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6349B - 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6349B
CN112736349B CN202011455200.8A CN202011455200A CN112736349B CN 112736349 B CN112736349 B CN 112736349B CN 202011455200 A CN202011455200 A CN 202011455200A CN 112736349 B CN112736349 B CN 112736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electrical connector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52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6349A (zh
Inventor
柯亨钊
戴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52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6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6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6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6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6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包括:电芯;电路板,其与所述电芯间隔设置;第一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第二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相对的另一端,并也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相间隔,其间隔距离不小于3mm。该技术方案将对应连接电芯正负极两端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分别连接至电路板,并且在电路板上表现为间隔设置,并且间隔距离至少3mm,该布置能够有效保证该电池包的放电安全。

Description

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电动工具的通用性,使电动工具的工作范围不受插座位置的限制,市场上很多无绳电动工具。无绳电动工具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功能多样等特点,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住房装潢、汽车、机械、电力、桥梁、园艺等领域。传统适于供无绳电动工具电源用的电池包需要保证用电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电安全的电池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其包括:
电芯;
电路板,其与所述电芯间隔设置;
第一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第二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相对的另一端,并也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相间隔,其间隔距离不小于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沿着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相向延伸。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或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相邻,且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所述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包括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所述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提供正极和负极。
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该技术方案将对应连接电芯正负极两端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分别连接至电路板,并且在电路板上表现为间隔设置,并且间隔距离至少3mm,该布置能够有效保证该电池包的放电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仍在于提供一种用电安全的电池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其包括:
电芯和电路板;
第一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第二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相对的另一端,并也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相间隔;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包括沿着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相向延伸的延伸段;
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保持不大于4mm间距。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与之对应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第四电连接器嵌入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内,且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基本持平,所述第四电连接器被配置为可连接至充电源,以便通过所述第四电连接器向所述电芯提供充电。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的第三电连接器,其紧邻所述第四电连接器,且位于所述第四电连接器上方并与之上下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电连接器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所述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
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该技术方案将对应连接电芯正负极两端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分别延伸连接至电路板,并且避免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发生接触,导致短路,故设置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的延伸段分别与电路板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保证该电池包的放电安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仍在于提供一种用电安全的电池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其包括:
壳体,以及内置于壳体内的电芯和电路板;
第一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第二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相对的另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第三电连接器,其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所述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
第四电连接器,其被配置为可连接至充电源,以便通过所述第四电连接器向所述电芯提供充电;
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和所述第四电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电路板与与之下方相对的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所述电路板与与之上方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保持不大于7mm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与与之下方相对的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之间保持不大于4mm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与与之上方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保持至少5mm间距。
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该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的延伸段分别与电路板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保证该电池包的放电安全;同时,该技术方案配置第三电连接器和第四电连接器,其中,第三连接器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所述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第四电连接被配置为可连接至充电源,以便通过第四电连接器向所述电芯提供充电;并且第三电连接器和第四电连接器连接于电路板的同一侧,为了避免电池包整体尺寸偏大,同时又不影响第三电连接器和第四电连接器的布局,故电路板与与之上方相对的壳体的内壁之间保持不大于7mm间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结构立体图;
图3: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4: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结构横向剖视图。
图5: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电芯、骨架、电路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另一视角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电池包100,其包括电芯20和电路板40,以及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电路板40与电芯20间隔设置;第一电连接器50布置于电芯20的一端,并连接至电路板40;第二电连接器60布置于电芯20相对的另一端,并也连接至电路板40,且与第一电连接器50相间隔,其间隔距离L不小于3mm。
上述电芯20优选采用21700电芯或18650电芯,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为导电材质,优选采用镍片,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对应电芯正负极连接处优选采用点焊连接固定。
具体地,电芯20通过骨架30限位,并通过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将电芯20正负极两端连接至电路板40,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各两端分别与电芯20和电路板40固定连接,具体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如此实现电芯20和骨架30的限位固定。
其中,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一方面起到电连接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另外,电路板40直接与骨架30固定限位,具体参照图5所示,骨架30上配置有凸出的锁扣结构30b,用于电路板40直接与骨架30固定限位,当然骨架30上对应配置有电路板40的安装位,电路板与安装位匹配后,通过凸出的锁扣结构30b将其与骨架30限位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将对应连接电芯正负极两端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分别连接至电路板,并且在电路板上表现为间隔设置,并且间隔距离至少3mm,该布置能够有效保证该电池包的放电安全。
参照图5和图6所示,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电芯20的轴线长度方向相向延伸。
其中,电芯20定位于骨架30内,骨架30对应电芯20的两端电极分别设有连接开口O1和O2,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的起始端分别对应在连接开口O1和O2处于电芯20的两端电极电连接,具体地,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采用金属镍片,其与电芯20的两端电极点焊连接,其点焊连接部分如图4中点焊段50a所示;
然后,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突出,并折弯,然后贴于骨架30的外表面向电路板40延伸并与之连接,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突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50b,如图6中A区所示。
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表皮形成间隔分布,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20电极相连,显然是导电材料,本技术方案中支撑骨架40为绝缘材料,故,导电的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20表皮之间是由绝缘材料隔开,因此,即使电芯20表皮破损,也不会发生短路事故,起到安全绝缘保护的作用。
另外,由于此电池包100适用于电动工具,而电动工具的使用过程经常涉及到的振动较大,因此,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突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还能起到有效衰减振动的作用,避免电动工具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较大振动对内部构成影响。
请继续参照图5,图6和图7所示,该电池包100还包括第三电连接器(70a,70b),其布置于电路板40,与第一电连接器50或第二电连接器60相邻,且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电芯20的电力可以通过第三电连接器(70a,70b)提供给用电设备。
第三电连接器(70a;70b)固定连接于电路板40,至此,电芯20,骨架30和电路板40,以及第一电连接器50,第二电连接器60和第三电连接器(70a;70b)连接一体,一体后的结构整体,如图2中200所示,直接与壳体10的内腔滑动限位配合,装配简单方便,并且一体后的结构与内腔进一步限位有效防止电池包内部晃动。
具体地,第三电连接器(70a,70b)既包括适于3C电子产品用电的USB接口70b,还包括适于适于电动工具用电的大电流放电端子70a;其中;
第三电连接器(70a,70b)包括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提供正极和负极;特别是,第三电连接器70a适于电动工具用电,包括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提供正极和负极。
参照图4,图5和图6所示,电池包100,其包括电芯20和电路板40,以及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其中,第一电连接器50,其布置于电芯20的一端,并连接至电路板40;第二电连接器60,其布置于电芯20相对的另一端,并也连接至电路板40,且与第一电连接器50相间隔;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包括沿着电芯20的轴线长度方向相向延伸的延伸段50c和60c;延伸段50c和延伸段60c分别与电路板40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即L1≧2mm。
该技术方案将对应连接电芯正负极两端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分别延伸连接至电路板,并且避免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发生接触,导致短路,故设置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的延伸段分别与电路板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保证该电池包的放电安全。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电池包整体尺寸大小偏大,保证电池包小巧,延伸段50c和延伸段60c分别与电路板之40间保持不大于4mm间距,即L1≦4mm。
此外,参照图7所示,该电池包100还包括第四电连接器70c,电路板40与之对应设置有安装开口40a,第四电连接器70c嵌入安装于安装开口40a内,且与电路板40的上表面基本持平,第四电连接器70c被配置为可连接至充电源,以便通过第四电连接器70c向电芯20提供充电。
上述第四电连接器70c优选采用双向充放电接口,如type-c接口,通过该type-c接口不仅可以向电芯20提供充电,还可以通过该type-c接口向外放电,供3C类用电设备用电。
此外,该电池包100还包括与电路板40相连接的第三电连接器70a,其紧邻第四电连接器70c,且位于第四电连接器70c上方并与之上下并排设置,且第三电连接器70a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电芯20的电力可以通过第三电连接器70a提供给用电设备。
其中,上述第三电连接器70a适于电动工具用电,其优选采用针式端子,该针式端子至少包括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提供正极和负极,用于满足大电流放电。
请继续参照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电池包100包括壳体10,以及内置于壳体10内的电芯20和电路板40;
第一电连接器50,其布置于电芯20的一端,并连接至电路板40;
第二电连接器60,其布置于电芯20相对的另一端,并连接至电路板40;
第三电连接器(70a,70b),其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电芯20的电力可以通过第三电连接器(70a,70b)提供给用电设备;
第四电连接器70c,其被配置为可连接至充电源,以便通过第四电连接器70c向电芯20提供充电;
第三电连接器(70a,70b)和第四电连接器70c连接于电路板40的同一侧,且电路板40与与之下方相对的第一电连接器50和/或第二电连接器60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电路板40与与之上方相对的壳体10的内壁之间保持不大于7mm间距。
电路板40与与之下方相对的第一电连接器50和/或第二电连接器60之间保持不大于4mm间距。
电路板40与与之上方相对的壳体10的内壁之间保持至少5mm间距。
该技术方案设置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的延伸段分别与电路板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保证该电池包的放电安全;同时,该技术方案配置第三电连接器和第四电连接器,其中,第三连接器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所述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第四电连接被配置为可连接至充电源,以便通过第四电连接器向所述电芯提供充电;并且第三电连接器和第四电连接器连接于电路板的同一侧,为了避免电池包整体尺寸偏大,同时又不影响第三电连接器和第四电连接器的布局,故电路板与与之上方相对的壳体的内壁之间保持不大于7mm间距。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
电路板,其沿所述电芯的径向与所述电芯间隔设置;
骨架,所述电芯定位于所述骨架内,所述骨架对应所述电芯的两端电极分别设有连接开口,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骨架固定限位;
第一电连接器及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布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布置于所述电芯相对的另一端并也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及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的起始端分别对应在所述连接开口处与所述电芯的两端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延伸突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然后贴于所述骨架的外表面向所述电路板延伸并与之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芯及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以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沿着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相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电路板上表现为间隔设置,其间隔距离不小于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或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相邻,且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所述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包括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所述一对相邻的电连接器提供正极和负极。
4.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和电路板,所述电芯和电路板沿所述电芯径向间隔设置;
骨架,所述电芯定位于所述骨架内,所述骨架对应所述电芯的两端电极分别设有连接开口,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骨架固定限位;
第一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第二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相对的另一端,并也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相间隔;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及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的起始端分别对应在所述连接开口处与所述电芯的两端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延伸突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然后贴于所述骨架的外表面向所述电路板延伸并与之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芯及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以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包括沿着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相向延伸的延伸段;
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段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保持不大于4mm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四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与之对应设置有安装开口,所述第四电连接器嵌入安装于所述安装开口内,且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基本持平,所述第四电连接器被配置为可连接至充电源,以便通过所述第四电连接器向所述电芯提供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的第三电连接器,其紧邻所述第四电连接器,且位于所述第四电连接器上方并与之上下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电连接器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所述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
8.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内置于壳体内的电芯和电路板,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路板沿着所述电芯的径向间隔设置;
骨架,所述电芯定位于所述骨架内,所述骨架对应所述电芯的两端电极分别设有连接开口,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骨架固定限位;
第一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的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第二电连接器,其布置于所述电芯相对的另一端,并连接至所述电路板;
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及所述第二电连接器的起始端分别对应在所述连接开口处与所述电芯的两端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延伸突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然后贴于所述骨架的外表面向所述电路板延伸并与之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芯及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以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
第三电连接器,其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所述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
第四电连接器,其被配置为可连接至充电源,以便通过所述第四电连接器向所述电芯提供充电;
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和所述第四电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电路板与与之下方相对的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之间保持至少2mm间距,所述电路板与与之上方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保持不大于7mm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与与之下方相对的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之间保持不大于4mm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与与之上方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保持至少5mm间距。
CN202011455200.8A 2020-12-10 2020-12-10 电池包 Active CN112736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200.8A CN112736349B (zh) 2020-12-10 2020-12-10 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5200.8A CN112736349B (zh) 2020-12-10 2020-12-10 电池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6349A CN112736349A (zh) 2021-04-30
CN112736349B true CN112736349B (zh) 2024-03-26

Family

ID=75599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5200.8A Active CN112736349B (zh) 2020-12-10 2020-12-10 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63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7588A (zh) * 2008-12-09 2009-06-03 深圳毅力能源有限公司 无需辨认正负极方向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CN205123331U (zh) * 2015-10-30 2016-03-30 四川品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磁吸充电线的移动电源
CN208298917U (zh) * 2018-06-13 2018-12-28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吸尘器
CN209357801U (zh) * 2019-03-28 2019-09-06 东莞市合中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7588A (zh) * 2008-12-09 2009-06-03 深圳毅力能源有限公司 无需辨认正负极方向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
CN205123331U (zh) * 2015-10-30 2016-03-30 四川品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磁吸充电线的移动电源
CN208298917U (zh) * 2018-06-13 2018-12-28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和吸尘器
CN209357801U (zh) * 2019-03-28 2019-09-06 东莞市合中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6349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44775U (zh) 电池包结构
CN203536684U (zh) 一种多位插座
CN112736349B (zh) 电池包
CN112531271B (zh) 一种电池包
CN210015886U (zh) 蓄电池盒及蓄电池组
CN212848977U (zh) 一种电源结构
TWI763862B (zh) 充電連接器,充電裝置以及套件和充電方法
CN104681757B (zh) 集合电池的电池架结构
CN210668577U (zh) 一种带有接线口的锂电池
US20230395948A1 (en) Battery pack
CN207758582U (zh) 充电连接器,充电装置以及套件
CN207743319U (zh)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及其电路
CN206471574U (zh) 一种连接器的防尘盖结构
CN201741650U (zh) 动力电池熔断器
CN112531270B (zh) 电池包结构
CN21213655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设备
CN217062568U (zh)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CN210379245U (zh) 配电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机动车辆
CN213484023U (zh) 一种两极充电插座
CN218827699U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源
CN210296461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绝缘固定装置
CN219982132U (zh) 一种电源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101770U (zh) 一种便于快速接线的插座
CN22110252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基座
CN216961518U (zh) 一种免焊接易装配式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5000 No. 255, Kesheng Road, Wangchun Industrial Park,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98 Longtan Road, Fenghua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