512U (zh) 一种汽车底盘强度碰撞装置
CN213105433U (zh) 一种扭簧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1429765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装置
CN220625469U (zh) 一种称重卸料装置
CN113063684A (zh) 一种集装箱自动锁强度检测装置
CN111139164A (zh) 一种鸡尾酒智能制造设备
CN220426610U (zh) 一种冲压机卸料机构
CN21920385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
CN218349232U (zh) 一种炉门开合机构
CN216280149U (zh) 一种具有防松动结构的新型升降杆
CN112727852B (zh) 手动液压产品的自动循环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18670014U (zh) 一种旋转夹紧缸连接板
CN210392815U (zh) 一种滑轨调节机构
CN215676783U (zh) 一种用于扭簧比较仪的检定装置
CN218644111U (zh) 一种小体积一体式平开门机
CN220700801U (zh) 一种唐卡画布绘制固定装置
CN211456240U (zh) 一种配电柜双柜连接装置
CN203213792U (zh) 电动玻璃升降器
CN220462897U (zh) 一种自动拉铆装置
CN114482477B (zh) 一种防水台抹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