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4605A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4605A
CN112734605A CN201910975177.6A CN201910975177A CN112734605A CN 112734605 A CN112734605 A CN 112734605A CN 201910975177 A CN201910975177 A CN 201910975177A CN 112734605 A CN112734605 A CN 112734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stered user
social software
establishing
grouping
pa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51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4605B (zh
Inventor
郭金辉
王青
张龙飞
刘跃
李斌
侯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51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46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4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4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4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4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所述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所述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客服的方式或者通过社交软件建立沟通群实现无法统一管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事务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意识的提高,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学校也会根据家长的需求经常告知孩子在校的情况。目前,有两种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方式:一种是学校提供官方客服能力,由客服团队统一管理所有的家长信息和解决日常家长的反馈;另一种则是通过社交软件建立班级群,由老师负责组织管理班级群,通过班级群沟通和反馈。
但是,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点:官方客服的方式无法满足学校管理中最常见的两个场景,一个是紧急消息能够及时触达家长,另一个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连接,很难做到实时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对于学校来说会产生额外的管理成本;通过社交软件建立的沟通群,虽然可以满足正常的班级信息沟通和反馈,但是在一个学校层面的通知或者重要信息的同步方面,需要各个班级各自发送,容易出现人为的失误导致信息偏差,外部社交软件中的聊天信息和资料也不易保存,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种资源的缺失,无法及时收集家长对于学校或班级老师的反馈。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通过客服的方式或者通过社交软件建立沟通群实现无法统一管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事务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所述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所述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所述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第二建立模块,用于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所述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管理模块,用于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而实现与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进而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并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如果第一注册用户为学校老师或管理者,第二注册用户为家长,两者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关联关系,并根据属性进行分组,可以实现对多个分组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客服的方式或者通过社交软件建立沟通群实现无法统一管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事务的问题,提高了沟通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选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如图1所示,上述数据处理方法涉及终端设备102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6实现相关之间的交互。
终端设备102可以将待发送的消息或信息,通过网络104发送给服务器106,再由服务器106通过网络104发送到另一个终端设备102。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手机、平板电脑等。上述网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无线网络,有线网络,其中,该无线网络包括:蓝牙、WIFI及其他实现无线通信的网络,该有线网络可以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上述只是一种示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S202,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S204,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
S206,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
可选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应用场景,还可以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应用场景,如一个甲方对应多个乙方。如果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应用场景,则第一注册用户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以及校方的管理者,第二注册用户为家长;其注册用户的数量均可以是多个。因此,对于分组关系,由于在一个学校中是有多个班级,每个班级有多个学生家长,即对应的老师们,因此,如果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应用场景,则该属性信息可以学生身份信息。当然,在学校中除了班级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团体,如,篮球队,足球队,课外兴趣小组,话剧社等等,如果是有老师与学生参加也是可以是通过本申请中的社交软件建立关联关系,并分组,其属性也可以是学生身份信息。
而对于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则是在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后,如应用场景为学校和家长,则第一注册用户为老师,第二注册用户为学生家长,且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均可以是多个,建立的分组也可以是多个,如,班主任与其班级的所有学生家长分为一个组,某一个科目的科任老师与其班级的所有学生家长分为一个组等等。分组后,其分组内的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数据交互,可以是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聊天数据的交互,或者是老师向学生家长发布的通知消息数据的交互,或者是身份信息变更的数据交互等等。也就是说,只要是在该分组内,通过第一注册用户或第二注册用户所产生的数据均可以视为第一注册用户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
此外,本申请中方法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可以是Web管理后台,而该Web管理后台可以是安装在客户端或移动终端。
通过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6,通过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而实现与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进而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并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如果第一注册用户为学校老师或管理者,第二注册用户为家长,两者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关联关系,并根据属性进行分组,可以实现对多个分组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客服的方式或者通过社交软件建立沟通群实现无法统一管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事务的问题,提高了沟通效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步骤S204中涉及到的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的方式,可以进一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
步骤S204-11,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上传的属性信息,以及通过关联关系获取从第二社交软件上传到第一社交软件第二注册用户的属性信息;
步骤S204-12,根据属性信息的类别对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进行分组,建立分组关系。
对于上述步骤S204-11和步骤S204-12可知,在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建立关联关系之后,需要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上传的属性信息;以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应用场景为例,第一注册用户为老师,第二注册用户为家长,多个老师通过第一社交软件与多个家长通过第二社交软件建立了关联关系后,该多个老师和该多个家长均需要上传自身的属性信息,例如老师上传自己在学校的职务,任教科目,任课班级等等,与老师在学校相关的信息均是可以上传的,而家长则是上传自己孩子的信息,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等等,学生在学校一切相关信息均是可以上传的。
具体可以是,在开学某一个时间段,有3个老师使用了第一社交软件与6个家长使用了第二社交软件建立了关联关系,其中,老师A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班主任,语文老师;老师B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数学老师;老师C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2班,班主任,英文老师;家长A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学生A的父亲;家长B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学生B的母亲;家长C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学生C的母亲;家长D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2班学生A的父亲;家长E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2班学生B的母亲;家长F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2班学生C的母亲。
根据各自上传的属性信息的类别,在上述应用场景中以班级为属性的类型进行分组,即老师A,老师B以及家长A,家长B,家长C分为一个组;而老师C和家长D,家长E,家长F分为一个组。如果继续有其他老师或家长上传属性信息,同样的依据上述方式进行分组。
通过对老师与家长进行分组后,方便了老师与家长们的沟通,而且是所有分组均在第一社交软件上可以查询到,方便了对所有老师与家长进行统一管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08,对具有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建立好友关系;
步骤S210,向具有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发送通知消息。
可见,通过上述步骤S208至步骤S210可知,对具有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可以相互建立好友关系,以上述学校的应用场景为例,老师A,老师B以及家长A,家长B,家长C分为一个组;而老师C和家长D,家长E,家长F分为一个组。则在第一个分组中,老师A可以分别与家长A,家长B,家长C,以及老师B互为好友关系,同样地,老师B也可以与家长A,家长B,家长C,以及老师A互为好友关系。互为好友关系的用户,可以单独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学生A最近学习有点怠慢,老师A则可以通过第一社交软件单独向学生A的家长A发送信息,家长A通过第二社交软件接收老师A发送的信息,进而双方可以单独交流。
此外,由于对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进行了分组,则可以基于分组关系向分组后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还是以学校的应用场景为例,如果学校最近出台了某项政策,则可以通过该第一社交软件中的分组关系,分别向各个分组后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学校出台的政策。当然,也可以是,向某一部分用户发送通知消息,例如,向学校的初中部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只对初中学生和老师起作用,对小学或高中的学生和老师不起作用,则可以定向的向分组后的初中的老师和家长用户发送通知消息。也可以是对个别的一个或多个分组发送通知消息。也就是说,对于通知消息可以定向的发送,即选择发送范围,然后再发送通知消息。通过该方式,就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学校的政策下发出去,而且避免了人为原因导致的通知不到位的问题。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212,在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存在变动的情况下,对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进行替换;或,注销分组关系中的与第一注册用户不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注册用户;
步骤S214,对分组关系中的注册用户的变动进行记录。
通过上述步骤S212和步骤S214可知,由于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可能存在变动,因此,对于该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的变动可以随时调整,以保证用户的准确性。以上述学校的应用场景为例,老师A,老师B以及家长A,家长B,家长C分为一个组;由于一些其他特殊情况,老师B从这个学校调走了,由老师G来顶替老师B的空缺,此时,则可以将老师B从分组中删除并删除相关属性信息,而将老师G添加到该分组中,以及时让家长知道老师的动态,以便后续沟通和联系。或者,是某一个学生由于一些原因从这个学校中途退学了,则该学生的家长也会从相应的分组中删除,并注销该家长在这个学校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有这些变动均是有记录并保存下来的,通过该方式能够对过往的变动情况进行查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方法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S216,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数据交互信息,并保存数据交互信息。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所有数据交互的信息都会被保存下来,例如,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交流信息,属性信息,变动记录等等均会被保存,以便后续有需要可以随时查看。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方法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S218,在第一社交软件设置用于管理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的单元,其中,单元中预设有多个辅助管理功能。
也就是说,在该单元中可以由多个用于辅助管理注册用户的部分,如果以学校的应用场景为例,则该多个辅助管理功能可以是:联系家长统计、联系我、学校通知、家长信息收集、快捷回复、群发助手、分配离职老师添加的家长、欢迎语、学校家长标签等,都是基于家长和老师的通讯录关系和权限控制的能力来实现的。
对于整个实施方式,以学校应用场景为例,整体流程是:
步骤S11,家长与老师在通过第一社交软件、第二社交软件建立好友关系后会自动推送当前家校联系配置的欢迎语,同时发送的还有补充家长信息的程序,用于家长来完善信息使用,例如完善孩子的姓名、班级、相对于孩子的称呼、手机号等信息;
步骤S12,老师通讯录中家长的数据结构增加type来标记属于家校联系,前提是企业属于教育行业并开通了家校联系,所有的外部好友都会默认统一标记为家长,在客户端通讯录中会增加一组家长的列表,老师可以在这里看到与自己建立好友关系的家长;
步骤S13,基于学校的角度出发,所有老师添加的家长都会被收集在学校的家长信息中,并整合所有老师对于家长标记过的学校标签,自动同步到家校联系所有老师的数据中,用于老师在管理角色和使用角色不同时,用于对家长数据的控制;
步骤S14,家校联系中提供的辅助功能(联系家长统计、联系我、学校通知、家长信息收集、快捷回复、群发助手、分配离职老师添加的家长、欢迎语、学校家长标签等)都是基于家长和老师的通讯录关系和权限控制的能力来实现的;
步骤S15,发送通知消息;
其中,该方式作为家校联系一个核心的能力,需要先配置学校的服务人员(对外服务的老师),包括不同老师对于发送通知范围的控制,通知范围的配置规则数据与老师的标识建立关联,在不同老师使用学校通知时使用标识来获取当前通知范围的家长数据和推送范围等;
步骤S16,老师通过学校通知给家长发送的消息通过消息下发通知直接触达到家长侧,并在发送的通知后追加老师的联系方式,只需要家长扫码二维码就可以发送通知的老师建立好友关系或直接沟通。
可见,通过本实施方式,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的互通能力,可以实现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管理环境,而对于学校可以将所有家长的数据和信息保留,不会由于老师的变动或离职情况,而导致家长关系的丢失;而且通过家校联系应用提供的通知能力,及时有效的触达到家长,历史发送的通知消息也可以查询和管理;此外,提供对家长的标签和分组的概念,学校标签由学校统一配置,配置后,学校老师可以对家长打学校标签,可用于标记家长的班级和分组情况,帮助老师管理所有家长;以及提供联系家长统计,可查看老师联系家长的行为数据,包括老师聊天数、发送信息数等,通过分析家长和老师的联系统计,学校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老师也家长之间的沟通情况,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来提升日常管理的效率。
当然,上述学校与家长的应用场景仅仅是对本申请进行举例说明,其他类似的一对多或多对多的,需要管理的双方也是可以通过本申请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以便对双发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数据处理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1)第一建立模块602,用于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2)第二建立模块604,用于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
(3)管理模块606,用于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
可选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应用场景,还可以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应用场景,如一个甲方对应多个乙方。如果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应用场景,则第一注册用户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以及校方的管理者,第二注册用户为家长;其注册用户的数量均可以是多个。因此,对于分组关系,由于在一个学校中是有多个班级,每个班级有多个学生家长,即对应的老师们,因此,如果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应用场景,则该属性信息可以学生身份信息。当然,在学校中除了班级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团体,如,篮球队,足球队,课外兴趣小组,话剧社等等,如果是有老师与学生参加也是可以是通过本申请中的社交软件建立关联关系,并分组,其属性也可以是学生身份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的社交软件还未存在本申请中的上述功能,因此,可以是基于目前的社交软件进行进一步开发实现本申请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或者重新开发一款具有本申请中数据处理功能的社交软件。
通过上述装置,如果第一注册用户为学校老师或管理者,第二注册用户为家长,两者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关联关系,并根据属性进行分组,可以实现对多个分组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客服的方式或者通过社交软件建立沟通群实现无法统一管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事务的问题,提高了沟通效率。
可选地,第二建立模块604进一步可以包括: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上传的属性信息,以及通过关联关系获取从第二社交软件上传到第一社交软件第二注册用户的属性信息;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属性信息的类别对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进行分组,建立分组关系。
基于该获取单元和建立单元,在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建立关联关系之后,需要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上传的属性信息;以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应用场景为例,第一注册用户为老师,第二注册用户为家长,多个老师通过第一社交软件与多个家长通过第二社交软件建立了关联关系后,该多个老师和该多个家长均需要上传自身的属性信息,例如老师上传自己在学校的职务,任教科目,任课班级等等,与老师在学校相关的信息均是可以上传的,而家长则是上传自己孩子的信息,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等等,学生在学校一切相关信息均是可以上传的。
具体可以是,在开学某一个时间段,有3个老师使用了第一社交软件与6个家长使用了第二社交软件建立了关联关系,其中,老师A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班主任,语文老师;老师B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数学老师;老师C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2班,班主任,英文老师;家长A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学生A的父亲;家长B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学生B的母亲;家长C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3班学生C的母亲;家长D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2班学生A的父亲;家长E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2班学生B的母亲;家长F上传了属性信息为:初一2班学生C的母亲。
根据各自上传的属性信息的类别,在上述应用场景中以班级为属性的类型进行分组,即老师A,老师B以及家长A,家长B,家长C分为一个组;而老师C和家长D,家长E,家长F分为一个组。如果继续有其他老师或家长上传属性信息,同样的依据上述方式进行分组。
通过对老师与家长进行分组后,方便了老师与家长们的沟通,而且是所有分组均在第一社交软件上可以查询到,方便了对所有老师与家长进行统一管理。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建立模块,用于对具有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建立好友关系;发送模块,用于向具有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发送通知消息。
可见,通过上述第三建立模块和发送模块,对具有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可以相互建立好友关系,以上述学校的应用场景为例,老师A,老师B以及家长A,家长B,家长C分为一个组;而老师C和家长D,家长E,家长F分为一个组。则在第一个分组中,老师A可以分别与家长A,家长B,家长C,以及老师B互为好友关系,同样地,老师B也可以与家长A,家长B,家长C,以及老师A互为好友关系。互为好友关系的用户,可以单独进行数据交互,例如,学生A最近学习有点怠慢,老师A则可以通过第一社交软件单独向学生A的家长A发送信息,家长A通过第二社交软件接收老师A发送的信息,进而双方可以单独交流。
此外,由于对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进行了分组,则可以基于分组关系向分组后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还是以学校的应用场景为例,如果学校最近出台了某项政策,则可以通过该第一社交软件中的分组关系,分别向各个分组后的用户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学校出台的政策。当然,也可以是,向某一部分用户发送通知消息,例如,向学校的初中部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只对初中学生和老师起作用,对小学或高中的学生和老师不起作用,则可以定向的向分组后的初中的老师和家长用户发送通知消息。也可以是对个别的一个或多个分组发送通知消息。也就是说,对于通知消息可以定向的发送,即选择发送范围,然后再发送通知消息。通过该方式,就能够方便快捷的将学校的政策下发出去,而且避免了人为原因导致的通知不到位的问题。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存在变动的情况下,对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进行替换;或,注销分组关系中的与第一注册用户不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注册用户;
记录模块,用于对分组关系中的注册用户的变动进行记录。
通过该第一处理模块和记录模块,由于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可能存在变动,因此,对于该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的变动可以随时调整,以保证用户的准确性。以上述学校的应用场景为例,老师A,老师B以及家长A,家长B,家长C分为一个组;由于一些其他特殊情况,老师B从这个学校调走了,由老师G来顶替老师B的空缺,此时,则可以将老师B从分组中删除并删除相关属性信息,而将老师G添加到该分组中,以及时让家长知道老师的动态,以便后续沟通和联系。或者,是某一个学生由于一些原因从这个学校中途退学了,则该学生的家长也会从相应的分组中删除,并注销该家长在这个学校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有这些变动均是有记录并保存下来的,通过该方式能够对过往的变动情况进行查看。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数据交互信息,并保存数据交互信息。
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所有数据交互的信息都会被保存下来,例如,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交流信息,属性信息,变动记录等等均会被保存,以便后续有需要可以随时查看。
可选地,本申请的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模块,用于在第一社交软件设置用于管理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的单元,其中,单元中预设有多个辅助管理功能。
也就是说,在该单元中可以由多个用于辅助管理注册用户的部分,如果以学校的应用场景为例,则该多个辅助管理功能可以是:联系家长统计、联系我、学校通知、家长信息收集、快捷回复、群发助手、分配离职老师添加的家长、欢迎语、学校家长标签等,都是基于家长和老师的通讯录关系和权限控制的能力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S2,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
S3,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上传的属性信息,以及通过关联关系获取从第二社交软件上传到第一社交软件第二注册用户的属性信息;
S2,根据属性信息的类别对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进行分组,建立分组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对具有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建立好友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向具有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发送通知消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在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存在变动的情况下,对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进行替换;或,注销分组关系中的与第一注册用户不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注册用户;
S2,对分组关系中的注册用户的变动进行记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数据交互信息,并保存数据交互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在第一社交软件设置用于管理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的单元,其中,单元中预设有多个辅助管理功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电子装置,如图7所示,该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702、存储器704、传输装置706等。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装置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S2,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
S3,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
可选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装置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7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装置还可包括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等),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
其中,存储器70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7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存储器7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7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7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上述的传输装置7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7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网线与其他网络设备与路由器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706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所述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所述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
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所述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社交软件获取第一注册用户上传的属性信息,以及通过所述关联关系获取从所述第二社交软件上传到所述第一社交软件第二注册用户的属性信息;
根据属性信息的类别对所述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进行分组,建立所述分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具有所述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建立好友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所述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具有所述分组关系的第一注册用户和所述第二注册用户发送通知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存在变动的情况下,对所述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进行替换;或,注销所述分组关系中的与第一注册用户不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注册用户;
对所述分组关系中的注册用户的变动进行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注册用户与第二注册用户的数据交互信息,并保存所述数据交互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社交软件设置用于管理所述第一注册用户和所述第二注册用户的单元,其中,所述单元中预设有多个辅助管理功能。
8.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社交软件与第二社交软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关联关系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一注册用户和与所述第二社交软件对应的第二注册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社交软件进行数据交互;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根据与第一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和与所述第二注册用户对应的属性建立分组关系;
管理模块,用于对各个分组关系中的第一注册用户和第二注册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进行管理。
9.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通过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910975177.6A 2019-10-14 2019-10-14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1127346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5177.6A CN112734605B (zh) 2019-10-14 2019-10-14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5177.6A CN112734605B (zh) 2019-10-14 2019-10-14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4605A true CN112734605A (zh) 2021-04-30
CN112734605B CN112734605B (zh) 2023-10-24

Family

ID=75588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5177.6A Active CN112734605B (zh) 2019-10-14 2019-10-14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460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274A (zh) * 2004-05-12 2007-11-14 谷歌公司 用于移动设备的基于位置的社会软件
US20100125611A1 (en) * 2008-11-14 2010-05-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ty-defined and manag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40025734A1 (en) * 2012-07-18 2014-01-23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Community Generation Based Upon Determined Trends Within a Social Software Environment
US20150317750A1 (en) * 2014-05-01 2015-11-05 Marc N. Benhuri Event and 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
CN107357578A (zh) * 2017-07-01 2017-11-1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交软件的快捷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8092880A (zh) * 2017-12-13 2018-05-29 安徽跟屁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iwo社交软件系统的个性化集成系统
CN108471592A (zh) * 2017-02-22 2018-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CN108494659A (zh) * 2018-02-07 2018-09-04 朱杨玉 一种不同社交软件间数据推送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274A (zh) * 2004-05-12 2007-11-14 谷歌公司 用于移动设备的基于位置的社会软件
US20170318416A1 (en) * 2004-05-12 2017-11-02 Google Inc. Location-Based Social Software for Mobile Devices
US20100125611A1 (en) * 2008-11-14 2010-05-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ty-defined and manag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40025734A1 (en) * 2012-07-18 2014-01-23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Community Generation Based Upon Determined Trends Within a Social Software Environment
US20150317750A1 (en) * 2014-05-01 2015-11-05 Marc N. Benhuri Event and location based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
CN108471592A (zh) * 2017-02-22 2018-08-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CN107357578A (zh) * 2017-07-01 2017-11-1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交软件的快捷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08092880A (zh) * 2017-12-13 2018-05-29 安徽跟屁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iwo社交软件系统的个性化集成系统
CN108494659A (zh) * 2018-02-07 2018-09-04 朱杨玉 一种不同社交软件间数据推送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4605B (zh)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2750A (zh) 分布式调用追踪方法、业务系统、监控系统及存储介质
Smith NodeXL: Simple network analysis for social media
US8924545B2 (en) Cross-property identity management
CN102576425A (zh) 信息更新系统
AU2022268327B2 (en) An interactive broadcast management system
Carscaddon et al. Twitter as a marketing tool for libraries
CN107528767B (zh) 会话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905240A (zh) 网络业务故障的主动提醒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3873518A (zh) 多终端同步获取增强通讯录的方法、系统与Web服务器
US2014004705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prompt information to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community users
CN110191131A (zh) 一种文件共享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feil et al. Opensensemap-a citizen science platform for publishing and exploring sensor data as open data
Berrocal et al. mQoL lab: step-by-step creation of a flexible platform to conduct studies using interactive, mobile, wearable and ubiquitous devices
CN104883440A (zh) 一种在移动终端上对联系人进行自动分组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3460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Mohammad et al. A short message service for campus wide information delivery
CN111181915A (zh) 共享权限的配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7222392B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167424A (zh) 一种添加联络人的方法和装置
Göndör et al. SONIC: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different online social network platforms
CN104065566A (zh) 一种实现web应用圈子与群组消息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Bollen et al. Enabling and evaluating mobile learning scenarios with multiple input channels
JP6581682B1 (ja) 名刺管理システム
CN103001782A (zh) 一种社交网络的管理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US1114010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topic-based messaging sess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