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7263A -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7263A
CN112717263A CN202110019020.3A CN202110019020A CN112717263A CN 112717263 A CN112717263 A CN 112717263A CN 202110019020 A CN202110019020 A CN 202110019020A CN 112717263 A CN112717263 A CN 112717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der
tube
sealing
sheath devic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90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7263B (zh
Inventor
陈晓
黄韬
刘冰冰
林鹏
张铭宇
李阳
王雪雪
王银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90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72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7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72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025 priority patent/WO20221479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7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7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9/00Dilators with or without means for introducing media, e.g. remedies
    • A61M29/02Dilators made of swellabl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94Tunnell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94Tunnelling catheters
    • A61M2025/0197Tunnelling catheters for creating an artificial passage within the body, e.g. in order to go around occlus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2039/062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used with other surgical instruments, e.g. endoscope, troc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2039/0633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the seal being a passive seal made of a resili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an opening
    • A61M2039/064Slit-val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2039/068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se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2Blood circulatory syste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预扩器包括预扩管,及设在预扩管的远端上的第二头部,第二头部上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扩张管的头部帽的远端的内径,当扩张管在血管内滑动到位后,先用预扩器的预扩管和第二头部在扩张管内滑动,第二头部的至少部分穿过扩张管的头部帽的远端,将扩张管的头部帽沿径向撑开,之后将预扩器从扩张管内退出,再将手术器械穿过扩张管的头部帽时,手术器械受到头部帽的径向作用力小,便有手术器械穿过头部帽,对手术器械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动静脉介入手术的辅助导引器械,血管鞘在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鞘通过血管穿刺技术,使用穿刺导丝引导血管鞘装置扩张皮肤肌肉组织而进入表皮血管内腔中,然后取出穿刺导丝,使得血管鞘装置的远端置于血管内,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由体外到血管内腔的通道,以供手术器械穿过。例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一般采用介入瓣膜,介入瓣膜在通过股动脉、股静脉进入人体时需要血管鞘装置来建立通道。
血管鞘装置的扩张管一般包括本体和固定在本体的远端上的头部帽,为避免扩张管在血管内滑行对血管壁有损伤,扩张管的头部帽一般呈光滑的圆锥面,头部的外径和内径均由其近端朝向远端逐渐减少。扩张管在血管内滑行到位后,当手术器械在扩张管内滑行,对扩张管施加径向扩张力,扩张管在该扩张力作用下径向变形被撑开,以供手术器械穿过。但是,当手术器械穿入头部帽内时,头部帽的外径和内径均由其近端朝向远端逐渐减少,尤其是头部帽的远端对手术器械的阻力更大,容易造成手术器械不能顺利通过头部帽的远端,即使通过头部帽的远端后,容易对手术器械的头部造成损伤,影响手术器械的后续在手术过程中的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手术器械穿过扩张管的头部帽时,受到的阻力大,不便于手术器械顺利穿过,且易对手术器械的头部造成损伤,影响手术器械的正常使用。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扩器,包括预扩管,及设在所述预扩管的远端上的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头部上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扩张管的头部帽的远端的内径,所述预扩管及所述第二头部适于在所述扩张管内滑动,沿径向以撑开所述扩张管的头部帽。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所述第二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扩张管的头部帽的内径。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所述预扩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头部的外径,且小于扩张管处于径向未撑开时的内径。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所述第二头部上的所述至少部分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的近端和远端均呈开口。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所述回流通道为设在所述至少部分的外周壁上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回流槽。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所述第二头部包括呈圆锥环型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中部外径大于其两端的外径;所述回流通道至少设在所述第一段的中部上;所述第一段的近端与所述预扩管的远端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所述第二头部还包括成型在所述第一段的近端上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二段的近端套接在所述预扩管的远端外;
所述第二段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段的近端的外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包括
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
血管鞘装置,其包括扩张管及止血阀,扩张管的远端上设有头部帽;血阀设在所述扩张管的近端上。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头部帽上设有贯穿其近端和远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变形缝,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变形缝内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以将所述第一变形缝两侧的所述头部帽的部分连接;
所述头部帽通过所述第一变形缝随所述变形部的扩张而径向撑开;
所述第二头部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所在的头部帽的内径,所述连接部受所述第二头部的外壁面的扩张力而径向撑开。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连接部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变形缝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扩张管包括沿其周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变形部,任一所述变形部上沿扩张管周向的第一端朝向其的第二端呈S走向弯折分布,以围成环形;
所述变形部可在受扩张管径向的扩张力,沿扩张管径向撑开而处于扩张状态。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所述变形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其相邻的变形部或安装部连接,以使所有所述变形部和安装部围成环形。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变形部和所述安装部沿扩张管的周向交替分布。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变形部沿扩张管径向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层叠分布的内层段、至少一个中间段及外层段;所述内层段、至少一个中间段及外层段依次通过弯折的圆弧段连接,以呈S走向弯折。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变形部采用变形材料制成;所述变形部可在扩张状态与初始状态之间切换;在初始状态,所述扩张力撤销,所述变形部沿扩张管径向收缩复位。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头部帽的近端和所述扩张管的安装部的远端中的一个上,设有沿扩张管轴向延伸的卡槽,另一个上设有沿扩张管轴向延伸的卡合凸起,卡合凸起一一对应地卡接在卡槽内,而使所述头部帽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血管鞘装置还包括套在所述扩张管外的可变形的软管,所述扩张管受所述软管的径向束缚力而趋于保持径向收缩的初始状态。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至少部分所述扩张管的安装部与所述软管通过胶水粘接。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卡合凸起和卡槽上的显影环,所述显影环上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变形缝的连通口;所述软管的远端至少套在所述显影环外。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头部帽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用于供胶水容纳,以至少使所述头部帽在容纳槽处与所述软管的内壁胶粘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软管的外周壁上涂有亲水涂层。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扩张管包括由近端朝向远端一体成型的安装段和主体段;
在未受径向扩张力的初始状态,所述安装段的近端的变形部呈扩张状态,主体段的变形部呈S走向弯折分布,所述安装段由其近端朝向远端呈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管,以过渡成型在所述主体段的近端上;
所述血管鞘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止血阀设在所述外壳内,及将所述外壳的远端和所述扩张管的近端连接的固定机构。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插接在所述安装段的内腔中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接在所述外壳的远端外,所述软管的近端套在所述固定环外;及
锁紧部件,配合所述外壳的远端外,且将所述固定环和软管的近端夹持在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外壳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固定环的远端呈与所述锥形管配合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的外壁面上设有适于供所述安装段上的安装部一一对应嵌入的安装槽。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固定环的近端呈朝向外管的近端扩大的扩口部,所述扩口部被夹持在所述外壳与锁紧部件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锁紧部件螺纹配合在所述外壳的远端上;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软管与所述安装段、固定环胶粘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固定环的远端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变形缝。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止血阀包括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环形基体,所述第一环形基体的外周壁密封地设在所述外壳的内孔壁上;成型在所述第一环形基体的远端上且朝向环形基体的远端凸出的至少一个密封凸起,任一所述密封凸起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通道;
任一所述密封凸起的两侧壁呈坡面,所述坡面由所述密封凸起的远端朝向其近端的根部倾斜,所述密封凸起的两侧壁受其远端处的介质压力,而朝向第一密封通道方向挤压所述密封凸起的端面,以迫使所述第一密封通道趋于关闭。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止血阀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层叠分布的第二密封件;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环形基体,所述第二环形基体的外周壁密封地设在所述外壳的内孔壁上;成型在所述第二环形基体的内孔中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基体的远端凸出,所述第二凸起上设有第二密封通道,所述第二密封通道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连通。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第二密封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凸起的远端的外壁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基体的内壁面上。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或第二密封通道为一字型狭缝或十字型狭缝或米字型狭缝。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止血阀还包括层叠且夹设在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置第三密封通道,所述第三密封通道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第二密封通道分布在所述扩张管的轴线上。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第三密封通道包括通孔及分布在所述通孔的外周上的至少一个切割槽,所述切割槽的内腔与所述通孔连通。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切割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切割槽分布在密封垫的远端端面上,至少一个切割槽分布在所述密封垫的近端端面上。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止血阀还包括设在相邻两个密封垫之间的第一支撑环;和/或
设在所述密封垫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的第二支撑环。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止血阀还包括底座;
所述外壳的内孔中设第一环形台阶;所述底座具有环形凸缘,所述底座紧密地嵌装在所述外壳的近端开口处,所述环形凸缘勾在所述外壳的近端端面上;
至少所述第一密封件被紧密地夹持在所述底座的远端端面和第一环形台阶之间。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底座的外周壁上设有径向凸出的至少一个卡接凸起,所述外壳上设有供所述卡接凸起一一对应插接的卡孔,所述底座和所述外壳之间通过所述卡接凸起插接在所述卡孔内而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道;还包括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与所述连接通道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扩器,包括预扩管,及设在所述预扩管的远端上的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头部上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扩张管的头部帽的远端的内径,所述预扩管及所述第二头部适于在所述扩张管内滑动,沿径向以撑开扩张管的头部帽。
此结构的预扩器,由于第二头部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扩张管的头部帽的远端的内径,当扩张管在血管内滑动到位后,先用预扩器的预扩管和第二头部在扩张管内滑动,第二头部的至少部分穿过扩张管的头部帽的远端,将扩张管的头部帽沿径向撑开,之后将预扩器从扩张管内退出,再将手术器械穿过扩张管的头部帽时,手术器械受到头部帽的径向作用力小,便有手术器械穿过头部帽,对手术器械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2.本发明提供的预扩器,所述第二头部上的所述至少部分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的近端和远端均呈开口。
此结构的预扩器,当预扩器的第二头部对扩张管的头部帽进行预扩之后,第二头部位于头部帽的远端外的血管壁内;即使血管内的部分血液流到第二头部的近端一侧的扩张管与预扩管之间的缝隙内时,并且扩张管的近端上设有止血阀,由于第二头部的至少部分处设置回流通道,使回流通道两侧的血液连通,即上述缝隙的血液压力与第二头部的远端一侧的血液压力一致,并在止血阀对缝隙的近端止血的作用下,缝隙内的血液经回流通道流入第二头部的远端一侧,回流到血管内,降低人体血管内部分血液随着预扩器退出而带出人体外的量。
3.本发明提供的预扩器,所述回流通道为设在所述至少部分的外周壁上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回流槽,便于回流通道的加工。
4.本发明提供的预扩器,所述第二头部包括呈圆锥环型的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中部外径大于其两端的外径;所述回流通道至少设在所述第一段的中部上;所述第一段的近端与所述预扩管的远端连接。圆锥环型的第一段,使第二头部的头端更易穿入扩张管内,第二头部的末端,使第二头部更容易退出扩张管;并且将回流通道设在第一段的中部上,便于加工。
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预扩器和血管鞘装置,血管鞘装置至少包括扩张管,固定在所述扩张管的近端上的止血阀。
此配合结构,由于采用上述的预扩器,使配血管鞘内的头部帽被预扩后,手术器械能够顺利穿过扩张管的头部帽,对手术器械的远端进行保护作用。
6.本发明提供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扩张管包括沿其周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变形部,任一所述变形部上沿扩张管周向的第一端朝向其的第二端呈S走向弯折分布,以围成环形;所述变形部可在受扩张管径向的扩张力,沿扩张管径向撑开而处于扩张状态。
此配合结构,由于变形部上沿扩张管周向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呈S走向弯折分布,使变形部在不受扩张管径向的扩张力时,变形部处于S走向弯折的初始状态;当手术器械依次穿过止血阀、扩张管的内孔中,手术器械的外径大于扩张管的内孔直径时,手术器械的外周壁或者预扩器的第二头部对变形部的内壁施加径向的扩张力,受该扩张力,变形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着手术器械的外周壁不断地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铺展开,使扩张管的内孔沿径向撑开,增大扩张管的内孔直径,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术器械穿过扩张管的内孔;同时,扩张管在初始状态下,其外径小,可嵌入不同尺寸的血管内,以对不同尺寸的血管进行有效扩张,提高该血管鞘的适应性。
7.本发明提供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变形部采用变形材料制成;所述变形部可在扩张状态与初始状态之间切换;在初始状态,所述扩张力撤销,所述变形部沿扩张管径向收缩复位,当器械穿过扩张管后或退出扩张管后,扩张管在自身材料的复位作用下,变形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朝向相互靠近方向收缩,以复位到初始状态,在手术器械被包裹的部分内径会随着器械的移动而增大,未包裹的部分内径回复到原来的尺寸,使扩张管的内孔直径在撑开与缩小之间切换,实现扩张管适用不同的器械以及直径不同的血管,减少血管并发症,并可重复利用。
8.本发明提供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还包括套在所述扩张管外的可变形的软管,所述扩张管受所述软管的径向束缚力而趋于保持径向收缩的初始状态。当手术器械退出扩张管后,在软管的径向束缚力作用下,扩张管的变形部在径向收缩复位;同时,软管的设置,使软管的光滑外壁面与血管壁接触,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配合结构的血管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软管、扩张管及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头部帽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扩张管的远端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头部帽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血管鞘装置的扩张管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a为图1中血管鞘装置的外壳与止血阀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血管鞘装置的外壳与止血阀另一个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c为图5a中血管鞘装置的外壳与止血阀的剖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血管鞘装置的止血阀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图6中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图6中密封垫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外壳的远端与锁紧螺帽、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环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配合结构中的预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预扩器的第二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图1中血管鞘装置的软管、扩张管、显影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头部帽的爆炸示意图;
图15b为图15a中头部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为图1中血管鞘装置的固定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16b为图16a中固定环的远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
图17a为扩张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b为图17a中扩张管的局部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18为图13中预扩管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扩张管;11-变形部;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a-内层段;11b-中间段;11c-外层段;11d-圆弧段;12-安装部;121-第三端;122-第四端;13-软管;14-头部帽;141-变形缝;151-卡槽;152-卡合凸起;16-安装段;17-主体段;
2-止血阀;21-第一密封件;211-第一密封通道;212-第一环形基体;213-密封凸起;2131-第一倾斜面;2132-第二倾斜面;22-第二密封件;221-第二密封通道;222-第二环形基体;223-第二凸起;224-导向筒;23-密封垫;231-第三密封通道;232-斜边;241-第一支撑环;2411-第三倾斜面;242-第二支撑环;2421-第四倾斜面;25-底座;251-环形凸缘;252-卡接凸起;253-导向头;26-外壳;261-第一环形台阶;262-连接通道;263-三通阀门;264-第一管路;265-卡孔;27-锁紧部件;28-固定环;282-安装槽;283-扩口部;
3-预扩器;31-预扩管;32-第二头部;321-回流槽;322-第一段;323-第二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扩器,如图13所示,预扩器包括预扩管31,及设在预扩管31的远端上第二头部32,第二头部32上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扩张管1的头部帽的远端的内径,预扩管及第二头部32适于在扩张管1内滑动,沿径向以撑开扩张管的头部帽14。
此结构的预扩器,由于第二头部32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扩张管1的头部帽14的远端的内径,当扩张管1在血管内滑动到位后,先用预扩器的预扩管和第二头部32在扩张管1内滑动,第二头部32的至少部分穿过扩张管1的头部帽14的远端,将扩张管1的头部帽14沿径向撑开,之后将预扩器从扩张管1内退出,再将手术器械穿过扩张管1的头部帽14时,手术器械受到头部帽14的径向作用力小,便有手术器械穿过头部帽14,对手术器械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地,第二头部32上的至少部分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近端和远端均呈开口。
当预扩器的第二头部32对扩张管1的头部帽14进行预扩之后,第二头部32位于头部帽14的远端外的血管壁内;即使血管内的部分血液流到第二头部32的近端一侧的扩张管1与预扩管之间的缝隙内时,并且扩张管1的近端上设有止血阀2,由于第二头部32的至少部分处设置回流通道,使回流通道两侧的血液连通,即上述缝隙的血液压力与第二头部32的远端一侧的血液压力一致,并在止血阀2对缝隙的近端止血的作用下,缝隙内的血液经回流通道流入第二头部32的远端一侧,回流到血管内,降低人体血管内部分血液随着预扩器退出而带出人体外的量。
对于回流通道而言,如图14所示,回流通道为设在第二头部的上述的至少部分的外周壁上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回流槽321,回流槽32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具体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作为变形,回流槽321可被替换为通孔,通孔的两端呈开口,也能够起到降低人体血管内的部分血液被带出人体外的量。
优选地,如图14所示,第二头部32包括呈圆锥环型的第一段322和成型在第一段322的近端上的第二段323,所述第一段322的中部外径大于其两端的外径;回流通道至少设在所述第一段322的中部上;第二段323的近端套接在预扩管31的远端外;第二段323的外径≤第一段322的近端的外径。
第二段323的设置,将第一段322的近端与扩张管1的远端形成过渡连接,圆锥环型的第一段322,使第二头部32的远端便于穿入扩张管内,第二头部32的末端更容易退出扩张管;并且将回流通道设在第一段322的中部上,便于加工。
回流槽可以仅在第一段322的中部设置,也可以进一步地延伸至第一段322的近端和远端,当第二头部32穿设在扩张管1的内壁时,确保第一段322的近端和远端两侧的血液连通,使第一段322的近端一侧的血液回流到第一段322的远端一侧的血管内。
作为变形,第二头部32还可以仅设置第一段322,不设置第二段323,或者第一段322呈圆柱环,第二头部32沿其轴向的不同位置处的外径均一致,上述的回流通道贯穿第二头部32的近端和远端。
优选地,第二头部32的外径大于预扩管的外径,在预扩过程中,主要是第二头部32对头部帽14施加径向撑开力,预扩管在扩张管1内滑动,起到对第二头部32的支撑作用,便于医生操作预扩管的近端上的手柄,以驱动第二头部32在扩张管1和头部帽14内滑动。
更佳地,预扩管的外径小于扩张管1的内径,第二头部32的外径大于扩张管1和头部帽14的内径。或者,预扩管和第二头部32的外径小于扩张管1在未撑开时的内径,减少其在扩张管1内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但第二头部32的外径大于头部帽14的内径。
如图18所示,为了增强预扩管31的硬度,优选地,预扩管31内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延伸的腔体,设在腔体内的金属丝311,金属丝311插接在第二头部内,多个金属丝围绕在预扩管31的内孔的外周,内孔供牵引丝穿过,以牵引预扩器进入血管内,即在预扩之后,牵引预扩器从血管内退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包括实施例1中提供的预扩器和血管鞘装置,如图1至图14所示,血管鞘装置包括外壳26、止血阀2及扩张管1。其中,止血阀2密封地设在外壳26的近端的开口上;扩张管1的近端安装在外壳26的远端开口上。
比如,如图5a、图5b及图11所示,上述的锁紧部件为锁紧帽,外壳26的远端开口的外壁面上具有外螺纹,扩张管的近端开口上固定有固定环28,外壳26的远端上螺纹连接有锁紧帽,固定环28的近端为扩口结构,扩口结构的扩口端套在外壳26的远端上且被夹持在锁紧帽与外壳26的远端之间,以实现扩张管与外壳26的远端的连接。
其中,如图4所示,扩张管包括沿其周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变形部11,任一变形部11上沿扩张管周向的第一端111朝向第二端112呈S走向弯折分布,以围成环形;变形部11可在受扩张管径向的扩张力,沿扩张管径向撑开而处于扩张状态。
此结构的扩张管,由于变形部11上沿扩张管周向的第一端111朝向其的第二端112呈S走向弯折分布,使变形部11在不受扩张管径向扩张力时,变形部11处于S走向弯折的初始状态,扩张管的内孔直径最小;当手术器械穿在扩张管的内孔中,手术器械的外径大于扩张管的内孔直径时,手术器械的外周壁对变形部11的内壁施加径向的扩张力,受该扩张力,变形部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沿着手术器械的外周壁不断地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铺展开,使扩张管的内孔沿径向撑开,增大扩张管的内孔直径,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手术器械穿过扩张管的内孔;同时,扩张管在初始状态下,其外径小,可嵌入不同尺寸的血管内,以对不同尺寸的血管进行有效扩张,提高扩张管使用的适应性。
具体地,扩张管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12。比如,如图4所示,安装部12和变形部11分布为三个,安装部12和变形部11沿扩张管的周向交替分布,变形部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与其相邻的安装部12连接,以形成环形管。
例如,安装部12沿扩张管周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变形部11的第一端111与前一个安装部12的第四端122连接,变形部11的第二端112与后一个安装部12的第三端121连接,以围成环形管。扩张管中的变形部11起到径向变形的作用,安装部12起到供变形部11安装和定位的作用;变形部11和安装部12交替分布,使得变形部11在变形时,沿径向的变形量更均匀。
最佳地,在初始状态,所有变形部的内周壁和安装部12的内周壁位于同一圆周面上,内周壁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便于手术器械的远端的头部沿着该圆周面顺利地伸入扩张管的内孔中,手术器械沿其周向能够抵接在整个内圆周面上,便于对变形部11施加径向扩张力,进而使变形部11在径向被撑开;所有变形部11的外周壁和安装部12的外周壁位于同一圆周面上,外周壁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使扩张管插入血管内,在血管内移动时,扩张管的外周弧面与血管内壁接触,防止对血管内壁产生划伤作用。
对于变形部11和安装部12的设置数量不做限定,例如,变形部11还可以为一个,安装部12也为一个;或者变形部11为一个,安装部12为两个,或者变形部11和安装部12为其他数量都可以,变形部11的设置数量可以与安装部12的设置数量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设置数量根据需要而定。
另外,变形部11与安装部12沿扩张管周向还可以不呈交替分布。例如,部分变形部11的第一端111与安装部12相邻,第二端112与另一个变形部11相邻,相邻的两个变形部11中,前一个变形部11的第一端111与后一个变形部11的第二端112连接,变形部11在受扩张管径向的扩张力时,相邻的两个变形部11的变形量更大,更容易变形。
对于变形部11的结构而言,如图4所示,变形部11沿扩张管径向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层叠分布的内层段11a、至少一个中间段11b及外层段11c;内层段11a、至少一个中间段11b及外层段11c依次通过弯折的圆弧段11d连接,以呈S走向弯折。
例如,如图4所示,中间段11b为一个,则内层段11a、中间段11b及外层段11c沿扩张管径向层叠分布,内层段11a的自由端作为上述的第一端111,外层段11c的自由端作为上述的第二端112。当手术器械穿在变形部11的内孔中时,手术器械对变形部11的内孔施加径向扩张力,在该扩张力下,内层段11a的第一端111和内层段11a的第二端112沿扩张管的周向朝向两端拉伸铺展开,将扩张管的内孔撑开,增大扩张管的内孔直径,以供手术器械穿过。变形部11的最大变形量是将内层段11a和外层段11c拉伸开,不再层叠分布在中间段11b的两侧,以使扩张管的内孔直径达到最大值。
对于中间段11b而言,中间段11b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相邻两个中间段11b通过圆弧段11d弯折连接,在初始状态下,多个中间段11b层叠分布,内层段11a层叠在最内层的中间段11b的内侧,外层段11c层叠在最外层的中间段11b的外侧。此实施方式中,将多个中间段11b、内层段11a和外层段11c沿扩张管的径向层叠,可以将扩张管的内孔的直径设置的更小,并且不凸出占用扩张管的径向厚度空间,从而使该扩张管的内孔的变形范围更大,能适应更大范围内不同直径的血管的扩张,及更大范围内不同尺寸的手术器械穿过。
作为变形,上述的内层段11a、多个中间段11b及外层段11c除了沿扩张管的径向层叠分布,还可以沿扩张管的周向层叠分布,此时整个变形部11沿扩张管的周向呈S走向的波浪线分布,当变形部11受到扩张管进入的扩张力时,变形部11的内孔被撑开,也能够实现上述的功能。
上述的变形部11可以采用高分子塑料制成,对应地扩张管一般能从初始状态切换至扩张状态,同样在使用中,也能在血管壁的作用下实现回缩,作为一次性扩张管使用。
为了使得扩张管重复利用,最佳地,变形部11采用变形材料制成;变形部11可在扩张状态与初始状态之间切换;在初始状态,扩张力撤销,变形部11沿扩张管径向收缩复位。
例如,在图4中,当手术器械穿过或退出扩张管后,对扩张管的扩张力撤销,此时扩张管在自身变形材料的作用下,主动变形复位,复位到起始状态,即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沿扩张管的周向缩回,使内层段11a、中间段11b及外层段11c呈层叠分布,并呈S走向分布。
例如,变形材料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当器械对扩张管的径向扩张力撤销,在形状记忆材料的形状记忆作用下,使内层段11a、中间段11b及外层段11c保持S走向的分布。优选地,形状记忆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变形部11制成后,就保持上述的S走向。变形材料还可以为现有的其他弹性材料。
如图2所示,为了避免扩张管1扩张后,变形部11的弯折段对血管有划伤作用,如图1所示,血管鞘装置还包括套在扩张管1外的可变形的软管13,扩张管1受所述软管13的径向束缚力而趋于保持径向收缩的初始状态,即扩张管处于被动变形回缩。
比如,软管13软管为具有收缩和扩张功能的高分子软管,比如,硅胶管,乳胶管,PU管等。软管具有很好的弹性,当器械穿过扩张管1时,对扩张管1扩张后,软管13也被撑大,能够对扩张管1起到包裹效果,其光滑的外表面与血管壁接触,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当器械退出扩张管1后,软管13自动回缩,对扩张管1施加径向束缚力,使扩张管在径向收缩复位。
优选地,软管13的部分外壁面与安装部12通过胶水粘接,而与变形部11的外壁面不粘胶,使变形部11发生变形时,软管13具有相应的变形能力,以适应变形部11的变形。软管13与安装部12之间用胶水粘接,保证软管13在使用时不会因为摩擦而产生褶皱影响其功能,其中胶水的粘接方式可以为直线不间断型、直线间断型(即虚线型)、绕轴线的螺旋形、与轴不平行的环形等。
进一步地,为了使软管13在血管内移动时,对血管壁的摩擦力小,软管13的外周壁上涂有亲水涂层,以减少软管13的外壁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力,起到润滑作用,降低软管13对血管壁的摩擦,进一步地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血管鞘装置还包括设在扩张管的远端的头部帽14;在图2和图3中示意出头部帽14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头部帽14上设有贯穿其近端和远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变形缝141,所有第一变形缝141沿扩张管周向间隔分布在头部帽14上,以及设在第一变形缝141内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以将第一变形缝两侧的头部帽14的部分连接;头部帽14通过所述第一变形缝141随变形部11的扩张而径向撑开,即在径向有变形量,以供手术器械穿过。
例如,第一变形缝141为三个,三个第一变形缝141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帽14的周向上,沿周向将头部帽14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例如,每个第一变形缝141内的远端处设有连接部,以将头部帽上相邻两部分连接。第一变形缝141的设置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比如一个、两个、四个、五个、六个等,具体设置数量不做限定。第一变形缝141的设置,为了保证血管鞘在未扩张之前能够保证头部帽14的外形,以插入血管内并在血管内移动,使扩张管在血管内滑动到位以建立所需的通道,并且在手术器械穿过时,第一变形缝141为头部帽在径向变形提供变形量,便于头部帽14容易被撕开,不会阻挡器械的通过。
第一变形缝141内可以设置多个连接部,以将第一变形缝两侧的头部帽14的部分连接,如图3所示,沿扩张管1的轴向,所述第一变形缝141的长度不小于连接部的长度,确保手术器械穿过时,头部帽14的变形空间大,更容易被撕开。
例如,第一变形缝141的呈为一字型、L型、S型、Z型,或者其他形状的变形缝均可以,具体不做限定,根据需要来选取。
头部帽14与扩张管的远端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如图3所示,头部帽14的近端和扩张管的安装部12的远端中的一个上,设有沿扩张管轴向延伸的卡槽151,另一个上设有沿扩张管轴向延伸的卡合凸起152,卡合凸起152一一对应地卡接在卡槽151内,从而实现安装部12与头部帽14的连接。
比如,头部帽14的近端设有卡槽151,扩张管的安装部12的远端上设有卡合凸起152,或者,卡槽151和卡合凸起152的位置可以对调,通过卡合凸起152与卡槽151的卡接关系,实现头部帽14与扩张管的安装部12的远端连接。另外,头部帽14与安装部12的远端除了卡槽151和卡合凸起152的插接配合外,还可以将卡槽151和卡合凸起152熔接或粘接在一起。或者采用点焊或者焊接,或者现有的其他固定方式均可。
最佳地,在头部帽上熔有铂铱合金材料,起到显影的效果,便于在血管内,更容易捕捉到扩张管1在人体内的位置。另外,如图3所示,头部帽14的远端呈圆角形,使其在进入和退出血管时更加顺利,对血管的伤害也小。
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卡槽151之间形成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头部帽14之间形成台阶面,上述的软管13的远端套在该第一凸起上,且软管13的远端端面抵接在台阶面上,软管13与卡合凸起152之间采用胶水不连续粘接固定,以使头部帽14的第一变形缝141处和软管13在扩张时具有可变形量。
例如,软管13的远端与头部帽14的第一凸起之间通过胶水粘接,以形成连接点,其中连接点不限于全部粘接,也包括局部连接,即在变形缝的141的两侧的头部帽的部分上粘接,第一变形缝141的存在,以保证软管13在径向扩张时有足够的变形量。
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头部帽14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与图3所示的头部帽14的结构不同在于:在头部帽14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142,用于容纳胶水,以使头部帽14与软管13粘接时更精准。例如,容纳槽为多个,比如,容纳槽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多个容纳槽沿头部帽14的周向间隔分布,从而使软管13的远端与容纳槽内的胶水形成间隔式的局部粘接,以避免软管13在扩张时被撕裂。
如图15a所示,显影环4固定在卡合凸起152和卡槽151上,显影环4上设有对应于第一变形缝141的连通口41,使手术器械穿过卡合凸起152和卡槽151时,显影环4也具有径向扩张的变形量,将连接部撕开;同时,软管13的远端套在显影环4外。
例如,卡合凸起152和卡槽151插接配合后,将显影环4套在卡合凸起和卡槽外,并将卡合凸起152、卡槽151、显影环4熔接在一起。比如,显影环4固定在卡合凸起、卡槽内,或者固定在卡合凸起和卡槽的外壁面上。
如图17a及图17b所示,扩张管1包括由近端朝向远端一体成型的安装段16和主体段17;在未受径向扩张力的初始状态下,安装段16的近端的变形部11呈扩张状态,主体段17的变形部11呈S走向弯折分布,安装段16由其近端朝向远端呈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管,以过渡成型在主体段17的近端上;扩张管1的近端通过安装段16与外管的远端连接;软管套在扩张管的近端外。例如,采用塑形方式,使安装段16形成上述的锥形管。
由于扩张管1的安装段16的变形部11从其近端到远端的撑开程度逐渐减小,以使安装段16的近端与其他部件连接,其他部件不随变形部11的径向撑大或变小而变形,同时,确保主体段17的变形部11在未受到径向扩张力时,保持收拢状态而使主体段17的外径小,便于进入血管内,即安装段16起到将其他部件与主体段连接的过渡作用,不会影响主体段17的径向撑开或收拢的变形过程。
如图17a及图17b所示,扩张管1包括由近端朝向远端一体成型的安装段16和主体段17;在未受径向扩张力的初始状态下,安装段16的近端的变形部11呈扩张状态,主体段17的变形部11呈S走向弯折分布,安装段16由其近端朝向远端呈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管,以过渡成型在主体段17的近端上;扩张管1的近端通过安装段16与外管的远端连接;软管套在扩张管的近端外。例如,采用塑形方式,使安装段16形成上述的锥形管。
由于扩张管1的安装段16的变形部11从其近端到远端的撑开程度逐渐减小,以使安装段16的近端与其他部件连接,其他部件不随变形部11的径向撑大或变小而变形,同时,确保主体段17的变形部11在未受到径向扩张力时,保持收拢状态而使主体段17的外径小,便于进入血管内,即安装段16起到将其他部件与主体段连接的过渡作用,不会影响主体段17的径向撑开或收拢的变形过程。
如图5a和图5b所示,血管鞘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扩张管1的近端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设插接配合在所述安装段16的内腔中上的固定环28,所述固定环28套接在所述外壳26的远端外,所述软管13的近端套在所述固定环28外;及锁紧部件27,锁紧部件27配合在所述外壳26的远端外,且将所述固定环28和软管13的近端夹持在所述锁紧部件27与所述外壳26之间,以实现安装段1的近端与外壳26的远端之间的连接。
优选地,锁紧部件27为螺母,螺纹配合在外壳26的远端上,以将安装段16的近端、固定环28的近端及软管13的近端被夹持而锁紧在外壳26的远端上。或者,锁紧部件27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螺栓或螺钉,或者法兰盘等。
进一步地,固定环28的近端伸出安装段16的近端外,软管13的近端套在安装段16和固定环28的近端外,可以采用胶将软管13的近端内壁粘接在安装段16和固定环28的外壁面上,加强软管13与固定环28、安装段16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软管13的近端内壁可以全部粘接在对应的安装段16和固定环28的外壁面上,也可以部分粘接在安装段16和固定环28的外壁面上。
安装段16与固定环28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为粘接方式,或者其他固定方式,图11示意出固定环28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图16a示意出固定环28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先以图11中的固定环28为例来说明。
如图11和图17a所示,固定环28的外壁面上设有适于供安装段16上的安装部12一一对应嵌入的安装槽282,通过安装段16上的安装部12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安装槽282内,以实现安装段16和固定环28的配合。
优选地,固定环28的近端呈朝向外管的近端扩大的扩口部283,扩口部283被夹持在所述外壳26与锁紧部件27之间,便于固定环28被夹持在外壳26与锁紧部件27之间。进一步地,扩张管1采用高分子塑料,再用高分子粘接剂将固定环28与安装段16粘接固定,从而使固定环28与安装段16的完美贴合,以保障连接的密封性。
图16a所示的固定环28与图11所示的固定环28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环28的远端呈与锥形管配合的锥形部281;锥形部281的外壁面上设有适于供所述安装段上的安装部12一一对应嵌入的安装槽282;锥形部281的远端靠近主体段的近端,从而增大固定环28与安装段16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对扩张管1的支撑力,使扩张管1不会在使用中变形以影响手术,使固定环28与扩张管1的连接更牢固,在使用时器械回撤过程中增强对扩张管1的支撑力,扩张管1不会因为阻力大而产生弯折。
优选地,固定环28的远端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变形缝2811,保证固定环28能够在径向方向有变形量,且能够自动回缩,以适应于变形部11的径向增大或自动回缩的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16b所示,固定环28的远端的内壁面呈由其近端朝向远端的扩口,例如,通过将固定环28的远端的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减薄,以形成扩口,以使器械穿过固定环进入扩张管内后,从扩张管退出时,扩口的设置不会卡住该器械。
作为变形,固定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将安装段与外壳的远端连接,例如,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环,不设置上述的锁紧部件,采用点焊或者熔接或者粘接将固定环与安装段、外壳连接。
对于止血阀2而言,如图5、图6及图7所示,止血阀2包括第一密封件21、第二密封件22、多个密封垫23及底座25。
第一密封件21包括第一环形基体212,成型在第一环形基体212的远端上且朝向第一环形基体的远端凸出的至少一个密封凸起213,任一密封凸起213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通道211;任一密封凸起213的两侧壁呈坡面,坡面由密封凸起213的远端朝向其近端的根部倾斜,密封凸起213的两侧壁受其远端处的介质压力,而朝向第一密封通道211方向挤压各自对应的密封凸起213的端面,以迫使第一密封通道211趋于关闭。
也即,密封凸起213远端的介质对密封凸起213的两个侧壁施加介质压力时,将密封凸起213的两个侧壁朝向第一密封通道211方向挤压靠拢,使第一密封通道211趋于关闭,进而起到止血的功能。
例如,如图5所示,密封凸起213为十字凸起,十字凸起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通道211,比如,第一密封通道211为十字狭缝。十字凸起被分为四个分支凸台,每个分支凸台的两侧壁分别呈一个坡面。
在图7中,每个坡面由各自所对应的分支凸台的端面朝向其根部向下倾斜,当图7中的坡面上有血液或溶液时,血液或溶液沿着坡面的倾斜角度,对坡面施加压力,该压力在第一环形基体212的径向和轴向均匀分量,径向分量迫使坡面朝向狭缝方向挤压分支凸台的端面,每个分支凸台的两侧的坡面均朝向缝隙挤压各自对应的分支凸台端面,从而使十字狭缝趋于密封住或关闭,将血液截止在密封凸起213的远端一侧,不会经止血阀2流出人体外。同时,十字狭缝还便于保证后续器械更容易穿过第一密封件21。
对于坡面而言,如图7所示,优选地,坡面包括第一倾斜面2131和第二倾斜面2132,第一倾斜面2131的近端与第二倾斜面2132的远端连接,第一倾斜面2131的远端连接于密封凸起213的端面,第二倾斜面2132的近端成型在第一环形基座上,第一倾斜面2131和第二倾斜面2132相对于密封凸起213的端面的倾斜角度不同。
例如,第一倾斜面213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倾斜面2132的倾斜角度,使得第一倾斜面2131处受到的血液压力在径向分量大于第二倾斜面2132处受到的血液压力在径向的分量,使得第一倾斜面2131处更集中地挤压分支凸台的端面,进一步地确保密封凸起213的密封性。作为变形,第一倾斜面2131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倾斜面2132的倾斜角度。
当然,作为变形,十字狭缝可以被替换为圆形通孔,或者其他形状的通孔,只需第一密封通道211的轴线与扩张管1的轴线重合即可。对于密封凸起213而言,还可以为一字型凸起,或者米字型凸起,或者其他形状的凸起,只需密封凸起213的每个分支凸台的两侧壁呈上述坡面即可。
第二密封件22的结构与第一密封件21的结构类似,如图8所示,第二密封件22包括第二环形基体222,成型在第二环形基体222的内孔中的第二凸起223,第二凸起223朝向第二环形基体222的远端凸出,第二凸起223上设有第二密封通道221,第二密封通道221与第一密封通道211同轴连通。
例如,如图8所示,第二凸起223呈碗状或球形状,第二凸起223的中心处设第二密封通道221。
比如,第二密封通道221为十字狭缝或米字型狭缝,或者通孔。第二密封件22层叠分布在第一密封件21的近端一侧,进一步地形成第二道密封,来辅助第一密封件21进行进一步的密封。
优选地,第二密封件2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225,如图8所示,设置四个第一加强筋225,四个第一加强筋225均匀分布,每个第一加强筋22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凸起223的远端的外壁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基体222的内壁面上,增加第二凸起223的强度。当然第一加强筋225的数量可以为其他,例如一个、两个、三个、五个等,具体设置数量根据需要来选取。
如图6和图9所示,止血阀2还包括层叠且夹设在第一密封件21和第二密封件22之间的密封垫23,密封垫23上设置第三密封通道231,第三密封通道231与第一密封通道211、第二密封通道221分布在扩张管1的轴线上,以在第一密封件21和第二密封件22之间形成多道密封。每一个密封垫23形成一道密封,例如,密封垫23为两个,形成两道密封。上述的密封件的外周边缘紧密地抵接在外壳26的内孔壁面上,以与外壳的内孔壁形成密封连接。
优选地,密封垫23呈圆形板块,密封垫23的中心处设有第三密封通道231,第三密封通道231可以为通孔或者缝隙,以进一步地加强密封作用。最佳地,密封垫23、第一密封件21、第二密封件22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密封垫23的第三密封通道231为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导丝的外径,能够在导丝通过时起到密封作用,且较软的硅胶材质的密封垫23具有很好的弹性,使圆孔的直径扩张到更大范围内,供大直径的器械通过。
优选地,如图9b所示,第三密封通道231包括通孔及分布在通孔的外周上的至少一个切割槽234,切割槽234的内腔与所述通孔连通。
例如,密封垫23的远端端面上设有十字型切割槽234,近端端面上设有米字型切割槽,十字型切割槽和米字型切割槽的中部连通,以形成通孔。当手术器械通过第三密封通道231的通孔时,在手术器械的径向撑开力作用下,很容易从切割槽位置处将密封垫径向变形撑开,以减少手术器械与第二密封件22的接触面积,由原来的面与面的接触变成面与线或点的接触,减少手术器械通过第三密封通过的摩擦力,以供手术器械通过。
对于切割槽234而言,还可以为一字型,或者其他形状的切割槽234,具体根据需求来选取,不仅限于上述的米字型和十字型。或者,切割槽234还可以仅设在密封垫23的远端端面或者近端端面上。当切割槽234为多个时,部分切割槽234分布在密封垫23的近端端面上,部分切割槽234分布在密度点的远端端面上;最佳地,位于用一端面上的多个切割槽234均匀地分布在通孔的外周。
作为变形,第三密封通道231还可以为类似上述第一密封通道211或第二密封通道221的狭缝。
此外,密封垫23的远端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233,以增强第二密封件22和密封垫23的支撑力,并减少与器械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上述的第一密封件21、密封垫、第二密封件22由远端朝向近端层叠分布。
对于底座25而言,如图5、图6及图10所示,底座25的近端端面上设有径向凸出的环形凸缘251,底座25嵌装在外壳26的近端开口处,环形凸缘251紧密地勾在外壳26的近端端面上,底座25的外周壁上径向凸出多个间隔分布的卡接凸起252;对应地,外壳26上设有供卡接凸起252插接的卡孔265,卡接凸起252插接在卡孔内,实现底座25与外壳26的装配,使底座25与外壳26无需增加任何粘接剂的情况下,将整个止血阀2密封连接。底座25上设置导向通道,导向通道与第一密封通道211、第二密封通道221、第三密封通道231同轴分布。
底座25的远端的端面抵接在第二密封件22的第二环形基体222的近端端面上;如图5a和图2所示,外壳26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台阶261,第一密封件21的远端端面抵接在第一环形台阶261,从而实现第一密封件21、第二密封件22及密封垫23在外壳26与底座25上的安装配合。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底座25的远端端面上设有圆锥形的导向头253,导向头伸入第二密封件22的第二环形基体222的内孔,一方面对底座25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对器械依次穿过底座25的导向通道进入第二密封件22的第二密封通道221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5a、图5b及图6所示,为了使相邻两个密封件更好地紧密地层叠分布,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止血阀2还包括第一支撑环241和第二支撑环242,其中第一支撑环241夹设在两个密封垫23之间,对密封垫23起到支撑作用。
可选地,密封垫23包括圆形本体,及成型在圆形本体的外周壁上的配合体,配合体的纵向截面形状为梯形,梯形的短边成型在圆形本体的外周壁上,梯形的长边作为密封垫23的外周壁,并与外壳26的内孔壁配合;对应地,第一支撑环241的外周壁的近端和远端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三倾斜面2411;两个密封垫23的梯形的斜边232分别与一个第三倾斜面2411的倾斜角度相同并紧密地抵接,第三倾斜面2411对梯形的斜边232起到挤压作用力,使密封垫23的外周壁进一步地紧密抵接在外壳26的内孔壁上,进而使密封垫23的外周壁与外壳26的内孔壁保持密封状态。
如图5a、图5b所示,第二支撑环242设在密封垫23与第二密封件22之间,对第二密封件22和密封垫23起到支撑作用。
可选地,第二密封件22的第二环形基体222的远端上还设导向筒224,上述的第二凸起223位于导向筒内;上述的第二支撑环242套在导向筒外,第二支撑环242的近端抵接在第二环形基体222的远端端面上,第二支撑环242的远端端面上设有与密封垫23的梯形的斜边232抵接配合的第四倾斜面2421,第四倾斜面2421所起的的作用与第三倾斜面2411所起的作用相同,均是对密封垫23的梯形斜边施加挤压力,进一步地确保密封垫23的外周壁与外壳26的内孔壁保持密封抵接。
同样地,上述的第一密封件21的近端端面上设有与其相邻的密封垫23的梯形的斜边232配合的第五倾斜面。
作为变形实施方式,第一支撑环241和第二支撑环242上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倾斜面,密封垫23上不设置对应的梯形斜边,支撑环只是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密封垫的外周壁紧密抵接在外壳的内孔壁上,实现密封连接。
作为变形,上述的第二密封件22或密封垫23可以不设置,只需设置上述的底座25和第一密封件21即可对实现上述的止血效果。或者,底座都可以不设置,只需设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的外周边缘可以直接密封卡接在外壳的内孔壁的圆周槽内,实现第一密封件与外壳的密封安装。进一步地,止血阀2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单向阀,而不限于上述提及的止血阀2。
可选地,如图5a所示,外壳26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道262;如图1所示,还包括三通阀门263,三通阀门263与连接通道262之间通过第一管路264连接,通过三通阀门263向扩张管1内输送所需的液体。比如,第一管路264为材质较软的管材,比如PU管或硅胶管。三通阀门263可以选三通旋塞阀,其起到的作用使外壳26的内腔与外界建立一个通路,其所起的作用是在血管鞘使用前,排空扩张管内的气体,以及在使用中对收入器械进入扩张管内带入的空气进行排出。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与实施例2中提供的配合结构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血管鞘装置中的扩张管的结构不同,具体地,扩张管不包括安装部12,仅包括变形部11,变形部11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更多个。当变形部11为一个时,变形部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形成闭合环,当器械穿设在扩张管内,对变形部11施加径向扩张力时,变形部11的径向被撑开,以改变其内孔直径。当变形部11为多个时,任意相邻两个变形部11的第一端111与另一个变形的第二端112连接,以形成环形管,扩张管沿其周向全部采用变形部11形成,以进一步地增大扩张管的径向变形量。
作为变形,血管鞘装置除了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外,还可以为现有的血管鞘装置。类似地,止血阀可以为上述给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止血阀结构。
总之,上述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提供的配合结构,由于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预扩器,使得该配合结构能够实现对不直径的血管及供不同尺寸的手术器械穿过,增大其的适应性;同时,当牵引导丝牵引血管鞘装置的扩张管1进入血管之后,需要采用预扩器的第二头部对扩张管1的头部帽进行预扩,将头部帽14径向撑开,最佳地将头部帽14的连接处撕开,使第一变形缝141的远端延伸至头部帽14的远端,第一变形缝141沿扩张管1的轴向穿过整个头部帽,为便于后续器械更容易地穿过扩张管1后,进行所需的手术动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37)

1.一种预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扩管(31),及设在所述预扩管(31)的远端上的第二头部(32),所述第二头部(32)上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扩张管(1)的头部帽的远端的内径,所述预扩管(31)及所述第二头部(32)适于在所述扩张管(1)内滑动,沿径向以撑开所述扩张管的头部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部(32)的外径大于所述扩张管(1)的头部帽(14)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扩管(3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头部(32)的外径,且小于扩张管(1)处于径向未撑开时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部(32)上的所述至少部分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回流通道,所述回流通道的近端和远端均呈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通道为设在所述至少部分的外周壁上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回流槽(32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预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部(32)包括呈圆锥环型的第一段(322),所述第一段(322)的中部外径大于其两端的外径;所述回流通道至少设在所述第一段(322)的中部上;所述第一段(322)的近端与所述预扩管(31)的远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部(32)还包括成型在所述第一段(322)的近端上的第二段(323),所述第一段(322)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二段(323)的近端套接在所述预扩管(31)的远端外;
所述第二段(323)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段(322)的近端的外径。
8.一种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及
血管鞘装置,其包括扩张管及止血阀,其中扩张管(1)的远端上设有头部帽(14);止血阀设在所述扩张管的近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帽(14)上设有贯穿其近端和远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变形缝(141),以及设在所述第一变形缝(141)内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以将所述第一变形缝两侧的所述头部帽的部分连接;
所述头部帽(14)通过所述第一变形缝(141)随所述扩张管上的变形部(11)的扩张而径向撑开;
所述第二头部(32)的至少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所在的头部帽的内径,所述连接部受所述第二头部(32)的外壁面的扩张力而径向撑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变形缝(14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管(1)包括沿其周向分布的至少一个变形部(11),任一所述变形部(11)上沿扩张管(1)周向的第一端(111)朝向其的第二端(112)呈S走向弯折分布,以围成环形;
所述变形部(11)可在受扩张管(1)径向的扩张力,沿扩张管(1)径向撑开而处于扩张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12),所述变形部(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分别与其相邻的变形部(11)或安装部(12)连接,以使所有所述变形部(11)和安装部(12)围成环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11)和所述安装部(12)沿扩张管(1)的周向交替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11)沿扩张管(1)径向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层叠分布的内层段(11a)、至少一个中间段(11b)及外层段(11c);所述内层段(11a)、至少一个中间段(11b)及外层段(11c)依次通过弯折的圆弧段(11d)连接,以呈S走向弯折。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11)采用变形材料制成;所述变形部(11)可在扩张状态与初始状态之间切换;在初始状态,所述扩张力撤销,所述变形部(11)沿扩张管(1)径向收缩复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帽(14)的近端和所述扩张管(1)的安装部(12)的远端中的一个上,设有沿扩张管(1)轴向延伸的卡槽(151),另一个上设有沿扩张管(1)轴向延伸的卡合凸起(152),卡合凸起(152)一一对应地卡接在卡槽(151)内,而使所述头部帽(14)与所述安装部(12)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鞘装置还包括套在所述扩张管(1)外的可变形的软管(13),所述扩张管受所述软管(13)的径向束缚力而趋于保持径向收缩的初始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扩张管(1)的安装部(12)与所述软管(13)通过胶水粘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鞘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卡合凸起(152)和卡槽(151)上的显影环(4),所述显影环(4)上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变形缝(141)的连通口(41);
所述软管(13)的远端至少套在所述显影环(4)外。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帽(14)的外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142),用于供胶水容纳,以至少使所述头部帽(14)在容纳槽处与所述软管(13)的内壁胶粘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3)的外周壁上涂有亲水涂层。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管(1)包括由近端朝向远端一体成型的安装段(16)和主体段(17);
在未受径向扩张力的初始状态,所述安装段(16)的近端的变形部(11)呈扩张状态,主体段(17)的变形部呈S走向弯折分布,所述安装段(11)由其近端朝向远端呈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管,以过渡成型在所述主体段(16)的近端上;
所述血管鞘装置还包括外壳(26),所述止血阀设在所述外壳(26)内,及将所述外壳的远端和所述扩张管的近端连接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插接在所述安装段(16)的内腔中的固定环(28),所述固定环(28)套接在所述外壳(26)的远端外,所述软管(13)的近端套在所述固定环(28)外;及
锁紧部件(27),配合所述外壳(26)的远端外,且将所述固定环(28)和软管(13)的近端夹持在所述锁紧部件(27)与所述外壳(26)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8)的远端呈与所述锥形管配合的锥形部(281),所述锥形部(281)的外壁面上设有适于供所述安装段上的安装部(12)一一对应嵌入的安装槽(282)。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8)的近端呈朝向外管的近端扩大的扩口部(283),所述扩口部(283)被夹持在所述外壳(26)与锁紧部件(27)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件(27)螺纹配合在所述外壳(26)的远端上;和/或
至少部分所述软管(13)与所述安装段(16)、固定环(28)胶粘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8)的远端上设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变形缝(2811)。
27.根据权利要求22-2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阀(2)包括第一密封件(21);
所述第一密封件(21)包括第一环形基体(212),所述第一环形基体的外周壁密封地设在所述外壳的内孔壁上;成型在所述第一环形基体(212)的远端上且朝向环形基体的远端凸出的至少一个密封凸起(213),任一所述密封凸起(213)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通道(211);
任一所述密封凸起(213)的两侧壁呈坡面,所述坡面由所述密封凸起(213)的远端朝向其近端的根部倾斜,所述密封凸起(213)的两侧壁受其远端处的介质压力,而朝向第一密封通道(211)方向挤压所述密封凸起(213)的端面,以迫使所述第一密封通道(211)趋于关闭。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阀(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密封件(21)层叠分布的第二密封件(22);
所述第二密封件(22)包括第二环形基体(222),所述第二环形基体的外周壁密封地设在所述外壳的内孔壁上;成型在所述第二环形基体(222)的内孔中的第二凸起(223),所述第二凸起(223)朝向所述第二环形基体(222)的远端凸出,所述第二凸起(223)上设有第二密封通道(221),所述第二密封通道(221)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211)连通。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225),所述第一加强筋(22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凸起(223)的远端的外壁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基体(222)的内壁面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通道和/或第二密封通道为一字型狭缝或十字型狭缝或米字型狭缝。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阀(2)还包括层叠且夹设在所述第一密封件(21)和第二密封件(22)之间的至少一个密封垫(23),所述密封垫(23)上设置第三密封通道(231),所述第三密封通道(231)与所述第一密封通道(211)、第二密封通道(221)分布在所述扩张管(1)的轴线上。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通道(231)包括通孔及分布在所述通孔的外周上的至少一个切割槽(234),所述切割槽(234)的内腔与所述通孔连通。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槽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切割槽(234)分布在密封垫(23)的远端端面上,至少一个切割槽(234)分布在所述密封垫(23)的近端端面上。
34.根据权利要求31-33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阀(2)还包括设在相邻两个密封垫(23)之间的第一支撑环(241);和/或
设在所述密封垫(23)与所述第二密封件(22)之间的第二支撑环(242)。
35.根据权利要求27-34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阀(2)还包括底座(25);
所述外壳(26)的内孔中设第一环形台阶(261);所述底座(25)具有环形凸缘(251),所述底座(25)紧密地嵌装在所述外壳(26)的近端开口处,所述环形凸缘(251)勾在所述外壳(26)的近端端面上;
至少所述第一密封件(21)被紧密地夹持在所述底座(25)的远端端面和第一环形台阶(261)之间。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5)的外周壁上设有径向凸出的至少一个卡接凸起(252),所述外壳(26)上设有供所述卡接凸起(252)一一对应插接的卡孔(265),所述底座(25)和所述外壳(26)之间通过所述卡接凸起(252)插接在所述卡孔(265)内而连接。
37.根据权利要求22-3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6)的侧壁上设有连接通道(262);还包括三通阀门(263),所述三通阀门(263)与所述连接通道(262)之间通过第一管路(264)连接。
CN202110019020.3A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Active CN112717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020.3A CN112717263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PCT/CN2021/107025 WO2022147998A1 (zh) 2021-01-07 2021-07-19 扩张管、血管鞘装置、血管鞘装置与预扩器的配合结构、预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020.3A CN112717263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7263A true CN112717263A (zh) 2021-04-30
CN112717263B CN112717263B (zh) 2023-09-05

Family

ID=75591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9020.3A Active CN112717263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72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8106A (zh) * 2021-06-28 2021-11-16 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心脏瓣膜的装载工具
WO2022147998A1 (zh) * 2021-01-07 2022-07-14 上海翰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扩张管、血管鞘装置、血管鞘装置与预扩器的配合结构、预扩器
WO2023078359A1 (zh) * 2021-11-03 2023-05-11 丰凯利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锁紧结构及医用导管、血泵
WO2023125901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系统及输送鞘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5613A (ja) * 2002-03-15 2003-09-24 Terumo Corp 拡張体付きカテーテルの制御方法、採血制御装置および拡張体付きカテーテル
US20040030319A1 (en) * 2001-06-29 2004-02-12 A.B. Korkor Medical, Inc. Catheter introducer having an expandable tip
US20060217664A1 (en) * 2004-11-15 2006-09-28 Hattler Brack G Telescoping vascular dilator
US20060224115A1 (en) * 2005-03-30 2006-10-0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Balloon catheter with expandable wire lumen
US20070149998A1 (en) * 2005-12-22 2007-06-28 Ethic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osing a vessel wound
US20120143138A1 (en) * 2004-11-29 2012-06-07 King Eric M Catheter Introducer Including a Valve and Valve Actuator
CN102671287A (zh) * 2012-05-07 2012-09-19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扩张器
US20160310166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Elizabeth A. Eaton Introducer with Dynamic Dilator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206342788U (zh) * 2016-10-20 2017-07-21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导管鞘预扩装置
US20190351210A1 (en) * 2017-01-12 2019-11-21 I-V Access Technology, Inc. Catheter valves
US20200353221A1 (en) * 2015-04-10 2020-11-12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Expandable sheath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0319A1 (en) * 2001-06-29 2004-02-12 A.B. Korkor Medical, Inc. Catheter introducer having an expandable tip
JP2003265613A (ja) * 2002-03-15 2003-09-24 Terumo Corp 拡張体付きカテーテルの制御方法、採血制御装置および拡張体付きカテーテル
US20060217664A1 (en) * 2004-11-15 2006-09-28 Hattler Brack G Telescoping vascular dilator
US20120143138A1 (en) * 2004-11-29 2012-06-07 King Eric M Catheter Introducer Including a Valve and Valve Actuator
US20060224115A1 (en) * 2005-03-30 2006-10-0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Balloon catheter with expandable wire lumen
US20070149998A1 (en) * 2005-12-22 2007-06-28 Ethic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osing a vessel wound
CN102671287A (zh) * 2012-05-07 2012-09-19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穿刺扩张器
US20200353221A1 (en) * 2015-04-10 2020-11-12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Expandable sheath
US20160310166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Elizabeth A. Eaton Introducer with Dynamic Dilator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CN206342788U (zh) * 2016-10-20 2017-07-21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导管鞘预扩装置
US20190351210A1 (en) * 2017-01-12 2019-11-21 I-V Access Technology, Inc. Catheter valv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7998A1 (zh) * 2021-01-07 2022-07-14 上海翰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扩张管、血管鞘装置、血管鞘装置与预扩器的配合结构、预扩器
CN113648106A (zh) * 2021-06-28 2021-11-16 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心脏瓣膜的装载工具
WO2023078359A1 (zh) * 2021-11-03 2023-05-11 丰凯利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锁紧结构及医用导管、血泵
WO2023125901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系统及输送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7263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7269B (zh) 血管鞘装置、血管鞘装置与预扩张器的配合结构
CN112717263A (zh) 一种预扩器、预扩器与血管鞘装置的配合结构
US10751158B2 (en) Atrial appendage blood filtration systems
JP6941114B2 (ja) 橈骨および尺骨圧迫バンド
WO2022147998A1 (zh) 扩张管、血管鞘装置、血管鞘装置与预扩器的配合结构、预扩器
US4230119A (en) Micro-hemostat
US883451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US104265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a left atrial appendage containment device
CA2350793C (en) Rigid clampable cannula
CN109157269B (zh) 一种穿刺器密封保护装置及密封系统
KR20170136571A (ko) 확장 가능한 외피
JP2006512100A (ja) 血管用除外カテーテル
JP2008536634A (ja) シーリング化合物を含む穿刺を通るアクセスを容易に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CN107095707A (zh) 一种带气囊的穿刺器套管组件
CN112642044B (zh) 一种扩张管及血管鞘
US8690834B2 (en) Medical device with multi-port inflatable hemostatic valve system
WO2019219784A1 (en) A valved introducer sheath
CN212416639U (zh) 可扩张导管及可扩张导管鞘
JPWO2020214221A5 (zh)
CN107041778B (zh) 一种含移动胀大变形体的套管组件
CN207755344U (zh) 一种带浮动机构的锥形固定组件及Hasson套管系统
US20210290904A1 (en) Catheter assembly
JPH11128360A (ja) カテーテルセット
AU202021189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doluminal device treatment
CN116059004A (zh) 输送管组件及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15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