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3333A - 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3333A
CN112713333A CN202011641466.1A CN202011641466A CN112713333A CN 112713333 A CN112713333 A CN 112713333A CN 202011641466 A CN202011641466 A CN 202011641466A CN 112713333 A CN112713333 A CN 112713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attery
pipe
annular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14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健强
贾玉龙
王菁
朱国荣
熊松
向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0116414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3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3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3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以供冷却电池,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冷却板以及与两个冷却板一一对应的两个环形冷却管组;两个冷却板之间形成一冷却腔,以供放置电池;环形冷却管组包括多个环形冷却管,环形冷却管内嵌于对应的冷却板内开设的环形通道中,环形冷却管的两端均延伸至冷却板外,环形通道正对着冷却腔;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电池的电容;根据电池的电容建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模型确定电池单体产热值;将电池放置于两个冷却板的冷却腔中,往环形冷却管中通入一定流量的冷却液;建立电池的热模型;通过改变冷却液的流量;解决现有电池冷却的结构及其方法存在缺陷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源被广泛使用。动力电池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面对复杂的使用环境,电池热管理系统是保证其长期稳定工作的基础。温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能否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电池热管理系统需要将电池模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目前电池的热管理冷却通常采用三种方式,风冷、液冷和相变材料的冷却。风冷的结构相对简单,在冷却过程中还能够带走有害气体,但是该结构冷却速度较慢,同时受环境和空间的影响较大,容易使电池组产生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液冷又分为两种接触方式,直接接触的液冷就是将电池组浸泡在冷却液中进行散热,间接接触就是利用换热的原理,通过流动的冷却液带走电池组的热量,冷却速度快,并且不容易产生短路。相变材料的冷却则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反应带走电池的热量。
现在多数情况下采用的对模块化电池组的冷却方式为液冷,但是对于电池组来说,由于排列不同,充放电时不同位置的单电池产热效率并不相同,同一块电池的不同位置上会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不同位置的电池的温度也不尽相同,目前的冷却箱体并没有对每个单电池的表面温度进行监控,使用单独调节冷却液流量的系统也屈指可数,这对于整个电池组的温度控制没有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电池冷却的结构及其方法存在缺陷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以供冷却电池,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冷却板以及与两个冷却板一一对应的两个环形冷却管组;两个所述冷却板之间形成一冷却腔,以供放置电池;所述环形冷却管组包括多个环形冷却管,所述环形冷却管内嵌于对应的冷却板内开设的环形通道中,所述环形冷却管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冷却板外,所述环形通道正对着所述冷却腔。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平板,两个所述平板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平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环形槽对接形成所述环形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冷却管包括进液管、第一弧形管、第二弧形管、第三弧形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为水平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板外,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弧形管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与所述第二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弧形管为四分之三管,所述第二弧形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弧形管的另一端向上弯曲、并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冷却板外,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管和所述第三弧形管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环形冷却管组中的多个所述环形冷却管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该结构还包括一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与所述环形冷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环形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上的出液端外接一调节阀。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方法,包括上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电池的电容;
S2、根据电池的电容建立仿真模型;
S3、根据仿真模型确定电池单体产热值;
S4、将电池放置于两个冷却板的冷却腔中,往环形冷却管中通入一定流量的冷却液;
S5、建立电池的热模型;
S6、通过改变冷却液的流量,根据电池的热模型确定冷却电池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小。
进一步的,在对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建模仿真之前,需要对实体电池进行容量标定,从而确定电池的额定容量。
进一步的,建立电池的热模型是通过建立三维的模型并与电化学模型耦合得到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方形子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时,电池内部因为电化学反应产生温度导致电池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通过调节环形冷却管中的冷却液流量,对电池表面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电池的表面温度起到冷却和均匀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本实施例中整体的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本实施例中冷却板的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方法本实施例中不同倍率电流密度以及0.5平均SOC条件下方形电池电势变化曲线;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方法本实施例中未加冷却板时不同倍率下电池循环充电2000s后表面最高温度分布曲线;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方法本实施例中添加冷却板结构后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充电循环后电池表面面温度曲线;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方法本实施例中未加冷却板的电池表面热模型;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方法本实施例中添加冷却板的电池表面热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案中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以供冷却电池,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冷却板以及与两个冷却板一一对应的两个环形冷却管组,环形冷却管组内嵌于对应的所述冷却板中,将电池放置于两个冷却板之间,环形冷却管组对电池进行冷却。
本实施方案中的两个所述冷却板之间形成一冷却腔,以供放置电池。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冷却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平板,两个所述平板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平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环形槽对接形成所述环形通道。
本实施方案中的所述环形冷却管组包括多个环形冷却管,所述环形冷却管内嵌于对应的冷却板内开设的环形通道中,所述环形冷却管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冷却板外,所述环形通道正对着所述冷却腔。
其中,所述环形冷却管包括进液管、第一弧形管、第二弧形管、第三弧形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为水平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板外,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弧形管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与所述第二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弧形管为四分之三管,所述第二弧形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弧形管的另一端向上弯曲、并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冷却板外,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管和所述第三弧形管相对设置。
其中,同一所述环形冷却管组中的多个所述环形冷却管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该结构还包括一循环泵,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与所述环形冷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环形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
为了控制环形冷却管中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小,本实施例中的循环泵上的出液端外接一调节阀。
工作流程:将需要冷却的方形电池卡嵌于冷却腔中,开启循环泵往多个环形冷却管中通入冷却液,实现对方形电池的冷却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方形子锂离子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时,电池内部因为电化学反应产生温度导致电池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通过调节环形冷却管中的冷却液流量,对电池组表面进行降温,从而达到对电池组的表面温度起到冷却和均匀化的目的。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案中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方法,包括上述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还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电池的电容;
S2、根据电池的电容建立仿真模型;
S3、根据仿真模型确定电池单体产热值;
S4、将电池放置于两个冷却板的冷却腔中,往环形冷却管中通入一定流量的冷却液;
S5、建立电池的热模型;
S6、通过改变冷却液的流量,根据电池的热模型确定冷却电池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小。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方形锂离子电池为磷酸铁锂方形电池,体积为135mm*30mm*180mm,标准理论容量50Ah,充电截止电压Uo为3.6V,为确定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及产热温度分布,同时分析冷却板对电池表面温度进行均匀化降温,所述的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方形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不同倍率下的充电循环实验;
(2)通过电化学与热耦合仿真的到电池在未进行冷却液降温的条件下循环后的产热Qh以及电池表面温度分布;
(3)加入冷却板进行降温利用流体仿真得到电池在有冷却液降温的情况下表面温度分布以及改变冷却板厚度,冷却液流量,找到最优结构冷却效果。
在对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建模仿真之前,需要对实体电池进行容量标定,从而确定电池的额定容量,其基本测试步骤如下:
(1)在进行容量测试前需要对电池进行多次的充电、静置、放电、静置等循环预处理,使电池处于激活稳定状态;
(2)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中对电池进行热平衡预处理后,以标准的充电规程将电池充电至磷酸铁锂电池截止电压3.65V;
(3)以0.3C的电流将电池放电至2.5V,记录电池所放电量Q1,然后静置1h;4.将步骤2和3重复进行两次,记录放电容量Q2、Q3并计算三次放电容量的平均值Q0,若Q0与Q1、Q2、Q3的偏差小于2%,则认为Q0为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
本实施例中,最终测量值Q0值为50Ah,即电池的实际容量为50Ah。
为了建立锂离子方形电池相关电化学、传热以及流体的模型并同时进行耦合仿真,采用COMSOL Multiphsic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模。首先在软件中建立电池电化学模型,本实施例中采用一维电化学模型与三维固体热模型来进行耦合,在建立一维模型时,将部分参数设置在模型中,添加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与实体电池保持一致,然后对正负极多孔电极进行设置,其中包括电极属性,电解质和电极的体积分数,电极设置完毕后就确定多孔电极反应以及初始值相关参数,本实施例中将电池的SOC设置在0.5,充放电曲线为波形曲线,3000s以内都是对电池的充电实验。在完成对电池一维电化学模型的建立后,将模型在不同倍率的电流密度下进行2000s的充电,得到如图4所示的电池电势随时间变化曲线。
建立的电池的一维电化学模型之后,接下来要建立三维的模型并与电化学模型耦合,得到热模型,首先就要确定产热,因此将电池正常工作状态进行简化之后得到的电池总热源为:Qh=Qr+Qp+Qj,这其中,Qr表示电池反应热,主要是由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这一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热正负值相反,因此也叫做可逆热;Qj表示电池在工作产生的焦耳热,其主要是由电池的内阻导致,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出;QP表示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表面产生极化反应而生成的极化反应热,通过引入一个极化内阻即可得出,Qj和QP同时也叫做不可逆热。在软件中建模三维热模型与一位电化学模型耦合就是将一维的电化学反应热当做三维模型中的热源,考虑到实体电池在极耳处产生极化内阻,故在两个极耳处设置独立极化热产热源,完成电池的模型建立之后模拟电池在空气中对流换热充电循环,图5即为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充电2000s后电池表面最高温度曲线图。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的产热,充放电循环后的表面温度曲线,接下来便可以将冷却板加上进行冷却电池,均匀化表面温度的操作,充放电循环后的表面温度曲线,下来便可以将冷却板加上进行冷却电池,均匀化表面温度的操作,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冷却液为水,使用软件中的层流来与固体传热进行耦合得到冷却后的稳态表现,冷却板中的环形冷却管道为铜管,冷却板为铝这两类换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材质,在添加冷却板结构之后,对电池进行充电循环,图6即为与图5相同的充电条件下,增加冷却板后电池表面最高温度分布曲线。通过最高温度曲线可以得出冷却板能够减少电池充放电后其表面温度的升高,达到电池表面温度均匀化的要求。
如图7-8所示,在添加冷却板以及环形冷却管,在控制环形冷却管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后,即使同一块电池的不同位置上会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也可使方形锂离子电池的均匀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以供冷却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冷却板以及与两个冷却板一一对应的两个环形冷却管组;
两个所述冷却板之间形成一冷却腔,以供放置电池;
所述环形冷却管组包括多个环形冷却管,所述环形冷却管内嵌于对应的冷却板内开设的环形通道中,所述环形冷却管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冷却板外,所述环形通道正对着所述冷却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平板,两个所述平板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平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环形槽对接形成所述环形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冷却管包括进液管、第一弧形管、第二弧形管、第三弧形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为水平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板外,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弧形管的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与所述第二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弧形管为四分之三管,所述第二弧形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弧形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弧形管的另一端向上弯曲、并与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冷却板外,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管和所述第三弧形管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环形冷却管组中的多个所述环形冷却管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还包括一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与所述环形冷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所述环形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上的出液端外接一调节阀。
7.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方法,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电池的电容;
根据电池的电容建立仿真模型;
根据仿真模型确定电池单体产热值;
将电池放置于两个冷却板的冷却腔中,往环形冷却管中通入一定流量的冷却液;
建立电池的热模型;
通过改变冷却液的流量,根据电池的热模型确定冷却电池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建模仿真之前,需要对实体电池进行容量标定,从而确定电池的额定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电池的热模型是通过建立三维的模型并与电化学模型耦合得到的。
CN202011641466.1A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Pending CN1127133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1466.1A CN112713333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1466.1A CN112713333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3333A true CN112713333A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48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1466.1A Pending CN112713333A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33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3619A (zh) * 2021-08-10 2021-09-07 深圳市盈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氟化液的车锂电池冷却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036A (ja) * 1993-07-01 1995-01-24 Hitachi Ltd 積層型燃料電池
CN201936970U (zh) * 2010-12-29 2011-08-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
CN103311597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104051818A (zh) * 2013-03-12 2014-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相等温度梯度的改进微通道冷却翅片
JP2014216298A (ja) * 2013-04-30 2014-11-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300190A (zh) * 2014-01-27 2015-01-21 河南科技大学 强制风冷电池箱及其箱体和冷板
CN106602175A (zh) * 2017-01-26 2017-04-2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液冷装置及电池系统
CN107145629A (zh) * 2017-03-31 2017-09-08 中南大学 一种优化电池电极厚度的方法
CN107145628A (zh) * 2017-03-31 2017-09-08 中南大学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预测锂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
CN108110378A (zh) * 2017-12-27 2018-06-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相变微胶囊浆料的锂离子电池散热结构及方法
CN108155443A (zh) * 2017-12-20 2018-06-12 吉林大学 一种电池温度均衡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8390128A (zh) * 2018-04-16 2018-08-10 西南交通大学 电池箱液冷散热结构建立方法和相应结构
CN207732047U (zh) * 2017-08-22 2018-08-14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板
CN108829929A (zh) * 2018-05-09 2018-11-1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针刺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208507894U (zh) * 2018-08-27 2019-02-15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扁管和电池模组
CN109543261A (zh) * 2018-11-09 2019-03-29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0048186A (zh) * 2019-03-29 2019-07-23 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液冷的结构及方法
CN110366796A (zh) * 2017-09-29 2019-10-22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冷却电池单体表面的具有非均匀流动路径的冷却套和包括所述冷却套的电池模块
CN110457742A (zh) * 2019-06-26 2019-11-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机械耦合模型及建模方法
CN110534843A (zh) * 2019-09-09 2019-12-03 长安大学 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的散热模组
CN111090955A (zh) * 2019-12-20 2020-05-0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3d和1d耦合标定的电池包一维热模型建模方法
CN111475963A (zh) * 2020-04-24 2020-07-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相变热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法
CN111916869A (zh) * 2020-09-21 2020-11-10 途牛新能源科技(长兴)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冷锂电池组
CN111933969A (zh) * 2020-09-11 2020-11-13 福州大学 一种均衡散热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036A (ja) * 1993-07-01 1995-01-24 Hitachi Ltd 積層型燃料電池
CN201936970U (zh) * 2010-12-29 2011-08-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
CN103311597A (zh) * 2012-03-09 2013-09-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池系统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104051818A (zh) * 2013-03-12 2014-09-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相等温度梯度的改进微通道冷却翅片
US20140272496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icro-Channel Cooling Fin Design Based on an Equivalent Temperature Gradient
JP2014216298A (ja) * 2013-04-30 2014-11-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300190A (zh) * 2014-01-27 2015-01-21 河南科技大学 强制风冷电池箱及其箱体和冷板
CN106602175A (zh) * 2017-01-26 2017-04-2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液冷装置及电池系统
CN107145629A (zh) * 2017-03-31 2017-09-08 中南大学 一种优化电池电极厚度的方法
CN107145628A (zh) * 2017-03-31 2017-09-08 中南大学 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预测锂电池循环寿命的方法
CN207732047U (zh) * 2017-08-22 2018-08-14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板
CN110366796A (zh) * 2017-09-29 2019-10-22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冷却电池单体表面的具有非均匀流动路径的冷却套和包括所述冷却套的电池模块
CN108155443A (zh) * 2017-12-20 2018-06-12 吉林大学 一种电池温度均衡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8110378A (zh) * 2017-12-27 2018-06-0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相变微胶囊浆料的锂离子电池散热结构及方法
CN108390128A (zh) * 2018-04-16 2018-08-10 西南交通大学 电池箱液冷散热结构建立方法和相应结构
CN108829929A (zh) * 2018-05-09 2018-11-16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锂离子电池针刺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208507894U (zh) * 2018-08-27 2019-02-15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扁管和电池模组
CN109543261A (zh) * 2018-11-09 2019-03-29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系统的结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0048186A (zh) * 2019-03-29 2019-07-23 江西恒动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液冷的结构及方法
CN110457742A (zh) * 2019-06-26 2019-11-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机械耦合模型及建模方法
CN110534843A (zh) * 2019-09-09 2019-12-03 长安大学 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的散热模组
CN111090955A (zh) * 2019-12-20 2020-05-0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3d和1d耦合标定的电池包一维热模型建模方法
CN111475963A (zh) * 2020-04-24 2020-07-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相变热管理系统的优化方法
CN111933969A (zh) * 2020-09-11 2020-11-13 福州大学 一种均衡散热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916869A (zh) * 2020-09-21 2020-11-10 途牛新能源科技(长兴)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冷锂电池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3619A (zh) * 2021-08-10 2021-09-07 深圳市盈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氟化液的车锂电池冷却方法及装置
CN113363619B (zh) * 2021-08-10 2021-10-12 深圳市盈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氟化液的车用锂电池冷却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itta et al. Comparison of lumped and 1D electrochemical models for prismatic 20Ah LiFePO4 battery sandwiched between minichannel cold-plates
Wang et al. Study of non-uniform temperature and discharging distribution for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s in series and parallel connection
Zhao et al. Minimization of thermal non-uniformity in lithium-ion battery pack cooled by channeled liquid flow
Tan et al. Effect of initial temperature on electrochemical an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a lithium-ion battery during charging process
Guo et al. Heat dissipat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a novel parallel-spiral serpentine channel liquid cooling plate
Xu et al. A pseudo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chemical–thermal model of a prismatic LiFePO4 battery during discharge process
Liu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behaviors in lithium-ion battery stack discharge
W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manage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y based on micro heat pipe array
An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rmal behavior and Li+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 in lithium-ion battery
Tang et al. Thermal management of a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 using a multichannel wavy tube
CN11106213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性能预测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Xin et al. Thermal management scheme and optimization of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y pack based on air cooling and liquid cooling
Huang et al. Thermal-electrochemical coupled simulations for cell-to-cell imbalances in lithium-iron-phosphate based battery packs
Mei et al. Three-dimensional layered electrochemical-thermal model for a lithium-ion pouch cell Part II. The effect of units number on the performance under adiabatic condition during the discharge
CN10800830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发热量的测试系统和方法
Sun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lithium titanate battery thermal response under adiabatic condition
Liang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a unitization-based thermal management for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9614662B (zh) 一种确定锂电池组在热仿真实验中的散热方式的方法和系统
Liang et al. Multilayer electrochemical-thermal coupled modeling of unbalanced discharging in a serially connected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
Sun et al. Design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a new topological cooling plate for prismatic lithium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Wu et al. Mini-channel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large-sized lithium-ion battery packs by integrating step-allocated coolant scheme
CN112713333A (zh) 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
Zhang et al. Effects of air cooling structure on cooling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prismatic lithium‐ion battery packs based on coupled electrochemical‐thermal model
Liu et al.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pulse charging on performance of Li-ion batteries at low temperature
Coşkun et al. Cold plate enabling air and liquid cooling simultaneously: Experimental study for battery pack thermal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coo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