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8858A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38858A CN112738858A CN202011538600.5A CN202011538600A CN112738858A CN 112738858 A CN112738858 A CN 112738858A CN 202011538600 A CN202011538600 A CN 202011538600A CN 112738858 A CN112738858 A CN 1127388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device
- function
- terminal device
- data
- encry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0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476985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strain 972 / ATCC 24843) sdu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04W12/037—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of the control plane, e.g. signalling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plit of the control plane or user pla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的方法和设备,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完成消息。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不仅追求容量的最大化,而且需要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即无论终端设备移动到哪里,都要有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为了解决频率资源限制的问题,并增大系统容量,同时扩展网络覆盖范围,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组网概念。它将一个网络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称为蜂窝小区。一个较低功率的发射机服务一个蜂窝小区,在较小的区域内设置相当数量的终端设备。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终端设备都能在一个蜂窝小区内完成全部接续业务的,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当正在接受服务的终端设备进入相邻小区时,通信网络需要将业务切换到相邻小区,从而不中断通信过程。
切换是指在移动通信的过程中,为保证通信不中断,把承载通信数据的链路由一个小区(或网络设备)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或网络设备)的过程。
现有技术中,随着业务类型的增加,业务数据量猛增,加之终端设备移动速度的增加,对切换过程中的业务中断时间要求越来越苛刻。例如,移动办公、移动视频业务、汽车无线控制、列车无线控制等,要求业务零中断。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切换时通常业务都会中断,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降低或避免切换时业务的中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的方法和设备,能够降低或避免切换时业务的中断。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即能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也能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其中“/”表示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同一数据只能择一选择相应的处理,例如,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可以对上行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可以对下行数据进行解密处理。类似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即能对数据进行编号处理,也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处理;其中“/”表示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同一数据只能择一选择相应的处理,例如,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对上行数据进行编号处理,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对下行数据进行排序处理。类似地,本文中的其他的功能与此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该终端设备切换至该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该终端设备添加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辅助服务设备,其中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该第一网络设备为该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与该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一安全密钥、
该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的与该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安全密钥、
指示该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该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通信能力的第二指示信息、
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的第三指示信息;
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答消息,该应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接受该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的请求,该应答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三安全密钥、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该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该终端设备建立对应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和/或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的配置参数、
指示该终端设备使用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指示该终端设备在与该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使用该第一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的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安全密钥的第五指示信息。
具体而言,起始状态,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例如,SeNB)建立有RRC连接,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测量报告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小区)和第一网络设备的相邻的网络设备(或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报告中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RSRQ)和/或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Interference Noisy Ratio,SINR)。其中该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的方式或时机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测量报告,确定该终端设备满足切换条件时,即启动切换流程。例如,在第一网络设备的信号变弱时,即启动切换流程。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可以决定为该终端设备增加一个辅基站(Secondary eNB)之后切换至该辅基站,其中,辅基站也可以称为目标基站TeNB,
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例如,TeNB)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应理解,第一安全密钥是第一网络设备分配给第二网络设备的,以用于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密钥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安全密钥生成另一新的安全密钥,然后使用新的安全密钥来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安全密钥是第一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密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该密钥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以用于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密钥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安全密钥生成另一新的安全密钥,然后使用新的安全密钥来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其中多连接式的切换可以理解为UE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建立连接,然后释放掉源基站。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通信的能力,其中多连接通信可以理解为UE可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进行通信。
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重复版本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个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会复制一份,发送到第二网络设备。这样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这个数据包,其实是重复的,这样可以提高UE接收的可靠性。非重复版本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个数据包,要么保留在第一网络设备上,要么发送到第二网络设备上。UE在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时,不会收到重复的数据。
在当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重复版本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两条链路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针对下行数据包1,2,3,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一次数据包1,2,3,第一网络设备在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数据包1,2,3,然后第二网络设备再向终端设备发一次数据包1,2,3。当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非重复版本时,即来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数据,一部分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一部分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例如针对下行数据包1,2,3,4,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1,3,第一网络设备将数据包2,4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由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包2,4发送给终端设备。
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理解为经由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编号的上行数据,可以发送至第一头压缩/解压缩功能进行压缩处理,还可以发送至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进行处理,然后再由各自(头压缩/解压缩功能)对应的加密/解密功能和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相应处理。或者,可以理解为经同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编号的上行数据,发送至第一头压缩/解压缩功能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可以发送至第一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还可以发送至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对于下行数据,可以使用相反的过程。
还应理解,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时可以获知第一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安全密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五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使用该第二安全密钥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由于无需传递具体的安全密钥,这里仅通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即第五指示信息,由于指示信息的数据量较小,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为1或0仅一个比特,能够减小信令开销,节省网络资源。
可选地,该第一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例如,eNB ID)、第一网络设备的服务PLMN,第一网络设备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的标识,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SeNB与S-GW之间的(接口S1)、用于发送数据的隧道标识、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X2接口)、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隧道标识;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UE context)等。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该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具体地,在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前,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PDCP实体,如图4所示,第一PDCP实体包含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第一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第一加密/解密功能、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全密钥可以用于PDCP层的加密/解密。该第三安全密钥可以与第一安全密钥或第二安全密钥相同。在第三安全密钥与第一安全密钥相同时,表明第二网络设备采用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密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第三安全密钥与第二安全密钥相同时,表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相同的密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这样终端设备可以避免采用新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因此能够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提高系统性能。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该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该配置参数用于配置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的功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配置第五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五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同时配置与终端设备通信的对应第一加密/解密功能的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和与终端设备通信的对应第二加密/解密功能的第五加密/解密功能。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和第一PDCP实体,该第二PDCP实体包括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该第一PDCP实体包括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或者,
该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一PDCP实体,该第一PDCP实体包括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未加密的第一数据,以使得该第二网络设备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对该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该第一数据为该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该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或者,
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后的第二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将经过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加密的第三数据发送至该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三数据为该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该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或者,
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未解密的第四数据;
该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对该第四数据解密。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内部建立有与第一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一PDCP实体,该第一PDCP实体包括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该第一PDCP实体还可以包括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一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相应功能,或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同的第二PDCP实体,该第二PDCP实体包括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该第二PDCP实体还可以包括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二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
由于终端设备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因此,在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终端设备对经由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下行数据,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应理解,由于终端设备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终端设备虽然配置了PDCP中的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会使用该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因此,可替代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无需配置整个第二PDCP实体,可以仅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其他功能沿用第一PDCP实体的功能,例如,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一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通过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仅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无需配置完整的PDCP实体,减小配置时间,提高切换性能。
可替代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无需配置整个第二PDCP实体,如可以仅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其他功能沿用第一PDCP实体的功能,例如,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和第一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通过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仅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无需配置完整的PDCP实体,减小配置时间,提高切换性能。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与该终端设备通信的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应理解,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与终端设备通信的第四加密/解密功能,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表示一个加密/解密功能使用一种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第二个加密/解密功能能够使用该一种密钥进行相反的过程解密出该数据。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表示终端设备使用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加密上行数据后,网络设备的第四加密/解密功能能够解密出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加密后的上行数据。类似地,网络设备使用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加密下行数据后,终端设备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能够解密出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加密后的下行数据。
也就说,对应的两个加密/解密功能中一个加密/解密功能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另一个加密/解密功能能够使用相反的过程进行解密获取到该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在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该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已完成RRC连接重配置;
或者,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该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释放与该第一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或者,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该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启动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该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以便该第二网络设备丢弃该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十指示信息,该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以便该第二网络设备丢弃该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
因此,本实施例在切换准备阶段,先建立起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并配置其间的RRC配置信息,在切换执行阶段,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该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该终端设备添加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辅助服务设备,其中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该第一网络设备为该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与该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一安全密钥、
该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的与该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安全密钥、
指示该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该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通信能力的第二指示信息、
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的第三指示信息;
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应答消息,以使得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应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接受该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的请求,该应答消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三安全密钥、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该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该终端设备建立对应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和/或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的配置参数、
指示该终端设备使用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指示该终端设备在与该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使用该第一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的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安全密钥的第五指示信息。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应理解,该第二方面与上述第一方面对应,第二方面的执行主体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一方面中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侧的方法的相应特征以及对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一网络设备侧的相应描述,因此,为了简洁,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其中,该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五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五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PDCP实体和第一PDCP实体,该第二PDCP实体包括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该第一PDCP实体包括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或者,
该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一PDCP实体,该第一PDCP实体包括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该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已完成RRC连接重配置。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未加密的第一数据,
该第二网络设备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对该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该第一数据为该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该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或者,
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后的第二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经过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加密的第三数据,该第三数据为该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该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或者,
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未解密的第四数据,以便该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对该第四数据解密。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九指示信息,该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以便该第二网络设备丢弃该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十指示信息,该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以便该第二网络设备丢弃该第一网络已经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在该第二网络设备与该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之后,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十一指示消息,该第十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停止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因此,本实施例在切换准备阶段,先建立起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并配置其间的RRC配置信息,在切换执行阶段,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该终端设备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应理解,该第三方面与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对应,第三方面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设备,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与终端设备交互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侧的方法的相应特征以及对应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第一网络设备侧和第二网络设备侧的相应描述,因此,为了简洁,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该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五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五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和第一PDCP实体,该第二PDCP实体包括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该第一PDCP实体包括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该方法还包括: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或者,
该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一PDCP实体,该第一PDCP实体包括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该方法还包括: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七指示信息,该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释放与该第一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或者,
该终端设备接收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八指示信息,该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启动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因此,本实施例在切换准备阶段,先建立起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并配置其间的RRC配置信息,在切换执行阶段,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单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第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单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可应用的通信系统的场景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可应用的通信系统的场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PDCP实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CP实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CP实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CP实体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CP实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0a时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二网络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因此,下面的描述不限制于特定通信系统。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等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eNB或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gNB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通信系统的场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是上述任意一种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第一网络设备101,第二网络设备102和终端设备103。当终端设备由第一网络设备101覆盖的区域(也可以称为第一小区)移动到第二网络设备102覆盖的区域(也可以称为第二小区)时,终端设备103的通信数据链路需要由第一网络设备101切换至第二网络设备102。
应理解,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可以为上述的任一种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均可以为LTE系统中的eNB;或者,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均可以为5G网络中的gNB;或者第一网络设备101为LTE系统中的eNB,第二网络设备102为5G网络中的gNB;或者,第一网络设备102为5G网络中的gNB,第二网络设备101为LTE系统中的eNB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注意,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均为5G网络中的gNB时,该gNB可以包括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和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上,多个DU可以连接到相同的CU上。例如,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之间切换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CU之间的切换。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源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目标网络设备。以下为了描述的简便,以网络设备为eNB为例进行描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源基站(SeNB),第二网络设备为目标基站(TeNB),终端设备为UE为例进行描述。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为上述定义的任意一种设备。
下面描述一种LTE系统采用的跨基站(eNB)的切换流程,例如,该切换是由源eNB发起的切换过程,其主要过程为,源基站(Source eNB,SeNB)根据UE的测量报告决定对UE进行切换,并向目标基站(Target eNB,TeNB)发起切换请求,在SeNB获取到TeNB的肯定切换应答后,S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当UE接收到切换命令后,UE停止与SeNB进行的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UE开始向TeNB进行同步,并发起初始接入过程。SeNB在向UE发送切换命令时,停止与UE之间的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并将保存在SeNB的数据发往TeNB。UE在成功接入TeNB之后,开始与TeNB进行上行或下行数据的传输。
上述技术中,当UE接收到切换命令后,UE停止与源基站的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然后开始与目标基站进行下行同步,然后根据切换命令中的配置信息向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当UE完成随机接入并向目标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之后,才开始与目标基站进行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可见,UE上行或上行数据传输经历了中断。
针对上述的切换流程中出现的传输中断的问题,一种改进的方案为UE在接收到源小区(或源基站)的切换命令后,继续与源基站进行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同时UE与目标基站进行同步,在以下情况下,UE停止与源基站的上行、下行传输:
即当UE同步上目标基站后,向目标基站发起随机接入时,即向目标基站发送随机接入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时,UE停止与源基站的上下行传输,发送preamble来向目标基站获取上行定时(Timing Advance,TA)或上行资源分配(UL Grant),这两者都是通过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发送给UE的。之后UE使用目标基站配置的TA和UL Grant发送指示”切换完成(Handover complete)”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如果UE此时有上行数据,并且UL Grant足够大,UE可以在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时发送一部分上行数据。或是UE向目标基站请求上行资源,然后再发送上行数据。对于下行,目标基站在接收到UE发送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后,开始向UE发送下行数据。
可见,在上述改进的方案中,对于上行传输,UE从发送Preamble开始,上行传输中断开始,经过接收RAR,再到向目标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Complete),上行传输才开始接续上。因此该方案中上行传输存在中断时间。对于下行,UE从发送preamble开始停止接收源基站下行数据,到发送完RRC连接重配置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之后,目标eNB才开始向UE发送下行数据。因此,该方案中下行传输也存在中断时间。
针对上述的切换流程中的问题,另一种改进的方案提出UE能够提前获取到TA和ULGrant,UE可以不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直接向目标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然后与目标基站进行上行或下行数据传输。
在该方案中,对于上行传输,UE停止向源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后,开始使用已经获取到TA和UL Grant向目标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Complete),如果该UL Grant足够大,可以发送一部分上行数据到目标基站,这时,上行传输可以认为是没有中断的。然而,对于开始配置给UE的UL Grant一般不会很大,因为基站不知道UE有多少数据,如果分配资源多了,会造成资源浪费,这时如果UE有上行数据,需要UE向eNB请求上行资源,这样会引入额外的上行传输中断。对于下行,UE停止从源基站接收数据后,使用已经获取到的TA和UL Grant,向目标基站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之后,目标eNB才开始向UE发送下行数据。并且,在这种方案中,对TA的精度要求很高,目前只支持相等TA,即站内小区切换,或TA=0,即小站之间切换的场景。对于大多数切换的场景并不支持,因而方案受限。
综上所述,上述的切换流程中终端设备的业务都存在中断问题,无法减小或避免业务中断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巧妙地提出了在切换准备阶段提前建立起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用户面承载和控制面配置,减少切换过程因路径切换和控制面信令传输而引起的中断时间。并且本发明实施例引入切换过程中,由两条链路同时收发数据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同时与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能够保证业务的连续性,避免或降低切换过程中的业务中断。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以将本申请的切换的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执行过程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的切换的方法300包括:
310,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该终端设备切换至该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该终端设备添加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辅助服务设备,
具体而言,起始状态,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例如,SeNB)建立有RRC连接,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测量报告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小区)和第一网络设备的相邻的网络设备(或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报告中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RSRQ)和/或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Interference Noisy Ratio,SINR)。其中该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的方式或时机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第一网络设备根据该测量报告,确定该终端设备满足切换条件时,即启动切换流程。例如,在第一网络设备的信号变弱时,即启动切换流程。具体而言,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决定为该终端设备增加一个辅基站(Secondary eNB)之后切换至该辅基站,其中,辅基站也可以称为目标基站TeNB,
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例如,TeNB)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该终端设备切换至该第二网络设备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该终端设备添加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辅助服务设备。
其中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该第一网络设备为该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与该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一安全密钥、
该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的与该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安全密钥、
指示该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该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通信能力的第二指示信息、
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的第三指示信息。
应理解,第一安全密钥是第一网络设备分配给第二网络设备的,以用于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密钥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安全密钥生成另一新的安全密钥,然后使用新的安全密钥来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安全密钥是第一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密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该密钥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以用于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密钥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安全密钥生成另一新的安全密钥,然后使用新的安全密钥来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其中多连接式的切换可以理解为UE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建立连接,然后释放掉源基站。
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通信的能力,其中多连接通信可以理解为UE可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进行通信。
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重复版本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个数据包,第一网络设备会复制一份,发送到第二网络设备。这样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这个数据包,其实是重复的,这样可以提高UE接收的可靠性。非重复版本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个数据包,要么保留在第一网络设备上,要么发送到第二网络设备上。UE在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时,不会收到重复的数据。
在当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重复版本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两条链路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针对下行数据包1,2,3,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一次数据包1,2,3,第一网络设备在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数据包1,2,3,然后第二网络设备再向终端设备发一次数据包1,2,3。当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非重复版本时,即来自核心网的下行数据数据,一部分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一部分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例如针对下行数据包1,2,3,4,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1,3,第一网络设备将数据包2,4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由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包2,4发送给终端设备。
可选地,该第一请求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网络设备的标识(例如,eNB ID)、第一网络设备的服务PLMN,第一网络设备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的标识,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SeNB与S-GW之间的接口S1、用于发送数据的隧道标识、终端设备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X2接口、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隧道标识;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UE context)等。
320,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应答消息。
其中,该应答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络设备接受该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的请求。
具体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后,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负载情况,决定是否答应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若答应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应答消息,该应答消息中可以包括一下中的至少一种:
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三安全密钥、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该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该终端设备建立对应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和/或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
指示该终端设备使用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指示该终端设备在与该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使用该第一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的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安全密钥的第五指示信息。
具体地,在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前,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PDCP实体,如图4所示,第一PDCP实体包含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Header Adding/Removing)、第一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Header(de)Compression)、第一加密/解密功能((de)Ciphering1)、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SN numbering/Reordering)。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全密钥可以用于PDCP层的加密/解密。该第三安全密钥可以与第一安全密钥或第二安全密钥相同。在第三安全密钥与第一安全密钥相同时,表明第二网络设备采用第一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密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第三安全密钥与第二安全密钥相同时,表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相同的密钥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这样终端设备可以避免采用新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因此能够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提高系统性能。
该第二网络设备配置该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该配置参数用于配置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的功能,具体地,该配置参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配置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的功能:
方式一,如图5所示,在第一PDCP实体基础上,配置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其他功能沿用第一PDCP实体的。或者,配置UE使用第一加密/解密功能,但可以使用不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
方式二,如图6所示,在第一PDCP实体基础上,建立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其他功能沿用第一PDCP实体的。
方式三,如图7所示,建立第二PDCP实体,并去激动第二PDCP实体中的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和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其数据传输方式如图7所示。
方式四,如图8所述,建立第二PDCP实体,并去激活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数据传输方式如图8所示。
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理解为经由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编号的上行数据,可以发送至第一头压缩/解压缩功能进行压缩处理,还可以发送至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进行处理,然后再由各自(头压缩/解压缩功能)对应的加密/解密功能和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相应处理。或者,可以理解为经同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编号的上行数据,发送至第一头压缩/解压缩功能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可以发送至第一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还可以发送至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对于下行数据,可以使用相反的过程。
还应理解,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时可以获知第一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安全密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五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使用该第二安全密钥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由于无需传递具体的安全密钥,这里仅通过发送一个指示信息即第五指示信息,由于指示信息的数据量较小,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为1或0仅一个比特,能够减小信令开销,节省网络资源。
33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
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具体而言,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答消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也可以称为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中包含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应答消息中包括的信息的部分或全部。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即能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也能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其中“/”表示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同一数据只能择一选择相应的处理,例如,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可以对上行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可以对下行数据进行解密处理。类似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即能对数据进行编号处理,也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处理;其中“/”表示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同一数据只能择一选择相应的处理,例如,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对上行数据进行编号处理,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对下行数据进行排序处理。类似地,本文中的其他的功能与此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第一配置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标识;第二网络设备与S-GW之间的S1接口;用于接收下行数据的隧道标识;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X2接口、用于接收下行或发送上行数据的隧道标识;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上行资源信息。
34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
具体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图5至图8的方式进行配置。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内部建立有与第一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一PDCP实体,如图4所示,该第一PDCP实体包括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该第一PDCP实体还可以包括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一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相应功能(如图5和图6所示),或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同的第二PDCP实体(如图7和图8所示),该第二PDCP实体包括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该第二PDCP实体还可以包括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二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
以图7和图8举例而言,由于终端设备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因此,在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终端设备对经由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下行数据,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PDCP实体中的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应理解,由于终端设备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终端设备虽然配置了PDCP中的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会使用该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因此,可替代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无需配置整个第二PDCP实体,如图5所示,可以仅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其他功能沿用第一PDCP实体的功能,例如,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一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通过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仅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无需配置完整的PDCP实体,减小配置时间,提高切换性能。
可替代地,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信息后,无需配置整个第二PDCP实体,如图6所示,可以仅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其他功能沿用第一PDCP实体的功能,例如,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和第一包头压缩/解压缩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该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该第一PDCP实体中的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该第一PDCP实体中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通过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可以仅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通信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无需配置完整的PDCP实体,减小配置时间,提高切换性能。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9、图10和图10a所示,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与该终端设备通信的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应理解,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与终端设备通信的第四加密/解密功能,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表示一个加密/解密功能使用一种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第二个加密/解密功能能够使用该一种密钥进行相反的过程解密出该数据。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表示终端设备使用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加密上行数据后,网络设备的第四加密/解密功能能够解密出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加密后的上行数据。类似地,网络设备使用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加密下行数据后,终端设备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能够解密出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加密后的下行数据。
也就说,对应的两个加密/解密功能中一个加密/解密功能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后,另一个加密/解密功能能够使用相反的过程进行解密获取到该数据。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一网络设备配置还可以配置第五加密/解密功能,该第五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同时配置与终端设备通信的对应第一加密/解密功能的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和与终端设备通信的对应第二加密/解密功能的第五加密/解密功能。
350,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其中,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也可以称为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指示该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一配置完成消息指示该终端设备完成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连接配置。
具体而言,在该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消息配置完成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连接配置后,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指示该终端设备完成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连接配置。
或者,在终端设备配置完成后,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相应的随机接入码(Randomaccess preamble,RAP)和相应的上行资源(UL Grant)向第二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来获取上行定时(Timing Advance,TA)和上行资源。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该消息中包含上行资源(UL Grant)和上行定时(TA)。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UL Grant和TA时,在基于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中,表示上行接入成功。之后,该终端设备可以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指示该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350或步骤32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即可以采用复制或非复制的方式将全部或部分的下行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以便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数据。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且避免切换带来的业务中断问题。
本文中,步骤310和步骤320可以分别是切换请求消息和切换应答消息,即采用切换的流程;还可以分别是辅基站添加请求消息和辅基站添加应答消息,即采用辅基站添加流程。
具体而言,在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数据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只是将核心网来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或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核心网。在步骤350之后,即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也可以称为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后,或在步骤320之后,即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答消息(也可以为添加请求响应消息)后,第一网络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数据,至于转发数据的形式,可以与步骤310中第一请求消息中的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对应,即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也可以称为复制版本)或非重复版本(也可以称为非复制版本)。具体而言,若转发复制版本数据,则在步骤320或步骤35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第一网络设备从核心网设备(CN)接收到的数据的复本版本。若转发非复制版本数据,则在步骤320或步骤35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非复制版本数据。例如,在转发复制版本数据的情况下,若第一网络设备从CN接收到的下行数据为PDCP SDU 1…10,其中PDCP SDU1,2,3虽然已经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给了终端设备,但若没有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则第一网络设备还是需要将PDCP SDU1,2,3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再次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执行上述步骤310-350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的业务在数据面是一直保持传输的,例如,在执行上述步骤310-350的过程中,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了数据包4…10。并且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到的来自CN的数据包,该第一网络设备一方面向终端设备发送,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上述复制或非复制方式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切换的准备阶段,不会影响终端业务的数据传输,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描述在步骤350或步骤32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转发数据的具体实现方式:
在步骤310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核心网(Core Network,CN)侧的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的地址(如隧道端口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发送到第二网络设备,在310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已经可以向Serving GW发送上行数据,只是在步骤310时,第二网络设备还没有上行数据到来。同时,步骤310中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中还可以携带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目的地址,这样,在步骤310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用户数据。在步骤320中,第二网络设备将新的数据传输目的地址发送到第一网络设备,这样在步骤32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用户数据。
以下,将针对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分别描述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数据的具体处理过程。
首先,针对上行数据:
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在步骤32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即可以将用户的上行数据转发到第二网络设备,然后由第二网络设备发往Serving GW。这样,无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还是不同的数据,最后都集中到第二网络设备,由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重排序、重复包检测等。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是,步骤32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将完成排序且可以向S-GW递交的数据递交到S-GW,第一网络设备将不能按序递交到S-GW的数据(比如SDU4、6、8)的复制版本发往第二网络设备,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SDU5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SDU4、5、6递交到S-GW,这时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状态报告,指示SDU6及之前的数据包已经发往S-GW,第二网络设备将SDU4、6丢弃。在具体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可以一边向第一网络设备继续发送上行数据,另一边向第二网络设备发起接入过程。在步骤350之后,终端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复制版本),即保证发送的可靠性,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即一部分发往第一网络设备,其余数据发往第二网络设备。
在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不同数据时,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当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到第二网络设备时,终端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此时的上行数据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侧新生成的上行数据,终端设备侧发往第一网络设备的但没有得到ACK响应的上行数据,ACK响应指示数据成功接收。此时,若终端设备接收到某个数据包的NACK,NACK指示数据没有成功接收,若终端设备没有将该数据包发往第二网络设备,则向第一网络设备重传该数据包,若终端设备将该数据包发往第二网络设备,则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ACK,指示该数据包已经成功发送。
其次,针对下行数据:
当第一网络设备得知第二网络设备添加成功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新从核心网发来的数据和没有得到终端设备ACK应答的数据,发往第二网络设备。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来的某个数据包的NACK时,第一网络设备重传该数据包。或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来的某个数据包的NACK时,若该数据已经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则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反馈ACK,指示该数据包已经成功发送。
在终端设备侧接收下行数据时,当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NACK后,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的重传(重传时指示该数据包是否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并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包时,若该数据包已经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则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上报ACK,指示该数据包已经成功接收。
当第二网络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转发的数据时,如果对于某个数据包,第二网络设备没有接收到终端设备的ACK,则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数据包;若收到ACK,则丢弃该数据包。终端设备侧,若从第二网络设备先成功收到某个数据包,则向两个eNB反馈ACK,否则,向两个eNB反馈NACK。
应理解,上文针对上行和下行数据传输,分别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间的数据的传输的具体过程。其中,上述ACK、NACK可以是MAC层和物理层中HARQ中的反馈信息,或是RLC层的反馈信息(即状态报告),或是PDCP层的反馈信息(即状态报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下面将结合体图9、图10和图10a分情况描述数据转发过程中,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在数据链路层(L2)中PDCP层中对数据的具体处理过程。
第一种情况,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PDCP实体,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PDCP实体,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PDCP实体。并且各个PDCP实体中具有对应的功能。
例如,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加密/解密功能、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和第二加密/解密功能;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加密/解密功能;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
其中,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在第一种情况下,在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下行数据时,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未加密的第一数据,以使得该第二网络设备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对该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该第一数据为该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该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后的第二数据。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并且均对应加密方式1(Ciphering1)和解密方式1(deCiphering1);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并且均对应加密方式2(Ciphering2)和解密方式2(deCiphering2)。
例如,如图9所示,在处理下行数据时,在PDCP层,第一网络设备首先对数据进行编号(SN numbering),之后进行头压缩(Header Compression),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将该数据中的全部或部分(即对应复制或非复制版本)发送至该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一网络设备使用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对应的加密方式1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进行相应的头添加(Header adding)处理,最后依次经过该第一网络设备的RLC层、MAC层和PHY层,发送至终端设备;在PDCP层,该第二网络设备使用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对应的加密方式2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进行头添加处理,并依次经过该第二网络设备的RLC层、MAC层和PHY层,发送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分别经过相应的PHY层、MAC层和RLC层,在PDCP层,经过头去除(Header remove)处理,并分别经过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的解密方式1,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的解密方式2,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最后,均使用第一头压缩/解压缩功能和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进行头解压缩和重排序获取到对应的下行数据。
应理解,在处理上行数据时,可以参照图9所示的下行数据的逆过程进行,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种情况,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PDCP实体,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PDCP实体,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PDCP实体。并且各个PDCP实体中具有对应的功能。
例如,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加密/解密功能、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和第二加密/解密功能;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加密/解密功能;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第五加密/解密功能。
其中,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该第五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也就是说,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均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在第二种情况下,在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下行数据时,该第一网络设备将经过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加密的第三数据发送至该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三数据为该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该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时,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未解密的第四数据;该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对该第四数据进行解密。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该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该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并且均对应加密方式1(Ciphering1)和解密方式1(deCiphering1);该第三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均与该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并且均对应加密方式2(Ciphering2)和解密方式2(deCiphering2)。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处理下行数据时,在PDCP层,第一网络设备首先对数据进行编号(SN numbering),之后进行头压缩(Header Compression),之后一部分数据由第一网络设备的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对应的加密方式1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进行相应的头添加(Header adding)处理,最后依次经过该第一网络设备的RLC层、MAC层和PHY层,发送至终端设备,另一部分数据由第一网络设备的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对应的加密方式1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进行相应的头添加(Header adding)处理后,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并依次经过该第二网络设备的RLC层、MAC层和PHY层,发送至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分别经过相应的PHY层、MAC层和RLC层,在PDCP层,经过头去除(Header remove)处理,并分别经过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的解密方式1,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的解密方式2,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最后,均使用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进行头解压缩和重排序获取到对应的下行数据。
应理解,在处理上行数据时,可以参照图10所示的下行数据的逆过程进行,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所示的数据处理过程与图9所示的数据处理过程的区别在于,图9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下行数据没有经过加密处理,需要由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加密处理后,发送至终端设备。图10中,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下行数据已经经过加密处理,不再需要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发送至终端设备。
应理解,在图9所示的数据处理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使用的密钥可以与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的密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作限定。
第三种情况,如图10a所示,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PDCP实体,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PDCP实体,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PDCP实体。并且各个PDCP实体中具有对应的功能。
应理解,图10a中数据处理过程与图10中的类似,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仅描述图10与图10a的区别,其余过程图10a与10中的处理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图10与图10a中的区别在于,图10中,第一网络设备的第四PDCP实体中配置了两个头添加/移除功能,即第四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五头添加/移除功能,终端设备的第一PDCP实体中配置了与上述第四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五头添加/移除功能分别对应的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和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
在图10中,在处理下行数据时,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加密处理后的数据由第四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头添加处理。在终端设备侧由对应的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头移除处理,并由第一加密/解密功能进行解密处理。
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加密处理后的数据由第五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头添加处理。在终端设备侧由对应的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头移除处理,并由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解密处理。类型的,上行数据处理过程与下行数据处理过程相反,不再赘述。
而在图10a中,第一网络设备的第四PDCP实体中配置了一个头添加/移除功能,即第四头添加/移除功能,终端设备的第一PDCP实体中配置了与上述第四头添加/移除功能对应的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
在处理下行数据时,第四加密/解密功能加密处理后的数据由第四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头添加处理。在终端设备侧由对应的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头移除处理,并由第一加密/解密功能进行解密处理。
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加密处理后的数据同样由第四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头添加处理。在终端设备侧由对应的第一头添加/移除功能进行头移除处理,并由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解密处理。类型的,上行数据处理过程与下行数据处理过程相反,不再赘述。
应理解,图9、图10和图10a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将本发明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9、图10或图10a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例如,图9、图10和图10a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图5至图8中任一种方式进行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该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以便该第二网络设备丢弃该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第一网络设备将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递交到核心网设备(也可以称为第三网络设备)后,该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十指示信息,该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以便该第二网络设备丢弃该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350之后,该切换方法还可以包括:
360,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具体地,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该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已完成RRC连接重配置;
或者,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该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释放与该第一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或者,
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该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启动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更具体地,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之后,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该第二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激活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启用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PDCP实体所包含的全部功能,即UE通过第二PDCP实体直接与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并且终端设备开始使用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RRC实体进行信令封装,然后来第二网络设备进行信令交互。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该RRC连接激活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发送:
(1)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
(2)RLC控制PDU;
(3)PDCP控制PDU;
(4)RRC消息,考虑到终端设备还没有启动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RRC连接,该RRC消息可以封装到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PDCP PDU中,并在该PDCP PDU中标识该PDCP PDU包含RRC消息,或者,建立针对RRC消息的PDCP实体,如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Radio Bearer,SRB)。
更具体地,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该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释放与该第一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该第七指示信息可以包含于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MAC PDU中,更具体地,该第七指示信息可以封装到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中,再封装到MAC PDU中发送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七指示信息后,释放终端设备保存的对应第一网络设备的各种配置,例如,MAC、RLC、PDCP层的配置等。
更具体地,该第一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该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启动与该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可选地,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该第八指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发送:
(1)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
(2)RLC控制PDU;
(3)PDCP控制PDU;
(4)RRC消息。
本文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可以包含用户面数据(User Plane Data)或控制面信令(Control Plane Signaling)。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步骤360之后,也即在该第二网络设备与该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之后,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持续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且在该第一网络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反馈消息时,停止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或者,在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携带指示停止与第一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指示信息的反馈状态报告时,停止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或者,在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该第二网络设备的停止指示消息后,停止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该停止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停止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因此,本实施例在切换准备阶段,先建立起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并配置其间的RRC配置信息,在切换执行阶段,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10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下面将结合更具体地例子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1所示的方法描述了下行数据传输时的具体切换过程。
如图11所示,起始状态,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建立有RRC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以下行(Downlink,DL)为例,第一网络设备从核心网(Core Network,CN)接收下行数据,如10个IP包(Packet),在进行PDCP封装之前,称为PDCP SDU,即网络设备接收PDCP SDU1-10。第一网络设备先将PDCP SDU 1,2,3发送给终端设备。之后,如图11所示,该切换方法1100具体包括:
1101,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测量报告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小区)和第一网络设备的相邻的网络设备(或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报告中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和/或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Interference Noisy Ratio,SINR)。其中该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的方式或时机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1102,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如,第一网络设备的信号变弱,决定为终端设备增加一个辅基站(Secondary eNB),即第二网络设备,此时,第一网络设备为主基站(Master eNB),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为添加目标基站请求消息(TeNB Addition Request)。
应理解,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中步骤310中对第一请求消息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110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应答消息。
具体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后,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负载情况,决定是否答应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若答应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应答消息。
应理解,该应答消息可以参见图3中步骤320中对应答消息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1104,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
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具体而言,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答消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也可以称为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中包含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应答消息中包括的信息的部分或全部。
应理解,该第一配置消息可以参见图3中步骤330中对第一配置消息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1105,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首先,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具体的,配置方法可参见图3中步骤340的描述,可以按照图5至图8中任一种方式进行配置。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并建立起第二套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协议栈,之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使用相应的随机接入码(Randomaccess preamble,RAP)和相应的上行资源(UL Grant)向第二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来获取上行定时(Timing Advance,TA)和上行资源。
1106,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具体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Response,RAR),该消息中包含上行资源(UL Grant)和上行定时(TA)。
1107,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具体的,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的UL Grant和TA时,在基于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中,表示上行接入成功。之后,该终端设备可以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也可以称为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Complete)),指示该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网络设备。
可选地,该步骤1107还可以位于步骤1104和1105之间,这样该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不再表示终端设备已经成功接入第二网络设备,而是表示终端设备根据配置消息完成了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数据之前,第一网络设备只是将核心网来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或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发送至核心网。在步骤1107之后,即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后,或在步骤1103之后,即当第一网络设备接入到第二网络设备添加请求响应消息后,第一网络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数据,至于转发数据的形式,与步骤1102中第一请求消息中的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内容对应。若转发复制版本数据,则在步骤1103或步骤1107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第一网络设备从CN接收到的数据的复本版本,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PDCP SDU 1-10。若转发非复制版本数据,则在步骤1103或步骤1107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PDCP SDU 1…10,其中PDCP SDU1,2,3虽然已经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给了终端设备,但若没有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还是需要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再次发送。此外,在步骤1101至1107的过程中,数据面的数据是一直在传输的,例如,这期间,第一网络设备还向终端设备发送了数据包4…10。
之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来自CN的数据包,一方面向终端设备发送,一方面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
例如,如图11所示,在步骤1101至1107期间,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CN发送的5SDUs,即PDCP SDU 11…15。一方面,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PDCP SDU11…15,另一方面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PDCP SDU 11…15。
在切换阶段,终端设备会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SN状态报告(SN status Report),指示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哪些数据被成功接收,哪些数据还没有成功接收。在步骤1106之后,若第二网络设备有下行数据需要发送给终端设备,步骤1106之后就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了。这样,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的SN状态报告,可以是原来的只反映第一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情况的报告,还可以是反映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情况的报告,即若有些数据从第二网络设备成功接收了,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状态报告中向第一网络设备指示这些数据已经成功接收了。
若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是非复制版本的数据,则在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SN状态报告后,第一网络设备还需要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以下数据:由于第一网络设备的信号差,不能发送到终端设备的数据;核心网络发送给第一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正常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需要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将部分或全部下行数据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
此外,对于第一网络设备转发给第二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第一网络设备将封装前的PDCP SDU及对应的SN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使用相应的SN和自己分配的密钥来封装PDCP PDU。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测量报告,可以决定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或第一网络设备释放命令),该切换命令由第一网络设备生成,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完该切换命令后,删除对应该终端设备的RRC实体和对应的SRB。
终端设备接收到该切换命令后,删除对应第一网络设备的SRB,启用对应第二网络设备的SRB,并启用去使能的SRB配置。之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SRB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完成消息,并在MAC层/RLC层/PDCP层指示激活第二网络设备的SRB。
1108,终端设备使用步骤1106获取的TA和UL Grant,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状态报告(SN Status Report)和成功从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数据量的比值(RatioS/T)。
其中状态报告向第二网络设备指示哪些数据接收成功,哪些未接收成功。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状态报告,向终端设备发送其未接收成功的数据包。该数据量比值反映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成功接收数据(数据包个数或数据量,如以Byte或bit为单位的数据量)的对比,可以提供第二网络设备进行参考,以便激活第二网络设备侧的RRC连接。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步骤1107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已经配置完RRC配置,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该指示,即激活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RRC连接。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步骤1107可以替换为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第二网络设备根据该消息激活RRC配置。
1109,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激活命令。
具体地,该RRC激活信令可以通过RRC消息或MAC CE来发送。
在步骤1109中,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在发射RRC激活命令的同时,发送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可以为步骤1108中终端设备反馈的未接收成功的下行数据。例如,为PDCP SDU8,9,14。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1109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继续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由自身决定什么时候停止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例如,当终端设备从第二网络设备稳定地接收下行数据时,终端设备停止向第一网络设备进行反馈,第一网络设备检测不到终端设备的任何反馈时,停止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对于第一网络设备停止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触发,可以包括:
(1)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最后一个状态报告时,携带MAC CE,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停止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或,
(2)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转发所有来自CN的数据,并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停止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或,
(3)第一网络设备自己决定停止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
应理解,在步骤1108至1109的过程中,数据面的数据是一直在传输的,例如,这期间,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接收CN发送的5SDUs,即PDCP SDU 16…20。
第一网络设备在获取到该5SDUs后,可以将该数据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由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至终端设备。
1110,第二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请求路径转换(Path Switch),请求S-GW将下行数据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
1111,核心网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路径转换响应(Path Switch ACK)。
并且,核心网(例如,S-GW)会在最后一个发往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包上标识“结束”标记。
例如,核心网向终端设备又发了5个SDU,即PDCP SDU 21-25,并且,最后一个数据包上标识有结束标识(End Marker,EM)。
第一网络设备转发这个标记给第二网络设备。当接收到标记有“结束”标识的数据包时,第二网络设备开始向终端设备发送由核心网(例如,S-GW)发来的下行数据。例如,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新获取到的5SDUs即PDCP SDU 26…30。
因此,本实施例在切换准备阶段,先建立起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并配置其间的RRC配置信息,在切换执行阶段,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由切换引起的中断时间。
应理解,图11中左侧靠上的竖条形对应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交互,左侧靠下的竖条形对应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的交互,两个竖条形重叠的部分表明终端设备可以同时和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交互,图12-图16与此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2所示的方法描述了上行数据传输时的具体切换过程。
具体地,起始状态,终端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建立有RRC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以上行(Uplink,UL)为例,第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数据,如PDCP SDU 1…8,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先将PDCP SDU 1,2,3发送给核心网络设备。之后,如图12所示,该切换方法1200具体包括:
1201,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
测量报告中包括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一小区)和第一网络设备的相邻的网络设备(或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报告中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和/或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 Interference Noisy Ratio,SINR)。其中该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的方式或时机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做限定。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在此过程中,由于网络状态较差,第一位网络设备有部分数据未成功接收,例如,PDCP SDU 5,7。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未成功接收到SDU5,7(NACK SDU 5,7)的反馈消息。
1202,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具体的,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如,第一网络设备的信号变弱,决定为终端设备增加一个辅基站(Secondary eNB),即第二网络设备,此时,第一网络设备为主基站(Master eNB),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可以为添加目标基站请求消息(第二网络设备Addition Request)。
应理解,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参见图3中步骤310中对第一请求消息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行传输中步骤1202与下行传输中步骤1102的区别在于,在步骤1202中,第一网络设备已经将CN侧Serving GW的地址(称为隧道端口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发送到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已经可以向Serving GW发送上行数据,只是步骤1202时,第二网络设备还没有上行数据到来。同时,步骤1202中还可以携带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目的地址,这样,在步骤2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用户数据。
120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应答消息。
具体的,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后,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负载情况,决定是否答应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若答应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应答消息。
应理解,该应答消息可以参见图3中步骤320中对应答消息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行传输中步骤1203与下行传输中步骤1103的区别在于,在步骤1203中,第二网络设备将数据传输目的地址发送到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用户数据。
一种方法是,在步骤1203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即可以将用户的上行数据转发到第二网络设备,然后由第二网络设备发往Serving GW。这样,无论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还是不同的数据,最后都集中到第二网络设备,由第二网络设备进行重排序、重复包检测等。
另一种方法是,步骤1203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将完成排序且可以向S-GW递交的数据递交到S-GW,第一网络设备将不能按序递交到S-GW的数据(比如SDU4、6、8)的复制版本发往第二网络设备,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SDU5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将SDU4、5、6递交到S-GW,这时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状态报告,指示SDU6及之前的数据包已经发往S-GW,第二网络设备将SDU4、6丢弃。
1204,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
该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该终端设备配置有与该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该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具体而言,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答消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也可以称为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该第一配置消息中包含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到第一网络设备的应答消息中包括的信息的部分或全部。
应理解,该第一配置消息可以参见图3中步骤330中对第一配置消息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步骤1204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SN状态转移(SNStatus Transfer),以指示未成功接收的SDU编号。
在此期间,第一位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未成功接收到SDU7(NACK SDU 7)的反馈消息。
1205,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首先,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具体的,配置方法可参见图3中步骤340的描述,可以按照图5至图8中任一种方式进行配置。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并建立起第二套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协议栈,之后终端设备使用第二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使用相应的随机接入码(Randomaccess preamble,RAP)和相应的上行资源(UL Grant)向第二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来获取上行定时(Timing Advance,TA)和上行资源。
1206,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具体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Response,RAR),该消息中包含上行资源(UL Grant)和上行定时(TA)。
1207,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具体的,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的UL Grant和TA时,表示上行接入成功。在基于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中,表示上行接入成功。之后,该终端设备可以向该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也可以称为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指示该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网络设备。
可选地,该步骤1207还可以位于步骤1204和1205之间,这样该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不再表示终端设备已经成功接入第二网络设备,而是表示终端设备根据配置消息完成了配置。
此外,在步骤1201至1207的过程中,数据面的数据是一直在传输的,例如,这期间,终端设备还发送了数PDCP SDU9,10,同时还发送了第一网络设备未成功接收的PDCP SDU7。最终PDCP SDU 7,8,9,10由第二网络设发送至核心网。
应理解,步骤1205和步骤1206,终端设备一边向第一网络设备继续发送上行数据,一边向第二网络设备发起接入过程,步骤7之后,终端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在发送上述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复制版本),即保证发送的可靠性,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即一部分发往第一网络设备,其余数据发往第二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不同数据时,当终端设备成功接入到第二网络设备时,终端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此时的上行数据包括:终端设备侧新生成的上行数据(例如,PDCP SDU 9,10),终端设备侧发往第一网络设备的但没有得到ACK响应的上行数据(例如,PDCP SDU 7)。此时,若终端设备接收到某个数据包的NACK,NACK指示数据没有成功接收,若终端设备没有将该数据包发往第二网络设备,则向第一网络设备重传该数据包,若终端设备将该数据包发往第二网络设备,则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反馈ACK,指示该数据包已经成功发送。
1210,第二网络设备向核心网请求路径转换(Path Switch),请求S-GW将下行数据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
1211,核心网向第二网络设备路径转化确认(Path Switch ACK)。
因此,本实施例在切换准备阶段,先建立起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并配置其间的RRC配置信息,在切换执行阶段,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由切换引起的中断时间。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3所示的方法描述了下行数据传输时的具体切换过程。
图13所示的切换方法1300与图11所示的切换方法1100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具体而言,步骤1301-1308与步骤1101-1108对应,可参见图11中的描述。
步骤1309,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步骤1308中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数据。例如,PDCP SDU 8,9,14。
步骤1309与步骤1109的区别在于,1109中,第二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激活命令。在1309中仅发送相应的下行数据,RRC激活命令在步骤1312和1313中发送。
步骤1310-1311与步骤1110-1111对应,可参见图11中的描述。
步骤,1312,1313,当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标记有“结束”标识的数据包时,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激活指示消息,指示终端设备使用对应第二网络设备的RRC实体。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中的任一种生成该激活指示消息。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方式一,第二网络设备侧的RRC实体生成该激活指示信息,然后封装成RRC消息,发往第二网络设备的T-PDCP(考虑第二网络设备是目标站,所以各层名称着加前辍T,以与源站的对应层(源站对应层名称前加前辍S)进行区分),经T-RLC、T-MAC、T-PHY发往终端设备,终端设备使用对应于第二网络设备的T-PHY、T-MAC、T-RLC、T-PDCP接收该RRC消息,并转发至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S-PDCP层,发往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S-RRC实体,由S-RRC实体解析该消息。
方式二,封装激活指示信息的RRC消息,携带第二指示信息,指示该RRC消息由T-RRC实体来解析,然后,终端设备侧,S-RRC实体将接收到的RRC消息转发给T-RRC,由T-RRC实体解析。
方式三,T-PDCP在封装该RRC消息时,指示该PDCP SDU递交到T-RRC实体,终端设备侧,当T-PDCP接收到该PDCP PDU时,根据指示信息,将该RRC消息直接递交T-RRC实体进行解析。
方式四,第二网络设备的T-MAC层直接向终端设备侧发送MAC控制信令,激活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312、1313的数字不表示时间顺序。步骤1312、1313还可以位于步骤1308或步骤1309之后。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4所示的方法描述了下行数据传输时的具体切换过程。
图14所示的切换方法1400与图11所示的切换方法1400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具体而言,步骤1401-1408与步骤1401-1408对应,可参见图11中的描述。
步骤1409,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步骤1408中终端设备的状态报告,向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下行数据。例如,PDCP SDU 8,9,14。
步骤1409与步骤1109的区别在于,1109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激活命令。在1409中仅发送相应的下行数据,RRC激活命令在步骤1412和1413中发送。
步骤1410-1411与步骤1410-1411对应,可参见图11中的描述。
步骤,1412,1413,当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标记有“结束”标识的数据包时,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发送RRC连接激活指示消息。
图13与图14的区别在于,图13中,RRC激活命令由第二网络设备发出。图14中,RRC激活命令由第一网络设备发出。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发送激活RRC,并不限于图11、13图14中的激活方式。
例如,可替代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激活RRC过程,还可以是在步骤1109之后,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指示RRC激活,以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去激活原始的RRC连接。
可替代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步骤1109之后,即终端设备在接收到RRC激活消息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RRC激活的通知消息,通知第一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已经激活了第二网络设备侧的RRC连接。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5所示的方法描述了下行数据传输时的具体切换过程。
图15所示的切换方法1500与图11所示的切换方法1100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以下主要描述图15与图11的区别,15与图11的相同部分将省略详细描述。
步骤1501至1504与1101至1104相对应,区别在于步骤1502和步骤1503携带相应内容的消息为切换请求消息和切换请求应答消息。
在步骤1503或步骤1504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下行数据,例如,发送PDCP SDU1…10,为保证0ms切换中断时间,下行数据需要提前在第二网络设备准备好。但考虑到第二网络设备此时还没有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还不能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数据会增加第二网络设备的存储负担,为此,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状态报告(SN status Transfer),指示哪些数据终端设备已经成功接收,这样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将成功接收到的数据包丢掉,只保存终端设备还没有成功接收到的数据。
这样,第一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中,一部分数据在第二网络设备也进行了备份。
步骤1505,1506与步骤1105,1106对应,终端设备同步到第二网络设备,并获取上行资源和TA。
步骤1507:终端设备使用步骤1506获取到的上行资源和TA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例如,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该消息还可以携带状态报告(SN StatusReport),该状态报告用于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指示之前的过程中哪些数据包已经成功接收到,哪些数据包没有成功接收到。例如,数据包8,9,14没有成功接收到,步骤1507之后,终端设备开始从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数据,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没有成功接收到的数据和新的数据。
例如,第二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PDCP SDU 8,9,14。
步骤1508,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状态报告,例如,发送是否成功接收PDCPSDU 8,9,14的状态报告。
步骤1510、1511与1110,1111相对应。可参见图11中的描述。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6所示的方法描述了上行数据传输时的具体切换过程。
图16所示的切换方法1600与图12所示的切换方法1200类似,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以下主要描述图16与图12的区别,16与图12的相同部分将省略详细描述。
步骤1601至1604与1201至1204相对应,区别在于步骤1602和步骤1603携带相应内容的消息为切换请求消息和切换请求应答消息。
在步骤1603或步骤1604之后,第一网络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转发上行数据,此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继续向CN转发上行数据,第二网络设备对上行数据进行备份。
并且,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状态报告(SN status Transfer),通知第二网络设备哪些数据已经递交到CN,这时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丢掉这些数据,只保存第一网络设备没有递交到CN的数据包。
这样,从终端设备来的上行数据,到达第一网络设备之后,第一网络设备经过解密,排序等处理后,向CN递交,对于没有递交的数据,转发至第二网络设备。
步骤1605、1606与1205至1206相对应终端设备同步到第二网络设备,并获取上行资源和TA。
1607,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具体的,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的UL Grant和TA时,在基于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中,表示上行接入成功。之后,该终端设备可以向该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也可以称为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Complete)),指示该终端设备成功接入该第二网络设备。
在步骤1607之前,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在步骤1607及之后,终端设备开始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终端设备首先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没有被确认成功接收到的数据包(例如,PDCP SDU7),然后再发送新的数据包(例如,PDCP SDU9,10)。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及相应数据后,开始向CN递交上行数据(例如,PDCP SDU 7,8,9,10)。
1609,1610与1209,1210相对应。可参见图12中的描述。
应注意,图11至图16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将本发明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11至图16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16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17至22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17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17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1700包括:处理单元1710和收发单元1720。
具体地,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配置第五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五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和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二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所述第一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所述第二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所述第二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一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之前,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终端设备添加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辅助服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一安全密钥、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的与所述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安全密钥、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通信能力的第二指示信息、
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的第三指示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的请求,所述应答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三安全密钥、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的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建立对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和/或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的配置参数、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安全密钥的第五指示信息。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完成消息之后,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完成RRC连接重配置;
或者,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或者,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启动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未加密的第一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所述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后的第二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将经过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加密的第三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三数据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所述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或者,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未解密的第四数据;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对所述第四数据解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以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丢弃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十指示信息,所述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以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丢弃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应理解,图17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1700能够实现图2至图16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第一网络设备17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至图16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网络设备18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18所示,该第二网络设备1800包括:处理单元1810和收发单元1820。
具体地,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终端设备添加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辅助服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一安全密钥、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的与所述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安全密钥、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通信能力的第二指示信息、
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的第三指示信息;
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应答消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应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请求消息的请求,所述应答消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三安全密钥、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建立对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头添加/移除功能和/或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的配置参数、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时使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对应的安全密钥的第五指示信息。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配置第三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五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五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PDCP实体和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二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所述第一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所述第二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所述第二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一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六指示信息,所述第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完成RRC连接重配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未加密的第一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所述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使用第三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后的第二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经过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加密的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PDCP层从所述PDCP层的上层接收到的全部数据的部分或全部;
或者,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未解密的第四数据,以便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使用第五加密/解密功能对所述第四数据解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以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丢弃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十指示信息,所述第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已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以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丢弃所述第一网络已经成功递交到第三网络设备的上行数据。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之后,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十一指示消息,所述第十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停止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应理解,图18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1800能够实现图2至图16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二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第二网络设备18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至图16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9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19所示,该终端设备1900包括:处理单元1910和收发单元1920。
具体地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配置完成消息。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五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五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和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二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二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所述第一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所述第二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控制由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所述第二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一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控制由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可选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七指示信息,所述第七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释放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八指示信息,所述第八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启动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启动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RRC连接。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功能,进而在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之间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减少或避免了由切换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
应理解,图19所示的终端设备1900能够实现图2至图16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19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至图16中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20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20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相连,可选地,该网络设备2000还包括存储器2030,存储器2030与处理器2010相连,其中,处理器2010、存储器2030和收发器202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0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030存储的指令,控制收发器2020收发送信息或信号,控制器2010在执行存储器2030中的指令能够完成上述图2至图16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网络设备21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21所示,该第二网络设备2100包括:处理器2110和收发器2120,处理器2110和收发器2120相连,可选地,该第二网络设备2100还包括存储器2130,存储器2130与处理器2110相连,其中,处理器2110、存储器2130和收发器212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1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21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130存储的指令控制收发器2120收发送信息或信号,控制器2110在执行存储器2130中的指令能够完成上述图2至图16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二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200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地,如图22所示,该终端设备2200包括:处理器2210和收发器2220,处理器2210和收发器2220相连,可选地,该网络设备2200还包括存储器2230,存储器2230与处理器2210相连,其中,处理器2210、存储器2230和收发器2220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230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22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230存储的指令控制收发器2220收发送信息或信号,控制器2210在执行存储器2230中的指令能够完成上述图2至图16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例如,图20中的处理器2010、图21中的处理器2110或图22中的处理器2210),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的请求;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关联;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多连接式的切换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然后释放掉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
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建立对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的配置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复制或非复制的方式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6.一种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的请求,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关联;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一安全密钥、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多连接式的切换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然后释放掉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建立对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的配置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有第三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1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九指示信息丢弃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11.一种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配置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关联;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下行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一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由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13.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收发单元执行:
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的请求;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关联;
向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有第四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四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对应,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关联。
15.根据权利要求1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多连接式的切换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然后释放掉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
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建立对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的配置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采用复制或非复制的方式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18.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将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切换应答消息,所述切换应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的请求,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切换应答消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关联;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下行数据;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下行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一安全密钥、
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多连接式的切换能力的第一指示信息、
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转发的数据是重复版本还是非重复版本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多连接式的切换为所述终端设备在切换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设备建立连接,然后释放掉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应答消息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终端设备建立对应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或第二头压缩/解压缩功能的配置参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的第四指示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配置第三加密/解密功能,所述第三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对应。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九指示信息,所述第九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以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丢弃所述终端设备已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
2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配置与第二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终端设备配置有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关联的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根据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配置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且共享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其中,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关联;
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下行数据;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第二加密/解密功能和第一PDCP实体,所述第一PDCP实体包括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下行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经由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解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排序处理;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理上行数据时,控制由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的所述第一数据包编号/排序功能对数据编号处理后发往所述第一PDCP实体中所述第一加密/解密功能和/或所述第二加密/解密功能进行加密处理。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和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网络设备。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权利要求2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38600.5A CN11273885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86542.6A CN108632934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CN202011538600.5A CN11273885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6542.6A Division CN108632934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38858A true CN112738858A (zh) | 2021-04-30 |
CN112738858B CN112738858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6358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6542.6A Active CN108632934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CN202011538600.5A Active CN112738858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86542.6A Active CN108632934B (zh) | 2017-03-24 | 2017-03-24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986549B2 (zh) |
EP (2) | EP3923632B1 (zh) |
CN (2) | CN108632934B (zh) |
PL (1) | PL3592037T3 (zh) |
WO (1) | WO201817173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52180A1 (zh) * | 2021-06-03 | 2022-12-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109936A1 (zh) * | 2021-12-17 | 2023-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32934B (zh) * | 2017-03-24 | 2021-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MX2019015149A (es) * | 2017-07-25 | 2020-02-1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odo de conmutacion, dispositivo de red de acceso y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
CN109803315B (zh) * | 2017-11-17 | 2022-08-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1122477B2 (en) * | 2018-02-26 | 2021-09-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plane function (UPF) duplication based make before break handover |
CN110972214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网络实体及终端 |
CA3115390C (en) | 2018-10-15 | 2023-08-1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WO2020087368A1 (en) * | 2018-10-31 | 2020-05-07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Apparatus and mechanism of reordering with dual protocol to reduce mobility interru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
CN112544104B (zh) * | 2018-11-01 | 2024-0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
US11950292B2 (en) * | 2018-11-02 | 2024-04-0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timing advance |
CN111182590B (zh) * | 2018-11-09 | 2022-12-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和通信节点 |
CN111200852A (zh) * | 2018-11-20 | 2020-05-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呼叫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356205B (zh) * | 2018-12-21 | 2021-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的配置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356189A (zh) * | 2018-12-24 | 2020-06-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的切换指示、切换转发、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385830B (zh) * | 2018-12-29 | 2022-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11787580B (zh) * | 2019-01-14 | 2022-05-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流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709835B (zh) * | 2019-01-14 | 2023-02-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无线状态下的移动性实施 |
KR20200098339A (ko) * | 2019-02-12 | 2020-08-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13330775A (zh) * | 2019-04-30 | 2021-08-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及设备 |
KR20220006643A (ko) * | 2019-05-14 | 2022-01-17 |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
CN112118608B (zh) * | 2019-06-21 | 2023-0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切换小区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
CN111800832B (zh) * | 2019-08-01 | 2021-09-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用户设备ue及介质 |
KR20210017236A (ko) * | 2019-08-07 | 2021-02-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
CN112399489B (zh) * | 2019-08-14 | 2024-07-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小区切换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CN112449348B (zh) * | 2019-08-16 | 2022-1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4007369B1 (en) * | 2019-08-22 | 2024-02-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CN114258715B (zh) * | 2019-10-11 | 2024-09-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处理方法、网络设备 |
CN110856211B (zh) * | 2019-11-14 | 2022-10-11 | 成都天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非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下基于l2内部数据迁移的低时延切换方法 |
CN114158099A (zh) * | 2020-02-25 | 2022-03-0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4070497B (zh) * | 2020-07-30 | 2023-02-03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发送的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EP3968696A1 (en) * | 2020-09-15 | 2022-03-16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Ng based context release and data forwarding for multi-hop mobility |
CN117979328A (zh) * | 2020-11-25 | 2024-05-03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对5g网络中的冗余传输的增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1535A (zh) * | 2010-06-10 | 2011-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密钥更新方法与装置 |
CN103582044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WO2015145255A2 (en) * | 2014-03-28 | 2015-10-0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lc/ pdcp entities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
WO2016021820A1 (en) * | 2014-08-08 | 2016-0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func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20160205608A1 (en) * | 2008-01-25 | 2016-07-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and creating data |
US20160262066A1 (en) * | 2015-03-04 | 2016-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ual link hando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250323B1 (ko) | 1997-10-10 | 2000-04-01 | 정몽규 | 무인 자동차의 화상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JP4114292B2 (ja) | 1998-12-03 | 2008-07-09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運転支援装置 |
US20020084894A1 (en) | 2001-01-03 | 2002-07-04 | Horng Chun Hsien | Traffic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cameras for vehicle |
US9428186B2 (en) | 2002-04-09 | 2016-08-30 |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 Exterior monitoring for vehicles |
KR20090019893A (ko) * | 2006-06-20 | 2009-02-25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유저장치, 기지국 및 방법 |
WO2008054276A1 (en) * | 2006-11-02 | 2008-05-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ciphering mana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262921B1 (ko) | 2009-11-10 | 2013-05-0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차량의 차선 유지 및 이탈 방지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2123457B (zh) | 2010-01-11 | 2016-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及终端 |
JP5479956B2 (ja) | 2010-03-10 | 2014-04-23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車両用周囲監視装置 |
IN2014DN03198A (zh) | 2011-11-08 | 2015-05-22 | Toyota Motor Co Ltd | |
CN102833802B (zh) * | 2012-08-15 | 2015-09-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
EP2713651A1 (en) * | 2012-09-28 | 2014-04-0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for handover management with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CN103889009A (zh) * | 2012-12-21 | 201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设备 |
US10009803B2 (en) * | 2013-02-12 | 2018-06-26 | Altiostar Networks, Inc. | Long term evolu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
EP2835925B1 (en) | 2013-08-09 | 2018-08-0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Efficient Status Reporting for UEs in dual connectivity during mobility |
GB2520923B (en) * | 2013-11-01 | 2017-07-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Bearer reconfiguration |
JP6249095B2 (ja) * | 2014-05-07 | 2017-12-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JP6465730B2 (ja) | 2015-04-21 | 2019-02-06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電子装置、走行車線識別システムおよび走行車線識別方法 |
EP3081433A1 (en) | 2015-10-12 | 2016-10-19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An improved camera module for vehicle |
US10322717B2 (en) | 2016-01-04 | 2019-06-1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Expert mode for vehicles |
CN108778879B (zh) | 2016-03-15 | 2021-07-2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KR102502279B1 (ko) * | 2016-07-08 | 2023-02-2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80083972A1 (en) * | 2016-09-20 | 2018-03-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ty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448386B2 (en) * | 2017-01-06 | 2019-10-15 | K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dundant data transmission |
CN108632934B (zh) * | 2017-03-24 | 2021-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2017
- 2017-03-24 CN CN201710186542.6A patent/CN10863293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3-24 CN CN202011538600.5A patent/CN112738858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23 EP EP21171708.7A patent/EP3923632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3 PL PL18772456T patent/PL3592037T3/pl unknown
- 2018-03-23 EP EP18772456.2A patent/EP3592037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3-23 WO PCT/CN2018/080279 patent/WO2018171738A1/zh unknown
-
2019
- 2019-09-23 US US16/579,550 patent/US10986549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15 US US17/201,776 patent/US11751112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6-30 US US18/216,827 patent/US20230422121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05608A1 (en) * | 2008-01-25 | 2016-07-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and creating data |
CN102281535A (zh) * | 2010-06-10 | 2011-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密钥更新方法与装置 |
CN103582044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
WO2015145255A2 (en) * | 2014-03-28 | 2015-10-0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lc/ pdcp entities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
WO2016021820A1 (en) * | 2014-08-08 | 2016-0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func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20160262066A1 (en) * | 2015-03-04 | 2016-09-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ual link handover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 "36300_CR0928_(Rel-13)_R2-167743 - Correct support for PDCP linked to S1-U data transfer""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52180A1 (zh) * | 2021-06-03 | 2022-12-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业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3109936A1 (zh) * | 2021-12-17 | 2023-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71738A1 (zh) | 2018-09-27 |
US10986549B2 (en) | 2021-04-20 |
US20200022046A1 (en) | 2020-01-16 |
CN108632934B (zh) | 2021-01-01 |
EP3923632A1 (en) | 2021-12-15 |
CN112738858B (zh) | 2022-05-31 |
US11751112B2 (en) | 2023-09-05 |
EP3592037A1 (en) | 2020-01-08 |
CN108632934A (zh) | 2018-10-09 |
US20230422121A1 (en) | 2023-12-28 |
PL3592037T3 (pl) | 2021-09-27 |
EP3592037B1 (en) | 2021-05-05 |
EP3592037A4 (en) | 2020-03-25 |
EP3923632B1 (en) | 2024-09-25 |
US20210352546A1 (en) | 2021-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32934B (zh) |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US10512009B2 (en) |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to switch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KR102341420B1 (ko) | 스위칭 방법,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 | |
EP3522601B1 (en) |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JP4991011B2 (ja) | 無線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間のデータユニットのシーケンスの送信のための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2399489B (zh) | 小区切换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
CN106211244B (zh) | 一种实现蜂窝网络重定位的方法和基站 | |
CN111918335B (zh) | 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 |
EP350113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efficient switching on a split bearer | |
WO2020227946A1 (zh) | 切换接入网设备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KR102477387B1 (ko) | 셀 핸드오버 방법,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단말 기기 | |
WO2024168099A1 (en) | Managing configurations for fast serving cell changes | |
CN115968003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