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2121A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2121A
CN112732121A CN202110075056.3A CN202110075056A CN112732121A CN 112732121 A CN112732121 A CN 112732121A CN 202110075056 A CN202110075056 A CN 202110075056A CN 112732121 A CN112732121 A CN 112732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ncapsulation layer
organic encapsulation
organic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50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2121B (zh
Inventor
张田超
孙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750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2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2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2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2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基板、封装层、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设置于封装层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的触控走线包括与对应的触控电极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从第一端往有机封装层远离显示区的边缘延伸的第二端,第二端在封装层包括的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被有机封装层完全覆盖。如此,可以避免触控走线的第二端超出有机封装层的边缘,在对触控走线进行图案化的过程中,即使超出有机封装层的边缘的位置处存在光刻胶堆积而引起曝光不均匀,由于超出有机封装层的边缘的位置处不存在触控走线,因此能够避免相邻的触控走线因金属残留导致短路,避免引起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失效。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常见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一般设置在薄膜封装(Thin FilmEncapsulation,TFE)结构的一侧,但由于触控显示面板的底层膜层的高度存在不均一性,在制作触控电极的触控走线时可能导致触控走线之间的短路,从而引起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对触控电极的触控走线进行了改进,将触控走线在有机封装层上的部位进行改进设计,使得触控走线远离触控电极的一端在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被有机封装层完全覆盖,这样可以避免触控走线超出有机封装层的边缘。如此,在对触控走线进行图案化的过程中,即使超出有机封装层的边缘的位置处存在光刻胶堆积而引起曝光不均匀,也能够避免相邻的触控走线之间的金属残留,避免相邻的触控走线之间形成短路而引起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失效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基板(10);位于所述显示基板(10)的一侧的用于承载触控电极(30)的封装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10)的一侧的所述触控电极(30)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30)连接的触控走线(31),所述触控走线(31)包括与对应的触控电极(30)连接的第一端(311)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311)的第二端(312);所述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21),所述第二端(312)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有机封装层(21)完全覆盖。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311)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远离所述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挡墙(40);
所述挡墙(40)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10)的一侧并围绕所述有机封装层(21);
所述有机封装层(21)在所述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与所述挡墙(40)在所述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之间存在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距离大于15um。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每条所述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的间距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多条所述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的间距沿设定方向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多条所述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呈随机分布。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为0~15um;
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触控走线(31)中,其中至少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具有间距。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触控走线(31)中,其中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具有间距,另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重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设置于封装层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的触控走线的第二端在封装层所包括的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被有机封装层完全覆盖,这样设计,可以避免触控走线的第二端超出有机封装层的边缘。在对触控走线进行图案化的过程中,即使超出有机封装层的边缘的位置处存在光刻胶堆积而引起曝光不均匀,由于超出有机封装层的边缘的位置处是存在触控走线,因此能够避免相邻的触控走线的第二端之间的金属残留,防止相邻的触控走线之间形成短路,进而避免引起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失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见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区域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2为常见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区域的剖面图。
图3为常见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区域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区域A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一设计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二设计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三设计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四设计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五设计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六设计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挡墙在显示基板上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走线的第七设计示意图。
图标:
100-触控显示面板;
10-显示基板;
21-有机封装层;22-触控膜层;
30-触控电极;31-触控走线;311-第一端;312-第二端;32-搭接走线;
40-挡墙;41-第一挡墙;42-第二挡墙;
50-发光像素层;
60-光刻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常见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基板10上的有机封装层21(ink jet printer,IJP)是流淌形成的。在形成有机封装层21的过程中,一般可以保障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对应的有机封装层21是平坦的,而显示区的边缘到挡墙40之间的有机封装层21是流淌过去的,会形成不规则的边缘。此外,由于有机封装层21具有一定高度,这样会导致显示基板10与有机封装层21相邻的区域之间形成台阶区域Z。
而在后续制备触控电极对应的触控走线31时,触控走线31在所述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超过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并部分位于显示基板10上,在对触控走线31进行图形化时,台阶区域Z处的光刻胶60的厚度偏厚,可能导致曝光不均匀,这样可能会在刻蚀触控走线31时出现如图3所示的金属残留31a,此外,台阶区域Z处的厚度可能是不均匀的,这样会导致光刻胶60自身的残留,在进行金属涂布后,图案化金属也可能形成金属残留31a,这样会导致相邻的触控走线31之间形成短路,进而引起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失效等问题。
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在台阶区域Z处增加有机填充物,以增加台阶区域Z的厚度,从而减少台阶区域Z处的光刻胶的厚度。但是由于有机填充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这种方式容易降低封装效果。基于此,发明人创新性地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通过对触控走线31在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处的部位进行结构改进设计,无需在台阶区域Z处增加有机填充物,也能够避免刻蚀触控走线31时触控走线31的端子之间出现金属残留,从而避免相邻触控走线31的端子之间的短路,减小触控显示面板100发生触控失效的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封装层、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其中,封装层位于显示基板的一侧并用于承载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位于封装层远离显示基板的一侧,每条触控走线的第一端与一行或一列对应的触控电极连接、第二端远离第一端。进一步地,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且每条触控走线的第二端在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被有机封装层完全覆盖。
如此设计,可以避免触控走线的第二端(或远离触控电极的一端)在所述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超出有机封装层远离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一侧。在对触控走线进行图案化的过程中,即使超出有机封装层远离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一侧的位置处存在光刻胶堆积而引起曝光不均匀,由于超出有机封装层远离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一侧的位置处不存在触控走线,因此能够避免相邻的触控走线之间的金属残留,防止相邻的触控走线之间形成短路,进而避免引起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失效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触控走线的第二端在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被有机封装层完全覆盖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触控走线的第二端在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远离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0,第二种情况是部分触控走线的第二端在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远离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的一侧之间的间距等于0。而在设计这两种情况的时候,需要考虑有机封装层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与挡墙在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上述方案的几种可替代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有机封装层21可以设置于显示基板10的一侧,触控电极30以及与触控电极30连接的触控走线31,所述触控走线31设置于有机封装层21远离显示基板10的一侧,每条触控走线31的第一端311与对应的一个触控电极30连接,第二端312远离第一端311。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显示基板10一侧并围绕有机封装层21的挡墙40,挡墙40和有机封装层21位于显示基板10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有机封装层21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与挡墙40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之间存在距离,请结合参阅图5和参阅图6,有机封装层21远离显示区的边缘21s与挡墙40之间存在距离d。例如,该距离d也可以理解为有机封装层21远离显示区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挡墙40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间距,该距离d可以大于15um。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为有机封装层21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的一侧;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边缘312s是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上的正投影。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封装层21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的一侧与挡墙40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可以采用上述触控走线的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有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远离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的一侧之间存在间距的这一设计方式对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进行设计。
例如,参阅图6所示,每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朝向有机封装层21靠近挡墙40的一侧,每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之间具有间距h,该间距h可以理解为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与有机封装层21边缘之间的最短间距,并且该间距h可以是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边缘312s与有机封装层21远离显示区的边缘21s之间的距离,该间距h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端312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边缘312s与有机封装层21远离显示区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距,该间距h还可以理解为第二端312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边缘312s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在图6中,每个第二端312的正投影边缘312s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之间的间距h可以相同。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间距h的取值范围可以大于或等于20um,例如,间距h的取值可以是20um、21um、22um、23um、24um、25um、26um、27um、28um、29um、30um、31um、32um、33um、34um、35um、36um、37um、38um、39um、或40um等,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示例中,多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之间的间距h可沿设定方向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如图7所示,每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朝向有机封装层21靠近挡墙40的一侧,多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的大小沿设定方向X可以线性递增,以4条触控走线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条触控走线31a的第二端312a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a可以为20um,第二条触控走线31b的第二端312b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b可以为22um,第三条触控走线31c的第二端312c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c可以为24um,第四条触控走线31d的第二端312d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d可以为26um。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间距h的大小的线性递增步长可以是2um,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1um或3um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这种情况下,4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的分布方式类似“阶梯状分布”。可以理解,若设定方向为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则多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的大小沿设定方向为依次减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每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朝向有机封装层21靠近挡墙40的一侧,多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沿设定方向X也可以是非线性递增。还是以4条触控走线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条触控走线31a的第二端312a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a可以为20um,第二条触控走线31b的第二端312b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b可以为23um,第三条触控走线31c的第二端312c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c可以为25um,第四条触控走线31d的第二端312d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d可以为30um。在这种情况下,4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的分布方式也类似于“阶梯状分布”。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所示,每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朝向有机封装层21靠近挡墙40的一侧,多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的大小沿设定方向X可以呈随机分布。同样以4条触控走线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条触控走线31a的第二端312a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a可以为22um,第二条触控走线31b的第二端312b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b可以为20um,第三条触控走线31c的第二端312c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c可以为24um,第四条触控走线31d的第二端312d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d可以为25um。
可以理解,图7、图8和图9示出的触控走线31的布线方式可以应用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边框区较宽(有机封装层21与挡墙4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um)的情况下,图7、图8和图9示出的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均不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重合。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有机封装层21远离显示区的边缘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挡墙40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d可以小于或等于15um。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封装层21与挡墙40之间的距离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设计需求为窄边框需求,因此可以采用上述部分触控走线的第二端与有机封装层的边缘重合的设计方式对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进行设计。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只需要确保任意相邻的两条触控走线31中,其中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具有间距h即可。
例如,请继续参阅图10,每个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朝向有机封装层21靠近挡墙40的一侧,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需求的设计前提下,任意相邻的两条触控走线31中,其中至少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具有间距h。仍然以4条触控走线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条触控走线31a的第二端312a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重合,与第一条触控走线31a相邻的第二条触控走线31b的第二端312b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b可以为20um。第三条触控走线31c的第二端312c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c可以为22um,而与第三条触控走线31c相邻的第四条触控走线31d的第二端312d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d可以为24um。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的两条触控走线31可以是其中一条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具有间距,另一条与边缘21s重合,也可以是,两条均分别与边缘21s之间存在间距。在图10中,4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的分布方式也是类似“阶梯状分布”。
在一些示例中,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需求的设计前提下,任意相邻的两条触控走线31中,其中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具有间距h,另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重合或重叠。如图11所示,仍以4条触控走线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条触控走线31a的第二端312a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重合,与第一条触控走线31a相邻的第二条触控走线31b的第二端312b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b可以为20um。第三条触控走线31c的第二端312c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重合,而与第三条触控走线31c相邻的第二条触控走线31b以及第四条触控走线31d的第二端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间距hb、hd可以分别为20um、24um。
可以理解,通过图10和图11的设计方式,如此设计,只需要确保任意两条触控走线31的其中一条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之间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存在间距的前提下,即使与边缘21s重合的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有部分刻蚀金属残留,由于与该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相邻的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没有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重合,因此相邻的触控走线31之间也不会引起短路。
应当理解,图10和图11所示的针对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的设计方式仅作为示例,在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需求下,只要保证相邻的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不会同时与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21s重合,便可以有效降低相邻的触控走线31之间的短路风险。
在上述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显示面板100进一步还可以包括搭接走线32、发光像素层50以及触控膜层22。此外,设置于显示基板10上的挡墙40还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墙41和第二挡墙42,第一挡墙41靠近显示区AA设置,第二挡墙42位于第一挡墙41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
发光像素层50设置于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AA并被有机封装层21封装,触控膜层22设置于有机封装层21的一侧并覆盖有机封装层21。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膜层22电连接,所述触控走线覆盖所述第一挡墙41和第二挡墙42,并延伸至显示基板10的边框区。搭接走线32通过触控膜层22上开设的通孔与触控走线31搭接,并越过第一挡墙41和第二挡墙42延伸至显示基板10的边框区,用于将触控电极30的触控信号引出到边框区与相关的控制电路连接,以实现触控功能。其中,每条搭接走线32与一条触控走线31搭接。可以理解,图1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走线31可以设置在显示区AA和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之间,如此设计,在使用触控显示面板100时基本不会出现因相邻触控走线31或者相邻搭接走线32之间短路而引起触控失效的问题。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13,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挡墙40是围绕有机封装层21设置的,显示基板10可以包括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第一侧边11和第三侧边13相对,第二侧边12和第四侧边14相对,第一侧边11和第三侧边13可以理解为短边,第二侧边12和第四侧边14可以理解为长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朝向第一侧边11处的挡墙40,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所对应的线段可以与第一侧边11处的挡墙40垂直。
可以理解,图6所示的技术方案是针对短边位置处的触控走线31进行的走线改进,在另外的一些示例中,还可能需要针对长边位置处的触控走线31进行的走线改进。为此,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14,多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与所在的线段L312可以互相之间平行,且线段L312可以与第二侧边12处的挡墙40平行,可以理解,靠近第二侧边12处的挡墙40的有机封装层21也是流淌形成的,因此,越接近有机封装层21靠近第二侧边12处的挡墙40的一侧的线段L312之间在图形化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光刻胶堆积而引起曝光不均匀的问题,因此,为改善这一问题,可以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对接近有机封装层21靠近第二侧边12处的挡墙40的一侧的线段L312进行改进设计。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14,在多条线段L312中,最接近有机封装层21靠近第二侧边12处的挡墙40的一侧的线段L312a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靠近第二侧边12处的挡墙40的一侧之间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最小间距hmin可以为10um~20um之间,例如可以是10um、11um、12um、13um、14um、15um、16um、17um、18um、19um或20um。可以理解,由于线段L312a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有机封装层21靠近第二侧边12处的挡墙40的一侧之间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存在间距,因而能够确保位于线段L312a远离第二侧边12的一侧的线段L312尽可能地远离有机封装层21与显示基板10之间所形成的台阶区域,从而避免相邻的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之间的金属残留,防止相邻的触控走线31之间形成短路。
在另外的一些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设备,该触控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中,触控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式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该触控显示设备在使用时基本不会出现因相邻的触控走线31或者相邻的搭接走线32之间短路而引起的触控失效问题。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及触控显示设备,对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位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可以避免触控走线31朝向有机封装层21靠近挡墙40的一侧的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在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超出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在对触控走线31进行图案化的过程中,即使第二端312在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上超出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的位置处存在光刻胶堆积而引起曝光不均匀,由于超出有机封装层21的边缘的位置处不存在触控走线31,因此能够避免相邻的触控走线31之间因金属残留而导致短路,进而避免引起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失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基板(10);
位于所述显示基板(10)的一侧的用于承载触控电极(30)的封装层;
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10)的一侧的所述触控电极(30)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30)连接的触控走线(31),所述触控走线(31)包括与对应的触控电极(30)连接的第一端(311)以及远离所述第一端(311)的第二端(312);
所述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21),所述第二端(312)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有机封装层(21)完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311)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远离所述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墙(40);
所述挡墙(40)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10)的一侧并围绕所述有机封装层(21);
所述有机封装层(21)在所述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与所述挡墙(40)在所述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之间存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大于15u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的间距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的间距沿设定方向依次增大或依次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呈随机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为0~15um;
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触控走线(31)中,其中至少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具有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触控走线(31)中,其中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之间具有间距,另一条触控走线(31)的第二端(312)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在所述有机封装层(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有机封装层(21)靠近所述挡墙(40)的一侧重合。
10.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
CN202110075056.3A 2021-01-20 2021-01-20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Active CN112732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5056.3A CN112732121B (zh) 2021-01-20 2021-01-20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5056.3A CN112732121B (zh) 2021-01-20 2021-01-20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121A true CN112732121A (zh) 2021-04-30
CN112732121B CN112732121B (zh) 2023-04-21

Family

ID=75592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5056.3A Active CN112732121B (zh) 2021-01-20 2021-01-20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21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3839A (zh) * 2017-02-15 2017-06-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80046301A1 (en) * 2017-05-02 2018-02-15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10196656A (zh) * 2019-05-16 2019-09-0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66000A (zh) * 2020-07-30 2020-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411596A1 (en) * 2019-06-27 2020-12-31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2181204A (zh) * 2020-09-29 2021-01-0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3839A (zh) * 2017-02-15 2017-06-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80046301A1 (en) * 2017-05-02 2018-02-15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10196656A (zh) * 2019-05-16 2019-09-0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411596A1 (en) * 2019-06-27 2020-12-31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1666000A (zh) * 2020-07-30 2020-09-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81204A (zh) * 2020-09-29 2021-01-0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2121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12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88634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frame width
CN1122708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24742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036088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15614A (zh) 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087927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045541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panel
CN217768378U (zh) 显示基板
WO2022142633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93748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69017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4124840A1 (zh) 显示面板
CN11273212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CN21589542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0935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5714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79713A9 (zh) 显示基板
WO2023225956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2035589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21629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428060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204172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463201B (zh) 显示面板
CN112214130B (zh) 触控显示屏及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