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7052A -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7052A
CN112737052A CN202110021140.7A CN202110021140A CN112737052A CN 112737052 A CN112737052 A CN 112737052A CN 202110021140 A CN202110021140 A CN 202110021140A CN 112737052 A CN112737052 A CN 112737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portable
air supply
power supply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11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栾夙
陈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11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70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7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8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ortable, e.g. battery operated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3Handles; Gri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池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路元件,所述壳体组件上设有可拆卸的便携提手,所述便携提手的两端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便携提手设有金属加强结构,所述金属加强结构穿过所述便携提手内部并具有穿出于所述便携提手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金属加强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本发明的便携提手能够在损坏之后进行更换,使维修变得方便;便携提手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于壳体组件内部,从外部看不到两者的连接结构,使得产品整体的效果更加美观;通过金属加强结构加强了便携提手的强度以及其安装的稳固性,延长了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如今,用电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周围,人们几乎离不开电力,目前可移动的便携式电源给人们的生活出行供电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人们日常应急充电非常适用。由于便携式电源沉重不便于携带,故一般在产品上面设置有提手,现有技术中,有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的提手是与外壳一体注塑成型,由于储能电源有一定的重量,一旦发生提手断裂,整个外壳也一起报废,成本较高。还有一种是通过螺钉将提手固定于外壳表面上,这种结构因螺钉裸露而影响整体产品的效果美观性,并且连接处在受力作用下也容易使得提手发生变形使得提手破裂,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会经常发生提手松脱现象,影响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手维修方便、安装稳固、强度高的便携式储能电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包括壳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池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电路元件,所述壳体组件上设有可拆卸的便携提手,所述便携提手的两端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便携提手设有金属加强结构,所述金属加强结构穿过所述便携提手内部并具有穿出于所述便携提手两端的连接部,所述金属加强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便携提手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或所述上盖的内部设有容纳槽;所述金属加强结构穿过所述容纳槽,并通过所述连接部固接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卡扣连接,所述下盖的内部设有容纳槽时,所述上盖内部沿着所述上盖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向所述容纳槽凸起的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抵触于所述金属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所述便携提手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中,所述金属加强结构两端的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盖或所述上盖两端的倒钩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内的卡接凸筋;所述下盖或所述上盖两端的倒钩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槽内的卡接凸筋卡紧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缺口,所述后壳体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缺口;所述前壳体左边的第一缺口与所述后壳体左边的第二缺口对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卡接槽,所述前壳体右边的第一缺口与所述后壳体右边的第二缺口对接以形成所述第二卡接槽。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加强结构两端的连接部均为沿着所述金属加强结构表面向上凸起的凸耳状,所述连接部均设有通孔,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左壳体与右壳体,所述左壳体上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一送风装置;所述右壳体上设有第二通风口和第二送风装置;所述电池组的上方设有散热通道,所述第一送风装置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两端,以在所述散热通道形成空气对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下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组的电池安装槽,所述安装架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路元件的支撑结构,所述安装架的中部两端开口相通,形成所述散热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通道靠近所述第一送风装置或所述第二送风装置的一侧设有有第三送风装置;所述第三送风装置位于所述散热通道的侧上方,与所述第一送风装置或所述第二送风装置形成阶梯状的高度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便携提手可拆卸设置,便携提手能够在损坏之后进行更换,使维修变得方便;便携提手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于壳体组件内部,从外部看不到两者的连接结构,使得产品整体的效果更加美观;便携提手上设有金属加强结构,通过金属加强结构加强了便携提手的强度以及其安装的稳固性,延长了本储能电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一种实施例的便携提手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中便携提手与后壳体连接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虚线框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中的前壳体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的后壳体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的散热通道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的安装架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前面板与外壳组件分离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中的散热通道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虚线框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储能电源中的提手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壳体组件,10-前壳体,100-橡胶脚垫,101-第一前半卡接凸筋,102-第二前半卡接凸筋,103-第一安装立柱,104-开关按钮,105-电源输出接口,106-充电接口107-螺孔,11-前面板,110-通口,111-第一卡接槽,1111-第一缺口,112-第二卡接槽,1122-第二缺口,12-后壳体,121-第一后半卡接凸筋,122-第二后半卡接凸筋,123-第二安装立柱,13-左壳体,131-第一通风口,14-右壳体,141-第二通风口,2-第一送风装置,3-第二送风装置,4-电池组,5-电路元件,6-第三送风装置,7-便携提手,71-上盖,711-限位凸筋,72-下盖,721-容纳槽,722-开口,723-倒钩部,724-防滑凸点,73-金属加强结构,731-连接部,7311-通孔,8-安装架,80-散热通道,81-电池安装槽,811-散热口,812-连接孔,82-支撑结构,9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前、后”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发明便携式储能电源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包括壳体组件1、设置在壳体组件1内的电池组4以及设置在壳体组件1内的电路元件5,电池组4与电路元件5电连接。壳体组件1上设有便携提手7,其中,便携提手7与壳体组件1可拆卸连接,在便携提手7损坏之后,对其进行更换即可,使维修变得方便。具体的,便携提手7的两端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于壳体组件1内部,如此设置,从外部看不到两者的连接结构,使得本储能电源整体的效果更加美观。便携提手7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上盖71和下盖72,上盖71和下盖72之间设有金属加强结构73,金属加强结构73穿过上盖71和下盖72的内部并具有穿出于上盖71和下盖72外面的连接部731,金属加强结构通过连接部731与壳体组件1连接;通过金属加强结构73加强了便携提手7的强度以及其安装的稳固性,延长了本储能电源的便携提手7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壳体组件1上设有第一卡接槽111和第二卡接槽112,便携提手7的两端分别穿插入第一卡接槽111和第二卡接槽112中,并且通过卡接结构固定连接于壳体组件1内部。具体的,前壳体10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缺口1111,对应地,后壳体12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缺口1122,前壳体10与后壳体12组装后,左边的第一缺口1111与左边的第二缺口1122对接以形成第一卡接槽111,右边的第一缺口1111与右边的第二缺口1122对接以形成第二卡接槽112。便携提手7安装好后,便携提手7的两个端部分别完全嵌入第一卡接槽111和第二卡接槽112内,从外部看不到连接部位,外形美观。
本实施例中,上盖71和下盖72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方便拆装。便携提手7安装后,上盖71和下盖72的端部完全嵌入第一卡接槽111和第二卡接槽112内。本实施例中,卡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下盖72两端的倒钩部723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卡接槽111和第二卡接槽112内的卡接凸筋。其中,下盖72与其两端的倒钩部723一体成型;第一卡接槽111内的卡接凸筋一分为二,设置在前壳体10内的为第一前半卡接凸筋101,设置在后壳体12内的为第一后半卡接凸筋121。同理,第二卡接槽112内的卡接凸筋一分为二,设置在前壳体10内的为第二前半卡接凸筋102,设置在后壳体12内的为第二后半卡接凸筋122。安装便携提手7时,将下盖72两端的倒钩部723与前壳体10的第一前半卡接凸筋101和第二前半卡接凸筋102卡接,再扣合后壳体12;或者将下盖72两端的倒钩部723与后壳体12上的第一后半卡接凸筋121和第二后半卡接凸筋122卡接,再扣合前壳体10。只要使得前壳体10和后壳体12上的两半卡接凸筋对接而形成完整的一个卡接凸筋即可。通过两个整个卡接凸筋分别与下盖72两端的倒钩部723卡接配合,实现便携提手7的限位固定安装,不易脱落,且拆装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倒钩部723也可以设置在上盖71的两端,上盖71与其两端的倒钩部723一体成型,即通过上盖71的两端的倒钩部723与壳体组件1内的卡接凸筋连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接槽111内的卡接凸筋和第二卡接槽112内的卡接凸筋也可以完全设置于前壳体10或者后壳体12上,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只要保证其能够与便携提手7两端的倒钩部723适配卡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金属加强结构73为金属加强筋,金属加强筋的两端的连接部731分别设有两个通孔7311,连接部731均为沿着所述金属加强结构表面向上凸起的凸耳状,金属加强筋与连接部731一体成型,壳体组件1内设有与通孔7311对应的螺孔。通过紧固螺钉穿过连接部731的通孔7311,即可将金属加强筋固定壳体组件1内部。具体的,下盖72内部设有沿着下盖72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纳槽721,下盖72两端的倒钩部723均设有开口722。金属加强筋适配安装于容纳槽721内时,金属加强筋两端的连接部731穿过下盖72两端的倒钩部723上的开口722而外露于整个便携提手7的两端,以便于金属加强筋通过其两端的连接部731连接于壳体组件1的内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上盖71内部设置容纳槽以及在上盖71两端设置供金属加强筋的连接部731穿过的开口。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金属加强结构73安装的稳定性,上盖71内部沿着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向容纳槽721凸起的限位凸筋711,限位凸筋711抵触于金属加强结构73,通过该限位凸筋711,对金属加强结构73起到进一步的稳固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后壳体12内部设置两个分别与连接部731一一对应的对接部,两个对接部上分别设有两个螺孔,通过紧固螺钉依次穿过连接部731的通孔7311以及后壳体12内部的对接部上的螺孔,即可将金属加强筋两端的连接部731固定于后壳体1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前壳体10内部设置两个上述对接部,即将金属加强筋两端的连接部731固定于前壳体10。
本实施例中,便携提手7的外壁上设有防滑凸点724,具体的,防滑凸点724设置于下盖72的外底侧。通过防滑凸点724,提高便携提手7的防滑性,便于用户携带储能电源,进一步提高其实用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组装和拆卸,壳体组件1还包括左壳体13与右壳体14,即壳体组件1由前壳体10、后壳体12、左壳体13、右壳体14组装而成,其中,前壳体10与后壳体12通过螺钉连接形成组装件,左壳体13以扣合的方式设置在前壳体10和后壳体12的组装件的左边,右壳体14以扣合的方式设置在前壳体10和后壳体12的组装件的右边。具体的,左壳体13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一通风口131和第一送风装置2;右壳体14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二通风口141和第二送风装置3,第一通风口131和第二通风口141相对设置,第一送风装置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左壳体13上,第一通风口131开设于左壳体13上;其中,第一通风口131包括多个设置于左壳体13上的长方形通孔。同理,第二送风装置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右壳体14上,第二通风口141开设于右壳体14上,其中,第二通风口141包括多个设置于右壳体14上的长方形通孔。电池组4的上方设有散热通道80,第一送风装置2与第二送风装置3相对设置于散热通道80的两端,以在散热通道80形成空气对流。
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装置2与第二送风装置3均为散热扇,即通过散热通道80的两端的散热扇所吹出的风在散热通道80中产生空气对流,将电池组4产生的热量从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口131或第二通风口141散发出去。采用此种对流散热的方式,能够到达较佳的散热效果,保护了壳体组件1内部的电池组4以及电路元件5,保证便携式储能电源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装置2至少一部分对着电池组4设置,至少一部分对着散热通道80设置;第二送风装置3至少一部分对着电池组4设置,至少一部分对着散热通道80设置。一方面,第一送风装置2和第二送风装置3部分对着电池组4设置,能够通过第一送风装置2和第二送风装置3所吹的风直接作用于电池组4,有利于电池组4的降温;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送风装置2和第二送风装置3部分对着散热通道80设置,有利于第一送风装置2和第二送风装置3将电池组4所散发的热量分别从第二通风口141或第一通风口131散发出去。
具体的,前壳体10的前面设有多个开关按钮104、电源输出接口105、充电接口106以及螺孔107;前壳体10的后面设有电路板,开关按钮104、电源输出接口105以及充电接口106均与电路板电连接。通过多个电源输出接口105,本便携式储能电源能够同时向多个用电设备提供电能,效率更高。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106包括多种不同样式的充电接口106,可兼容多种电压输入,例如常用的USB接口、I/O接口、Rs485接口以及HDMI接口等,使得本便携式储能电源的兼容性和适用性更广泛,能够解决多功能的使用需求。前壳体10朝向后壳体12的侧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立柱103,第一安装立柱103与前壳体10上的螺孔107一一对应。后壳体12朝向前壳体10的侧面设有多个与第一安装立柱103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立柱123。第一安装立柱103和第二安装立柱123均具有螺纹孔,通过第一安装立柱103和第二安装立柱123对接,将紧固螺钉从前壳体10上的螺孔107依次旋入第一安装立柱103和第二安装立柱123的螺纹孔中,即可将前壳体10和后壳体12相对固定组装好。左壳体13和右壳体14分别卡接前壳体10和后壳体12所形成的组装体的左右两侧即可形成上述壳体组件1,通过上述结构,壳体组件1的拆装十分方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前壳体10的前面还设置凹槽,开关按钮104、电源输出接口105、充电接口106以及螺孔107均设于该凹槽中。在凹槽上盖71设有前面板11。其中,前面板11设有若干分别与开关按钮104、输出接口以及充电接口106适配的通口110。前面板11盖设于前壳体10前面的凹槽时,前面板11的外轮廓与凹槽适配,前面板11的外表面与前壳体10的外表面齐平。通过前面板11的设置,能够将设置于前面板11的紧固螺钉以及螺孔107隐藏,增加本便携式储能电源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壳体组件1的外底部安装有橡胶脚垫100,且橡胶脚垫100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对称设置于前壳体10外底部,另外两个对称设置于后壳体12的外底部。利用橡胶脚垫100的弹性,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让整个储能电源放置更加平稳。
具体的,壳体组件1内设有安装架8,安装架8的下部设有用于安装电池组4的电池安装槽81,其中,电池安装槽81的开口向下设置,沿着电池安装槽81的长度方向为U型通槽状,U型通槽两端的槽口分别朝向第一送风装置2和第二送风装置3设置,以便于第一送风装置2和第二送风装置3能够直接对电池组4散热降温。电池安装槽81靠近散热通道80的表面设有多个散热口811,便于电池组4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口811上升至散热通道80。电池组4安装于壳体组件1内底部时,电池安装槽81罩设于电池组4上,并通过连接部件将电池组4固定于电池安装槽81上。具体的,电池安装槽81设有连接孔812,连接部件能够穿过连接孔812,以将电池组4与电池安装槽81连接固定。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电池组4的安装结构更稳定,当便携式储能电源被碰撞或放置在噪音大、有振动的恶劣环境下,也不会出现晃动或出现断路风险,环境适应性强,有效提高了其安全性能。安装架8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电路元件5的支撑结构82,安装架8的中部两端开口相通,形成上述散热通道80。支撑结构82上安装有框架9,电路元件5通过框架9固定于支撑结构82上。即电池组4和电路元件5在安装架8中呈上下分层的布置结构,电池组4和电路元件5之间的空隙为散热通道80。具体的,支撑结构82包括4个向上凸起的支撑立柱,对电路元件5与框架9的整体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
为了增加本储能电源的散热效果,可以在散热通道80靠近第一送风装置2或第二送风装置3的一侧设有第三送风装置6,本实施中,第三送风装置6也为散热风扇。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三送风装置6设置于框架9靠近第一送风装置2的一侧。其中,第三送风装置6设置于散热通道80的侧上方,与第一送风装置2形成阶梯状的高度差,第三送风装置6主要起到加速散热通道80内的空气流动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池组4的会挡住部分第一送风装置2与第二送风装置3在散热通道80所形成的对流,使散热不通畅,第三送风装置6在散热通道80的一端的侧上方并完全作用于散热通道80,即第三送风装置6的安装位置高于第一送风装置2或第二送风装置3,使得它们能够在散热通道80的一侧形成一个阶梯状的高度差,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大散热风道80与散热元件的接触面积,加长散热风道80结构。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送风装置2、第二送风装置3以及第三送风装置6同向设置,即所吹出的风向相同,三者共同作用以将热空气从右边的第二通风口141吹出,即通过第一送风装置2、第二送风装置3以及第三送风装置6的共同作用,能进一步加强散热效果,提升散热能力。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发明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发明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包括壳体组件(1)、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内的电池组(4)以及设置所述壳体组件(1)内的电路元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上设有可拆卸的便携提手(7),所述便携提手(7)的两端通过卡接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所述便携提手(7)设有金属加强结构,所述金属加强结构(73)穿过所述便携提手(7)内部并具有穿出于所述便携提手(7)两端的连接部(731),所述金属加强结构(73)通过所述连接部(731)与所述壳体组件(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提手(7)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71)和下盖(72),所述下盖(72)或所述上盖(71)的内部设有容纳槽(721);所述金属加强结构(73)穿过所述容纳槽(721),并通过所述连接部(731)固接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71)和所述下盖(72)卡扣连接,所述下盖(72)的内部设有所述容纳槽(721)时,所述上盖(71)内部沿着所述上盖(71)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向所述容纳槽(721)凸起的限位凸筋(711),所述限位凸筋(711)抵触于所述金属加强结构(7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设有第一卡接槽(111)和第二卡接槽(112),所述便携提手(7)的两端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111)和所述第二卡接槽(112)中;所述金属加强结构(73)两端的连接部(73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111)和所述第二卡接槽(1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下盖(72)或所述上盖(71)两端的倒钩部(723)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卡接槽(111)和所述第二卡接槽(112)内的卡接凸筋;所述下盖(72)或所述上盖(71)两端的倒钩部(723)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槽(111)和所述第二卡接槽(112)内的卡接凸筋卡紧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前壳体(10)和后壳体(12);所述前壳体(10)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缺口(1111),所述后壳体(12)上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缺口(1122);所述前壳体(10)左边的第一缺口(1111)与所述后壳体(12)左边的第二缺口(1122)对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卡接槽(111),所述前壳体(10)右边的第一缺口(1111)与所述后壳体(12)右边的第二缺口(1122)对接以形成所述第二卡接槽(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加强结构(73)两端的连接部(731)均为沿着所述金属加强结构(73)表面向上凸起的凸耳状,所述连接部(731)均设有通孔(7311),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有与所述通孔(7311)对应的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左壳体(13)与右壳体(14),所述左壳体(13)上设有第一通风口(131)和第一送风装置(2);所述右壳体(14)上设有第二通风口(141)和第二送风装置(3);所述电池组(4)的上方设有散热通道(80),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与所述第二送风装置(3)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通道(80)的两端,以在所述散热通道(80)形成空气对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有安装架(8),所述安装架(8)的下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组(4)的电池安装槽(81),所述安装架(8)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路元件(5)的支撑结构(82),所述安装架(8)的中部两端开口相通,形成所述散热通道(8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便携式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80)靠近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或所述第二送风装置(3)的一侧设有有第三送风装置(6);所述第三送风装置(6)位于所述散热通道(80)的侧上方,与所述第一送风装置(2)或所述第二送风装置(3)形成阶梯状的高度差。
CN202110021140.7A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Pending CN1127370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1140.7A CN11273705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1140.7A CN11273705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052A true CN112737052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59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1140.7A Pending CN112737052A (zh) 2021-01-08 2021-01-08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705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1800A (zh) * 2021-09-24 2021-12-3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件、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WO2023030288A1 (zh) * 2021-09-01 2023-03-09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充电器
CN116261288A (zh) * 2023-03-03 2023-06-13 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整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288A1 (zh) * 2021-09-01 2023-03-09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充电器
CN113871800A (zh) * 2021-09-24 2021-12-3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件、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CN116261288A (zh) * 2023-03-03 2023-06-13 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整机
CN116261288B (zh) * 2023-03-03 2024-04-12 重庆鼎工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7052A (zh)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JP4594198B2 (ja) 電気接続箱
CN212258802U (zh) 一种防尘车载逆变器
CN214205040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储能电源
CN214205041U (zh)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03423859U (zh) 简易拆装的墙壁电子开关
CN204789675U (zh) 一种电表箱
US20050271527A1 (en) Electrical insulation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fans, motor assemblies and controls therefor
CN107708366B (zh) 电控盒以及空调器
CN210628675U (zh) 一种模块可更换插座
CN210984649U (zh) 一种塑壳式断路器
CN210292213U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空调器
CN217217087U (zh) 一种电源模块机壳
CN220710849U (zh) 一种适用于特种装备的配电箱结构
CN217387019U (zh) 一种散热型群控开关
CN21489796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变压器外保护箱
CN212851522U (zh) 一种耐温型电子元件结构
CN213752607U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保险盒组件和具有其的动力电池
CN215184367U (zh) 后衣架式电池组件及电动自行车
CN2161802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便于拆装的外壳组件
CN107886843B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211126694U (zh) 一种带照明散热的配电箱
CN220021468U (zh) 一种储能电源箱体及储能电源
CN215819178U (zh) 一种模块固定支架
CN214798521U (zh) 一种带有快速固定装置的电气安装开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