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8375A - 一种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8375A
CN112738375A CN202011582193.8A CN202011582193A CN112738375A CN 112738375 A CN112738375 A CN 112738375A CN 202011582193 A CN202011582193 A CN 202011582193A CN 112738375 A CN112738375 A CN 112738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ket
support
camera module
mounting groove
modu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21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航
许烨焓
沈舒航
张程昊
王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dian Group DMEGC Magne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821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83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8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83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14Picture signal circuitry for video frequency region
    • H04N5/21Circuitry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e.g. moiré or hal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线路板、粘接在线路板上的影像传感器、设在线路板上的支架和粘接在支架上的一体式镜头,在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槽,在安装槽上粘接有滤光片,在支架与一体式镜头之间设置有用于辅助粘接的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为环状结构。本发明采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增大了支架与一体式镜头的有效画胶区,保证模组生产,提高支架与一体式镜头之间的粘接牢固度;有效减轻杂光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摄像模组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医疗等电子终端产品上,现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在目前的摄像模组生产过程中,AA工艺已经被普遍应用,AA工艺中要求有足够的AA画胶区域来满足制程需要,而现在一般情况下AA胶的有效画胶区域受限于一体式镜头和支架的接触面积。但小尺寸的一体式镜头是发展的趋势,而支架又需要留有足够的开窗挖空区域来满足芯片的成像,因此AA胶的有效画胶区域就会大大的受到影响,这就会导致很多芯片和镜头的搭配方案难以实际生产。另外在摄像模组的光学系统中,由于有效口径内的多次反射、机构反射、或是有效口径外的光线反射等原因会造成鬼影(Ghost)或光斑(Flare),而杂散光可能会对正常的成像造成影响,传统方法是采用油墨丝印来减轻杂光现象,但成本较高。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双摄像模组以及三摄像模组”,其公告号CN207897060U,包括第一摄像模组、第二摄像模组和双摄支架;所述双摄支架上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摄像模组的头部位于该第一安装槽内并与双摄支架粘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的头部位于第二安装槽内并与双摄支架粘接在一起。该摄像模组的头部放置在安装槽中再粘接至双摄支架,但不便于在支架中安装滤光片,在该装置中增设了马达支架来安装滤光片,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支架与一体式镜头之间有效画胶区小粘接不稳固、摄像模组中易产生杂散光等问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增大了支架与一体式镜头的有效画胶区,保证模组生产,提高支架与一体式镜头之间的粘接牢固度;有效减轻杂光现象;减小摄像模组整体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摄像模组,包括线路板、粘接在线路板上的影像传感器、设在线路板上的支架和粘接在支架上的一体式镜头,在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槽,在安装槽上粘接有滤光片,在支架与一体式镜头之间设置有用于辅助粘接的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为环状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体式镜头用于分散或者汇聚入射光线,垫片一侧粘接在支架上,另一侧粘接在一体式镜头上,粘接胶水为AA胶,垫片用于辅助一体式镜头和支架之间的粘接,其填充了支架与一体式镜头之间无法接触的面积,有效增大了垫片和一体式镜头之间粘接面积,进而使得AA胶的有效画胶区域最大化,保证摄像模组生产;安装槽的设置用于安装滤光片,减少了额外安装滤光片的部件,进而减少了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垫片包括与一体式镜头粘接的上侧面和与支架粘接的下侧面,所述垫片与滤光片部分重合设置,所述下侧面包括远离垫片中心设置的外环面和靠近垫片中心设置的内环面,所述外环面与支架粘接,所述内环面与滤光片粘接。
垫片上下侧面分别与一体式镜头和支架粘接,且垫片的下侧面不仅与支架粘接,还与滤光片粘接,这就有效保证了滤光片的安装稳定性。
作为优选,在所述垫片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均设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设置为与垫片配合的环状结构,所述溢胶槽靠近垫片的外侧壁设置。
在垫片和支架或者一体式镜头粘接时,由于是采用AA胶粘接,因此在粘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从垫片和支架之间或者垫片和一体式镜头之间溢出部分AA胶,溢胶槽的设置便于将溢出的胶集中,避免溢出的胶流到摄像模组的其他部分而影响摄像模组的性能及美观度。
作为优选,所述垫片上设置有粘接止口,所述垫片在内环面处的高度大于垫片在外环面处的高度。
粘接止口的设置便于垫片与滤光片接触设置,进而实现垫片与滤光片的粘接,保证垫片安装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和滤光片均设置为矩形,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滤光片的长度和宽度,在所述安装槽和滤光片之间设置有由尺寸差形成的间距槽。
安装槽的尺寸大于滤光片的尺寸便于保证安装槽和滤光片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便于保证滤光片和安装槽之间的推拉力可靠性,另外,滤光片粘接在安装槽内,间距槽的设置便于容纳滤光片底部和安装槽溢出的胶。
作为优选,垫片与支架粘接的下侧面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间距槽的侧壁接触设置。
限位凸起插接在间距槽内,便于对垫片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进而便于快速确定垫片的安装位置,提高垫片安装效率。
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槽底部设置有光窗,在影像传感器上设置有感光成像区,所述光窗与感光成像区均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光窗的四角与感光成像区的四角相对,光窗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感光成像区的长度和宽度。
光窗的尺寸大于感光成像区的尺寸便于放置支架开窗的斜角发生光线反射到感光成像区产生杂散光现象。
作为优选,在垫片中间设置有用于形成环形结构的矩形通孔,所述垫片不透光,所述矩形通孔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感光成像区的长度和宽度。
矩形通孔的设置便于从一体式镜头中分散或汇聚的光线进入到感光成像区,垫片不透光且矩形通孔的尺寸小于感光成像区的尺寸,有利于遮挡不必要的光线进入到模组内,进而减轻杂散光现象。
作为优选,在所述光窗侧壁上设置有抗反射膜。
抗反射膜的设置对光窗侧壁进行了消光处理,有效减少侧壁对光线的反射,进而减少杂散光现象。
作为优选,在所述光窗靠近感光成像区一侧设置有倒角面,所述光窗靠近感光成像区一侧的面积小于靠近支架一侧的面积。
倒角面的设置使光窗内壁自靠近感光成像区的一侧向内倾斜,减少在光窗侧壁上光线的反射,减少杂散光现象,另外倒角面的设置还有利于支架的加工制造,便于支架进行脱模。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增大了支架与一体式镜头的有效画胶区,保证模组生产,提高支架与一体式镜头之间的粘接牢固度;有效减轻杂光现象;减小摄像模组整体尺寸;溢胶槽的设置便于将溢出的胶集中,避免影响摄像模组的性能及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摄像模组的剖视图;
图2是摄像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摄像模组不含一体式镜头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架的剖视图;
图5是垫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垫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垫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 的剖视图;
图中:1、一体式镜头 2、支架 201、光窗 202、安装槽 203、倒角面 3、线路板301、感光成像区 4、影像传感器 5、AA胶 6、垫片 601、矩形通孔 602、粘接止口603、下侧面 604、溢胶槽 605、上侧面 7、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一体式镜头1、支架2、滤光片7、影像传感器4和线路板3,其中一体式镜头1用于汇聚或分散入射光线,一体式镜头1粘接在支架2上,滤光片7装配在底座上且设置在一体式镜头1下方,影像传感器4粘接在线路板3上并通过金线进行线性连接,在线路板3尾端焊接有与手机主板信号进行连接的连接器。另外,为便于安装滤光片7,在支架2上设置有安装槽202,在支架2和一体式镜头1之间设置有用于辅助粘接的垫片6,垫片6设置为环状结构,垫片6包括与一体式镜头1粘接的上侧面605和与支架2粘接的下侧面603,垫片6与滤光片7部分重合设置,下侧面603包括远离垫片6中心设置的外环面和靠近垫片6中心设置的内环面,外环面与支架2粘接,内环面与滤光片7粘接。支架2与垫片6之间、底座与垫片6之间均用AA胶进行粘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体式镜头1用于分散或者汇聚入射光线,安装槽202的设置用于安装滤光片7,减少了额外安装滤光片7的部件,进而减少了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但同时安装槽202的设置减少了支架2与一体式镜头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胶水的有效画胶区域,导致支架2与一体式镜头1之间粘接不符合标准易出现粘接不牢固等问题。垫片6的下侧面603粘接在支架2上,上侧面605粘接在一体式镜头1上,粘接胶水为AA胶,垫片6用于辅助一体式镜头1和支架2之间的粘接,其填充了支架2与一体式镜头1之间无法接触的面积,有效增大了垫片6和一体式镜头1之间粘接面积,进而使得AA胶的有效画胶区域最大化,保证摄像模组生产,另外垫片6的下侧面603不仅与支架2粘接,还与滤光片7粘接,这就有效保证了滤光片7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垫片6内部设置用于形成环形结构的矩形通孔601,矩形通孔601的设置便于从一体式镜头1中分散或汇聚的光线进入到感光成像区301。且垫片6为NTB982材质,有利于粘接的同时还不透光。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垫片6上设置有粘接止口602,垫片6在内环面处的高度大于垫片6在外环面处的高度,粘接止口602由内环面和外环面的高度差形成。粘接止口602的设置便于垫片6与滤光片7接触设置,同时减少垫片6与滤光片7之间的距离,便于实现垫片6与滤光片7的粘接,保证垫片6安装稳定性。
此外,如图3、图4所示,安装槽202和滤光片7均设置为矩形,安装槽202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滤光片7的长度和宽度,在安装槽202和滤光片7之间设置有由尺寸差形成的间距槽。安装槽202的尺寸大于滤光片7的尺寸便于保证安装槽202和滤光片7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便于保证滤光片7和安装槽202之间的推拉力可靠性,另外,滤光片7粘接在安装槽202内,间距槽的设置便于容纳滤光片7底部和安装槽202溢出的胶。但同时由于间距槽的设置导致支架2与一体式镜头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垫片6的设置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AA有效画胶区域最大化。
在安装槽202底部还设置有光窗201,在影像传感器4上设置有感光成像区301,光窗201与感光成像区301均设置为矩形结构,光窗201的四角与感光成像区301的四角相对,光窗20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感光成像区301的长度和宽度。光窗201的尺寸大于感光成像区301的尺寸便于放置支架2开窗的斜角发生光线反射到感光成像区301产生杂散光现象,且光窗201和感光成像区301对应设置,避免光窗201遮挡感光成像区301,便于成像清晰。
进一步地,矩形通孔60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感光成像区301的长度和宽度,矩形通孔601的设置便于从一体式镜头1中分散或汇聚的光线进入到感光成像区301,由于垫片6不透光且矩形通孔601的尺寸小于感光成像区301的尺寸,这就有利于遮挡不必要的光线进入到模组内,进而减轻杂散光现象。同时避免了在滤光片7上涂油墨丝印,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2:
如图7、图8所示,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垫片6外部轮廓尺寸大于一体式镜头1尺寸,在垫片6的上下两侧面上均设置有溢胶槽604,溢胶槽604为设置封闭的环状结构,且溢胶槽604靠近垫片6外侧壁设置。在垫片6和支架2或者垫片6和一体式镜头1粘接时,由于采用AA胶进行粘接,在粘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从垫片6和支架2之间或者垫片6和一体式镜头1之间溢出部分AA胶,溢胶槽604的设置便于将溢出的胶集中,避免溢出的胶四溢,也避免AA胶流到摄像模组的其他部分而影响摄像模组的性能及美观度。
进一步地,上下两侧的溢胶槽604相对设置,溢胶槽604沿一体式镜头1与支架2接触的底部的外部轮廓设置,当支架2和一体式镜头1固定之后,将垫片6沿溢胶槽604割开,既保证了AA胶的有效画胶区域,还有利于保证装置美观性,避免垫片6凸出造成摄像模组装配不便或者不美观等问题。
此外,在垫片6与支架2粘接的下侧面603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间距槽的侧壁接触设置。限位凸起插接在间距槽内,便于对垫片6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进而便于快速确定垫片6的安装位置,提高垫片6安装效率。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光窗201侧壁为凹凸不平的粗糙面,这就较少了光窗201侧壁上的反射光,进而减轻了杂散光现象。
或者在光窗201侧壁上设置有抗反射膜,抗反射膜的设置对光窗201涉笔进行了小光处理,有效减少了侧壁对光线的反射,进而减轻杂散光现象。
进一步地,在光窗201靠近感光成像区301一侧设置有倒角面203,光窗201靠近感光成像区301一侧的面积小于靠近支架2一侧的面积。倒角面203的设置使光窗201内壁自靠近感光成像区301的一侧向内倾斜,减少在光窗201侧壁上光线的反射,减少杂散光现象,另外倒角面203的设置还有利于支架2的加工制造,便于支架2进行脱模。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AA胶有效画胶区域为垫盘与支架2、垫片6与一体式镜头1之间的接触面积,垫片6的外轮廓大于一体式镜头1的底部外轮廓,一体式镜头1的底部完全与垫片6接触,进而保证了AA有效画胶区域最大化。
安装槽202用于粘接滤光片7,安装槽202深度为0.25mm,在安装槽202底部设置有光窗201,安装槽202底部的单边尺寸比光窗201大0.52mm,这就有效保证了滤光片7与支架2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保证滤光片7的推拉力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摄像模组,包括线路板(3)、粘接在线路板(3)上的影像传感器(4)、设在线路板(3)上的支架(2)和粘接在支架(2)上的一体式镜头(1),其特征是,在支架(2)上设置有安装槽(202),在安装槽(202)上粘接有滤光片(7),在支架(2)与一体式镜头(1)之间设置有用于辅助粘接的垫片(6),所述垫片(6)设置为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所述垫片(6)包括与一体式镜头(1)粘接的上侧面(605)和与支架(2)粘接的下侧面(603),所述垫片(6)与滤光片(7)部分重合设置,所述下侧面(603)包括远离垫片(6)中心设置的外环面和靠近垫片(6)中心设置的内环面,所述外环面与支架(2)粘接,所述内环面与滤光片(7)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在所述垫片(6)的上侧面(605)和下侧面(603)上均设有溢胶槽(604),所述溢胶槽(604)设置为与垫片(6)配合的环状结构,所述溢胶槽(604)靠近垫片(6)的外侧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所述垫片(6)上设置有粘接止口(602),所述垫片(6)在内环面处的高度大于垫片(6)在外环面处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槽(202)和滤光片(7)均设置为矩形,所述安装槽(202)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大于滤光片(7)的长度和宽度,在所述安装槽(202)和滤光片(7)之间设置有由尺寸差形成的间距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垫片(6)与支架(2)粘接的下侧面(603)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间距槽的侧壁接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在所述安装槽(202)底部设置有光窗(201),在影像传感器(4)上设置有感光成像区(301),所述光窗(201)与感光成像区(301)均设置为矩形结构,所述光窗(201)的四角与感光成像区(301)的四角相对,光窗(20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感光成像区(301)的长度和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在垫片(6)中间设置有用于形成环形结构的矩形通孔(601),所述垫片(6)不透光,所述矩形通孔(60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感光成像区(301)的长度和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在所述光窗(201)侧壁上设置有抗反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是,在所述光窗(201)靠近感光成像区(301)一侧设置有倒角面(203),所述光窗(201)靠近感光成像区(301)一侧的面积小于靠近支架(2)一侧的面积。
CN202011582193.8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摄像模组 Pending CN1127383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2193.8A CN112738375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2193.8A CN112738375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8375A true CN112738375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07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82193.8A Pending CN112738375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837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89584U (zh) * 2015-09-14 2016-0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设备
WO2017143966A1 (zh) * 2016-02-22 2017-08-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捕尘结构的摄像模组
CN109407443A (zh) * 2018-12-20 2019-03-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CN110392188A (zh) * 2018-04-17 2019-10-2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倒角的摄像模组、感光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4014337U (zh) * 2020-12-28 2021-08-20 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89584U (zh) * 2015-09-14 2016-01-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设备
WO2017143966A1 (zh) * 2016-02-22 2017-08-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捕尘结构的摄像模组
CN110392188A (zh) * 2018-04-17 2019-10-2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倒角的摄像模组、感光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9407443A (zh) * 2018-12-20 2019-03-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CN214014337U (zh) * 2020-12-28 2021-08-20 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21792A1 (en) Array camera modul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11579341B2 (en) Lens, camer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233194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1405147B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0075400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014337U (zh) 一种摄像模组
EP3562138A1 (en) Array camera module and use thereof
CN208940069U (zh) 一种新型超薄摄像模组
CN109729237A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211266942U (zh)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38375A (zh) 一种摄像模组
CN115118839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050032B (zh) 相机模组
JP2006126800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11706514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olded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739217U (zh) 镜座、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TWI685255B (zh) 分體式陣列攝像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12243074A (zh) 镜头模组
JP4242125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2628063U (zh)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116319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68680A1 (zh) 感光组件、摄像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3206938B (zh) 分体双摄模组和感光组件及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5773271U (zh) 感光芯片结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67025A (zh) 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