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5531A -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5531A
CN112715531A CN202011514706.1A CN202011514706A CN112715531A CN 112715531 A CN112715531 A CN 112715531A CN 202011514706 A CN202011514706 A CN 202011514706A CN 112715531 A CN112715531 A CN 112715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repelling
target
insects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47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磊
张惠宁
蔡晓明
罗宗秀
李兆群
修春丽
付楠霞
陈宗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15147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55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5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5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22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vib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目标昆虫,目标昆虫通过某一种或是多种振动波完成种内通讯;在这里昆虫通常是通过振动波实现求偶;(2)将振源埋入地下;埋入深度不做限定。(3)向植株发送只针对目标昆虫的干扰振动波,该振动波从振源依次经土壤、植株本体以经固体介质传播的方式到达位于植株上的目标昆虫,以达到以下目的中的至少一种:让所述目标昆虫离开植株本体;阻挠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某种振动波所进行的求偶;干扰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某种振动波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本发明中通过将振源埋入地下,振动波通过土壤、植株本体以固体介质达到目标昆虫实现驱赶、信息交流干扰,达到防治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植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物全生育期要遭受不同虫害的侵袭,也要为其他中性昆虫或者益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针对害虫,最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方法是依靠化学农药,快速有效,但其残留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同时会污染生态环境,毒害大量非目标物种,从生态安全、无毒农业、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需要利用非化学农药的植物保护方法替代化学农药。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成熟的非化学农药植物保护方式有物理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多数物理防治技术具有广谱性,这和昆虫存在的一些共性生理特征有关,如很多昆虫具有趋光性和颜色偏爱性,导致杀虫灯和诱虫板会诱杀很多非目标昆虫,声波干扰会造成噪音污染,影响植物园区范围内(尤其是茶园、果园)内的其他物种、生态环境以及周边人类的居住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目标昆虫,所述目标昆虫通过某一种或是多种振动波完成种内通讯;
(2)将振源埋入地下;
(3)向植株发送只针对目标昆虫的干扰振动波,该振动波从振源依次经土壤、植株本体以经固体介质传播的方式到达位于植株上的目标昆虫,以达到以下目的中的至少一种:让所述目标昆虫离开植株本体;阻挠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某种振动波所进行的求偶;干扰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某种振动波所进行的信息交流。
优选的,所述植株本体按照振动波传播顺序包括根、茎、叶、芽和/或花。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的天敌警告信号。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的种内求偶信号。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的种内竞争信号。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信息交流的混淆信号。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的驱赶信号。
优选的,所述振动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优选的,所述目标昆虫为依靠振动通讯完成求偶交配和信息交流的昆虫。
优选的,所述目标昆虫为叶蝉、稻飞虱、褐飞虱中任意一种或是多种。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将振源埋入地下,振动波通过土壤传至根、茎、叶、花,该振动波将会干扰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植株传递的振动波,阻断或混淆植株各处目标昆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以达到防治的目的;让主要依靠振动波求偶的目标昆虫的种内交配率显著降低;也可以实现对目标昆虫驱赶离开植株本体的目的,实现统计、观察、消灭、测报等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示意图。而在本发明中振源1埋入地下,振动波按照图上箭头方向,从振源出发、经过土壤、到达植株本体2,对植株本体各处的昆虫3发送振动波,但是由于振源发送的振动波只是针对目标昆虫(例如茶园内小绿叶蝉)的,对目标昆虫具有高针对性(例如种内求偶信号)干扰,因此只会是目标昆虫受到该振动波的影响离开植株本体(图1上只是显示了驱离,并未显示目标昆虫信息传递的干扰过程)。
另外振源振动所产生的声音极小,产生振动所应用的装置也不需要大功率,可以长时间不进行维护;对于茶园来说,不但非常适用,而且环境友好。
下面以茶园内的小绿叶蝉为例对本发明做具体的解释说明;现有技术中对于茶园内小绿叶蝉的物理防治方法是采用噪音干扰的方法干扰其种内信息交流,但是由于茶园内许多生物均具有声波敏感性,而且茶园的周边是有农户的,茶园还很适合做农业观光旅游,对小绿叶蝉采用噪音的干扰方法会形成噪音污染,影响一些茶园非目标生物(如鸟类)的栖息,会对茶园周围的民众生活产生强干扰,同时也不利于农业观光旅游的推广。而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小叶绿蝉在求偶时是通过振动波的方式交流信息的,因此本地埋式振源向植株直接发送高针对性的振动波,该振动波只针对茶园内小绿叶蝉的求偶阶段,将会大大降低小绿叶蝉的种内繁殖率,减少茶园受到的侵害;而该振动波对于茶园内的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影响,环境友好,针对性高。
在图1中,显示了三种昆虫(方形、圆形、三角形),其中圆形是目标昆虫,目标昆虫驱离植株本体之后,通过后续的灭虫装置4对目标昆虫进行消灭。在这里灭虫装置4可以被替换为统计装置。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目标昆虫,所述目标昆虫通过某一种或是多种振动波完成种内通讯;在这里优选的目标昆虫通常是通过振动波实现求偶;
(2)将振源埋入地下;埋入深度不做限定。
(3)向植株发送只针对目标昆虫的干扰振动波,该振动波从振源依次经土壤、植株本体以经固体介质传播的方式到达位于植株上的目标昆虫,以达到以下目的中的至少一种:让所述目标昆虫离开植株本体;阻挠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某种振动波所进行的求偶;干扰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某种振动波所进行的信息交流。
干扰振动波的传递路径都是固体介质,可以传递范围广泛,一个振动源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目标昆虫的驱离或是干扰,几乎可以达到作用范围内的每一颗植株的全株上。
本方法可以精准的只针对目标昆虫而不影响其他对植株本体有益的昆虫,也无噪音产生,对环境非常友好。
优选的,所述植株本体按照振动波传播顺序包括根、茎、叶、芽和/或花。根、茎、叶、、芽、花(其中叶、芽、花都是通过接收振动的末端),是振动波在植株本体上的传递通常顺序。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天敌警告信号或是竞争信号或是混淆昆虫信息交流的信号(例如阻挠求偶信息)或是驱赶信号。优选的干扰振动波是目标昆虫的种内求偶信号,对该信号进行打断、阻碍发送、接收等等,可以让所述目标昆虫种内的交配率显著降低。
优选的,所述振动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优选的是所述目标昆虫为叶蝉科。尤其是茶小绿叶蝉,其优选的干扰振动信号频率范围是93.8Hz——562.5Hz(最佳的干扰频率是187.5Hz),采用此频率范围内的振动波可以对茶小绿叶蝉的求偶信号进行有效的干扰,让茶小绿叶蝉的种内交配率显著降低。
目标昆虫或者为水稻害虫,例如稻飞虱、褐飞虱。或者其他种类,根据实际需要对振动波的频率范围进行合理的选择。
目标昆虫可以是一种或是多种。例如季节性不同的相邻地块内的目标昆虫也会错峰产生,因此一个振源可以分别针对相邻两地块内或多地块内的不同目标昆虫,或是套种的地块内不同植物上的不同目标昆虫,通过调整振源的振动波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扩大装置的防治谱,提高振源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当对目标昆虫进行驱赶时,目标昆虫会离开植株,可以在所述植株本体之间通过电击、高温、黏胶或是毒瓶对目标昆虫进行消灭。
由于是专门针对目标昆虫的驱离振动信号,因此离开植株本体的昆虫只有目标昆虫,而不会影响其他非目标昆虫在植株上的活动,环境友好。
对驱离的目标昆虫进行拍照等统计时,结果更准确,可以更方便的对目标昆虫的相关信息进行预测。所述预测信息包括昆虫的种群统计、迁徙情况统计、生命周期统计。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对目标昆虫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例如消灭或是驱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目标昆虫,所述目标昆虫通过某一种或是多种振动波完成种内通讯;
(2)将振源埋入地下;
(3)向植株发送只针对目标昆虫的干扰振动波,该振动波从振源依次经土壤、植株本体以经固体介质传播的方式到达位于植株上的目标昆虫,以达到以下目的中的至少一种:让所述目标昆虫离开植株本体;阻挠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某种振动波所进行的求偶;干扰目标昆虫之间通过某种振动波所进行的信息交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株本体按照振动波传播顺序包括根、茎、叶、芽和/或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的天敌警告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的种内求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的种内竞争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信息交流的混淆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振动波为目标昆虫的驱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 Hz。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昆虫为依靠振动通讯完成求偶交配和信息交流的昆虫。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昆虫为叶蝉、稻飞虱、褐飞虱中任意一种或是多种。
CN202011514706.1A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Pending CN112715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4706.1A CN112715531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4706.1A CN112715531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5531A true CN112715531A (zh) 2021-04-30

Family

ID=7560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4706.1A Pending CN112715531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553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233A (zh) * 1998-03-06 2001-06-13 尼科西亚与里哈特公司 防治昆虫的装置和方法
CN2802968Y (zh) * 2005-05-15 2006-08-09 赵建卫 一种电子杀虫装置
US20120167826A1 (en) * 2009-09-09 2012-07-05 Takuma Takanashi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sect pest by vibration
CN104738024A (zh) * 2015-04-14 2015-07-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害虫驱赶方法及装置
CN105432593A (zh) * 2015-11-24 2016-03-30 福建工程学院 室内相控电子声聚焦式飞行昆虫驱离与灭杀方法及装置
CN205385822U (zh) * 2016-03-18 2016-07-20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驱虫装置
JP2018093831A (ja) * 2016-12-16 2018-06-21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森林研究・整備機構 振動を用いた害虫の行動制御により植物を保護する方法
JP2019097472A (ja) * 2017-12-01 2019-06-24 英典 佐藤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振動発生システム
JP2020130071A (ja) * 2019-02-21 2020-08-31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森林研究・整備機構 振動による害虫防除及び作物受粉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9233A (zh) * 1998-03-06 2001-06-13 尼科西亚与里哈特公司 防治昆虫的装置和方法
CN2802968Y (zh) * 2005-05-15 2006-08-09 赵建卫 一种电子杀虫装置
US20120167826A1 (en) * 2009-09-09 2012-07-05 Takuma Takanashi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sect pest by vibration
CN104738024A (zh) * 2015-04-14 2015-07-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害虫驱赶方法及装置
CN105432593A (zh) * 2015-11-24 2016-03-30 福建工程学院 室内相控电子声聚焦式飞行昆虫驱离与灭杀方法及装置
CN205385822U (zh) * 2016-03-18 2016-07-20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驱虫装置
JP2018093831A (ja) * 2016-12-16 2018-06-21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森林研究・整備機構 振動を用いた害虫の行動制御により植物を保護する方法
JP2019097472A (ja) * 2017-12-01 2019-06-24 英典 佐藤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振動発生システム
JP2020130071A (ja) * 2019-02-21 2020-08-31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森林研究・整備機構 振動による害虫防除及び作物受粉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eason What can birds hear?
Barth The vibrational sense of spiders
Piñero et al. Managing oriental fruit fly (Diptera: Tephritidae), with spinosad-based protein bait sprays and sanitation in papaya orchards in Hawaii
JP6849186B2 (ja) 振動を用いた害虫の行動制御により植物を保護する方法
Vargas et al. Attraction and mortality of oriental fruit flies to SPLAT‐MAT‐methyl eugenol with spinosad
Ibrahim et al. Electronic pest control devices: a review of their necessity, controversies and a submission of design considerations
WO2004013718A2 (en) More efficient means of detecting insects
CN112715502A (zh) 一种昆虫精准诱集、消灭、统计、预测、防治方法
US20140334268A1 (en) Methods for modification of insect behaviour
US9480248B2 (en) Use of acoustics to disrupt and deter wood-infesting insects and other invertebrates from and within trees and wood products
CN112715531A (zh) 一种利用地埋振源驱赶或干扰害虫的方法
JP2013051925A (ja) 害虫防除装置
CN116602140A (zh) 农作物生长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JP7055959B2 (ja) 振動を用いた樹木害虫の防除法
MX2007012168A (es) Metodo para mejorar la eficiencia de refugio.
KR20220058692A (ko) 조류 퇴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Gaikwad et al. SMART ULTRASONIC VARIABLE FREQUENCY PEST REPELLENT
Harkare et al. A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locusts swarms in farms using IoT
Baldwin Developing an IPM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pocket gophers and voles in alfalfa
KR20020078124A (ko) 조류 및 해충 퇴치기
KR100421779B1 (ko) 한국산 곤충병원성 선충 및 그에 의한 방제법
CN113016528A (zh) 一种虾田稻虫害综合绿色防控方法
WO2003022315A2 (en) Sterilizing soil
Oi et al. Fire ant: IPN
CN114304131B (zh) 一种昆虫声波欺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