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1185A -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1185A
CN112711185A CN202110047520.8A CN202110047520A CN112711185A CN 112711185 A CN112711185 A CN 112711185A CN 202110047520 A CN202110047520 A CN 202110047520A CN 112711185 A CN112711185 A CN 112711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
coil
magnetic
coils
magnetic c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75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涛
董伟轩
张克来
于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 Wa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 Wa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 Wa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 Wa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75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111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11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1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DAPPARATUS OR TOOL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MAKING OR MAINTAINING CLOCKS OR WATCHES
    • G04D7/00Measuring, counting, calibrating, testing or regulat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底座、至少一个电磁铁或者两个亥姆霍兹线圈、手表座。电磁铁由磁芯和线圈结合形成。当线圈和磁芯结合形成一个电磁铁时,手表座设置于磁芯的两极之间,形成的电磁铁和手表座均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当线圈和磁芯均为多个并结合形成多个电磁铁时,手表座设置于多个磁芯之间,多个电磁铁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放置于手表座上的手表处于电磁铁形成的任一方向的磁场中。或者,手表处于两个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中,至少其中一个亥姆霍兹线圈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能够提供更高的磁场强度,在手表的多个方向上进行防磁性能检测。

Description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检测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一般采用亥姆霍兹线圈结构。这种结构存在以下两个缺陷:第一,提供的磁场强度较低,一般最大为6000A/M(即75高斯),而且这种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还不能长时间使用,否则会发热导致线圈短路。而现在的手表暴露在磁场强度大于75高斯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手机的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器等周围的磁场环境。显然现有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无法满足测试要求。
第二,目前的国家标准GB/T 26716和国际标准ISO 764均要求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能在手表的3个方向上进行防磁性能检测,磁场方向分别为3时->9时、6时->12时以及垂直于表盘面。而由于结构受限,现有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只能进行两个磁场方向的调整,或者是检测者必须通过手拿着手表调整手表的方位才能实现第三个方向的检测,这样给检测过程带来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以解决现有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提供的磁场强度不足以及不便于多方位调节磁场方向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底座、至少一个电磁铁或者两个亥姆霍兹线圈、手表座。其中电磁铁由磁芯和线圈结合形成,手表座用于放置手表。
当线圈和磁芯结合形成一个电磁铁时,手表座设置于磁芯的两极之间,形成的电磁铁和手表座均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当线圈和磁芯均为多个并结合形成多个电磁铁时,手表座设置于多个磁芯之间,多个电磁铁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放置于手表座上的手表处于电磁铁形成的任一方向的磁场中;
或者,手表处于两个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中,至少其中一个亥姆霍兹线圈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
可选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第一转轴、表架以及线圈支撑架,磁芯和线圈的数量均为一个,第一转轴竖立于底座,表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转轴,线圈支撑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转轴,线圈支撑架的另一端支撑线圈和磁芯,且线圈和磁芯均可操作地相对线圈支撑架转动,使得磁芯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转换,手表座连接于表架的另一端并位于磁芯的两极之间。
可选地,线圈支撑架呈L型;
和/或,表架呈“匚”形。
可选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线圈安装架,线圈安装架具有安装空间,磁芯和线圈均安装于线圈安装架内,线圈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于线圈支撑架。
可选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第二转轴,线圈支撑架的顶端通过第二转轴和线圈安装架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
可选地,磁芯和线圈的数量均为两对,每对磁芯间隔相对且磁极相反,每一个磁芯的外周绕有线圈以在每一对磁芯之间形成一个方向的磁场,两对磁芯可旋转地安装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线圈安装架,两对磁芯均分别安装于线圈安装架,线圈安装架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
可选地,线圈安装架呈环形,所有的磁芯分布于线圈安装架的内侧,手表座位于线圈安装架的中心。
可选地,磁芯和线圈的数量均为两对,每一个磁芯和一个线圈结合形成一个环形的加磁线圈,四个加磁线圈两两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加磁线圈相对间隔设置且磁极相反以形成一个方向的磁场;
或者,两个亥姆霍兹线圈垂直设置,以形成两个方向的磁场。
可选地,底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轴,同一组的两个加磁线圈连接为一体,两组加磁线圈分别对应且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安装轴,且其中一组加磁线圈嵌套于另外一组加磁线圈的内部;
或者,两个亥姆霍兹线圈分别对应且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安装轴,且其中一个亥姆霍兹线圈嵌套于另外一个亥姆霍兹线圈。
可选地,磁芯和线圈的数量均为三对,每对磁芯间隔相对且磁极相反,每一个磁芯的外周绕有线圈以在每一对磁芯之间形成一个方向的磁场,其中两对磁芯处于同一安装面,另外一对磁芯的安装面垂直于所述两对磁芯共同的安装面。
可选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线圈安装架,线圈安装架具有两个环形安装部,处于同一安装面的所述两对磁芯间隔安装于其中一个环形安装部的内侧,另外一对磁芯间隔相对地安装于另外一个环形安装部的内侧。
可选地,仅安装有一对磁芯的环形安装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半环区段和第二半环区段,其中一个磁芯安装于第一半环区段,另外一个磁芯安装于第二半环区段,手表座固定连接于第二半环区段,第二半环区段通过安装轴可伸缩地安装于底座。
可选地,手表性能防磁仪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调节单元,调节单元电性连接线圈并调节通入线圈的电流强度以生成预定强度的磁场。
可选地,手表座上设有微音器,在检测时微音器电性连接信号处理单元;
和/或,手表座上设有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在检测时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电性连接信号处理单元。
本申请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当本申请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仅有一个磁芯和一个线圈时,磁芯和线圈形成的电磁铁和手表座均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从而产生至少三个不同方向的磁场;当磁芯和线圈的数量均为至少两对时,一方面能够提供更高的磁场强度,便于更高防磁手表的测试,满足检测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产生多个不同方向上的磁场,这样只需设计在最多一个方向上转动其中一对磁芯和线圈,或者转动手表座就能满足在手表的三个方向上进行防磁性能检测。特别地,当线圈和磁芯数量达到三对时,可以产生三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此时无需转动任何磁芯和线圈,也无需转动手表的方位,就能满足在手表的三个不同方向上进行防磁性能检测。当采用两个亥姆霍兹线圈时,手表同时处于两个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中,至少其中一个亥姆霍兹线圈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这样总共可以产生三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总而言之,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可在一次放置手表之后很方便的进行三个磁场方位的变换和测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磁芯为水平状态;
图2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磁芯为水平状态;
图3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在磁芯旋转至垂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在表架旋转至线圈支撑架左侧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在表架旋转至线圈支撑架右侧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的线圈和磁芯数量均为两对;
图7为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的线圈和磁芯数量均为两对;
图8为本申请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的线圈和磁芯数量均为三对。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底座;11-支撑部;111-安装轴;20-磁芯;30-线圈;40-手表座;50-第一转轴;60-表架;70-线圈支撑架;80-线圈安装架;81-环形安装部;811-第一半环区段;812-第二半环区段;9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进行说明。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底座10、至少一个磁芯20、至少一个线圈30、手表座40。磁芯20和线圈30结合形成至少一个电磁铁以产生磁场。手表座40设置于一个磁芯20的两极之间或者多个磁芯20之间。手表座40用于放置手表。当线圈30和磁芯20结合形成一个电磁铁时,形成的电磁铁和手表座40均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10,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当线圈30和磁芯20结合形成多个电磁铁时,多个电磁铁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放置于手表座40上的手表处于形成的任一方向的磁场中。
具体来说,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0为一平直的支撑板,磁芯20和线圈30的数量均为一个,磁芯20呈U型并具有两极,线圈30绕设于磁芯20的外周。这样,磁芯20和线圈30结合形成电磁铁,以在线圈30通电的状态下,磁芯20的两极之间产生一个磁场。除了底座10、磁芯20、线圈30、手表座40,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还包括第一转轴50、表架60以及线圈支撑架70。第一转轴50竖立于底座10。表架6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转轴50。表架60的一端设有安装孔,表架60通过安装孔套接于第一转轴50,从而使得表架60可操作地绕着第一转轴50转动。可选地,表架60呈“匚”形,表架60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转轴50。线圈支撑架7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转轴50。线圈支撑架70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线圈支撑架70通过安装孔套接于第一转轴50,使得线圈支撑架70可操作地绕着第一转轴50旋转。可以理解的是,表架60和线圈支撑架70两者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转轴50。线圈支撑架70的另一端支撑线圈30和磁芯20,而且线圈30和磁芯20均可操作地相对线圈支撑架70转动,使得磁芯20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转换。可选地,线圈支撑架70呈L型。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线圈安装架80,线圈安装架80内部具有安装空间且一侧具有开口。磁芯20和线圈30均安装于线圈安装架80内,磁芯20的两极从开口伸出线圈安装架80之外,线圈安装架80可转动地连接于线圈支撑架70。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第二转轴90,线圈支撑架70的顶端通过第二转轴90和线圈安装架80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使得线圈安装架80相对线圈支撑架70转动,从而安装于线圈安装架80内部的线圈30和磁芯20也相对线圈支撑架70转动。如图1所示,此时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磁芯20即处于水平状态;通过转动线圈安装架80,可使得磁芯20从水平状态旋转至垂直状态,如图3所示。
手表座40连接于表架60的另一端并用于放置带检测的手表。由于磁芯20的两个磁极从线圈安装架80的开口伸出,手表座40位于磁芯20的两个磁极之间,不论磁芯20旋转至水平状态还是垂直状态,手表座40以及放置在手表座40上的手表始终位于磁芯20的两个磁极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表架60可绕着第一转轴50旋转,因此,手表座40以及手表相对磁芯20的位置也可以相对变化。如图4所示,此时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磁芯20处于水平状态,基于图4所示的方向,此时表架60位于线圈支撑架70的左侧。如图5所示,转动表架40使其绕着第一转轴30旋转至线圈支撑架70的右侧,此时手表座40以及放置于手表座40上的手表依然处于磁芯20的两极之间。通过转动表架60,可以使得手表相对磁芯20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发生转变。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还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装置包括调节单元,调节单元电性连接线圈30并调节通入线圈30的电流强度以生成预定强度的磁场。
控制装置还包括整流单元和显示单元,整流单元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并输入线圈30中,使得磁芯20两极之间形成恒定磁场。显示单元则用于显示当前生成磁场的强度,便于操作者根据显示的磁场强度进行精确调节。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还包括两个电机(图中未示出),其中一个电机安装于线圈支撑架70且电机的输出轴和线圈安装架80固定连接。另外一个电机安装在底座10上,且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表架60或者线圈支撑架70。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机进行转动,从而进行自动测试。将电机安装在远离磁场的位置,减小了对磁场的影响,使磁场分布更加均匀。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还包括位置传感器。为了进行有效的定位,在线圈支撑架70和线圈安装架80之间设有位置传感器,以判断线圈支撑架70和线圈安装架80之间的相对位移。在底座10和线圈支撑架70之间,或者在底座10和表架60之间也设有位置传感器,以判断线圈支撑架70或者表架60相对底座10的相对位移。可选地,位置传感器为位置开关、编码器、激光定位机构、霍尔开关中的一种。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还包括磁场强度传感器。为了对磁场强度进行精确地判断,在手表座40上安装有磁场强度传感器,磁场强度传感器将磁场强度信息传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反馈信号调整直流电的强度,从而改变磁场强度。
本申请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线圈支撑架70和表架60均可转动地连接于位于底座10上的第一转轴50,从而使得手表座40以及放置于手表座40上的手表可随着表架60绕着第一转轴50旋转,并始终位于磁场的两极之间,这样改变了手表相对于磁场的方向;加之磁芯20可以通过第二转轴90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转换,这样就实现了对手表三个方向的全方位防磁性能检测。
请参阅图6,现对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进行说明。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底座10、至少两对磁芯20、至少两对线圈30、手表座40。
每对磁芯20间隔相对且磁极相反,每一磁芯20的外周饶有线圈30,这样在线圈30通电后,在每一对磁芯20之间形成一个方向的磁场。形成的磁场方向根据磁芯的布置方位不同而不同,因此多对磁芯20分布在空间中的不同方向,从而在至少两个方向上形成磁场。每一对磁芯20产生其中一个方向上的磁场并用于在手表的一个方向上进行防磁性能检测。
手表座40设置于所有的磁芯20之间并用于放置手表,使得手表置于每一对磁芯20之间形成的磁场中。也就是说,每一对磁芯20和线圈30产生的磁场均可用于对手表进行防磁性能检测。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磁芯20和线圈10的数量均为两对,两对磁芯20安装于同一平面。具体来说,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还包括线圈支撑架70和线圈安装架80,底座10为一支撑平板,底座10的一侧边沿位置具有竖立延伸的支撑部11,两对磁芯20均分别安装于线圈安装架80,线圈安装架80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10的支撑部11。这样,两对磁芯20和线圈30能够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磁场,加之线圈安装架80能够绕着支撑部11上的转轴转动,从而可以相对放置于手表座40上的手表调节改变至少一个磁场方向,从而满足在手表的至少三个方向上进行防磁性能测试。
可选地,线圈安装架80呈环形;例如,在图6中,线圈安装架80为八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圈安装架80还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合理的形状。所有的磁芯20均匀间隔分布于线圈安装架80的内侧,同一对的两个磁芯40相对设置。手表座40为一长条形支撑板,手表座4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0的一侧边沿位置,手表座40的另一端用于放置手表并从线圈安装架80的底部延伸至线圈安装架80的中心位置。此外,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同样地也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磁场强度传感器。
与仅仅含有一对磁芯和线圈的结构相比,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至少两对线圈30和至少两对磁芯20,能够提供更高的磁场强度,满足检测需求。而且,当线圈30和磁芯20的数量为两对以上时,能够产生多个不同方向上的磁场,这样只需设计在最多一个方向上转动其中一对磁芯20和线圈30,或者是转动手表座40就能满足在手表的三个方向上进行防磁性能检测。
在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同样地也包括底座10、磁芯20、线圈30、手表座40。磁芯20和线圈30的数量也均为两对。每一磁芯20和一个线圈30结合形成一个环形的加磁线圈,也就是说,磁芯20和线圈30一一对应地结合为圆环形的整体,磁芯20隐藏于线圈30的内部。这样,两对线圈30和两对磁芯20结合形成四个加磁线圈,四个加磁线圈两两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加磁线圈相对间隔设置并且中间连接为一体,同一组的两个加磁线圈极性相反并产生一个方向上的磁场。
底座10的两侧分别竖立延伸出一支撑部11,两个支撑部11之间形成一个安装空间。每一支撑部11安装有一根安装轴111。换而言之,底座1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轴111。两组加磁线圈分别对应且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安装轴111,使得两组加磁线圈均位于底座10的两个支撑部11形成的安装空间中。每组加磁线圈通过各自中间的连接部分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轴111,从而使得两组加磁线圈分别绕着各自对应的安装轴111转动。由于同一组的两个加磁线圈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因此,为了结构紧凑,其中一组加磁线圈嵌套在另外一组加磁线圈的内部,且两组加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不同。例如,如图7所示,两组加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
手表座40直接或者间接地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轴111并位于两组加磁线圈之间,使得放置于手表座40上的手表处于两组加磁线圈产生的磁场中。例如,手表座40通过支架或者连接件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轴111。在防磁性能检测过程中,可以分别转动两组加磁线圈以调节磁场方向,实现在手表的多个方向上进行防磁检测。另外,手表座40固定安装或者可转动地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轴111。当手表座40可转动地安装于其中一个安装轴111时,在防磁性能检测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转动两组加磁线圈来调节改变磁场方向,还可以通过转动手表座40来调节改变手表相对磁场的方向,满足对手表不同方向进行防磁性能检测。此外,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同样地也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磁场强度传感器。
此外,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将上述图7中的两组加磁加磁线圈替换成两个亥姆霍兹线圈并采用相同的配合方式设置于底座10,换而言之,此种情况下,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底座10、两个亥姆霍兹线圈以及手表座40,放置于手表座40上的手表同时处于两个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中。至少其中一个亥姆霍兹线圈可旋转地安装于底座10,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这样总共可以产生至少三个不同方向的磁场。
可选地,和图7中的加磁线圈类似地,两个亥姆霍兹线圈垂直设置,以形成两个方向的磁场。两个亥姆霍兹线圈分别对应且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安装轴111,且其中一个亥姆霍兹线圈嵌套于另外一个亥姆霍兹线圈。
在本申请的第四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底座10、磁芯20、线圈30、手表座40、线圈安装架80。底座10为一支撑平板,磁芯20和线圈30的数量均为三对,每一磁芯20的外周饶有线圈30。其中两对磁芯20处于同一安装面,另外一对磁芯20的安装面则垂直于所述两对磁芯20共同的安装面。位于同一安装面的两对磁芯20形成的磁场方向不同,这样三对磁芯20产生三个不同方向上的磁场。
线圈安装架80为一封闭结构并具有两个环形安装部81。在图8中,为了便于展示内部结构,线圈安装架80仅示意出了的两个环形安装部81。。其中处于同一安装面的所述两对磁芯20均匀间隔地安装于其中一个环形安装部81的内侧,同一对的两个磁芯20间隔相对设置。另外一对磁芯20则间隔相对地安装于另外一个环形安装部81的内侧,两个磁芯20分别位于前述安装有两对磁芯20的环形安装部81的两侧。而且其中仅仅安装有一对磁芯20的这个环形安装部8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半环区段811和第二半环区段812,一对磁芯20中的其中一个安装于第一半环区段811,一对磁芯20中的另外一个则安装于第二半环区段812;也就是说,环形安装部81其实是由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半环区段组成,安装的两个磁芯20分别位于两个半环区段。手表座40通过一连接片固定连接于第二半环区段812。
可选地,第一半环区段811和安装有两对磁芯20的环形安装部81接合为一体。
底座10竖立延伸出一支撑部11,支撑部11设有一可伸缩的安装轴111。第二半环区段812通过安装轴111可伸缩地安装于底座10。如图8所示,第二半环区段812和第一半环区段811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距离,第二半环区段812和安装有两对磁芯20的环形安装部81也具有预定的距离。通过操作安装轴111进行伸缩运动,安装轴111带动连接于第二半环区段812的磁芯20、线圈30、手表座40沿着安装轴111轴向伸缩移动。
在防磁性能检测之前,先将手表放置于手表座40上,再操作安装轴111带动第二半环区段812向着靠近第一半环区段811的方向移动,使得手表座40上的手表处于三对磁芯20的中间位置,即手表同时处于三个不同方向的磁场中,然后方可进行防磁性能的检测。检测完毕后,再通过操作安装轴111带动第二半环区段812向着远离第一半环区段811的方向移动,使得手表座40和手表从三个磁芯20的中间位置退出,从而便于从手表座40上取下手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三对磁芯20,检测时手表座40和手表需要处于三对磁芯20之间的位置,而三对磁芯20在空间分布上比较拥挤,不方便手表的取放。因此设计了可伸缩的安装轴111,通过安装轴111带动连接于第二半环区段812的磁芯20、线圈30以及手表座40移动,实现取放手表和检测手表的防磁性能。而且,线圈30和磁芯20的数量达到三对时,可以产生三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此时无需转动任何磁芯20和线圈30,也无需转动手表座40及手表的方位,就能满足在手表的三个不同方向上进行防磁性能检测。此外,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同样地也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位置传感器、磁场强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手表座40上设有微音器和/或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在检测时,微音器和/或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电性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微音器拾取被测手表的表音信号,微音器中的传感器将表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通过导线从线圈安装架80传出并连接到信号处理单元,就可以得到机械手表的走时信息。为了避免受到磁场影响,微音器采用非铁磁材料。同样地,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内含测量线圈或者其他测试元件,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拾取诸如石英手表等被测手表的步进电机产生的磁通变化信号,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将磁通变化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通过导线从线圈安装架80传出并连接到信号处理单元,就可以得到被测手表的走时信息。微音器和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可以同时安装于手表座40,以适用于不同的被测手表。值得一提的是,微音器和/或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也适用于前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至少一个电磁铁或者两个亥姆霍兹线圈,其中所述电磁铁由磁芯和线圈结合形成;
手表座,所述手表座用于放置手表;
当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结合形成一个电磁铁时,所述手表座设置于所述磁芯的两极之间,形成的所述电磁铁和所述手表座均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当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均为多个并结合形成多个电磁铁时,所述手表座设置于多个所述磁芯之间,多个所述电磁铁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放置于所述手表座上的手表处于所述电磁铁形成的任一方向的磁场中;
或者,手表处于两个所述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亥姆霍兹线圈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以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磁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第一转轴、表架以及线圈支撑架,所述磁芯和所述线圈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竖立于所述底座,所述表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线圈支撑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线圈支撑架的另一端支撑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且所述线圈和所述磁芯均可操作地相对所述线圈支撑架转动,使得所述磁芯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手表座连接于所述表架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磁芯的两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撑架呈L型;
和/或,所述表架呈“匚”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线圈安装架,所述线圈安装架具有安装空间,所述磁芯和所述线圈均安装于所述线圈安装架内,所述线圈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线圈支撑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线圈支撑架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线圈安装架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和所述线圈的数量均为两对,每对所述磁芯间隔相对且磁极相反,每一个所述磁芯的外周绕有所述线圈以在每一对所述磁芯之间形成一个方向的磁场,两对所述磁芯可旋转地安装于同一平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线圈安装架,两对所述磁芯均分别安装于所述线圈安装架,所述线圈安装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安装架呈环形,所有的所述磁芯分布于所述线圈安装架的内侧,所述手表座位于所述线圈安装架的中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和所述线圈的数量均为两对,每一个所述磁芯和一个所述线圈结合形成一个环形的加磁线圈,四个所述加磁线圈两两为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所述加磁线圈相对间隔设置且磁极相反以形成一个方向的磁场;
或者,两个所述亥姆霍兹线圈垂直设置,以形成两个方向的磁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轴,同一组的两个加磁线圈连接为一体,两组所述加磁线圈分别对应且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轴,且其中一组所述加磁线圈嵌套于另外一组所述加磁线圈的内部;
或者,两个所述亥姆霍兹线圈分别对应且可转动地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轴,且其中一个所述亥姆霍兹线圈嵌套于另外一个所述亥姆霍兹线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和所述线圈的数量均为三对,每对所述磁芯间隔相对且磁极相反,每一个所述磁芯的外周绕有所述线圈以在每一对所述磁芯之间形成一个方向的磁场,其中两对所述磁芯处于同一安装面,另外一对所述磁芯的安装面垂直于所述两对磁芯共同的安装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包括线圈安装架,所述线圈安装架具有两个环形安装部,处于同一安装面的所述两对磁芯间隔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环形安装部的内侧,另外一对所述磁芯间隔相对地安装于另外一个所述环形安装部的内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仅安装有一对所述磁芯的所述环形安装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半环区段和第二半环区段,其中一个所述磁芯安装于所述第一半环区段,另外一个所述磁芯安装于所述第二半环区段,所述手表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半环区段,所述第二半环区段通过安装轴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底座。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性能防磁仪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线圈并调节通入所述线圈的电流强度以生成预定强度的磁场。
15.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座上设有微音器,在检测时所述微音器电性连接信号处理单元;
和/或,所述手表座上设有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在检测时所述电磁感应信号传感器电性连接信号处理单元。
CN202110047520.8A 2021-01-14 2021-01-14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Pending CN1127111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7520.8A CN112711185A (zh) 2021-01-14 2021-01-14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7520.8A CN112711185A (zh) 2021-01-14 2021-01-14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1185A true CN112711185A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4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7520.8A Pending CN112711185A (zh) 2021-01-14 2021-01-14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111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91053A (zh) * 2023-09-28 2023-11-03 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计时产品走时质量智能检测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91053A (zh) * 2023-09-28 2023-11-03 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计时产品走时质量智能检测设备及方法
CN116991053B (zh) * 2023-09-28 2024-01-02 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计时产品走时质量智能检测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0691B (zh) 一种带有铁环结构的开放式核磁共振磁体系统
CN105842545A (zh) 三维全向电磁场探头及电磁检测设备
CN112711185A (zh)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CN206818854U (zh) 基于核磁共振的自动化三维磁场测定仪
CN214278655U (zh) 手表防磁性能检测仪
CN205691672U (zh) 三维全向电磁场探头及电磁检测设备
Cugat et al. A compact vibrating‐sample magnetometer with variable permanent magnet flux source
CN205861877U (zh) 磁感应线圈磁场分布测试阵列及测试系统
CN202915847U (zh) 磁体辐射环检测设备
CN114739274A (zh) 一种位移传感器及磁悬浮系统
CN211147914U (zh) 一种磁精确约束式磁聚焦扭矩传感器
CN211725734U (zh) 一种磁力搅拌与红外测温同心共面的单模微波装置
US5387860A (en) Detachable coils air core movement holder
US4808922A (en) Magnetic field producing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 paramagnetic substance passed through a rotating cell chamber
JP3377822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202305637U (zh) 交流电流传感器
US5038099A (en) Radial air-core gauge
JP2010028247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10137275U (zh) 新型低频振幅线性马达
CN210089603U (zh) 钢筋测量装置
CN205120942U (zh) 一种快速弱磁测量装置
EP3813084B1 (en) Magnetizing device and magnetizing method
CN213544814U (zh) 一种振镜驱动装置及振镜组件
CN110095627A (zh) 一种钢板电磁测速设备及测速方法
CN220688969U (zh) 一种高稳定性旋转定位舞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