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1583A - 前置导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前置导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1583A
CN112731583A CN202110176705.9A CN202110176705A CN112731583A CN 112731583 A CN112731583 A CN 112731583A CN 202110176705 A CN202110176705 A CN 202110176705A CN 112731583 A CN112731583 A CN 112731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antireflection film
guide modul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67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1583B (zh
Inventor
于洋
西娅芳
陈平
熊攀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ngli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kai 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67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1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1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1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1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1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02B1/115Multi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前置导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其中,在所述出光面设置有增透膜。通过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增透膜,增加光线在出光面的透射效果,进而增加导光板位于出光面一侧的出光率,从而避免白光漏出。

Description

前置导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置导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拓展使用,人们越来越关注长期使用屏幕情况下对眼睛造成的损伤。因此,最近市面上出现反射式显示屏方案,使用环境光进行反射之后显示。此反射显示屏,减少了目前市场上常规显示屏的LED灯对人眼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眼部疲劳。
目前,当现实环境光不足时候,屏幕没有充分光源进行反射,而出现视觉疲劳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存在透明导光板前置在用户和显示屏之间的方式。在环境较暗的时候进行补充光源。但是现有技术的LED存在固定发散角度,在导光板进行全反射之后,自然的向两个方向进行传播,因此会存在部分白色光线直接射入人眼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置导光模组,可以避免白光漏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置导光模组,包括:
光源;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其中,
在所述出光面设置有增透膜。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所述增透膜覆盖所述出光面。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所述出光面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开口以及自每一所述开口向所述导光板内部延伸所形成的多个凹槽;
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中。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所述增透膜相对于所述光源设置。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且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中每一凹槽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在相邻两开口之间设置有遮挡层。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所述增透膜包括第一子增透膜以及第二子增透膜,所述第一子增透膜覆盖在所述第二子增透膜上,且所述第一子增透膜为由氧化钽组成,所述第二子增透膜为由氟化镁组成。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所述第一子增透膜的厚度为3.95~4.37nm,所述第二子增透膜的厚度为89.87~99.33nm。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在所述导光板的其他表面上设置有增反膜,所述其他表面为所述导光板除所述入光面以及所述出光面的其他表面。
在本申请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中,所述增透膜以及所述增反膜的激发温度均小于7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其中,在所述出光面设置有增透膜。通过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增透膜,增加光线在出光面的透射效果,进而增加导光板位于出光面一侧的出光率,从而避免白光漏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前置导光模组,包括:
光源10;
导光板20,所述导光板20包括入光面201以及出光面202,所述入光面201与所述光源10相对设置;其中,
在所述出光面202设置有增透膜40。
其中,反射式LCD使用通过运用外界光射入显示装置中的反射层,从而通过反射层反射出的光线进行显示;因此当外界光强度越大,显示效果越好,但当外界光强度较弱时,显示效果较差。基于此前置导光模组应运而生,前置导光模组通过自身携带的光源进行发光,进而弥补了反射式LCD在外界光强度较弱时较差的显示效果。
图1即为前置导光模组,光源10与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1相对设置,以使光源10发出的光线可以较小的损耗直接射入入光面201,并经由导光板20的导光作用将射入入光面201的光线从出光面202导出至前置导光模组外。
具体的,导光板20会对射入的光线进行全反射,部分光线会以固定的发散角度直接射出,造成用户会看到较为明显的白光。为避免该现象的产生,在导光板20的出光面202上设置增透膜40,以增加光线在出光面202的透射效果,进而增加导光板20位于出光面202一侧的出光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包括:光源10;导光板20,所述导光板20包括入光面201以及出光面202,所述入光面201与所述光源10相对设置;其中,在所述出光面202设置有增透膜40。通过在导光板20的出光面202上设置增透膜40,以增加光线在出光面202的透射效果,进而增加导光板20位于出光面202一侧的出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40覆盖所述出光面202。
其中,由于用户在观看由前置导光模组组成的显示装置时,用户的观看方向与前置导光模组的出光面相对,因此可将导光板20的整面出光面202进行增透膜40的设置,从而使得用户以何种角度观看均可减少漏白光现象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所述出光面202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开口2021以及自每一所述开口2021向所述导光板20内部延伸所形成的多个凹槽2022;
所述增透膜40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2022中。
其中,为了节省增透膜40的用料,可在导光板20的出光面202上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开口2021,并且自每一所述开口2021向所述导光板20内部延伸所形成的多个凹槽2022。进而将增透膜40设置在多个凹槽2022中,以在减少漏白光现象产生的基础上,降低增透膜40的用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40相对于所述光源10设置。
其中,针对于光源10设置位置不同的前置导光模组,增透膜40在凹槽2022中的设置位置也不同,以光源10设置在导光板20右侧为例,前置导光模组的入光面201与出光面202相邻设置,光源10设置于导光板20的右侧,因此,可将增透膜40设置在凹槽2022的右侧,以直接增加光源10所发出的光线的透过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出光面202与所述入光面201相邻设置,且所述增透膜40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2022中每一凹槽靠近所述入光面201的一侧。
其中,针对于侧入式前置导光模组,其出光面202与入光面201是相邻设置的,说明光源10也是位于导光板20的一侧,因此可针对于光源10在发出光线时的发光侧对增透膜40进行设置。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光源10位于导光板20的左侧,因此可将增透膜40设置于凹槽2022内靠近入光面201的一侧,也即设置于凹槽2022内靠近左侧的位置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相邻两开口2021之间设置有遮挡层50。
其中,由于增透膜40是通过采用掩膜版蒸镀的方式形成的,因此针对于存在凹槽2022的导光板20,需要在相邻两开口2021之间设置遮挡层50,以防止蒸镀增透膜40时,相邻两开口2021之间也存在增透膜40。
具体的,在增透膜40形成后,可选择性的将位于两开口2021之间的遮挡层去除,或保留。若保留,则限定所述遮挡层50为透明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增透膜40包括第一子增透膜401以及第二子增透膜402,所述第一子增透膜401覆盖在所述第二子增透膜402上,且所述第一子增透膜401为由氧化钽组成,所述第二子增透膜402为由氟化镁组成。
其中,增透膜40是由厚度为3.95~4.37nm的氧化钽膜和厚度为89.87~99.33nm的氟化镁膜所组成,以350nm、550nm、750nm以及800nm波长光测试可知,该导光板20的光透过率分别可达到97.22%、96.44%、95.46%以及95.3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其中,在所述导光板20在所述导光板20的其他表面上设置有增反膜60,所述其他表面为所述导光板20除所述入光面201以及所述出光面202的其他表面。
其中,在通过设置增透膜40增加出光面202的出光效率外,还可在导光板20除所述入光面201以及所述出光面202的其他表面上设置有增反膜60。通过增反膜60减少非出光面以及非入光面的出光效率。增加其他非出光面以及非入光面的光线反射,从而使得光线尽可能的从出光面202射出,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2的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以及所述增反膜的激发温度均小于70°。
其中,温度较高时,也即能量较大的情况下,原子各个激发能级的数量分布满足Boltzmann分布,n1=n0*exp(-(E1-E0)/Texc),此时Texc就成为激发温度,实验已经证明此时Texc~=Te,即与电子温度相近。
当温度太低时,各个激发能级并不能满足平衡分布,或者说不能“充分激发”,此时激发温度Texc就没有实际意义了,也不能用来测量电子温度Te
一般热等离子体情况下,认为两者相等,可用发射光谱测量Texc,从而推知电子温度Te。因此可将激发温度理解为增透膜40以及增反膜60的工作温度,当光源10工作使得前置导光模组内的温度达到70°时,激发增透膜40以及增反膜60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增透膜40可增加光线透过率,增反膜60可增加光线反射率。
具体的,当温度达到激发温度时,增透膜40以及增反膜60从固态激发为颗粒状态,因此用于制备增透膜40以及制备增反膜60的材料的激发温度需要小于7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导光模组,包括:光源10;导光板20,所述导光板20包括入光面201以及出光面202,所述入光面201与所述光源10相对设置;其中,在所述出光面202设置有增透膜40。通过在导光板20的出光面202上设置增透膜40,以增加光线在出光面202的透射效果,进而增加导光板20位于出光面202一侧的出光率。并且在通过设置增透膜40增加出光面202的出光效率外,还可在导光板20除所述入光面201以及所述出光面202的其他表面上设置有增反膜60。通过增反膜60减少非出光面以及非入光面的出光效率。增加其他非出光面以及非入光面的光线反射,从而使得光线尽可能的从出光面202射出,进一步提高出光面202的出光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导光板的制备方法,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制备流程图,包括:
步骤701、提供一导光基板;
步骤702、对所述导光基板的出光面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在所述导光基板上形成多个间隔排布的凹槽;
其中,图案化处理可以包括刻蚀、蒸镀等操作,从而在导光基板上形成图案,该图案即为凹槽。
步骤703、在所述相邻两凹槽之间设置遮光层;
其中,遮挡层用于防止蒸镀增透膜时,相邻两开口之间也存在增透膜。
具体的,在增透膜形成后,可选择性的将位于两凹槽之间的遮挡层去除,或保留。若保留,则限定所述遮挡层为透明材料。
步骤704、将所述导光基板倾斜预设角度,并采用掩膜板对所述导光基板进行蒸镀,以在所述凹槽中的一侧形成增透膜。
其中,由于蒸镀时,材料会因重力影响落下,因此为了达到在凹槽中的一侧形成增透膜的效果,需要将导光基板倾斜一定角度,从而使得增透膜随重力影响落至凹槽中的一侧上,从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前置导光模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前置导光模组及导光板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相对设置;其中,
在所述出光面设置有增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覆盖所述出光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开口以及自每一所述开口向所述导光板内部延伸所形成的多个凹槽;
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相对于所述光源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设置,且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多个凹槽中每一凹槽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开口之间设置有遮挡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包括第一子增透膜以及第二子增透膜,所述第一子增透膜覆盖在所述第二子增透膜上,且所述第一子增透膜为由氧化钽组成,所述第二子增透膜为由氟化镁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增透膜的厚度为3.95~4.37nm,所述第二子增透膜的厚度为89.87~99.33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其他表面上设置有增反膜,所述其他表面为所述导光板除所述入光面以及所述出光面的其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置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以及所述增反膜的激发温度均小于70°。
CN202110176705.9A 2021-02-09 2021-02-09 前置导光模组 Active CN112731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6705.9A CN112731583B (zh) 2021-02-09 2021-02-09 前置导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6705.9A CN112731583B (zh) 2021-02-09 2021-02-09 前置导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1583A true CN112731583A (zh) 2021-04-30
CN112731583B CN112731583B (zh) 2022-09-02

Family

ID=7559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6705.9A Active CN112731583B (zh) 2021-02-09 2021-02-09 前置导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158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1266A (zh) * 2000-10-31 2002-05-2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面发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30048627A1 (en) * 2001-09-07 2003-03-13 Kim Hee-Sun Brightness-enhancing light guid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430090A (zh) * 2001-12-28 2003-07-1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有防反射层导光板及制造方法、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613781Y (zh) * 2003-03-01 2004-04-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装置
CN1707329A (zh) * 2004-06-11 2005-12-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
CN211856971U (zh) * 2020-03-19 2020-11-03 浙江晨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损耗的glgp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1266A (zh) * 2000-10-31 2002-05-2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面发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30048627A1 (en) * 2001-09-07 2003-03-13 Kim Hee-Sun Brightness-enhancing light guid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430090A (zh) * 2001-12-28 2003-07-1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有防反射层导光板及制造方法、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613781Y (zh) * 2003-03-01 2004-04-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装置
CN1707329A (zh) * 2004-06-11 2005-12-1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
CN211856971U (zh) * 2020-03-19 2020-11-03 浙江晨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损耗的glg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1583B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5837A (en) Electroluminescent illumination system with an active layer of a medium having light-scattering properties for flat-panel display devices
JP6422636B2 (ja) 光源装置
US688238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588256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の製造方法
TWI286646B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pipe
TW200528867A (e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CN107728237B (zh) 抗眩及抗反射元件
US6693683B2 (en) Photo-conductor plate reduced in light reflection, and surface 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using it
US20190346714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optical film
KR20110000503A (ko) 백라이트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639025B (zh) 抗眩及抗反射元件
US10877316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935726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JP4650025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CN112731583B (zh) 前置导光模组
US1055154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728805B2 (ja) 光学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el表示装置、el照明装置
JP2021521474A (ja) 全内部反射型画像ディスプレイにおける凸状突起
JP2004184802A (ja) スクリーン、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影制御方法
JP2009245664A (ja) 発光装置、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77899B2 (ja) 有機el光源
US20130020461A1 (en) Rearview mirror with monitor
KR100773935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패널
CN110888255A (zh) 显示装置
KR100763404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1

Address after: No. 4 Central Avenue, Xihai Industrial Zone, Haizhou Village, Guzhe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21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Hongli Ligh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8 / F, TC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uilding, F4 building, e city, TCL International City, 1001 Zhongshan Park Road,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